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故事菁选

首页 / 成语故事 / | 2023-02-28 00:00:00

成语小故事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小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小故事1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

  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史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史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史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史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或者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成语小故事2

  《成语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书,书里面讲了许多成语故事,每篇都带有插图,十分吸引人,所以我十分喜欢看这本书,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没有真本事,却在宫里混吃混喝,之后朝中换了大王,改变了吹竽的规矩,由原先大家一齐吹改成了一个一个的吹,最后南郭先生实在混不下去,于是就逃跑了。

  透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弄虚作假,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

  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好好练*新学的歌,我回去没有好好准备,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齐唱的,老师不会发现的,但是第二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请了几个同学起来单独唱,我被叫到了,结果我结结巴巴地没有唱出来,同学们听了都笑了,我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滥竽充数了。在今后的学*中我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期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于是他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后原先绿油油的秧苗,最后都枯黄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心急,凭自我的意愿去做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多学点东西,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学,给我们跑东跑西报这个班那个班地学东西,到最后我们什么都没有学好。我多么期望爸爸妈妈能为我们思考思考。

  我喜欢读《成语故事》,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增长了知识。

成语小故事3

  【成语】: 诟如不闻

  【拼音】: gu rú bù wén

  【解释】: 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成语故事】: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后人称他为富文忠公。

  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哩!”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这叫做“诟如不闻”(诟,就是辱骂),被人辱骂了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古时候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宽洪大量的态度。其实,如果不论对于任何人的辱骂,也不论他骂些什么,一概不加区别,不予分析,不采取适当方式给以回答,而一概装作没有听见一样,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就拿富弼来说,宋仁宗时,东北的契丹兴兵南侵,要求割给领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谈判。这位以“宽洪大量”闻名的富弼,却坚决拒绝了契丹的无理要求,并且把或战或和的利害关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无奈,只得把兵撤了回去。

成语小故事4

  晋*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

  *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问的.是谁可以去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公又问祁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

  *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讲的这些话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祁黄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成语小故事5

  【马前泼水】

  元杂剧《渔樵记》写汉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羞之,求去。

  后买臣拜太守,妇要求复婚,买臣泼水于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成语小故事6

  (一)井底之蛙

  【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

  【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三)掩耳盗铃

  【典故】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四)自相矛盾

  【典故】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五)水滴石穿

  【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六)东施效颦

  【典故】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七)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释读】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八)夜郎自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九)愚公移山

  【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

  【释读】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十)熟能生巧

  【典故】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学*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成语小故事7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成语释义

  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故事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出处译文

  现在蜀地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在蜀汉相攻的情形下,将军你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成语小故事8

  【成语】: 女娲补天

  【拼音】: nǚ wā bǔ tiān

  【解释】: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举例造句】: 传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

  【成语例句】

  ◎ 钟敬文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故事集"是沈恒志在六七十年前,听民间艺人口授的:上起女娲补天、三皇五帝;中跨秦汉;下至戊戌变法;正史、野史、神话、故事、传说均有涉猎。

  ◎ 在中国古代,同样有过一个神话时代,《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成为后世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土壤。

  ◎ 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传说**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成语小故事9

  1.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成语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

  他却回答我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马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这样走下去,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而已。现在,大王仗着强势想称霸,你越是这样做,离称霸的目的就越远,和那个想到楚国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样。”魏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最后终于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2.瑚琏之器: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成语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他因为有钱,经常穿华丽的服饰,孔子看不惯他的新潮,说他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3.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出自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和陆游的《秋思》诗。

  成语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难分伯仲,然而班固心高气傲,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傅毅)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指。” 但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4.黄绢幼妇:解 释 “绝妙”二字的隐语,与绝妙好辞一意,。出自《世说新语·捷悟》。成语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5.冻浦鱼惊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出自《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成语故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成语小故事10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的清**,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成语小故事11

  【成语】: 诚惶诚恐

  【拼音】: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解释】: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故事】:“诚惶诚恐”成语出自《后汉书·杜诗传》。

  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今河南省汲县)人,少年时就胸有大志,才能不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杜诗官至侍御吏。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欺压百姓,百姓皆惶恐不安。杜诗多次劝诫他,萧广就是不改,于是杜诗一怒之下杀了萧广;并把他的'罪行公布于众,以*民愤。光武帝刘秀得知后,召见杜诗,赐以戟,表示赞赏。后又派杜诗出使河东(今山西省西部沿黄河地区),诛降叛逆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河东后,焚烧贼船,斩了杨异,除了叛贼,做了成皋(今河南汜水县)县令。杜诗为官3年,治理有方,建武七年升为南阳太守,他广拓农田,铸造农具,修治陂池;同时除暴安民,使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老百姓都无不感激这位太守。可是杜诗却自认为是无功受禄,向光武帝上书要求到小郡任职。书中说:“我自己思量,我不过是小官之材,没有大才,现在是正赶上陛下开创大业,因受大恩而作了太守。我在职无功,治理少方,这么长时间占据高位,实在是诚惶诚恐。”但是光武帝很信任他,坚持让他继续做太守。

  “诚惶诚恐”原为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下对皇帝威严的敬畏,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小心谨慎。“诚”,实在之意;“惶”,害怕之意;“恐”,畏惧之意。

成语小故事1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语小故事13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医师,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实很令人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的好机会。”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医师之前能够多加学*,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

  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的非常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才不会犯下大错。”

  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各自不相同,我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罢了!”

成语小故事14

  安如泰山

  这个典故见于《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加强西汉王朝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诸侯拥有地盘,又有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权力,加之有的恃亲骄横、贪得无厌,野心膨胀,对中央**形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封的诸侯王中,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铜铸钱,占城五十多处。并宣布吴国不收农民的`赋税,引诱西汉**直辖区的农民到吴国谋生,在势力与野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刘濞准备谋反。这时吴王手下的一个郎中(官名)枚乘上书劝阻。书中说:"你(想谋反)的想法是很危险的,难于实现。但如果改变想法则易于反掌,安如泰山。但吴王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千。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事物的稳固、牢靠,不可动摇。

成语小故事15

  【成语】: *水楼台

  【拼音】: jìn shuǐ lóu tái

  【解释】: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时,身边任职的很多官员,大多得到他的推荐或者提拔。只有一个叫苏鳞的人,因为他在杭州所属的外县做巡察,所以没有被范仲淹推荐。一次,苏鳞因事到杭州见范仲淹,趁机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暗示范仲淹只提拔身边的人。范仲淹看到诗后,立即写了封推荐信,使苏鳞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个成语比喻由于环境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造句】

  如果你想要赢得美人芳心,最好就是经常嘘寒问暖,以求*水楼台之效。

  因为是*水楼台,他很快地就请来住隔壁的电脑技师来帮他修电脑。

  小明*水楼台,频献殷勤,终于获得小美的芳心。

  超级市场就在楼下,马上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真有*水楼台之便。

  王医生就住在隔壁,去看病不用超过五分鐘,真是*水楼台。

  我和小明是同班同学,有问题总是去问王老师,我总是*水楼台先得月,每次都比小明快,因为我和王老师是邻居。

  他娶了同单位的一个女孩,真是*水楼台啊!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你的学*成绩这么好,是因为你的父母都是老师。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阅读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1)

——成语小故事 (菁华10篇)

成语小故事1

  解释

  主要的意思是说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成语小故事2

  【成语一】:坐怀不乱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在当时,*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lun行为。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三】:自食其果

  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成语四】:忠言逆耳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成语五】: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成语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

  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獶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獶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獶,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獶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獶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

  卫獶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成语六】:庄生梦蝶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成语七】:同舟共济

  解释: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成语八】: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huang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huang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huang帝。

  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书曾有“物极必反,命曰环流”这句话,就是说一件事情到了极端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变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小朋友,这是一句劝人的话,含有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的意思,和器满则倾是同一个意思。

  一个人如果太贪心,对于地位和财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会说他“物极必反”。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成语九】:无功受禄

  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

  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

  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

  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成语十】:助纣为虐

  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

  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您才能来到这里。现在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乐,岂不等于帮助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也)。”

  刘邦对张良的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的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羽的部队。

  【成语十一】: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成语十二】: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成语十三】:一箭双雕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 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成语十四】:以卵击石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十五】:忧心如焚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成语十六】: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成语十七】:有志者事竟成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十八】: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成语十九】:养虎为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成语二十】:坐观成败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3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小故事4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小故事5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一: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二: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三: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四: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车胤囊萤夜读)

成语小故事6

  历史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成语小故事7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6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

  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7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点评 坚守信诺是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必须兑现。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如果你在小事上失信于他人,那么在大事上谁还敢相信你呢?所以我们要懂得诚实的重要性,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成语小故事8

  仙人指路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就吞野果,衣服穿烂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多久,来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成语小故事9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医师,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实很令人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的好机会。”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医师之前能够多加学*,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

  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的非常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才不会犯下大错。”

  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各自不相同,我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罢了!”

成语小故事10

  楚国的大大伍奢的儿子伍员,在楚*王的迫害下,历尽艰辛逃到了南方的吴国,受到了吴王阖阊的重用。有一次,吴王同伍员讨论治理国家的良策,阖阊说:“我想使国家强盛起来,不知你有什么好办法。’伍员回答说:“要想国家富强,远*的国家都服从大王的指挥,首先”要把城市防御工事修好,城墙要修得坚固高大;其次要把武器造得既多又好;再有,要发展农业生产,把粮仓装得满满的。”

  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听了伍员的话,非常高兴,他对伍员说,你的建议很好,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搞好修筑城墙、加强战备、广积粮草这几件事,要不然能说这是上天的定数就能征服邻国的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倘若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结果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根据本国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搞战备,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充分体现。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的方法。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2)

——成语小故事 (菁华9篇)

成语小故事1

  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2

  仙人指路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就吞野果,衣服穿烂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多久,来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成语小故事3

  历史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成语小故事4

  乐此不疲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的日子。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

  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讨论。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

  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

成语小故事5

  【成语】: 尺短寸长

  【拼音】: chǐ duǎn cùn cháng

  【解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成语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仅不接受,反而听信谗言,把他流放到外地。屈原心烦意乱,请人卜卦。他对占卜人说:对君王应该是真诚直言呢,还是虚假应酬?应为真理正义牺牲一切呢,还是奴颜婢膝、苟且偷生?应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和鸡鸭去争食吃?……占卜人被屈原的问题难住了,拱拱手说:对不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会有短的时候,寸会有长的时候),神也有不灵的时候。你的问题我没法卜。尺短寸长由此简化而来。

  尺短寸长比喻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

成语小故事6

  【成语一】:坐怀不乱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在当时,*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lun行为。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三】:自食其果

  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成语四】:忠言逆耳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成语五】: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成语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

  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獶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獶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獶,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獶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獶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

  卫獶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成语六】:庄生梦蝶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成语七】:同舟共济

  解释: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成语八】: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huang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huang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huang帝。

  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书曾有“物极必反,命曰环流”这句话,就是说一件事情到了极端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变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小朋友,这是一句劝人的话,含有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的意思,和器满则倾是同一个意思。

  一个人如果太贪心,对于地位和财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会说他“物极必反”。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成语九】:无功受禄

  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

  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

  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

  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成语十】:助纣为虐

  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

  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您才能来到这里。现在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乐,岂不等于帮助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也)。”

  刘邦对张良的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的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羽的部队。

  【成语十一】: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成语十二】: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成语十三】:一箭双雕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 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成语十四】:以卵击石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十五】:忧心如焚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成语十六】: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成语十七】:有志者事竟成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十八】: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成语十九】:养虎为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成语二十】:坐观成败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7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成语小故事8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成语小故事9

如狼牧羊

  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宁成当过济南都尉,这个人非常狠毒刻薄,执行法律的时候非常严厉。当地的民众和富豪都怕他。

  汉武帝即位后,宁成升官当了内史。由于被对手参了一本,结果被抓起来坐了牢。后来,宁成贿赂*,从监狱里逃了出来。逃出以后,他在乡间买了一千多顷的田地,雇用了几千家的贫民为他耕种。没过几年,宁成凭着对农民所收的租子,很快发了财,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

  汉武帝可能还是比较欣赏他的,后来又想起用他当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反对,他对汉武帝说:“我在山东当过小官,当时宁成是济南都尉,他这个人残暴无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让这个人去做官,否则百姓会怨声载道。”

  汉武帝当时听从了劝告,没有提拔宁成。不过没多久汉武帝还是起用宁成为关都尉,出入关的百姓听说宁成到了那里当官,一个个都不寒而栗,说:“我宁愿去面对一只老虎也不愿意面对宁成。”

  ◎成语释义

  比喻酷吏欺压人民。

  ◎故事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出处译文

  宁成当济南都尉时,他的管理就好像是狼在放羊一样。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3)

——成语小故事菁选

成语小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小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小故事 篇1

  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成语小故事 篇2

  蔡文姬名琰(音ran),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其父左中郎将邕(音yong拥),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驰名于世。文姬自幼聪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后来,在董卓之乱中,匈奴入侵,公元196年为匈奴人虏获,做了左贤王的王后,在匈奴留居十二年,生了二子。直到中原地区为曹操统一后,公元208年曹操才派人把她接回。蔡琰在匈奴十二年,饱尝艰辛,她怀念祖国,思念亲人,曾作了《胡笳十八拍》来倾诉自己思亲思国的感情。后来,刘商拟作的《胡笳十八拍》对蔡文姬嫁到匈奴后的'遭遇与心情也作了描写。其中有这样两句诗: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诗的意思是说:蔡文姬到匈奴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像天地都倒了个个儿,连北斗星都转到南面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它启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与事。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与处理问题。

  成语小故事 篇3

  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名叫荣蚡(fén)的人。他骁(xiāo)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燕国国君封他为高阳君,命令他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国相赵胜想出一个办法,说道:齐国的名将田单,善于带兵打仗。我国割三座城池送给齐国,以此为条件,请田单来帮助我们带领赵军作战,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但大将赵奢不同意这么做,他说:即使田单肯来指挥赵军,我国也不一定取胜,如果打不过荣蚡,那就是白请他来了;即使田单确实有将才,那他也未必肯为我国出力,因为我国强大起来,对他们齐国称霸不是很不利吗?因此,他不可能为我国的利益而真心实意地抵抗燕军。

  赵奢又分析说:田单要是来了,他一定会把我们赵国的军队拖在战场上,不战不降,荒废时间。旷日持久,几年之后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被消耗掉,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赵王和赵胜还是没有听赵奢的意见,仍旧割让了三座城池请田单来当赵军的统帅。结果,赵国被卷入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消耗战,消耗了很大的国力。

  后来,人们就用旷日持久来形容荒废时间,拖延很久。旷,荒废,耽误;持,持续,拖延。

  成语小故事 篇4

  成语畏首畏尾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畏首畏尾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春秋时期,有一次,北方的强国晋国,召集一些小国开会。郑国没有出*。晋国怀疑郑国要投靠南方的大国楚国,于是准备出兵,去攻伐郑国。

  郑国得了消息,就给晋国去信,说:“我们郑国地小势弱,对你们晋国向来不敢怠慢,贡品礼物定期+断敬送,实在是尊重到了极点了8可是你们却还要怀疑我们,还要欺压我们。我们郑国宁可灭亡,也不能一味忍受下去了!”“古人有言曰:‘畏S畏尾,身其余几意思是,如果前头也怕,后屁股也怕,全身还有哪个地方不怕的.呢?"又说:“鹿临到生命危急之时,它就无暇选择藏身之所了。”我们小小郑国,临到要被灭亡的时候,也会像鹿一样随便找个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只好去投银楚国了。那是你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国见郑国态度强硬:第一是不怕,表示要全力反抗;第二是万不得已时准备和楚国结盟,而不向晋国屈服。晋国考虑,出兵的话不一定对自己有利,便派人前往郑国,进行和谈了事。

  现在使用这个成语,大都形容怕这怕那,疑虑过多。

  成语小故事 篇5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

  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成语小故事 篇6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

  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成语小故事 篇7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事已高,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成语小故事 篇8

  开卷有益【解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性质】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开卷有得

  【反义词】读书无用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广记》、《太*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御览》,意思是太*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成语小故事 篇9

  【成语】: 间不容发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释】: 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成语故事】:

  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上书劝谏。原来,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刘邦称帝后,把他的亲属分封到各地当诸侯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大的权力。时间长了,诸侯王与朝廷尖锐对立,成为朝廷的严重威胁。为此,文帝、景帝两代逐步削减王国封地。刘濞对此不服,阴谋反叛,引起了枚乘对这件事的严重关切。枚乘在上书中分析了反叛的严重后果。他举例说,如果在一根线上吊干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重物,这重物悬在空中,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最笨的人也知道它极其危险。接着他又指出,马刚受惊骇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上更重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线在半空断掉无法连结,马坠入深渊无法救援。这情势的危急程度,就像两者距离极*,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尽管枚乘以及其它一些谋士反复劝谏,吴王刘濞还是不听,决定谋反;于是枚乘等人离开刘濞,前去投奔梁孝王刘武。

  【造句】

  (1)叶飞扬成功了,他的匕首在间不容发的一瞬间成功的插入了七尾老虎的眼睛里,而这一次竟然是结结实实的插入了虎目。

  (2)就在将要击中贼狼之际,陈瑶却在间不容发的.瞬间,生生的移开了剑芒。

  (3)叶南此刻的身形几乎仿若闪电,与那颗圆球间不容发的落在云鹰所在之地。

  (4)前的战场上,凌天左躲右闪,而后灵气剑间不容发的击在他身后,狂沙飞扬。

  (5)树上藏匿起来的加尔文与乌娜同是心里一惊,就在这间不容发的瞬间,有人动了,一把匕首出现在乌娜的脖颈上,毫无声息,悄然而至。

  (6)猎西陵窥得准确,于间不容发的距离内穿过,险之又险的避过少年的手刀。

  (7)就在战刀劈下的一瞬间,柳惠左脚斜向左前方跨了一大步,间不容发之际躲过劈来的刀锋,右手化掌翻腕向后一甩,正击在田中的后心部位上。

  (8)顾宇阳的瞳孔猛地一缩,毫不犹豫,再度拎起东门旷操的身体当成盾牌护住己身,衣袖中无声无息地滑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间不容发间架在东门旷操的脖子上。

  (9)叶开此时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潮红的脸上浮现一股坚韧的神色,就在间不容发之时,这柄剑就已完全出鞘。

  (10)神色一凝,脚步微动,施展碎空法,辅以云山逍遥,往往于间不容发之际避开剑光。

  成语小故事 篇10

  踏雪寻梅

  孟浩然酷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

  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

  成语小故事 篇11

  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

  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

  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成语小故事 篇12

  【讳树数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成语小故事 篇13

  *水楼台

  【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成语小故事 篇14

  后来居上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在汉武帝时当中大夫,因为经常向武帝提出规劝性的建议,武帝不耐烦,把他派到东海(今山东、江苏两省交界濒海的地区)当太守。后来,武帝听说他管理东海的业绩非常好,又将他调回来当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内。他还是经常直言劝

  谏,武帝既厌恶他,又不得不敬重他。

  汲黯十分看不起张汤及公孙弘,说他俩是刀笔吏,专门用欺诈的方式获得皇上的信任。不久,公孙弘升任垂相,张汤也当了御史大夫。汲黯想张汤与公孙弘只不过是小官吏,隔不多久,竟然官职在他之上;而另外还有不少原来地位比他卑微的人,都追上了他,或超过了他,他心中不服气。有一次,他看到武帝,就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意思是说,您用人好似堆积柴草,早抱来的放在下边,后抱来的就放在上边。

  后来人们就用“后来居上”来比喻后来或后起的人反而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或杰出的成就,后来者超过了原先的。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4)

——成语小故事 (菁华10篇)

成语小故事1

  解释

  主要的意思是说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成语小故事2

  【成语一】:坐怀不乱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在当时,*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lun行为。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三】:自食其果

  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成语四】:忠言逆耳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成语五】: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成语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

  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獶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獶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獶,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獶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獶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

  卫獶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成语六】:庄生梦蝶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成语七】:同舟共济

  解释: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成语八】: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huang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huang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huang帝。

  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书曾有“物极必反,命曰环流”这句话,就是说一件事情到了极端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变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小朋友,这是一句劝人的话,含有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的意思,和器满则倾是同一个意思。

  一个人如果太贪心,对于地位和财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会说他“物极必反”。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成语九】:无功受禄

  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

  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

  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

  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成语十】:助纣为虐

  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

  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您才能来到这里。现在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乐,岂不等于帮助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也)。”

  刘邦对张良的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的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羽的部队。

  【成语十一】: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成语十二】: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成语十三】:一箭双雕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 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成语十四】:以卵击石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十五】:忧心如焚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成语十六】: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成语十七】:有志者事竟成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十八】: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成语十九】:养虎为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成语二十】:坐观成败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3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小故事4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小故事5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一: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二: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三: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经典励志成语小故事四: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车胤囊萤夜读)

成语小故事6

  历史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成语小故事7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6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

  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7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点评 坚守信诺是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必须兑现。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如果你在小事上失信于他人,那么在大事上谁还敢相信你呢?所以我们要懂得诚实的重要性,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成语小故事8

  仙人指路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就吞野果,衣服穿烂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多久,来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成语小故事9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医师,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实很令人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的好机会。”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医师之前能够多加学*,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

  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的非常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才不会犯下大错。”

  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各自不相同,我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罢了!”

成语小故事10

  楚国的大大伍奢的儿子伍员,在楚*王的迫害下,历尽艰辛逃到了南方的吴国,受到了吴王阖阊的重用。有一次,吴王同伍员讨论治理国家的良策,阖阊说:“我想使国家强盛起来,不知你有什么好办法。’伍员回答说:“要想国家富强,远*的国家都服从大王的指挥,首先”要把城市防御工事修好,城墙要修得坚固高大;其次要把武器造得既多又好;再有,要发展农业生产,把粮仓装得满满的。”

  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听了伍员的话,非常高兴,他对伍员说,你的建议很好,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搞好修筑城墙、加强战备、广积粮草这几件事,要不然能说这是上天的定数就能征服邻国的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倘若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结果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根据本国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搞战备,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充分体现。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的方法。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5)

——成语小故事 (菁华9篇)

成语小故事1

  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2

  仙人指路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就吞野果,衣服穿烂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多久,来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成语小故事3

  历史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成语小故事4

  乐此不疲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的日子。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

  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讨论。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

  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

成语小故事5

  【成语】: 尺短寸长

  【拼音】: chǐ duǎn cùn cháng

  【解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成语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仅不接受,反而听信谗言,把他流放到外地。屈原心烦意乱,请人卜卦。他对占卜人说:对君王应该是真诚直言呢,还是虚假应酬?应为真理正义牺牲一切呢,还是奴颜婢膝、苟且偷生?应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和鸡鸭去争食吃?……占卜人被屈原的问题难住了,拱拱手说:对不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会有短的时候,寸会有长的时候),神也有不灵的时候。你的问题我没法卜。尺短寸长由此简化而来。

  尺短寸长比喻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

成语小故事6

  【成语一】:坐怀不乱

  解释:春秋时鲁国的*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在当时,*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lun行为。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成语三】:自食其果

  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

  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成语四】:忠言逆耳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成语五】: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成语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

  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獶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獶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獶,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獶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獶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

  卫獶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成语六】:庄生梦蝶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成语七】:同舟共济

  解释: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成语八】: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huang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huang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huang帝。

  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书曾有“物极必反,命曰环流”这句话,就是说一件事情到了极端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变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

  小朋友,这是一句劝人的话,含有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的意思,和器满则倾是同一个意思。

  一个人如果太贪心,对于地位和财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会说他“物极必反”。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成语九】:无功受禄

  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

  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

  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

  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成语十】:助纣为虐

  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

  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您才能来到这里。现在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乐,岂不等于帮助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也)。”

  刘邦对张良的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的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羽的部队。

  【成语十一】: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成语十二】: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成语十三】:一箭双雕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 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成语十四】:以卵击石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十五】:忧心如焚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成语十六】: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成语十七】:有志者事竟成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十八】: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成语十九】:养虎为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成语二十】:坐观成败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7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成语小故事8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成语小故事9

如狼牧羊

  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宁成当过济南都尉,这个人非常狠毒刻薄,执行法律的时候非常严厉。当地的民众和富豪都怕他。

  汉武帝即位后,宁成升官当了内史。由于被对手参了一本,结果被抓起来坐了牢。后来,宁成贿赂*,从监狱里逃了出来。逃出以后,他在乡间买了一千多顷的田地,雇用了几千家的贫民为他耕种。没过几年,宁成凭着对农民所收的租子,很快发了财,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

  汉武帝可能还是比较欣赏他的,后来又想起用他当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反对,他对汉武帝说:“我在山东当过小官,当时宁成是济南都尉,他这个人残暴无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让这个人去做官,否则百姓会怨声载道。”

  汉武帝当时听从了劝告,没有提拔宁成。不过没多久汉武帝还是起用宁成为关都尉,出入关的百姓听说宁成到了那里当官,一个个都不寒而栗,说:“我宁愿去面对一只老虎也不愿意面对宁成。”

  ◎成语释义

  比喻酷吏欺压人民。

  ◎故事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出处译文

  宁成当济南都尉时,他的管理就好像是狼在放羊一样。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6)

——成语小故事 (菁华9篇)

成语小故事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成语小故事2

  负薪挂角

  拼音】fù xīn guà jiǎo

  【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宋·王应璘《三字经》

  【解释】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故事】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鲁阳回日

  【注音】lǔ yáng huí rì

  【成语故事】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出处】酣湑半,八音并,欢情留,良辰征,鲁阳挥戈而高麾,回曜灵于太清,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文选·左思〈吴都赋〉》刘逵注:“此言酣饮与音乐……良辰之所以觉也。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解释】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鲁阳挥日

成语小故事3

  这个典故见于《吕氏春秋.召类》。春秋时候,晋国的赵简子准备进攻卫国,令部下史默去卫国探听情况,规定一个月之内必须回来。但是一直过了六个月他才返回来。赵简子问史默:"你去卫国,怎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史默回答:"想得到利益,却会召来祸害,你还没有观察出来吗?现在卫国有蘧伯玉做相国,史鳅辅佐,孔子也在那里做客,子贡又在国君的面前谋划大事,国君很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可见卫国国君的助手多是很有才能的人。"赵简之一听这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命令部队原地待命。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在军事上由于某种原因,而不采取进攻或抵抗的行动。也用来比喻对眼前事物抱着观望的态度,而拿不出办法来。

成语小故事4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 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 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 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 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 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 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 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 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成语小故事5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 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 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 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 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 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 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 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 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 务。

  成语释义 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成语小故事6

  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参加考试,雷义考上了,陈重却没考上。雷义心想:「陈重的学问比我好,居然没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义就跑去找掌管考试的官员说:「大人,麻烦您将我的功名转给陈重,他比我优秀呀!」官员当然不理他:「胡闹,功名怎么可以随便转给别人呢?」

  雷义心里好失望:「那我也不要这个功名了!」雷义就假装发疯不去做官,终于被解除了功名。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一起去参加考试,这一次,他们两个都考上了,还很幸运地被派在同一个地方做事。雷义高兴的对陈重说:「陈兄,以后又要麻烦你多照顾了。」

  陈重说:「雷兄,您说笑了,都是您在照顾我呀!」两个人很开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变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们感情这么好,都说:「胶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坚固,不过还是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深厚友谊呀!」后来,有人就把这件事变成“胶漆相投”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好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就像胶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坚固!

成语小故事7

  ●. 安步当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成语小故事8

  【成语】: 见猎心喜

  【拼音】: jiàn liè xīn xǐ

  【解释】: 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成语故事】:

  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他从小聪明青年时代在西京洛阳讲学,非常有名气。他的弟弟程颐也是著名的学者,经常讲学,人们称他们为“二程”。后来,他们的学说被朱熹继承和发展,人们称他们为“程朱学派”。程颐十六七岁的时候,非常喜爱打猎。后来他集中心思研究学问,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猎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对友人说:“打猎的爱好我今后没有啦!”

  有个名叫周茂叔的朋友听到了这话,特地去对程颢说:“你说的话不一定就是如此。千万不要说得那么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爱打猎,而是把这种心思隐埋起来罢了。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心思萌发起来,你还是会像年轻时一样,高高兴兴地去打一阵子猎的。”程颢对周茂叔的话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阵。

  周茂叔的这*话,在十二年后得到了验证。一次程颢外出归来。在田野里见人打猎,顿时想起了打猎的乐趣,高兴得手痒起来。但他忽然回忆起周茂叔说过的话,便硬是压制了要打猎的欲望,径自走回家去。

  【造句】

  1、我原本务农,所以今天下田帮你们割稻,只因见猎心喜。

  2、今天看到这场精采球赛,对曾是国手的他,想必见猎心喜,跃跃欲试。

  3、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见猎心喜,竟领会得一两件,也不见得。

  4、想不到一进入钓场,看到人手一竿,他见猎心喜,再也走不开了。

  5、请原谅我观棋多嘴了,实在是见猎心喜,熬不住啊!

  6、由于对方开的条件实在太吸引人了,他才会见猎心喜,答应跳槽。

  7、王爷爷听到孙女在吊嗓,一时见猎心喜,也陪唱了一段。

  8、看到你们在下棋,让我这个老棋迷见猎心喜,手都发痒了。

  9、小王是个棒球迷,一看到孩子们在玩棒球,他见猎心喜,也想下场扼展身手。

  10、不用说,钱庄势力的这种膨胀是拾取外国侵略势力的余惠而来的,是值不得见猎心喜的。

成语小故事9

  安如泰山

  这个典故见于《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加强西汉王朝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诸侯拥有地盘,又有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权力,加之有的恃亲骄横、贪得无厌,野心膨胀,对中央*形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封的诸侯王中,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铜铸钱,占城五十多处。并宣布吴国不收农民的赋税,引诱西汉*直辖区的农民到吴国谋生,在势力与野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刘濞准备谋反。这时吴王手下的一个郎中(官名)枚乘上书劝阻。书中说:"你(想谋反)的想法是很危险的,难于实现。但如果改变想法则易于反掌,安如泰山。但吴王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千。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事物的稳固、牢靠,不可动摇。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7)

——成语小故事 (菁华6篇)

成语小故事1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成语小故事2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成语小故事3

  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成语小故事4

  安然无恙

  这个典故源于《国策.齐策》。战国时,齐王派使臣出访赵国。赵威后接见了这位使臣,一见面,赵威后便问:"今年你们齐国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齐国的使臣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就对赵威后说:"我是奉齐王之命来贵国的,现在你先我年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国君,这不是先贱后贵,贵贱倒置吗?"赵威后听了连连摇头:"不!如果没有好年成,老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如果没有老百姓,哪里还有什么国君?我不这样问你,难道让我舍本问末,本末倒置吗?"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很*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成语小故事5

  贪天之功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众。由于骊姬的谗言迫害,他只得逃离祖国,四处漂泊。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众谋臣的帮助,他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为国出力的抱负始终没有被磨灭。

  苍天不负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奖赏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谋臣,对他们进行封赏,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谋臣介子推却被晋文公忘记了,既没有得到赏赐,职位也没有升迁。

  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马后效力,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没有饭吃,介子推为了让他吃顿饱饭,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用尽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虽然重耳没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对此表现得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受赏的资本。

  当时,一些谋臣自恃对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对此非常气愤,便说:“公子能够当上国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难时期辅佐公子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别人么?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可耻之辈吗?”

  介子推的母亲和亲戚、邻居都劝他向晋文公讨赏。但他不愿与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争名夺利。他还觉得官场污浊不堪,与其在官场里活受罪,还不如在家中编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亲见儿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兴,就决定和儿子到深山中隐居。介子推非常高兴,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隐居深山,过着虽然清贫却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绵山归隐,不再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亲自到深山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火烧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场的污染,就和母亲一起稳坐山中,任凭大火将他们吞没。

  ◎成语释义

  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绩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出处译文

  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呢?

成语小故事6

如狼牧羊

  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宁成当过济南都尉,这个人非常狠毒刻薄,执行法律的时候非常严厉。当地的民众和富豪都怕他。

  汉武帝即位后,宁成升官当了内史。由于被对手参了一本,结果被抓起来坐了牢。后来,宁成贿赂*,从监狱里逃了出来。逃出以后,他在乡间买了一千多顷的田地,雇用了几千家的贫民为他耕种。没过几年,宁成凭着对农民所收的租子,很快发了财,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

  汉武帝可能还是比较欣赏他的,后来又想起用他当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反对,他对汉武帝说:“我在山东当过小官,当时宁成是济南都尉,他这个人残暴无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让这个人去做官,否则百姓会怨声载道。”

  汉武帝当时听从了劝告,没有提拔宁成。不过没多久汉武帝还是起用宁成为关都尉,出入关的百姓听说宁成到了那里当官,一个个都不寒而栗,说:“我宁愿去面对一只老虎也不愿意面对宁成。”

  ◎成语释义

  比喻酷吏欺压人民。

  ◎故事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出处译文

  宁成当济南都尉时,他的管理就好像是狼在放羊一样。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8)

——中国成语故事菁选

中国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成语故事1

  仙人指路

  成语仙人指路是什么意思呢?相传很早以前,一位神童因为科场失意,终昏倒路边,奄奄一息。后来经过仙人指路,又会有如何的遭遇。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中国成语故事2

  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

中国成语故事3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中国成语故事4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中国成语故事5

  鼠肝虫臂

  【成语故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都是达观生死的高士,他们情同淡水,置生死于度外。子舆生病,子祀去问候他,他十分高兴。子来生病,子犁去慰问,他支走了他的家人对他说:大自然真是神奇,你死了要把你变成鼠肝还是变成虫臂呢?

  【出处】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庄子·大宗师》

  【释义】庄子原意为人世间事物变化无定则,像人那样大的形体也能变成微小的.东西。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人或物

  【近义词】鼠臂虮肝

  【成语示列】鼠肝虫臂原无择,遇酒犹能罄一欢。 宋·陆游《成都岁暮始微寒小酌遣兴》诗

中国成语故事6

  【成语】: 车载斗量

  【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中国成语故事7

  【成语】: 高山流水

  【拼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象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象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中国成语故事8

  晨钟暮鼓

  【成语故事】洛阳附*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十万尊,艺术水*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唐·李咸用《山中》诗

  【释义】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近义词】暮鼓晨钟

中国成语故事9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 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中国成语故事10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中国成语故事1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几本书,有《爱的教育》,《贝丝的快乐农场》,《父亲的城》,其中还有我最爱看的《中国成语故事》。

  虽然,书还没看完,但是从已经看过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半途而废中”的乐羊子,在贤惠妻子的劝告下,做到了路不拾遗,明白了一块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才能织起来,如果剪断,那从前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读书学*也是这样,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和剪断这块布有何不同呢。而我有时候就听不进老师和爸妈的劝告,没有耐心,养成了许多坏*惯,常常受到老师和爸妈的批评。

  还有,“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为了继续求学,放弃做官,千里迢迢冒着大雪去拜访老师,正巧遇到老师在睡觉,他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老师醒来,但他已成了雪人。杨时这种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学*的精神是值得我学*的,和他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

  看看我,经常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在讲课,而我在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认真听,既对老师不尊敬,又没学到知识。最后还得受老师和家长批评;夏天,爸妈怕我学*热,于是就把空调打开,而我却在里面玩,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看这本书,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曹冲称象”里的曹冲的机智;“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更是我们青少年学*的榜样。

中国成语故事12

  道边苦李

  【成语故事】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一起到外边玩耍,看到路旁有许多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枝头压得很低。其他小朋友赶忙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李子树在路边能有这么多李子证明其很酸苦,否则早被摘光了。

  【出处】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解释】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庸才

  【相*词】无用之材

  【示例】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

中国成语故事13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我们的在长*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说:“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也吃了败仗。

  后来,人们就用“不遗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中国成语故事14

  迎刃而解

  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

  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提示]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中国成语故事15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9)

——中国成语故事菁选

中国成语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成语故事1

  舍死忘生

  【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

  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中国成语故事2

  1、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2、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3、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4、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5、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6、尔虞我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7、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8、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9、恃才傲物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10、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11、收买人心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12、声东击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3、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14、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15、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6、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17、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18、舍我其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9、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20、魑魅魍魉

  【成语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

中国成语故事3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中国成语故事4

  【成语】: 车载斗量

  【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释】: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中国成语故事5

  【成语】: 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故事】:

  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中国成语故事6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中国成语故事7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中国成语故事8

  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

  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

  人们传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议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中国成语故事9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中国成语故事10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中国成语故事11

  成语,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一个成语,浓缩一段历史;一则故事,演绎一种智慧。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成语言简意赅,简洁生动,深刻隽永,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

  假期里,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这本书简洁生动,告诉我们生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勤奋,什么是刻苦。在这里,我就领略到“曹冲称象”中的曹冲的机智;“井底之蛙”里的青蛙的`可笑;“狐假虎威”里的狐狸的狡诈;“悬梁刺股”里的孙敬和苏素的勤奋;“掩耳盗铃”里的小偷的愚蠢;“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凿壁偷光”里的匡衡,他勤奋上进,特别爱看书。虽然匡衡家里很穷,连蜡烛都买不起,但是他为了能在夜晚看书,偷偷的把墙壁挖了一个小洞,借着邻居家的灯光,如饥似渴读了起来,直到邻居家熄灯睡觉了,他才放下书休息。他为了能读更多的书,匡衡免费给财主干活,让财主把他家的书借给他看,财主答应了他。从此,匡衡白天干活,晚上看书。虽然很累,但还是争分夺秒地读书。就这样,匡衡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来,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读了这些成语故事,我非常佩服匡衡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刻苦的学*。如今,我们生活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努力读书,长大做一个像匡衡一样有学问的人。

中国成语故事12

  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中国成语故事13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中国成语故事14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他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他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他:“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他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认识事物。

中国成语故事15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


成语小故事菁选(扩展10)

——成语故事菁选

关于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成语故事1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关于成语故事2

  “开门揖盗”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末年,揖:拱手行礼。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东汉末年,江东的孙策有一次出去打猎。他遭到了刺客的暗算,被弓箭射伤了面颊。

  孙策临终时,长史张昭等人都来看他。他对张昭说:“请你们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孙权!”这时,孙权才15岁,他见哥哥去世了,万分悲痛。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过分悲伤,可他还是天天啼哭。大臣们见劝说无效,都非常着急。张昭劝孙权说:“如果你只顾悲啼,不理国事……”孙权听到这里,停止了哭泣,请张昭说下去。张昭继续说:“这好比开门揖盗,必将自取其祸。”孙权马上更换了衣服,去视察军营,以安定军心。

  成语“开门揖盗”由此而来。揖:拱手行礼。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关于成语故事3

  多年以后(尧帝在位时),天下大旱,原因很简单,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后羿为解决大旱问题,自己锻炼出一把威力无限的巨弓。后羿在弓上注入法力。然后携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无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个太阳全射下来,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来,大地将陷入无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个太阳在天上。

关于成语故事4

  在**肉身化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种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女娲。女娲发现大地虽然有了很多生灵,但是它们缺少着创造能力,于是女娲便用黄泥按照自己的摸样捏出了很多小人,因为女娲觉得创造的.这些人应该和自己有点区别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两条后肢(双足)。之后用施放了法术将这些小人变成有生命的活人,并且这些人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关于成语故事5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关于成语故事6

  成语阮囊羞涩出处:明代俞安期的《类函》,记有阮孚的一则小故事。

  阮囊羞涩明代俞安期的《类函》,记有阮孚的一则小故事。

  东晋人阮孚,字遥集,他的父亲,就是所谓“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阮孚像他的父亲一样,高傲放荡,藐视权贵,不愿意和统治势力合作,但也不同它进行积极斗争,而采取消极的态度。他不治家产,生活并不富裕,有时还相当穷困。晋元帝曾先后任命他为“安东参军”、“丞相从事中郎”等官职,他根本不理公务,天天喝酒游玩,头发植乱,衣服也不整,说话行动都很散漫、随便。在他名义上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的`时候,曾把金貂(官帽上的珍贵饰物)换酒喝了。明帝时,也还挂过“侍中”等官职的名衔。成帝时,他主动要求外调,离开当时的首都建康调到广州,不久便死在广州。

  据《类函》记载说:有一次,阮孚游览会稽,他带若一个黑色的手提褒。有人问他囊中装着什么,他随口答道:“这是我的钱袋,可是空着c‘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意思是,只留一个小钱在里面,因为恐怕它全空了要感到难为情。

关于成语故事7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

关于成语故事8

  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索知识或技术的掌握与创造。

关于成语故事9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成语故事 篇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关于成语故事10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关于成语故事11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关于成语故事12

  炎帝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精卫。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见道无边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终于在她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时候,她悄悄的离开了部落。最终她找到了大海,她为大海的'伟大而陶醉,正当她奔向大海的时候,大海同样卷着巨浪奔向精卫。最后,大海把精卫带走了,带着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精卫死前那一刻才醒悟过来。精卫的灵魂因为愤怒而化做一只青鸟,精卫为了报复大海,决定把大海填*,于是就日以继夜的含着西山的石头去填海。

关于成语故事13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

  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关于成语故事14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关于成语故事15

  罄竹难书

  【注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无道,大兴土木,造成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越国公杨玄的手下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取得领导权,他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称:“即使用尽南山所有竹子制成的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

  【出处】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近义词】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反义词】微乎其微

  【英语】toonumeroustorecord

  【成语示列】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邹韬奋《抗战以来》

  【成语例句】

  ◎ (《一个宣誓》)"把所有的纸笔都用尽都写不完"就是"罄竹难书"。

  ◎ 美帝国主义和吴庭艳集团在南越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

  胸有成竹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典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 们的青睐。但它独特的美,却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的爱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