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

首页 / 作文 / |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1

  意外在来临之前都是没有征兆的,我们不知道如何防止这样的意外,因为灾难面前,我们是那么地无能为力。

  我是在广播中听到莆田地震的消息的,我对于莆田这个地方原本是不熟悉的,但是最*接二连三的地震让我对于这个小城镇很揪心。灾区的小朋友们,你们都还好吗?你们有没有被灾难吓到,我觉得你们都很坚强,在灾难面前一定可以站起来的。

  我们这边的同学们每天无忧无虑地上课学*,正在紧张的期中复*备考。但是,对你们的情况非常关心,一听到关于地震的消息大家耳朵都竖起来了。我多么希望你们不要害怕,要坚强!以前听老师说过,人生的道路是不*坦的,或许会遇到许多坎坷,更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那时我们理解的还不深,现在你们那里的地震灾害就是一种自然灾害,就是你们人生的一个坎,所以你们要勇敢地面对,要跨过去!我们都会帮助你们,支持你们的!全国人民都会支持你们,帮助你们!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一直都在你们的身边!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2

  "地震"在我脑海里是非常恐惧的事情,而在今年的的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诚",我每天打开电视机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同时我也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爷爷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灾区,泪流满面的看望受灾人民、指挥抗震救灾;**叔叔为了抢救伤员,连夜奋战几十个小时,手磨破了,脚磨破了,没有一句怨言,就为了早一分钟把群众救出来;护士阿姨满脸焦急的等在废墟旁,随时准备及时的抢救病人;还有来自全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献血站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鲜血……

  还有一件更令我感动的事情,在发生地震时,一位北川中学的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张开双臂,把四位同学护在自己的身上,孩子得救了,而老师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看到这里,我也流下了眼泪。老师那张开的双臂久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心,一定会战胜灾害,重建美好的家园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3

  那天晚上,我在做作业,妈妈正和爸爸谈话。突然,我感到大楼在晃动,我的桌子也随之晃动起来。我惊吓不小:会不会是地震了?于是,我喊着:“救命啊!地震啦!”一边急忙跑去跟妈妈和爸爸报告险情。

  妈妈也对爸爸说:“我也这么觉得,你有没有觉得?”话音刚落,我就围着妈妈团团转。爸爸只是微微一笑,说:“是你们的幻觉吧?”妈妈说:“该不会真是地震了吧?”爸爸没有反应。

  妈妈拉着我的手,赶紧跑到小卫生间(因为如果是地震的话,跑到最小的房间要安全些)。过了一会儿,妈妈见没什么动静,带我跑到书房,让爸爸上网查看一下刚才有没有地震的消息。

  一查,原来是刚刚福建那边地震了,温州只是被影响到了。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在网上,我们还看到一些人的留言——“我只穿一条小裤头,就从楼下跑到楼下,冷死了!”“我以为地震了,疯狂地整理物品,搞得家里乱死了。”......这些留言都非常搞笑。

  事后,我心想:爸爸的反应可真迟钝,楼晃起来了也没感觉到,要是真地震了可怎么办?还是我和妈妈的反应灵敏啊!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4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多少人在世间消失,又有多少人卷入了黑暗?

  如果我们是小鸟,那么老师就是伴我们翱翔的蓝天;如果我们是花朵,那么老师就是衬托的小草。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虽然获救了,但是谭老师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不幸地遇了难,走上了天堂之路;还有张米亚老师,在地震的一瞬间,将两个学生紧紧地搂在腋下。但因张米亚老师把孩子搂得太紧,救援空间有限,无法将张老师的手臂搬开。无奈之下,志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开,才将两个孩子救出。是他用自己的“羽翼”,保护了两个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老师都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自古以来,“老师”这两个字就是神圣的,人们都说——老师像蜡烛,干柴,园丁,有着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春蝉精神。但我觉得,老师更像伴随我们的翱翔的蓝天,永远的,永远的都一直伴随着我们!

  “英雄少年,少年英雄。”,在地震的同时,也有许多的少年小英雄做出了不朽的事迹。

  正如小林浩一般,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被上面走滑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作为一名班长,在将要倒塌废墟下,他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就立即把她背到了安全地带。紧接着,他又一次返回了废墟,救出了另一个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伤,手臂严重拉伤。当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他拒绝救助站的人员帮忙,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七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英雄,为抗震救灾也做下了不菲的贡献。

  多难兴邦,谁也没想到在20xx这个奥运年里所发生的一切。冰灾的战斗才刚刚结束,地震又带着无情的巨大的风暴袭来了。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把中国甚至世界人民的心空前凝聚在了一起。我们相信:中国人的坚强和英勇能克服一切的困难!

  5月12日,这个永远让人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使我学会了感恩!正是这一天,我们的爱如晶莹的流水一般,溢出了中国人民的心!

  地震中的英雄,你们的事迹,我们永不会忘。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5

  虽已立夏,然而风还是春天的风,阳光还是那么美好与温暖,坐在课堂中的我哪知一场天灾降临在千里之外的汶川。地颤动着,剧烈地震动,在一瞬间内,一场8级的大地震*卷四川,带走了房屋,金钱更残忍地带走了人的生命。无数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此时被无情的灾难吞噬着。

  四川大地震的来袭给人已刻骨铭心的回忆,他如同恶魔将四川化为了废墟。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全国范围内,人们的热情难以阻止,循环存血车在社区中被人团团围住,人们争着抢着要献出自己的血,为灾区人民献上自己所能尽到的的贡献。情比血更浓,但人们用自己的鲜血来表达心中那份更为深厚的情义。

  此外,人们还用捐款来表达深深的慰问,姚明捐了200万,成龙的200万甚至还有捐1个亿的,这的确让人汗颜,更多的,是一种感动。若说是攀比,那么,你错了,因为如此巨额的财富不是说挥霍就挥霍得起的呀!

  四川大地震是一场灾难,然而它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连得更紧,更紧。他让那人心中伟大的善良发挥到了极致。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在地震中一座座漂亮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眨眼间在瓦砾中消失……据不完全统计已死去六万多人,一万多人下落不明,受伤群众三十多万人。

  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一个个无辜的生命啊!许多孩子刚背着书包欢跳着上学去,转眼间,这些小生命在地下长眠,他们并不是睡着了,而是变成了一具具冷冰冰的尸体。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震惊了全世界……***,在地震当天就来到四川,指挥***营救遇难的同胞。在电视上我们看到:道路不通,大家就步行;没有机器大家就用手刨。为了救人,***战士们用手指刨,有的人甚至刨掉了指甲!大家顾不上擦汗,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饭……他们深深地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当我看到这个场面真是心如刀割,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我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到四川,去帮***叔叔一起救人……

  全国人民心连心,手拉手,纷纷向灾区捐钱.捐物。我想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下,灾区人民一定会勇敢地站起来,重建美好的家园!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7

  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地区(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发生大地震。

  那一天,到处都是沙子和灰尘,群山摇摇欲坠。“救命!”到处喊这三个字。石头滚下来,女人和孩子都跑了,她们伟大的丈夫在保护她们。

  一个孩子被一块大石头遗忘了。他一直在哭,因为大家都在逃避地震,都有危险。还有谁会关注这个孩子?孩子一直在哭,停不下来。突然,一块大石头滚向小男孩。看到没有人救他,他哭得更大声了。

  这时,一个高个子走上前,把孩子推到一边,自己挡住了那块大石头。“啊!”那人痛苦地说。地震后,是九死一生。这个人被发现还活着,并被送往医院。孩子们被找到并被送往医院。**无意中知道了一个男人冒险救一个孩子的故事。**颁发了一万元作为人类精神奖,并赠送了一面旗帜。那人拒绝了一万块,只有旗子。**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男人说:“爱情是无价的,但可以从心里传到心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帮助别人,就会有回报。但是,我们要像故事里的男人一样:“爱情是无价的,但却是可以传心的。”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8

  “突击”地震一场雪灾刚过去,紧接着老天爷又来了个80度大转弯,给四川人民“送”上一场“突击”地震。

  5月12日放学,听妈妈说四川地震了,我还没有在意,第二天就听说:四川发生大地震,半个中国都受到影响。我刹那间愣住了,火速跑回家,打开电视,选了中央台,此时,电视正播放四川汶川的灾情。我顿时快吓晕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惊心动魄的场面,楼房变成了废墟,受灾的老百姓呼天喊地,再听报道更令人心寒,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倒塌了,被移为*地,800名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家长们在号淘大哭。老天爷和我们开这个玩笑并不好笑,而是太残酷了。

  这几天我都一直留意新闻报道,这场地震造成很大的伤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有很多志愿者奔赴四川帮忙救灾,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我的年纪还小,但我也愿伸出援助的双手,哪怕给他们送上一杯热茶、一句鼓励的话,也会让他们感到欣慰。我打算捐一些物品和我的利是钱,帮助灾区的人民,希望我的一点微薄心意,能为他们度过难关出一份力。

  大家行动起来吧!伸出我们援助的手,救救灾区人民。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9

  大家也知道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吧!就是在这次地震中,出现了不少的小英雄。有9岁的、有12岁的……有救老师的、有救同学的……其中我就给大家说一个9岁的小男孩吧!

  这个九岁的小男孩,他叫林浩,长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抿着嘴唇,一笑就露出小豁牙,脸上有伤疤,看着就很勇敢。他*常就爱帮助别人,所以在那么危险的时刻,他挺身而出。5月12日的下午2时28分,当地震发生时,他和他的同学被困在走廊,他的那位同学哭了起来,林浩唱起了歌,他的同学不哭了。当他从废墟里爬出来,救出了他的一位同学,然后他重返废墟,在那么危险的时刻,他还是挺身而出,用他那幼小的身躯在废墟里移动着,又救出了他的一位同学,因为救同学,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但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在乎,还镇定地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在灾难中我们心中的魔鬼,已经化为灰烬。我们应该向林浩学*他的舍己救人的宝贵品质。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 10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是毁灭性伤害,地震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学校放映了记录片这给我们是心灵上的震撼。

  才九岁半上学校二年纪的林浩,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机智的林浩第一个冲向操场,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急忙跑了回去,时间就是生命,林浩,这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救出了班上两名同学,“我是班长,这是我的责任”林浩这个活泼的班长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

  吊瓶男孩,在朋友的生命垂死挣扎死亡的边缘,是他用自己的真情陪伴着朋友,是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好友死后,他才同意做手术,他最想做的就是与朋友的母亲对现与朋友的生死诺言。

  陈浩也是英雄之一,他才12岁,地震发生了,无数个生命在瞬间毁灭,楼房倒塌,整座城市都笼罩在黑暗紧张的气氛中,陈浩立刻反应过来冲向操场。这时他发现,围墙正在剧烈抖动,陈浩转身把后面的一些同学往远处推以免压入废墟。可就在这时,围墙摇动起来“轰”地一声倒塌了。陈浩被埋进去了,身受重伤。但那些同学却已被陈浩推了出去。在这已没有欢声笑语的校园变成了废墟,被痛心的哭喊声笼罩,陈浩坚持着…。

  5.12就在这天,无情的地震发生了。在黑暗与恐惧中涌现的是人间的真情,看了这次记录片,我要向那些抗震英雄学*,学*他们的执着、镇定、勇敢。他们虽然有的.身受重伤,但仍不缺我们中国人的团结与勇敢。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1)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通用10篇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1

  今天,我看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名字叫《地震中的父与子》,它让我明白了父子俩要互相信任。 文章大意:在一次地震中,,有一位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在垮塌的小学中,便去救他,当与他一同去的人放弃挖掘自己的儿子时,但那位父亲却坚持了36小时,最后他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父子俩的爱表现在哪呢?答案是;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的这份爱与信任救了他的儿子,但假如他放弃了救孩子的信念,我想他和他儿子都会死,儿子在地震中坚持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呀!这是*常人做不到的,我在家待个36小时都觉得非常痛苦,更何况他是在随时可能崩塌的楼房下,其实,还有一个人在这痛苦的36小时里,那就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在外面用手挖了36小时,当时他还不知道他儿子还活着,所以孩子不知死活的消息一直伴随着他,儿子不知死活,一双手又挖得流出了血,就这样儿子和爸爸度过了这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半。而坚持他们的是父子两之间的爱与信任,儿子坚信爸爸会来救他的这份信任与父亲对儿子的这份信任救了他们,儿子对爸爸的信任与爸爸对儿子的信任正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正是其他家庭无法相比的。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与父亲对儿子的信任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与任何东西,不要等失去了再来后悔,再来珍惜。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2

  自从我读了《感动是五味的沙拉》一书中《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我的心就久久不能*静下来。

  本篇文章介绍了美国洛杉矶一次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后,疾步冲向自己亲爱的儿子阿曼的学校去了。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三层漂亮教室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赶到废墟现场,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底楼的第三间教室。他听到一些家长们在哭喊:“我的儿子啊!我的女儿啊!”,再看看眼前的一片废墟,快要绝望了,但在绝望之时,他猛然想起他曾对儿子这样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在一起。”结果,他找人来帮忙,大家都不愿意帮他,都绝望的走了,因为大家都怕余震,没用任何工具,就用双手挖,他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4小时,8小时,12小时,16小时,24小时,30小时,36小时.......当他挖到36小时时,楼板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父亲说:“是的,儿子,我救你来了!你在里面还好吗?”儿子却说:“我这里还有14位同学存活着,你先救他们出来吧!我知道你是会和我在一起的。”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先人后己,珍爱生命,对同伴负责的高尚品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虽*凡,却蕴含着父子之间的信任之情,他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坚定而执着的爱,正是这种富有高度责任感的爱,父亲坚持的挖掘,才换来了他儿子的生命及那么多孩子的生命。

  我要大声说:“*凡的'父爱!伟大的父爱!我要赞美你,感恩你!”

  《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也要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感恩!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3

  自从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感触极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落杉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有一座学校倒塌,有许多孩子还没有被救出来,有一位父亲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读到了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眼泪夺眶而出,多么伟大的父爱,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呢?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爱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多的生灵。爱的力量胜于一切!

  爱随处可见。记得有一天早上,由于我要扫地,来到特别早,到了校门口,我低头一看,忘记带红领巾了,我在校门口踱来踱去,着急的焦头烂额。爸爸起床之后,看见我的红领巾放在桌子上,他猜想,一定是我忘记戴了,就托人给我送来,当那位同学递给我时,我十分感动自从去年妈妈出去打工之后,爸爸又当爹又当妈,上午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就偷偷从岗位跑回家给我做饭,有时爸爸文章没写好,挨领导批评也从不在我面前发泄。我喜欢吃稀饭,每天中午他就早早的给我煮好稀饭,虽然他不爱吃,但是爸爸还是乐呵呵的陪着我吃,不知有多少次,爸爸偷偷买着方便面嚼者,可我了,常常在爸爸面前发脾气,这是为人子女应做的吗?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

  爱的力量高于一切!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4

  为什么父亲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竟然能连续挖掘长达三十八小时,并救出儿子。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苦苦挖了38小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孩子浓浓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一位父亲都和文中的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深深的爱。那是一次放学的午后,爸爸和往常一样到校门口接我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我没有带雨具,爸爸看见我跑出校门,马上把自己带的唯一的雨伞给了我用。我说:‘爸爸,你也打伞啊!’可是爸爸说:‘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才只带了一把伞,还是你用吧,我没事。’我也没多想,就撑起雨伞,往家走。而爸爸只穿了件单衣,外面胡乱套了件夹克衫,夹克衫的扣子还少了一只。爸爸只好把夹克衫捂在一起,在刺骨的冷风中瑟瑟发抖地顶着风雨走在我的前面,为我遮风挡雨。我有点不忍心,说:‘爸爸,你下来点儿,我们俩一起打伞。’爸爸却说没事,让我自己用,别淋湿了。过了一会儿,我不由自主地踮起脚尖儿,把伞往爸爸头顶挪了一些。爸爸急忙推开我,说:‘好孩子,你必须自己打伞,可千万别淋了你!’我又想把伞给爸爸一些,爸爸突然跑开了。我想还是别争了,于是自己打着伞往前走,但我分明看见爸爸在大雨中一步一挪地走着……

  到家以后,我像没有经历风雨一样,没一处淋湿;而爸爸全身都湿透了,像刚刚洗了个雨水澡!我的眼睛不禁泛红!

  实际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正所谓‘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总有一种东西缠绕着你---那就是父母真诚、深沉的爱!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六年级:焦骜然

  躁动在来临之前是没有预兆的。

  一切都来得是那样突然,始料未几的灾难就从天而降。地震——这个自然的魔头,让生活在*静中的老百姓感到由衷的恐慌。面对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人们束手无策。生命的重量此时轻薄的就如一粒微尘。

  还有什么比死亡更为沉重的事情吗?还有什么比地震带给人的震撼更大的吗?没有!成千上万个鲜活的生命在一刹那间就被埋葬消失,来不及喊叫,来不及控诉。他们的家园,曾经寄托了他们梦想的一切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学校在地震中垮塌,学子被埋在了废墟。我的心在滴血,刀绞般的疼痛,揉碎了,化成一瓣瓣伤残的花儿,在白昼和黑夜无休止地黯然开放。

  无心去做任何事情.来自灾区的报道让我的心一次比一次地沉重。死亡数字的增加,灾区受难同胞的哭声牵动着我的心。地震刚来临时的感觉又像过电影似的历历在目。那是怎样的恐慌和畏惧呀!心跟着地的震动而震动,思维一瞬间停止了工作,大脑处于休克状态.在意识到需要跑到空旷地带才可以安全时,地的心脏已暂时停止了呼吸。尽管是短短的五六分钟时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地震来临时的恐惧。接着便是对亲人对朋友的牵挂。一遍遍地拨电话,一遍遍地不通,一次次地心焦。网络电话的短线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亲戚朋友是否安然无恙,已经成了众人第一时间关心的事情。在得知自己的亲人*安时,所有人的心里才有了些许的慰藉。

  然而更大的悲情在震撼着我们的心,蜀川地震造成的伤亡事件使全国人民与灾区受难同胞的心脏连在了一起。两万多无辜生命的消失让我们的心如刀剜一般难受。已经有100多个小时了,灾情还没有减退,余震还在不时地摧残着人们的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钟我们的心都跟着钟摆一起摆动。多少的伤痛、多少的期盼、多少的欣喜都使我们的心起伏不定。对于死难者的哀悼,对于生存者的祝福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手捧一本《圣经》,为那些天国的同胞们祈祷!高举爱心蜡烛,为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们照亮生命的`希望!

  地震带来的恐惧后遗症尽管仍然存在,但我们更需要在重大事件突发后的冷静理智。过度的悲伤之后我们需要行动,需要化悲痛为力量。我们无法指责自然的残酷,也无法为自身力量的薄弱而自责,但我们可以为地震造成的伤害负责。我们虽不能亲临灾区解救受难同胞,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支援灾区。我们可以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我们可以献血献爱。只要灾情一天不缓解,我们的爱心就永不灭。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国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就会把灾难降低到最小。

  看到了吗?面对灾难时,我们的**不顾劳累不怕危险奔赴受灾现场亲临指挥,把信心和希望留给了灾区人民。我们的战士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奋勇在灾区救人,把悲壮和感动留给了华夏千千万万个子民。我们的医护人员将南丁格尔的精神发扬光大,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着人生的辉煌!正是有这样一心为民的***领导,有这样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人民,才会有这些在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的中国老百姓。

  “求求你们再让我救一个吧!”这是我们的战士在面临着又一次生命考验时跪下哀求的话语。废墟里没有他的亲人,没有他的朋友,有的只是无辜的老百姓。他用他一个战士的高大姿态来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如果要问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我要说是我们的战士,是那些奋斗在抢险战场上的无名战士们!

  没有哪一个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在灾难中,我们的年轻女教师为了她的孩子们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孩子们的生命保住了,可她呢?却永远被埋葬在废墟之中。只有21岁啊!年轻的生命就永远结束了。是遗憾吗?不是。是感动!这样的教师才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她用她的生命换来的不止是孩子们的*安,更重要的是爱心的传播和升华。她是美丽的,是圣洁的白莲花,她的光芒将永远普照中华大地!

  受难的同胞们,不要轻言放弃!全国13亿的同胞们在和你们同呼吸,共命运。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走出困境,重建自己的家园。蜀川大地的曙光永远照耀着你们,美丽一定属于你们不久的明天!

福建福州仓山区福州市仓山区麦顶小学六年级:變壞

  摘要: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各地纷纷向灾区捐款。你五十,我一百,他两百。这就是中国人,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捐款不仅有老百姓,还有港台歌星和体育明星,他们捐款数目都大的惊人!

  大街还是那繁华的大街,小巷还是安静的小巷,县城还是那美丽的县城。但就在2008北京奥运会前三个月,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大地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的援助谱写出无数个感人故事,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有一位英雄,他叫谭千秋。

  他是一位*凡的老师,但他做出了岗位上不*凡的事。5月12日早上6点,他和往常一样,帮小女儿洗漱完,带她散完步后,就到学校上班去了。谁知,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家。就在这天早上,是他们父女俩的分别。那天他正在聚精会神的讲课,学生们听讲非常认真,但就在这时,大家感到地在晃,晃得非常厉害,当时大家第一反应是地震,而且震得非常厉害,眼看是跑不出去了,这时房子突然倒了,谭千秋老师用坚强英勇的双臂把4名学是压在自己的身下,震后,这四名学生安然无恙,但是谭老师,却走了,安静的走了。我相信,天堂的大门是为心灵美好的人打开的,谭,原你一路走好!

  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各地纷纷向灾区捐款。你五十,我一百,他两百。这就是中国人,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捐款不仅有老百姓,还有港台歌星和体育明星,他们捐款数目都大的惊人!顾长卫蒋雯丽夫妇捐款10万元,周迅捐款10万元,孙俪捐款10万元,那英已捐款20万元,陈坤已捐款20万元,黄晓明已捐款15万元,赵薇捐款10万元.......

  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面对巨大灾难,人们震惊了,同样,面对巨大灾难,我们绝不退缩!

  2008年,我们众志成城抗击冰雪;

  2008年,我们挺身向前守护火炬;

  2008年,我们无所畏惧抗击病魔;

  2008年,我们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2008年,没什么能难倒我们中国人!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5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我难以忘怀的一课。

  这文章中讲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如何解救出限于困境的儿子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不管前方的困难重重,也不管周围人的劝阻,他一心想着:“孩子在等着我!”

  周围人拥上来又离开,一批接一批,他都不管。他的心中时而充满希望,时而陷入低谷,时而欣喜,时而哀伤。但他没有放弃,他坚持到了最后。靠着那一丝希望,一线阳光,他做到了。他值得人敬佩。我知道他的内心有一股哀伤,但是,他的信念阻止他,它让他坚持到底,终于胜利了。

  想到我的父亲,心里就不住地涌起酸楚。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在我的生日时,还用自己的积蓄给我买了玩具。那个帐本上的`数字,化为了零。

  别的父亲都带孩子去吃必胜客、肯德基,我的父亲却带我吃饺子,别的父亲零花钱不尽地给,我的父亲只给100……。

  我知道,父亲的心是失落的,是酸的,我也知道,父亲其它不快乐,被工作重重压着,谁会快乐?父亲,别掩藏了,我不是小孩子,是大人了,别再照顾我了!

  有人说父亲的爱铁面无私,我想,父爱应该是浩瀚如海却竭力掩示的。让我们在父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吧!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6

  人人都说母爱是无私、伟大的。可是《地震中父与子》这篇文章却使我觉得父爱母爱同样无私、伟大!

  文章记述了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各种随时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着地从瓦砾中营救儿子的动人事迹。

  儿子被埋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生死未卜;在瓦砾堆中挖掘,危机四伏。救火队长、警察一再劝告:大爆炸随时发生,请你赶快离开。可是,这位父亲毫不理会,继续挖掘,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这时,在这位父亲心里,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不少父亲和母亲们,面对这挖之不尽的废墟,都痛苦而绝望地停止营救,痛哭而去。但是,这位满脸尘土、衣衫破烂、浑身血迹的父亲却依然执著地挖着。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

  他终于从废墟中把自己的儿子营救出来了。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瓦砾中。

  也许,我们的爸爸*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我爸爸常年在广州工作、非常忙碌,可是无论是寒冬或者是酷暑,他每星期必定回来一次,从不间断,为的只是回来看看我和妹妹。“不看看孩子,心里总是记挂着。”他常对家里人说。

  有一个星期日,妈妈去了香港。中午,爸爸刚想动身返回广州,这时我有点不舒服,他不知怎的突然察觉到了,一摸我的额头:“发烧!”他赶紧拿出手机向广州那边请假。姑姑他们劝他:“孩子不过一点小病,有我们呢,你放心去工作好了。”课他却紧紧搂着我说:“走,爸带你看病去。”又对姑姑他们说:“有什么比孩子更要紧呢!”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7

  大家好,我是“笑”家庭的一员——喜笑颜开!我的妈妈叫微笑;我的爸爸是大笑。

  我们家的人各有各的性格,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人性格吧!

  我的妈妈:微笑,她的轻轻一笑让人感到——温柔可亲、情深义重、和谐温顺、甜美神秘;她的轻轻一笑让人对她多了几份好感,她的轻轻一笑让人对她多了几份信任!

  爸爸——大笑,我爸爸天生爱笑,上班的时候笑,公交车上笑,回家还是笑!还有一次差点把我吓死!那天我们一家在看小品大赛,正看的投入忽然——“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着嗓门犹如山崩地裂,爸爸的声音以每秒“9999999999999999999”的速度传进我的耳朵“啊”我叫了一声——差点把我的耳朵“割”了!但他这样乐观让许许多多的人都爱与他做朋友!

  至于我吗——是一活泼的男孩,是爸爸、妈妈的的开心果;我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我每天都是喜笑颜开,每天都很快乐!

  大家大致了解了我的家了吧!喜欢我的家吗?如果喜欢就来电告诉我吧!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8

  含着脉脉的深情,这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地震中父与子》这篇感人腑的文章。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无声地滑落下来,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静,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美国那里。一个年轻的父亲凭着对儿子执着的爱,用手挖了38小时,终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时,我浑身发热,阿曼达的父亲是多么坚韧,靠的是什么?是坚定的信念啊。可是自己与阿曼达相比,差得多么远。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累了一天的妈妈叫我把地扫净,我很不乐意拿起扫把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对我说:“戴健,你已经11岁了,是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了,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将来还能干什么?”妈妈要我重扫一次,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时,我热血沸腾,阿曼达的父亲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他人,这是多么崇高,多么有责任感啊!而我呢,却对学*没有责任感。有一次,我正在改正段考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事,爸爸发现后,耐心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唠唠叨叨,真烦。”爸爸批评我:“遇到难题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跟阿曼达相比,你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没遇到象地震这样的险历,但我连起码的学*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想如何?你不感到阿曼达父亲是有责任感的人吗?阿曼达父亲不正是我们学*的榜样吗?要是阿曼达的父亲象其他父亲一样,遇到险情,一个一个地痛哭后离开,那阿曼达和14个小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这正是责任感伟大之所在啊!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9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无比的感动。

  一位年轻的父亲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后,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向他七岁儿子那已经变成废墟的学校,他的儿子被埋在里面。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寻找他的儿子。他挖了整整38个小时,居然就出了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

  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大家都劝他放弃时,他却依然坚定救儿子的信念!他不是神,他只是个救子心切的父亲!一群危在旦夕的孩子,就在他的坚持和执着下,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他坚守对儿子的承诺,不见到儿子就绝不放弃。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换作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坚持下去的,因为他爱孩子,想要救孩子,这是一种无法撼动的父爱!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楼下的一家人。这家的孩子成绩不太好,楼下总是传来他婆婆的责骂声,他的妈妈总是早出晚归。但他的父亲队他却不同,他的父亲很仔细,总是在他睡觉前为他检查作业,总是问他早餐想吃什么,总会在他做作业是递上一杯牛奶。他经常抱怨作业多,作业难,他的父亲总会坐在他旁边,悉心指导,仔细回答。年年如此,日日如此,我想,他是幸福的,能够有这样一个不以成绩为重,深深爱着他的父亲,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父亲做的爱的举动太多,可能是肚你的一个承诺,一分坚守,也可能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10

  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感触极深。《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特大的灾难——大地震。一座学校倒塌,有许多孩子还没有被救出来。有一位父亲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3位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是,多么无私啊!

  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眼泪夺眶而出,多么伟大的父爱,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呢?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爱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多的生灵。爱的力量胜于一切!

  本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经过努力,他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其中,有一句话非常让我感动: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从这句话中,我非常感动,从这些出自描写中我感受到了阿曼达爸爸的艰难。通过这件事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2)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实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1

  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学校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上课。突然,教室开始摇晃了,大家都惊慌失措,尖叫着:“救命啊!救命啊!”尖叫声连绵起伏。阿曼达和同学们一起准备冲出教室,就在这时,天花板突然掉了下来,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他们被困在了那里。

  同学们都害怕极了,失声哭喊:“爸爸,你在哪里?妈妈,你在哪里?······”可是,任凭他们怎么哭喊都无济于事!而此时的阿曼达非常镇定,因为他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大家的。连忙安慰道:“没事,我爸爸对我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我在一起!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时,同学们半信半疑地说:“你爸爸万一死了怎么办?”“你爸爸会不会不来救我们了?”“你爸爸会挖这么长时间吗?”阿曼达坚定地说:“他会的,他一定会的!”渐渐地同学们疲惫不堪,饥寒交迫。阿曼达继续给同学们加油,鼓劲!同学们都绝望了,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急躁不安。阿曼达依然坚持等待着,他给同学们唱歌、讲笑话,费尽了口舌。终于等到第36个小时,阿曼达对同学说:“大家坚持住,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第38个小时,废墟上传来了声音,阿曼达对同学们说:“听,我爸爸来救大家了!”同学们惊喜万分、欢呼雀跃,废墟上一丝阳光射了进来。15分钟后,一条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想出去,父亲对儿子说:“出来吧,阿曼达!”“不,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说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任泪水尽情流淌!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2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在废墟里挖了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儿子的动人故事。

  看到这篇课文,我不由想起了那件事情:那次,妈妈带我去逛交流会。我蹦蹦跳跳的,可高兴了,一会跑到这儿,一会跳到那儿。妈妈提醒我说:“慢点,人很多,小心走丢。”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声:“知道啦。”后来,我告诉妈妈我要去看书,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到书摊前,哇!好多书啊!沉浸在书海里真是件幸福的事情!咦,十五分钟过去了,妈妈怎么还没来啊?难道妈妈抛弃我了?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找了起来。我转了整整一圈,都没找到妈妈。我鼻子一酸,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心里想:哼,你不要我,我也不找你,我去找爸爸!正当我准备走的时候,耳边又响起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欣欣!欣欣!”原来是妈妈在找我,我顺着声音传来的那个方向看去,妈妈正焦急的喊着我,满脸汗珠。她快要哭出来了。很明显,她的脚很痛,但她还是一路小跑着,边跑边喊着我的乳名,我的鼻子又是一酸,眼泪又一次的夺眶而出,我不顾一切的冲了过去,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我看见,那酸酸的东西也正从妈妈的面颊上悄无声息的落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为了找我,脚都磨起了泡,而我却……想到这,我又一次的哭了,因为在看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之后我才明白,妈妈爱我爱的太深了,为了我而付出的也太多了……

  父爱、母爱是什么?是指南针、是依靠、是幸福、是靠山。当你迷失方向时,只需他们在前方轻轻呼唤着你的乳名;当你失败时,只需他们对你说些鼓励性的话语;成功了,他们会警告你,让你不要骄傲,继续前进;遇到危险了,他们会在身前为你抵挡,抵挡住那可怕的危险。

  父爱、母爱也许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了这份爱,他们付出了多少?没有想过吗?不,不是。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想过之后觉得他们为了子女这样做是人之常情。那我告诉你们,是错的。父母为了我们而付出的,真的是太多了……

  同学们,无论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还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亲,要知道,他们为我们而付出的爱,都是用尽全力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3

  “轰隆隆”,一阵剧烈的响声后,教室突然剧烈地摇晃了起来,破碎的瓦砾如同雨点般向下落下,同学们都是一个想法——是地震,快跑!同学们纷纷冲向门口,可就在这时,门被堵住了。阿曼大把的叫到了墙角,不一会儿,整间教室变成了废墟。突然间,周围的一切变得漆黑,同学们害怕无比,纷纷放声大哭。这时,阿曼达站了起来,无比坚定地说:“大家不要怕,我相信,总会有人来就我们的,我们一定能逃出去!”阿曼大想:爸爸妈妈一定回来就我的!阿曼达和同学们坐在角落里,耐心地等待着父母的到来。一见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有的同学早已焦躁不安,便又大哭起来。阿曼达心想:爸爸妈妈是不是出事了,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阿曼达找了几个男生,向瓦砾堆走去,用力向外挖。可是,他们怎能搬动。正当大家绝望之时,大家听到了挖掘声,大家欣喜若狂。阿曼达大胆的问道:“爸爸,是你吗?”外面传来:“阿曼达,我的儿子!”

  最后,阿曼达和同学们都得救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4

  地震中阿曼达在教室的墙角,他没有被砸着,其中在他旁边的还有14个同学。

  当时四周一片漆黑,阿曼达想到:小时候,我打篮球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腿摔伤了,需要做一次开刀手术,当时阿曼达非常害怕。这时父亲为了鼓励他,说:“阿曼达,不要害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阿曼达进了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很成功。从此,阿曼达对父亲非常信赖。

  阿曼达心想:自己一定要坚强,勇敢的活下去,父亲在等我呢,他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阿曼达大声对同学说:“大家不要害怕。父亲常常对我说:无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我在一起。所以,大家一定要等着我父亲来救我们呀!”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阿曼达,你父亲真的会来救你吗?”同学失落的望着他。

  “会的,一定会的,再等等,可能他们正再挖呢,大家别怕。

  时间一点一点的溜走了,同学们对阿曼达与他父亲的信心一击而溃,唯有阿曼达,执着得挖,因为他知道,如果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他的。事实最终还是没有将他击倒。

  人,终究会有求生的信念,大家在阿曼达的行动下受了感染,也帮着挖,在窘迫的环境下,始终不向死亡低头,从而一定会使得奇迹发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5

  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8小时的时候,他的左手臂被划出了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双手不停地用力挖,任凭鲜血不停地涌出来,染红了衣服……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他整个身体,他的双眼疲惫显得十分呆滞,但他仍然不放弃,右手吃力地挖着。突然,大地又震动了一下,一块瓦砾落下来,砸在他身上……

  挖到24小时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似乎开始陷入了绝望,嘴里不停地念叨:“阿曼达,我的儿子,我知道你还活着,你一定要等着我!我马上就能把你救出来!”

  挖到36小时的时候,他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脸上布满灰尘,他的嘴唇干裂,双手长满了血泡,微微颤动着。他用尽他最后一丝力气,撑起那已经麻木的身躯继续挖着……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6

  地震结束后,阿曼达与其他13个同学被困在废墟的墙角里,形成了一个似像非像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里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还非常狭小,他们都非常害怕。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女孩哭喊着:“我……我要……回家,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快……来救……我。”接着又一个小男孩大声敲打着石头,并说:“有人吗?有人吗?快来救救我们。”阿曼达想:这里黑漆漆的,我会不会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想到这里,阿曼达忽然想起了爸爸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鼓起勇气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别害怕,我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我在一起。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有希望,大家保存体力,不要哭,不要闹,安安静静地等着吧!”听了阿曼达这一番话,同学们都渐渐地安静下来了,因为他们都知道阿曼达的父亲是非常遵守诺言的,乖乖地等着阿曼达的父亲来救他们。

  此时此刻,阿曼达的父亲正在挖着石头,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过去了,大多数同学已经沉不住气了,有一位同学说:“阿曼达,你的爸爸不会来救我们了,同学们,我们还是挖出去吧!”同学们纷纷点头,当他们准备开始挖的时候,阿曼达说:“不要去挖,这是挖不出去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同学们听了阿曼达说的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都耐心地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同学们在这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等了很久很久,不仅没有吃,也没有喝,但他们仍然相信着阿曼达的父亲会来救他们。

  终于,到第38小时的时候,阿曼达看到了一束刺眼的光芒,“爸爸,是你吗?”阿曼达大声喊,在外面的爸爸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既高兴又惊喜,“是的,是的,是爸爸。”经过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等同学们出去后,阿曼达这才走了出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7

  最*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感人,主要记叙了:在一次地震中有13名学生被困在了教室中,其他孩子都非常绝望,只有一个孩子深信自己的爸爸会来救他,而正靠着这种心与心的牵挂,他的父亲最终找到了他,其他的孩子也得救了。

  学完这篇文章,使我非常有感触,看看文中的小弟弟,再看看我,我显得那样逊色。小弟弟是那样相信自己的父亲,但我已经是11岁的大姑娘了,我却不相信父亲。例如,有一次爸爸答应给我买电脑并且跟我约定好,第二天带我去电脑城看电脑,但爸爸却说临时有事,推辞掉了这个约定。我为此生了爸爸一个星期的气。甚至有一次,下雨了我满以为爸爸会来接我,但是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来到校门口,爸爸的身影并没有映入我的眼帘,我怒气冲冲的回到家,但是在家里我仍然没看见爸爸,一问妈妈我才知道爸爸并没有回家,而是有急事出去了,临走时还告诉妈妈一定要来接我,但妈妈忘记了,所以没有来。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里难过极了。爸爸一直对我疼爱有加,我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爸爸那慈爱的心。爸爸却没有因为我这无知的举动而责备我。这就是那伟大的父爱。

  父爱就如同雨后的第一缕阳光给我送来最美好的温暖。父爱更如同沙漠中清澈的泉水,给我送来透彻心扉的凉爽!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8

  1994年的一天上午,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小学校正在上课,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正当同学们上得很投入时,地突然开始摇晃起来,刹那间,屋顶上的灯“哗啦”一下子全都掉了下来。

  大队长阿曼达先反应了过来,大声喊道:“地震了,大家快逃。”听了阿曼达的话,同学们立即一窝蜂地向教室门口冲去。说时迟,那时快,教室门“呼啦”一下子倒了下来,挡在了同学们面前。紧接着,教室屋顶也塌了下来,架成了一个大三角形,阿曼达和14个同学一下子都被压在了废墟下。

  废墟下一片漆黑,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黑暗,同学们害怕极了,他们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爸爸妈妈,快来救我!我要出去!”听着同学们悲惨的哭声,阿曼达的内心也充满了恐惧。猛然间,他想到了父亲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阿曼达,别害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一刹那间,他幼小的心中充满了希望。想到这里,阿曼达冷静而又坚定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绝望,我们一定能走出这片废墟,因为我爸爸曾经对我说过,只要他活着,不论发生什么,他一定会和我在一起的。所以,他一定会来救我,也会救大家的。”

  “不会的,你爸爸活没活着我们还不知道呢?”比尔根本就不相信。“要不我们一起动手,自己挖一个安全的出口,走出这片‘魔鬼废墟’吧!”贝拉建议道。“不行,这么黑暗,我们根本就分不清哪儿是哪儿,怎么能这样做呢?”吉姆立即反抗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呜呜呜……”几个同学忍不住又哭起来了。达比失望地回答道:“那还能怎么办,只能在这儿等着饿死或渴死。”

  “大家请相信我,相信我爸爸,我爸爸从来不骗人。”阿曼达坚定的话语再次响起。这一次,阿曼达的镇定和坚强打动了同学们,他们和阿曼达一样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信心。在阿曼达的组织下,同学们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拥抱着,互相给对方以力量。

  漫长的等待开始了。八小时过去了,同学们有点儿坐不住了;十六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都急躁不安了;二十六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有点绝望了,但阿曼达依然坚定地告诉大家:“我爸爸从来不骗人,他一定会救咱们的。”看着同学们昏昏欲睡的样子,阿曼达尽量不让自己睡着,他要等着爸爸来救自己和同学们。于是阿曼达就给同学们讲笑话,跟同学们一起唱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尽量让同学们忘记一切烦恼。当第三十八个小时来临时,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了进来。

  随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阿曼达,我的儿子,你在哪里?”啊!那是父亲的声音,他来救我了,他来救我和同学们了。

  “爸爸,我在这儿,我在这儿!”阿曼达一下子站了起来,兴奋地喊叫着。

  “同学们,我爸爸来了,我爸爸来救咱们了!”“太好了,太好了,咱们得救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很快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走了出来,一个个激动万分。阿曼达最后一个走了出来,他依然那么冷静,在暖暖的阳光中,他和爸爸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9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使我感到了父亲的伟大。

  这篇文章写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6.6级大地震,一所小学便不幸在灾难中化为废墟。一位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在废墟中挖掘了38小时,终于找到了儿子以及13个幸存的孩子。

  这位父亲非常执着,他不像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大哭一阵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是毫不放弃的寻找儿子,这位儿子也很了不起,即使获救之后也让别人先出去。要知道,这种情况下,多一分钟就危险一分钟啊。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坐船探望妻子,可不幸的是,由于船身剧烈摇晃,一把刀刺中了父亲的心脏。父亲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女儿怎么办?所以他坚强地活了三天,知道女儿顺利地交给妻子的时候,他才放心地死去了。

  每天晚上,我做完作业,爸爸总是细心地给我检查,遇到不会的题,还会给我讲解。记得有一次,一道难题我绞尽脑汁都做不出来,我就去问爸爸,他耐心地讲了一次,可我没懂,于是他又讲了好几遍,直到我听懂了,才口干舌燥地走了。虽然这是件小事,里面却藏着伟大的父爱。

  父爱如山,会给你需要帮助时一点帮助,会帮你在即将掉入罪恶沼泽前拉回来,会帮你照亮前程的大道。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10

  “呜呜……”早已成为一片废墟的学校角落里,不断传出哭声,阿曼达也是这14个7岁孩子大哭中的一员,他悲伤地想:我还能活着出去吗?我可能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突然,他想起父亲曾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仿佛让他在绝望中找到了一丝希望。他坚定地对同学们说:“大家请不要哭了。我爸爸曾对我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所以,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们。”同学们被他沉着的话所感染,也纷纷冷静下来,等待着他的父亲。

  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同学一个劲儿追问他“你爸爸怎么还没来,我饿死了!”“你爸爸会不会不来了?”有些还偷偷啜泣起来,影响到了一大片人,都手抱双膝,害怕地哭起来。他也想哭,可一想到父亲对他的承诺,他就充满了生的希望。在暗无天日、又饿又渴的险境下,他安慰同学,给予鼓励,给了他们许多生的希望与信心。

  38小时艰难地过去了,阿曼达与13位同学耐心等待38小时的父亲终于来了。等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钻出黑暗的洞穴,刚出来的阿曼达与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使“冷漠”的废墟中弥漫着父爱的温暖。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3)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通用五篇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1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一下倒塌,100多个学生埋在了废墟里生死不明……废墟里,幸存学生们面对“死神”威胁时,他们之间通过“生死对话”上演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地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后来,邓清清被**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她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好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她的纯真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一下子哭了:“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被压在废墟里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仍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要努力与死神抗争活下去,最后,她胜利了,她也活着出来了!

  ……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

  一、他们走了,孩子护住了

  1、谭千秋走了,四个孩子获救了

  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坍塌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孩子护住了,谭老师不幸遇难。

  2、妈妈:“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妈妈留给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在一堆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而在她的身体下面,是她的宝贝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妈妈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手机塞在包裹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3、29岁的老师张米亚,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当人们搬开垮塌的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二、真情

  1、一男子把亡妻绑在身上,用摩托送往太*间

  一个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饱含深情,将其身体与自己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前往当地的太*间。在极大的悲痛中,他努力给妻子一些死后的尊严。英国媒体称,这是大毁灭后的人性象征。无数网友为这个男子的举动感动落泪。

  2、捐款的乞讨老人

  江苏南京江宁区乞讨的老人徐超(音),中午时分来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时,捐出了100元,塞进募捐箱。他说,中午捐的时候,因为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才拿过来捐。“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后来,徐超又捐了339.01元。

  3、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

  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的民政局长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王洪发终于找个空闲,坐在泥水里。他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埋葬儿子的那堆废墟。噩耗传来,至5月17日,王洪发在地震中已失去儿子、二姐、侄儿、岳父等15位亲人。“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现在伤心吗”记者冒昧地问。“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王洪发回答。

  三、坚强

  1、废墟里打着手电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作为班主任的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终于,有一个叫邓清清的美丽女孩被**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当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话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2、敬礼小男孩

  一个年仅三岁的小男孩郎峥,在地震的废墟下被埋了一天,当人民***将他救出时,他躺着,给救他的***战士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小男孩郎峥的举动给了震区灾民极大的鼓励,也让救灾的人民***、**战士、人民警察及广大志愿者都深受感动。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

  昨天上午9点,我们经过*20个小时的徒步、爬行,终于抵达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在现场,除了漩口中学的几幢房子没有全部垮塌外,整个乡镇几乎变成一片废墟。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映秀小学和映秀幼儿园。映秀小学被埋师生达200余人,映秀幼儿园被埋150人。

  当地村民介绍,该乡镇有1.4万人,仅存活了大约2000人,其余的不是死亡就是被埋。所有的民房和厂区房子都垮成一堆堆砖块和水泥块。

  在整个乡镇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一排排的遇难者遗体。据了解,绝大部分人家都失去两三位亲人,有的失去五六位亲人。

  在映秀镇,一块比较宽阔的地方成了临时医院,地上躺着一排排伤者达数百人。五六架直升机正来回往灾区运输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物资,之后又将重伤者空运到成都等周边地区抢救。

  官兵徒手刨救被埋人员

  在整个灾区现场,由大量的***、**、消防、预备役等官兵组成的救援队伍正在各片废墟上抢救,由于救援设备缺乏,官兵们只能用手刨挖救人。官兵们的救援重点在映秀小学和映秀幼儿园,他们用钢筋等简易工具撬开废墟裂缝,搜救存活的学生。不时刨出一些被埋学生,但不幸的是,绝大部分都已遇难。

  40分钟救出被埋3天小女孩

  昨天上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映秀小学,该校的所有房子都变成一堆瓦砾,官兵们正在瓦砾堆里搜救被埋学生。

  只见两辆吊车吊起垮塌的大梁,并在大梁原先的位置打出一个脸盆大的圆洞,用钢钎、钳子剪开钢筋,撬开水泥板,坑下还传出一名女孩的呼救声,医生提着吊瓶急忙送下去为其输液和喂牛奶。

  经过几十名官兵的努力,上午11点40分,小女孩被救出。小女孩睁着眼睛,医生立即用白布将其蒙上,她的双腿已全部变成白色并开始褪皮,医生立即为她的双腿缠上绷带,紧急送到医疗点,根据伤情再由直升机送出去抢救。

  据了解,获救的这名女生叫张春梅,读四年级,地震时虽然被埋得很深,但能听到她的呼救声,于是,救援人员从前天下午开始营救,因为她的腿被砖块压住,一直到当晚10点仍未救出。大家想把她的双腿锯掉,但又不忍心,只能为其输液,给她喂牛奶。

  昨天上午11点,张春梅被埋3天后终于获救。但不幸的是,在治疗地点,仍找不到她的双亲,可能她的双亲已遇难。

  老师勇救学生妻儿生死未卜

  据映秀小学的体育老师刘忠能介绍,12日下午2点28分,除六年级的一个班和三年级的一个班正在上体育课外,全校其他师生都在教室上课。突然,他听到咣当一声闷响,他马上反应过来,可能发生地震了,于是冲向教室,但跑了不到20米,只见整个4层楼的教学楼全部垮塌,一半的老师和学生被埋在里面。学校马上组织剩下的20名老师(其中有7名男老师)用手刨开废墟营救,先后救出一半学生。

  刘老师奋不顾身地营救学生,却顾不上自己的老婆和娃娃。刘老师的爱人(英语老师)和他们读学前班的5岁儿子也被埋在废墟中,至今生死不明。

  唐勇忠老师说,截至昨天上午11点左右,一共救出210名学生,除个别学生死亡外,其余的学生都*安。但3天过去了,被埋师生生还的几率很小了。

  两岁男孩废墟中爬出

  昨天上午11点,在映秀幼儿园门口,官兵们将一名娃娃救出,可惜已遇难,其母亲哭得死去活来。

  该幼儿园有300余名娃娃,地震时大部分被埋。幼儿园、镇**立即组织人员营救,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半娃娃被救出。

  获救的小朋友陈力然今年2岁,正在上小班,其脸庞青肿还有瘀血。他奶奶说,地震后她发疯似的跑到幼儿园找孙子,自己在废墟上刨,突然,孙子却从废墟后面爬了出来。

  而在漩口幼儿园,家在映秀镇的吴松可的4岁女儿吴卓雅在12日地震时,和其他小朋友都在上课,地震后,所有人都以为小朋友们都已经遇难了,但令人惊奇的是,两小时后吴卓雅竟然自己从废墟中爬了出来。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4

  救援队的新“战场”是德阳市东汽中学。当地同志介绍,由于地震发生时学校正在上课,大约有二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可以肯定的是,还有不少存活者。

  “靠最左边的墙壁下面有个孩子活着!”一个搜救队员回头向现场指挥喊,高兴得声音都变了调。他试探着跟孩子说话:“你能说话吗?动动胳膊也行,好让我看到你。”

  “是个女孩子!”他再次兴奋地回头报告。隔离带外守候的家长们猛地都站了起来,用早就沙哑了的声音呼喊自己孩子的姓名。

  研究现场结构、尽量靠*救护、制定营救方案……指挥部紧张地商议着。救援队队员、**总医院护士赵海萍按照要求,带着生理盐水爬上前去,争取在稳定其情绪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前期救护。

  “我叫秦静文,阿姨,我的腿被压住了,我很疼……”赵海萍在为孩子被困50多个小时仍有这么好的状态高兴的同时,同样作为母亲的她也为孩子喊疼的呼救而揪心:“好孩子,你别多说话,别耗费体力,坚持住,叔叔们一定会把你救出去的。”

  由于现场情况过于复杂,救援工作进展得很艰难。大约两个小时后,终于在秦静文的上方清理出了一个勉强可以探进半个身子的开口。

  这时候,接替赵海萍的救援队队员张艳君小心地避过障碍物,探身进去给秦静文注射救护针剂。小姑娘配合地把胳膊伸向她,打完针后她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阿姨,你快出去吧,这里危险。”

  张艳君的眼泪夺眶而出!

  又过了1个多小时,秦静文终于获救。现场所有人都为这个坚强懂事的孩子高兴。

  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5

  四川北川县郊陈家坝乡的一堆废墟上,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给整个*乎死寂的山谷带来一丝生气,围在废墟上,已经*28小时只靠干粮维持体力的战士们,用棉被紧抱着女婴,齐声爆发出一阵喝彩,众人眼里噙着泪。一个小时后,女婴的母亲也被顺利救出。这个*凡而伟大的母亲创造了一项奇迹,在被埋长达48小时的漆黑绝境里,她滴水未进,拼命保护怀中4个月大的女儿,所幸母女俩安然无恙。

  婴儿被救出后,官兵们加快了营救速度,加速凿宽洞口。15时26分,年轻的母亲终于被顺利救出。俄河布哈把她抱上担架,官兵们把已经极度虚弱的母亲火速送往战地医院。“我的娃呢?她怎样了?”年轻的母亲躺在担架上,睁开眼后,问了第一句话。“大姐,你放心,你的娃没事,你很快就可以见到她了。”一旁的官兵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道。

  “谢谢你们。在下面,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人被压着,但好像都没有声音了。”“大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救他们的。”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4)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 (菁华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读演结合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议穿插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做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指导思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分为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

  1、出示导学提纲:(课件)①父亲是怎样救儿子的?②说说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哪里看出来?③课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先让学生自主学*,再让小组长安排好组员的分工合作学*,教师再加以引导,特别关注中差生的学*动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情感体验,增强语感。)

  (三)展示交流,体会父子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切入,灵活运用以下这四种方法:

  ⑴读一读,读出真情

  课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通过抓住父亲动作描写,进行对比读、想像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的读来凸现父亲挖掘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读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艰辛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让学生还能读懂什么?通过“挖”与“掰”、“抱”、“拣”的动作对比演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父亲挖掘的艰辛。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涵,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这就是*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实感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写,体会一位历尽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高大形象。

  ⑷议一议,议出信念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进行挖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找出文中的重点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句话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3次,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小结写法,过渡引出。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使学生明白学*描写人物类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等方面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3、总结延伸,升华感情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面,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只有14个7岁的小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我让学生写在课前准备的爱心卡上,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写,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最后让小组内互评互改。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五)设计作业,阅读链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2

  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为学*下**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

  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不放弃、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对同伴的责任。)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默读,重点段品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朗读中感悟。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课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说说最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华。

  6、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二、说教法:

  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因为正是由于这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欢喜。然而,当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心酸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放映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

  假如,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父亲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学生们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

  在这里,我将会利用远程教育设施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汶川地震中真实发生的“父与子”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时,最后却只能对着儿子尸体温柔的痴笑。孩子们一定会领悟到原来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结局,而是那个令人垂泪的过程。

  3、在细节中感动于真实的父爱。在采访与倾听孩子们预*体会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他们会认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还不够深,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的、懦弱的。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解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这种误解将会衍生出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

  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在课文对他们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我总觉得我应该站出来,让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爱去感动学生。

  三、说学法:

  1、找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

  2、读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议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议”,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把对“这位父亲”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结局的续写之中,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四、说程序:

  1、以词概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由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抓住中心词,设置问题,统领全篇。)

  2、深层品读,感受父爱

  a、走*父亲,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勾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课件出示,再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感受。

  b、引领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汇报。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机会,通过读、画、说、想这几个环节,充分体会、诵读,感受课文主旨,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3、将文改诗,感动父爱

  a、(课件出示)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到处是血迹。”改成一首小诗,(配乐)深情地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b、想象: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随后课件出示父亲的样子)

  (这一环节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用诗的形式浓缩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改变结局,升华父爱

  a、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课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

  b、让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词句,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播放画面,观察并体会)

  5、续写结局,研读父爱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结局,把故事续写下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亲身体会说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五、说应用: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进行的。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适当的穿插运用远教设施和教育教学资源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如:播放地震现场的情景,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坚持不懈挖掘38小时的感人场景,这比起教师用干涩的语言奋力描述效果要强很多很多。

  利用光盘将课文的重点词句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品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加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仔细观看了特级教师武琼的讲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教师的努力下,农远教育会越来越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精彩的瞬间!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菁华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xx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第二步,课件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

  第二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

  第三组 安顿 挖掘 拥抱 坚定 绝望 叹息 悲痛

  先进行词语学*,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第三环节: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

  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

  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第四环节:读写融情,情感升华。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里,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

  师配乐朗诵有关于歌颂父亲的诗句。

  第六环节;顺着情感,巧设悬念。

  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文中的儿子同样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个儿子的了不起。

  第四板块:说板书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走*父亲。主干问题很明显: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选择了三个教学点:分别是一句话“谁愿意帮我”;一个场景“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形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并且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板块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读演结合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议穿插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做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指导思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分为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 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20xx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

  1、出示导学提纲:(课件)①父亲是怎样救儿子的?②说说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哪里看出来?③课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先让学生自主学*,再让小组长安排好组员的分工合作学*,教师再加以引导,特别关注中差生的学*动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情感体验,增强语感。)

  (三)展示交流,体会父子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切入,灵活运用以下这四种方法:

  ⑴读一读,读出真情

  课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通过抓住父亲动作描写,进行对比读、想像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的读来凸现父亲挖掘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读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艰辛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让学生还能读懂什么?通过“挖”与“掰”、“抱”、“拣”的动作对比演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父亲挖掘的艰辛。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涵,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这就是*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实感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写,体会一位历尽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高大形象。

  ⑷议一议,议出信念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进行挖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找出文中的重点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句话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3次,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小结写法,过渡引出。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使学生明白学*描写人物类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等方面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3、总结延伸, 升华感情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面,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只有14个7岁的小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我让学生写在课前准备的爱心卡上,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写,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最后让小组内互评互改。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五)设计作业,阅读链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在教学时,力求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调,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之爱。这组课文以爱为主题,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救助儿子同班的良好美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学难点: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1 、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 、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情景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方法。

  1、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2、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下五个环节:

  六.说预案

  (一) 、复*导入

  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 、品读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找一找文中描写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说说感受 .

  (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2.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学生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描写感受父亲的疲惫与辛苦.

  再如: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这些都原于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连接父子感情的一个基点。让学生体会到阿曼达的无私.先人后已.灾难面前镇定,从容的品质)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救火队长,警察的话看出他在想什么?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 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三) 、情感升华

  1)出示课件.三位汶川 大地震中的父亲的形象,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

  现在的学生高智商,低情商,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因此,学生们脱离生活的经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述也是显的苍白无力的,对此,教学中,我联系汶川地震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用汶川地震中父爱的图片唤醒他们的感受.

  2)小练笔:36小时过去了,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通过读写融情,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写“父与子”的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

  1、写一写。(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可以写你学了本课后的体会,也可以写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的话)。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同时,紧紧抓住一个“情”字,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让学生理解儿子的获救,是父亲与地震废墟殊死拼搏,奋不顾身的结果,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2. 教师结合作业2.3题适当的引导,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赞颂父亲的伟大,也是在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亲情,学会感恩并理解父、母,以及许多关心自己的亲人。)

  (五)、板书设计

  爱

  父亲 儿子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读演结合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议穿插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做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指导思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分为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 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20xx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

  1、出示导学提纲:(课件)①父亲是怎样救儿子的?②说说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哪里看出来?③课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先让学生自主学*,再让小组长安排好组员的分工合作学*,教师再加以引导,特别关注中差生的学*动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情感体验,增强语感。)

  (三)展示交流,体会父子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切入,灵活运用以下这四种方法:

  ⑴读一读,读出真情

  课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通过抓住父亲动作描写,进行对比读、想像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的读来凸现父亲挖掘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读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艰辛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让学生还能读懂什么?通过“挖”与“掰”、“抱”、“拣”的动作对比演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父亲挖掘的艰辛。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涵,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这就是*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实感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写,体会一位历尽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高大形象。

  ⑷议一议,议出信念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进行挖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找出文中的重点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句话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3次,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小结写法,过渡引出。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使学生明白学*描写人物类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等方面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3、总结延伸, 升华感情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面,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只有14个7岁的小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我让学生写在课前准备的爱心卡上,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写,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最后让小组内互评互改。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五)设计作业,阅读链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xx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第二步,课件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

  第二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

  第三组 安顿 挖掘 拥抱 坚定 绝望 叹息 悲痛

  先进行词语学*,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第三环节: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

  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

  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第四环节:读写融情,情感升华。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里,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

  师配乐朗诵有关于歌颂父亲的诗句。

  第六环节;顺着情感,巧设悬念。

  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文中的儿子同样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个儿子的了不起。

  第四板块:说板书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走*父亲。主干问题很明显: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选择了三个教学点:分别是一句话“谁愿意帮我”;一个场景“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形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并且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板块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6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10级中文一班的程宇萌,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因此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反复吟诵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台。在这个*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学*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自主互动*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xx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其次,我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

  第二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

  第三组 安顿 挖掘 拥抱 坚定 绝望 叹息 悲痛

  进行词语学*,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 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读写融情,主题升华。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然后升华主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不论天塌地陷、世事变迁,总会有一扇门为你打开,总会有一些人在那里等着你,还愿意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终止。这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地方有父母、有亲人,是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和爱。而爱,会使人坚强;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那么,

  让我们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在教学时,力求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调,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之爱。这组课文以爱为主题,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救助儿子同班的良好美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学难点: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1 、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 、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情景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方法。

  1、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2、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下五个环节:

  六.说预案

  (一) 、复*导入

  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 、品读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找一找文中描写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说说感受 .

  (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2.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学生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描写感受父亲的疲惫与辛苦.

  再如: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这些都原于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连接父子感情的一个基点。让学生体会到阿曼达的无私.先人后已.灾难面前镇定,从容的品质)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救火队长,警察的话看出他在想什么?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 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三) 、情感升华

  1)出示课件.三位汶川 大地震中的父亲的形象,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

  现在的学生高智商,低情商,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因此,学生们脱离生活的经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述也是显的苍白无力的,对此,教学中,我联系汶川地震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用汶川地震中父爱的图片唤醒他们的感受.

  2)小练笔:36小时过去了,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通过读写融情,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写“父与子”的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

  1、写一写。(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可以写你学了本课后的体会,也可以写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的话)。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同时,紧紧抓住一个“情”字,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让学生理解儿子的.获救,是父亲与地震废墟殊死拼搏,奋不顾身的结果,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2. 教师结合作业2.3题适当的引导,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赞颂父亲的伟大,也是在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亲情,学会感恩并理解父、母,以及许多关心自己的亲人。)

  (五)、板书设计

  爱

  父亲 儿子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我是来自10级中文一班的程宇萌,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因此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反复吟诵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台。在这个*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学*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自主互动*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其次,我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洛杉矶阿曼达

  第二组地震混乱废墟爆炸

  第三组安顿挖掘拥抱坚定绝望叹息悲痛

  进行词语学*,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先引导学生透过“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读写融情,主题升华。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然后升华主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不论天塌地陷、世事变迁,总会有一扇门为你打开,总会有一些人在那里等着你,还愿意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终止。这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地方有父母、有亲人,是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和爱。而爱,会使人坚强;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那么,

  让我们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了不起儿子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9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六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重在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立目标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高段阅读教学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组教材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学*目标:

  1.借助图片感悟文本,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情境中想象、交流、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结合课文,感知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我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子之间的信任。”确定为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联系学情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课件出示)(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三)品读课文,感受父爱;(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五)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开课伊始,我会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一组关于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惨状的图片,问学生:“看完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的导入不仅把学生很快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并且为后来体会父爱的伟大做好铺垫。接着进入新课学*:“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就是在这可怕的地震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

  “课题告诉我们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这对父与子。”(板书:父子)由课题中的“父与子”引入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自读之后,交流“作者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样的设计,紧扣本组预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一入文,就关注到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交流了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之后,进行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活。”

  除了人物的描写,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字比较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1和12自然段,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找出文中出现的数字。接着,想一想数字在课文中代表的含义,试着用这些数字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数字的提示下,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品读课文,感受父爱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将根据学情,顺学而导,具体的看看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1)聚焦第一组数字(30万人,不到4分钟),学生通过对比,应该能体会到地震的突如其来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了这样的体会,再来读第1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好。

  (2)聚焦第二组数字(8、12、24、36),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些数字,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数字引发想象,初步感受到父亲形象。由此再回到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找到文章的重点段落:“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体会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仔细读读句子,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特别打动你?”学生默读后,应该会抓住句子中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外貌,体会到父亲的艰难、疲惫、焦急、无助、坚持,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对儿子的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在交流体会中,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自主品读,体会,交流后触摸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然后再创设情境引读句子,父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慢慢丰满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父亲这么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这时,把这几句话变成小诗,创设情境:看,这段文字不正像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吗?出示: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聚焦父亲的语言。父亲在挖掘的时候,有人劝阻他,父亲是怎么说的?学生找出父亲的三句回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看似简单重复的回答,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三句话一样吗?”“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由恳求到焦急直至有点崩溃的心情变化。接着进行排比式的导读,串联起三句回话,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情感状态中,急父亲所急,担心着父亲的担心。

  然后,我继续追问: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引出文本的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时设身处地地模拟对话,交流,学生很快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这是因为父亲信守诺言,这是因为如山的父爱。(板书:爱)

  (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

  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内心,树立了伟大父亲形象之后,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体会父子之间深深的信任。“想象一下:儿子在废墟下,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随时可能遇到危险,这36小时,儿子又是怎样的一种等待呀!”再次出示之前的小诗,“这个儿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_______/他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人再愿相信他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仿照描写父亲的小诗,写写儿子。通过练笔,学生再次感受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加深对信任的理解。这时,再读被发现后,儿子和父亲的对话,从儿子的语言中,就会体会到正是因为对父亲的这份信任,(板书信任)才让儿子那样的勇敢、坚强、无私。

  (五)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父与子哪儿了不起?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最后再次点出本文写法:“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一定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灾难中的爱与信任打动了我们,也更得利于作者运用的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后也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人物,用上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这一环节再次回扣开头,点出了本组的训练重点,关注到写法上面。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菁华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用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虚墟、疾步、绝望、瓦砾堆、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与的佳句。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人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的事。

  3、默读课文,全文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4、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这是一位( )的父亲。

  5、默读课文13~24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言的重点句子,这是一位( )的儿子。

  6、讨论:

  为了表达伟大、深沉的父爱,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提纲

  1、抄写、背诵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5个。

  2、以“父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父亲爱你的事。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⑴ 正音:砾、颤、爆、墟。

  ⑵ 难字书写:杉、矶、砸、颤。

  ⑶ 用时、地、人、事四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⑷ 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⑴ 喊、跪、站、走。

  (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⑵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① “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②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③ 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儿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父爱的伟大。

  ④ 比较:

  外貌描写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3、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

  儿子:坚信父亲救自己 先人后己

  4、总结写法特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5、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父子深情。

  2、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重点: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师口述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谈感受。

  手机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衔接导入,引出课题:

  师: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第17课。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父子

  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划记下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用横线划记下来,表现儿子了不起的用波浪线划记下来),旁批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四、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相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挖。

  师: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反馈。

  师引读:

  师:他挖了8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他挖了12小时,在夕阳照耀下的废墟里,你仍看到一个疲惫不堪但坚持不辍的身影,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24小时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即将来临,在昏暗的废墟中,你仍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父亲的悲伤与坚定。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3、相机指名读: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4、相机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很多人都来阻挡父亲的部分(第5-10段)。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恳切、期盼)

  师生分角色读:从“段5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至段10精神失常了。师读众人说的话,生读父亲的话。

  5、师: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把父亲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吗?

  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父亲----(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想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齐诵。

  三、抓重点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接上文背诵,师引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板书:儿子

  3、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相信,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他对父亲特别的信赖。

  师板书:只要……就……

  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师板书:等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又会与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师:8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又渴又饿――生接

  师:12小时过去了,阿曼达,这里黑极了,我害怕――生接

  师: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们都会死的,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我们了――生接

  4、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让别的孩子先出去,阿曼达是多么无私呀!

  5、师:当父亲与儿子经过生离死别再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惊喜、激动)

  6、分角色朗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一生读父亲的话,一生读阿曼达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7、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动、自豪与喜悦之情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8、师: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信赖,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板书:父子情深

  9、师:(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赖。)

  四、小结: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请牢牢记住,在生命的旅程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总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和你在一起,总有许许多多深爱着你的人和你在一起。让我们告诉自己,告诉汶川的同胞们,不论生死,不离不弃。(播放由成龙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高潮部课件。)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不离。师生齐读《生死不离》高潮处歌词。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不论……总……

  了不起在一起父子情深

  儿子:等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方法,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表达方法。

  2、难点:

  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大屏幕出示: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坚定、挖掘、绝望、瓦砾、颤抖、拥抱。

  3、指名读课文。

  4、请学生能从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来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悟,叩响情感和弦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就记录在文章每一个细节里,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要关注文章的细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都包含着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注意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字或许能让人感慨万千,一个词语或许能打动你的内心,一句话或许能震撼你的心灵,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用自己的心去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感受。

  三、细读品味,掀起情感波澜

  1、感悟父亲的伟大:

  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这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1~12自然段,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透示着父亲的内心世界,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读了这部分内容,(手指板书)我们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感受着这人间最伟大的父爱,此时此刻,你也一定会被父亲对儿子的这种挚爱深深地感动,那么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或是文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打动了你呢?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⑶引读:

  (出示:谁愿意帮助我?)

  当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绝望地离开,当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消防xxxx处于安全地考虑请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警察走过来,劝他回家时,他的回答是……

  ⑷透过父亲这*乎于精神失常的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此时最需要的是帮助、救子心切。)

  ⑸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着我!)(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

  师:只有父亲才有可能给儿子以生的希望,这是一位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一位多么信守诺言的父亲,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呀!

  2、感悟儿子了不起:

  ⑴在历经了饥饿、疲倦、危险,在历经了38小时不懈努力后,奇迹终于出现了,课文接下来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老师把这对父与子的对话打到了大屏幕上,请同桌之间合作练*读这部分内容,让我们继续在关注细节和感受语言中去体会。

  ⑵请两名学生读。

  ⑶请其他的学生透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⑷再次指名读。

  ⑸男女生合作读。

  3、最后一段:

  ⑴齐读(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⑵(指屏幕)在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一下子就跳到了你的眼前呢?

  重点理解:了不起、无比幸福。

  四、回文引读,引**感升华

  1、教师引读。

  出示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地震瞬间来临,让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一位父亲便开始了艰难救助儿子的历程,因为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那就是──

  当所有人都在绝望中劝说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当年仅7岁的儿子面对黑暗、饥饿、恐惧和危险时,是父亲的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那就是──

  当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开的时候,儿子选择最后一个离开,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教师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用他们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融注了人间真情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等着我们去写,课下,我们将开展一次以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7)

——地震中的母爱作文 (菁华3篇)

地震中的母爱作文1

  地震,人类的浩劫,这些天一直在撕裂着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那些灾后余生的人们,面对着自己亲人的离去,家园的被毁,他们的眼在流泪,心在流血,不仅这样,他们还要随时面对时刻存在的余震,山体滑坡和山洪的爆发等诸多的灾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环境啊,虽然我没有身临其境,但我还是在诸多的煤体上看到了那一副副揪心的画面,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又一次人类空前的灾难--唐山大地震。

  那一年我八岁,残存的记忆让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虽然,我所说的怕,只是那种气氛渲染下的恐惧,幸运的是我并没有亲身经历到这场劫难之中。

  唐山距离我所在的地区有一千多公里,中间时隔两个省,但那次地震的余波还是波及到了我们黑龙江。

  记忆中的一个深夜,我被妈妈从睡梦中喊醒,当时好象是后半夜,但我不知道是几点,妈妈对我们说:“快穿好衣服,一会儿有可能要地震。”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地震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地震的可怕性,但我还是在大人们那庄重的目光和神色中读到了恐惧。

  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曲》,这些*时很催人向上的乐曲,此时听起来却有说不出的恐惧。家家户户都做好了临战前的准备工作,穿戴整齐,严阵以待,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恐惧顿时袭上我的心头,使我深信地震真的是天塌地陷,可怕之极的事。

  妈妈对我和六岁的弟弟说:“一会儿如果你们感觉到房子在晃,马上往外跑,如果跑不出去,就躲到炕沿的下面,这样,房子倒了就不会砸到你们了,记住,速度要快,知道了吗?”

  我家的炕沿是悬空的,就是在火炕的外面又加出一块厚厚的木板,如果我和弟弟紧紧地贴到下面,是可以放进我们两个幼小的身体的,这个位置是妈妈当时所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了,望着妈妈那切切的目光,我问:“那你和爸爸躲哪里啊?”妈妈说:“你爸爸要管你妹妹的安全,不用管我,我就做在炕上,不躲了。”望着妈妈和她怀里只有一岁多的弟弟,我仿佛有种马上就要失去妈妈的感觉,但我不敢哭,心里既害怕又为妈妈担心,是啊,当时的我还是个孩子,又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泪眼婆娑地等待着那可怕的瞬间。

  那一夜,我们惊慌失措地坐到了天明,此后的几个夜晚,我们都是合衣而眠,爸爸妈妈也不敢放心地去睡,总是提心吊胆地听着什么动静。每天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在书桌或窗台上放上一个倒立的空啤酒瓶子,一但听到瓶子倒下的声音,好迅速撤离。家里和学校的窗子上也都贴满了“米”字型的纸条,慌慌数日后,幸而有惊无险,但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感动于妈妈在最危急的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们,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那一刻,八岁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地震中的母爱作文2

  母爱是那流水,细腻而温暖,洗去我那三千烦恼丝;母爱是那柔柔的轻风,轻盈而舒适,呵护着我幼小的心灵;母爱是那温暖的阳光,无私而温馨,照亮了我心底深处的黑暗。

  在四川地震中,一位母亲震撼了我的心,当抢救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倒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缝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态,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了形,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冲着废墟喊了几下,又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音。于是他们细心地把手伸到废墟下面女人的身下,发现有一个小孩还活着。便大喊道:“快过来,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身体的保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揭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被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了的短信。

  一个生死离别的母亲,在她临终或许会想到很多,想到了孩子的将来,想跟孩子说许多话,甚至要给孩子做人生指导,但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也落泪了,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多么令人感动的遗言!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各族儿女的茁壮成长。母爱是一束照射着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大漠里的泉水,使绝境之人重新看到希望;母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无论你是在天之涯,还是海之角,她都会每时每刻地把你挂恋。天之高,永不及于母亲那思念儿女之情;海之阔,永不广于母亲那疼爱儿女之心!

  如果某一天,世界上只有一种爱存在的话,我坚信,那一定是母爱!

地震中的母爱作文3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这件事震动全国上下,15号我在家看电视,突然一则新闻映入我的眼帘。

  5月15日下午在地震重灾区北川,有一位年轻的妇女被压在废墟下面,救护人员透过缝隙看到她死亡的姿势:两手支撑着地,双膝跪在地上,像是古人行礼。救护人员想把她拉出来,但是就在这时余震突然来了,救护人员不得不离开这位妇女。他们跑着跑着,救护队长凭着职业的感觉立即往回跑,边跑还边喊:“快过来”不一会儿跑到死者身旁,扒开砖块,从那位妇女弯成弧形的身体下面,抱出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他毫发未伤,还在安静的睡着。 当医生替他检查时,发现在襁褓中有一部手机,医生下意识的看了看手机屏幕,上面有一条未发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就在这一刻连看惯了生死离别的医生都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那个婴儿仍是那么甜甜的睡着,她妈妈对他付出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那么纯洁,不含一点杂质。看着他那张熟睡的脸,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泪珠,我的眼泪叭叭落下,一滴二滴……它凝聚了我对这位母亲的敬佩。

  在这场灾难中,像这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事情还有许许多多,它让我们知道人间温情无处不在,了解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有正义,有爱心,有亲情,有血性的民族!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为儿女付出了坚定而不变质的爱,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加紧写作业都9点多了,那天晚上十分热,忽然停电了,我打开手电筒点上蜡烛,继续写作业, 我头上汗珠像不听话的娃娃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跳,妈妈见了拿起一把扇子,搬了一个板凳坐在我身旁,不停的摇扇子,为的是让我更凉快些。过了一会儿,我倒是凉快许多,可却见妈妈头上豆大的汗珠接二连三的向下流,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我难受的说:“妈妈,您歇一会吧”。可妈妈执意要给我扇。那天我一直写到很晚,妈妈也一直扇到很晚,暖流一直在我心中翻腾,汹涌。

  有一种情感,它与生俱来,没有条件,绵绵不断,它是“母爱”。有一个人。不管给她回馈什么,无论成功或失败,她永远爱你,她的名字叫“母亲”。你还记得是谁教你伢伢学语?是谁在你生病时彻夜不眠?是谁扶你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妈妈!!!是妈妈!!!

  我尝到了幸福,幸福是清泉,是绿洲,是无私的付出,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我以后一定会加倍给予妈妈更多的爱,让她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合集2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语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暗示,而且这种暗示会带给文本。因此,有时候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会“趋同”,用哲学大师德里达的话说,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一元意义”。以前,我们很多老师会利用学生理解文本的趋同性,来完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2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3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4

  教学目标:

  1、 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 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 学会用比较,想象,练*,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 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地震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

  2、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3、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字词

  阿曼达 砸着 血迹

  3、引出中心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

  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

  ⑵ 挖了多久?(38小时)

  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

  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

  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

  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

  *句子比较: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样改,你觉得怎样?说说你的理解。

  (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细节描写,每一段挖的过程,都让人感觉漫长,感受父亲漫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朗读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语调轻缓深沉。

  板块二:痛苦的38小时

  策略:想象,感受父亲挖的艰辛(写法上:略写了人物心理)

  解读人物身体和心灵双重痛苦

  *理解词语: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配乐,想象说话:

  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__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块三:危险的38小时

  策略:联系,感受父亲挖时的危险

  *地震的严重性: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自爆和引爆)

  *地震之后,还有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坍塌。

  *警察劝说,说明现场不适合逗留,更别说要挖。

  (指导朗读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话)

  板块四:内心煎熬的38小时

  想找到儿子,但又担心找到的是死去的孩子,还担心受伤在家的妻子,身心煎熬。

  板块四:信念的38小时

  策略:质疑,感受父亲挖的信念

  *为什么其他的家长赶到现场,痛哭之后,便离开了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只是略写了)

  过渡:在所有家长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课件展示。(出示ppt)

  (二)儿子的“让”

  1、切入点:一个“让”体现儿子的了不起

  师:儿子的一个动作也不由得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你知道是什么吗?(让)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让”呢?

  2、质疑:儿子才7岁,按照我们上学的年纪来算一年级都还没上,如此年幼,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伟大的行为呢?背后支撑他做出如此行为来的力量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三)补充诗歌

  一、写一首诗

  (能写几个就几个,填完后连起来有感情读一读)

  是啊,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在思考这对父子的行为,我们也深深的被他们伟大的行为而感动,文章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行为却不普通,他*日里对孩子的教育充满承诺和责任,在废墟中又是坚定信念找到生还的儿子,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受到:人因信念产生爱,因爱而坚定信念。下课。

  五、作业和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挖 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 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 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 学会用比较,想象,练*,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 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地震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

  2、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3、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字词

  阿曼达 砸着 血迹

  3、引出中心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

  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

  ⑵ 挖了多久?(38小时)

  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

  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

  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

  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

  *句子比较: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样改,你觉得怎样?说说你的理解。

  (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细节描写,每一段挖的过程,都让人感觉漫长,感受父亲漫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朗读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语调轻缓深沉。

  板块二:痛苦的38小时

  策略:想象,感受父亲挖的艰辛(写法上:略写了人物心理)

  解读人物身体和心灵双重痛苦

  *理解词语: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配乐,想象说话:

  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__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块三:危险的38小时

  策略:联系,感受父亲挖时的危险

  *地震的严重性: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自爆和引爆)

  *地震之后,还有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坍塌。

  *警察劝说,说明现场不适合逗留,更别说要挖。

  (指导朗读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话)

  板块四:内心煎熬的38小时

  想找到儿子,但又担心找到的是死去的孩子,还担心受伤在家的妻子,身心煎熬。

  板块四:信念的38小时

  策略:质疑,感受父亲挖的`信念

  *为什么其他的家长赶到现场,痛哭之后,便离开了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只是略写了)

  过渡:在所有家长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课件展示。(出示ppt)

  (二)儿子的“让”

  1、切入点:一个“让”体现儿子的了不起

  师:儿子的一个动作也不由得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你知道是什么吗?(让)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让”呢?

  2、质疑:儿子才7岁,按照我们上学的年纪来算一年级都还没上,如此年幼,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伟大的行为呢?背后支撑他做出如此行为来的力量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三)补充诗歌

  一、写一首诗

  (能写几个就几个,填完后连起来有感情读一读)

  是啊,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在思考这对父子的行为,我们也深深的被他们伟大的行为而感动,文章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行为却不普通,他*日里对孩子的教育充满承诺和责任,在废墟中又是坚定信念找到生还的儿子,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受到:人因信念产生爱,因爱而坚定信念。下课。

  五、作业和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挖 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7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 昔日 废墟 瓦砾 疾步 开辟 颤抖 绝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朗读。

  父亲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 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8

  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预*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9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 昔日 废墟 瓦砾 疾步 开辟 颤抖 绝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朗读。

  父亲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 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0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叫亲情,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学练

  1、学*课文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字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一个小班展练字形,包括重点字,难点字,笔顺等;

  3、一个小班展练词语,包括近反义词等;

  4、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练*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练*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知识,导入新课

  1、复*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 子)

  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钢筋、玻璃把他的划破了....)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①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挖得特别辛苦)读出这种感觉

  ②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出示读课文相关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

  (4)、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八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生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正中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勇敢有爱心)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是一首不老歌,爱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多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地震中的父与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可以把学*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3

2、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可以感觉到,你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一.  导入:

二.  板书课题

三.  说起地震,我们不能不想起2008.5.12.的下午2:28,那一刻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08.5.12.的下午,对于四川是不同寻常的,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短短几分钟时间,灾区人民就笼罩在黑暗和痛苦之中。在这场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积极的抗震救灾工作。

四.  听歌曲生死不离

五.  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也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荒原。同样的灾难,同样的情感。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咱们课文里也有一句话,和这句歌词的意思相*,你能找到吗?

六.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把它画下来。

七.  指名读给大家听。

八.  这句话出现了三次,这说明了什么?

九.  我来把前半句读一下,你们说后半句。

出示:(1)阿曼达在学*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说————

(2)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父亲说——

(3)——————————————————————————————。

十.  是啊,母爱如溪流般绵延不断,父爱如海洋般深沉博远,或许当人们拥有它时并不在意他的存在,正是这种*凡的父母之爱,当他的儿女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阿曼达的父亲在混乱中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此刻,阿曼达的父亲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板书

十一.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这位父亲想起了*时自己对儿子说的话,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那么,他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句子最使你感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十二: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哪怕发生了大爆炸,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还有谁在读到别的句子时受感动吗?

十三:

(1)老师真的`不明白,消防队长说得清清楚楚,“请你离开”,就是马上离开,必须离开,父亲怎么会听不懂呢?答非所问,还问什么: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2)生两人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十四: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废墟,堆满钢筋混凝土、砖块、木头的废墟。8小时、12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14个孩子还活着!奇迹,真是奇迹!38小时50分钟,阿曼达终于可以出来了!父亲欣喜若狂,让儿子赶快出来,可儿子却说————

十五:课文最后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十六:压在废墟下38小时,他们是怎样渡过的?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14个孩子,只有6、7岁,大家蜷缩在黑暗的墙角,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又冷又饿又渴。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从这片黑暗的废墟里走出去。他们多么盼望有人来救他们呀……黑暗中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总会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一)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5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学*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挖掘、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读懂课文,品味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体会,品味并感悟挖掘一词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材课型

  阅读教学

  教学准备

  《洛杉矶大地震》的片段影视资料;相关的词语、句子、诗歌《父亲》制作成的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美国的洛杉矶是个美丽的城市,有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2.

  师:看了录像后,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地震的确很可怕,屏幕上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了灾害。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预*时都已经读熟课文了,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读准了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放声读,再指名读,师酌情纠正。

  2.请坐端正,轻轻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生快速读课文后,交流回答问题。

  师:板书了不起!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1.师读:

  2.学生默读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同时出示学*提示教给学*方法,并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惯。】

  3.指名同学说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4.重点词补读。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读,我没有读的词句你们一起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好,有同学在读的时候,可能关注了标点符号,真细心,刚才同学们又读了几遍这句话,在反复的读中,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远,从不论可以看出不管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总会救儿子。)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

  再读,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

  (生做握拳动作读)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信念。)

  生齐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设计意图:中心句的朗读,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

  5.细品深析挖掘一词,感悟父爱的执着和伟大。

  师:正是怀着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父亲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他在废墟上挖掘着。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呢?,请你们想像父亲挖掘的这种行为,把它描述出来。

  (同桌互相小声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挖掘)

  再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父亲在挖掘时还会遇到什么?会怎么办?

  师:同学们,正像你们所说的,遇到大石块,父亲会把它撬起来或者搬起来,遇到钢筋钢丝,父亲会把它们拽出来,或***,他就是这样地挖掘、挖掘、挖掘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锲而不舍?

  (动作描写)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8个小时,他已是怎么样?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24个小时,你们还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样?(请一名同学说)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两天两夜)

  师:你们还能想像得出,此时他又是怎样?

  师:同学们,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了父亲面对的困难;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信念始终如一。如果把我们的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仿佛变成了这样。

  师:此时,如果这位父亲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四、抓空白点想象,重视表达运用

  1.师:14人孩子在废墟下呆了38个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

  四人一小组交流,可以表演他们的表现。

  2.师:此时,如果阿曼达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3.师:同学们,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达即将出来,他的父亲伸出了双手迎接他。

  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酌情指导。

  (请2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五、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师:通过今天的学*,你觉得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

  2.师:对照板书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抓住了父与子的什么来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

  (语言、动作、外貌)

  师:是啊,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这是一对具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的父子,他们凭着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抓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祝贺这对重逢的父子吧!

  (生齐读)

  3.齐颂小诗,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送给大家。

  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拓展阅读,领会写法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边默读边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心体会、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学生自主学*)

  师小结: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动作去描写。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的,这里借用书本外的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的学*,拓展阅读,巩固迁移,领会写法,同时也升华、丰富了情感。】

  七、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师: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像地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但在我们*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请课后选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亲情小事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同时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感谢父母。

  2.师:其实,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雅士,热情讴歌书写着父母之爱,课后请同学去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信念

  了不起 爱 语言

  外貌

  挖掘 挖掘 挖掘 动作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这两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品词析句是本

  学*这节课时,我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品味语言(如词语挖掘、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朗读体验,表达运用。通过简单的教学设计和简洁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朗读体验是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这节课,我充分重视了读,在不同时机、不同内容上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对中心句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朗读,不是让学生反复地、机械地、泛泛地去读,而是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课文对父亲挖掘的过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如何读好这句话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我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父亲挖掘过程的基础上设计练读,改变了诸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等生硬、单调、机械的方法指导,而是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三、表达运用是根

  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上。这节课我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表达训练的融合。如: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课堂上,我还非常注意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语言练*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迁移训练促人文(如阅读诗歌《父亲》),以领悟人文促写法,以领会写法促积淀(如阅读短文《最后的短信》),以积淀底蕴促情感(如建议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等等,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健身理解,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 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 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 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 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 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挖掘、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读懂课文,品味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体会,品味并感悟挖掘一词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材课型

  阅读教学

  教学准备

  《洛杉矶大地震》的片段影视资料;相关的词语、句子、诗歌《父亲》制作成的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美国的洛杉矶是个美丽的城市,有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2.

  师:看了录像后,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地震的确很可怕,屏幕上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了灾害。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预*时都已经读熟课文了,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读准了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放声读,再指名读,师酌情纠正。

  2.请坐端正,轻轻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生快速读课文后,交流回答问题。

  师:板书了不起!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1.师读:

  2.学生默读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同时出示学*提示教给学*方法,并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惯。】

  3.指名同学说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4.重点词补读。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读,我没有读的词句你们一起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好,有同学在读的时候,可能关注了标点符号,真细心,刚才同学们又读了几遍这句话,在反复的读中,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远,从不论可以看出不管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总会救儿子。)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

  再读,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

  (生做握拳动作读)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信念。)

  生齐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设计意图:中心句的朗读,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

  5.细品深析挖掘一词,感悟父爱的执着和伟大。

  师:正是怀着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父亲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他在废墟上挖掘着。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呢?,请你们想像父亲挖掘的这种行为,把它描述出来。

  (同桌互相小声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挖掘)

  再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父亲在挖掘时还会遇到什么?会怎么办?

  师:同学们,正像你们所说的,遇到大石块,父亲会把它撬起来或者搬起来,遇到钢筋钢丝,父亲会把它们拽出来,或***,他就是这样地挖掘、挖掘、挖掘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锲而不舍?

  (动作描写)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8个小时,他已是怎么样?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24个小时,你们还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样?(请一名同学说)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师:就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两天两夜)

  师:你们还能想像得出,此时他又是怎样?

  师:同学们,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了父亲面对的困难;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信念始终如一。如果把我们的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仿佛变成了这样。

  师:此时,如果这位父亲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四、抓空白点想象,重视表达运用

  1.师:14人孩子在废墟下呆了38个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

  四人一小组交流,可以表演他们的表现。

  2.师:此时,如果阿曼达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3.师:同学们,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达即将出来,他的父亲伸出了双手迎接他。

  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酌情指导。

  (请2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五、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师:通过今天的学*,你觉得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

  2.师:对照板书回忆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抓住了父与子的什么来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

  (语言、动作、外貌)

  师:是啊,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这是一对具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的父子,他们凭着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抓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祝贺这对重逢的父子吧!

  (生齐读)

  3.齐颂小诗,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送给大家。

  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拓展阅读,领会写法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边默读边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心体会、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学生自主学*)

  师小结: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动作去描写。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的,这里借用书本外的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的学*,拓展阅读,巩固迁移,领会写法,同时也升华、丰富了情感。】

  七、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师: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像地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但在我们*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请课后选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亲情小事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同时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感谢父母。

  2.师:其实,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雅士,热情讴歌书写着父母之爱,课后请同学去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信念

  了不起 爱 语言

  外貌

  挖掘 挖掘 挖掘 动作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这两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品词析句是本

  学*这节课时,我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品味语言(如词语挖掘、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朗读体验,表达运用。通过简单的教学设计和简洁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朗读体验是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这节课,我充分重视了读,在不同时机、不同内容上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对中心句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朗读,不是让学生反复地、机械地、泛泛地去读,而是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课文对父亲挖掘的过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如何读好这句话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我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父亲挖掘过程的基础上设计练读,改变了诸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等生硬、单调、机械的方法指导,而是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三、表达运用是根

  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上。这节课我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表达训练的融合。如: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课堂上,我还非常注意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语言练*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迁移训练促人文(如阅读诗歌《父亲》),以领悟人文促写法,以领会写法促积淀(如阅读短文《最后的短信》),以积淀底蕴促情感(如建议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等等,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健身理解,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


地震中的英雄作文通用10篇(扩展9)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合集五篇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妻子,便去找儿子,他先开始几乎绝望了,但他突然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便不顾生命危险地挖了38小时,终于把儿子和他的同学救了出来。

  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比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从外貌上说明父亲为了救儿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我还从“挖”字体会到父亲的意志很坚定。别的父母都放弃了,唯独他坚定信念,不救出儿子誓不罢休!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是儿子的话,从这里体现出儿子遇到困难,先想到别人。但我没法想象,如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是否也能像文中的男孩儿一样坚持到底?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父子之爱太伟大了!彼此的爱,彼此的信赖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正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让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也是父亲坚持不懈的原因。

  文章结尾写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么感天动地画面呀!让我们为之动容吧!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 2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深深的被文中的父与子的那种坚强的信念所感动了。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从这段话中,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父亲爱子之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挖的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可是他却不顾这一切,因为他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让他坚持了这么久,是那种深沉的父爱。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儿子的那种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如果儿子当初慌张的逃窜,结果也许就不是这样了。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里写了儿子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与对爸爸的那种信任。谁遇到这样的情况,会不想早点回家?可是儿子依然让同学先走,他心里装的,只有别人。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很多,我懂得了就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要沉着冷静的对待问题,还要为别人着想。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 3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我在五年级时学到的一篇文章,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意犹未尽,父亲救子的情景屡屡在我眼前回放。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在1994年一个极其普通的一天,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被匆匆而来的地震击垮。当时,有许多学生家长赶到了现场,但当看到教学楼化为一片废墟时,悲痛欲绝的家长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都十分绝望地离开了。只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我被父亲执著的信念以及儿子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所打动了。就是因为父爱的执著,才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梁,得以让14个孩子被解救。

  我读后心潮澎湃。认为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人们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很多时候,父爱是不能被母爱代替的。*日里,无论父亲是威严还是慈祥,你都要相信,他是爱你的。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 4

  今天,我一日气读完了美国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感受到了这对父子间深厚的感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描述了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到学校解救压在废墟中的孩子,别人误以为他是因为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凭着直觉和他曾跟儿子供奉的信条,终于奇迹般地解救出了孩子。这让我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感情。

  是啊!父亲的爱是一种深沉而伟大的爱。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让人赞颂。

  记得在次缆车意外断裂事故中,快被肢解的父亲,竟然还用双手擎住了幼小的儿子,让儿子得以生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百忙之中不忘教育子女。著名作家朱自清散文中的父亲穿着臃肿的棉袍,瞒姗跨过栅栏,买橘子送给上大学的儿子……个个镜头历历在目,都表达了父亲对儿女的深情厚爱。

  我也曾深深地感受过父爱。我的父亲不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辅导我学*,而且还在炎炎夏日陪我娱乐。记得7月下旬热浪袭来时,父亲中午在单位紧张工作,向领导请了半天假,下午领我去游泳消暑,让我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

  父子情深,是让人羡慕、让人敬佩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能不顾自己的安危,挖了几天几夜,终于救出了孩子。他的孩子在废墟中也对同学说,只要他父亲活着就会来救他们。那位父亲惊人的毅力和他儿子坚定的信心,不得不令人敬佩。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_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文500字 5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一种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儿子阿曼达和小伙伴被埋在废墟下。面对这一片废墟,多少人摇摇头,叹息着走了过去。可父亲确信儿子在瓦砾下等着他,儿子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就这样,这对父与子用爱支撑起生还的通道,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生活中,我的爸爸很淡定,他把对我的爱蕴涵在许多看似*凡的小事中……

  有一次,在学校里,我的头撞了一条很深很长的口子,缝了好几针。当从手术室走出来时,爸爸抢上前,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我明显地感觉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听爸爸说了一句话:“我真瞅不了你受伤”。当时,爸爸一脸的无奈,焦灼心疼的眼神,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我知道心里的痛都刻在爸爸这张脸上了。从医院回到家,爸爸亲自下厨给我做好吃的,为了不耽误我的学*,就给我讲课。一个星期过去了,功课没落下,爸爸又憨憨地笑了。

  亲爱的爸爸,您为我做的事数不胜数,带我爬山一定让我自己攀登顶峰,学*上遇到难题,一定让我自己动脑解出来,生病了您一定亲自照顾……这么多年,您所做的点点滴滴都铭记在我的心底,您对我的爱都写在了细碎的日子里。

  这篇课文学完了,但父子间用爱支撑起深邃的情感世界,是我一生的感动,我爱文章中的爸爸,也爱生活中我的爸爸。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