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1

  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使得整个*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农业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

  以我所在的陶唐乡邱坊村为例,全村3230人,常住人口2950,土地2261亩,人均耕地仅0.7亩。男的大多去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务工,20岁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区工厂打工,中年妇女在家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村里的整个状况以留守老人小孩为主,大批的青壮年外出。通过村支书吴志权介绍情况,从中了解到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弱,村里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征收用于建设藤陶新型材料产业园。随着今后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农田耕作集约化、机械化后,在家种地的人就更少。走访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农村的冷清,受访者多为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大多都会担心过低的收入不能支持以后的养老医疗。到了晚上,可以发现农村的灯火很早便已经熄灭。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

  1、经济状况依赖度高。依靠外出打工的收益维持一家的生活,而农村本身没有新鲜血液的产生,导致农村经济相当脆弱。集体土地大多供开发用,农民固定收取利益,依赖性很强;

  2、养老医疗缺乏保障,仅仅依靠*的财政的拨款,导致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虽然农村医疗保险逐步普及,大力发展农村养老系统,但看病难养老贵得状况短期内依然难以解决;

  3、土地利用率低,在缺乏足够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村土地仅由留守老人及中年妇女这个群体的耕作,利用率极低,本可以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的,现好大一部分稻田都改种单季稻,还有一部分土地由于劳动力不足导致荒芜。虽然早已取消农业税,但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使土地的利润不能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严重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根据陶唐乡20xx年的人口普查显示,

  20xx年全乡人口中,0岁~14岁人口为2720人,占总人口的17.09%;15岁~64岁11440人,占70.15%;65岁以上2080人,占12.76%,老少比为75.63%。老年系数和老少比两项指标均高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7%、30%以上)水*,也高于全国6.69%和30.4%的*均水*,启东从1990年起已成为标准的老年型人口社会。就我所在村1~16岁占村总人口16%,17~40占25%,41~60占27%,61岁以上的占32%,所在村老龄化现象严重。

  (二)、单一的经济结构下农村经济薄弱。我所在村的经济对外的依赖度很高。村里只有一个奥兴公司这个服装企业,以出口创收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员工多为村里的妇女以及一些年轻女工,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订单大量减少,很多员工在家待业,收入减少很多,而多年的工作使得自己早已不能再回到土地。大量外出人口的经济收入构成了农村很普遍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村的生命力十分薄弱,出现了依靠不断输出劳力而不能自生血液的脆弱经济结构。

  (三)、公共设施不健全。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导致农村生活水*不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调查,所在村依然有很多的露天厕所,夏天的卫生状况堪忧。居民用水情况相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夜间停水的问题。对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居民普遍担忧,虽然可以接入市里的水,但费用较村水站还是高。村里的娱乐、购物场所几乎没有,购物娱乐需到乡上。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年青人急于走出农村,外出的人又不想返回农村的恶性循环。

  对此,就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流出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以*性项目催生相应的服务业。*期内周边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很多,如崇启大桥的开工建设。热闹的集乡上,一幢三层小楼上的 大桥旅馆与崇启大桥同步开工,如今生意十分红火。除了迎来送往一批批散客外,还有客人长期包住在这里。最*两个月,附*新开了10多家旅社、饭店、超市,从这里向南已经形成了一条‘商业街’。旅馆老板陈永安说,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这种服务性行业就是受益于*重大投资项目。对此,随着所在村作为上海启东一小时经济圈的第一站,各种配套设施的投资值得村里投入。村里的土地也可以更集中的利用,将部分用地作为开发用地,吸引投资;部分用地可以自行建设,构造一些旅游、运输、维修性的服务性组织。

  第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20xx年,南通市委组织部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力争用五年时间培养1万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2万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种养能手、4万名能工巧匠,树立百名市级、千名县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典型,建立10个市级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扶持。作为农村的人才工作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送出去,二是引进来。送出去是讲培养优秀的农村青年,通过表彰、津贴等方式鼓励优秀农村青年,由村或者乡出资免费给予网上科技期刊查询,免费赴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观光、考察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农村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引进来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学生村官机制。国家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后,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风气。此外,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事业单位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发挥余热。

  第三、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健全的公共设施是保留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的必须。农村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主要是供水、供电、卫生系统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供水供电系统建立齐全,出现问题多在维修上,出现水电系统的问题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修理,对居民影响很大。因此我的建议将修理维护职责写入乡供水项目承包合同,以此约束水站承包人。在农村中卫生情况一直堪忧,村里的露天厕所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让我格外关注。小康不小康,不看厨房看茅房,厕所的改造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关注。对此,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储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的厕所,同时粪便通过特殊结构(如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或沼气池式等),能使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得到有效灭活处理的厕所,或叫做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推进农村厕所入室工程,改变农村卫生环境。

  第四、推进农村创业。农村的经济模式在进几年有很大的改变,因此,鼓励农民自我创业也是保证农村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法。相对于城市创业来说,农民自主创业困难较多。首先,水价、电价、通信等费用高,导致创业初始成本多,创业门槛过高;其次,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大,农民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自行找不到贷款抵押的物品,也很难找到担保对象。再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即使有了资金能够进行创业,能够进行生产,但由于农民信息渠道缺乏,生产的产品销路很难顺利打开;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能力予以解决。就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在这个方面需要*出台相应措施,协调地方于银行关系,故不作多的探讨。村里则需要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规范等,为创业者提*业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资金投向、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创业者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地外流,这是现阶段农村普遍的状况,一方面,这解决了农村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就现如今的形势,需要改变这种不断外流的现象,原因归于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农村城市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带来的矛盾。因此吸引劳动力回归农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创业投资环境,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加大农村政策扶持,使农村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2

  1、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组织协调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充分整合现有的农民技能、就业创业、科学实用技术、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畜牧养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科管等内容资源和技术力量,教育、科技、经贸、人社、农业、林业、药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形成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各部门培训基地中心、各乡镇农技校为网点的农民培训网络,增强各乡镇农技校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针对季节、市场特点制定培训内容,定期开班,分批长期培训,充分发挥培训*台作用,全力打造现代新型农村劳动力。

  2、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

  培训渠道。充分依托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势。把农业新科技、新技能、新知识送到农民手中;组织培训技术力量,广泛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巡回乡村开展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为农民打包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优质服务,全面消除各种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农广校和农技、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人才及部门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的培训任务和目标,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培训效果,努力打造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格局,确保农民学的方便、学的轻松、学的全面,学了就会,会了能用,用了能致富。

  3、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把技能培训与享受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生育指标审批、扶贫贷款审批等惠农政策和“一村一品”挂钩。晋级、发结业证书,扩大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覆盖面;实用教育培训达标。坚持用人单位以证聘用原则,进行人员聘用,从源头上增强农民接受培训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都重视技能培训、依托技能致富的大好氛围。

  4、加强农村新生代青年农民培训。针对青年知识结构新、接受教育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培训,加强青年农民思想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技文化、劳动技能等方面综合培训。提高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干事创业精神,增强青年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他能够进入市场、拥有市场、站稳市场、有所作为,达到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目的

  5、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做好此工作就能为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不竭动力。农民教育培训数量大、任务重,同时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只有将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才能保障培训长期进行。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县财政拨付一部分、涉农部门筹措一部分、农民工出资一部分的办法,为培训长期有效开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__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__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__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族集聚地,广大*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就业

  在*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1

  1、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

  全县共有农户3.76万户。农村劳动力总数73235人,农业人口13.52万人。家务农3835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3%占全县总人口的28.9%外出务工3488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7%

  2、家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结构现状:

  男性15210人、占39.6%女性23145人、占60.3%家务农劳动力年龄29岁以下3361人、占0.8%30——40岁14300人、占37%40岁以上20694人、占53.9%家务农劳动力小学文化11160人、占29%初中文化22560人、占58.8%高中以上文化4635人、占1.2%其中。

  3、家务农劳动力参加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情况:

  家务农劳动力。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年均参加3次以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占20%参加3次以内的占65.6%参加2次以下的占14.4%。年以来。全县共有39000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占农村劳动力的53.2%

  4、农村劳动力学*新技能的热情高涨。乡大河村举办快速养猪技术培训结束时。农民又强烈要求授课教师接着讲养猪技术;镇严坪村发放的农业实用技术资料,被村民一抢而空,农民对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求之若渴,学*新技能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2

  1、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组织协调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充分整合现有的农民技能、就业创业、科学实用技术、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畜牧养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科管等内容资源和技术力量,教育、科技、经贸、人社、农业、林业、药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形成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各部门培训基地中心、各乡镇农技校为网点的农民培训网络,增强各乡镇农技校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针对季节、市场特点制定培训内容,定期开班,分批长期培训,充分发挥培训*台作用,全力打造现代新型农村劳动力。

  2、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

  培训渠道。充分依托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势。把农业新科技、新技能、新知识送到农民手中;组织培训技术力量,广泛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巡回乡村开展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为农民打包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优质服务,全面消除各种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农广校和农技、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人才及部门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的培训任务和目标,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培训效果,努力打造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格局,确保农民学的方便、学的轻松、学的全面,学了就会,会了能用,用了能致富。

  3、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把技能培训与享受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生育指标审批、扶贫贷款审批等惠农政策和“一村一品”挂钩。晋级、发结业证书,扩大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覆盖面;实用教育培训达标。坚持用人单位以证聘用原则,进行人员聘用,从源头上增强农民接受培训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都重视技能培训、依托技能致富的大好氛围。

  4、加强农村新生代青年农民培训。针对青年知识结构新、接受教育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培训,加强青年农民思想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技文化、劳动技能等方面综合培训。提高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干事创业精神,增强青年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他能够进入市场、拥有市场、站稳市场、有所作为,达到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目的

  5、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做好此工作就能为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不竭动力。农民教育培训数量大、任务重,同时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只有将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才能保障培训长期进行。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县财政拨付一部分、涉农部门筹措一部分、农民工出资一部分的办法,为培训长期有效开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__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__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__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族集聚地,广大*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就业

  在*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 (菁华3篇)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1

  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市农业局文件下达给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0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其中农民信息员专业200人,畜禽养殖员专业200人,沼气工专业1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由县农广校承担完成,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由农机校承担完成。

  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从10月17日开始培训,至11月9日结束,共举办了三期9个班次的培训,实际培训502人,考核合格502人,任务完成率100.4%。农业机械化学校自10月16日开始培训,至11月30日结束,共举办培训13期,培训学员1006人,任务完成率100.6%。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早谋划、早准备,我局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工作。早在今年三月上旬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县委县*确定的“三大支柱”、“四大区域”和农民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从而展开,初步确定了我县培训培训重点,即畜禽养殖员、农民信息员、沼气工和一些实用的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并按省市阳光办的要求进行了相关材料的上传申报,为任务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省市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重新认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资料上报。我县农机化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列为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顺利争取到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500人。

  2、广泛宣传,取得各方支持,依托镇村开展培训。上半年我县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需求调研活动等,深入农村宣传国家阳光工程政策,让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政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半年的实际培训招生做了铺垫。同时主动与相关镇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今年阳光工程的畜禽养殖员专业培训第一期就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使得该期培训在距县城最偏远的镇顺利开班。我们之所以把培训地点选在镇,一是该镇是乌鸡的种源保护区域之一,并有大量的乌鸡、生猪养殖户;二是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热切期盼,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接官亭镇是我县沼气建设重点镇,沼气池建设率达到70%,是全县18个镇沼气建设利用较好的镇,镇*也很支持阳光工程培训,群众热切期盼掌握更多的使用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将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专业放在接官亭镇进行。农民信息员专业也得到了包括荣程中学在内的相关单位的支持。

  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任务的县农机校,积极与扶贫部门联系,结合“镇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家扶持发展产业项目结合,举办培训班,聘用本县农业系统的农技、畜牧、蚕桑、蔬菜、烤烟的专业教师,配合扶贫办、中药局专业教师及本校农机专业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阳光工程培训骨干。按照“镇村整体推进”发展项目,制定专业培训计划,进购专业培训书籍。学校专门翻印《农业科技入户手册》一书,学校和聘用教师密切配合,深入农村给农民传输了需要的科技知识。

  3、严格执行八项监管制度,培训基地精心组织培训。局里成立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兼任,农业科、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10月8日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并分别与两个培训基地签订责任书,要求两个培训基地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培训基地在完成选择教材、联系教师、确定培训地点、后勤保障等前期工作后,向我局提交开班申请,20xx年10月17日农广校负责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信息员专业第一期培训在荣程中学顺利开班,截止11月9日陆续完成了200名畜禽养殖员和102名沼气工的培训任务。农机校与我县扶贫部门联合,深入镇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关于农机具操作、农业种植、烤烟种植、畜牧养殖、魔芋、茱萸、食用菌、黄精等特色项目的13期培训,激发了农民专业培训兴趣,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提高了种养殖户技术水*。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将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满意、是否欢迎作为培训的基本标准。在具体培训监管中我们严格执行“一二三堂课制度”等八项监管制度,保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培训基地按要求给学员兑现了补助。从参训学员反馈的信息来看,培训效果较好。

  4、规范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开展检查验收。我们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期,强调培训资料规范整理的重要性,在培训工作开展时,动态抽查培训基地资料是否规范、齐全,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整改,在培训基地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其项目申报文件,任务下达文件,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总结,培训班教学计划,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安排表,学员信息登记表,培训台账,点名册,测评表,结班考核试卷,成绩单,补贴发放表等。自始至终要求培训基地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收集与整理,确保培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5、调研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整合资源抓住培训新机遇。全县按照产业布局和种、养业发展,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积极探索和调研,培育和发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是*年抓技术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市阳光办的按排,我县积极开展卓有成效,县阳光办与学校教职工分成两个组,深入镇村,了解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选择有共性特点的产业项目,提出发展思路。经过走访调查,镇与镇、村与村各自发展水*的规模、种类不同,地域、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按照调研数据,撰写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民技术培训》的调研报告。不但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工作依据。也为我县今后开展职业农民技术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意见建议

  1、适当放宽培训对象的户口限制。根据文件要求,培训对象为省农村户口,年龄在16—65周岁之间,有培训意向的农民。然而我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通过婚嫁进入我县的外省人口较多,虽然他们部分户口在外省,但确实在县农村定居。按照文件规定,他们无法参加培训;其次我县农村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部分户口已经转入学校(外地)且是非农户口,导致此类人群也无法参加培训。

  2、扩展培训专业,投放更多培训指标。今年我县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仅限于农民信息员、畜禽养殖员、沼气工三个,但是在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的建议意见中我们收集到关于开展蔬菜(含食用菌)、果树(含核桃)、马铃薯高产创建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需求。另对畜禽养殖应该投放更多的培训人数,因为我县地处山区,大部分是坡地,农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

  3、培训任务及早下达。今年培训任务下达的较迟,准备、培训比较仓促。早下达任务,有利于细化培训工作。

  今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基地和相关镇村的协助配合下,于11月下旬圆满完成。我们将尽早做好明年阳光工程培训的相关准备工作,力争在实际培训中做到: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理论深入浅出,操作简单易行,让农民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技术,尽可能的转换成实际的经济效益。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2

  20xx年,xx市科协把实施阳光工程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实行领导、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倾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选好培训基地,制定培训目标。

  根据我市初选的7所培训基地的性质不同,我单位把党校、技工学校和科技职校定为培训基地,并分别在这三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到60人。

  二、落实培训总结,执行培训制度。

  培训基地要执行工作月报制,在月底前上报上个月培训转移有关统计数据,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点进行检查验收,对培训就业的学员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抽查转移就业情况。

  三、加强培训管理,实施承诺服务。

  培训基地将公开“阳光工程”招生简章,明确对培训岗位、内容、时间、收费及补贴标准,并公开学员名字,随时接受学员监督,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要实行承诺制原则,为他们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科协最大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打造“和谐xx”做出贡献。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3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1、研究确定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2、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4、接受并配合市财政调研组对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4、对明年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早作打算。

  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xx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就地转移19187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14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接受问卷调查的500名农民工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72人,占1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28人,占85.6%。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45人,占2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占12.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

  (二)就业渠道窄,传统观念浓。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受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发育不健全、服务机制和网络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引导的占转移总数的77.8%,依靠*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占22.2%。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的91%,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传统观念浓厚,认为打工无需技能,有力气、有毅力就可以了,参与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导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组织难、开展难。

  (三)工资待遇差,权益保障难。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居多,就业单位不稳定。调查显示,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的占5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摊贩等流动性工作的占26%,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8%,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月均工资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占9%,2500元至4000元的占36%,2500元以下的占55%。虽然*几年国家把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仍未建立。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严峻,一些用人单位虽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往往对农民工规定的义务多、权利少,合同上的约定不*等。调查显示,有12.4%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有54.5%的农民工有过强制加班加点或超时工作的经历。一些用人单位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农民工相关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有4.8%的农民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抓培训,培养就业新技能。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强烈,极其渴望学有一门技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技术水*。一是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城乡界限,逐步建立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作用,联合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二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台优势,要优化培训内容,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定向培训人才。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招标培训,利用岁末年初等农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农民工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内容要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没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三是聘请各行业专家、各工种技术能手授课,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技能培训队伍,确保农民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其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应注重培训质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使农民工看到培训的作用,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出资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由“*买单”的免费培训制度落实到位。

  (二)建*台,开辟就业新渠道。一是在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人才信息库,登记农村劳动力的有关情况,盘清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底子。二是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整合新闻网、电视台、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台,使农村劳动力不出村社就能够了解到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动态。三是不断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力求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提供服务。四是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重宣传,树立就业新观念。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水*的根本措施,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二是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活动为契机,广泛搜集各类用工信息,以各种形式召开农民工专场对接会,为农民搭建就业*台,让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三是落实好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努力扩大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社会影响,激发农民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变“*要我就业”为“我要就业”,为扩大就业与再就业、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建体系,打造就业新服务。一是改革多头管理的就业管理体制,把就业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农民工就业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集中使用就业扶持经费。健全“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工会、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消除部门利益之争,建立统一的组织体系,实现三级联网,直通村庄,统一标准,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在政务服务大厅开办农民工对口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把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机构和设施,集中办公,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三是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大力帮助解决农民工在就医、就学、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给予农民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让农村劳动力享受到最新、最全的就业服务。

  (五)强保障,建立就业新局面。一是对组织转移输出把好三关,即用工信息关、送人关和跟踪服务关。由*宏观调控,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对外地劳务市场及用工单位的性质、规模、实力,特别是劳资报酬、劳动安全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统一组织,统一输出,到达用人单位后办理好交接手续,并对其转移情况进行跟踪询查服务,尽量达到用工企业、劳动者、家庭三满意。二是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三是建立农民工*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四是加大农民工补贴、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建立公*的就业援助制度。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农民工自谋职业或回乡创业,减免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困难就业援助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又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据大王镇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已成为*几年大王镇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而这种“主体”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途径来完成。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大王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

  (一)全镇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大王镇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镇共有人口34300余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3000余人,城镇居民为1300余人),耕地面积32300多亩。全镇18—55周岁的劳动力为16600余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8.3%;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4.85%,女劳动力占45.15%;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69.71%,第二产业占10.76%,第三产业占19.53%;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37%,高、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2.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9%。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较为低下。

  (二)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在辖区内就业的420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7.3%;在镇外县内就业的785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13.7%;在县外省内就业2830人,占已转移就业总数49.4%。在外省就业人数达到1685人,占劳动转移总数的29.4%,其中在广东沿海、浙江、江苏等省务工的较多,分别占到转移总数的18.4%、5.7%和5.3%。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是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向镇外转移,预计这种转移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县外省内。目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大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

  2、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74.6%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家政、餐饮业、电子装配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植蔬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其他主要从事各种服务行业。

  3、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1)*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

  (2)我省很多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筑工地及公路建设工地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3)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几年全镇外出劳动力人数虽逐步增加,但转移的速度却有所趋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

  2、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由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业不景气,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面临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属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和权力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

  如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

  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今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如不及时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得满意的收入已是越来越难。要想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积极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镇社会事务服务所已初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各行各业、多方位的技术培训。据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占62.27%以上,多数务工成员只能从事普通体力劳动,有技术、特长的只占10%左右。针对这一情况,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技术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必须对务工成员进行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据调查:我县就业局相继开设了电脑、家政、机械加工、养殖等专业,我社保所相继为农民工发放就业(创业)培训券500余份。通过培训,使他们一经转移就能上岗,在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既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又增加了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

  四、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果,促进大王镇域经济发展

  从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搞活全镇经济。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把门外的钱抓回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劳务输出,把外面的先进观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等学成回乡,积极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全镇在这方面的工作已迈出了新的一步。

  1、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宽裕的流动资金,而且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如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及职业教育和社会办学的发展。据调查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则增长较缓。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活水*的主要途经。

  2、劳动力转移带动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在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中姣姣者学到了过硬的技术,赚到了大把的票子。为此,各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办企业。如减免有关税款和相关的行政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小城镇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3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2.1%。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15.2%,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 (菁华5篇)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1

  申请人:xxx,男,汉族

  申请事项:

  申请对原告______肋骨骨折伤残等级重新鉴定。

  事实和理由:

  原告______自行委托有关机构对其进行伤残级别鉴定,鉴定结论为九级伤残。

  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xx),申请人对原鉴定存在异议,现特申请法院对原告的伤残等级重新进行司法鉴定。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2

  申请人:张xxx,男,汉族,x公司职员

  申请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委托鉴定机构对申请人的伤情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诉北京xx市场有限公司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业经你院受理,该案正在审理中。鉴于申请人伤情严重xx骨折、急性颈部扭伤、脊神经根炎、头外伤后神经反应……但未确定伤残等级等,无法核定具体的伤残赔偿金等赔偿费用。

  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人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申请人进行相关鉴定。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3

  申请人:xxx,女,汉族

  请求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申请人伤残等级、误工期限、护理人数、护理期限、后续治疗费进行鉴定。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xxx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已诉至贵院,现已受理。申请人在本次事故中遭受严重伤害导致某些组织器官经医治无法恢复正常功能,现需要对伤残等级、护理人数及时间、后续治疗费等进行鉴定以便确定伤残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请贵院安排鉴定事宜。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4

  申请人:xxx,男,汉族,职业:医生,住址:xxxx。

  请求事项:

  请求贵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申请人的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已由贵院受理。申请人在本次事故中身体遭受严重损害,导致某些组织器官经医治无法恢复正常功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对申请人的伤残等级进行鉴定,以便确定伤残赔偿金标准,请贵院对鉴定事宜予以安排。

  此致

  天津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劳动力伤残鉴定申请书5

  申请人:xxx,男,汉族

  申请鉴定事项:

  1、伤残等级

  2、误工期限(包括第一次手术住院、休息时间、第二次手术住院、休息时间)

  3、护理人数及期限(第一次手术住院、休息时间、第二次手术住院、休息时间)

  4、后续治疗费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业经贵院受理。申请人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贵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申请人的请求进行鉴定。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劳动力分析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劳动力交流意向合同菁选

劳动力交流意向合同范本

  随着法律观念的深入人心,合同的'法律效力与日俱增,签订合同也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那么一份详细的合同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力交流意向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苏政发[XX] 2号)精神,推动苏南、苏北劳动力对**流,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优势,营造区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____年甲方拟引进乙方提供的各类工种劳务人员____人。

  其中:

  1 .缝纫工 ____人;

  2.电子操作工____人;

  3.餐饮、宾馆服务员____人;

  4.机械操作工 ____人;

  5.建筑、运输业 ____人。

  二、____年乙方可供输出的各类工种劳务人员____人。

  其中:

  1 .电子工 ____人;

  2.焊工、车工 ____人;

  3.服务员 ____人;

  4.缝纫工____人;

  5.汽车司机____人;

  6.其他 ____人。

  三、各项具体事宜由双方按有关规定另行商定。

  甲方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

  (注: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及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各执一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