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腊八节

腊八节的作文1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晴

  今天是腊八节,被寒假快乐冲昏头脑的我早把这个小节日忘记了。

  “吃饭了!”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确有些饿,想到马上就能吃到妈妈烧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和拿手的糖醋鱼,我赶紧去洗了手。

  “什么?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时一样讨厌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妈妈、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怎么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回过神儿,妈妈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于是我赶快请妈妈传授做“福寿粥”的方法。妈妈告诉我,先准备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枣三样,其他可根据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干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可混合洗净,再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时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们这里,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腊八节喝腊八粥真有趣。这象征着多福多寿的腊八粥,大家可别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

腊八节的作文2

  你们谁知道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佛祖迦牟尼原来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行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僧侣就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这个*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我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勤劳,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还是不喂鸡,不种田。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

  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勤劳简朴过日子。现在,河北民间仍然保留这一节日风俗。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个单纯的节日风俗。

腊八节的作文3

  腊八节我记得这个时候非常的冷,这个时候会喝腊八粥,会用好多米来熬制这美味,是种象征,是种过节的庆祝。

  腊八的时候是一年中的最冷的一天,是冬天里最让人记住的一天,独特,就是无限的冷,这样的冷让我的感觉就是受不了,就是冷的连大鼻涕都会冻出来,这样的天气我愿意在家里呆着,而不适合户外运动。

  今年的腊八不同于往年,今年的腊八天气不冷,今年的腊八的天气较比往年来说有着不同的温度,有着质的变化。这是种不好的现象,这样的天气其实是气候在作怪。这样的天气是因为人们不断的砍伐,不断的破坏环境,不停的和自然做斗争的结果。气候变暖了,全球的海洋面积就面临着增多了,就面临着全球的冰冷的南极将会融化,这样就非常危险了,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被破坏。在当今社会上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就是生活的空间。环境的好坏决定于你我能否生存的那么稳定,决定了这样的安稳的日子将不会过的那么*静。这就要大家来共同努力,一起呼吁大家来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多栽树。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让这个空间得到净化,尽量的能不用那些化学物品。保护我们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让这些资源充分的发挥出真正的能量光。让能源用在真正的需要当中去,绝不浪费一点资源,绝不会让资源被破坏。

  腊八节,我想到了环保,我想到了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空间是现如今大家最应该做的`事情的首要。

腊八节的作文4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节的作文5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每当到了腊八节,我的心情也跟着舒爽起来,嘴里自然而然地哼起这通俗易懂又好听的童谣。

  妈妈听了,便神秘地对我说:“你总哼唱腊八粥,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次啊?”“好啊!好啊!”我开心地跳起来。

  我和妈妈从网上查到,腊八粥是由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糯米、香米等材料制成。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妈妈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豆子、花生、香米们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妈妈赶紧阻止了我的手,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花生分类放回去,然后又按妈妈的'要求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回到家,妈妈先泡好红、绿豆和莲子,然后去淘糯米。红豆和绿豆像是一对好兄妹,一起遨游在海洋里。过了一会后,妈妈叫我把材料洗干净然后放到电饭煲里,再放上清水。我问:“妈妈,不放糖?”妈妈把电饭煲插好,对我说:“先放糖会粘锅,所以等煮好以后再放。”

  腊八粥要煮一个小时,在这期间要不定期地查看和翻搅,才能保证腊八粥不粘锅。一个小时之后,妈妈揭开锅,放进了糖,我再旁边看了一眼,原来粒粒分明的材料都变成糊糊的棕红色,跟我以前吃的红豆汤的颜色很像,看起来十分好吃,飘出的香味引得我想大快朵颐一番,可妈妈说放完糖还得搅拌煮一会,然后盖上电饭煲,烹煮5分钟。我在一旁看着电饭煲中的一缕缕香气飘出来,钻进我的鼻子,又从嘴巴出来。5分钟终于过去了,我觉得这5分钟比一小时还要长。

  妈妈将插头拔掉,用勺子盛了一碗腊八粥给我,咦?怎么那么稀啊!原来没有经验的我和妈妈把水放多了,不过还好,冰糖放得多,味甜不腻人。

  虽然自己做的腊八粥没有街上买的好吃、好看,但是我觉得这个比街上买的更有意义、更营养、更卫生。喝着自己做的腊八粥,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还有*传统民俗那迷人的魅力。腊八粥中蕴含着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喝着腊八粥,希望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腊八节的作文6

  我小的时候,在腊月的季节里,雪花飞飞扬扬飘飘洒洒。时常村子里,田野上,山林中,总是披着一件白色的外衣。这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阳光洒下,随处都能呈现出美丽而浪漫的画卷。

  我童年的学校就坐落在画卷的中央。学校四周是挺拔的白杨树,树杈上有喜鹊搭建的雀巢,它们时常在枝头喳喳叫喜。那时,每年的腊月初七,就是我们学校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的心情好是紧张。考试当然有压力,但考试结束后,我们就开心了起来,因为我们放假了!放假自然是高兴的一件事情,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和伙伴们去打“腊八冰人”了。

  这天下午,是我们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考试完毕,伙伴们背着书包跑出了教室,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块儿。大家高喊着:“打腊八人儿去喽!”腊八人儿,是过腊八节用来祭奠我们的先人和神灵的。用冰块儿制成高一米左右宽八十厘米,形状为凸字形就可以了。这是最简单的冰雕了,太复杂的冰人儿雕刻我们小孩子也做不出来。

  我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放下了书包,拎着斧头拿着铁棍,赶着小毛驴车,跟着小狗,带着自制的小冰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分几路人马,奔向了野外结冰的池塘和水渠。

  打腊八冰人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要选透亮的冰块儿,厚度在十五厘米左右来制作。如果要选这样的冰块儿,是要到池塘和宽阔的井面才能取得到的,但是在这些地方取冰,一般是比较危险。冰块儿下面的水很深,人掉下去就会被水淹死的,很少有伙伴们去尝试,大人们也经常嘱咐我们不要到那样的地方去。不过我们这些不怕死的家伙,为了能取到好的冰块儿还是要到湖面上去取冰。我们也有自己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湖面砸冰的伙伴们是要用绳子把腰系起来,然后把绳子的一端系到湖边的小树上。一旦有人落水,在岸边的伙伴们,会拽着绳子往上拉。还好,我们这帮不怕死的小子,就这样在湖面上打腊八人儿,好几年过去了,都没有出过什么事情。

  记得那年,还是发生了一件比较后怕的事情。

  跟往常一样,我们的安全保障措施也是那样去做的。大家从湖面把各家的冰人儿装车后,正准备收兵回营的时候,发现我们领的小狗掉进了湖水里。也难怪小狗掉到湖水中。取过冰块儿的湖面露出了黑绿色的湖水,湖水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看不到底,只是亮晶晶黑黝黝的,随着水波的晃动,只能摇摇晃晃的映出岸边的倒影。小狗在冰面上,看到了湖水中映出了它的身影,贪玩的它以为水里有条狗,于是用爪子试着去抓,一下子滑进了湖水中。我们救狗心切,一急之下,脱下了一件棉衣,扔到了靠*狗的水里。狗看到它身边有一件东西,一下用爪子刨到了自己的肚子底下。刚到水里的棉衣浮力还很大,把狗的身体浮在了水面上。大伙儿用铁棍、木棒使劲儿地去勾棉衣。勾住棉衣后一个劲儿地往水面上拉,这时小狗配合的也很好,紧抓棉衣不放。就这样我们成功地救出了小狗。

  狗是获救了,可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儿后怕。当时,我们只知道去救狗,所有冰面上的人都没有系安全绳。假如当时冰面破裂,我们完全有可能掉进冰水里。不过我想,危险的.刺激的东西,给我们的记忆也是特别难忘的。否则,今天我写到打腊八人,冰水救狗就没有这么有味道了。

  我们把弄好的腊八人儿运回了家里,然后要笔直地栽到各家的粪堆中间。初八过腊八,初七的这天必须把腊八人儿安放好的。在那个时候,制作腊八人儿的所有工序,一般都是由家里面的孩子们来完成。

  过腊八节除了制作腊八人儿,就是吃腊八粥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吃一顿腊八粥就像过一次小年一样美。熬制腊八粥也是很有讲究的。母亲在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选枣、泡米,熬粥用的黄米,是要用温水浸泡一个晚上的。(黄米,北方的一种杂粮,颗粒比小米略大一些,颜色为黄色,和南方的糯米一样煮熟时富有黏性)泡过的黄米熬出的粥有精气,吃起来口感也好。熬粥的过程,是在腊八这天早上进行的,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必须把粥熬好。为了熬好粥,大人们总是在早晨的四到五点钟开始给炉灶点火。烧一锅水,放红豆、红枣,待红豆红枣快熟时,放泡制好的黄米,然后小火熬制。黄米黏性大,熬制需专人用铲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动。如果稍微掌握不好就会糊锅的,就这样熬熟到出锅为止。

  在这一天,我们这些孩子们也要早起。因为出锅的第一碗腊八粥,是要让我们送去供俸神灵。把热乎乎的腊八粥淋到腊八冰人儿的头上,就为上供。据说,以此来供俸祖先和神灵,乞求丰收吉祥。这么虔诚和严肃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是一点也没有兴趣的。给腊八人儿施完粥后,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浇完红粥的冰人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它推倒砸烂了。

  刚开始,我还以为砸腊八人儿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搞恶作剧,但后来才知道只要浇完红粥的腊八人儿是可以推倒砸烂的,原来,就是这个*俗。不过让自己亲手来砸自己家的还是有点不忍心,我们一般是去砸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来砸自己家的。只要腊人儿头上戴了红帽,我们都会把它推倒砸烂。砸腊人儿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一大早,我们勾结几个要好的伙伴挨家串户,去寻找腊人儿的踪影,就好像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一样,一家都不肯放过,有的人家院子锁了门,我们就翻墙进去。

  记得有一次翻墙,我正好踏进了人家的狗窝。这条“死狗”翻墙的时候它不叫,等我踏到它的狗窝时,一下子咬住我的小腿死死不放。我拼命地挣扎,最终还是让我跑掉了。吓死我了,幸好穿着一条厚的棉裤,人没伤着,只是把棉裤扯了一个大洞。反正,不管怎样艰难,我们一家都不会放过的。在太阳出来之前我们的“扫荡”必须结束,也许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和*俗吧!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是这么去做的。

  说实话,看到自己与伙伴们制作的腊八人儿一下子又被我们亲手毁掉,心里很不是味道的,不过,冰人儿的碎片到来年的春天才会融化掉。在这期间,我们每次走到粪堆前,看到散碎在粪堆的冰人儿残片,眼前不由的浮现出母亲那碗馋嘴的腊八粥,还有和伙伴们腊八节开心热闹的场面。

  我很回味儿时的腊八节,传统的*俗很有味道,简单的让我们开心快乐。

腊八节的作文7

  【腊八话民俗】

  农历腊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为了庆祝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铜陵日报社小记者工作室为我们小记者组织了一场“穿越千年,体验传统,我们来过腊八节”活动。

  活动这天,早上一起来,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小记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车前往安徽老家酒业。

  刚进酒厂大门,我们就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只见一面面彩旗随风飘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锣鼓声声,打鼓的人们笑容满面,更是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跟着快乐起来。

  老师首先带我们来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见屋子里到处是红红的酒坛子,大的、小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用鼻子轻轻一吸,你会闻到粮食发酵后的香味,一阵阵沁人肺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酿酒的地方,一进屋子里,大家就围住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器,议论纷纷,“哇!”“这也太大了吧!”“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了这个酿酒器。这时一个更大 的 盖 子往酿酒器上面一盖,便开始酿酒了。老师对我们说:“过十几个小时后,一些液体会通过酿酒器下面长长的管子流出来,这些液体便是酒。”我们转过身来,只见酿酒器后面还有一个一个的坑,上面盖着一层层塑料布。老师指着那些坑对我们说:“这坑里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麦、高粱,把它们放在坑里经过发酵,就可以通过酿酒器制作成酒了。”哦,原来酒是这样酿出来的。

  走出酿酒车间,我们又来到了讲座现场,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腊八节的来历。原来,人们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日”。腊八节一般有两大*俗———吃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粥一般由红豆、花生米、红枣、莲子、薏米、葡萄干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腊八蒜就是在这一天腌制大蒜,等到开春再吃。腊八节居然还有这么多知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腊八节活动不但让我们了解了酿酒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我们应该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腊八节的作文8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最高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腊八节的作文9

  为大家整理的腊八传统节日作文:腊八节的传说“佛祖修行”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腊八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火热,但是腊八节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的有不少,有关腊八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之一“佛祖修行”说。

  腊八节的传说之“佛祖修行”

  这一传说讲,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传说佛教的创始者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心性善良。

  当他身边的慢慢经历着生病的痛苦,看着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又相当残酷,悲愤之下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可是出家修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开始修道时并没有任何收获,面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他仍然坚持着。

  后来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终于在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来佛教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每年的腊月初八订为“佛祖成道纪念日”,后人也没有忘记他修行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于是就有了这一传说,“佛祖成道纪念日”经过后人传承,成为今天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作文10

  腊八节到,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豆子也软,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节的作文11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也是民间过“年”的开始。有句民谣: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都是年。意思是从腊月初八起,民间就开始备年货。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一番。而备年货,对乡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天天过年。再穷苦的人家也要为孩子备些礼物,哪怕是几颗糖球,也会圆了一个乡下孩子一年的梦想。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都是将佛祖吃了牧羊女用各种杂粮煮的.粥后,在腊八这一天得道成佛,从此,腊八节就成为佛教的节日。但在家乡广为流传的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夫妻。父母在世靠父母,父母过世就坐吃山空,他们吃馒头不吃皮,吃饺子不吃边,很快吃尽家产沦为乞丐。有一年腊八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夫妻二人挤在一间透风漏雨的破灶房里,看着破锅里讨要的各种杂粮粥,不思悔改,一边互相指责对方,一边争抢锅里的粥。谁知抢夺间土墙倒塌,砸死了二人。世人为教育子孙后代勤劳为本,节俭过日就吃起了腊八粥,并把懒夫妻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在家乡做的腊八粥都是就地取材。把一年四季所产的各种杂粮,干鲜瓜果,各类蔬菜,收集一些,不易存放的要提前做成干菜备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采一些鲜花,做粥时一起熬煮。

  记得小时候为了做腊八粥,母亲从开春树发芽就做起了准备,无论家里哪棵树都要采集一些东西,该存果的存果,该存花的存花,就连既不开花又不结果的树,也要采一片嫩叶收藏,做粥时每样放一点。母亲说,吃上这样“全”的“腊八粥”,百病不入。同时表示一年到头,所有草本植物的丰收。为了表示对这些植物的感谢,在吃腊八粥时,要为所有的花草树木抹一点粥,含有喜*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随着生活的提高,家乡的腊八粥越做越讲究,不但保留了采用北方本地五谷杂粮做原料,还加进了南方所产的莲子、桂圆、菱角等,做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体的豆、米、果品腊八粥。吃起来不仅清香甜美,还能畅气生津,有利消化,更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看来古人早把食粥作为延年益寿之法了。

腊八节的作文12

  记起这几日网络流行的那句话“辣妈们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终于,腊八夜的十点整,我熬到了自由。脑海中的画面不由得回到那些年的今天……

  儿时,腊八是绝对有仪式感的,妈妈会头一天晚上泡好黄米,放上枣子。第二天早上睡梦中,便会被黄米粥浓浓的香味和红枣的甜味催醒,糯糯的米粒金黄诱人,互相粘着,彼此抱团。热气袅袅中,我会加许多白糖,边吹着烫嘴的米边品味甜滋滋黏糊糊的米香。中午,妈妈往往会将窗台上盘子里栽种的已经茁壮成长的绿油油的蒜苗用剪刀剪下来,和着肉,包成胖乎乎的包子。蒜苗的特殊香味扑鼻,会勾引得我们姐弟边吹手边吸溜,依然奋不顾身的去抓刚出锅的包子。

  大概有20年了吧?蒜薹,大葱,可做馅的蔬菜应有尽有,自然忘却了青青的蒜苗。可那股香味却如昨日。

  婚后,腊八往往是在婆婆的敲门声中迎来的,从没想过婆婆几点起床去做,只记得年年冷得瑟缩,我依然得早早上班的早晨,婆婆会在我未起床时就用饭盒分别装着腊八粥和烩菜一起送过来。饭盒外定会包厚厚的包袱,外面再用塑料袋套住。她从家过来到我这,10分钟左右路程,在“辣七辣八”出门冻死的瑟瑟寒风中,朦胧的夜色里,路人一定稀少。送到我手,粥和菜往往烫手。那时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一切应当。于是从不懂感恩,更没有珍惜。

  后来,每年腊八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画面依然出现,只是送粥和菜的人换成了二姑。二姑做的粥软糯粘稠,原料丰富,口感极好。我们一家自然是吃在嘴里,喜在心里。

  今年,早在腊八前,老公就嘱咐我自己做吧。我也想着父母都在,一定早备料,早准备。甚至脑海中浮现出我做的腊八粥的美容——纯白的莲子,开口的红豆,脱衣的花生,皮肉分离的枣子,配上金黄色的米粒,撒上白糖,一家老少一定吃得乐滋滋吧!

  昨晚睡前问老公,初几了,他答——初六。于是麻利入床,一觉睡到自然醒。翻手机,满屏腊八祝福,惊觉,糊涂蛋两个!心里懊恼着,想着只能给一家老小每人喝个八宝粥凑数了。可惜左右辗转,却无法入睡,看表5点半。想想既然心已明,就起身吧!于是动手,煮豆子,洗枣子。才发现缺得原料太多了。凑乎吧,有什么上什么。加了黄米,小米,红豆,莲子,红薯,枣子。按了新买的智能电饭煲,“煮饭”40分。看看表,6点多点。继续睡觉。闹钟调到7点整,智能电饭煲提示音响起,全家已弥漫混合的粥香。

  给儿子,自己分别盛一碗,老公公盛了半碗,担心米硬,豆子时间不够,难以满足老人的无牙之嘴,又热了馒头备胎。给尚未起床的爸妈送了一碗。忽然想起枣子核危险,反复嘱咐老公公,女儿,老公。直到老公怒目圆睁,烦躁不安。马不停蹄,入得校门,连续两节课,课中,忽想起父母该是吃饭的点了,再次偷空出教室门拨电话嘱咐小心枣核。

  工作完毕,稍息一会,《北国风光》中文人墨客纷纷忆节日,倍思亲。看到腊八蒜,蒜苗苗,陈年的旧事,喷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迫不及待下班途中买蒜,剥皮,倒醋,关盖。

  我想,数日后,妈妈们的味道会弥漫楼道吧?

腊八节的作文13

  元宵节的汤圆让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让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让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让人吃出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过腊八节的日子。温香绵软的腊八粥,端一碗在手,香喷喷、热乎乎、暖洋洋,一锅浓情腊八粥,与家人团圆,品味那深情的传统节日气息。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看着奶奶准备各种食材,有大米、红米、糯米、黄豆,加上芋头,再放上红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后,问这问那,“奶奶这是什么?”“我的孙儿,是黄豆啊!”奶奶一遍说着一遍用勺在锅里搅着。“奶奶这又是什么?”“乖孙儿,是红糖啊!”“哇!食物的种类可真多!”“对呀!”奶奶不紧不慢地遍搅遍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围着奶奶,嘴里也一遍一遍重复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呼吸着从锅里飘散出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我稍长大些时,成了妈妈为我们熬腊八粥。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做粥的各种食材准备齐全,大米、糯米、玉米、莲子、黄豆、花生米、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泡着,一早就起床熬粥。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渐渐地溢满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地慢慢喝、细细品。妈妈慈爱地、笑盈盈地看着我,我童年腊八节就是在腊八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顿饭第一碗妈妈总是先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爸爸和我。这一年的腊八节,原本爸爸说好和我们一起过的,但临时工作有安排不能按时回家了,听到后,妈妈先是一愣,脸色暗淡了,随后立马又调整自己的情绪,安顿我和奶奶吃饭、休息。我都睡了,朦朦胧胧中闻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味。我推开门,朝亮着灯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爸爸正端着碗一口一口喝着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啊!”“没事,这么晚了,你也要早点休息!辛苦你了!”是啊,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妈妈有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轻快。

  今天,妈妈依然还在为家里熬着腊八粥,热气腾腾、香气飘绕,浓香浓香的,细细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蕴藏着多少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在房间里四散开来,缓缓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腊八节的作文14

  一到腊八节,就会想到美味的腊八粥。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下面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快点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需要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筹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

  在做腊八粥的过程中即体验到了快乐,也感受到了奶奶天天早上给我做早餐的辛苦。

腊八节的作文15

  腊八节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中,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俗。因朱元璋吃糖粥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栈饭楼”*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阅读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1)

——腊八节作文 (菁华15篇)

腊八节作文1

  今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我想一定是姥姥在厨房里忙活呢!我很想知道姥姥为什么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所以我就赶快穿好衣服,洗了脸,刷了牙,跑到厨房看姥姥在忙活啥呢!

  进了厨房,姥姥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今天是腊八节,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买了许多豆子,来做腊八粥。”我听了姥姥的话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于是我赶快洗了手,来帮姥姥做腊八粥。做腊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见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摆满了整个案板。我数了数,惊呆了!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种东西。我一看这么多啊!我仔细一看,我只能认识十种东西,有大米、小米、绿豆、葡萄干、枸杞、黄豆、大枣、杏仁、芸豆、麦仁、山药,姥姥拿出过锅,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东西都倒进高压锅里。大概煮了二十分钟后,姥姥揭开高压锅看了看,还没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出锅了。姥姥分别倒到碗里,让我们大家尝尝腊八粥的味道,我们一尝,都赞不绝口。我最喜欢吃粥里面的葡萄干了!

  今天姥姥做的腊八粥是我喝过最好喝的腊八粥。今天我也认识了一个节日“腊八节”,妈妈也给我讲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今天我很开心。

腊八节作文2

  今天,黎明姐姐也为我们熬了腊八粥,美其名曰“六六大顺腊八粥”,因为里面放了六种食材,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都先喝几勺粥,接受着老师的祝福,心里顿觉暖烘烘的。大家一个个喜气洋洋,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喝完粥了解完腊八节有关知识后,我们的包饺子大赛就开始了!

  看着面前的馅和饺子,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它们说道:“哼哼!虽然我没有包过饺子,但是,这点小事却还是难不倒我的!”说着,我便开始大显身手。可没过多久,我就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惭愧不堪,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只见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捏出来的第一个饺子,正软绵绵地趴在盘子上,无论我怎样捏,它却始终站不起来,我顿时就被气炸了:哼,我就不信了,本公主我迟早会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的!

  第二轮的人饺大站开始。这一次,我全神贯注地盯着这块饺子皮,把勺子里的少许馅儿倒进了饺皮中心,将下皮提上来,与上皮牢牢地捏在一起,又用上洪荒之力捏住了侧面的饺皮,很快,饺子便成型了。可是我左看右看,却总是感觉不太满意,好像少了些什么?没错,是卖相。这饺子看起来也太普通了,得让它变得好看一些!不一会儿,一个圆滚滚的小金元宝就诞生了,看着我的杰作,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环顾四周,我立即被大家的创作吸引了,张浩然用尽脑汁,创作出了一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饺子,起名为:“印度飞饼”!

  葸嘉禾包出的`饺子,软软的趴在餐盘上,明明卖相难看,但是他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太阳”。除此之外,还有王小乐的“馄饨饺”,曹智博的“月牙饺”等等。

  老师笑呵呵地帮我们煮熟了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伸出筷子,夹起自己包的饺子往嘴里送。我也迫不及待地夹起我包的塞进嘴里,嗯!味道还不错!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细细地品味了大家的“奇形怪状饺”。就这样,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不知不觉间,包的几大盘饺子就吃完了。太香了!我们都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其实,饺子皮是老师在面条店买的,饺子馅也和妈妈*时包饺子准备的馅味道相同,只是因为这是大家用心、用自己的双手包出来的。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里,包含着大家浓浓地情谊、浓浓的祝福,还有我们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时光。

  啊!我爱腊八节!爱今天这别出心裁的腊八节!

腊八节作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于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这个气节。吃腊八粥便是这个节气特有的*俗。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欢*收,祭祀祖先和神灵,民间流传吃“腊八粥”或“腊八饭”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冬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腊八粥。每次到了这个节气,妈妈都会和外婆一起去超市里买各种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采购的各类食物倒进紫砂煲里,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搅匀,将紫砂煲调至自动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床,便能闻到扑鼻的香气,那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谷米香。盛在碗里,红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谓是五颜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谓是各型各态,看着就非常有食欲。一口下去,红豆沙软、莲子清香、小米饱满、黄米软糯……各种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当然,如果能吃到桂圆的话,就可谓是一级棒了。每次,外婆和妈妈就只放三只桂圆,家里总共有六个人,所以能吃到一只桂圆就是福中增福了。

  这就是我们家大寒节气的*俗——吃腊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腊八粥啦!”“来嘞!”屋里回荡着我和外婆的声音……

腊八节作文4

  又一年的腊八,迎来的却是第一次的寂寥。北风呼啸中,孤寂空气中,零度的心情,零度的体验,腊八的温情,只能在脑海中翻腾迭起……

  围着一对红通通的炭火,端起一碗热腾腾的八宝饭,说说常日的琐事,谈谈天下的奇闻轶事。岂非元亮的桃源生活相能较之?米粥中混着蜜枣、浆豆、绿豆……再加上亮晶的白糖,每一勺的甘甜全融于舌尖,香气经久不散,似有“绕梁三日”之味,沁透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今日,望着碗中的“珍宝”,早已无心品尝,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舀起一勺,缓缓放入口中,无味。想想于家的无拘无束,狼吞虎咽的情景年年出现,脸上沾了米粒也是快乐的。

  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

  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

腊八节作文5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腊八节作文6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腊八节作文7

  儿时对于腊八节的记忆,现在清理一下,觉得很少很少,这或许是小时就不喜欢吃米饭,亦或许是那时腊八粥品类单调的缘故吧!然而唯有一次过腊八节却让我记忆颇深,不过那次不是在家,而是在大姑姑家。

  那还是30年前的事情,当时农村还是刚实行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我家种了四、五亩的棉花,经过父母的辛勤劳作,棉花大丰收,也就有了许多棉花籽,这棉花籽是压榨卫生油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一天我与弟弟接受父母的指派,用人力二轮车拉了精心挑选的几袋棉籽,去到6里外大姑姑家所在的村里榨油,由于那时机动车辆太少,村于村之间通公路那简直就是人们的一种奢望,小哥俩一路颠簸走了半晌多的坎坷土路,中间还爬了一段好长的坡,终于在中午前敢到了姑姑家,由于当时电力设施还不完善,电力资源匮乏,正好敢上那天下午停电了,没办法,只得夜晚在大姑姑家住下了。

  第二天从睡梦醒来,顿觉一股香香的气味直扑鼻腔,这时姑姑叫我们起床吃早饭,!坐在饭桌前,只见姑姑把烙好的饼端了上来,这饼竟不是我印象中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微黄,而是金黄的色泽,拿在手里软软得,放在嘴里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却又是黏黏的,像要拉出丝的感觉,慢慢咀嚼,那甜甜的滋味竟如吃蜜般充满整口腔,真好吃啊!这时姑姑说:‘‘今天是腊八节,咱们吃黄米面的烙饼,喝米粥。’’我这才知道原来吃得是黄米面的烙饼啊!一贯不喜欢吃米饭的我,那天我竟破天荒的吃了个肠满肚圆。

  再后来,随着时间地推移,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膳食结构在不断地改变,过腊八节吃的花样越来越丰富,黄米饼、腊八粥的种类也是不记其数,但在我的感觉里始终没有那次过腊八节吃得有滋有味,难以忘怀。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人们吃啥有啥,要啥有啥,啥都不是稀罕物品了,啥东西吃得多了也会腻,也就难怪吃啥都吃不出原来的滋味了,但谁又能说这没有滋味的滋味不是一种幸福

腊八节作文8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就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腊八节作文9

  腊八快到了,或许某些人的牢骚也快到了:又一个“饮食节”。

  这回吃什么呢?还用问,吃腊八粥呗。

  那么,为了来点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咱就扳着面孔问一声:腊八该做点什么呢?

  这可有点“脑筋急转弯”,不太好说了。

  正确答案是:做“腊八蒜”;没辙,还是吃的!

  讲究人的腊八蒜必须在腊八这天做,只有这天做出来的蒜到时才会泛出正宗的翡翠绿蜡,味道也才会正宗,也才能不耽搁事儿正好赶上用。

  腊八蒜的用场和蒜有关,关键是那个“蒜”字和“算”字同音。拿老北京来说,一般的铺子都要在腊八开始拢账,掌柜的背着灶王爷将一年来外赊欠款算清楚,记到帐上,等老爷子揣够了红包上天嚼舌头的时候好去讨债。可*人,老礼仪之邦,大过年(蜡祭,腊月——正月期间)的找上门儿去急赤白脸跟人家要钱,总是失礼;何况要钱要急了难免出口些过份的话,总不能让街坊邻居也成天听着“小子(zei1)!欠债还钱”“还打白条啊?!都啥时候啦!”之类的烦心话吧。怎么办呢,这腊八蒜就派上用场了:要钱的时候为了防止扰民,掌柜的就让伙计挨门挨户将腊八那会儿泡的“蒜”给欠债的送去。欠债的收到了腊八蒜自然心知肚明:放账的送信儿来了,赶紧想办法凑钱还账呗!在过去,腊八蒜都是这样只送不卖的;要是卖就得吆喝,大过年的,满街吆喝“腊八算”无论如何是一种恶性刺激。

  一个腊八蒜,所谓的“纪念性”和“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都淋漓尽致地包含在其中了,此乃说笑。

  腊八蒜只是小菜一碟,并不在腊八那天吃。腊八节主要的民间*俗还是熬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源,我从50年代小学课本上学到一个故事;写夫妻俩又懒又馋,日子过得一年不日一年。那年腊月初八,夫妻俩实在没吃的了,就从家里粮囤扫出了点五谷杂粮的底子熬了点稀粥,算是又混一顿。后来再去扫,什么也没了。没过几天这夫妻俩就饿死了。后人引以为戒,就在腊八这天熬粥喝,以示革命要节约,持家要勤俭,一天省一口,不必多生产——另一种懒法。

  这只是腊八粥来源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或许是过去有人怕别人撑出病来好心瞎编的,不过把这喝粥的*俗编得让人那么不舒服;会让人理解为:粥都喝了,过几天该死了。

  可能还有不少人听着这档子事也觉晦气,于是最*二十几年,这故事重新流传了,原来故事中的夫妻俩变成了兄弟俩。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这兄弟俩喝完粥以后没死,第二年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狠狠地勤劳勇敢了一回,真的过上了好日子——很是与时俱进。如此流传下去,后人要是再听这故事的时候,绝不知道这故事当中还死过人呢!*历史上,瞒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你瞒得及时,瞒得巧妙,就是一个高尚的瞒家,一个纯粹的瞒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瞒家。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也是说腊八粥来源的。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家中穷,只好去给财主放牛。一次放牛时把牛摔伤,财主大怒,将朱元璋关起来饿饭。小太祖爷饿了几天实在顶不住劲儿了就在屋里四处翻腾找吃的,一无所获,气得掘地三尺,结果把一个老鼠窝挖塌了,那里面有老鼠倒腾过来的五谷杂粮枣儿栗子什么的。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玉给黛玉编的故事,说腊月初七众米耗子下山去偷米、豆、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香芋等原料,准备初八熬腊八粥(不是循环逻辑,是我故事讲半道儿走神了),这个老鼠洞里的东西会不会就是米耗子们偷来熬腊八粥的

  见到老鼠洞里的粮食,小太祖爷大喜,用这些鼠粮熬了一锅粥,美美饱餐了一顿,虽说有些臊味儿,可比吃山珍海味还香。

  朱元璋当皇上后,终日美味佳肴腻着了,甚觉乏味,没劲透了。那天正好腊月初八,朱元璋忽然想起当年吃鼠粮的事情来,忆苦思甜,便叫厨子按他说的熬了一锅鼠粮粥与文武百官共享。当然,时过境迁,这粥朱元璋再也吃不出当年那味道来了,那道理和刘宝瑞那段朱老爷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个样,何况这回粥里还少了老鼠屎和老鼠尿两样东西,能是当年那味道吗!虽然忆苦思甜未成,朱元璋继续感觉没劲,可是朱元璋在腊八那天和文武百官熬鼠粮粥的事儿却传到民间,百姓们纷纷效仿,于是成就了腊八喝粥的风俗。

  这故事流传当中也变了,鼠粮二字当然要去掉,老鼠屎老鼠尿也不要出现,不然,说太祖爷吃老鼠屎老鼠尿都觉得香喷喷的,大不敬。

  这也只是个民间故事,但凡故事,都是编出来的,可编故事不能离谱,像喝腊八粥起源于朱元璋这故事无论是为了拍太祖爷还是骂太祖爷,这拍得骂得都太离谱了,明朝之前民间就不过腊八,不喝腊八粥了吗?

腊八节作文10

  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这些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然而我最期待的一天就是腊月初八,因为那一天是我和妹妹的生日。

  那一天即过生日也过腊八节。在过腊八的'前一天,我总是高兴地欢天喜地,到了那一天大清早,鞭炮声就响个不停,就连忙起床,站在妈妈旁边看他是怎样煮粥的,首先把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洗净,到入锅中,再放一些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还可以放一些板栗等,大概煮30分钟,就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坐在饭桌前的妹妹早已迫不及待的等着喝美味的腊八粥,喝完腊八粥。到了晚上,街道里就无比的热闹。

  晚上,在屋里就能听见外面霹雳啪啦的竹炮声,我趴在窗户边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漂亮极了!我兴奋地拉着爸爸的手说:走,我们去放鞭炮吧?爸爸:说别急别急,你先去准备好鞭炮,我连忙去准备,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鞭炮咳烟花。希望今天能把它们都放完!我心想。到了楼下,我兴奋地拿起鞭炮,只听砰的一声,烟花四溅,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到了深夜,街上的很多人都回家了还没有尽兴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回到家,我收到了许多生日礼物和祝福。

  腊月初八我最期待的一天最开心的一天,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传统的节日,希望那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团圆幸福。

腊八节作文11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俗。加之*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腊八节作文12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作文13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河南: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浙江: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腊八节作文14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俗。加之*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腊八节作文15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讲,原来我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2)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

腊八节的作文1

  今年腊八大雪纷飞,我们小记者的腊八活动推迟到腊月十八,瑟瑟寒风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热情。

  早上8:30我们准时在铜陵日报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业。一进大门,那扑鼻而来的酒香使人陶醉,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地点———藏酒阁。这里面储存着上百个陶土罐,罐里装满了陈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绍了这酒的制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们来到了酿酒阁,一位伯伯向我们介绍了酒的原材料,让我们知道了酒原来是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红高粱酿制而成。然后我跟着队伍又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礼堂的中央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经过主持人的一番介绍,原来他就是要为我们讲解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的俞老师,他告诉了我们腊八节有两大*俗,一是要喝腊八粥,二是要吃腊八蒜。腊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种食材就是米类,象征着人类的健康;第二种食材就是豆类,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第三种食材就是干果类,象征着人类的*安;第四种食材是药材类,象征着祝福。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用醋泡制,直到蒜变成绿色。为何要吃腊八蒜?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都是**安安、一帆风顺,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债务。最后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腊月歌呢,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腊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腊月二十七,磨刀杀公鸡;腊月二十八,黄盆里而把面发;腊月二十九,锅台前面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食堂,还没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腊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员马上就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年味儿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酝酿……

  传统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这陶土罐里的陈年老酒,它们特有的醇香让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还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腊八节的作文2

  今天是腊八接,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

  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

  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腊八节的作文3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节的作文4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

  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作文5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

  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

  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八这天,妈妈照例早早起床,精心准备各种食物,然后细心涮洗锅碗,其慎重程度不由让人对这天充满了虔诚的敬意。

  粥煮好了,先给奶奶盛一碗,然后我们依次盛了吃。每次盛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自己特爱吃的花生米多挑一点到自己的碗里,吃的时候,满心喜悦,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边吃边叫好,最后还意犹未竟,把个碗舔得比洗过还要干净。

  当时只顾自己高兴,现在回想起那时,记忆中竟然没有母亲吃腊八粥的情景,原来由于家大口阔,每次我们都吃个不剩,从来都没想到过给妈妈留下一点点,她竟然这么多年都没有吃过自己亲手熬出的腊八粥!

  一件事情,一个感动来得如此之迟,足已迟到妈妈躺在坟墓里了方才想起,这世上做儿女的.怕是一生都还不了父母千分之一的恩情!

  昨天正值腊八节,刚巧在家附*走人家,我去老屋看了看,大门紧锁着,那个父母经常搬把椅子坐着晒太阳的台阶脏兮兮的,门前的那块水泥场子上满是飘落的枯叶,两旁到处是枯黄的小草,整个院落给人一种荒凉、萧条之感。这哪像我那勤劳、洁净的母亲曾经住过的地方?

  母亲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她即使病到请保姆的地步也要把各个地方弄得亮堂堂、清清爽爽。我记得很多次我回娘家时,总能看到她用力地铲门前大场地两旁的野草和清扫各个角落。

  那苍老的背影和佝偻的身子常令我心疼不已。可是如今人去楼空,父母躺在冰冷的地下,再也管不了花开花落,潮来潮去,燕来燕往了。我在隔壁唐姐家借了把扫帚细心地把屋外打扫个干干净净。

  临了,唐姐对我说,有一天晚上她梦到母亲了,母亲对她说:“唐姑娘,我被子好湿,我睡不成,请你帮我晒一下吧”唐姐说她到母亲坟前看过了,妈的坟墓塌陷了不少,由于所处位置低下,雨水极易灌进去,于是唐姐推想这一定是母亲给她托梦:说她睡的地很湿,她睡不安宁闻此言,我们俩都流泪了。

  生前,唐姐对妈的照顾甚至超出了我们,母亲对她“诉说”自己的苦处而不向我们诉说很正常。可是,按照我们这惯例,不到明年清明节,新坟是不能动的。

  妈妈,明年清明时,我们一定好好把你的“家”弄得舒适和温暖

腊八节的作文6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

腊八节的作文7

  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腊八节的作文8

  这时间还真是过的快,好似还没从腊八节的氛围中走出, 眨眼的功夫便是三九第一天,虽说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但进入三九的头一天丝毫没有一丝寒气,许是连日阴沉的天影响了心情的缘故,竟也将数九的十个日子以来当作了冬的.典范,不惜伤心费力地讨了词语诅咒着尚在一九晴朗的天。

  那种阳光普照,枯草静默,情侣相拥的美景不知地被飞砂走石,枝草乱舞的景象所追逐,又怎地不叫人伤情。看了友人留言艳羡着北国之冬的我,我的城市,我的冬日暖洋洋,我的骄傲也似春风过后冰消雪融,流淌着暖暖的春竟。而这二九的天却丝毫未曾给足我以面子,未曾让我将这份北国的骄傲进行到底.

  就连腊八节也未曾打破积存心头的这份幽怨,毕竟谁不爱着这似九九艳阳天的二九天呢?说起腊八节,各家自有不同的理解、寄托、向往。

  生在北方的宁夏也少不了地方特色风情的独解。“过了腊八,糊了脑,大包小包往家扛东西,开始糟践钱了!”这是地域特色明显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理解,做为一个传统节腊八节有着几千年的来历,也积淀了丰富的南北,民族,民风特色。而这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总结可谓经典,腊八节过后,农历新年的脚步愈发*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可能停了手中的活儿,携了家人,将无限喜悦与期望寄托在春的时日,或祈福*安,或载以寄托,让来年五谷丰登,家业兴旺......

  仿佛是为了将这份寄托早早抢回,今天大伙似乎比往日起的早了许多,拉好了腊八粥备料清单,什么红枣、枸杞、花生、黄豆、花豆、黑豆、芝麻、意米、葡萄干还有那营养的胡萝卜,再配以精瘦肉,还未熬到火候便已勾起你无限食欲。

  寂静的走廊弥漫着混了各种食材散发的香气,蒸腾的热汽汇聚在窗玻璃上,不时划下滴滴水珠,流落窗台,滚到地面,汇成小水洼,引得猫儿狗儿竟相伸了舌头舔食,大约它的也嗅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感觉到了年的脚步。

腊八节的作文9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腊八节在*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俗。

  晚上,爸爸用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香米等八种材料熬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

  妈妈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划了几下,好让它凉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熬得腊八粥可真好喝啊。”爸爸说:“你喝下了这碗腊八粥,就会幸福吉祥的。”听了爸爸说的这些话,我感觉特别温馨、幸福。

腊八节的作文10

  八十岁时,背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那时,为了讨爷爷欢心,一到就隔三差五地焖黄米饭。尤其到日子,黄米饭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时要轻搓慢漂,挑出匀溜的白底紫花饭豆,先煮了八分熟,捞起来攒进小碗里。烧沸水下锅,奶黄的米粒翻滚,铁勺子沿了锅边转圈搅动,灶坑里秸秆呼呼响。少顷,豆子们愉快地散进来,淡淡的甜香在蒸汽里氤氲。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泽,跳动地映入眼帘,盛起一撮儿,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绺子。母亲就麻利地取出一个大肚蓝边瓷罐,放在锅台角上,一勺一勺往里装黄米饭,满满登登后,细心地盖上盖。盖子上正好搁进去两个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荤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闪身到柜橱里取一块干净的屉布子,兜着罐底系出一个结实的结,恰能容胳膊伸进套子里,挎着走。

  屋外的阳光冻得哆嗦,雪花聚在窗台上,堵得视线都瘦了。母亲吆喝着,从大柜里掏出两条厚棉裤,规规矩矩地站在炕上,我们偷偷地捅那大棉裤,它们变得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豁牙子淌出口水,我们脱掉只能猫在屋里的薄棉裤,穿上迈不开步的厚棉裤。裤腰连着兜兜,两根带子从后背斜拉过来,扣和钮挤在肩膀上。完后,又包了围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个黄米饭包裹。母亲先走几步,用力推开房门,屋里涌动的白色气体咆哮着鼓出来,我和弟弟也站在门外了。

  腊八冻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冷的天。土房子缩脖低头的挺着,栅栏门、羊肠道都默不作声地抽着脸,*时三五条疯跑的'狗,正夹着尾巴,堆在窝里草堆旁,凄凉地哼哼。爷爷家在后趟房的东头,风夹了雪粒子吹过来,我和弟弟趔趄着,眉心和鼻子头通红通红,似要结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里发出喤喤的响,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来了,冻在鼻子头上。看他撇嘴要哭,我连忙喊着:“那个黑老鸹!”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见高处一根电线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着一个黑老鸹,探头探脑,左右张望。忽而,--嘎--嘎--嘎--扇几下翅膀,飞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搀着弟弟,胳膊让这个棉包袱坠得生疼,手插不进兜里暖和,冻得红刺刺的,皮都肿起来了。好不容易看见爷爷家大门桩子了,那是一截老树的枯木桩子。一半身子被抹进黄泥墙里,露初半侧疙瘩琉球、愤怒的脸,顶部锯掉了,积了一坨子雪,像戴了白绒帽子,静静地立在栅栏边上。前两年,我一看见它就哭,它像爷爷,我就怕他发火的样子。我曾拿着长木杆子,把爷爷家窗户纸糊的外屋门捅得稀巴烂,爷爷从外边回来,跳起来、大声喊着,要用大板子砸死我!我一看见他,就逃得远远地。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开爷爷家的门,冰把门缝隙封死了,发出嘎巴一声。爷爷在里屋喊开了:谁呀!我的腿一抖,忙答应着,三步两步冲进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层层打开,端出瓷罐。黄米饭还冒热气,爷爷的眼睛眯着,奓着手,大声叫着: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递过来一双筷子。爷爷把瓷罐捧在怀里,先夹一口白糖,抿一口黄米饭,目光柔和地咂着嘴,白胡子都快把嘴唇盖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爷爷的眉毛都是白的,粉红的脸颊,粉红的鼻子头,粉红的脑门,像个孩子一样。

  小嫂子拉着我的手,学着爷爷的样子:今儿早起来就念叨,腊八了,得吃黄米饭,黏黏下巴,要不出门该冻掉了!活着时,爷爷睁开眼睛就吃上黄米饭了!小嫂子委屈地低头说:“爷爷说我做的黄米饭不好吃。”我看着小嫂子,不知说什么好,爷爷的大孙媳妇多好看呢。

  奶奶走很多年了,爷爷炕上的铺盖卷都是两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阳下山就睡觉,他给奶奶先铺上被子,叨叨咕咕说着话,直到也睡去了。天空还挂着月牙,爷爷就携着黎明的清凉下地干活了。他愿意种糜子,老秋时,那些垂头羞涩的糜穗子,秀气、文静又朴实,像奶奶一样。小仓房里满囤的糜子,奶奶就会欣喜地捧起来,金红色的糜粒子,光滑饱满,从指缝间倏忽地过了。就像现在,爷爷喜欢这种感觉,香甜地吃一顿黏米饭。

腊八节的作文11

  1月8日上午,50多岁的市民王汝香对记者说:“传说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就像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以食物的形式纪念抗金英雄,表达人们渴望和*、没有战争的生活环境。”

  王汝香娓娓道来:“岳飞挥师北伐,率领众将士抵抗女真族对南宋的掳掠残杀,深受人民爱戴。但朝廷却下令让岳飞回朝,岳飞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避免金兵残杀百姓、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他依然顽强抵抗。可后来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回朝,无奈之下岳飞只得遵从皇命。岳飞走时百姓非常不舍,想起岳飞的忠勇,百姓们自发拿出家里的粮食煮成粥为岳飞及众将士送行。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较差,各家的`粮食都不一样,有麦有豆,五花八门。百姓将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个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飞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麦有豆的粥了。岳飞率领众将士道谢后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百姓为了纪念岳飞,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即腊八粥,以示怀念之意。”

  王汝香说:“小时候还听人说过,腊八这个节日从农耕时期开始就有了。在农耕社会人们吃不饱,希望种的每一种粮食都能丰收,于是选出一天将各种粮食煮在一起吃,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王汝香说,“八”是个吉祥数,代表多的意思,人们希望多种粮食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小时候一吃过腊八饭就盼着过年,每年过腊八都可兴奋,因为大家都可以等着过年了。”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这么多豆类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黄豆和玉米糁掺在一起煮成粥,这就是当年的腊八粥。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节的作文12

  今天是腊八节,早晨的“红领巾广播”告诉大家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下午学校的活动是让我最感到快乐的。

  大家先去看了“手摇老式爆米花机”,其实就是爆糙米。我看着爆糙米的老爷爷把一些米放进黑色的桶里,不停地摇动。伴随下面的火烧得愈来愈旺,时间愈来愈长,等达到肯定的温度时,老爷爷把桶拿下来对准一个袋子,高喊一声“放!”米就会炸开,糙米就爆好了。每一个人都抓了一大把,我尝了尝,对同桌说:“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爆米花。”回到教室,大家边听老师讲腊八故事边吃爆米花,教室里的锅子里还在煮着腊八粥。讲完了故事,等喝粥的时候,忽然,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个主意:喝腊八粥时,把爆米花放进来,该多美味啊!

  喝完了腊八粥,大家来写“福”字啦,而且是用毛笔写呢。老师让我教同学们如何写,我先示范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也自己写了一个。这真是一个难忘的腊八节啊!

腊八节的作文13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腊八节的作文14

  腊八节,是*人熟悉的节日,而有小记者参加的节日会更加精彩。今天,我作为小记者参加了一碗粥,温暖一座城的活动。

  活动还没开始,签到处早已人山人海。开始后,广场上更是人声鼎沸,小记者们向四面八方散去,我也赶紧走向我最期待的地方,用毛笔写福。

  因为有书法基础,所以我信心满满地提起毛笔,一通龙飞凤舞,一个大大的福出现在眼前,旁边一位老者大加称赞,我自豪得快爆棚了。回头看见环卫工人在辛苦地为大家服务打扫广场,便把自己的墨宝火红的福字送给了他。见他捧在手中开心地笑着,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今天的活动很丰富,还有学*按摩。学*的过程是惨痛的,被医生按得全身都痛。终于学完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妈妈身后,准备尽一番孝心。妈妈被我连拖带拽摁在椅子上,一边做一边念着按摩诀窍先按再揉。我使尽了洪荒之力,20分钟悄悄流逝,妈妈幸福得快睡着了,我却早已满头大汗,但是心里暖暖的。

腊八节的作文15

  【红福字的腊八节】

  商店里的红福字天天盼望着有主人来领它回家,眼看都腊八节了,它决定自己出门寻找它的主人。

  它来到街上,见一个印着“铜陵日报小记者”的背包拉链没有完全拉上,便趁机跳了进去。

  “咚咚锵……”一阵欢乐的锣鼓声,它使劲探出小脑袋往外看,只见“安徽老家酒业第四届腊八打酒节”几个字,院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和一排排整齐的酿酒缸,像是欢迎前来的打酒人和小记者们!

  红福字跟着小记者先后参观了藏酒阁、酿酒坊。原来白酒是由大米、糯米、高粱等五谷杂粮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艺酿造而成,一缕缕流淌的白酒散发出醉人的香味。参观完酒厂,老师向大家介绍有关腊八节*俗。腊八节这天吃腊八粥、泡腊八蒜,除了吃喝,还有写春联、剪窗花、绘年画等传统活动。

  小记者们各个身怀绝技。瞧,他们有的在认真地给年画涂色,有的在专心致志地写对联,还有的在冥思苦想剪个什么样的窗花。红福字边悠闲地观看边品尝香甜的腊八粥,看着一幅幅完成的作品,红福字突然眼前一亮,哇,这里还有我的同胞福字啊!

  “这里有勤劳的人们、传统的酿造工艺、浓郁的酒香,还有我的姊妹。在这过年我该多幸福啊。”想到这,红福字一拍大腿说:“对,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3)

——腊八节作文 (菁华15篇)

腊八节作文1

  一月十三是什么节日?对了,是腊八节!

  我们来到了铜陵永泉风景度假村,这里有古色古香的长廊,曲径通幽的小径,还有我从没见过的亭台楼阁……

  腊八节当然要喝腊八粥啦!不然可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腊八节!妈妈说:“每个地方的腊八粥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的*俗不一样,有的'地方会吃腊八面。”

  这里的腊八粥是用大米、糯米、黑米、薏米、红枣、花生、桂圆、红豆做成的,甜甜的特别特别好喝,而且是免费的,所以我整整喝了三四碗!

  我听过一首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抓粘……”

  这首儿歌说明了过了腊八节就是快要过年啦!所以腊八是年的序章,所以才会有了这个节日。

  这天,还有年货节呢!有猪肉,羊肉,芝麻糖,炒米糖,腌制的咸菜等等,我和妈妈买了几斤当地产的黑猪肉带回家。是土生的,散养的,味道特别好。

  腊八节这一天,作文老师教我们怎样写采风作文,朗诵老师教我们怎样朗读文章,我们还进行了作文比赛,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吃了风味小吃,真是两全其美啊!

腊八节作文2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怎样,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腊八节作文3

  每年过春节吃饺子时,我们都要吃母亲泡制的腊八醋和腊八蒜。那碧绿碧绿的颜色、辣辣的醋和酸酸的蒜,都会给春节的饺子增添浓浓的北京味。这天,母亲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大蒜,让我和她一起泡腊八蒜。

  我们先把大蒜头掰成小瓣,然后再将小蒜瓣的皮剥开。小蒜瓣的皮真不好剥,劲小了剥不开,劲使大了就会抠破蒜瓣。我们剥了好长时间,慢慢的我熟练多了,不但剥去了外皮,还将薄薄的内膜也剥得干干净净。母亲取来了一只大口瓶让我把剥好的蒜都装进去,然后母亲把醋倒进瓶口,把瓶里的蒜全都没过后,拧紧瓶盖,放在背光阳台上。母亲说:“等到春节吃饺子时它就会绿了。”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好奇地跑到阳台去看“它怎么还不绿呢?”我想,今年的'腊八蒜一定特别好吃,因为这是我亲手剥的。等哥哥春节回来,我一定让他好好尝尝,看看我有多棒!

腊八节作文4

  摘要: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八这天,妈妈照例早早起床,精心准备各种食物,然后细心涮洗锅碗,其慎重程度不由让人对这天充满了虔诚的敬意。粥煮好了,先给奶奶盛一碗,然后我们依次盛了吃。每次盛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自己特爱吃的花生米多挑一点到自己的碗里,吃的时候,满心喜悦,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边吃边叫好,最后还意犹未竟,把个碗舔得比洗过还要干净。当时只顾自己高兴,现在回想起那时,记忆中竟然没有母亲吃腊八粥的情景,原来由于家大口阔,每次我们都吃个不剩,从来都没想到过给妈妈留下一点点,她竟然这么多年都没有吃过自己亲手熬出的腊八粥!一件事情,一个感动来得如此之迟,足已迟到妈妈躺在坟墓里了方才想起,这世上做儿女的怕是一生都还不了父母千分之一的恩情!

  昨天正值腊八节,刚巧在家附*走人家,我去老屋看了看,大门紧锁着,那个父母经常搬把椅子坐着晒太阳的`台阶脏兮兮的,门前的那块水泥场子上满是飘落的枯叶,两旁到处是枯黄的小草,整个院落给人一种荒凉、萧条之感。这哪像我那勤劳、洁净的母亲曾经住过的地方?母亲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她即使病到请保姆的地步也要把各个地方弄得亮堂堂、清清爽爽。我记得很多次我回娘家时,总能看到她用力地铲门前大场地两旁的野草和清扫各个角落。那苍老的背影和佝偻的身子常令我心疼不已。可是如今人去楼空,父母躺在冰冷的地下,再也管不了花开花落,潮来潮去,燕来燕往了。我在隔壁唐姐家借了把扫帚细心地把屋外打扫个干干净净。临了,唐姐对我说,有一天晚上她梦到母亲了,母亲对她说:“唐姑娘,我被子好湿,我睡不成,请你帮我晒一下吧……”唐姐说她到母亲坟前看过了,妈的坟墓塌陷了不少,由于所处位置低下,雨水极易灌进去,于是唐姐推想这一定是母亲给她托梦:说她睡的地很湿,她睡不安宁……闻此言,我们俩都流泪了。生前,唐姐对妈的照顾甚至超出了我们,母亲对她“诉说”自己的苦处而不向我们诉说很正常。可是,按照我们这惯例,不到明年清明节,新坟是不能动的。妈妈,明年清明时,我们一定好好把你的“家”弄得舒适和温暖……

腊八节作文5

  今天是1月27日,是腊八节。在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来庆祝这个佳节。

  腊八粥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要用五种材料,意思是五谷丰登,希望来年作物好丰收。

  腊八节这一天,天气十格外的冷。但妈妈用红豆,大枣,核桃仁,大米,黄豆煮成的腊八粥,让人忘记外面的寒冷,而是沉寂在那腊八粥甜甜的味道之中。

  我和弟弟喝着热乎乎的腊八粥,又看着爱情公寓四,一边笑,一边喝,被呛不少次,但那笑声还是不停,好像是为了腊八节特别准备的。

  喝着腊八粥,看着电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节目中,让我们一起欢歌笑语,度过美好的一天吧!

腊八节作文6

  *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俗,称为“腊八节”。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印度佛教传人*,*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腊八节作文7

  小时候的我是个“小馋鬼”,因此,我的`家里人,特别是我奶奶,总喜欢到处给我搜罗好吃的。

  大概是我4岁的时候,在北风唤醒冬天的雪花,这些小精灵开始相约飞舞的第一个早晨,奶奶叫醒了赖在床上的我,温柔地对我笑着说:“小馋鬼,起床了,有好东西吃了哦。”一听到有好东西吃,我立马清醒了。奶奶给我端来一只小瓷碗,我好奇地望着里面,可我看到的只有白白的汤。我皱着眉头,问:“奶奶,这是什么呀!”“腊八粥,你尝尝就知道了。”我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一般淡淡的咸味在嘴里弥漫开来,温和醇厚却又很爽口。一小碗粥被我几大口就喝光了,我捧着碗,嘴角还留着粥的残余。我缠着奶奶说:“奶奶,我还要!”奶奶呢,眉眼里全是笑:“没有啦。这是庙里为过腊八节才熬的粥,想吃啊,等明年吧!”

  从此以后,每年一到腊月,我就会抱着奶奶讨粥喝,奶奶也总是笑着为我去盛。不知为何,每年的腊八似乎都会飘雪。

  8岁那年的腊八节,我缠着奶奶带我一块儿去寺庙里吃腊八粥,奶奶没办法,只得带上我。一大早,天还很黑,大雪纷纷飞,寒风刺骨,把我冻得瑟瑟发抖。奶奶紧紧地牵着我,生怕我滑倒。

  到达云龙山兴化寺时,我已两腿酸软,可是,还有好长好长的队要排。奶奶对我说:“你要是累了就在这儿坐下,我去排队,别乱跑啊。”说罢,就加入了那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队伍中。

  我看着奶奶焦急等待的背影,现在才明白,原来奶奶每年都要在漫天飞雪中用她的小脚走这么长的路,排这么长的队。为了让她的小孙女喝到热的腊八粥,她一定是在冰天雪地中蹒跚着前行。我几乎可以想象到,一位老妇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护着怀里的热粥,在雪地里颤巍巍地走着。而到了家,连外套都来不及脱下,就赶紧给孙女倒粥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身上总是湿漉漉的,为什么奶奶看我喝粥总是笑呵呵的。都是为了我,奶奶才这么辛苦。我也总算懂得,我大口大口喝粥的时候,从奶奶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我的浓浓的爱!

  大雪纷飞中,我看到了奶奶,看到了奶奶带着温和的微笑,手中捧着我最爱喝的腊八粥,缓缓向我走来……

腊八节作文8

  继昨晚一场淅淅沥沥的冻雨过后,早晨的天空里竟然零零散散地飘起雪花来。这雪花儿时而密集上一阵儿时而又休息上一会儿,时间一久,街角路边业已积攒起些许雪花的印迹来,像空旷的田野里一小块儿一小块儿枯萎着的蒿草,令整个荒原也煞是寂寥。

  今天是腊八节,气温也随着周边冷空气的不断侵袭徒然下降了好几度,让*似“小阳春”的温暖天气暂告一段,重回到寒风凛冽的冬天来。倒是手机里朋友们发将过来的一条条祝福的话语,像涌起的一股股地热流,才令这个寒冷的冬日重新升腾起一丝丝的温暖了。

  腊八节是在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季节,也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节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据史料记载,腊八这天人们不但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活动,还有借用巫术击鼓驱除瘟疫的*俗,这一天又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日,信奉佛教的朋友们大多也认同这一说法,久而久之腊八节便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家家必过的重要的节日了。

  而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俗,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听到过只言片语,说是某个穷人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苦于家中无米可炊,便将老鼠藏匿在洞里过冬的粮食都挖掘出来,恰逢这天腊八,穷人将这些仅有的一点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碗粥才勉强度过这个寒冷的日子,以后便不知详情了。且加之我亲眼目睹过,我国很多地方的确存在着腊八节煮腊八粥腊八粥的现象,不得不令我也笃信无疑了。

  据说腊八节喝腊八粥最早从宋代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朝最为盛行的时候,宫廷里的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身边的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赏赐腊八粥,并向寺庙里僧侣*们赠送米果,就连老百姓也凑在这一天煮腊八粥用来祭祀祖先了。

  我等小辈却没有这等恩赐来的口福,只知道小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每年的腊八节煮腊八粥的*惯母亲却是从未忘却的`。腊八节煮腊八粥对于北方农村的家庭并不算很难的事儿,至少大枣、花生、红豆、绿豆以及黍子米等食材各家的田里都有种植,即便像莲子、核桃、杏仁、桂圆和栗子这些稀罕物,母亲也往往到左邻右舍或是村东村西地颠簸上一番儿,尽量把做腊八粥所需的食材能齐全些。据说熬粥也很讲究,但少不更事的我却未在意这些,但见诱人的腊八粥端上饭桌便狼吞虎咽地直至吃到干干净净作罢,哪还顾及父母亲忙于生计的辛苦和无奈呢。

  除却腊八节有煮腊八粥的*俗,我国北方的某些地方还有腊八节腌腊八蒜的*惯 。蒜要选上等的大蒜,醋要选优质的米醋,这样腌出的腊八蒜不但色泽鲜亮,而且蒜瓣吃起来清脆不辛辣,还是年节里食用水饺所需的上好蘸料呢。

  当然,其他的地区还有其他的*俗,比如安徽有制作的腊八豆腐,陕西制作的腊八面,无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腊八节*俗形式和内容。

  如今,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心仪的东西都能在各家网站淘得到,即便是年轻人不热衷于亲自熬煮一碗儿腊八粥,男人们不擅于腌制一瓶色泽鲜亮的腊八蒜,却同样能感受到这节日里的热烈气氛,不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吗。

腊八节作文9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节作文10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据史料记载,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之所以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是因为:“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俗。

  我小时候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记得每到腊八节,母亲就会提前买一点大米,再掺些自种的谷子经脱粒成小米,加上自产的花生、红豇豆、绿豆、豌豆等煮成粥,出锅时搅拌一点白糖,吃起来清香甜软,非常可口。由于兄弟姊妹多,在那个温饱不及的年代,换了口味,人人顿觉味蕾大开,就像抢食吃的一窝小猪,一顿吃了一大碗还不满足,还要吃第二碗,个个吃得直翻肚(过饱)才算罢休。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端碗,锅里剩余了她吃一点,假如不剩余,她会说,我吃过的多,不浅这一口。因为我是老大,读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本上就有“孔融让梨 ”的故事教育了我,后来,每当看到腊八粥做少了,我也会向母亲学*,只吃一碗,让弟弟妹妹们吃个饱。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酸酸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明天就是腊八节了,*民间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吃了腊八饭,来把年货办”,这是我们豫南老家流传的一句老话。

  按时间推算,腊八和除夕只相距22天,若是农历小月,只有29天,那相距又少了一天,在这20天出头的日子里,我的家乡过去人们都准备哪些年货呢?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主要在吃、穿、用、祭祀等方面做准备。首先是“吃”。家家户户都要买肉做祭祀的刀头,年夜饭吃饺子,年后待客:或杀年猪、宰鸡鸭宰牛羊,或捉鱼虾起鱼塘,因为图个吉利“年年有余(鱼)”嘛!还要蒸白馍、包包子、炸油条麻花、出油锅,过年都要大油大肉,美美地饱餐几顿,上上膘。其次是“穿”。大人孩子都要添新衣,戴新帽,过年总得有件像样的衣裳,特别是孩子,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才有新年新气象,还要有多少不等的压岁钱,希冀快快长大。再之是“用”。从锅碗瓢勺炊具餐具到油盐酱醋调味调料,从针头线脑缝衣织布到烟酒糖块瓜子文具家具,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庆贺用的对联门楣门钱窗花,凡*时没有的该添的都要添,不仅是使用方便,也是装门面给节后的亲朋好友看。最后是“祭祀”。先买香蜡纸炮阴币果蔬等祭祀用品,再于“小年”扫灶祭灶神、摆上供品,焚香敬蜡,顶礼膜拜,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安”;“除夕”“春节”祭天公地公神祭祖先,要磕头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每一样事都必须虔虔诚诚,马虎不得,每一日都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日程满满,约定成俗,真可谓是“忙过年”啊!而最高兴的还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但有肉有白馍吃,还有新衣穿,更有家长和亲戚给的压岁钱!

  现在过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赋予了新的意义,大部分人不再信神鬼信迷信,只是利用这一*俗来实现天南地北阖家团聚、亲朋好友见面相会、增加亲情友情乡情之目的,但是,尊老爱幼、孝老敬贤、乐善好施、福荫乡里的传统美德还是要弘扬传承、发扬光大的。在庆贺方面加重了砝码,在吃喝方面有所淡化,在祭祀方面弱化了许多,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经济比较富足的今天,过年早已失去了物质享受的`意义,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早已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是增加了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层面,追求的是高层次的节日生活,腊八节也是一样。

  当然,过年还是从过腊八节开始,人们通过吃腊八粥这一传统*俗,更多的是寄予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身心健康、来年幸福之厚望,正如一首诗所云:“清香一碗诱人粥,腊八品尝全五谷,祈福来年都健康,风调雨顺全家福”!

腊八节作文11

  在我儿时的饮食记忆中,一个叫“腊八”的日子,简直就是弘扬味觉的宏大叙事。

  20世纪的成都*原,既未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也没有“暖冬”一说。只要进入“三九”,川西坝子尽管没有“燕山雪花大如*”的胜景,结结实实的寒冷却叫人神清气爽。

  那时我在一个名叫“新繁”的小县城上小学,学校与东湖公园仅一墙之隔,学生们在课间操也能溜进东湖公园玩一会儿。只有30亩大小的东湖,为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开凿。我国现在仅存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新繁东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处为山西XX县绛守居园池);“宋莲”则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爸爸王仪任新繁县令时,曾以东湖并蒂莲为祥瑞大事,写长诗《东湖瑞莲歌》以资纪念。

  精巧玲珑的东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纪念古代先贤的“怀李堂”、“三贤堂”和“四费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贞楠中,荷塘曲水环护20多处楼台亭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还有许多楹联匾额,常让初识字的我*添思古幽情。最让我喜爱的,是“三贤堂”的那副楹联:“何物荐馨香,西蜀繁田,东湖清水;前贤有遗爱,唐封翠柏,宋咏红莲”。记得大哥曾用朗诵诗歌的语调对我解释那副楹联——什么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为悠长?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东湖的清澈流水;唐代圣贤留下的苍翠古柏和宋代诗人吟咏过的红莲芙蕖,都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深厚仁爱呀!

  东湖是我和三弟儿时最爱玩儿的所在。初春时节,我们在城墙根一带摘“狗蒂芽”(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的野菜),还有一种鲜红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据说那是蛇的最爱,我们总要狠下决心,才能拒绝它那水灵灵红艳艳的诱惑。盛夏之中,桤木树林是我们捉蝉子和“牵牛郎”的胜地,慈竹林则是我们捉“笋壳虫”和“丁丁猫”(蜻蜓)的好去处。到了深秋,我们跳到干涸的荷塘里,几乎不费力气就能挖菱角和莲藕。

  即便进入隆冬,顽童眼中的东湖也是绝佳去处。一个阴霾弥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操场旁那株高大铁树的墨绿色针状叶子上就积满白雪,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放学铃声还在耳畔萦绕,我已叫上三弟,一边背诵新学的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边拉着他奋力朝东湖跑。

  东湖城墙上,几大片盛开的腊梅被积雪压弯了枝头,那雪松软而洁净,伸出舌头尖舔而食之,冷丝丝、甜丝丝,差不多堪与街头艺人卖的棉花糖媲美,却又胜在多出几分馥郁。我们采集腊梅上的积雪打雪仗,弄得满身都散发着腊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见天色已晚,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未进家门,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喷香——有腊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干果的脆香,还有若干莫可言状的馨香。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灶头,揭开锅盖,只见一大锅五颜六色的稀饭。问及姥姥此为何物,答曰“腊八稀饭”。再问“何为腊八”?姥姥再答“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接下来的“佛成道节”等语我则完全听不明白。

  且不管“腊七饭”、“腊八饭”,只要可口就是好饭——好像有点儿“英雄不问来路”的意思。待到晚饭时,对吃喝问题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再度提出质疑,姥姥讲的那些话我仍然一头雾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素严厉有余和蔼不足的爸爸居然给了答案:“腊八”古称“腊日”。早在先秦,人们就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饭竟然有如此久远的来历和神奇作用,想不肃然起敬也难啊。

  以吃喝为载体缅怀先人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业内人士的术语,就是“程序运行正常”。可是,怎么也没料到,今年我煮“腊八稀饭”的既定程序,却因笔记本电脑莫名其妙染上“熊猫烧香”病毒而毁损殆尽。忙完重装操作系统、安装新买正版杀毒软件等烦心事儿,“腊九”也要按“腊八”来过。至于将 “腊八粥”刷新为“腊八饭”,不是颠覆传统,不为另类炫酷,不想显摆厨艺,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过成厨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红豆洗净、分别煮至半熟沥起;腊肉、火腿肠、四季豆、胡萝卜、猕猴桃、红杏果脯、大枣、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颗粒,铁锅烧热调和油烧熟,先炒红豆等辅料,再以米饭均匀覆盖,扣上锅盖小火焖之,一刻钟就成。

  姥姥当年做的“腊八稀饭”,一直是我私人食谱中的一个难以消解的块垒,一种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愫。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期待“腊八”的到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记忆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 “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腊八节作文12

  每到腊月份的时候,时间就好像被安上了时光加速器,日子过得越发的急促起来!不知不觉又到一年,腊月初八,也就是大家说的.腊八节!

  腊八节也是喝腊八粥的日子,查过一番资料之后才得知,原来腊八节是和宗教有关的,就是在古代的时候,腊八粥是佛教的僧人把八种米,熬在一起煮成粥,散发给穷人喝的,也被称为佛粥!

  后来,每年人们过腊八节的时候,都*惯性的喝腊八粥,预示着拉开了过年的帷幕,也预示着,在腊八粥这一天,喝了腊八粥以后,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和顺安康!

  每年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去超市里买一些八宝粥,当然有的是买一些成品的八宝粥给孩子们热一热就可以喝了,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买一些八宝粥的米粒,回到家之后,自己在锅里熬成八宝粥,然后加上白糖供全家人喝!

  虽然是现在的人,在饮食上已经不讲究什么了,总觉得吃的喝的*日里都是特别好的东西,所以就是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都不觉得稀罕!

  可是更多的时候吃一些节日的*俗的食物,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和心愿,就比如在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更多的时候是寓意着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团团圆圆,风调雨顺,和顺安康的,度过新的美好的一年!

  每到腊月份的时候,节日也过得比较多了起来,超市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感叹,又到一年年底时,又到一年辞旧迎新时!

  无论过去的一年怎么样?,我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着美好的祝福和意愿!

  因此,腊八节这一天,我们也会去熬一些八宝粥来喝,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团团圆圆,万事顺意!

腊八节作文13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腊八节作文14

  今天是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天了,也是腊八节到来的一天。

  前两天正好下了场雪,本来想疯玩一阵雪的,但是临*期末考试实在是害怕自己感冒上不了学,就没怎么碰雪。今天期末考试终于考完了,我就“放飞”了!玩了一阵雪之后手脚很冷,即使戴着手套每个指头的最顶端都被冻僵了,我的镂空运动鞋也没起到什么保暖的作用。还好家里有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等着我。嗯,冷天里喝一碗热粥,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

  “腊八家家煮粥多”,我家也煮了一大锅。我妈说粥里煮进了八种食物,让我找看能不能找齐。浮在上面的枸杞子红得很漂亮而且很显眼,第一个简直太好找了嘛,就这!我很有信心地用勺子一点一点舀着粥,很轻松地找出了莲子,花生和葡萄干。我特别喜欢浸满汤汁的葡萄干。葡萄干煮进粥里之前干巴巴的,在粥里吸满了水变得鼓鼓囊囊,像新鲜葡萄一样。

  这几种食材还比较大,很容易找。我翻了,尝了一阵,好不容易才辨认出来绿豆和大米小米。这些食材几乎被煮化了!我本以为找全了,一数才七个,还差一种,我是尝也尝不出来,看也看不出来。我爸倒是一下子吃出来了:“放了燕麦嘛!”看来我“吃”的经验还不太够。

  我们家腊八节是一定要泡腊八蒜的。我很喜欢腊八蒜酸酸的味道,不过剥蒜实在是一项一言难尽的活。剥蒜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也蛮开心的,不过剥完指甲会很疼,而且手上会残留大蒜汁。我剥完之后揉了下眼睛,悲剧了……

  剥蒜是项技术活。大蒜最里面有一层很烦人的超级薄的透明膜,很难弄掉。我为了把这层膜弄下来总是把大蒜弄得千疮百孔。我们家又讲究有残损有瑕疵的大蒜不能泡,所以我每次都和那层烦人的膜斗智斗勇。正因为这样,我剥蒜的速度也是超级慢……

  剥完一罐子洁白完美的蒜,倒满气味浓烈的醋,封上罐子放进角落,让它们慢慢成熟好啦。

  腊八节的粥是温柔的,蒜虽然暂时是辛辣的,但是时间和醋会让它们变温柔。希望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在腊八节静下心来,享受一碗粥的暖意。

腊八节作文15

  1月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的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的*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4)

——腊八节作文 (菁华15篇)

腊八节作文1

  今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我想一定是姥姥在厨房里忙活呢!我很想知道姥姥为什么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所以我就赶快穿好衣服,洗了脸,刷了牙,跑到厨房看姥姥在忙活啥呢!

  进了厨房,姥姥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今天是腊八节,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买了许多豆子,来做腊八粥。”我听了姥姥的话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于是我赶快洗了手,来帮姥姥做腊八粥。做腊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见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摆满了整个案板。我数了数,惊呆了!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种东西。我一看这么多啊!我仔细一看,我只能认识十种东西,有大米、小米、绿豆、葡萄干、枸杞、黄豆、大枣、杏仁、芸豆、麦仁、山药,姥姥拿出过锅,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东西都倒进高压锅里。大概煮了二十分钟后,姥姥揭开高压锅看了看,还没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出锅了。姥姥分别倒到碗里,让我们大家尝尝腊八粥的味道,我们一尝,都赞不绝口。我最喜欢吃粥里面的葡萄干了!

  今天姥姥做的腊八粥是我喝过最好喝的腊八粥。今天我也认识了一个节日“腊八节”,妈妈也给我讲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今天我很开心。

腊八节作文2

  今天,黎明姐姐也为我们熬了腊八粥,美其名曰“六六大顺腊八粥”,因为里面放了六种食材,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都先喝几勺粥,接受着老师的祝福,心里顿觉暖烘烘的。大家一个个喜气洋洋,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喝完粥了解完腊八节有关知识后,我们的包饺子大赛就开始了!

  看着面前的馅和饺子,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它们说道:“哼哼!虽然我没有包过饺子,但是,这点小事却还是难不倒我的!”说着,我便开始大显身手。可没过多久,我就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惭愧不堪,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只见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捏出来的第一个饺子,正软绵绵地趴在盘子上,无论我怎样捏,它却始终站不起来,我顿时就被气炸了:哼,我就不信了,本公主我迟早会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的!

  第二轮的人饺大站开始。这一次,我全神贯注地盯着这块饺子皮,把勺子里的少许馅儿倒进了饺皮中心,将下皮提上来,与上皮牢牢地捏在一起,又用上洪荒之力捏住了侧面的饺皮,很快,饺子便成型了。可是我左看右看,却总是感觉不太满意,好像少了些什么?没错,是卖相。这饺子看起来也太普通了,得让它变得好看一些!不一会儿,一个圆滚滚的小金元宝就诞生了,看着我的杰作,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环顾四周,我立即被大家的创作吸引了,张浩然用尽脑汁,创作出了一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饺子,起名为:“印度飞饼”!

  葸嘉禾包出的`饺子,软软的趴在餐盘上,明明卖相难看,但是他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太阳”。除此之外,还有王小乐的“馄饨饺”,曹智博的“月牙饺”等等。

  老师笑呵呵地帮我们煮熟了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伸出筷子,夹起自己包的饺子往嘴里送。我也迫不及待地夹起我包的塞进嘴里,嗯!味道还不错!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细细地品味了大家的“奇形怪状饺”。就这样,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不知不觉间,包的几大盘饺子就吃完了。太香了!我们都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其实,饺子皮是老师在面条店买的,饺子馅也和妈妈*时包饺子准备的馅味道相同,只是因为这是大家用心、用自己的双手包出来的。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里,包含着大家浓浓地情谊、浓浓的祝福,还有我们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时光。

  啊!我爱腊八节!爱今天这别出心裁的腊八节!

腊八节作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于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这个气节。吃腊八粥便是这个节气特有的*俗。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欢*收,祭祀祖先和神灵,民间流传吃“腊八粥”或“腊八饭”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冬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腊八粥。每次到了这个节气,妈妈都会和外婆一起去超市里买各种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采购的各类食物倒进紫砂煲里,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搅匀,将紫砂煲调至自动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床,便能闻到扑鼻的香气,那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谷米香。盛在碗里,红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谓是五颜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谓是各型各态,看着就非常有食欲。一口下去,红豆沙软、莲子清香、小米饱满、黄米软糯……各种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当然,如果能吃到桂圆的话,就可谓是一级棒了。每次,外婆和妈妈就只放三只桂圆,家里总共有六个人,所以能吃到一只桂圆就是福中增福了。

  这就是我们家大寒节气的*俗——吃腊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腊八粥啦!”“来嘞!”屋里回荡着我和外婆的声音……

腊八节作文4

  又一年的腊八,迎来的却是第一次的寂寥。北风呼啸中,孤寂空气中,零度的心情,零度的体验,腊八的温情,只能在脑海中翻腾迭起……

  围着一对红通通的炭火,端起一碗热腾腾的八宝饭,说说常日的琐事,谈谈天下的奇闻轶事。岂非元亮的桃源生活相能较之?米粥中混着蜜枣、浆豆、绿豆……再加上亮晶的白糖,每一勺的甘甜全融于舌尖,香气经久不散,似有“绕梁三日”之味,沁透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今日,望着碗中的“珍宝”,早已无心品尝,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舀起一勺,缓缓放入口中,无味。想想于家的无拘无束,狼吞虎咽的情景年年出现,脸上沾了米粒也是快乐的。

  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

  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

腊八节作文5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腊八节作文6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腊八节作文7

  儿时对于腊八节的记忆,现在清理一下,觉得很少很少,这或许是小时就不喜欢吃米饭,亦或许是那时腊八粥品类单调的缘故吧!然而唯有一次过腊八节却让我记忆颇深,不过那次不是在家,而是在大姑姑家。

  那还是30年前的事情,当时农村还是刚实行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我家种了四、五亩的棉花,经过父母的辛勤劳作,棉花大丰收,也就有了许多棉花籽,这棉花籽是压榨卫生油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一天我与弟弟接受父母的指派,用人力二轮车拉了精心挑选的几袋棉籽,去到6里外大姑姑家所在的村里榨油,由于那时机动车辆太少,村于村之间通公路那简直就是人们的一种奢望,小哥俩一路颠簸走了半晌多的坎坷土路,中间还爬了一段好长的坡,终于在中午前敢到了姑姑家,由于当时电力设施还不完善,电力资源匮乏,正好敢上那天下午停电了,没办法,只得夜晚在大姑姑家住下了。

  第二天从睡梦醒来,顿觉一股香香的气味直扑鼻腔,这时姑姑叫我们起床吃早饭,!坐在饭桌前,只见姑姑把烙好的饼端了上来,这饼竟不是我印象中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微黄,而是金黄的色泽,拿在手里软软得,放在嘴里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却又是黏黏的,像要拉出丝的感觉,慢慢咀嚼,那甜甜的滋味竟如吃蜜般充满整口腔,真好吃啊!这时姑姑说:‘‘今天是腊八节,咱们吃黄米面的烙饼,喝米粥。’’我这才知道原来吃得是黄米面的烙饼啊!一贯不喜欢吃米饭的我,那天我竟破天荒的吃了个肠满肚圆。

  再后来,随着时间地推移,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膳食结构在不断地改变,过腊八节吃的花样越来越丰富,黄米饼、腊八粥的种类也是不记其数,但在我的感觉里始终没有那次过腊八节吃得有滋有味,难以忘怀。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人们吃啥有啥,要啥有啥,啥都不是稀罕物品了,啥东西吃得多了也会腻,也就难怪吃啥都吃不出原来的滋味了,但谁又能说这没有滋味的滋味不是一种幸福

腊八节作文8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就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腊八节作文9

  腊八快到了,或许某些人的牢骚也快到了:又一个“饮食节”。

  这回吃什么呢?还用问,吃腊八粥呗。

  那么,为了来点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咱就扳着面孔问一声:腊八该做点什么呢?

  这可有点“脑筋急转弯”,不太好说了。

  正确答案是:做“腊八蒜”;没辙,还是吃的!

  讲究人的腊八蒜必须在腊八这天做,只有这天做出来的蒜到时才会泛出正宗的翡翠绿蜡,味道也才会正宗,也才能不耽搁事儿正好赶上用。

  腊八蒜的用场和蒜有关,关键是那个“蒜”字和“算”字同音。拿老北京来说,一般的铺子都要在腊八开始拢账,掌柜的背着灶王爷将一年来外赊欠款算清楚,记到帐上,等老爷子揣够了红包上天嚼舌头的时候好去讨债。可*人,老礼仪之邦,大过年(蜡祭,腊月——正月期间)的找上门儿去急赤白脸跟人家要钱,总是失礼;何况要钱要急了难免出口些过份的话,总不能让街坊邻居也成天听着“小子(zei1)!欠债还钱”“还打白条啊?!都啥时候啦!”之类的烦心话吧。怎么办呢,这腊八蒜就派上用场了:要钱的时候为了防止扰民,掌柜的就让伙计挨门挨户将腊八那会儿泡的“蒜”给欠债的送去。欠债的收到了腊八蒜自然心知肚明:放账的送信儿来了,赶紧想办法凑钱还账呗!在过去,腊八蒜都是这样只送不卖的;要是卖就得吆喝,大过年的,满街吆喝“腊八算”无论如何是一种恶性刺激。

  一个腊八蒜,所谓的“纪念性”和“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都淋漓尽致地包含在其中了,此乃说笑。

  腊八蒜只是小菜一碟,并不在腊八那天吃。腊八节主要的民间*俗还是熬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源,我从50年代小学课本上学到一个故事;写夫妻俩又懒又馋,日子过得一年不日一年。那年腊月初八,夫妻俩实在没吃的了,就从家里粮囤扫出了点五谷杂粮的底子熬了点稀粥,算是又混一顿。后来再去扫,什么也没了。没过几天这夫妻俩就饿死了。后人引以为戒,就在腊八这天熬粥喝,以示革命要节约,持家要勤俭,一天省一口,不必多生产——另一种懒法。

  这只是腊八粥来源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或许是过去有人怕别人撑出病来好心瞎编的,不过把这喝粥的*俗编得让人那么不舒服;会让人理解为:粥都喝了,过几天该死了。

  可能还有不少人听着这档子事也觉晦气,于是最*二十几年,这故事重新流传了,原来故事中的夫妻俩变成了兄弟俩。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这兄弟俩喝完粥以后没死,第二年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狠狠地勤劳勇敢了一回,真的过上了好日子——很是与时俱进。如此流传下去,后人要是再听这故事的时候,绝不知道这故事当中还死过人呢!*历史上,瞒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你瞒得及时,瞒得巧妙,就是一个高尚的瞒家,一个纯粹的瞒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瞒家。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也是说腊八粥来源的。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家中穷,只好去给财主放牛。一次放牛时把牛摔伤,财主大怒,将朱元璋关起来饿饭。小太祖爷饿了几天实在顶不住劲儿了就在屋里四处翻腾找吃的,一无所获,气得掘地三尺,结果把一个老鼠窝挖塌了,那里面有老鼠倒腾过来的五谷杂粮枣儿栗子什么的。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玉给黛玉编的故事,说腊月初七众米耗子下山去偷米、豆、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香芋等原料,准备初八熬腊八粥(不是循环逻辑,是我故事讲半道儿走神了),这个老鼠洞里的东西会不会就是米耗子们偷来熬腊八粥的

  见到老鼠洞里的粮食,小太祖爷大喜,用这些鼠粮熬了一锅粥,美美饱餐了一顿,虽说有些臊味儿,可比吃山珍海味还香。

  朱元璋当皇上后,终日美味佳肴腻着了,甚觉乏味,没劲透了。那天正好腊月初八,朱元璋忽然想起当年吃鼠粮的事情来,忆苦思甜,便叫厨子按他说的熬了一锅鼠粮粥与文武百官共享。当然,时过境迁,这粥朱元璋再也吃不出当年那味道来了,那道理和刘宝瑞那段朱老爷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个样,何况这回粥里还少了老鼠屎和老鼠尿两样东西,能是当年那味道吗!虽然忆苦思甜未成,朱元璋继续感觉没劲,可是朱元璋在腊八那天和文武百官熬鼠粮粥的事儿却传到民间,百姓们纷纷效仿,于是成就了腊八喝粥的风俗。

  这故事流传当中也变了,鼠粮二字当然要去掉,老鼠屎老鼠尿也不要出现,不然,说太祖爷吃老鼠屎老鼠尿都觉得香喷喷的,大不敬。

  这也只是个民间故事,但凡故事,都是编出来的,可编故事不能离谱,像喝腊八粥起源于朱元璋这故事无论是为了拍太祖爷还是骂太祖爷,这拍得骂得都太离谱了,明朝之前民间就不过腊八,不喝腊八粥了吗?

腊八节作文10

  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这些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然而我最期待的一天就是腊月初八,因为那一天是我和妹妹的生日。

  那一天即过生日也过腊八节。在过腊八的'前一天,我总是高兴地欢天喜地,到了那一天大清早,鞭炮声就响个不停,就连忙起床,站在妈妈旁边看他是怎样煮粥的,首先把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洗净,到入锅中,再放一些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还可以放一些板栗等,大概煮30分钟,就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坐在饭桌前的妹妹早已迫不及待的等着喝美味的腊八粥,喝完腊八粥。到了晚上,街道里就无比的热闹。

  晚上,在屋里就能听见外面霹雳啪啦的竹炮声,我趴在窗户边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漂亮极了!我兴奋地拉着爸爸的手说:走,我们去放鞭炮吧?爸爸:说别急别急,你先去准备好鞭炮,我连忙去准备,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鞭炮咳烟花。希望今天能把它们都放完!我心想。到了楼下,我兴奋地拿起鞭炮,只听砰的一声,烟花四溅,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到了深夜,街上的很多人都回家了还没有尽兴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回到家,我收到了许多生日礼物和祝福。

  腊月初八我最期待的一天最开心的一天,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传统的节日,希望那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团圆幸福。

腊八节作文11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俗。加之*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腊八节作文12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作文13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河南: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浙江: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腊八节作文14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俗。加之*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腊八节作文15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讲,原来我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5)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0篇)

腊八节的作文1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节的作文2

  今天,黎明姐姐也为我们熬了腊八粥,美其名曰“六六大顺腊八粥”,因为里面放了六种食材,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都先喝几勺粥,接受着老师的祝福,心里顿觉暖烘烘的。大家一个个喜气洋洋,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喝完粥了解完腊八节有关知识后,我们的包饺子大赛就开始了!

  看着面前的馅和饺子,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它们说道:“哼哼!虽然我没有包过饺子,但是,这点小事却还是难不倒我的!”说着,我便开始大显身手。可没过多久,我就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惭愧不堪,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只见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捏出来的第一个饺子,正软绵绵地趴在盘子上,无论我怎样捏,它却始终站不起来,我顿时就被气炸了:哼,我就不信了,本公主我迟早会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的!

  第二轮的人饺大站开始。这一次,我全神贯注地盯着这块饺子皮,把勺子里的少许馅儿倒进了饺皮中心,将下皮提上来,与上皮牢牢地捏在一起,又用上洪荒之力捏住了侧面的饺皮,很快,饺子便成型了。可是我左看右看,却总是感觉不太满意,好像少了些什么?没错,是卖相。这饺子看起来也太普通了,得让它变得好看一些!不一会儿,一个圆滚滚的小金元宝就诞生了,看着我的杰作,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环顾四周,我立即被大家的创作吸引了,张浩然用尽脑汁,创作出了一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饺子,起名为:“印度飞饼”!

  葸嘉禾包出的饺子,软软的趴在餐盘上,明明卖相难看,但是他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太阳”。除此之外,还有王小乐的“馄饨饺”,曹智博的“月牙饺”等等。

  老师笑呵呵地帮我们煮熟了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伸出筷子,夹起自己包的饺子往嘴里送。我也迫不及待地夹起我包的塞进嘴里,嗯!味道还不错!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细细地品味了大家的“奇形怪状饺”。就这样,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不知不觉间,包的几大盘饺子就吃完了。太香了!我们都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其实,饺子皮是老师在面条店买的,饺子馅也和妈妈*时包饺子准备的馅味道相同,只是因为这是大家用心、用自己的双手包出来的。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里,包含着大家浓浓地情谊、浓浓的祝福,还有我们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时光。

  啊!我爱腊八节!爱今天这别出心裁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作文3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了大锅,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里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是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节的作文4

  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

  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这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我们一家人的脸上依然有着过节喜庆那快乐的笑脸。

腊八节的作文5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也是民间过“年”的开始。有句民谣: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都是年。意思是从腊月初八起,民间就开始备年货。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一番。而备年货,对乡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天天过年。再穷苦的人家也要为孩子备些礼物,哪怕是几颗糖球,也会圆了一个乡下孩子一年的梦想。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都是将佛祖吃了牧羊女用各种杂粮煮的粥后,在腊八这一天得道成佛,从此,腊八节就成为佛教的节日。但在家乡广为流传的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夫妻。父母在世靠父母,父母过世就坐吃山空,他们吃馒头不吃皮,吃饺子不吃边,很快吃尽家产沦为乞丐。有一年腊八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夫妻二人挤在一间透风漏雨的破灶房里,看着破锅里讨要的各种杂粮粥,不思悔改,一边互相指责对方,一边争抢锅里的粥。谁知抢夺间土墙倒塌,砸死了二人。世人为教育子孙后代勤劳为本,节俭过日就吃起了腊八粥,并把懒夫妻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在家乡做的腊八粥都是就地取材。把一年四季所产的各种杂粮,干鲜瓜果,各类蔬菜,收集一些,不易存放的要提前做成干菜备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采一些鲜花,做粥时一起熬煮。

  记得小时候为了做腊八粥,母亲从开春树发芽就做起了准备,无论家里哪棵树都要采集一些东西,该存果的存果,该存花的存花,就连既不开花又不结果的树,也要采一片嫩叶收藏,做粥时每样放一点。母亲说,吃上这样“全”的“腊八粥”,百病不入。同时表示一年到头,所有草本植物的丰收。为了表示对这些植物的感谢,在吃腊八粥时,要为所有的花草树木抹一点粥,含有喜*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随着生活的提高,家乡的腊八粥越做越讲究,不但保留了采用北方本地五谷杂粮做原料,还加进了南方所产的莲子、桂圆、菱角等,做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体的豆、米、果品腊八粥。吃起来不仅清香甜美,还能畅气生津,有利消化,更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看来古人早把食粥作为延年益寿之法了。

腊八节的作文6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的作文7

  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作文8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晴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俗要烧腊八粥吃。我擦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腊八节的作文9

  在我们老家,腊月初八是培坟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扛着铁锹到自家的祖坟上,清理一下杂草枯叶,添上几锹黄土,整理一番后,烧些纸钱,点几柱香烛,燃放鞭炮,以示拜祭逝去的故人。

  在这个*凡而特殊的日子里,我站在雾霾深沉的都市,凝望遥远的故土,只觉天地苍茫,万物寂静。家乡的墓地里,袅袅上升的轻烟,牵动我情思缕缕;隆隆的鞭炮声在我的心头炸响。天光黯然,泪眼迷蒙,仿佛看见,墓地那两堆隆起的黄土包上,夏草枯萎,冬草丛生,严霜白雪覆盖了岁月的尘埃,没能遮住风雨划过的痕迹。孤寂的墓碑迎着冬日的苍凉,驻守于阴阳两界,陪伴着长暝地下的亡灵孤魂。

  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多少次风雨的洗浴,多少次光阴的轮回。当清明的烟雨染绿荒郊的小草,当一座座坟上飘着五彩的清明吊,你们是否望眼欲穿,在那络绎不绝扫墓的人群中,寻找你们期盼的身影;当腊八的晨雾萦绕四野,隆隆的鞭炮声在墓地炸响时,你们是不正默默翘首,盼望着你们的子孙也能为你们添上一捧新土,点燃一柱香烛。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是那春花秋月无情,还是那残杨腊柳无心。不孝的儿子身处异地,永远也没有忘记那半壶老酒泻下的声声叹息。

  何许,那冬风中摇曳的一坟乱草,那暴雨刻印的道道沟壑,不正是父亲您粗犷豪放,简衣俗装,一生*凡,与世无争良好性格的体现吗?那低矮的坟堆,那简陋的墓碑,不恰是母亲您一生勤劳俭朴,节衣缩食,克己为人,无私奉献优秀品德的缩影吗?叹世间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多少遗憾,多少无赖。孩儿只能用这些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诡辩来敷衍你们九泉下思念的痛楚,给自己心灵一个荒唐的慰藉。

  腊八,一个*凡的日子,一个悲切的日子,一捧黄土,一片赤心,撒下生与死的牵挂;那纷纷扬扬的纸钱灰,飘向天际,能否告慰天堂的灵魂。不知人死后是否真的灵魂还在,不知长暝九泉的爹娘是否真的地下有知,孩儿不知哪年的腊八才能为你们的坟上添上一锹黄土。如今,孩儿已年*花甲,满头白发,人生的终点举目可及。只是枉度光阴,*庸一身,生没能报恩,死没能尽孝。等孩儿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黄泉路上去追寻你们的`踪迹。在二老面前作一个无稽的忏悔,表达那份虚伪的歉意,永远与你们携手相伴,无论在天堂还是下地狱。

腊八节的作文10

  腊八节了,其他人家热热闹闹的,都去给老人过寿,可大家家……

  我像*常一样打开家门,喊了声“妈、爸,我回来了!”不料却一人也没人回答。这才想起父母都没在家,桌上有十元钱,是父母留给我吃午饭的。今天是腊八,其他人家都热热闹闹,自家冷冷清清……想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拿着父亲留下的钱买了点东西吃,回到家里,打开电脑,进入博客,发现我们的一篇文章被戴上了小红帽,心里那是一个开心,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打来,我拿起电话,一看是父亲,我连忙拿起电话。“妞,吃饭了没?”“吃了,爸,您什么时间回来?”“大家立刻就回去了,目前在商丘,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你还等大家吗?”“不等了,爸,我得上学校,我还要写作业呢。”“哦,那算了,先挂了吧,拜拜!”“拜拜,老爸!”

  我多么想等父亲回来呀,可是时间不等人,我只能晚上回来再见我的亲爱的老爸老妈了。

  终于等到放学了,我飞奔回去,老远就看见父亲在门口迎接我,我连忙又加快了速度,直扑倒父亲的怀里,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从进入小学六年级后,我好久都没跟父亲如此撒过娇了。

  父母已经做好了腊八粥等着我去喝呢,那热腾腾的腊八粥,让我第三流下了眼泪……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6)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

写腊八节的作文1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2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3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4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腊八节的作文5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6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7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8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9

  今天就是腊八节了,过了腊八节就离过年不远了。大家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了吗?大家是否开始想念家乡年迈的父母,他们正在为远游的你准备香浓的腊八粥。冬天已经来临,新年也正在靠*,你是否做好了过春节的准备。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在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和*俗中的腊八节的来历之后,去看看腊八节的*俗有哪些吧。

  每逢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根据史料记载,腊八节吃腊八粥盛行于宋代:

  腊八粥的传说有三种。

  一是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这就是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7)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6篇)

写腊八节的作文1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写腊八节的作文2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今天是,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妈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妈妈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妈妈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妈妈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妈妈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写腊八节的作文3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4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5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今天是,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妈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妈妈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妈妈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妈妈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妈妈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写腊八节的作文6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8)

——腊八节作文 (菁华6篇)

腊八节作文1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腊八节作文2

  今年腊八大雪纷飞,我们小记者的腊八活动推迟到腊月十八,瑟瑟寒风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热情。

  早上8:30我们准时在铜陵日报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业。一进大门,那扑鼻而来的酒香使人陶醉,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地点———藏酒阁。这里面储存着上百个陶土罐,罐里装满了陈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绍了这酒的制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们来到了酿酒阁,一位伯伯向我们介绍了酒的原材料,让我们知道了酒原来是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红高粱酿制而成。然后我跟着队伍又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礼堂的中央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经过主持人的一番介绍,原来他就是要为我们讲解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的俞老师,他告诉了我们腊八节有两大*俗,一是要喝腊八粥,二是要吃腊八蒜。腊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种食材就是米类,象征着人类的健康;第二种食材就是豆类,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第三种食材就是干果类,象征着人类的*安;第四种食材是药材类,象征着祝福。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用醋泡制,直到蒜变成绿色。为何要吃腊八蒜?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都是**安安、一帆风顺,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债务。最后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腊月歌呢,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腊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腊月二十七,磨刀杀公鸡;腊月二十八,黄盆里而把面发;腊月二十九,锅台前面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食堂,还没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腊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员马上就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年味儿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酝酿……

  传统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这陶土罐里的陈年老酒,它们特有的醇香让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还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腊八节作文3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河南: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浙江: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腊八节作文4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然保留着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俗。各地腊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陕西腊八节的*俗: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江浙腊八节的*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宁夏腊八节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天津腊八节同北京*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腊八节作文5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的记忆,如今都远远的离去,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还让我酸酸地想起。

腊八节作文6

  腊八粥又被称为八宝粥、五味粥等。腊八粥的味道很甜,喝起来很香,滚烫地喝下去,仿佛五脏六腑都被给清洗了一遍。以前古代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喝,还包括文武大臣和皇上、皇后、皇子都要喝呢!

  它的配料是:黏高粱米,红小豆,大枣,花生,芸豆,豆角豆,黑豆,百合。做法:将配料放在一起,在炉子上小火熬制2~3个小时。

  关于这个腊八粥还有好多种说法呢!

  传说“百家饭祭岳飞”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岳飞坚持抗金,但却被奸臣秦桧诬陷,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他进京。岳飞无奈,只得急急班师,但半路上供给不足,沿途百姓听说后纷纷送上粥饭,岳飞一行人在路上都吃用这些粥饭混合煮的粥,他们称之为“百家饭”,因为这些吃的粥饭都是好多老百姓送的,数都数不清。这一天正巧是腊月初八。岳飞被害后,人们为纪念他,在每年腊月的初八这天熬“百家饭”,也称“腊八粥”。

  第二种传说是: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15篇)(扩展9)

——愉快的腊八节作文 (菁华3篇)

愉快的腊八节作文1

  今天是腊八节,被寒假快乐冲昏头脑的我早把这个小节日忘记了。

  “吃饭了!”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确有些饿,想到马上就能吃到妈妈烧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和拿手的糖醋鱼,我赶紧去洗了手。

  “什么?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时一样讨厌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妈妈、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怎么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回过神儿,妈妈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于是我赶快请妈妈传授做“福寿粥”的方法。妈妈告诉我,先准备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枣三样,其他可根据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干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可混合洗净,再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时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们这里,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腊八节喝腊八粥真有趣。这象征着多福多寿的腊八粥,大家可别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

愉快的腊八节作文2

  今天是腊八节了,先问问好朋友们和八宝粥了么?很香吧?呵呵。谁没喝我请你喝哦~家里今天煮了一大锅呢!

  早上我们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了,做了好长时间的车,有点不适应,(我们本来就有点晕车呢,哎!)一到家就躺到了床上。早上想出去拍点pp,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张也没照成,反正景色也不怎么好,冬天一点绿色也没有。

  因为在早上出去玩之前,妈妈就买好了做八宝粥的材料了,提前先泡在了水里,妈妈说这样煮的快。所以,中午一到家,就可以煮上喝了。

  腊八节吃的就是丰富!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呢~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吃肉吧!爸爸妈妈可不要说他们哦,因为都在长身体,吃的好是关键呢!

  因为作业在昨天就写完了,今天就只背背书就行了。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英语的10篇口语作文背下来,也不需要死记,只是为下星期三的英语口语考试做准备,没次我们都是满分,这次也要加油哦!

愉快的腊八节作文3

  今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我想一定是姥姥在厨房里忙活呢!我很想知道姥姥为什么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所以我就赶快穿好衣服,洗了脸,刷了牙,跑到厨房看姥姥在忙活啥呢!

  进了厨房,姥姥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今天是腊八节,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买了许多豆子,来做腊八粥。”我听了姥姥的话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于是我赶快洗了手,来帮姥姥做腊八粥。做腊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见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摆满了整个案板。我数了数,惊呆了!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种东西。我一看这么多啊!我仔细一看,我只能认识十种东西,有大米、小米、绿豆、葡萄干、枸杞、黄豆、大枣、杏仁、芸豆、麦仁、山药,姥姥拿出过锅,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东西都倒进高压锅里。大概煮了二十分钟后,姥姥揭开高压锅看了看,还没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出锅了。姥姥分别倒到碗里,让我们大家尝尝腊八粥的味道,我们一尝,都赞不绝口。我最喜欢吃粥里面的葡萄干了!

  今天姥姥做的腊八粥是我喝过最好喝的腊八粥。今天我也认识了一个节日“腊八节”,妈妈也给我讲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今天我很开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