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

首页 / 作文 / |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 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祝大家在中秋节快乐。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 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超市里月饼陆陆续续上架了,大街上的巨幅广告也在向我们招呼着这一节日的到来。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这天,天上的明月如玉如盘般圆满,人们自然想到了家人的团聚,远在异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一说到中秋节,我们立马会想到月饼,月饼就像是中秋节的代言品。中国人吃月饼的*俗由来已久,最初,月饼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拜月神的,后来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月饼也逐渐成为中秋节必备的食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俗。

  这一天,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好不热闹!大人们围在一起分享今年丰收的成果,对着朗朗明月忆苦思甜、畅想未来、享受亲情的温暖。小朋友们的节目就更多了!他们呼朋结伴地出去放烟花、戏耍、赏月、争论月亮上的故事……当然,同样令他们开心的是——这一天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琳琅满目、口味多样可口的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日里不常吃到的其他佳肴在这一天也都可以一饱口福。总之,中秋节对他们来说是个充满欢乐而温暖的日子!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在异乡的游子来说,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古至今,这种乡愁一直萦绕在人们心间。游子们看到万家灯火通明、亲人团聚、圆满的月亮时会忍不住睹物思情。人们把酒问月,将祝福寄托给远方的亲人,愿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传统的中秋节呼唤着人们回归亲情,拾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 3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到了!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家听了中秋节这几个字,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虽然,天空中不能清晰的看到美丽的月亮,但是,我在家里可以品尝美味的月饼,也同样非常开心。

  全家人坐在鱼池旁,爸爸在石灯上,点上了蜡烛,再把家里的灯关了,然后着在石椅上看夜景,石灯里的蜡烛,闪闪烁烁,像许许多多的小星星,我们就在夜空中坐着看,美丽的嫦娥姐姐还有可爱的玉兔一起玩耍。

  这时,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明,我们在松树下,吃着月饼,突然发现鱼池里躺着一个皎洁明亮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偷偷的溜了出来了,鱼儿看见圆圆的月亮也可能知道是中秋节,也高兴的跃出水面,波泼一声,银光一闪。这是我家的桂花的香气,在我的鼻子飘过,这时挂花飘落在地上,像下雪似的,真美丽啊!

  仰望星空月亮渐渐升高,她穿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云层,留下暖和的笑容。我听见了,小虫子好像在读静夜思这首诗,水池在哗哗啦啦的流着,像祝月亮节日快乐,风轻轻的吹着,桂花的芳香,顺着风的方向飘飞着。

  美丽的月亮,还是那么明亮,还是那么洁白如水。吃这月饼看着月亮,就像品尝月亮的味道,这是我觉得很幸福。今晚,我不但看见了美丽的月亮,又能闻到桂花的清香,人景相融真是“人间仙境。”

  石灯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了,中秋也快过去了,我永远都记住了,在这个美丽的夜晚,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我爱这月光,我更爱这个中秋。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 4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 5

  又到了中秋佳节,在这一天人们喜欢吃月饼点香、赏月。你知道中秋赏月的由来吗?

  有的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寸草不生。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力大无穷,运足神力把9个太阳射了下来。后来,后羿娶了一个名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猎外,终日与妻子同在。人人都羡慕这对恩爱的夫妻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药,就能升仙。

  后羿让嫦娥保管那包药,但不巧被小人逢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让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猎,逢蒙假装生病没去。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宝剑闯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对手,就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发生的事时,想杀了逢蒙时,可小人逢蒙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见月亮上面有一个影子,他就跟了上去,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个影子,因为他前进三步,影子也跟着他前进三步。

  后来后羿就放弃了,回到家,由于牵挂妻子,就在嫦娥*时最爱的花园那里点香、供水果等。

  后来百姓知道这件事以后,就也学点香、供水果等后来就发展到了吃月饼。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们。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1)

——中秋节的由来及*俗介绍 (菁华3篇)

中秋节的由来及*俗介绍1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月夕、八月节、八月会、拜月节或团圆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树中秋”、“点塔灯”、“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的由来及*俗介绍2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中秋节的由来及*俗介绍3

  中秋节是*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2)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精选五篇)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 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朝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秋高气爽,历来都有吃月饼与赏月的*俗,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许多诗人也有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一至到宋朝,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及谚语、对联等,供大家欣赏。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 2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中秋节。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月饼。

  我兴致勃勃的去超市一看,哇!映入眼帘的月饼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可多了。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盒子上的图案也很多,有“?帧弊值模?型尥扌蔚模晃兜酪灿泻芏嗥分郑?性婺嗟模?卸股车摹??蛲旰螅?颐蔷推镒拍ν谐抵北寄棠碳遥

  一进门,我的小爸,大爸,表弟,表姐……都来了。不一会儿,奶奶就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吃饭前,爸爸还聊了一会儿“国庆节的阅兵仪式,代表着祖国的强盛,国家富强,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爸爸说。接着我们就津津有味的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傍晚,当最后一道彩霞消失在天边时,月亮就爬上山头上班了,月亮像大玉盘,像光芒四射的水晶城,又像月饼,还像一面镜子。奶奶摆出月饼,有圆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有枣泥的,有豆沙的……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雪梨,月牙似的香蕉,咧开嘴的石榴,圆圆的枣儿,灯笼般的柿子和紫莹莹的葡萄……我们一边吃一边赏月。正在这时,爷爷说:“我给你没讲个后羿射日的故事吧!”我们齐声说:“好啊,好啊!”爷爷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有10个太阳,晒的大地寸草不生。有个叫后弈的人力大无穷,他就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太阳,从此万物生长。有一次,后羿到山上寻找仙药,把它拿回到了家,趁后羿不在时,蓬蒙就逼嫦娥要仙药,嫦娥只好把药吞了,于是身体飘向了月球。后羿回来后看见月亮上的影子很像嫦娥。于是,他就摆月饼,水果来祭奠嫦娥。”我们听完后说:“原来中秋节是这么来的呀。”

  月饼真好吃,我品尝到了一年来的丰收成果,品尝到了快乐……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 3

  中秋节到了,大家又能够赏月、吃月饼了,那大家晓得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

  中秋的来历月亮跟太阳是兄妹,它们每天迟早都按时值班。月亮有点嫉了,由于本人值班的时候自己只能露出半边身子或一点点身子,而太阳呢?天天值班都可以气质高昂露出全体身子,热乎乎的展现自己的才干。月亮在每年的3或3天都不能把全身展示出来,就这样,月亮匆匆的不值班了。

  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到月亮宫里请求月亮持续上班,月亮却说你们这帮感恩戴德的坏家伙,我辛辛劳苦给你们值班,们只让露一点点身子,然而,太阳每天值的班未,你们还让它那么威风的露全身,天理何在啊!

  玉皇大帝许可月亮可以露出全身,但是,又把太阳封为世大天神,是月亮的上级。太阳不想让月亮宏占自己露全身的威风,就去命令月亮当前不许露全身出来。月亮说为什么啊?这是三界主宰玉皇大帝让露全身的,敢违背他的命令吗?太阳不想再辩论了,就到王宫那说了一大堆让月亮露全身的坏处。

  玉皇大帝下了一道圣旨不许让月亮露全身,但月亮不能不值班,假如月亮不值班或值班时露出全身的话就开斩。这样残暴的圣旨让月亮收到了,这道诏书对月亮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对太阳来说,这道圣旨让它一跳高蹦十公里。

  月亮就是不遵旨意,就是不值班,太阳说要开斩,但是月亮依然不在乎,玉皇大帝恫吓月亮说如果再不上班,可要真的开斩啦。月亮仍是假装没闻声,玉皇大帝当然是不能杀月亮的,因为如果杀了月亮,人们就会进行对抗,这样下去,人类就不会遵照玉皇大帝的旨意,就可能会造成三界大乱。

  玉皇大帝无可奈何,就让月亮每天值班的时候露全身,但是太阳又缠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只好把让月亮在全年中的一天值班时露全身,但是这一天毕竟要定在哪一天呢?玉皇大帝就把这一天定在世间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人间到八月十五的时候,人们看见月亮圆了。就欢呼了起来啊哦,月亮又能露全身了。

  是,在八月十六那天晚,月亮又不圆了,八月十七的时候,月亮也不圆了,人类就知道每年只有一天月亮才圆。从此,人类就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叫做中秋节,并制造了一种像月亮一样圆的厚饼,这种厚饼的旁边夹着各种食品,饼面上刻着这种厚饼的生产厂家的名称。人类就把这种厚饼叫做月饼,年年过中秋人们都养成了吃月饼的好*惯。就这样,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民族风俗就出生了,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 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盼望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叫 团圆节 。

  中秋节快到的时候,我们一家子就开始忙碌了。妈妈忙着烤月饼,我和爸爸忙着买水果,姥爷忙着买豆角,姥姥忙着检豆角。虽然把我们忙坏了,但是,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中秋节的夜晚到了,我坐在院子里赏月,今晚的天空万里无云,星星快乐地眨着眼睛;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看着,看着,我似乎飞到了月亮上和玉兔嫦娥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突然,听到有人叫我 澳翔,吃月饼了。 这时,我才从美丽的想象中回来。

  开始吃月饼了,我挑了一个 龙 月饼慢慢品尝,吃着,吃着,我便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有的人失去了父母,有的人失去了孩子,唉,要是这些过世的人们能够复生,和家人中秋团聚,那该多好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祝愿所有华夏儿女中秋节快乐。

  介绍中秋节的经典作文 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服中秋《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传说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3)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通用五篇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1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2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3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4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载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关于其起源则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或是与农业生产有关;亦有历史学家支出中秋节应起源于隋末唐军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发明月饼,作为军饷发放军中,从而解决军粮问题。

  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5

  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

  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4)

——中秋节经典作文 (菁华3篇)

中秋节经典作文1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喜庆的日子,*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节经典作文2

  洋溢着五千年文化的清秀,散发着浓浓乡情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他们陪伴着小小的我长大,在众多传统节日里,我最记得的是今年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就拜月,吃月饼,我们也不例外。那天晚上,我们到了楼下拜月亮。首先,奶奶拿出两张桌子,摆放在空地上,而我,就拿起一些椅子摆放在着两张桌子旁边,那是要放那些花篮的。过了一会儿,大姑和细姑们来了,我们和细姑的女儿一起瞻仰着这美丽的月亮,望着望着,我想起了一个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

  想着想着,我好像看见了月亮里有个人在望着人间。

  “吃月饼啦”。爸爸说。这句话使我回过神来。原来,已经可以吃月饼了,啊,真好。爸爸问我要那种月饼,我说:“有蛋黄的。”并选中了一个美心月饼。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并夸我:“茸儿真棒,选出了一个这么好吃的月饼。”他们说到了这句话,又使我想起了一件高兴的事:我长大了。以前过中秋节的时候,我迷迷糊糊,不知道是什么,只会家一起玩,凑热闹,但今年我懂得了中秋节的传说,懂得了怎样过节。

中秋节经典作文3

  今年中秋节我们放假三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舟山玩。

  第一天我们渡轮后来到了舟山,先到宾馆里把行李放好就去吃饭。我们在快餐店里点了几个菜,那几个菜竟然要140元还真够贵的,我想在我们苏州最多也就几十元,那边的物价还真够厉害的。下午我们去了乌石塘,因为那里海滩边的鹅卵石都是黑色的所以因此而得名。海滩边有很多漂亮的贝壳,我在雨中光着脚丫,在海滩边捡了许多贝壳,虽然淋湿了但那海浪那鹅卵石真让我不舍得离开。爸爸说如果不下雨我们还能马上品尝下渔民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海鲜呢!在海滩边还有个水上乐园,都是些水上竞技项目,我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连**都不敢玩的项目,妈妈夸我是个胆大心细的好孩子。

  在回宾馆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处没什么人去游玩的沙滩,那就是——东沙海滩。宽广的沙滩,涨潮的海水,我们赶着潮水在那里尽情地感受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海水越涨越高当地的老奶奶过来劝告我们为了安全着想最好马上离开。

  晚上我们准备去当地一家有名的高家庄海鲜馆吃海鲜,谁知去晚了还得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轮到我们,谁叫我们贪玩忘了晚餐时间呢!可轮到我们那里几乎都没菜了,我们只好到沈家门大排档去吃了,虽然味道不错但价格也是很贵的。在回宾馆的路上爸爸告诉我明天要去桃花岛。晚上我梦见了美丽的桃花岛:长满果实的椰子树、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的浪花、清澈的海水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第二天早晨,妈妈告诉我因为台风“森拉客”的影响我们不能去桃花岛了,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玩,我感到很失望。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决定去安吉游玩。我听说那里有山有水美极了,我失望的心情顿时愉快起来。

  我们到了安吉看见了很多美丽的青山,来到了藏龙百瀑,那座山里有好多命名为什么龙什么瀑的瀑布非常美丽,沿着山路还有一片片的竹林,因为下雨的原因我们登上山顶后也只能看到满山的`雾气。下山后,我们在当地的饭店里品尝了农家菜后直接回苏州。

  今年的中秋节旅行真是好开心啊!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5)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菁华3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神话传说1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神话传说2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神话传说3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6)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菁华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2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3

  在我五岁时,奶奶曾给我讲过一个叫嫦娥奔月的传说。

  自从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以后,它便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他叫嫦娥。他们一家过得十分幸福。有一天,后羿领着众弟子去打猎,让嫦娥留在家里。等后羿走后,嫦娥突然觉得四肢无力,头十分疼,可后羿又不在身边,该怎没办呢?心急的她只好找出后羿向王母求来的不死药吃下。不一会,她突然感觉身体象要飞起来,她轻轻低头一看,发现身体真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这让她十分伤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只好飞到离地球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等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不见了,当他问街坊邻居时,得出的答案使他大吃一惊,嫦娥成仙了!悲痛的他只好在后院摆上香案,蜜食,来拜望在月亮上安家的嫦娥。

  “啊?那嫦娥一定很伤心吧?”我问,“是啊,一家分散怎能不伤心呢。”奶奶说。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是呀,人间要有情,没有情怎能是人间更美呢?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4

  很早以前,嫦娥姐姐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她很勤劳,又很善良,爱帮助别人,人们都非常喜欢她。

  嫦娥姐姐可漂亮了,她那光滑白皙的脸像一朵洁白柔嫩的玉兰花,她的长发乌黑发亮,她说话的声音就像山泉的流水声,好听极了。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每天围着她蹦蹦跳跳的。

  有一天,恶霸地主派人把她和小白兔抓走,让她当仆人,她坚决不答应。地主就把她和小白兔关在一间又黑又湿的小屋里,不让她吃饱饭,她又饥又渴。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她穿的衣服很单薄,手和脚冻得又红又肿,只得无力地躺在冰凉的地上打着哆嗦。屋里不时还有老鼠跑来跑去,她又惊又怕。小白兔也乖乖的伏在她的怀里。

  每到晚上,嫦娥姐姐都在窗户里望着外面皎洁的月光,心想:我要是能去月亮上该多好哇!那里肯定是一个又自由又美丽的地方。她天天盼啊,盼啊……,有时在梦里她觉着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越飞越高,一直到了月亮上。

  有一天,她在昏迷中听到好像有人在和她说话,她睁开眼睛一看,见有一位仙女手拿花瓶站在面前,伸着手说:“我带你去月亮上吧!”就这样,嫦娥姐姐带着小白兔跟着仙女飞到月亮上,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圆定为佳节,实在是有团圆的民俗基础。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由于*人从天上的月圆,来象征人间团圆美好的事物,因此,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而*俗上,出门在外的异乡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正如朱敦儒所说:“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中秋节不仅充分表现出*人对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向往,更配合种种节俗活动,成为一个充满欢乐与诗趣的岁时节序。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除各式各样的月饼外,还有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赏月之夜,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时节,凉风送爽,云稀雾少,月光显得特别皎洁明亮;民间除了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7)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合集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1

  1、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鼓。为其衬托,兔儿爷经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偶尔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喜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2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3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后,众人为了纪念她,于是有了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上古时期的《周礼》,“中秋迎寒夜”便是古人崇敬月神祭祀典礼的描写,古代帝王也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国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农历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八月居秋季当中,因此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居“仲秋”之中,所以又称“中秋”。中秋节从唐朝发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有“秋节”、“八月节”、“月节”、“月亮节”、“团圆节”、“女儿节”等诸多名称。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人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古人缺乏对宇宙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将日月这两大天体,视为代表着世界的两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月亮遥不可及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广寒宫玉蟾”以及“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和传说,都是古人丰富现象力的表现。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4

  第一:唐高祖与“祝捷饼”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吃月饼与“杀**”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知道。为防止**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推翻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5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作文实用五篇(扩展8)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范本五份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

  老师的话:中秋佳节,家麟是第一个发来文章的孩子,看到他能够喜欢阅读,喜欢写文,我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请你和我一起分享吧。

  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晚饭,吃月饼。看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想那些成语故事来,比如《嫦娥奔月》、《猴子捞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吴刚伐桂》。

  西河有一个叫吴刚的人,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人,整天学这学那没有一件事完整做好。他先学了铁匠,学了三天嫌太热就不干了,又学了不到一星期的裁衣,就觉得太麻烦又去学种地,两天不到田地就变成了一片空废的土地,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心想做啥事才能让所有人羡慕,最后他跑了一百天的路终于找到了一位在苍天大树下修炼多年的老神仙,吴刚对他问到:“我想当个神仙,你能收我为徒吗?”老神仙回答说:“可以呀!首先从采药开始”。吴刚说这可不是神仙做的事,又让他读天书,读了一阵儿老毛病又犯了,他说想去月宫干活,最后惹怒了玉帝让他去砍月亮上的月桂树,只要砍断月桂树就可以做神仙。可是吴刚太懒了,没有耐心有没有干劲,总是砍一会树偷懒一会儿。只要他一偷懒,桂树缺口又重新长好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月桂树还是完整无缺。在皓月当空之时依稀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据说那就是吴刚在伐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有耐心,不能懒惰,不能像吴刚一样做事半途而废。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2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在外的人们都赶回家去与亲人共享这团圆的日子。虽然我的爸爸在外工作不能回家和我们一起过节,但电话中我们互相祝福“中秋快乐”!中秋有很多的传说和*俗,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传说吧!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的妻子名叫嫦娥。因为后羿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并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早出晚归为人类造福,很多人都拜他为师。有一天,后羿得到了一剂不死药,因他不想自己成仙丢下嫦娥,所以他把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拜师的人中有一个人心术不正,想去偷此药,但因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有取得成功。一次,后羿带他的徒弟们练*武功,那个人装病骗过了后羿,躲在了院子里,后羿走后,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去嫦娥处抢不死药,嫦娥不想让坏人得逞,自己服下了不死药,飞往天空,因为不想离后羿很远,所以她住在了离地球最*的月亮上。后羿回来后,悲痛欲绝,这时他惊奇地发现月亮比*时要圆,于是他摆上嫦娥喜欢吃的东西祭给她。于是,每当中秋这天,人们都祭祀月亮,希望嫦娥能让他们吉祥*安。

  今年的中秋虽然雨和雾将济南的月亮遮住,但希望每人的心中都嵌着一轮明月,也祝福亲人和朋友快乐安康!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3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鼓。为其衬托,兔儿爷经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偶尔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喜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女,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6、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4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5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其实在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又《山海经》中,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叁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叁个儿子,还生了叁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 - 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叁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