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

首页 / 作文 / | 优秀作文

乡愁优秀作文1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抒发了他对家乡亲人们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无时无刻地萦绕在他的身旁。同时,更是表达了余光中先生对祖国统一的切切期盼。生活在大陆和台湾相隔两地,无法统一,亲人悲欢离合的时代中,余光中先生怀着心中的忧思和盼望写下了这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虽短,却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亲人相望而不能及的痛楚。这常常使我们思考,台湾到底何时回归大陆的怀抱,祖国何时才能统一?这也是大陆、台湾两地人民日夜期盼的。台湾同胞又如何不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风土人情,白天望着,夜里梦着,乡愁反而剪不断,理还乱。

  长辈们常说:“台湾是*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终有一日会回到祖*亲的怀抱。”只要有同一个信念,同一个目标,就不会有远离故乡,思念而不得相见的悲剧再次发生了。

  梦中的乡愁何时能了啊?

乡愁优秀作文2

  那位老人在战争年代负了伤,随*退回了台湾。年代的久远,使这位老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只是依稀的记得姓钱,战友们都叫他老钱。

  在大陆里,有着他的兄弟姐妹,还有他双目失明的母亲,他的父亲在战乱年代就已经阵亡。剩下母亲自己抚养着这几个孩子。老钱一提到自己的母亲,总是潸然泪下,有诉不完的苦。对于祖国、对于家人的思念就只能化为那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

  那年年底,开发了“大陆探亲”的消息一公布,老钱就激动的忙前忙后,为的是能早日回到祖国大陆。

  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几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一笔勾销了吗?老钱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但是,回到祖国要填上“三等亲”的姓名和地址,老钱有些激动,他并不知道“三等亲”都包括哪些人?只是脱口而出:“祖国的山、祖国的水和我的亲人”

  一番手续后,老钱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对于祖国的山水,老钱无语。但是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梧桐叶!为了是寻找一种心境,但是儿时的趣味往事,已成为如今的悲伤怀念。

  此时,老钱想了、起了自己的母亲,却无法再见到她最后一面,老钱义无反顾的跳入湖中,只为陪伴母亲永远……永远……

乡愁优秀作文3

  这一次决定了,清明再忙也要抽时间回老家看看,除了陪父亲给那远逝十年的母亲坟上上香, 再陪陪家里那二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聊聊家常。

  好多年了,早已*惯飘泊的我们不懂家的温馨和珍贵,每每错过了许多和父母相处的好日子, 偶尔家人电话里的叮咛,总被自已所谓的年少激情所错过......

  当那天母亲真的远走了,当那天的起床不再有整理好的衣服和书包,当客厅的餐桌不再有妈妈味道的别样菜式,当电话那头再也没有重复唠叨的语句,这一切我都还没有熟悉和准备好。我甚至还没来得的对母亲尽过孝。那一刻,我丢失的不仅仅是一段亲情,而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也许,我们可以和恋人聊通宵达旦,却和父母的通话超不过五分钟。

  也许,我们可以记得恋人的点点滴滴,却连父母的生日都记不起。

  也许,我们可以为恋人书写篇篇章章,却没给父母的生*留下寸笔。

  也许,我们可以为恋人倾尽其财,却没给父母的生日买过一束花、一个蛋糕。

  请大家有空多回家看看自已的父母长辈,如果他们都还健在,请和他们多说说话,给他们泡杯清茶,陪他们看看电视,父母对我们要求的总是那么的少,那么的容易满足。而我们老是觉得父母给予的不够多不够大。

  清明了,我拿什么来祭祀我远去的母亲......

乡愁优秀作文4

  手指抚上带有暗香的木门,摩挲上面斑驳的纹路。“吱呀呀”一声轻轻推开,也推开了这封尘已久的回忆。惊醒的尘埃在破门而入射进屋的房里的几缕阳光中上下翻飞。

  新生的榕树撑破了土墙,微光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家具还是记忆中的位置,似乎又回到老屋子里的珍贵记忆。我悠闲地坐在小椅子上。儿时常常跳到椅子上,两条还够不着地的胖乎乎得小腿有规律地摆动着的画面跃入眼前。我笑着翻开从前的相册,一手扶着头,一手翻看着老外婆的照片,想不到年轻时的外婆是这样个美人儿。

  踏入后院,入眼的是交错排布的农田,田埂上的鸡群悠然自得地踱着步。贪玩的孩童们在夕阳余晖下略显可爱,远方忽的传来“快回家吃饭”的喊声。脸上绽开一抹笑容,原来谁家都有个因为玩耍不愿归家的孩子。太阳的半个身子已经藏在远方的群山中,似个娇羞的少女。夕阳放出的万丈光芒为麦田镀了金。鸟儿也在这金色的画卷中归了巢。

  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熟悉却又陌生得香气钻入鼻腔。在外漂泊的游子啊,是多么想念这魂牵梦萦的土地。朝夕之中,月已为空旷的夜亮起了一盏明灯,漫天的繁星为它点缀,静静享受着城市中见不着的景。老人们吃过晚饭搬着张小矮凳坐在门槛前。乡里邻间聊着家常饮着热茶。

  离开这片土地,人走了,心却还停留在那。望着玻璃窗外冰冷的月光再也感受不到那许柔情。

  一丝一股的乡愁牵引着我。闭了眼,与你在梦中重逢。

乡愁优秀作文5

  听着爆竹声,看着美妙的霓虹灯,伴着钟表的滴答声。00:00在转瞬间走过了。明天的曙光在前方等着我,新的一年在前方等着我。15岁,我来了。

  璀璨的除夕夜,喷香的年夜饭,温馨的欢聚。大人,小孩,和永别许久的乡友,在这团圆的饭桌上围成了一个笑脸……“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随着时光的岁月持续的播着,家人们聊聊家常,几个小孩在自家门前放放鞭炮”这些场景在每年的这个时光都会重复上演,可这**凡凡的小事,却是那么的难以忘怀。

  今年,温馨的除夕好像少了些什么。同样是一如既往的春节联欢晚会,同样是圆圆的餐桌,同样是美味的食物,但是——在天津的哥哥还未回家,怪不得今年的除夕少了些欢笑。不知身在远方的哥哥过得好吗?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都会吵架,几乎我每天都被欺负,每天都会哭。哎!现在想想,真幼稚。曾想:哥哥,你赶快走吧,永远都不想看见你!等到今天事实的到来,心情变得好复杂……身在远方的哥哥啊,什么时候回来啊?最*过的好吗?今晚会像我们一样在吃年夜饭吗?

  时光推移着,年华流逝着。牵挂的祝福随着风,是否能飞到你那旁的世界呢。哥,我们都长大了。都学会了宽容,都学会了感恩。相信,我们不会因某些鸡毛蒜皮的小时事而伤了之间的关系。崭新的未来在明天等着我们……

乡愁优秀作文6

  这几天的天气总阴沉沉的,天气预报上说这几天好像一直有雨,阴沉沉的天气妈妈的心情也好像这天气似的有点阴阴的不太高兴的样子。问了妈妈是怎么了,妈妈说这几天就要收麦子了,天气总是这样,怎么收庄稼啊。我说我们家又没有要收麦子担什么心啊。妈妈却抱起了我,说起了她们小时候的事情。

  妈妈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时候家家都在种地,大多时候收麦子都是人工的,妈妈说那时她们是用镰刀一把一把的把麦子从地里割掉的,然后又从地里一小车一小车拉出来的,而这还不是单纯的麦粒,而是还长在麦秆上带有麦穗的样子,然后大人们会去撵麦子,把麦粒从麦穗上分离出来。分离出来过之后还不算完呢,大人们还需要把麦子杨干净,还需要把麦子装起来。还有麦秆什么的,也需要人工把它们都剁起来,放在不占地的一边,那时麦子都是放在家里,不像现在的农村里大机器收一下直接就让收麦子的拉走了。我光听妈妈说就感到很麻烦了,我说为什么不用机器收啊人工那多累啊,妈妈却说那时候没有啊,那时候不像现在什么机器都有,那时候的劳动大多数都是人工完成的。不过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很快乐,干活的时候也很热闹,一家一家的有的好几家在一起互相帮忙着干活,大家都是有有说有笑的。

  现在虽然收麦子什么的都有大机器了,种地也没有以前那样累了越来越轻松了,可是却没有以前的那种乐趣了。

  妈妈说今年她想回农村去看看,不为了什么别的只为了那里是她出生成长的地方,虽然与以前不一样了,虽然那里现在比较慢慢的接*城市的生活了,可那里也是她的根,她想回去看看,我想不明白本来就是简简单单的收麦子农忙时间到了而已为什么到了妈妈这里就好像是什么大事似得。

  妈妈说我现在还不懂,等我长大的时候就懂她现在的心情了。

  看着妈妈说起农村时那发光的眼眼,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两个字:乡愁。

  也许等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也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像妈妈一样想着那个在我心中不一样的地方吧。

乡愁优秀作文7

  乡愁是一条细细的线,勾起人们浓浓的惆怅;乡愁是一根尖尖的银针,戳破人们心中的对家乡的思念;乡愁是潺潺流水,永无止境;乡愁是埋在人们心底那一丝思乡情;乡愁是每一个人对家乡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今天,我也要诉说我对家乡的思念。

  过不了多久是大年三十,人们都赶着回家,而我们家却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回家,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想外公外婆,还有好久不见的小伙伴,心中甚是想念,让我回忆起了上一年春节的场景。

  去年春节吃完午饭,便开始了忙碌,大人们各忙各,在厨房里紧锣密鼓的筹备,忙活儿的热火朝天,小孩听从大人的指示,说什么忙什么,一会儿说要去买鲫鱼,叫我和三个表叔去买,我们就“嘿咗嘿咗”的下街买,那麻袋包装好后,有一个个轮流提上山,一会去又有新工作,忙啊忙忙啊忙,忙到6 7点一大家人坐下来吃年夜饭,谈笑风生。吃完年夜饭小孩们在地坝玩烟花,大人们在说笑。

  想到这里又想到,一条新闻,是关于春运的。据201全国客运送旅客28.09亿人次,铁路2.95亿人次公路24.22亿人次,水路4284万人次,航空4914万人次,20xx客运量将达到29.1亿,超过*人口的2倍之多,看到这条新闻,我心里感慨万端,想到别人都回老家过年,看亲朋好友,为了回老家不顾一切,而我们家却不能回去心里是十分遗憾。

  我想在明年一定要回去,看看亲朋好友,让那遗憾补上。

  乡愁是无法泯灭的愁,无法熄灭的火,无法干涸的小溪流,是无法挣脱的心结……

乡愁优秀作文8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小时候的我不知怎么回事,就被父母带向远离家乡的远方。

  我站着,凝望着……

  阳春三月,绿意爬上了枝头,它们才刚刚睡醒,却来得那么浓烈。没有远离家乡的人,是难以体会到一个人在异地的心境的——在风和日丽的早春,当我沉醉在花香鸟语之中,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此时家乡也该柳絮飞扬了吧;在赤日炎炎的夏季,当我在骄阳下奔波时,就会渴望家乡那甘露般清甜的井水滋润**渴的心田……

  家乡那里有我画不完的画——

  家乡的月光,总是出现的很早,晚霞还未走远,月亮就在东方露出了它弯弯的脸,总有些醉意。月光满天洒下来,像流动的薄雾。那河岸的垂柳,潺潺的流水,连那小虫唧唧的声音都在摇曳着……忽然发现,每一家的院子里都有人在月光下纳凉,那既陌生又熟悉的脸孔,那既熟悉又陌生的乡音,在我的心里交融,成为我心中的月光,是我动力的源泉。蓦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景,在我心里构成一卷画,却怎么也找不到画卷的另一端。

  家乡那里有我诉不完的情——

  还记得童年时那一个个天真无邪的脸蛋,我们曾经一起奔跑,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我们曾经信誓旦旦地说永远不要忘记大家。还记得出门前父母的再三叮嘱,一边还赶紧给我塞上一点吃的,忽然发现父母变老了,多年的辛劳让他们疲惫不堪。

  千言万语也道不完家乡那千丝万缕的情,千丝万缕的情又编制在一起,构成了我无尽的思念。

  渐渐地,家乡在我眼中氤氲开来。眼前依旧是那浓得无法让人忘记的绿,心中依旧是那浓得无法让人丢下的牵挂。

乡愁优秀作文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阖家欢庆之日,爸爸却捻着酒杯,举头望月,喃喃自语道。天上有两颗星,我们看来不过是几十米远的距离,实际上却可能有几百万光年,爸爸的眼角也有两颗星,星里倒映的是故乡。

  父亲长得有点黑,但他故乡的人少有白皮肤的,在他们中间,我父亲也算是较白的了。他的眼睛深邃而又明亮,我总是能从中挖出他的思想,感受他的心情。

  他本是青海人,和江苏有大半个*的距离,但他来了,还在这儿扎下了根。

  他在南京上的大学,当初他一个人抱着被子,提着小凳,在火车上摇摇晃晃了三天半才到达大学,用他的话来说“简直坐的都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了”。但在大学中,他认识了我母亲,后来在江苏——母亲的家乡安了家。

  逢年过节,即使青海和江苏的时间差异大,他也坚持要和奶奶他们问好聊天。在这中间,手机充了又拔,拔了又充,滚烫的手机外壳如同父亲那颗思乡的心。外婆悄悄对我说:“你爸爸简直疯了,还不睡觉?”我在心底暗自叹息:你们都不懂他,我懂!那不过是一个游子,对于故乡家人的愧疚罢了。

  后来,青海的西宁也开放建设起来,但速度很慢,收效甚微,爸爸在江苏看着着急,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他们都不解于父亲的焦急源于哪里,我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游子对于故乡发达的期盼和渴望罢了。

  在去年除夕夜里,爸爸和他的亲朋们在手机上用视频喝酒聊天。他好高兴啊,整张脸涨得通红,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但其实手机的摄像头摇晃的连手都没拍到。妈妈把这发到朋友圈取乐,但我却知道,这其中深藏的,更是一个游子对于故乡的深情的怀念。

  曾经有人说过“回不去的才叫故乡”,父亲对此深有体会,想回去看看,又顾及许多,只得了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谨以此句,献给我的父亲。这里,将会是你的第二个故乡,我们,是你永远的故乡人。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1)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

乡愁优秀作文1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邮票寄托着游子的情思,是“胡马依北风”的依恋,是“夕阳西下”的惆怅,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喜悦。无论身在何处都改变不了对故乡绥化北林区的思念。

  在*的版图上,不用放大镜,你是找不到绥化的。它位于黑龙江省,东接林城伊春,西接油城大庆,南接省城哈尔滨,北望边城黑河。面积2723*方千米,她的`一园一景都令人流连忘返。

  记忆里常流连的是儿时房前的院子。四面既没有水泥,也没有红砖,只是朴素地在房前用栅栏围成凸形。一进院子,是条直通房门的 石子路。一侧是自然的小菜园,那翠玉般的小白菜,上了蜡似的红樱桃,翡翠样的菠菜,在园子里都精神抖擞地舒展着,那昂首挺胸的样真让人忍俊不禁。另一侧则是充满欢乐的空地,空地上立着一根结实的水泥立柱,柱上镶嵌着小巧的篮筐,每当放学后回到家,我都愿意捧着心爱的 篮球,跑到篮筐下尽情投篮。这小小的院子带给我多少童年的快乐啊!

  最令我心神??爽的是春天漫步校园的情景。欣欣然张开绿眼的柳树,勃勃然钻出泥土的小草,融融然拂面的春风都让你感到一股清新的空气夹带着湿意扑面而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最妙的是这个时侯恰好飘下润润然的春雨,雨丝粘在头发间,就会变得分外清新,沁人肺腑。透过春雨,似乎听得见春草正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晶晶染得的雨露的声音,看得见学子们长大后忙碌事业的矫健身影......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是的,家乡的美景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更是我们应该共同享受的。

  对家乡的眷恋是一杯酽酽的茶,经常品味,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

乡愁优秀作文2

  “乡愁”这个词我几乎从没想过,也不曾有过,但它确实存在在我身边。我爸爸已经四十多了,他从三十岁就来到北京了,他*时很忙,几乎没有往家里打过电话,就算打也只是处理一些家事,所以我不认为他会有乡愁。我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河南不是经济发达的省,我也不常回去所以我对它的了解不多。

  这几年过年时我们一家回去过几次,每次回来时我爸总往车里塞好几桶小磨香油,并对我说:“咱们老家的香油好啊!都是用纯正的芝麻磨出来的,可香了!”这几桶香油总够我们吃一年的。

  每隔几年爷爷都会来北京看看我们,每次来的时候又会领几桶香油来,我问爷爷:“过年时拿的还没吃完呢,你怎么又拿了几桶。”他笑笑说:“那还不是你爸爸让拿的!”

  在许多*传统节日时,我爸总是带我们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每次串门是我爸都会带上一两桶香油送给亲戚朋友。我很多次请求他让他换件礼品,可他却执意要送香油,并教导我说:“这是纯正的小磨香油,外边买不到的,这可是咱们河南驻马店的特产呢!”

  在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名为“我故乡的特产”的作文,我不知道河南特产是什么,便问爸爸,谁知他立马就说小磨香油,然后说了一堆关于小磨香油的话,甚至比百科全书上写的都全。

  我忽然间发现,我爸是有乡愁的的,只是他的乡愁与他的性格一样深沉。他的乡愁全压缩在了一一通通香油中。香油虽不名贵但他能使久居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乡愁优秀作文3

  听着爆竹声,看着美妙的霓虹灯,伴着钟表的滴答声。00:00在转瞬间走过了。明天的曙光在前方等着我,新的一年在前方等着我。15岁,我来了。

  璀璨的除夕夜,喷香的年夜饭,温馨的欢聚。大人,小孩,和永别许久的乡友,在这团圆的饭桌上围成了一个笑脸……“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随着时光的岁月持续的播着,家人们聊聊家常,几个小孩在自家门前放放鞭炮”这些场景在每年的这个时光都会重复上演,可这**凡凡的小事,却是那么的难以忘怀。

  今年,温馨的除夕好像少了些什么。同样是一如既往的春节联欢晚会,同样是圆圆的餐桌,同样是美味的食物,但是——在天津的哥哥还未回家,怪不得今年的除夕少了些欢笑。不知身在远方的哥哥过得好吗?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都会吵架,几乎我每天都被欺负,每天都会哭。哎!现在想想,真幼稚。曾想:哥哥,你赶快走吧,永远都不想看见你!等到今天事实的到来,心情变得好复杂……身在远方的哥哥啊,什么时候回来啊?最*过的好吗?今晚会像我们一样在吃年夜饭吗?

  时光推移着,年华流逝着。牵挂的祝福随着风,是否能飞到你那旁的世界呢。哥,我们都长大了。都学会了宽容,都学会了感恩。相信,我们不会因某些鸡毛蒜皮的小时事而伤了之间的关系。崭新的未来在明天等着我们……

乡愁优秀作文4

  雁南飞,东风归,岁月的年轮又沉淀下斑驳的印记。夜寂人静之时,客居他乡的游子,那颗早已看穿时间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苍穹中的圆月深深打动,泛起层层乡愁的涟漪。

  秋月楼中,春水东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后主在东风中轻抚心头,浅吟低唱思乡愁绪,那是怎样的婉转动人?那是怎样的凄美如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却又似东风般婉转。魂断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那是他对南唐,对人民的思念,字里行间,也透漏了那很无奈与懊悔。那是对自己灵魂的懊悔,对现实江山的无奈。那别是一番的滋味,那千丝万缕的乡愁,包含了多少遗憾,夹杂了几多凄凉,李煜的乡愁虽不算完美,却也足以显现这一份悲中彻悟的凄美动人。

  塞下秋风,四面边声,是谁在长河落日的孤城中独自流泪?浊酒一杯家万里,何时得归,羌管悠悠,奏不尽他心中如水般的乡愁。他是寂寞的,家乡远在万里,亲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将泪化作相思雪,霜雪满地,却无法湮没男儿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乡愁,它饱含对职责的肩负,对国家的忠诚,对正义的坚定;这一份乡愁,也是白发夜夜不寐的想念。无花岁月,雾涣风月,故乡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曲终人未来,壮士只感到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听罢,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敌方,待到功成名就时,举酒把家还。这一种寂寞的乡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无怨无悔,也正因为如此,仲淹的乡愁也便成为一种壮美辽阔。

  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含着泪眼,挥手作别长安,纵马离别。来到大漠,寂寞难耐,你,心中何时不是充满这那淡淡的却无穷无尽的乡愁,大漠孤烟,夕阳下的你,孤单瘦影仿佛已飘向长安,何时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难求。难道你未曾想过离开,怎会没有,可是人民与国家,在你心中早已超过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轻摇铜镜,独自叹息,尔后满心都是一股催人泪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断的乡愁。古来皆道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乡愁,胜过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恒。

  撕开乡愁,若能仔仔细细地辨认,分明是两分的无奈自责,一分的借酒浇愁,却有七分的美丽动人。这酒是早已酿制于心中的,为的是微醺自己,让乡愁更有一种意韵,一种滋味,一种长久的撩拨。于是,乡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帜,在所有异乡人的心中召唤,飘扬。

  乡愁的凄美动人,仲淹乡愁的壮美辽阔,昭君乡愁的唯美永恒,都清晰地向我们诉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人生处境何如,乡愁都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乡愁是线,也是风,人生这一枚风筝,便能永远高高地飘荡在空中。

乡愁优秀作文5

  曾经对乡愁的认识,只是潜意识的以为乡愁就是对故乡和家人的种思念。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增长我猛然发觉,乡愁不但是对故乡的一山一水的依恋和思念,也是对家人的无限牵挂,更多是怀念故乡的所有一切……

  转眼间要到*的春节了,在这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们再次整理行囊,开始踏上了日思夜盼的归家路。无论是选择火车或者长途巴士回家。都是无惧各种路途上的艰辛,这种信念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无论前面是多么千难万险,他也是毫不退却勇往直前。相比这些背着一个个大小包囊乘坐公共交通回家的人们,算是幸运和轻松的。从网络媒体上我还看到有选择不同的回家方式。一大批民工选择了自己驾乘摩托车直接回家。这种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是何种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我们还是从很多地方透过笨重的头盔看到了他们那眼里闪出的激动和兴奋。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咱们祖国的经济大省广东省去看看,一直来广东省的社会经济领跑在全国首位,连续27年的GDP保持全国第一。再次印证了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民工集聚地,每年春运广东省所担负的春运压力一直受全国上下关注,虽然该省所有车站码头机场全部开启春运模式,但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返乡高峰给忙的应接不暇,寒风中民工们只好露宿火车站广场,当地*和车站工作人员为他们搭上了可以遮风挡雨的篷布,并热情的递上一杯暖手的开水,一幕幕温馨与和谐的画面时刻显现……子夜时分,篷布里面温暖如春走出棚外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昂首挺胸的*战士,在为人们站岗放哨,当听到里面传来属于他们自己的乡音时,瞬间嘴角片刻露出了会心一笑……也许对外面这些可爱的*战士而言,他们早已经把里面等待回家的人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了,所以当晨间的太阳升起,这些最可爱的人依然是蓄势待发精神饱满。

  当代*的春运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这种大迁徙背后凝聚了是一种多大的理念,让所有这些人们都可以忍受漫漫回家路上的各种艰辛,无论多远都奔向自己的故乡。去看望家里的老人孩子,会会自己的所有亲戚朋友,走走自己家乡的乡间路,还有就是去好好吃上自己永远吃不厌的家乡菜……

  这就是乡愁。乡愁更多的是种叶落归根的踏实心境。值此传统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家人向所有认识我的和我不认识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恭祝各位:新春吉祥!家庭美满幸福!身体健康!借着金猴闹春预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丙申猴年;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所有梦想都能实现!最后也祝我和弟弟学*能更上一层楼,加油哦!

乡愁优秀作文6

  四月暮春,繁华落尽,正是一片残春的景象。羊肠小路,街头巷尾,阵阵清脆而又洪亮的哟呵声。

  走上街头,那显眼的朱红色是我的最爱——糖葫芦。无需几钱即可拔下一根,赏尽她的繁华,再捧她入口,入口即化,一阵甜美袭入口舌,这也许就是人间美味吧!而我喜欢她不光是因为口感,更多的是因为她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乡愁与回忆,带我飞回故乡……

  祖父是个老实人,父亲这样告诉我。与父母独在异乡久了,大抵是不记得故乡了,所能记起的零星碎片便是祖父和我在故乡的那段岁月了。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家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别的家都已经很频繁的使用电力了,而我家因为付不起电费,一星期只开一次,其余都是煤油度日。为了缓解状况,父母在一封艰难抉择后决定去城市里打工,而把年幼的我托付给了祖父和祖母。

  我们家很少赶集,一个月大概一次吧。每次出去我都会好好准备一番。而祖父则会推着那辆古董自行车,并让我坐在后座上,于是我们祖孙俩就这样地去镇上了。

  那时以为镇上什么都是好的,大抵是没有见过什

  么世面。一番购买之后,祖父便推着我回去。我静静的坐着,看着市上点小玩意。因为我很懂事,并没有要什么。此时,我被一颗颗朱红色的“玛瑙”所迷住了,我知道这叫糖葫芦。祖父见我走不动了,笑着对我说:“喜欢吃就买一串吧!”“不要了,爷爷,不要!”在当时的农村,糖葫芦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东西,乡下孩子一年能吃上一串已经算很好了。我不敢再看了,扭头上了车,祖父却悄然走到摊前,买了一串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托着它,轻轻舔了舔。祖父推着车继续前行……

  想到这儿,我飞奔回家,拨通了故乡的电话,祖父那头苍老的声音又响起,我早已泪流满面:“爷爷……”

  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乡愁优秀作文7

  不知是情怀,还是思根,总能想起故乡来。因不曾拥有乡愁,于是无法想象和体验游子梦中的呓语,亦无法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无奈。

  我总能想起三月迎春的桃花开满了枝丫,梨花洁白又无瑕,山间的野果与田间的野花;六月的西瓜满地爬,桃子满树挂,傍晚虫唱与夜间蛙鸣;八月的桂花香在秋天里飘荡,栗子从树尖滚下,金黄的枇杷与香甜的柿花;十二月的雪花在缓缓飘下,冰豆在滴滴答答,温暖的炉火与漆黑的煤炭。

  但,我听说,桃树枯了,于是没了陪伴六年春夏记忆里那最重要的诗话,没有的是阵阵的桃花雨下,没有的是满树的桃香,没有的是孩时甜甜的回忆。柿花的香甜也没入了泥土,秋天便没了黄色的甜糯,留下的只是微怅。那还未长成的葡萄成了众多遗憾里的一者,没有长成我所希望故事里狐狸吃不到的酸葡萄,于是我成了狐狸。

  我喜欢故乡的银装素裹,喜欢故乡的春日暖阳,喜欢故乡的白色茶花,喜欢故乡的夏日清凉。于是便常常在梦中看见冬日天空里柳絮片片的飘下;看见阳春之下大人拉的家常,小孩捏的泥娃;看见茶花笼罩着一座座山,惊艳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看见烈日当空的日子里下塘摸虾,稻花香里的蛙声蝉唱。在梦里红了的眼,在现实中湿了青衫——是乡愁!故乡的风微甜,全是记忆里的花甜果香,故乡的雪下沉眠着来年的希望,带来漫天烟花,和声声祝福。

  最喜欢蹚过涓涓流水去采摘童话,步入森林与山雀对话;没入蓬蒿之间躲避彩霞,听山风歌唱,水鸟轻和;看白鹭沐浴晨光,太阳亲吻野花;尝野葡萄的甜美,山莓的蜜意。流水上的石桥遥相望,树荫下的人家炊烟长,皆是我思乡的梦话。牛哞吹起阵阵涟漪,牧童寻觅神话,林深处不见鹿来。后山里没有狐狸游荡,覆满青苔的废墟是天堂,林间香火处偶尔拜访,皆是我无忘的牵挂。

  冬日里的萤火虫是否有牵挂?异乡的我想与你述述衷肠,我见过他乡房屋高大,尝过他乡人情风土,皆不如故乡叫人牵挂,故乡啊!我是你忠诚的孩子,却不能与你岁月共尝,愿千里也能婵娟!

乡愁优秀作文8

  在外求学的游子们不能与亲人相见时,总会有一抹淡淡的乡愁萦绕在心头,时间久了,这乡愁便化作了家乡的味道。这种味道或许是一声声熟悉的乡音,也许是一幅或壮美或秀丽的山水风景,或许只是一道可口的特色菜肴……

  依稀记得,小时候父母总会在假期带着我去看望住在乡下的爷爷姥姥。姥姥家地处关中*原地带,属于典型的关中农家。门前有个菜园,园子里种满了果蔬,正所谓“茄子、辣子、洋柿子,家家必备三件宝”,再配上绿生生的黄瓜和长豆角,日常所需的蔬菜就基本齐了。

  每次我都会兴致勃勃地摘上一些当季的果蔬,采摘的过程可以说是乐趣多多。菜园后方有两棵高大的槐树,具体年岁已不可考,但凭着它那斑驳的树皮和遒劲的枝干,就足以显示出它所经历的沧桑岁月。树干很粗,基本上需要两个半大孩子才能合围住它,每到春夏交替之际,树上就会开满大串洁白而清香的槐花,即使隔着很远亦可闻到那独特的香味,久久不曾消散。

  每年槐花飘香时节,只要我们回到爷爷家里,他总会一边带上竹筐和带钩子的竹竿,一边牵着我的手去钩槐花。爷爷登上梯子,我就在下边把梯子扶稳当,让爷爷腾出手来把一丛丛的槐花从枝头钩下来再放进竹筐。等爷爷从梯子上下来时,竹筐里已堆满了槐花,我迫不及待地取一捧槐花在手中,轻嗅着花香,吸吮着花蜜,味道是那样的甘甜馥郁。

  摘下的槐花在姥姥的巧手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锅喷香的槐花麦饭。可以这么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能亲口尝到姥姥做的槐花麦饭,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那股令人陶醉的清香,再配上自制的酸辣白菜,简直绝了!

  如今我已很少能有机会去姥姥家玩了,也很久没能吃到姥姥亲手做的槐花麦饭,但在闲暇之余亦或梦中总能见到它们,姥姥家的一草一木在记忆中渐渐清晰,尤其是那槐花的清香,麦饭的可口竟已深入我的内心,化作了一抹淡淡的乡愁,难以描述难以忘怀。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无论你身处何方都不会忘记,即使远隔万里,这味道仿似那陈年的美酒一般,愈久愈香、令人沉醉、令人难忘……

乡愁优秀作文9

  落叶终归根,飞花亦有情。年少不解游子愁,漂游四方;然倏地一句家乡方言,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是回响在心底的最深切的悸动——无论多远,有方言处便是老家。

  镇巴方言听来其实颇有些趣味的,若是让一个只会普通话的人听,那便会感到啼笑皆非。

  镇巴县属陕南,一道天险秦岭隔断了与陕北的联系,却也与紧紧相接的四川巴蜀有了不解之缘。四川话里有句骂人的语言“瓜娃子”,而我们镇巴话里也有类似方言“瓜包子”。“瓜”意思是形容人愚钝,垂读四声,包子似圆胖,你看一个做蠢事的人是不是很如“瓜包子”一般呢?

  说起“瓜包子”,瞬间又让人联想起一个动作,“一铺趴”,又是个十分生动形象的动作词语,突然一下被绊倒,是不是如铺盖紧贴的地面上呢?不过那滋味可不好受。

  方言当然不净是些骂人愚蠢之类的,镇巴民风淳朴,实诚好客,对诡辩狡猾之人当是恨之入骨。一声“鬼明日眼”将狡猾之人打下地狱。“鬼”,人谈之则色变,是奸恶之代表;“明”,鬼怎么会明呢,这反语太巧妙;“日”,意味巧妙,强光闪了,闪了什么呢,紧跟一个“眼”字,闪了眼。奸诈之人是不是善用花言巧语将老实人骗得双眼冒光呢?我深感方言文字游戏的巧妙,细细研之,满是趣味。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与地域性的文化订下了“灵魂契约”,一方之言,浸润的是一方地域特有的价值观念与人文情怀,是塑造人性人格的初始环境。

  当你用地方腔调念起这些方言土语,在内心深处便勾出无限故乡情愫。所以方言是久居异地陌客的深情寄托,是祖辈泪光闪耀出的家国情怀。我感激,这些地方文化底蕴时常浸润我心,*淡却深情。一个人的时候,心中所念的乡愁,蹦到嗓眼,依旧是那隐于灵魂之下的珠玑方言。

  方言,多么灵妙的词。一句方言,一种恰好的温度,一次不失情感的故事,一声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啊!

  汪涵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要会两种语言,一种普通话,一种自己家乡的方言。”但愿我们的方言不要失传。不然,天涯乡愁又如何安放呢?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2)

——乡愁教案 (菁华9篇)

乡愁教案1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

  语言品味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 朗读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 品味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幕容的《乡愁》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

乡愁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

  (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三)余光中简介

  (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

  (五)学生齐读全诗

  (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

  母子深情

  绵长

  夫妻恩爱

  厚重

  绮丽迷人

  生死悲痛

  巨大

  最感人

  思乡哀愁

  绵绵无尽

  最惊人

  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

  (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

  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2.正语反出

  3.形式美

  (1)结构

  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2)音乐

  重章叠句,

  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八)总结

  是我国民族传统和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九)拓展阅读,*慕蓉和李广田的《乡愁》,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机动)

  (十)拓展迁移

  仿写:乡愁是

  幸福是

  欢乐是

  痛苦是

  爱是

  (十一)作业:

  1.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课外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10首并背诵

  3.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写出对诗中四个意象的理解。(机动)

  (十二)结束曲:《送别》(机动)

乡愁教案3

  一、走*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ザ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3】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研*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教案4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的现代诗歌单元学*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读、想、品、悟(即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凭借诗歌的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通过对诗中语言的分析品味,来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诗歌创作的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积累,对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原先只是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的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真正全面透彻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那就必须学会鉴赏,懂得什么是诗歌的美,怎样才能让诗歌绽放她的`美,这样,他们的诗歌创作水*也会随之上个台阶。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由“解读——鉴赏——创作”的阶梯性走向的教学环节。因为,这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使他们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文学创作水*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及了解体现诗歌特色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能力:让学生在学*体验中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在朗读、想象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从而体会、感悟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之情;在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已有的学*诗歌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情感。

  2、学会如何鉴赏诗歌。

  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三美”并以此来鉴赏诗歌。

  2、再选一个意象,进行诗歌创作,为“乡愁”再添一韵。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旧知识;运用已有知识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帮助学生在分析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中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诗歌;在诵读、想象、品味、感悟中学会鉴赏诗歌;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关于作者与作品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已有知识,激发学*兴趣。

  2、谈谈作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二 、运用读、想、品、悟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1、散读(参考学*建议中的节奏,并运用朗读的重音、语调。)

  个别学生范读——配乐(其余同学可以闭上眼睛展开合理想象)

  2、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人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抒发这种情感的?

  3、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分别想表达乡愁的什么特点?

  4、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他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浓浓乡愁的的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诗人由这些意象所展开的联想再结合我们刚才闭上眼睛所想象到的画面,来说说你的理解。

  三 、引导学生从诗的形式、语言、意境等角度去感受诗歌的美。

  1、在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2、在结构中感受诗歌的建筑美。

  3、在语言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四 、体会感悟,拓展延伸

  1、欣赏罗大佑为《乡愁四韵》谱写的旋律。

  2、创作练笔:给乡愁添上一韵。

  3、作品交流。

  五、 课堂小结 渲染激情

  1、谈收获

  六 、作业

  1、反复吟诵《乡愁四韵》

  2、在余光中和*慕容的同名诗作《乡愁》中,任选一首,写一篇四百字左右的赏析。

  《乡愁四韵》说课

  由于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的现代诗歌单元的学*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读、想、品、悟(即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凭借诗歌的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通过对诗中语言的分析品味,来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诗歌创作的体验。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积累,对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显然,原先只是用来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的解读诗歌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要让学生真正全面透彻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那就必须教会他们如何鉴赏,只有懂得了什么是诗歌的美,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它,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才会深远而透彻,并且还懂得如何让诗歌绽放她的美,这样,他们的诗歌创作水*也将会随之提高。

  因此,本着“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我给本节课设计了这样一个由“解读——鉴赏——创作”的阶梯性走向的教学环节,既复*巩固了旧知识,又在体验感悟中*得了新的知识,并当堂进行了实践——诗歌创作,这样一节课,课堂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新旧知识的衔接、过度也很自然,学生也在体验感悟中获得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因为,在这这节课上,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使学生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文学创作水*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乡愁教案5

  《乡愁》教案

  学*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六、朗读比赛

  七、小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乡愁教案6

  一:训练重点

  诗歌赏析能力的训练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比较·品味课

  三:预*要求

  1: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通读,了解诗歌大意

  1:结合对预*的检查,让学生通读本诗

  教师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大意,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教师点拨:

  两首同题“乡愁”诗,真是一种愁情两首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旋律,吟咏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思乡情意,别乡愁绪,道尽游子怀恋故土情。

  教学板块之二:练读,品味诗歌的意蕴

  1:全班活动,教师指导两诗的朗读技巧

  教师指导: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

  (依据图表,进行朗读练*)

  2:同学朗读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诗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三:诵读,用声音表现诗歌的情感

  1:个人读,同学品评优劣得失

  2:分组读,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诗歌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四:比较赏析,获得丰富的感受

  1:比较两诗,加深理解

  先用图表事例,要求学生讨论作答。(大屏幕显示)

  教师进一步简明分析

  1.余光中的《乡愁》

  (一):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二):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特征: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三):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一层层加深。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2.*慕蓉的《乡愁》

  (一):三节诗大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有喜悦,有忧愁;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三节诗,三个画面,意境深远,被笼罩在乡愁的怅惘中不能自已;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诗作到此,戛然而止,一缕乡愁却传给了读者。

  在思想意蕴深度的开掘上,*诗不如余诗主题有明显的升华。

  2:吟咏朗诵,反复品味

  依据诗中的具象物,自己运用想象、联想,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以情作线,当堂背诵

  教学板块之五:拓展阅读,增进理解

  (大屏幕显示)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课堂小结

  诗歌语言浅显,重在体味其中的意蕴。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利用大屏幕显示,作为板书。

  [创意说明]

  全诗语言精粹,句式灵活,结构整齐。看起来清爽怡人。这样的美文,不读难悟作者构思之巧、选词之精、情感之丰,不读,难以领略诗歌意蕴之厚、音韵之美。

  于是就以朗读训练为主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

  以朗读来组织教学,五个教学板块思路层层推进,要求步步攀升,体现出训练目标的单纯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有几处简洁的指导和精粹的点评,学生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得朗读的技巧;本设计淡薄了对诗歌构思、主题、哲理的深入分析,淡化了对字、词、句、修辞的显性积累,以读代讲,以读带思,体现了诗歌需要“歌”的特点。

  诗本浅显,讲之再三,不过了了;况且,诗言志抒情,非一言半语可道明;故作“比较”的设计,冀以在比较中让学生多思、多品。

  于是就冠以阅读·比较课。

  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诗以配乐朗诵作为示范,以散文《乡愁》的.MTV作为导语和背景音乐;利用大屏幕投影作为板书。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为教学服务,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信息传输。

乡愁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以报效祖国。

  【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乡愁教案8

  学*目标:

  1、 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目标

  二、走*作者

  三、学*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出 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 诵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 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 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 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 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 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

  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导入

  他,一首诗,道出了*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

  他是谁呀?(乡愁诗人——余光中)

  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教学过程

  在以往学*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

  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 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齐读

  觉得自己读得好吗?

  录音好在哪里?(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

  (如: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小小 窄窄 矮矮 浅浅 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

  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

  所以,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

  (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

  那么,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

  (由个人——国家)

  是的,余光中曾说过:

  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

  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

  让我们携带着诗人的这份情,再来齐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浓浓乡愁。

  三、总结

  板书:

  读(诗歌)──赏(意境 )──悟(情感)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3)

——《乡愁》优秀教学案 (菁华3篇)

《乡愁》优秀教学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

  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

  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

  印发本课学*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

  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

  (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

  (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

  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

  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明确:步步扩大,层层深入,节节升华。

  3.联系诗中的“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会这些词语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的用词拓宽了空间,诗人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阻隔,时空迢遥,可望而不可即,痛苦思念。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的泥石流,但是作者用四个比喻,让这种复杂的复调的情感具象化,化抽象为具体,表达自己的乡愁。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妻子的思念,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是希望台湾早日和祖国团圆的热切期盼。读完全诗,我们受到感动。

  五、读诗之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一般都是名词性的具体事物。这四个比喻句的喻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就是意象。

  (一)用其他的事物来替换诗中原来的喻体,仿写一个新的比喻句(诗中其他语句可以稍做变化)。

  教师示范:小时候/乡愁是一封薄薄的家书/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节,仿写一个小节中的比喻句。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及时判断,指出其正误优劣,相机指导;全班交流。)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辆旧旧的自行车/我在后头/母亲在前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根短短的电话线/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场旧旧的电影/我在外头/记忆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张薄薄的照片/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不恰当的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长长的信纸/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点拨:“长长的”不符合原诗意象前修饰语的语境。

  长大后/乡愁是一封薄薄的信封/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点拨:“信封”与原诗第一节“邮票”重复,没有显示原作不同生命阶段意象选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后来啊/乡愁是一张黑白的遗照/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点拨:过于直白,让读者一览无余,不够含蓄。可以换成“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镜框”。

  (二)组织学生讨论将改写与原作做细致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原诗写作中遣词造句的创造、意象选择的精美、分寸把握的匠心。

  小结:原作意象选择得精美圆熟,鲜明突出。意象前修饰语对意象的反衬,形成情感表达的张力: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把意象写得小巧精致,那份浓浓的乡愁却在小小的意象中自然流露。邮票小小,思念深深;船票窄窄,情愫长长;坟墓矮矮,痛苦无穷。尤其是浅浅的海峡,读到“浅浅”二字,我们似乎瞬间感受到了来自诗歌的一种虹吸,一种纠缠,一种撕裂,读到了许许多多的审美快意,这就是诗歌的张力。

  (三)背诵诗歌。

  六、布置课后作业

  1、阅读余光中《乡愁四韵》《民歌》,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赏析。

  2、模仿《乡愁》的格式,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首三段构成的诗歌。

《乡愁》优秀教学案2

  【教学设想】

  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一、学*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三、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乡愁”诗和大家分享。

  二、走*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指导诵读,品味欣赏

  1.通过反复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4.学*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四、反复吟咏,揣摩精妙

  请从不同词性揣摩《乡愁》的美: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乡愁》优秀教学案3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 研*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4)

——乡愁教案 (菁华9篇)

乡愁教案1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梅花魂》是一篇情感非常深沉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孩子们很难理解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特别是老人读诗情到深处的无声落泪和不能回到祖国的失声痛哭,孩子们更是很难理解,这都将给课文的学*带来较大的障碍。于是,我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注意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用心去寻找那座学生与外祖父情感交融的桥梁。在学*“读诗落泪”这部分时,我就以文中的三句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愁、爱国之意。

  案例描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细细品读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说说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的?

  生1:“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从这句话里读出外祖父很思念祖国。

  生2:外祖父每当读到这些诗句就会流泪,说明他非常想念祖国。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诗?

  生读。(毫无感情)

  师:读得很流畅!还记得这首诗吗?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了王维在外地,每到佳节时加倍思念亲人。

  师:外祖父像王维一样漂泊异乡,读到这样的思乡诗句,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1:由诗想到了自己,心里很难受。

  生2:外祖父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生3:想起自己的祖国。

  师: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们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只能隔海遥遥相望,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现在,你就是外祖父,你会怎样读这句诗?

  生1读。(有些投入)

  师:我感受到你思亲,但没有感受到倍思亲,谁能读出这种情感?

  生2较有感情地再读。

  师:你动情了!是的,诗的每一个字都拨动着老人那颗思乡的心,老人是怎样在流着泪读每一个字的?

  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仿佛真的听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在读诗!

  (教师循序渐进地评价、引导,将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逐步走入人物内心。)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齐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略有沉重)

  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请一生读。

  师:读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明年春草绿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师:是啊,野草尚且有一岁一枯荣,而外祖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国。此时的外祖父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这种回家的渴盼你能读出来吗?

  一生深情朗读。

  师:你的朗读扣人心扉!谁想像他一样读一下?

  生齐读。

  (有了前一诗句的铺垫,学生很快融入人物情感)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齐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比前一次沉重,较有感情)

  出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师:想一想,外祖父那轻似飞花的梦是什么梦?

  生:回国梦。

  师:外祖父又为什么而愁?

  生:不能回国。

  师:这种愁绪像无边的丝雨飘满外祖父的心田。你能读出来吗?

  一生入情朗读。

  师:老人的情感已经融入你的内心!而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声音沉重,感情深沉)

  师:我不懂什么?

  生:我不懂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

  师板书:思念。

乡愁教案2

  一:训练重点

  诗歌赏析能力的训练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比较·品味课

  三:预*要求

  1: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通读,了解诗歌大意

  1:结合对预*的检查,让学生通读本诗

  教师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大意,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教师点拨:

  两首同题“乡愁”诗,真是一种愁情两首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旋律,吟咏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思乡情意,别乡愁绪,道尽游子怀恋故土情。

  教学板块之二:练读,品味诗歌的意蕴

  1:全班活动,教师指导两诗的朗读技巧

  教师指导: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

  (依据图表,进行朗读练*)

  2:同学朗读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诗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三:诵读,用声音表现诗歌的情感

  1:个人读,同学品评优劣得失

  2:分组读,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诗歌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四:比较赏析,获得丰富的感受

  1:比较两诗,加深理解

  先用图表事例,要求学生讨论作答。(大屏幕显示)

  教师进一步简明分析

  1.余光中的《乡愁》

  (一):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二):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特征: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三):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一层层加深。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2.*慕蓉的《乡愁》

  (一):三节诗大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有喜悦,有忧愁;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三节诗,三个画面,意境深远,被笼罩在乡愁的怅惘中不能自已;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诗作到此,戛然而止,一缕乡愁却传给了读者。

  在思想意蕴深度的开掘上,*诗不如余诗主题有明显的升华。

  2:吟咏朗诵,反复品味

  依据诗中的具象物,自己运用想象、联想,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以情作线,当堂背诵

  教学板块之五:拓展阅读,增进理解

  (大屏幕显示)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课堂小结

  诗歌语言浅显,重在体味其中的意蕴。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利用大屏幕显示,作为板书。

  [创意说明]

  全诗语言精粹,句式灵活,结构整齐。看起来清爽怡人。这样的美文,不读难悟作者构思之巧、选词之精、情感之丰,不读,难以领略诗歌意蕴之厚、音韵之美。

  于是就以朗读训练为主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

  以朗读来组织教学,五个教学板块思路层层推进,要求步步攀升,体现出训练目标的单纯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有几处简洁的指导和精粹的点评,学生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得朗读的技巧;本设计淡薄了对诗歌构思、主题、哲理的深入分析,淡化了对字、词、句、修辞的显性积累,以读代讲,以读带思,体现了诗歌需要“歌”的特点。

  诗本浅显,讲之再三,不过了了;况且,诗言志抒情,非一言半语可道明;故作“比较”的设计,冀以在比较中让学生多思、多品。

  于是就冠以阅读·比较课。

  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诗以配乐朗诵作为示范,以散文《乡愁》的MTV作为导语和背景音乐;利用大屏幕投影作为板书。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为教学服务,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信息传输。

乡愁教案3

  二、熟*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这首诗。

  2.放《*慕蓉诗歌朗诵》磁带,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诗的节奏和舌音划分如下:

  乡 愁

  *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三、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厂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明确: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采表现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饱含着诗人何种情愫?

  明确: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看月亮,思故乡”,表明自己的故乡情结。

  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诗人连用了两个虚实结会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故乡的面貌-一模糊的怅恫--雾里的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诗人首先以虚写虚,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悯,并参进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然后诗人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场景,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比喻独特新颖,意蕴丰富。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现实中并没有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来作比,只是为了说明: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与己同在。这是诗歌艺术中“无理有情”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5

乡愁教案4

  《乡愁》教案

  【教学设想】

  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一、学*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三、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乡愁”诗和大家分享。

  二、走*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指导诵读,品味欣赏

  1.通过反复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4.学*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四、反复吟咏,揣摩精妙

  请从不同词性揣摩《乡愁》的美: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乡愁教案5

  一、走*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ザ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3】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研*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学*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

  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游子思乡”是*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借物抒情)

  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乡愁教案7

  一、教材简析

  乡愁,是*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作者浓郁而又强列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设计理念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走*余光中——读《乡愁》,感觉诗的音乐美——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四次读是美读,分男女声部来读。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乡愁教案8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

  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慕蓉《乡愁》的录像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导入语。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以肯定)

  解说:老师想到了深秋季节,想起了一段写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后几句师生齐声朗诵)。是啊,深秋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总让人心中涌起一种离愁别绪。无怪乎有些人,在他们人生的秋天,依然远离故园的时候,会产生浓浓的乡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

  三、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1、自读全诗。

  2、好的诗歌配以合适的音乐朗诵,会更有感染力。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曲子,你来选择一下,余光中的〈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好?(画面配乐,屏幕显示为背景音乐一、背景音乐二)

  3、评价选择适合的音乐。(学生迅速选择出背景音乐二,并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介绍两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4、请一同学配乐朗读。

  5、放多媒体(画面及配乐朗诵)。请刚才朗诵的同学比较差异。

  6、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

  7、齐读。教师作出评价。

  8、模仿着读出了感觉,对诗歌的理解是属于感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读还要由诗的内容决定。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明确: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9、一般来说,诗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0、请同学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每节诗的大意。(屏幕出示板书)

  11、根据板书找出诗的顺序。(学生着重于时间顺序)

  12、交流其他乡愁诗。(学生回忆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有个学生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提醒这不是乡愁,而有一种回乡后的喜悦和感慨。)比较与本诗的不同。经过点拨,学生明白了本诗超越了个人情感,注入了爱国情感。

  1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四、1、听*慕蓉的〈乡愁〉朗诵带。

  2、齐读(教师点拨朗读不到位的地方)

  3、看录象(中秋之夜,海峡*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朗诵*慕蓉的〈乡愁〉,提醒同学注意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

  4、根据这两首诗的提示,结合你的课外历史知识、生活体验从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

  五、我们同学人生走到十五、六,总也体验了一些酸甜苦辣,请大家用一两句诗意的话写自己的乡愁或其他情绪。尽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诗句)

  六、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七、学生交流。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给*慕蓉的《乡愁》写教案或赏析文章。

  2、谈谈你对诗歌这种体裁的理解。

  3、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乡愁教案9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 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 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5)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和*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全诗)

  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多媒体配乐)

  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

  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多媒体显示)

  设疑:⑴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⑵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3、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明确:诗歌一般是通过创设意象来抒**感的,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4、美读: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四、写一写:拓展迁移,体验人生的情感美。

  1、请根据以下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诗句,用具体的事物来抒写乡愁。

  ①情境:中秋月圆之夜,作为一名住宿生,当你独处寝室,这时,乡愁是……

  ②学生自创。

  2、学生思考、创作、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母子别邮票

  新婚别船票

  生死别坟墓

  故园别海峡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2

  一、走*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3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研*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和*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全诗)

  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多媒体配乐)

  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

  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多媒体显示)

  设疑:⑴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⑵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3、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明确:诗歌一般是通过创设意象来抒**感的,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4、美读: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四、写一写:拓展迁移,体验人生的情感美。

  1、请根据以下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诗句,用具体的事物来抒写乡愁。

  ①情境:中秋月圆之夜,作为一名住宿生,当你独处寝室,这时,乡愁是……

  ②学生自创。

  2、学生思考、创作、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母子别邮票

  新婚别船票

  生死别坟墓

  故园别海峡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9篇)(扩展6)

——乡愁优秀作文 (菁华6篇)

乡愁优秀作文1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一直漂泊在外,甚至没给父母发过一个笑脸,父母也沓无音讯。就在今年大年二十七,我收到了一声来自远方的问题——我在温州那个混得不错的堂弟和在南京钱滚滚而来的表姐都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哥(弟弟)你今年能回家吗,四年不见,仅仅我们两人在家过年,缺了你,总感觉冷清了许多。希望你能回家看看,好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再有三天,我就又老了一岁了,可是我现在是陆军五星上将,正在着手设计等离子,还要大概四五年才能从这冰冷的设计室中脱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去,还是不去?

  家乡的茶叶,释放出一抹抹醉人的清香,手端一杯茶,望着天边的彩霞,看着落日一点一点地沉进远方的山谷。看着血色的夕阳褪到朝阳升起的地方,看着蛟洁的月光激起我心中的纹浪。这一切的一切,像涟漪般在我心中荡漾。可是,一丝丝的茶香,连闻到都成了奢望,这味儿,在我的舌尖上慢慢地远去。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它剩下了一缕缕矇眬的残影……

  第二天,我那苦味的思乡泪洒到我的设计台上,渗到我的家乡……

乡愁优秀作文2

  那位老人在战争年代负了伤,随*退回了台湾。年代的久远,使这位老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只是依稀的记得姓钱,战友们都叫他老钱。

  在大陆里,有着他的兄弟姐妹,还有他双目失明的母亲,他的父亲在战乱年代就已经阵亡。剩下母亲自己抚养着这几个孩子。老钱一提到自己的母亲,总是潸然泪下,有诉不完的苦。对于祖国、对于家人的思念就只能化为那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

  那年年底,开发了“大陆探亲”的消息一公布,老钱就激动的忙前忙后,为的是能早日回到祖国大陆。

  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几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一笔勾销了吗?老钱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但是,回到祖国要填上“三等亲”的姓名和地址,老钱有些激动,他并不知道“三等亲”都包括哪些人?只是脱口而出:“祖国的山、祖国的水和我的亲人”

  一番手续后,老钱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对于祖国的山水,老钱无语。但是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梧桐叶!为了是寻找一种心境,但是儿时的趣味往事,已成为如今的悲伤怀念。

  此时,老钱想了、起了自己的母亲,却无法再见到她最后一面,老钱义无反顾的跳入湖中,只为陪伴母亲永远……永远……

乡愁优秀作文3

  随风飘动的麦穗,在树荫下打盹的狗,互相嬉戏追逐的孩子,这一幅美丽宁静的乡村风景图,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最难以忘怀的画面,每当想起这个画面,我就想到了乡下的表姐。

  去年夏天我跟随妈妈来到乡下看望外婆,到了外婆家,只见太阳热辣辣地照着大地,风一吹就能闻见一股浓浓的稻香,狗的狂吠和鸟儿的清脆美妙的歌喉,变成了一首活力四射的小曲儿;我往山脚下一望看见正在辛勤劳动的茶农,他们的背上背着一个个竹篮,原来他们在采茶叶呢。

  我和外婆打完招呼后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后院旁的一个小树屋。那树屋是红白相间的,门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鲜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草。我打开了门,看见了许久未见的表姐,我们兴奋的抱在了一起。我们俩感情很好,打从出生就在一起,可是后来我跟妈妈到城里读书以后我们便失去了联系。

  表姐消瘦的脸上镶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高高的鼻梁,下巴上方还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只是唇色有些苍白。她的身材很瘦,看上去像一个火柴人似的,感觉一推就可以推倒似的,看着她的单薄的的身躯,我非常的心疼。我正上下打量着她的时候,她充满朝气的对我说:“你过来了,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我刚反应过来她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便飞奔过去跟着她。

  表姐把我带到了一个小山洞里,我仔细一看,哇,墙上有美丽的涂鸦,芳香四溢的花儿,还有满满童年味的零食与玩具,我有往里走了走,看见一块刻着“欢迎我最亲爱的表妹”的石头醒目的摆在了一张桌子上。我这不争气的眼泪从眼中流了下来,我紧紧的抱住了表姐,表姐也抱住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表姐其实比我想象中还瘦,几乎摸不着了肉。

  很快到了要回城里的时候了,我的泪水如同洪水般的从我的眼中流出来,我和她依依不舍的道别后便离开了。这件事总是时不时的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每当我想起时嘴角总是不自主的往上扬。

乡愁优秀作文4

  乡愁,虽然有个愁字,但绝不代表无病**,也不是什么消极情绪。而是回归心灵的一种洒脱,一种愿望。它的魅力在于,摆脱了一切物质的束缚,金钱、分数、名誉,在它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有了乡愁,庄子才有洒脱的激情,在一片乱世中,洋洋洒洒,荒诞不经,保持住自己心灵的至高无上。

  你看他何等洒脱,当他一步步离开都市,回到乡野,高唱着:“迷阳草啊迷阳草,莫要挡我去路,也别刺伤我的脚,我已经绕着路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庄子走在路上,背后是烽火连天,世风日下;前方,则是一片盎然生机,日出日落,猿鸟乱鸣,高山流水。我们呢,只能呆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知所措。

  再看他那无穷的魅力,鹏鲍山说:“古代士子,桌上是四书五经,但枕下必有一本《庄子》。”正如我们中学生桌上尽是数理化,抽屉中必有,杨红樱,周杰伦一般。

  不错,四书五经,八股文,把尽是些枯燥无聊的理论,把读书人的脑袋都弄僵了,于是便有范进之类的书呆子,因为书呆子是最适合做封建统治者的奴才,读书人都变成书呆子了,统治者也就不用担心鲁迅、韩寒之流对他的*指手画脚,皇帝老爷的位置就可以坐稳了,奴才也可以安心领俸禄了。

  而庄子哪是当奴才的料,他简直是传统封建教育乃至今天应试教育的死敌。

  封建教育讲忠君、奴才之道,庄子偏要对那些帝王傲慢不羁,宁可穷钓鱼也不去楚国当一个荣华富贵的龟壳宰相。

  应试教育培养学*的机器,庄子提倡个性自由,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的诗意栖居。所以他离开繁华的都市,去乡村卖草鞋,为了自由。

  呵呵,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奴才和腐儒怎会小视,从韩愈到朱熹,一代一代的打压,也没能使庄子倒下,反而更为兴盛,源于,乡愁巨大的魅力。竹林七贤,陶渊明……一大又一代的乡愁者,为我们守住一片心灵的家园,使我们不至于在社会发展中,丢去质朴自然的诗性,偏激点说,他们堪称诗人的鼻祖,历代诗人都多多少少受庄子的浪漫主义影响。

  也只有庄子的浪漫主义,才能培养真正的诗人。

乡愁优秀作文5

  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第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旅行第一人小鹏所著《背包十年》里有这样一句话,道尽旅行者的幸福和满足——“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走出去、在路上,释放万重枷锁下的灵魂,纵情青山绿水间,清涧自然会荡涤心灵的凡俗杂质,生命的风采尽现。

  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不好,这是积淀的过程,而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是要在迈出走向外界的那一步时方才开始。带着充实的心灵和大脑,拿起装满憧憬和希望的背囊,对庸常生活来一次越狱,寻一处好地方,走走看看,用文字、胶片或者心灵记录下在路上的点滴,这份恬静美好足以玩味一生。

  风采,对于形容学界泰斗、艺术巨匠或是科技奇才都是恰如其分,然而最为超脱的一种风采,便是怀抱初心、无可凭仗,只有一副好身体,无处可去,便到处“流浪”,当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

乡愁优秀作文6

  或许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家乡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更不要说常年在北京生活的我了。然而那天,站在北京繁华的立交桥上,不知怎的,我却不由得升起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浓浓的哀愁。——题记

  那是一个初秋的星期五,因为要布置考场,所以我回家的时候,正赶上上下班高峰期,天也黑透了。在地铁站和同路的同学分别后,我踏上了拥挤的立交桥,努力地想要穿过人流,到达对面。然而就在我快要成功的时候,人流又把我挤到了栏杆边,几次努力未果后,我放弃了挤过这波人流的想法,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人流的涌过。扶着栏杆,我第一次仔细地观察夜幕降临后的北京,在灯光的照耀下,即便是夜晚,北京也依然璀璨。车道和人行道一样拥挤,在暖黄色的路灯光和耀眼的车灯光的交织下,一条灯河远远地蔓延开来,仿佛看不到尽头。这条灯河的光芒遮住了银河和星星的光辉,连月亮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黯淡无光。

  北京的夜晚虽然和白天一样耀眼,但是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真实感。眼神随着灯河越飘越远,飘啊飘啊,仿佛飘回了我的故乡——四川。虽然我很少回四川,但是春节的时候我一定会回去。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香喷喷的年夜饭也不是过年的红包,而是泛着银光的江面和长长的灯河。四川的夜晚和北京的夜晚是不一样的,四川的灯河和北京的灯河也是不一样的。四川的灯河是由两排大红灯笼组成的,在漆黑的深夜,与星空、月亮相辉映,洒下点点温暖的橘色淡光;四川的夜晚是静谧的,偶尔有一两个人骑着摩托车滑过灯河,灯河便泛起点点涟漪,细细碎碎的灯光的波纹就这样悄然温暖了急于归家的人的心。

  与温暖的灯河相反的是泛着银光的江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江面便会笼上一层薄薄的雾,那是*静的江面最危险也最为神秘而美丽的时候。恬静的玉轮在洒下一片柔和的月光的同时,也洒下了一片宁静。江边泊着几条小木船,它们就像酣睡中的婴孩,盖着月光织成的被子,幸福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安静而又满足地做着甜蜜的梦。

  待我回过神来时,已然被人群裹夹着走下了天桥。倏地,我的胸腔被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忧伤填满,那满满的,全是乡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