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

首页 / 导游词 / | 2023-02-25 00:00:00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汉黄鹤楼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1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往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历史上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神话传说固然美妙,但历史却是主宰黄鹤楼命运的真正动力,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二楼大厅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这边墙壁上是《黄鹤楼记》,它镶嵌在崇阳县出产的大副青石板上,有唐代的阎伯理撰写,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二楼大厅中还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俊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有24个檐,代表着一年的24个节气。能将中国的天文历法融入其中,是它最神奇之处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

  任何一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都离不开人文的气息,黄鹤楼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到黄鹤楼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看到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大家一定都会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百家争鸣吧!看了这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您一定还沉浸在悠远的意境中吧!请大家走出思路,继续我们的游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五楼的跑马廊。从这里放眼望去,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传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于市井生活都皆有感受,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能把握武汉的脉搏,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真正的理解武**的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4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黄鹤楼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武汉黄鹤楼公园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武汉黄鹤楼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黄鹤楼的入楼券可作为信纸寄出,以作纪念。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2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6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一楼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90米,大江**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武汉的一个标志。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7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阅读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1)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汉黄鹤楼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黄鹤楼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武汉黄鹤楼公园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武汉黄鹤楼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黄鹤楼的入楼券可作为信纸寄出,以作纪念。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2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往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历史上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神话传说固然美妙,但历史却是主宰黄鹤楼命运的真正动力,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二楼大厅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这边墙壁上是《黄鹤楼记》,它镶嵌在崇阳县出产的大副青石板上,有唐代的阎伯理撰写,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二楼大厅中还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俊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有24个檐,代表着一年的24个节气。能将中国的天文历法融入其中,是它最神奇之处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

  任何一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都离不开人文的气息,黄鹤楼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到黄鹤楼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看到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大家一定都会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百家争鸣吧!看了这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您一定还沉浸在悠远的意境中吧!请大家走出思路,继续我们的游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五楼的跑马廊。从这里放眼望去,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传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于市井生活都皆有感受,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能把握武汉的脉搏,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真正的理解武**的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4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5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一楼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90米,大江**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武汉的一个标志。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6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7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2)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武汉黄鹤楼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1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2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一楼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90米,大江**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武汉的一个标志。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往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历史上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神话传说固然美妙,但历史却是主宰黄鹤楼命运的真正动力,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二楼大厅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这边墙壁上是《黄鹤楼记》,它镶嵌在崇阳县出产的大副青石板上,有唐代的阎伯理撰写,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二楼大厅中还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俊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有24个檐,代表着一年的24个节气。能将中国的天文历法融入其中,是它最神奇之处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

  任何一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都离不开人文的气息,黄鹤楼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到黄鹤楼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看到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大家一定都会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百家争鸣吧!看了这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您一定还沉浸在悠远的意境中吧!请大家走出思路,继续我们的游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五楼的跑马廊。从这里放眼望去,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传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于市井生活都皆有感受,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能把握武汉的脉搏,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真正的理解武**的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4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2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7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黄鹤楼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武汉黄鹤楼公园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武汉黄鹤楼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黄鹤楼的入楼券可作为信纸寄出,以作纪念。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3)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汉黄鹤楼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1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武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武汉旅行社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和王师傅的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往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历史上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神话传说固然美妙,但历史却是主宰黄鹤楼命运的真正动力,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二楼大厅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这边墙壁上是《黄鹤楼记》,它镶嵌在崇阳县出产的大副青石板上,有唐代的阎伯理撰写,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二楼大厅中还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俊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有24个檐,代表着一年的24个节气。能将中国的天文历法融入其中,是它最神奇之处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

  任何一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都离不开人文的气息,黄鹤楼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到黄鹤楼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看到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环立在侧,如真人大小,神态栩栩如生,大家一定都会感到黄鹤楼真不愧人文荟萃、百家争鸣吧!看了这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您一定还沉浸在悠远的意境中吧!请大家走出思路,继续我们的游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五楼的跑马廊。从这里放眼望去,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也尽收眼底;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传流不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于市井生活都皆有感受,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能把握武汉的脉搏,只有登上了黄鹤楼,你才真正的理解武**的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4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黄鹤楼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武汉黄鹤楼公园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武汉黄鹤楼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黄鹤楼的入楼券可作为信纸寄出,以作纪念。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2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6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一楼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90米,大江**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武汉的一个标志。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7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所以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4)

——黄鹤楼导游词 (菁华10篇)

黄鹤楼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镶嵌在江城武汉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黄鹤楼。

  游客们请看,走进大门,“三楚一楼”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对铜鹤,一只颈首高昂,一只双目*视,它们将一只乌龟和蛇精稳稳地踩在脚下。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山地、湖边以及建设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呤诗的最佳场所。像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设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互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引着中外游人。

  黄鹤楼开始修建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的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在这里都留下过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而在众多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中,最有名的就数崔灏那首《黄鹤楼》诗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也来到了黄鹤楼,正当他要提笔时,突然看见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就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灏题诗,李白搁笔,所以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灏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的搁笔亭了。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费。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7年,毁于光绪10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1985年6月落成。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山坡上,离江边大约有1000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轩廊高比江面高出30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9层,高为49米,是取之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

  好,我们再前走几步,请大家举目远望,“白云黄鹤”四个大字正嵌在金碧辉煌的黄鹤楼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每层高高翘起的棱角上挂着铜玲,轻风迎面拂来,发出清脆悦耳响声,好像对你表示欢迎。

  我们再往前走,登上了几十级台阶后,就会进入黄鹤楼了。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黄鹤楼了,请我们向前看,你会看到一幅巨型壁画——《白云黄鹤图》,它高九米,宽六米,由七百五十块彩色陶瓷镶嵌而成。画面上是一位仙瓮乘着一只仙鹤,手持玉笛,吹奏着黄鹤曲,俯视人间,依依不舍的离去。

  下面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就会来到二楼,这里陈列着黄鹤楼缩影模型,各式庭院设计显得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自由参观三楼和四楼,一小时后大家集合。

  (一个小时后)游客们,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黄鹤楼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武汉之游的永恒记忆。

黄鹤楼导游词2

  大家好,我叫王靖媛,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位于长江边上的“黄鹤楼”。

  现在,我们站在黄鹤楼下,大家发现它是立在山上的吗?

  传说,一位穷苦的老婆婆在蛇山上开了一个小茶摊。一天,她在门口发现了一位道士昏到在地上,善良的老婆婆把道士扶进茶摊里,用水给道士擦了擦脸,不一会儿,道士醒了,老婆婆请他喝茶。

  道士对老婆婆说:“我已有三天三天没吃饭了,身无分文,哪有什么钱喝茶呢?”

  老婆婆笑道:“这一餐,我请您吃!”说完,她又冲茶又掏钱给道士买烧饼吃。

  老道士吃饱了,对老婆婆说:“好人必有好报。”说完一挥手,小小的茶摊,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大宝塔!这就是后来的黄鹤楼。

  那么各位知道宝塔为什么叫黄鹤楼吗?因为道士为了答谢老婆婆又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仙鹤栩栩如生。道士告诉老婆婆:“以后客人一到,你就拍手三下引仙鹤下壁,它就会翩翩起舞,为客人祝兴。”一说完,道士就不见了。因为有了黄鹤,老婆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参观黄鹤楼。古黄鹤楼:共三层,计92尺,加屋顶7尺,成了“九九之数”;新黄鹤楼:共五层,比起旧黄鹤楼,更壮观!现在高51.4米,比古楼高20米,主楼面积为四万*方米。内部有72根柱子支撑。屋面瓦用了十万多块琉璃瓦所构成,同时也是国家A5级保护景区,所以,请大家做文明游客哦!

黄鹤楼导游词3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镶嵌在江城武汉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黄鹤楼。

  游客们请看,走进大门,“三楚一楼”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对铜鹤,一只颈首高昂,一只双目*视,它们将一只乌龟和蛇精稳稳地踩在脚下。

  好,我们再前走几步,请大家举目远望,“白云黄鹤”四个大字正嵌在金碧辉煌的黄鹤楼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每层高高翘起的棱角上挂着铜玲,轻风迎面拂来,发出清脆悦耳响声,好像对你表示欢迎。

  我们再往前走,登上了几十级台阶后,就会进入黄鹤楼了。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黄鹤楼了,请我们向前看,你会看到一幅巨型壁画——《白云黄鹤图》,它高九米,宽六米,由七百五十块彩色陶瓷镶嵌而成。画面上是一位仙瓮乘着一只仙鹤,手持玉笛,吹奏着黄鹤曲,俯视人间,依依不舍的离去。

黄鹤楼导游词4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节,非常荣幸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今天,我将陪同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起去领略她的楚风神韵。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经过鹅字碑,归鹤图,崔颢题诗壁、搁笔亭,最后到达黄鹤楼的主楼。好了,现在就请您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黄鹤之旅”吧。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是素有“九省通衙”之称的.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您是乘船漫游于万里长江之上,还是乘车经过京广铁路线,一抬眼便可以看到这座巍然耸立于蛇山之上的千古名楼。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造就了这座山川美与人文美相辅相成的文化名楼。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武汉地处中原,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黄鹤楼就坐落于长江南岸的蛇山之上。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由孙权依山而建的一座军事扫所演变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现代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的。

  您看,主楼共五层,高51.4米,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而且全部楼体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它既不失黄鹤楼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故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一来到黄鹤楼,您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这座楼为什么取名黄鹤楼呢?别着急,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先走进它的一楼大厅,然后听我慢慢说来。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这幅《白云黄河图》了。壁图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其楼阁的得名还得从它的神话传说谈起。

  湖北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历史800年,建都湖北的历史就有400多年,所以黄鹤楼作为楚文化的载体,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众多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传说。明代《报恩录》里就曾记载;一位老道在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时,他用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和,只要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因为有了这只黄鹤,生意十分红火。辛和为了感激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而实际上,黄鹤楼名的真正由来,主要是因山得名,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蛇山的第一座山峰黄鹄矶上,古代的“鹄”与“鹤”是通义字,所以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所修的楼自然被称为“黄鹤楼”了。但在历史上,人们更愿意相信因仙得名之说,因为这一说法满足了人们精神超越的需求,也更符合楚国人可以追求浪漫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追求浪漫的楚国人编织了美丽的黄鹤楼神话,那么勤劳智慧的楚国人,则创造了黄鹤楼的建筑奇迹。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历代黄鹤楼在建筑形制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清代黄鹤楼恐怕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868年,也就是清同治年间,是清王朝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安定民心,清*耗资三万两白银,动用千余名工匠,花费尽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清代最后的楼阁。楼阁的建筑数理非常讲究。您看,楼体分为三层,以应天、地、人三才;第一层的十二个角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第二场的十二个角应一年有十二个月,而顶层的二十八个角则应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清楼因山下房屋失火,于1884年化为灰烬。

  清楼的毁灭,似乎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没落,此后的100年间,这座千古名楼一直未能再现江城。直到1981年,我们现在这座黄鹤楼的破土动工,才结束了这段“有诗可悼,无楼可登”的历史。

  古人说;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走进黄鹤楼诗词的大观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崔颢的诗流于旖旎做作,而独独在黄鹤楼上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七言律诗。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来到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当他看到崔颢这首后,便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离去了。从此以后,在文坛上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

  一代伟人*,也特别钟爱我们的黄鹤楼,1927年春,他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曾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可以说,上下数千年,洋洋洒洒千百首诗,构成了独特的黄鹤楼文化。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楚文化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登上黄鹤楼的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之上,隔江对岸的是汉阳方向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形成龟蛇锁大江的独特地貌。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把*山系连成一体,也与汉水上的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难怪*盛赞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天的黄鹤楼,不仅以它雄伟的身姿、厚重的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朋友,更像是武汉的保护神,庇佑着武汉的繁荣与昌盛。20xx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在黄鹤楼前举办了“江城月,中华情”中秋双语晚会,并对全球华人进行了现场直播。那天,远远的中秋月,微微的黄鹤楼,勾起了无数海外华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台晚会还在第3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影视节上荣获电视文艺类最高奖——“白金奖”。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黄鹤之旅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海涵。美丽的黄鹤楼期待与您再次相逢。最后,预祝您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黄鹤楼导游词5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 旅行社”的导游员xx ,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现在大家所看见的前面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

  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到黄鹤楼的里面去看看吧。

  走进了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面上的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间之意。

  其实在这幅壁画的后面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古时候,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鹤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应允。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来告别说:“每日饮酒无以为酬,只有黄鹤一只可借,聊表谢意。”说罢,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应节起舞。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的游人都来饮酒,酒店的生意大为兴隆,辛氏因此而发了财。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现在酒店,对辛氏说:“十年所赚的钱,够还我欠的酒债吗?”辛氏忙道谢,老道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由此便出

  现了壁画上的情景。

  (除此壁画之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

  好,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上楼去游览。

  这里是一楼半的跑马廊。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

  “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供大家观赏。

  各位朋友,来到了黄鹤楼的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黄鹤楼的历史,先请看这幅题为《孙权筑城》的壁画,再现了当年修建黄鹤楼时的历史背景。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取四川,势力大盛,却不肯归还荆州。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后不久,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道战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称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为了就*指挥这场大战,孙权在长江边上依黄鹤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鹤矶上建楼作观察了望之用,这便是最初的黄鹤楼。

  大家再看中间的《黄鹤楼记》,论三大名楼,黄鹤楼排在首位,而论楼记,最没有名的就属黄鹤楼楼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篇是从十多篇楼记中选出的,它偏重于写实景,整篇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却写清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传说以及人们在黄鹤楼上活动的情形。另外在这里还展出了历代黄鹤楼的模型,共有六个,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黄鹤楼饱经了历史的沧桑。我们现在这个黄鹤楼就是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建造的。

  下面请各位再和我一起上三楼看看。三楼展示的是黄鹤楼的文化渊源。这组《文人荟萃》的板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在壁画的中间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穿红衣的诗人,他就是崔颢,虽然很有才气,但因奸臣当道,他仕途颇不得意,这种怀才不遇的心境使他萌生了学道成仙的念头,《黄鹤楼》这首诗就是这种心情的倾诉。现在可以收集到关于

  黄鹤楼的诗词共有一千七百多首,但因版面有限,这里只选择了十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登上了黄鹤楼的四楼,大家可以看出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它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留下的即兴作品。中间为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右边是李苦禅先生的遗作,左边则是吴作人先生特为黄鹤

  楼作的《翔千里》。另外,这里还备有文房四宝,可供游客即兴挥毫。(有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试试,说不定将来这里也会陈列您的作品。)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就要登上黄鹤楼的顶楼了(,看看在那里各位是不是也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呢?)、大厅里展示的这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方米,是全楼中规模最大的,它由十幅金碧重彩画组成,表现了长江的自然景观和文明史话渊源。从这里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东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

  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山系连成一体,这样,东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

  东望则又是一番景象,山岭延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

  在我们现在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之东是双峰山和洪山,这两座山是武汉市的宗教胜地,其间有

  几处著名的道观及寺庙。

  再往东,则是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和武汉市文教区,一些著名的大专院校都集中在这里。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黄鹤楼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黄鹤楼导游词6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黄鹤楼导游词7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陈封榕,来自武汉铁路旅行社,大家可以叫我xx。今天,我将陪同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同去领略她的楚风神韵。

  黄鹤楼,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由于其历史悠久,楼姿雄伟,还被*历代诗人吟诗赞叹,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所以大家来武汉一定要看看这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大家有没注意黄鹤楼的名称,为什么是叫黄鹤楼呢,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类,有白鹤,灰鹤,丹顶鹤,黑颈鹤等等,但是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叫黄鹤楼?有2个来历,一个是因山得名,一个是因仙得名。黄鹤楼是建在蛇山上,蛇山是由7座首尾相连的山体组成,黄鹤楼建在其中的一座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用,故又称黄鹤山,黄鹤山上建的楼阁,自然就叫黄鹤楼了。民间有很多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故事,武汉的老百姓更喜欢此楼是因仙得名的传说。这个美丽的神化传说故事小陈先卖个关子等进入到黄鹤楼主楼了再给大家徐徐道来。

  好了,各位朋友们,我们进入到了黄鹤楼景区,看过了鹅池、归鹤图,欣赏了崔颢的名诗,请大家向我手指的方向看,前方那雄伟壮观的就是黄鹤楼了。大家有没觉得真的是不止一点壮观呢。黄鹤楼历史悠久,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距今天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是在清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于1982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于1985年6月建成开放的。

  大家请看,主楼共5层,楼高51.4米。整座楼选择黄瓦红柱的设计,飞檐翘角凌空,显得金碧辉煌,古朴富丽。而且楼体是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它是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黄鹤楼内,一睹风采。各位来宾,我们来到的是一楼大厅,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们眼前的这幅图了。这幅是《白云黄鹤图》,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像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之前小陈告诉大家黄鹤楼的得名有一种说法是“因仙得名”,说的是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这幅壁画就描述了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实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答应。酒足饭饱后,老道非常感激辛氏。后来,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就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招待老道,老道急忙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但我会画画,我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非常高兴,他立即去看老道画好的鹤,觉得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那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老道的话,拍手一试,果然那只黄鹤一跃而下,引颈高歌而鸣,翩翩起舞,舞毕又跳回墙上,客人十分高兴。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

  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辛氏一见,十分高兴,拉着老道说,你一去十年,我多方打听你的下落,不知去向。今天你回来了,请你再也不要离开。等辛氏讲完,老道对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挣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了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在你留下的黄鹤的帮助下,我现在非常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首奇妙的曲调,黄鹤闻声而起,随着笛声唱歌跳舞。

  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黄鹤载着老道飞走了,此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过。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十分想念这只给他们带来幸福吉祥的仙鹤,纷纷建议辛氏在酒店旁建一座楼阁,供奉老道和黄鹤,以资纪念。同时也为云游四方的老道和黄鹤指引方向,希望他们早点回来。辛氏接受大家的建议,将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他有感于黄鹤帮他致富,于是取名为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广为传颂,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一起进主楼看一看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大厅宽22米,长14米,您看这些古香古色的大柱,周长有两米,它们直通顶层可以说是整栋楼的擎天柱。迎面的这副“白云黄鹤图”,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像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画两侧柱子上还挂者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大厅名联后是一巨幅雕屏,上绘历史上黄鹤楼的造型,技艺高超,又古色古香,堪称艺术精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向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一些历史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大家看,二楼中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他们各自代表了其处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它被雷火击毁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流千古”的大型陶瓷壁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又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

  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李白游览后觉得黄鹤楼传说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就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吟完,搁笔而去。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0*方米,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眼前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富丽堂皇的晴川饭店,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好了,黄鹤楼之行就快开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黄鹤楼导游词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黄鹤楼导游词9

  看了黄鹤楼壮丽的外观,了解了它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染一下黄鹤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古人云“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于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大家猜一猜,这幅《人文荟萃》的壁画上穿红衣的诗人是谁呢?不,不是李白,好了,让我用一首诗来提醒大家,“昔人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于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我还没有说完大家就都知道了。它便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了,相传大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饱览江城美景,可当他诗性大发时,却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他觉得崔颢的诗写出了连他自己都无法表达的感情,不由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怅然而去。也正是有了李白搁笔的传说故事,黄鹤楼被赋予了丰富生动的文化色彩,才名扬天下。当然,美景留人,李白后来又作过至少五篇以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壁画上就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武汉被誉为江城,而这还是取自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看了文人斗诗如此尽致,大家是不是也诗兴大发,跃跃欲试呢?四楼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大家备好了文房四宝,大家可以即兴挥毫。俗话“无限风光在顶楼”,下面请大家随我上五楼在大厅四壁上这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它刻画了长江滚滚,一往无前的奔腾精神,看完了里面,再请大家随我来看看外面的景致,站在这里,凭栏远眺,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而黄鹤楼被誉为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也正是得力于它自身的魅力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向西看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桥的尽头是龟山,龟山顶上有被誉为“亚洲桅杆”之称的龟山电视塔。*曾说过“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大桥把龟蛇二山连成一体,这样深得*古典建筑神韵。荟萃历代艺文的黄鹤楼与滔滔汉江,莽莽龟蛇共同构成一幅“江、山、楼、文”四美合一的奇景图,向北看,是繁华汉口,武汉的商业区,那里有著名的江汉路步行街;向东看,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楼下的千年吉祥钟,它是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专门设计制作的,重21吨,是我国铸造的最大一口铜钟而这重量也是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远处便是武汉的文教区——洪山区;向南看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和阅马场了。

  站在顶楼,大家心里是不是还有疑惑,黄鹤楼外观五层,而里面为什么是九层呢?其实是这样的,在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而“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那么,我也希望武汉留给大家的美好记忆能够天长地久。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为大家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与指正,最后祝愿大家旅途一路*安,谢谢!

黄鹤楼导游词10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鹤楼,我是你们的小导游xxx。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四大名楼,号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一九八五年6月重建开放,是我们国家旅游胜地之一。只要去过的人没有哪个不赞的。

  现在,游完了黄鹤楼,该到九九归鹤国浮雕去看看了。九九归鹤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它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共有99种仙鹤舞动着不同的姿态,好像在向人们展现自己的风采。它全长38.4米,高4.8米。

  大家一定都知道,黄鹤楼外面的两只仙鹤吧?大家都说那是神仙骑过的仙鹤,那么,我们就再去看看吧!仙鹤位于黄鹤楼西面50米处的台阶旁边,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它高5.1米,约重3.8吨,几乎全是黄铜铸成,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壮观呢?

  来到了黄鹤楼,怎么能错过白云阁呢?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东约274米,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的极佳地点。

  好了,今天大家玩得也很累了,黄鹤楼之旅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介绍更多的“驴友”到我们黄鹤楼一游。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5)

——游黄鹤楼作文 (菁华9篇)

游黄鹤楼作文1

  “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说起黄鹤楼,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列称为南方三大名楼。黄鹤楼建在武汉武昌蛇山顶,楼高五层,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层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朝思暮想的黄鹤楼,刚踏进门,就看到墙壁上描绘出硕大的黄鹤楼。画中的黄鹤楼旁有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应该是精忠报国的岳飞。瞧,壁画前还摆着*的铜像,大概是为了纪念*给我们留下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层的墙壁上画着一只正准备腾飞的鹤。看,那儿陈列着唐代、元代、清代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模型,每座模型都是那样的逼真。

  紧接着,我们来到第三层。咦,那怎么会出现文房四宝?原来,那是古时候某位伟人用过的东西,作为这里的珍藏品,供游人欣赏。

  好奇心让我毫不犹豫地登上第四层。哇!真漂亮啊!四面都是壁画。微风吹来,别提有多舒服了。站在走廊上极目远眺,能看见滚滚长江以及隔江相望的龟山,这不由让我想到*的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很快,我们到达了顶层。透过望远镜,我清晰地看到了*历史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一桥,高大的桥头堡就像两位驻守阵地的大将军,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纹丝不动。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万吨巨轮就像一条条巨龙在缓缓蠕动着。

  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巍峨壮观的黄鹤楼,但是它会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游黄鹤楼作文2

  字是刘海粟大师90高龄所书,苍劲雄浑而不失隽秀,透出豪爽之气,溢出由衷之情。

  步入一楼大厅,立刻被那浓郁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高悬的六方巨型宫灯,透出温馨的橙黄色光晕那清幽婉转的笛声缓缓萦绕……

  二楼大厅气氛淡雅,如果说在一楼如饮醇酒,在这里则似捧一杯清茶。卷卷书法绘画,笔调清新,寓意深刻,显示着古文化的巨大魅力。

  最爱那幅《霜晨月》,在薄雾冥冥的早晨,地上铺着淡淡秋霜,轻纱般的流云间竟还挂着一弯清朗的明月,这是怎样一个动人的意境啊!那月中住着嫦娥,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和那棵幽香袭人的桂花树……每一幅作品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艺术感染力。淡淡的灯光,淡淡的墨香,

  给人以怎样深深的陶醉呀!

  我迫不及待地“欲穷千里目”,顾不得三四两层,直奔顶楼而去。哦,眼前,不就是盼望已久登高远眺的那一幕景致吗?不就是想象过许多次的云雾迷离、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吗?滚滚长江,波光粼粼,一个声音自耳边响起,那是谁在吟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此时心境全无李白当年那番怅然愁情。看长江大桥的雄姿,看龟山电视塔的`倩影,看悠悠江水、点点帆影,看川流不息的车辆,沸腾奔走的人流,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人心醉?哦,如果让这位绝代“诗仙”站在今日之黄鹤楼上,望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他又会怎样激情四溢,发出由衷赞美的感叹呢?凝神通思,我已深深融入这巨幅画卷之中。

  多么巍峨的一座楼!加之周围小亭回廊,绿树芳草,整个群体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无比雄浑而飘逸。

  这仅仅是一座楼吗?那每根红柱,每角飞檐,每块石砖,分明在说:“不!那深印在人们心中的,分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多少人凭栏四顾,怀古感今,发出声声赞叹;多少人举目远眺,心驰神往,激起阵阵豪情。这只黄鹤,其实从来没有飞走过,一直在人们心中,化作一种永恒的追索与憧憬,对绵亘的历史,对美好的未来……

游黄鹤楼作文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4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气候炎热,号称*的“四大火炉”之一。这里不仅有鸭脖、热干面、武昌鱼、锅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有举不不胜举的名胜古迹,如东湖、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户部巷等.然而要说最具有代表性,名气最大的就是黄鹤楼了。黄鹤楼最早修建于三国时期,因战乱后又多次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位于蛇山之上,长江之滨,修建于1981年,高51.4米,共有五层,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武汉长江大桥交相交相辉映。

  进入景区沿山路而上,不一会就到了黄鹤楼脚下,进入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白云黄鹤”的巨幅陶瓷壁画,我不顾炎热的天气,汗流浃背,迫不及待地爬上了顶楼,踏入楼廊,一阵 凉 风袭来,令人精神一振。极目远眺,长江如一条长长的丝带横在眼前,将市区一分为二,*风光尽收眼底。从古至今,无数历史名人崔颢、李白、王维、白居易、岳飞、*登临黄鹤楼时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唐代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为有名了。

  黄鹤楼内分层陈列了与武汉有关的历史及名人画像,并根据历史记载复制出了各朝代黄鹤楼的模型,置身其中,欣赏不同的黄鹤楼,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与前行。

游黄鹤楼作文5

  今天,我和爷爷,婶婶,弟弟文博一起去武汉黄鹤楼玩。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这就是非常著名的“黄鹤归来”雕像,婶婶给我们照了相。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一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我兴冲冲地进了黄鹤楼,呀,原来里面是有九层呀,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二层之间都有,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

  第一层是大厅,大厅里面有壁画《白云黄鹤图》,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陈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六座模型。

  二楼大厅气氛淡雅,四周是各种名人书法及绘画,清新美丽,显示了中华古文化的智慧。

  三楼和四楼的古诗、古画看不尽,

  站在黄鹤楼顶,向下望,我看见了千禧吉祥钟,它是*建国后最大的钟。对面是白云楼,再向另一边看,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就像一条彩虹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雾中若隐若现,如此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果然名不虚传啊,天下名楼——黄鹤楼!

游黄鹤楼作文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早在诗仙李白的古诗里认识了黄鹤楼,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武汉,游览了“天下江山第一楼”之 黄鹤楼,它位于在美丽的江汉*原上。它令无数中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漫步朝黄鹤楼,走过“三楚一楼”的牌坊,迎面是一对1米多高的仙鹤栩栩如生站立在龟和蛇背上,全身金灿灿的,体态轻盈,一只向远处眺望,一只低头默想。

  绕过铜鹤,我们便来到黄鹤楼前。黄鹤楼有五层,每层楼的檐角上都挂着一只风铃,每当夜幕降临,风铃清脆的叮当声,使黄鹤楼显得更加古老庄严。整个黄鹤楼顶全是油亮的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耀眼。 一楼周围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刻花虫鸟兽。四周还有姿态各异的白鹤雕塑。色彩鲜明,雄伟壮丽,正面墙有一幅长9米、宽6米的陶瓷巨型壁画,画着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银须飘飘,乘着白鹤,横吹玉笛。看着这些作品,会令人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沿着迁回的楼梯,看完历代丹青妙手的作品之后,到了三楼,看到了两幅仿汉壁画。右边是吴王在黄鹤楼大宴群臣的情景。在看左边一张图,完全不是刚才那华丽的场面了,而是一群劳动人民修建黄鹤楼的情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必五楼应该是观景的绝佳位置吧,登上五楼去、放眼望去,美丽的东湖如碧玉镶嵌在美丽的汉江*原上,好一幅难用笔墨描绘出的画面。

游黄鹤楼作文8

  湖北武汉,分为汉口和武昌,在武昌这个繁闹的城市里,有个令全湖北人骄傲的地方——黄鹤楼。

  今年“十一”假期,妈妈终于带我去游玩了这座名胜古迹。不知道是不是假期的缘故,前来游玩的人们数不胜数,就连外国人也都前来参观。走进黄鹤楼公园的大门,一个大池塘映入眼前,看了池边的简历,我知道了这个池塘名叫“鹅池”。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池塘旁边放过鹅,于是提笔在石头上写下了“鹅池”两字。池水清澈见底、水*如静,水面上还漂着几片枯黄的荷叶,让我不禁想到了夏天荷叶茂密、翠绿的景象,再被洁白的荷花点缀,真是美不胜收!观完鹅池,我和妈妈在林间小路上漫步。

  小道两旁苍翠欲滴的竹林,在微风的吹动下“擦擦”作响,会“唱歌”的石头出来伴乐;繁茂的枝叶挡住刺眼的阳光,叶缝中射进的光束,照在地面上,星星点点,给游玩增添了许多情趣。终于来到黄鹤楼的楼脚下了。向楼顶仰望,黄鹤楼的雄伟壮观呈现眼前。眼前的这座古楼就是湖北人骄傲的地方,眼前的这座古楼就是湖北的象征!登上顶楼,遥望远方,奔腾的长江波涛汹涌,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整个武汉车水马龙,整个武汉繁荣富强!向下俯视,一种升天的感觉流入我心。地上的人群像蚂蚁一样渺小,庭院像巢穴似的,等待蚂蚁归来。蓝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带给人们的是欢声笑语。清爽的微风让我舒适,温暖的阳光又让我惬意。

  在晚霞的照应下,我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游黄鹤楼作文9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玩。参观黄鹤楼最让我难忘。

  我和爸爸妈妈进了黄鹤楼的大门,一楼大厅里的墙壁上有一幅两层楼高的巨画,画上有一个完整的黄鹤楼,楼顶上有一只仙鹤,仙鹤的背上坐着一个人,听说那个人是神仙。画的两旁各有一根粗壮的顶梁柱,上面有一副对联,右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左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这幅对联是着名书法家吴作人用草书书写的,共二十二个字,妈妈居然认错了十五个,你说好笑不好笑?

  我们上到二楼,二楼只是个半环绕的小走廊,正面的墙壁和一楼的联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游人能更清楚的看到那副巨画和对联吧。

  我们上到三楼,看到了一幅名画,画上有很多大诗人,他们都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还有李白,我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诗句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上到四楼,这里是个接待厅,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厅前大匾上有着一位大书法家写的李白诗“长江万里情”五个字。

  我们最后爬到了五楼。哇,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三只很大很大的毛笔,毛笔的后面有古代用来磨墨汁的工具。这里的房顶上还有十二盏模仿古代的宫灯,墙壁上还有几幅画,那可是大画家们画的。出了五楼大厅的门,就看到了一台高倍的望远镜,我坐在椅子上,通过这台望远镜看远处的长江、对岸的电视塔、高楼大厦等,真没有想到,原来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一切都清清楚楚!可惜那台高倍的望眼镜每次只能看一分钟,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望远镜自动关闭,不能再看了。

  我在黄鹤楼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6)

——游黄鹤楼作文 (菁华6篇)

游黄鹤楼作文1

  早晨,我们早早的就起来了坐上公交车去游天下第一楼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龟山上。来到黄鹤楼脚下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走*是一座很有创意的楼阁。黄鹤楼共分五层夸进楼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而又华丽的大厅雕梁画栋,其正中的藻井绚丽多彩,正面壁上是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的陶瓷壁画,格扇门窗散发着浓郁的木质气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每一层都有宽大的休息室,室内布置着仿古的桌椅,墙上挂满了古今名人的字画。来到主楼二楼的大厅里,看着一楼的大壁画让我想起了著名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楼也挂了很多画,而且每付画都用一首古诗表达出来了。看着这些好看的字体,我在想着我的字要是能写成这样就好了。

  我和妈妈慢慢爬到了四楼,站在高处往外面看去一座座楼房就像一个个的火柴盒密密麻麻的,一辆辆汽车像一只只的小蚂蚁在爬行着。妈妈告诉我说,远处那个高高的塔就是龟山电视塔。呆在那里久了,妈妈害怕,我们就下来了。

  天下第一楼真是名不虚传,真壮观。

游黄鹤楼作文2

  走过拥挤的马路,走进冷清的街道,我想:“怎么这么安静?他们在想什么吗?”怀着一颗迷茫的心,我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黄鹤楼的时候,环顾四周,海面上飘着阵阵笑声,和它说话,“海上全是人在说风”。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海上,畅谈昨天,畅谈今天,交流商业经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故事,用笑声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海有雾,一切都失去了,如烟似梦,只有小船还在轻轻吻着海浪,“飘渺仙吹玉笛”,在雾里?在云端?还是在梦里?玉笛的声音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众所周知,海浪把小船送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月港,很远很远,只留下那一瞬间的`光亮,消失在月港的远方。

  当秋风在寒冷的夜晚吹来时,我的身体颤抖了一会儿,我回到了这座寂静的建筑,这个地方,这个月的港口。这栋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厚重的砖,只有猩红色的。黄鹤楼像一个死人,沉默着,面对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看到了一艘帆船,上面有月亮和星星。虽然有帆,为什么还是舍不得出海寻找旧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亮只是月牙?是“好梦永不会实现”的征兆吗?

  这个脆弱的黄鹤楼恐怕扛不住,还会担心旧怨。我走下楼梯,傍晚的秋风吹来,落叶纷纷飘落。一个掉在我脚下,我用脚一踩,它就陷进去了。这一刻,我有了一丝微笑:也许,在我踏入土壤之后,它可以做出树叶应该做出的贡献,回归自然滋养新叶。这样想着,我笑了笑,把衣服裹紧,走出了黄鹤楼。

  晚上梦见黄鹤楼周围装了铃铛。当风来的时候,老人并不孤独。听着,“叮当,叮当……”老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笑了。

游黄鹤楼作文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会飞往黄鹤楼。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她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

  从长江对岸极目远眺,一栋五层建筑屹立在蛇山之巅,黄瓦红柱,钻尖顶,层层飞檐凌空,宛如黄鹤振翅欲飞,它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进入景区,穿过奇石馆,路过搁笔亭,便来到了黄鹤楼下,“楚天极目”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扑入我的`眼帘。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飞天白鹤瓷板画,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传说,我仿佛已穿越到画中……

  逐层向上游览,便来到了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武汉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跨江面,格外气势磅礴。“呜呜”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转眼不见了踪影。江面上,络绎不绝的货轮来来往往,泛起一道道白浪,好似银花盛开。沙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一会儿翻一个跟斗,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让人目不暇接。江边的柳树像小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鹤楼不愧天下第一楼,那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开。

游黄鹤楼作文4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黄鹤楼玩。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点之一。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

  我们乘着电梯来到楼顶,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下游的长江二桥,再看对面龟山上的电视塔在山顶高高耸立。站在楼上往前看,远处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只见青青的汉江流入浑黄的长江中,现出半清半浊的奇观。长江大桥的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轮船缓缓驶过,不时传来“呜呜的”汽笛声,船尾激起了洁白的浪花。江水无声无息地向远方流去。

  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游黄鹤楼作文5

  在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武汉黄鹤楼游玩。到了黄鹤楼的入口。

  一进去就可看见有一个非常高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座喷泉和四座亭子和一个规模巨大的黄鹤楼。黄鹤楼外的喷泉还冒出缕缕青烟。有人觉得比较热或者比较累,就可以在亭子下面乘凉继续往东走。

  就来到了黄鹤楼前,他大约49米高,一共五层楼的黄鹤楼尽收眼底,再远处看黄鹤楼有一个。攒尖顶。在*处看黄鹤楼,墙上刻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壁画,非常精美,我走进黄鹤楼。但内部第一层都是一些壁画。黄白云,黄鹤楼。这幅画以白云江水仙鹤为主题,我从左边的楼梯上学来到了第二层,第二层的主题是历史,在这一层大厅里,分别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黄鹤楼的样子这会儿从右边的楼梯上来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第三层,第三层选的是唐宋时,三位诗人写的诗,分别列在两边,第四层都是各种骨雕刻的,花隔扇盒红木屏峰,把整个大厅布置古装古色,最后我们登上了黄鹤楼,站在第五层的观景台,我们可以把整个长江。源流尽收眼底。

  我们从黄鹤楼出来继续往东走,就可以看见有一口大钟游览完黄鹤楼了,人就会几个的去调这口大钟,这时就会听见大众碰撞出来的声音非常大。游览这个地方,游览完这个地方,继续往前走着,就到了终点了,我看着黄鹤楼依依不舍的走了。

游黄鹤楼作文6

  期盼已久的国庆假期终于到来了,10月2日,爸爸妈妈按照约定,带着我一起去游览了“天下江山第一楼”之黄鹤楼。

  万里晴空,骄阳似火,整个景区人山人海,走到哪里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我们排队买票、排队安检、排队进景区、排队登楼、排队拍照,有景区工作人员引导,秩序还是井然有条。我心想:我们是来看黄鹤楼呢,还是来看人从众呢,拍的照片里都挤满了人!

  进入景区,我看到了两座古色古香的楼阁,一座是黄鹤楼,另一座是白云阁,边上还有小的亭台、宝塔、轩廊和牌坊。在留影拍照时我发现了黄鹤楼楼外有一只仙鹤栩栩如生站立在龟和蛇背上,爸爸告诉我,这就是黄鹤楼里吉祥三宝的“黄鹤归来铜雕”,都是用纯黄铜铸造的,我突然想起了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我们本想去登黄鹤楼的,但是看着登楼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超长队伍,都把大路都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就改变了计划路线,先去游览白云阁。

  白云阁的游客也真是不少,但总算比黄鹤楼少一些。我们排着队随着人流进到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楼的岳飞生*大事迹展,介绍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抗金北伐和精忠报国的故事。原来这里曾经是岳飞大将军带领岳家军驻扎的大本营和北伐基地。我在墙上看到了岳飞的诗词《满江红·写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质,我们要学*岳飞大将军民族节气和爱国主义精神,珍惜时光,好好学*,长大后报效祖国。

  我们接着爬上了二楼三楼,书墨纸砚香伴着阵阵的凉风沁人心脾,吹散了炎热,原来白云阁的名字是来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登高望远,四处眺望,景色尽收眼底,视野瞬间变得开阔敞亮了许多,爸爸指着远处的大桥告诉我,那就是武汉长江大桥,是同时通铁路和公路“万里长江第一桥”,连接大桥两边的是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站在白云阁里看黄鹤楼和边上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大诗人李白也在黄鹤楼写下很多千古名句。

  黄鹤楼,我湖北老家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名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7)

——《黄鹤楼》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黄鹤楼》阅读答案1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 )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字词。(2分)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3分)

  隅( )遂( ) 翼( )

  窥( ) 倚( ) 耸构( )

  3、翻译下列语句。(6分)

  观其耸构( ),高标( )

  重檐翼馆,四( )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用文中原句填空。(4分)

  在文中, 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 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6、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2句(2)。

  参考答案

  1、略

  2、角落 于是 像张开的鸟翅 看 靠* 高大的建筑

  3、略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阅读答案2

  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问题。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岳阳楼、滕王阁

  (2)寂寞、惆怅

  (3)日*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黄鹤楼》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黄鹤楼》阅读答案4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赏析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砲,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收复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战死,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死亡。“膏”,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是说老百姓在战乱中饿死,尸首被丢弃在溪谷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后四句为一层。作为“精忠报国”的英雄,词人决不甘心如此,于是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受大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气度,跃然纸上。“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与上“铁骑满郊畿”呼应,挥鞭渡过长江,消灭横行“郊畿”的敌人,收复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极为贴切,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今湖北武汉市。“骑黄鹤”,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结末用黄鹤楼典,不仅扣题,且带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词作下片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踰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岳飞《五岳祠盟记》)的爱国将帅形象。读这首词,可以想见他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

  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

  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

  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1)从本词语言及内容看,属_____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2分)

  (2)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3)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2分)豪放词 苏轼 辛弃疾(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的景象,最后想像京城附*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3)(2分)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即可)

《黄鹤楼》阅读答案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________________

  9.( C )(2分)

  10.(3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8)

——黄鹤楼诗句 40句菁华

1、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江万里《题黄鹤楼》 

2、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岳甫《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 

3、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4、黄鹤楼前月,清辉千里寒。——张耒《赠杨念三道孚》 

5、洞庭东下楚天浮,挂*西过黄鹤楼。——周光镐《过武昌阻雪仲和王孙邀登黄鹤楼》 

6、黄鹤楼前共语时,白苹红蓼对江湄。——释正觉《颂古二十一首·容颜甚奇妙》 

7、黄鹤楼前江水春,春光淡荡堪娱人。——陈煇《舟次武陵书别龚章二友》 

8、黄鹤楼前路,轻帆好问津。——方回《晚晴又赋》 

9、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10、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张俞《楚中作》 

11、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2、黄鹤楼前作重九,水精宫里过中秋。——杨万里《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君诗日日说归休》 

13、朱雀桥边少语燕,黄鹤楼下多鸣鸦。——林弼《次达子升清明感怀韵》 

14、黄鹤楼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吴文英《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 

15、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 

16、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饶廷直《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17、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 

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 

21、百千诸佛问来由,崔颢曾题黄鹤楼。——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百千诸佛问来由》 

2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23、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王冕《孙元实春游图》 

24、黄鹤楼中吹笛罢,洞庭湖畔醉吟馀。——孙子光《榴皮题壁·黄鹤楼中吹笛罢》 

25、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 

26、唐·李白

27、唐·王维

28、唐·贾岛

29、宋·苏轼

30、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31、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32、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33、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34、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35、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36、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37、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

38、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39、strong>6、《送康太守》

40、strong>4、《菩萨蛮·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菁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要学**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听准字音。

  四、学*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初读古诗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

  六、节奏朗读

  1、指名读

  2、师范读

  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

  5、齐读。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从哪知道的?生:注释(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再读读这两句诗。

  2、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图配乐。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杨柳如烟,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杨柳依依,可诗人仍然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

  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板书: 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点击课件去掉千帆。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很好,范读,再来一遍。齐读。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师板画。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⑴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5、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那分别得画面。边看边想。播放课件。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此时,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说: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作画。师:那是多么惬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师: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暂。师: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八、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来读你们接。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3、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们也要说再见了。离别之际把这首动听的歌曲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九、作业:

  收集送别诗句。抄一抄,背一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5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和体验,培养学生学*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⑴ 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⑵ 查学*古诗的工具书;

  ⑶ 求助学*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三月:阳春三月。

  下:顺流而下。

  碧空:蓝天。

  尽:消失。

  惟见:只看见。

  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难点】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也成了诗人们争先歌咏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标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诗人李白和写作背景。

  3.回顾以前学诗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4.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作者在黄鹤楼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读

  1.学生思考诗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谁?

  2.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是什么意思?

  (武汉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西辞是西边辞行的意思,就是离开西边,顺江东下到扬州。)

  4.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引领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四)巩固提高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小组内交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作业: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布置预*作业。

  四、教学反思

  首先,小学段的诗词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其次小学课堂应是非常活泼,充满活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乐学、好学。此外,古诗词约义丰,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8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 利用课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烟花三月”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烟花三月、孤、尽、唯”的丰富内涵。

  3、 创设诗境,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心情,感受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 掌握学*古诗的基本方法。(步骤、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诗意。)

  二、 设计意图及教学思路:

  1、 从诗题入手,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初知大意。

  2、 通过贴黄鹤楼和扬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辞。自东向西,顺流而下,理解“下”。

  3、 抓住关键词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烟花三月”既写出离别时节,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孟浩然此行既带着羡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诗意的送别。“孤帆、唯见”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却还伫立在楼上目送,想象话别场面,感悟深情。

  4、悟中读,读中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课前积累本回顾摘录送别诗;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写诗背景,两人相识故事。

  四、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送别诗

  这是一首名为《送别》的乐曲,边看边听,你心中是否会飞溅起几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几首曾经读过的古诗来。

  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白居易的送别名篇。

  《赠汪伦》 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厚吗?能读出来吗?(生进步)这样是不是有诗的味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送行时以作诗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师板书)

  (师写到陵时)请同学们留意看老师写这个陵。指导“陵”的写法。请同学们写两个。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题目

  题目当中就有两个生字是带后鼻音的,谁能读准确?(课件出示二词)

  请你带大家读一读。

  师:他后鼻音读得特别好听读准了音,诗句就读得更好听了,咱们一起来读题目,黄鹤楼,齐——

  2、读懂诗题

  同学们,从诗体题中读懂了什么呢?

  ☆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

  (你知道黄鹤楼在什么地方吗?)

  ☆要远行的人是孟浩然。

  ☆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师:广陵是扬州的旧名。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 “之”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用法不同,请你选一选在这儿是哪个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

  4、 感性读题

  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还有段小故事呢!通过预*谁知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就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师: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再读诗题——

  读懂题目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体会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三)自主学*,读通句子

  1、自由读

  学*古诗的第二步就是读通句子。在咬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2、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谁能读?(指导:生字辞的读音*舌音读准)

  再指一名。师总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刚才这位同学是按“故人/西辞/黄鹤楼”停顿,这是二二三节奏。老师读一句你们接一句。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就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老师读前四个字,后三个同学们读。

  同学们前四个字,老师后三个字。

  就这种感觉,一起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句读通了,第三步就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同学们可以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边板画边解说:)滚滚长江水由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

  由于长江水势是自西向东,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这个下就是指——

  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播放江南春图配乐。)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杨柳如烟,是诗人向往之地。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师:看来三月的扬州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喜欢游玩、善于游玩的李白来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不能去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中有的是一种羡慕,但和感情笃厚的好朋友分别,心中更多的会感到——

  (生:孤独、舍不得)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

  (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李白一直盯着孟浩然的船,直到从视线里消失,船都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仿佛要把孟浩然目送到扬州一样。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机动点拨:我们知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客人告别需要送送。一般关系的客人只是送出房门,而关系密切的要送到大门口,亲*的朋友就送到街口,非常密切的朋友就送上车,等到车开动,也就回头了。(李白怎么送)李白不是这样,他不仅送到江边,送上船,等到开船,而且一直站在江边不回头,直到看不见朋友的船。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孤帆。长江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江千帆,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帆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这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指名读。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延长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后两句。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五)、展开想象,多元感悟。

  1、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孟浩然说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2、(放音乐)道不尽的千言万语,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

  男同学站起来吧。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六)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作业:课外摘录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诗,把握诗的节奏美,理解“西辞”“烟花三月”等词语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学生会吟诵,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学生会根据吟诵知识吟诵,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读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学用具

  课件吟诵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赠汪伦》

  听过这首诗,老师的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这让我不禁想起毕业时与好友分别的场面。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那么,在“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同李白一起登上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吧!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师: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谁送谁、在哪里送?“之”的含义、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板书:送别李白—————孟浩然)

  介绍李白情况(PPT),讲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

  (看来搜集资料,是我们理解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三、读诗、诵诗。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千古送别,去感受那浓浓的离情别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

  3、请李然同学读古诗,师评价。

  过渡:古诗有节奏美,谁来划分一下节奏。

  出示古诗(划好节奏)指名朗读,齐读古诗,拍手读古诗。

  四、吟诗(给诗标注*仄。要求:*长仄短,入短韵长。)

  指名两位同学黑板上标(口诀:135不论,246分明。)*声用“—”,仄声用“│”入声字用“!”韵字最长,用长横。(标过纠正对错,手势吟诵,明白依字行腔)

  过渡:老师觉得将古诗标出*仄还不够,要想有感情地吟诵出来,还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这就是依义行调)请大家借助下面的注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大概意思。

  1、学*一、二两句。

  师:谁来说前两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师:这里的“西辞”你怎么理解?(PPT地图)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老朋友辞别西边的黄鹤楼,去东边的扬州,所以诗人说故人—————————(生接)西辞黄鹤楼。

  孟浩然要在烟花三月前往扬州,三月的扬州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图片)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景色?

  柳絮如烟、繁花似锦。

  师:真是太美了,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却要与老朋友分别,怎能不让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伤悲,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如果你就是李白,你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

  练*说话:

  生:孟兄,在这繁花似锦的烟花三月,我们本可以在这黄鹤楼上饮酒作诗,可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听了又会怎么说呢?)

  生:李兄,不要太过伤感,王勃曾经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是啊!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离别之痛,带着这种情感再来吟诵这两句诗。

  2、学*三、四两句。

  师:后面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千古传诵,其中蕴含的深意你能读明白吗?

  生: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孤船”是谁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师: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吟诵这两句诗。

  师:从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来了,好友的船虽已消失,但是对孟浩然的(思念、友谊)却没有消失?

  过渡:是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所以在李白的眼中:离别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

  过渡:同学们眼看孤帆渐渐消逝,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此时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李白的心情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师:你能吟诵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吗?(板书:依依惜别)(两名学生吟,师评价。)

  3、手势齐吟全诗。提问吟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便,人们一旦分别,相聚就遥遥无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送别诗。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反馈,老师相机出示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用刚才学*吟诵的方法唱出来。

  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一段情,离别是一首诗,离别是一支歌,古人离别赠诗,我们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整体感知古诗意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懂诗题

  ⑴黄鹤楼在哪里?

  出示:黄鹤楼背景介绍。

  师: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文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选择在此辞别,虽是惜别,但更富有诗意。

  ⑵扬州是个怎样的地方?

  出示扬州风光图。

  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到处柳絮如烟,繁花似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⑶体验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读诗题。

  三、读懂诗意

  1、品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⑴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情吗?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吴、越、湘等地漫游。李白也喜欢漫游,从27岁到35岁的将*十年的时间里,比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内。他听说孟浩然是个大才子,就主动拜访他,孟浩然虽比李白大11岁,但两位才子却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⑶带着对“故人”的真挚的情谊,指导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2、品读“烟花三月下扬州”

  ⑴出示“烟花三月”

  ①看着这四个字,让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

  ②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

  ③忆往昔,李白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他会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④诵读有关江南三月的优美诗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扬州的下换成“去”“往”等词语有什么不同?从一个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总是帆船点点,而此时在李白的眼中,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

  ⑵描述送别画面。(播放课件:送别)

  ⑶看了送别场面,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

  四、体验诗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就是诗句,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读古诗(配乐:高山流水)

  女同学柔情地送别。(女生齐读。)

  男同学深情地送别。(男生齐读。)

  一起豪壮地送别。(齐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古典诗词中的送别之情感人至深,有悲伤,有乐观,有劝慰,有欢快……下面让我们诵读一些送别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浓郁的离别之情。

  出示:

  蜡烛有泪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唐·杜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别离》唐·陆龟蒙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板书: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

  李白 …… 孟浩然

  难舍难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这个字念?

  生:故

  师:你能给它组组词吗?

  生:事故 故人 故事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故人,你知道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师:我们把自己的老朋友称为故人,那么说到朋友,有没有谁想介绍介绍自己的朋友的?

  生自由说,可以从姓名,特点,爱好,等多方面来说。

  师:今天,朱老师也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对好朋友,让我们上课好吗?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一、解诗题

  师:这对好朋友是(课件出示:李白 孟浩然)?

  生:李白 孟浩然

  师:通过昨天的预学,我知道,你们已经对他们有所了解?我们请小先生沈嘉程带我们去了解一下!(小先生沈嘉程交流)

  沈嘉程:通过昨天的预学,我们已经搜集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一些资料,拿出我们的预导学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来交流?

  李白的背景。

  孟浩然的背景资料。

  (得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应变,适当评价,如:

  是呀,你们的预学可真充分。你知道的可真多。谢谢你们组的交流。你们组的资料可真全面。)

  总结各小组的发言:

  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据我所知,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时,李白才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两人年纪相差12岁,我们把这样的朋友称为忘年交。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吧!

  1、 读诗题

  师:感谢我们的沈先生,好,谁先来给我们来读课题!

  一生读。

  师:读正确了,孟和陵是后鼻音,让我们一起读!

  2、 解诗题

  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呀?

  自由说:李白送孟浩然 在黄鹤楼

  师:那题目中哪个字表示去?

  生:之

  师:带着理解,让我们再读课题。

  齐读

  师:那么长的题目,我们不妨在地点和人物后面稍作停顿。再来一次!

  齐读

  师:声断气别断,像我这样!(师范读)一口气读完

  生再读。

  二、读古诗

  1、 自由读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师: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试着把它读通顺读连贯,多读几遍,自己读自己的,开始。(生自由读诗)

  2、 检查交流。

  师:现在,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这首诗?(一生读诗)

  读得不准的:正音。(尽量请差一点的学生)正确的:读得真美,正确又流利,还读出了古诗的一些节奏。

  师:让我们合作着试试,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师注意在读前一句的时候把古诗的节奏示范出来)

  交换顺利,再读!

  师:同学们,读古诗呀,声音不要太响,想学着老师读一读吗?最后一句,我们试试好吗?(师范读: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学*读

  师:有读古诗的感觉了,我们连起来一起试试!(生齐读一遍)

  3、 完成练*。

  师:读了那么多遍,你记住些什么了吗?拿出我们的预导学案,找到当堂打标的部分,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课件出示填字部分)

  师;昨天我们已经通过预学,找了找,学了学你们认为难写的字,这部分我们请小先生王思源来给我们交流。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预学过这些字,那么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其他同学自由说,可以是孤、帆、唯等任意一个,并适当评价。

  我们组都觉得"辞"字较难写,我们看,辞左窄右宽,在写得时候左右两边要进行穿插,右边的辛的几横要穿**左边,这样整个字才能变成一个整体。来,再在预学案上端端正正地写两遍,与你昨天预学时写得比一比,有没有进步。

  小老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坐姿:

  我们的某某同学,书写时挺直了腰板,可真精神,瞧瞧他的字也跟他的坐姿一样,精神大气的很。

  师:在我们小先生的提醒下,我们这个辞字写得真漂亮,那辞是什么意思啊?

  生:告别

  师:那西辞呢?

  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来看他说得对不对,这张图能不能加深你的理解?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地图)

  师: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

  师:孟浩然就是要从西边的`黄鹤楼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到东边的扬州,明白了吗?让我们再看着自己填好的诗一起来读(齐读)

  三、想象画面

  1、 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 交流画面。

  师:同学们,这学古诗不仅要读好,而且要边读边想象,让古诗当中的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板书:画面现在再请你默读这一首诗,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生默读)

  a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说,可适当引导,前一句诗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两句诗看到这个画面的?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那这故人指的是谁?(孟浩然)

  师:谁也看到了这幅画面,能再具体地说一说当时的情形吗?(生自由说)

  师:在这幅画里除了人之外,还有什么?三月,这个三月是怎样的呢?谁来给我们描绘一下这个三月?(烟花)

  师:可不是我们过年放的烟花,这个烟花是在形容春天?烟花是一副怎样的场景?一个怎样的春天?

  生自由说春天的美景!草翠花开,桃红柳绿,

  师:你是从注释中发现的,结合注释读古诗能把古诗读得更透。谁能把这烟花三月说得再美些?

  生自由说!

  师: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你看,在你们看到的画面里有人物,有时间,还有那么美的春光,谁来读?(几个学生读)

  b师:这一路诗情画意,风景独好,那么你还看到哪些画面呢?

  后一句诗的交流。

  师:在你想象的画面中,这一只船有什么变化吗?(渐渐消失)

  师:消失在哪里?

  (长江的尽头,天空的尽头)

  师:除了小船的变化外,在画面里你还看到什么?

  (李白)

  师:还有这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奔向了哪啊?(天空的尽头)这就是,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同学还看到李白了,那你看到李白当时的表情了吗?

  (依依不舍,愁眉)眉宇间有离愁,后两句,来读!(一生读)

  师:谁也感受到这离愁了,读。

  师:带着依依不舍,齐读后两句。(齐读)

  师:原来诗中藏着那么多丰富的画面啊,想象着这些画面,(配上音乐)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孟浩然在黄鹤楼与李白辞别,李白他就站在江边目送着他,船远去,李白却久久不愿离开,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吟读!(配乐齐读)

  四、编故事

  1、 质疑问难。

  师:让我们再走*些,你们看,这就是长江,长江是我们古代的黄金水道,每天在这里往来的船只?(很多很多)

  师:那么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质疑,诗里只有一只船,(孤帆)。

  师:这是为什么?不妨让我们从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说起怎么样?板书:故事

  2、 创编故事。

  师:话说有一天,李白正在院中吟诗作对,仆人送来书信一封,原来是孟浩然这位故人约自己到黄鹤楼,李白收到信后特别高兴,于是李白如约赶到黄鹤楼,这一玩就玩了一个多月,这一个月来,他们朝夕相处,情意绵绵,完全沉浸在这烟花三月的美景中.(贴故人呵黄鹤楼两张纸片),他们两个在这一个月来,都做了些什么呢?也许就是在这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他们来到了?(花园里)一边赏花,一边(作诗),你说的是他们赏花作诗的故事。还有其他同学能来说说他们的其他故事吗?他们又去干了什么?(饮酒谈心的故事)(吟诗作对的故事)这些都是他们难忘的回忆啊,可是此时此刻呢,江边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他看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着孟浩然的船越来越远,但是往事却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李白的眼前肯定浮现出孟浩然在黄鹤楼边的身影,那时,故人孟浩然会做些什么呢?你能试着改改这句诗吗?

  3、 改写诗句。

  师:来拿起笔,试一试,我们来吟一吟我们自己的诗,从这里开始,没人说一句,开火车。(生读自己改的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作诗 观景 饮酒 赏月 赏花 对诗

  4、 感情诵读。

  师:你们都是小诗人啊,这满满地都是李白当时的回忆,曾经李白与故人作诗王鹤楼,现在只留下李白一个人,孤零零地看着(读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多次重复,读诗。一生读,一生读,齐读。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李白只看到孤零零地一只船了吗?(自由说)一个孤字,写尽了李白当时内心的(不舍)。你来读读。一个孤字还道尽了李白当时内心的?(离愁),你来读读。一个孤字诉说着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读读。

  齐读后两句。

  师: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奉送孟浩然。让我们一起来!(配乐齐读整首诗)

  师:你们不仅读出了诗人的感受,还有这首古诗的韵味。同学们当古人深深陶醉在这种情感中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也许会像我这样(师吟唱)

  师:古诗吟唱没有固定的曲调,也可以这样唱(课件播放吟唱声音),有兴趣的同学也去找找相关资料。

  五、拓诗文

  师:你们知道嘛?这唐代大诗人李白啊,一身云游四方,他豪迈浪漫广交朋友,写下了100多首送别诗,你读过哪些啊?

  1、 拓展古诗。

  一生吟诵《赠汪伦》

  师:这首诗是汪伦用什么在送李白?(踏歌)这叫以歌相送。我们再来看下一首。

  生读诗,分别请三位学生读诗

  师:发现了吗?这是在以什么相送啊?(以酒相送)

  师:再来看我们今天的这首诗,他又是以什么在相送(目送),这是饱含真情的目送,在这么多送别诗里,要数我们今天这首最为出名,广为流传,他被无数的书法爱好者写成了书法作品,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2、 回扣古诗。

  师:这是楷书,没有标点,从右写到左,出现了繁体,谁会读?

  一生读。

  师:这是篆书,和花一样的字,谁还会读?

  一生读。

  师:这是在扇面上写得行书,谁还会读,男女生合作读,一半一半。

  分工读。

  师:最后一张最难,古诗配画,(音乐响起)字都看不见了,还会读吗?

  齐读。

  师:看来今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已经在你心里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

  ⑵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⑴学生自愿或学*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

  ⑵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

  2、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少,很难与诗人的作品产生共鸣;其次,由于古诗的语言风格离学生现有的语感相去甚远,大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释义和积累背诵;最后,现在的古诗教学模式陈旧。基于以上几点思索,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想在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第一,交流资料,丰富文本。

  在课前预*时,我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围绕诗歌的相关内容查找有关资料。如:关于黄鹤楼的简介及美丽的传说,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地筛选、过滤,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懂得搜集信息对理解古诗的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时,对诗歌所表达出的意境也有了一些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才会迸发出火花。因此,对资料的查阅和筛选丰富了文本,解决了古诗教学文本单一、难懂的问题。

  第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的情况,作为教者该怎样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新课程条件下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上课开始,老师安排了了解学情、确定重点的环节。这样处理可以节省时间,增加课的容量。

  第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的范读、引读、媒体课件、结合生活经验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诵读,去体会。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各种教学因素,把*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会自然生成。

  第四,比照参读,整合悟“法”。

  本次教学设计,教师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教学,其目的很明确,不仅仅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重要的是两古诗有内在的联系,它们同是著名的离别诗,而离别的情感表达却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精读一首,略读一首,重点放在比较两首诗在表达离别情感上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这样设计教学,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富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背诵第一首诗。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通过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两位诗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在两首古诗对比的学*中,初步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意境。

  教学资源:挂图 录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白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之前,老师问一下:会读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会背的呢?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谁能背一背呢?既然大多数同学已经会读会背,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师:对,这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就是朗读感悟、了解意境、体会感情。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题目,听老师读一遍,大家齐读课题。通过读诗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诗歌的很多信息,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送别的地点在黄鹤楼,要去的地方是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把题目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注意强调“之”。“之”的意思是“去”,这种用法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

  二: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师:那么通过查阅资料,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可能汇报的内容:

  1.关于黄鹤楼的资料:师:百闻不如一见:(播放录像)这就是有着动人传说的黄鹤楼,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光顾的地方,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在这里分手的,送别的地方多么富有诗意呀。

  2.关于广陵:旧称扬州。广陵在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的第三大城市,有着“雄富冠天下”的美誉。孟浩然要去的就是美丽繁华的扬州,李白多么羡慕呀!

  3.关于黄鹤楼和广陵:出示长江图,标出黄鹤楼和广陵位置。理解“西辞”“下”意思。

  4.关于李白和孟浩然: 师: 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李白曾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

  师小结:认真读诗题,可以从中了解到诗歌的很多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知识,这对学*古诗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借助注释,弄懂诗意,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资料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可以和别人交流一下。

  1、指名读第一句:指名说这句诗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句诗。你觉得把这句诗的意思读出来了吗?你想想,这黄鹤楼可是两位好朋友经常饮酒做诗的地方,在这里曾留下他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啊!而今天却成了两位诗人分别的地方。老朋友要走了,想想该怎么读?带着你的.感情去读。听老师读。再指名读,大家一起读这句诗。

  2、指名读第二句诗,你理解“烟花三月”的意思吗?(生可能读书中的解释)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诗中的三月按我们现在的公历来说是四月份,江南已是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这个“烟”字实际上是个比喻,是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这时的江南,柳絮柳絮随风飘散,远远望去,就像笼罩在烟雾里一样。因此称“烟花三月”,是浩如烟海的美景。另外,“下扬州”是说孟浩然顺流而下,这里的“下”字读的更轻快一些。听老师读“烟花三月下扬”。自己练*读读,再指名读,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诗。

  师:这句诗被一位清朝评论家称为“千古丽句”,老师还记得《同一首歌》走进扬州的大型演唱会主题就是这句诗,真是千古名句!

  3.我们把最后两句连起来读,谁来试试?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来讲讲这两句诗的意思。

  (1)品析“碧空尽”和“唯”含义。

  师:三、四两句诗作者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场面?你体会到了吗?(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渐渐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孤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场面,你想说点什么呢?

  (2)师: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思潮涌动,多么希望这江水,把深情和祝福带给老朋友啊!这江水不正是李白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吗?所以老师建议把“天际流” 的“流”字读得长一些,师范读。怎么样,感觉到这种情感了吗?自己试试读一读。如果你还感觉不到,请大家看段短片,相信你会找到感觉的。(播放录象)一起读这两句诗。

  4.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是在黄鹤楼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在烟花三月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送老朋友去繁华而美丽的扬州,这样的离别少一些伤感,多了一些美好。因此,我们可以说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李白没有什么悲伤和痛苦,而是多了向往和羡慕。

  五、学*《送元二使安西》,比照感悟。

  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表达的主题都是这样富有诗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完全由大家自己学要求:1 先读诗 2了解诗的大意 3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重点体会两位诗人在送别好朋友时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学生自学

  (二)学生汇报

  1.指名读这首诗。

  2.说一说诗的大意。拓展:柳:唐代折柳相送的*俗。这首离别诗编入乐府,传唱不衰,即《阳天三叠》。

  3.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师: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不同于李白送别好友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王维是在简陋的客栈,在雨后的清晨送别元二去偏僻荒凉的安西,王维有些舍不得老朋友,对老朋友怎能不牵挂。如果说李白对孟浩然的分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那么,王维和元二的离别是一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三)我们试着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把两种不同的离别之情读出来。1 指名读 2全体齐读。

  六、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师:离别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一定有所收获,希望课后同学们再多找些离别诗来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我们找节课再来交流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歌曲《送别》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

  二、谈话导入课题。

  刚才听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画,猜一猜这是哪一首诗的内容?出示:《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李白去学**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生:(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题,指导书写生字。

  师:诗题中有一个特殊的字,是哪一个字呢?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到)

  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的内容。

  生: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处!黄鹤楼了解吗?(课件播放黄鹤楼片断,学生观赏。)

  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师:滕王阁,岳阳楼是另外两个。

  生:它在武汉。

  师:而且位于长江边上。

  生:崔颢还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呢!

  师:嗯!李白还夸过这首诗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指导书写)那我们先来看看“鹤”这个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它是左右结构。黄鹤楼就留下了仙人乘鹤升天的传说。著名诗人崔颢曾经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楼,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分别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吧,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好,让我们打开课本100页,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来。

  生: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诗?听的同学有个任务,他把5个生字读准了吗?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我们把这种韵味再来感受一下。

  (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富有韵味啊!让我们来自由的练读这首诗吧,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品诗句、悟诗情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读这两句诗,想一想哪一句诗用词更准确?对比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辞别黄鹤楼,烟花三月去扬州。这两句诗有什么地方不同?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西辞准确指出送别的位置(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之?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用“下”可以看得出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

  李白是什么时候送孟浩然去扬州的?

  生: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扬州的。

  师:李白说是“烟花三月”,三月份正是春天,我们来想象一下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用一个词、一句诗或者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景。

  生:三月的长江**鲜花盛开,绿树成荫。

  生:三月的长江,江水是碧绿碧绿的。

  师:此时的长江**,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播放课件)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春天来了,提到的都和鲜花有关,那就说“鲜花三月”好了,为什么说“烟花三月”呢?先议一议。

  生:因为花多,像浮动的烟雾。

  师:对!注释中提到的。

  生:李白当时在长江边送孟浩然,江边水气大,映衬着蓝天的水气像“烟”一样。

  师:这就叫发现!这就叫智慧!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读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去的是什么地方?

  生:孟浩然去的是扬州。

  师:你了解唐代扬州吗?那时的扬州是我国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是当时的大上海,是一座东方名城。扬州的繁华热闹吸引了许多诗人,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诗文,老师收集了两句描写当时扬州城的。(课件出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生读诗句。

  师:孟浩然在烟花三月乘船去游赏一个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扬州,此时李白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我认为李白此时非常羡慕孟浩然。(板书:羡慕)

  生:李白此时肯定在想:要是我能去美丽的扬州那该多好啊!

  师:这就叫向往。(板书:向往)

  师:是啊,李白此时充满羡慕,所以他在诗中写到:(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李白此时满怀向往,所以他在诗中写到:(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傍晚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师:李白伫立江边,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叶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他还会看到什么?生:还会看到很多船。 ……

  师: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孟浩然“孤帆”呢?

  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

  生:因为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

  生:那时他自己心里的孤帆。

  生: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师:是啊,长江上一定会有千帆竞渡,长江**一定是繁花似锦,但是,此时此刻,诗人看不见,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

  生:孤帆远影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师: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师:如果让我们把这个分别记下来,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几十个图板。可是诗人李白用了多少笔墨呢?数一数用了多少个字?

  生:28个字。

  师: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领悟,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生:(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在《赠汪伦》中说:(师生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今天我们要说,这流向天际的长江水也不及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深意长。请再带着深情齐读这首诗。

  五、师拓展其它送别诗。

  六、请学生欣赏古诗新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没有出过远门走亲戚?你走的时候你的亲戚是怎样送你的?说了什么话?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现代的亲友送别的场面,那么在我国遥远的古代朋友之间分别时是怎样送别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老师边写边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二、新授

  1、齐读诗题

  2、自读题目,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来诗题的大意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题目,那么请同学们读读诗文,看能不能读正确,读流利。

  ①生练读;

  ②指名读,指导停顿。

  ③师范读

  ④生自由读

  ⑤齐读

  ⑥在指名读。

  4、过渡:读通诗句还不能学到古诗的精华,接下来我们来体会一下古诗中的那种真挚的感情。

  师:“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师:要去哪里?

  生:扬州

  师:什么时间去的?

  生:烟花三月。

  师:三月是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作者送别老友时站在长江边上,那里肯定开满了各色的鲜花,诗人为什么不写鲜花三月,而写“烟花三月”呢?

  (师引导,想一想作者此时的心情?送别老友时的心情应该是伤感的,留恋的.,那么眼中不自觉地就有了泪水,有了泪水之后,看东西就朦胧,所以,作者把满眼的鲜花看成如烟雾一般,那是因为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想:你能不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因为老友分别时的伤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开时的那种心情。

  读:把这种心情融入到诗中,读出来。

  (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我们再学*后两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由这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

  (诗人在江边站的时间很长,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见了,此时,他会像什么?)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龄相差十多岁,当时李白还没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扬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访孟浩然。二人一见入故,不久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师,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咏三叹

  a看到那渐渐远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为良师孟浩然对自己的教诲和指导,不由得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看着那渐行渐远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又一次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当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视线里消失时,李白想到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时,不觉得泪已流出,此时,他满怀深情地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结束本课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们用朗诵来表达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齐诵全诗,结束本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学情分析】:

  刚接手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差,但比较活跃,富有想象力和激情。对于古诗比较感兴趣,有积累的*惯。

  【教学方法手段】

  1、 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古诗做好准备。

  2、 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3、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古诗的重点

  4、 2、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草》《山中送别》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学

  古诗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一首诗就蕴藏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长长的历史,读诗不但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孩子们这是在传承我们祖国的文化啊!“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个有品位的人,*时就要多读诗、多积累诗。现在谁能把你*时积累的古能为大家信手拈来一首?(生背诵)

  1(生背,师相机评价:千里明月寄相思,一首浓浓的思乡诗

  寥寥数字赞不尽的祖国美景

  悠悠母子情深,温馨的抒情诗

  春光无限好,写景诗

  2.师说题目,生接说(《赠汪伦》《草》《山中送别》)

  3.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离别容易相见难,于是诗人在送别时做得诗称为送别诗

  二.教学古诗

  20古诗两首(板书)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过预*了,一起说出第一首的诗题(生齐说)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写)很好!注意“孟”是我们需要写的生字,注意他的写法

  告诉我作者是谁?(生:李白)唐代大诗仙 李白

  齐读课题!(生读)

  1、解题:

  师:“之”什么意思?

  生:之就是去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本下面的注释中有!(师:真是个会学*的孩子!看注释学*古诗便捷的好方法。)

  师:题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李白要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这是去的位置,广陵就是扬州,(画位置)在长江中下游江苏中部,一个花繁锦簇的名都,被誉为“富甲天下”!

  师:还能了解什么?

  生:李白是在黄鹤楼送朋友

  师:送的地点,(画位置)黄鹤楼位于长江上游武汉蛇山之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绝境”的美称,(点课件黄鹤楼)历代诗人都喜欢到此游览作诗,这次就是李白特邀孟浩然来此游玩的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老师还不太明白,能告诉老师吗?

  ⑶ 观看欣赏: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

  (课件播放扬州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⑷ 指导朗读:

  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傍晚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师:繁华的长江交通运输要道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吗?生; 不

  师; 会有?

  师:千帆竞渡,舟楫如织,可诗人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生:因为此刻李白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朋友的身上

  生:因为李白只注意到朋友的船

  师: 因为只有这条船上有——朋友

  ……

  师:他的心里、他的眼中只有孟浩然、全是孟浩然。从这儿你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厚。是啊,正事这份浓情厚意让李白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久久都不愿离去啊。

  师:(点音乐)现在我们想象一下,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江边:(配乐)

  A、朋友的小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了,你还在望啊,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船已经越驶越远了,影子也渐渐模糊,可你仍在翘首凝望啊,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这船的影子已经消逝了,只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可你还是在望啊,你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目送到目的地,望着望着不禁吟诵------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睁开眼睛!

  李白,你伫立江边这么久,直到帆船的影子消失在碧水蓝天,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师::有牵挂吗?(有)你怎样牵挂?带着你的牵挂,送送朋友——

  有期盼吗?(有)怎么期盼?带着你的期盼送送朋友——

  有祝福吗?(有)你怎么祝福?带着你的祝福送送朋友——

  师总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1、孩子们,(点)烟花三月,名楼作别,李白回忆起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思绪万千,这绵绵的思绪哟,全化作了这篇传世佳作——全诗(配乐)

  2、这绵绵的思绪哟,也唯有化作这——故人…【

  【板书设计】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⑴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⑵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⑷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 烘托课堂氛围

  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班长闫兴回答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伤心、难受……进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生预*,知道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

  ⑷ 学生试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让学生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

  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孤帆、尽:

  ① 品“孤帆:

  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

  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学生2:因为只能看见一只小船。

  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看见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说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

  ② 思“尽”:

  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

  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

  学生:是李白与孟号然的情感。

  教师板书:

  情永在

  ⑶ 欣赏第四句诗:

  教师:这个时候,诗人李白还能看见什么呢?

  学生:一江春水。

  教师:那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里面还有与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 换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师:假如你现在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1:难受。

  学生2:舍不得离开。

  ⑸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⑹ 对全诗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五、精确概括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

  学生:重视友情,朋友的友谊不能忘……

  教师板书:

  珍惜友情

  六、教师总结

  在人世间,有很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交就产生的友情,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有同学们成家之后,就产生的爱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

  五、学*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比,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

  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二、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略)

  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

  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机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收集诗人,黄鹤楼及广陵等有关的资料,做成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山中送别》,生齐背。

  2、在古代,由于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

  3、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00页,第20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今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们以前是怎样学*古诗的呢?(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板)

  (一)、解诗题

  1、生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吧。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要求回答完整)

  师:很好,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真不简单呀!

  3、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到广陵)

  (二)、知诗人

  1、谁来说说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白是唐代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酒仙、侠客,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李白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2、谁来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也是唐代诗人,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我们学过他的诗有哪些呢?《春晓》《过故人庄》

  (三)、读诗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谁愿意来读?(孟、浩、陵、辞、唯)

  3、齐读生字。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指名读。

  5、出示节奏(七言诗,可以是二二三节,用笔划一划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师范读,请注意朗读时的节奏。

  7、你也想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8、学生齐读古诗。

  9、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男、女读。

  10、分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四)解诗意

  大有把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其实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下面请大家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同位之间相互讨论。还不懂的`可以作记号,等下提出问题。

  1、前两句:“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指的是谁?“西辞”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一个好方法)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所以说西辞。

  “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是什么意思?点明了时间。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呢?(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3、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是何其的美!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心中是多么的依依不舍,请同学们齐读1、2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二句意思:(古诗有多种翻译法,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意译。)

  ☆(李白)在(西边的)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东边的扬州去。(出示齐读)

  4、老朋友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

  生:望那只船

  5、“孤帆”是什么意思?

  6、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有很多帆船,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因为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

  6、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7、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孤帆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他们的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

  8、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2生读)

  9、齐读第3句。

  10、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A,老朋友,我真想陪伴你坐船,将你到广陵;B、好朋友,我真舍不得和你分开啊;C、老朋友,你在他乡一定要过得好好啊)

  11、汇报

  12、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的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3、4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帆影已消失,而诗人李白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真是余味无穷。从诗句中,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恋恋不舍、依依不舍,依依惜别)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于是在他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古诗。

  (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齐读)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这两位好朋友---李白和孟浩然。你也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练*背诵。谁能把这首诗背出来。

  (5)全班背诵。

  四、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深情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他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烟花三月》

  五:练*

  六、作业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课后,你们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体验友谊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我们除了读过送虽诗外,你还读过哪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有关母子情,兄弟情,友情等的)《游子吟》,你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出示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2、一首古诗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回家找一找由这首古诗改编的歌《烟花三月》听一听。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地点:黄鹤楼(西)广陵(东)

  人物:李白孟浩然

  时间:烟花三月

  表达情感: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在课上学生能积极配合,思路跟得上,但让学生回答得太少老师说得太多,在引导理解上没有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在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上引导不足,导入时间过长,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上能做到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兴趣,多让学生说,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在多听的情况下发现不足在加以引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白的一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许人也?“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

  之: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4.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 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过渡: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深情朗诵全诗。

  ( 师生同读)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全班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课前准备】

  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

  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

  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

  2、学*古诗:

  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

  3、小结启发:

  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

  二、揭示诗题、解题

  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

  ⑴ 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⑵ 补充介绍“黄鹤楼”、“ 广陵”的知识。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

  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

  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

  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1、交流肯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诗眼:

  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归纳:

  ⑴ 静态:

  ① 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 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 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 送别的心情──孤。

  ⑶ 动态:

  ① 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 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③ 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

  4、理解感知,配乐读诗句:

  过渡:既然诗是围绕“送”写,那就让我们一起送别这样一位故友,齐读!

  五、炼情品诗意

  1、感受诗中的画意:

  过渡:喜欢这首诗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吗?

  注意引导诗的美:

  ⑴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似乎让你看到了什么?

  ⑵ 烟花是什么季节,她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 孤帆远去,你还能见到什么?

  ⑷ 长江是怎样在天际流的?

  2、感受诗中的情意:

  过渡: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情?

  ⑴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 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⑶ 孤帆远去,那是孤独寂寞。

  ⑷ 长江独自在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

  注意:可画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对称结合上),也可边说诗中画意边说情意(结合)。

  六、延伸巩固入诗境

  1、过渡:

  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你找到了吗?

  2、交流:

  ⑴ 自读: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⑵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一首诗,解决这是怎样的别离!

  作业: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的散文。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武汉黄鹤楼导游词菁选(扩展10)

——黄鹤楼的导游词优选【10】份

  黄鹤楼的导游词 1

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江城武汉浏览风景优美的黄鹤楼。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我姓郑,大家就叫我郑导吧。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被中国历代诗人所吟诵。黄鹤楼一直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它美就美在高楼雄伟壮观,站在楼顶眺望,武汉风光尽收眼底。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的,主楼净高51.4米,一共五层,外形方方正正,四望如一,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红葫芦宝顶入夜闪闪发光。每层都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楼前的'黄鹤展翅欲飞。下面就请大家到主楼看一看吧。

  好了,大家已经来到了三楼,这里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眼前是一幅名为“文人荟萃”的陶版瓷画,画面上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情景。你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他慕名而来,在浏览了黄鹤楼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好了,下面请大家登上五楼,饱览武汉风光。之后,请大家沿途返回,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黄鹤楼导游词3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我叫曾卉茹,是你们的导游。我一定安排好大家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的旅游活动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建在公元223年,到现在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里,期间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现在的黄鹤楼是按清代的样子筑成的,在1981年重建,1985年完工建成的。

  各位游客,在黄鹤楼的大厅,最引人注意的要数《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贺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其实在这幅壁画后面,还有一个传说,请大家仔细看看。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注意不要损坏文物,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黄鹤楼的导游词 2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节,非常荣幸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今天,我将陪同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起去领略她的楚风神韵。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经过鹅字碑,归鹤图,崔颢题诗壁、搁笔亭,最后到达黄鹤楼的主楼。好了,现在就请您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黄鹤之旅”吧。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是素有“九省通衙”之称的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您是乘船漫游于万里长江之上,还是乘车经过京广铁路线,一抬眼便可以看到这座巍然耸立于蛇山之上的千古名楼。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造就了这座山川美与人文美相辅相成的文化名楼。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武汉地处中原,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黄鹤楼就坐落于长江南岸的蛇山之上。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由孙权依山而建的一座军事扫所演变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现代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的。

  您看,主楼共五层,高51.4米,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而且全部楼体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它既不失黄鹤楼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故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一来到黄鹤楼,您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这座楼为什么取名黄鹤楼呢?别着急,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先走进它的一楼大厅,然后听我慢慢说来。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这幅《白云黄河图》了。壁图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其楼阁的得名还得从它的神话传说谈起。

  湖北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历史800年,建都湖北的历史就有400多年,所以黄鹤楼作为楚文化的载体,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众多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传说。明代《报恩录》里就曾记载;一位老道在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时,他用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和,只要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因为有了这只黄鹤,生意十分红火。辛和为了感激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而实际上,黄鹤楼名的真正由来,主要是因山得名,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蛇山的第一座山峰黄鹄矶上,古代的“鹄”与“鹤”是通义字,所以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所修的楼自然被称为“黄鹤楼”了。但在历史上,人们更愿意相信因仙得名之说,因为这一说法满足了人们精神超越的需求,也更符合楚国人可以追求浪漫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追求浪漫的楚国人编织了美丽的黄鹤楼神话,那么勤劳智慧的楚国人,则创造了黄鹤楼的建筑奇迹。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历代黄鹤楼在建筑形制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清代黄鹤楼恐怕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868年,也就是清同治年间,是清王朝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安定民心,清**耗资三万两白银,动用千余名工匠,花费尽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清代最后的楼阁。楼阁的建筑数理非常讲究。您看,楼体分为三层,以应天、地、人三才;第一层的十二个角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第二场的十二个角应一年有十二个月,而顶层的二十八个角则应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清楼因山下房屋失火,于1884年化为灰烬。

  清楼的毁灭,似乎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没落,此后的100年间,这座千古名楼一直未能再现江城。直到1981年,我们现在这座黄鹤楼的破土动工,才结束了这段“有诗可悼,无楼可登”的历史。

  古人说;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走进黄鹤楼诗词的大观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崔颢的诗流于旖旎做作,而独独在黄鹤楼上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七言律诗。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来到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当他看到崔颢这首后,便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离去了。从此以后,在文坛上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

  一代伟人***,也特别钟爱我们的黄鹤楼,1927年春,他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曾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可以说,上下数千年,洋洋洒洒千百首诗,构成了独特的黄鹤楼文化。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楚文化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登上黄鹤楼的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之上,隔江对岸的是汉阳方向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形成龟蛇锁大江的独特地貌。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把**山系连成一体,也与汉水上的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难怪***盛赞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天的黄鹤楼,不仅以它雄伟的身姿、厚重的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朋友,更像是武汉的保护神,庇佑着武汉的繁荣与昌盛。20xx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在黄鹤楼前举办了“江城月,中华情”中秋双语晚会,并对全球华人进行了现场直播。那天,远远的中秋月,微微的黄鹤楼,勾起了无数海外华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台晚会还在第3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影视节上荣获电视文艺类最高奖——“白金奖”。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黄鹤之旅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海涵。美丽的黄鹤楼期待与您再次相逢。最后,预祝您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黄鹤楼的导游词 3

  大家好!今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蒋佳丽。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武汉的黄鹤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最为壮观,它一共有五层,大约有五十几米高,每层都有许多翘角,那些翘角好像是一只只黄鹤在展翅。楼正前面的顶层挂着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匾子,上面书写着"黄鹤楼"三个金灿灿的大字,进入楼里,每一层都有许多名人字画。一层层地仔细观赏,其中一层放置了历史时代的黄鹤楼模样,每座都非常雄伟,不过还是我们现代早的这座楼更壮观精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顶层,放远望去,滚滚长江天际流,整个武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飞跨**,桥上汽车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船只也来来往往。正好似"极目楚天江山如画"。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美景,心情也就非常愉快,应该也会忘了登黄鹤楼的疲劳吧!也会不禁想起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想那时李白必定很忧伤吧!

  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了名胜风景区——黄鹤楼。如果你有兴趣就来细细游览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 4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黄鹤楼的导游词 5

  现在来到的是桂林路,为们么会叫桂林路呢,是因为以前桂江上游很多讲桂柳话的商人顺着桂江来到这里做生意,这条路聚集了很多讲桂柳话的人,就把这条路叫做桂林路。由于我们有一座城门,北门在这里,所以在1953年就把这里命名为桂北路,桂北路最出名的要算是水师营了。

  水师营街得名源于这儿曾经驻扎过广西历史上最早建立、建制保留时间最长的内河水师部队。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梧州道路表记载,水师营街全长120米,宽5米,面积600*方米,是一条土路。清**首次在梧州设水师营于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编制渐渐健全,由梧州水师副总兵(副将)统辖梧州水师营及城守营(陆营),水师营在编士兵500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城守营称左营,水师营称右营,巡防范围从梧州府城西溯浔江而上,至藤县和*南县交接处的白马,西北溯桂江而上,至苍梧县和昭*县边境的{竹,长达170公里。据传,早期的水师营不乏身怀绝技者,同时官兵经严格训练,素质较高,但随着清**日渐腐败,混进不少纨绔子弟,素质越来越低。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首领陈开带起义军攻占梧州府城,*时缺少训练的水师营兵败如水退,被誉为不怕死的起义军打得溃不成军。同治初年,清**重整梧州水师,并陆续加强扩大,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梧州水师营有守备1员,千总1员,把总2员,士兵448名。清**在梧州设置水师部队,是因水汇三江的梧州府城在政治、军事、交通、商业上有重要地位,水师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当时的水师营街上,饮食摊档、杂货摊档都很兴旺,直至水师营消失一百多年以后,如今这条街上还有一家挂着大幅招牌的“水师营饮食店”。

  黄鹤楼的导游词 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蒋佳丽。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武汉的黄鹤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最为壮观,它一共有五层,大约有五十几米高,每层都有许多翘角,那些翘角好像是一只只黄鹤在展翅。楼正前面的顶层挂着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匾子,上面书写着“黄鹤楼”三个金灿灿的大字,进入楼里,每一层都有许多名人字画。一层层地仔细观赏,其中一层放置了历史时代的黄鹤楼模样,每座都非常雄伟,不过还是我们现代早的这座楼更壮观精致。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顶层,放远望去,滚滚长江天际流,整个武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飞跨**,桥上汽车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船只也来来往往。正好似“极目楚天江山如画”。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美景,心情也就非常愉快,应该也会忘了登黄鹤楼的疲劳吧!也会不禁想起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想那时李白必定很忧伤吧!

  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了名胜风景区——黄鹤楼。如果你有兴趣就来细细游览吧!

  黄鹤楼的导游词 7

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江城武汉浏览风景优美的黄鹤楼。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我姓郑,大家就叫我郑导吧。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被中国历代诗人所吟诵。黄鹤楼一直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它美就美在高楼雄伟壮观,站在楼顶眺望,武汉风光尽收眼底。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的,主楼净高51.4米,一共五层,外形方方正正,四望如一,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红葫芦宝顶入夜闪闪发光。每层都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楼前的黄鹤展翅欲飞。下面就请大家到主楼看一看吧。

  好了,大家已经来到了三楼,这里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眼前是一幅名为“文人荟萃”的陶版瓷画,画面上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情景。你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他慕名而来,在浏览了黄鹤楼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好了,下面请大家登上五楼,饱览武汉风光。之后,请大家沿途返回,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黄鹤楼的导游词 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是xx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xx,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黄鹤楼的导游词 9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汉最特色的黄鹤楼,我是这次的导游,祝大家玩的愉快。

  黄鹤楼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20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前面这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可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鹤楼里面看看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去里面看看吧。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上的神仙,他吹着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市花,作者借此来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浏览就到这里,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黄鹤楼的导游词 10

  大家好!今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蒋佳丽。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武汉的黄鹤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最为壮观,它一共有五层,大约有五十几米高,每层都有许多翘角,那些翘角好像是一只只黄鹤在展翅。楼正前面的顶层挂着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匾子,上面书写着“黄鹤楼”三个金灿灿的大字,进入楼里,每一层都有许多名人字画。一层层地仔细观赏,其中一层放置了历史时代的黄鹤楼模样,每座都非常雄伟,不过还是我们现代早的这座楼更壮观精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顶层,放远望去,滚滚长江天际流,整个武汉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飞跨**,桥上汽车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船只也来来往往。正好似“极目楚天江山如画”。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远处的美景,心情也就非常愉快,应该也会忘了登黄鹤楼的疲劳吧!也会不禁想起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想那时李白必定很忧伤吧!

  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了名胜风景区——黄鹤楼。如果你有兴趣就来细细游览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