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总结 / | 知识点总结,语文,初一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1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2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3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1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2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3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语文知识点概括 (菁华3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概括1

  【—初三语文之事理说明文结构】,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

  一、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总结: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初一语文知识点概括2

  【—初一语文总结之蔺相如】,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而史书的秦朝官方备案又被项羽攻入咸阳后烧毁,以下是仅存的关于蔺相如的史料。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

  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也有许多错讹、互相矛盾之处,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比如,从现有资料看,仅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种说法,其中故里说主要由河北省邯郸的蔺家河村、山西省古县的宝丰村和洪洞县的许村、山西省榆次的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泽州、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河南省辉县、安阳的太*岗、相村等地;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郸、邯郸蔺家河、磁县羌村、保定曲阳东西相如村、涞水县蔺家庄、陕西临潼、山西古县蔺子坪、山西泽州、河南辉县、修武县等。

  即便是一些地方*乃至研究专家往往也是各执一词、难有定论。蔺相如文化研究专家蔺如伟,对此尤为关注,苦苦探究分析事实真相,去伪存真,根据现有资料,研究考证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总结:蔺相如一心为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不计较个人名利,顾全大局。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蔺氏族人越迁越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主旨

  【—之离骚主旨】,《离骚》是*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兮,?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总结: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初一语文知识点概括3

  【—初一语文总结之墨梅注释】,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头 :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9)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总结:七言绝句《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另外两首的作者是宋代的张?与居简。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1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2

  常见气体的性质

  (1)氧气O2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及用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a. 供呼吸;b. 炼钢;c.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氢气(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3)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①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a.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②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4)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3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铁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硫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干燥性最高浓度在98%左右),盐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挥发性最高浓度35%左右),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4、绿色溶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

  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7、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另外扩充一点浅粉色的溶液是硫酸锰氯化锰溶液。注:液态固态O2(淡蓝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NO2

  2、黄绿色气体:Cl2

  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SO2,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1、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0==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1、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 Na2O+H2O==2NaOH

  BaO+H2O==Ba(OH)2 CaO+H2O==Ca(OH)2

  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 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 2Al(OH)3==Al2O3+3H2O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初一语文知识点 (菁华5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1

  《为你打开一扇门》要点

  中心思想:

  课文用散文诗的语句,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1、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2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的是“青少年读者”。用“你”好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以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重点段落理解(第4段)

  (1)“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诠释”)

  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

  (2)“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3)“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从语意角度入手)

  不能。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4)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5)“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

  亲*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

  (6)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掌握层次结构及内容)

  四层:

  ①第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②第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③第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④第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7)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议论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3、句子赏析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深入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益处。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此句句式整齐,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富有表现力。

  《繁星

  中心思想:

  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作,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1、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第5——8句写“欲睡”,第9——10句写“沉睡”。

  2、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多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4、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初一语文知识点2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讪shàn笑 吐绶shu鸡 沼zhǎo泽 木屐jī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日,信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封家书”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班会分为“四看、一写、一分享”三部分。“四看”,即一看该校国际教育学院拍摄的感恩教育短片《懂你》,二看学生家长寄语视频《期盼》,三看感恩视频《跪羊图》,四看父母、亲人寄来的一封家书;“一写”,即现场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一分享”,即同学们分享参加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的感受。

  “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第一课,抓住了关键,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实际。”应邀参加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后,信阳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丁少锋说。

  信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是河南省20xx年度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年来,该院以“父母情深”、“一封家书”、“我的大学”等为育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初一语文知识点3

  掌握重点字词:(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从字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准确掌握与积累)

  以成语为例作系统复*:成语练*(涵盖30篇课文)

  高不可( ) 瘦骨( )峋 头晕目( ) 酣畅淋( ) 灰心( )气

  擎天( )地 昂然( )立 肃然起( ) 浮想联( ) 生机( )然

  忍( )不禁 仙露琼( ) 端庄淑( ) 明察秋( ) 夏蚊成( )

  鹤( )云端 ( )然自得 ( )然大物 布衣( )食 绝处( )生

  ( )子回头 ( )终生 问心无( ) 繁( )急管 冉冉( )起

  红灯绿( ) 玲珑( )透 ( )体而微 不可( )灭 ( )无为

  举( )无双 险象( )生 突如( )来 阴晴( )缺 心痛如( )

  得失之( ) 多( )善感 天灾人( ) ( )国他乡 坚韧不( )

  专心致( ) 获益( )浅 ( )然长逝 坚持不( ) 任重( )远

  呼朋( )伴 抖( )精神 花枝招( ) 德高( )重 波光( )灭

  返老( )童 津津( )道 化为( )有 ( )然潜行 ( )古不息

  海枯石( ) 日转星( ) 满( )而归 初三 弱肉强( )

  惊慌失( ) 惊心动( ) 一( )孤舟 碧瓦飞( ) ( )在目

  黯然缥( ) 恍然大( ) 苦心孤( ) 水波荡( ) 各得其( )

  不可救( ) 随声( )和 ( )人听闻 莽莽( ) ( )开眼笑

  兴高( )烈 神( )广大 踉踉( ) 爱( )虚荣 智子( )邻

  ( )翁失马 老骥伏( ) ( )在千里 烈士( )年 壮心不( )

  曲( )通幽 老态( )钟 白( )过隙 ( )而不舍 期期( )

  ( )然泪下 迫不( )待 遐( )闻名 公正不( ) 浅尝( )止

  心无旁( ) 悬梁刺( ) 对( )下药 跌( )起伏 强( )之

初一语文知识点4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 柚yu子树 沉甸diàn甸

  霎shà时间 剔tī透 结实累léi累

  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 堕落 牙yín龈 贪(lán) 婪

  (chú) 雏形 苦(áo) 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 低回:留恋。

  (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

  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初一语文知识点5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míng)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连亘(gèn) 窗扉(fēi) 倏(shū)忽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数年恒不一见 恒:经常。

  (2) 相顾惊疑 顾:看。

  (3) 始悟为山市 悟:明白。

  (4) 历历在目 历历:清楚的样子。

  (5) 惟危楼一座 危:高。

  (6) 或凭或立 凭:靠着。

  二、重点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数年恒不一见。

  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2.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3.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4.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

  三、文学常识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清朝文学家。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5)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关于《伤仲永》课时的知识学*,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内容知识。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

  (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对《伤仲永》课时的内容知识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2

  下面是对《诗两首》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上面对语文《诗两首》课时的内容知识总结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 ,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3

  一、导人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检查预*。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出示小黑板)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明确: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学*课文第一部分

  1.*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明确:①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②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人人*等。③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

  明确: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四、组织学生熟读全文,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作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题二、三。

  总结:本节主要点播,从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作者向往那种生活。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4

  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古今异义词解释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本文成语

  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形容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

  总结: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

  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哦。

  最后一课 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

  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

  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6.主题:爱国主义

  以上对语文最后一课课文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黄河颂》

  关于语文课本中《黄河颂》的内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内容。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P.43 注释 ①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

  2.“望”字统领全诗

  通过上面对《黄河颂》课时知识点的讲解学*,希望同学们对此课时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

  《伤仲永》课时知识点

  关于《伤仲永》课时的知识学*,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内容知识。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对《伤仲永》课时的内容知识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诗两首》课时知识点

  下面是对《诗两首》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上面对语文《诗两首》课时的内容知识总结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 ,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时知识点

  下面是对《爸爸的花儿落了》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

  P.43注释 ① 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作家

  1.线索 ——(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5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堤(dī)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2)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

  (3) 路转溪桥忽见 见:出现。

  二、重点句子

  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 潮**阔,风正一帆悬。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文学常识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6)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菁华5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1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总结: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2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总结: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3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20xx版)

  22.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答:示例:一个“喷”字,有动感,与前面的“冒’字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

  23.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示例: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24.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25.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

  答: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

  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做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4

  初中语文基础作品人物知识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要点点拨:*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论证

  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总结: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初中生物,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答:

  23.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

  答:

  参考答案:

  22、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23、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黄河颂内容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总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此,*年来各地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补写题。即通过,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是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的。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误区提醒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龙井问茶

  钱汉东

  ①杭州西湖是最令人向往的,它的美妙,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还在于湖边、山里的那些清静的喝茶处。龙井是茶客必到之地。

  ②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前去龙井。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这时来了一位老妪,说是龙井村人,欲搭我们的车回去。龙井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老妪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还有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老妪三句话不离龙井茶,从老妪的话中,我们知道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③到了龙井,我们跟随好客的老妪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她的媳妇正在门前用电锅炒茶。坐在老屋客堂里的竹椅上,我们目睹那满满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慢慢卷起、干瘪,随之,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四处飘逸。老妪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出锅的龙井茶,茶水清澈,色泽嫩黄。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老妪拿出几种茶叶让我们识别,她说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清明前龙井茶叶都是嫩芽做的,一叶一芽,泡在杯中,均匀成朵,茶水自然是嫩黄色的了。清明后叶子长大了,绿色素增加,泡出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们轻轻举杯,喝上一口,细细品味,果然不凡。那茶,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

  ④我想买点龙井回去,让父亲品尝,于是与老妪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后以600元一斤成交。带回家后,父亲责备太贵了。如今父亲离我们远去已十年了,但他老人家品茗时怡然自得的神情,依然漫溢在我脑中,那么清晰,那么美妙。

  ⑤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却甘美无比。人生道理莫不如此:试想

  ⑥茶水清香娴雅,它能陶冶性情,明净心智,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格外偏爱它。

  1.细读全文,将下边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

  2.从外形上看,龙井特级茶有什么特点?

  3.文段中与题目“龙井问茶”的“问”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4.从茶水颜色看,该怎么区分清明前和清明后的龙井茶?

  5.品读第⑤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说说饮茶带给你的人生启迪。

  答案:1.时间:暮春三月;事件:问茶 2.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 3.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两句中任选一句亦可) 4.清明前:茶水是嫩黄色的。清明后:茶水有点发绿。 5.示例:我们如果没有经历坎坷艰苦的磨炼,就不会有生命的绚丽多彩;我们如果没有经历风雨雷电的考验,就不会有人生的无限风光。

  分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命题者设计了五道题:

  第1题主要考查对记叙要素的辨识能力,要求考生在表格中填写记叙的“时间”和“事件”两个要素。考生在作答时,对“时间”信息的提取一般不会出错,容易出错的是对“事件”要素的概括提取。譬如有考生将事件概括为“作者到杭州西湖旅游在龙井村喝茶的经过”。显然,这是由于受次要信息的干扰而不能准确地抓住文章记叙的中心所造成的。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概括文章中心事件并力求借助文中重要词语进行表述的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提取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时,往往因忽略了题干中“从外形上看”的要求而导致答案的偏差。譬如有考生答成“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先认真读题,再审慎答题的*惯。

  第3题主要考查对题意及行文呼应的辨识理解能力。这道题的失分率比较低,但也有少数考生不能紧扣“问”来作答。譬如有考生将“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也作为答案的一部分而造成答案的不精确。可见,做题时务必要做到“对问作答”。

  第4题主要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考生失分的原因及答题的要求与第2题相同。

  第5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阅读感悟能力。它虽然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它又对答题进行了限制,即必须围绕“饮茶先苦后甜的过程所寓含的人生哲理”作答,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不少考生就是因为没有紧扣第⑤段文字及上下文语境作答而造成答案偏题的失误。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1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2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3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4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譬如,教盲人学会用,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5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悟。这声音里有一个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6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唯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杜琼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7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8杜琼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9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10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11她作了一个使我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她考了90分,期末,她考了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和她的同学们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12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13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14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追求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甜美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15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 。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 ; ,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 ,我“ ”。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出两例。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答案:

  1.顺叙

  2.刮目相看 孤身一人异域求学 供*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 丝毫也不怀疑

  3.例如:生机勃勃的声音;热情洋溢的声音。(写句子也可)

  4.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衬托、突出……)盲姑娘乐观、坚强的品质。

  5.(1)“跌跌撞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在陌生的土地上被人歧视、被人轻视、被人误解的坎坷历程。(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6.示例:有些健全的人,缺少理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盲姑娘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执著坚强。她是我们的榜样。(言之成理即可)

  7.示例:这双乌黑的眼睛,透着光亮,闪着愉快的光芒,仿佛世上一切的光明都在眼中,是那样神气,那样睿智,那样执著。(内容接*即可)

  8.示例: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创作。

  透视: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盲姑娘杜琼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追求,最终获得的成长过程,读来令人钦佩,给人鼓舞。第1、2两题是从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角度来命题的。第1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记叙顺序的辨识能力。作答时,首先必须具备对记叙文文体知识的积累,即对顺序、倒序、插叙、补叙的特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其次要认真地通读全文,并注意捕捉文中表示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的词语;第三要认真读题,准确理解题意,譬如:题目要求“从记叙的顺序看”,而不是从全文的结构看,千万不要被文章第1段所迷惑,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造成失分。第2题主要考查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的基础上,着重弄清楚盲姑娘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及“我”对此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并利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表述。

  第3、4题是从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角度来命题的。第3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把握能力。就题型而言,它属于读书方法题中的摘抄类试题。作答时,只要能认真阅读全文,并从中找出描写盲姑娘声音的文字,然后加以提炼取舍即可。第4题则主要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的辨识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将描写“另外一个小姑娘”的文字与对盲姑娘的描写对照起来阅读,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5题是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命题的。其中第(1)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并要弄清楚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即可。第(2)题主要考查对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同样要结合句子所处的语境,然后从句式特点或所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品味思考。

  第6题是从阅读感悟体验的角度来命题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虽然其题干的表述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其实它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作答时,既要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又要善于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还要能够辨识句子的表现手法(譬如本题中句子所用的“对比”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联想的方式进行思考。

  第7、8题都是从阅读联想和想象的角度命题的。不过,第7题要求由主人公的外貌特征生发联想,而第8题则要求由主人公的典型事迹生发联想。前者主要考查的是捕捉人物外貌特征并进行准确描写的能力,而后者则主要考查阅读的积累情况及对事件的概括能力。这类题目的开放度较大,答案一般都是不唯一的,只要“内容接*”或“事例类似”即可。

  初一语文《秋颂》同步练*

  目标:

  1. 理解课文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2.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情怀。

  3. 能运用创新精神评价文章的观点、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

  眸子( ) 飒爽( ) 孤傲( )

  红寂寥( ) 摄住( ) 明澈( )

  2、按原文填空

  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

  3、补全词语

  (1)无动___,___ (2)__尘__,___

  (3)闲的__,___ (4)无法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 课文主要写了秋的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写秋风时,说到“代谢秋是谢。生死就是生死,悲观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臬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初中英语?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⑥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还要做些什么呢?

  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奇崛( ) 谛听( )

  2、文章第段景物找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喜欢空山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之发展性考题

  发展性考题一般包括了:仿写、谈感受、续写等。希望大家能全部掌握了。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5

  初中语文基础作品人物知识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要点点拨:*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论证

  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总结: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初中生物,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答:

  23.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

  答:

  参考答案:

  22、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23、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黄河颂内容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总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此,*年来各地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补写题。即通过,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是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的。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误区提醒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龙井问茶

  钱汉东

  ①杭州西湖是最令人向往的,它的美妙,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还在于湖边、山里的那些清静的喝茶处。龙井是茶客必到之地。

  ②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前去龙井。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这时来了一位老妪,说是龙井村人,欲搭我们的车回去。龙井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老妪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还有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老妪三句话不离龙井茶,从老妪的话中,我们知道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③到了龙井,我们跟随好客的老妪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她的媳妇正在门前用电锅炒茶。坐在老屋客堂里的竹椅上,我们目睹那满满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慢慢卷起、干瘪,随之,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四处飘逸。老妪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出锅的龙井茶,茶水清澈,色泽嫩黄。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老妪拿出几种茶叶让我们识别,她说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清明前龙井茶叶都是嫩芽做的,一叶一芽,泡在杯中,均匀成朵,茶水自然是嫩黄色的了。清明后叶子长大了,绿色素增加,泡出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们轻轻举杯,喝上一口,细细品味,果然不凡。那茶,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

  ④我想买点龙井回去,让父亲品尝,于是与老妪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后以600元一斤成交。带回家后,父亲责备太贵了。如今父亲离我们远去已十年了,但他老人家品茗时怡然自得的神情,依然漫溢在我脑中,那么清晰,那么美妙。

  ⑤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却甘美无比。人生道理莫不如此:试想

  ⑥茶水清香娴雅,它能陶冶性情,明净心智,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格外偏爱它。

  1.细读全文,将下边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

  2.从外形上看,龙井特级茶有什么特点?

  3.文段中与题目“龙井问茶”的“问”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4.从茶水颜色看,该怎么区分清明前和清明后的龙井茶?

  5.品读第⑤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说说饮茶带给你的人生启迪。

  答案:1.时间:暮春三月;事件:问茶 2.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 3.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两句中任选一句亦可) 4.清明前:茶水是嫩黄色的。清明后:茶水有点发绿。 5.示例:我们如果没有经历坎坷艰苦的磨炼,就不会有生命的绚丽多彩;我们如果没有经历风雨雷电的考验,就不会有人生的无限风光。

  分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命题者设计了五道题:

  第1题主要考查对记叙要素的辨识能力,要求考生在表格中填写记叙的“时间”和“事件”两个要素。考生在作答时,对“时间”信息的提取一般不会出错,容易出错的是对“事件”要素的概括提取。譬如有考生将事件概括为“作者到杭州西湖旅游在龙井村喝茶的经过”。显然,这是由于受次要信息的干扰而不能准确地抓住文章记叙的中心所造成的。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概括文章中心事件并力求借助文中重要词语进行表述的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提取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时,往往因忽略了题干中“从外形上看”的要求而导致答案的偏差。譬如有考生答成“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先认真读题,再审慎答题的*惯。

  第3题主要考查对题意及行文呼应的辨识理解能力。这道题的失分率比较低,但也有少数考生不能紧扣“问”来作答。譬如有考生将“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也作为答案的一部分而造成答案的不精确。可见,做题时务必要做到“对问作答”。

  第4题主要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考生失分的原因及答题的要求与第2题相同。

  第5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阅读感悟能力。它虽然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它又对答题进行了限制,即必须围绕“饮茶先苦后甜的过程所寓含的人生哲理”作答,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不少考生就是因为没有紧扣第⑤段文字及上下文语境作答而造成答案偏题的失误。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1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2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3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4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譬如,教盲人学会用,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5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悟。这声音里有一个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6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唯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杜琼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7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8杜琼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9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10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11她作了一个使我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她考了90分,期末,她考了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和她的同学们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12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13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14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追求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甜美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15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 。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 ; ,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 ,我“ ”。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出两例。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答案:

  1.顺叙

  2.刮目相看 孤身一人异域求学 供*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 丝毫也不怀疑

  3.例如:生机勃勃的声音;热情洋溢的声音。(写句子也可)

  4.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衬托、突出……)盲姑娘乐观、坚强的品质。

  5.(1)“跌跌撞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在陌生的土地上被人歧视、被人轻视、被人误解的坎坷历程。(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6.示例:有些健全的人,缺少理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盲姑娘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执著坚强。她是我们的榜样。(言之成理即可)

  7.示例:这双乌黑的眼睛,透着光亮,闪着愉快的光芒,仿佛世上一切的光明都在眼中,是那样神气,那样睿智,那样执著。(内容接*即可)

  8.示例: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创作。

  透视: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盲姑娘杜琼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追求,最终获得的成长过程,读来令人钦佩,给人鼓舞。第1、2两题是从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角度来命题的。第1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记叙顺序的辨识能力。作答时,首先必须具备对记叙文文体知识的积累,即对顺序、倒序、插叙、补叙的特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其次要认真地通读全文,并注意捕捉文中表示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的词语;第三要认真读题,准确理解题意,譬如:题目要求“从记叙的顺序看”,而不是从全文的结构看,千万不要被文章第1段所迷惑,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造成失分。第2题主要考查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的基础上,着重弄清楚盲姑娘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及“我”对此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并利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表述。

  第3、4题是从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角度来命题的。第3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把握能力。就题型而言,它属于读书方法题中的摘抄类试题。作答时,只要能认真阅读全文,并从中找出描写盲姑娘声音的文字,然后加以提炼取舍即可。第4题则主要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的辨识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将描写“另外一个小姑娘”的文字与对盲姑娘的描写对照起来阅读,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5题是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命题的。其中第(1)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并要弄清楚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即可。第(2)题主要考查对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同样要结合句子所处的语境,然后从句式特点或所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品味思考。

  第6题是从阅读感悟体验的角度来命题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虽然其题干的表述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其实它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作答时,既要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又要善于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还要能够辨识句子的表现手法(譬如本题中句子所用的“对比”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联想的方式进行思考。

  第7、8题都是从阅读联想和想象的角度命题的。不过,第7题要求由主人公的外貌特征生发联想,而第8题则要求由主人公的典型事迹生发联想。前者主要考查的是捕捉人物外貌特征并进行准确描写的能力,而后者则主要考查阅读的积累情况及对事件的概括能力。这类题目的开放度较大,答案一般都是不唯一的,只要“内容接*”或“事例类似”即可。

  初一语文《秋颂》同步练*

  目标:

  1. 理解课文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2.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情怀。

  3. 能运用创新精神评价文章的观点、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

  眸子( ) 飒爽( ) 孤傲( )

  红寂寥( ) 摄住( ) 明澈( )

  2、按原文填空

  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

  3、补全词语

  (1)无动___,___ (2)__尘__,___

  (3)闲的__,___ (4)无法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 课文主要写了秋的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写秋风时,说到“代谢秋是谢。生死就是生死,悲观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臬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初中英语?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⑥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还要做些什么呢?

  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奇崛( ) 谛听( )

  2、文章第段景物找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喜欢空山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之发展性考题

  发展性考题一般包括了:仿写、谈感受、续写等。希望大家能全部掌握了。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7)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中间某句话或者某段

2、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3、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4、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5、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6、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7、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8、《蜡烛》

9、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10、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11、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12、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3、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4、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5、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16、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句子不完整。

19、拟人

20、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2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2、《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23、描写山的成语:

24、描写花的成语:

25、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26、语言积累类:

27、给文章分段(归并法)

28、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9、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0、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3、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4、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3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6、《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37、《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40、《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2、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5、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6、心绪:心情。

47、猹:作者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

48、且

4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0、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扩展8)

——初二语文上册字词基础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二语文上册字词基础知识点总结1

  尖利jiānlì: 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 [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 :倾斜。 央告yānggào: 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 堤防 竹篙 编算 疟子 吆喝 蹿 飒飒 泅水 莲蓬

初二语文上册字词基础知识点总结2

  赃物zāngwù: 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āngqiè: 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ìcái: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 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 珐琅 惊骇 瞥见 劫掠 笑嘻嘻

初二语文上册字词基础知识点总结3

  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 掳lǔ:俘获;抓获。 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jiéwèn: 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憎恶 絮说 菩萨 辟头 灸疮疤 惧惮 哀悼 和蔼 疏懒

  震悚 粗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