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

首页 / 知识 / | 物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1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2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3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4

  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第四节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5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6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8、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9、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1)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通用十篇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1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最好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2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3、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4、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3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4

  1、晶体

  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2、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多数微粒只能在各自的*衡位置附*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即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正由于这个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晶体的各向异性)。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5、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光学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6、饱和汽;湿度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3)饱和汽压

  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4)湿度

  ①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②描述湿度的物理量

  a.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b.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c.相对湿度公式:

  7、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①热传递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②这两种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③区别:做功是系统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5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6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7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8

  1.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

  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

  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9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10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

  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2)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②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III、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5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3)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 (菁华5篇)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1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2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3

  1.固体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2.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gh,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7.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8.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

  9.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4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5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4)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 (菁华6篇)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1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2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3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4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

  (统一符号、横*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

  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

  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

  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电流表;

  (2)量程;

  (3)读数方法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

  ①确认所选量程。

  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

  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上升时,速度方向(向上)与位移方向(向上)相同,下落过程中在落回抛出点前速度方向(向下)与位移方向(向上)相反,若过抛出点后还可以继续下落,则此后速度方向(向下)又与位移方向(向下)相同。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在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大都不同。因为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位移)方向多数成不为零的角。

  位移方向由运动的起点(你所选择的运动的开始点)指向运动的终点(即末时刻物体所在的点,起点只有一个,而末时刻则可以由问题确定,对应不同的时间段)。例如上述竖直上抛运动,起点是物体的抛出点,而终点则要看问题所给时间的长短,因为可以将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段。

  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5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6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5)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菁华6篇)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

  名称: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的物体因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着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逐渐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东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纽约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极地区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m/s^2,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5)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n)

  (7)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加速状态。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负加速(即速度减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符号,在+、-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单纯的标量,还有部分还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线加速运动

  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物体也有可能做曲线运动。比如,当你把一个物体沿水*方向用力抛出时,你会发现,这个物体离开桌面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地上。

  物体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变。但是物体由于惯性还在水*方向上以出手速度运动。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物体就会往力的方向偏转,划过一条往地面方向偏转的曲线。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重力大小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变。物体仍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不过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小问题——加速度单位的来历

  根据我们高中的课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为速度(v)的单位是m/s,时间(t)的单位是s,于是将m/s与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单位:m/s^2.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物理必修一学*方法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物理必修一学*技巧

  做好复*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复*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学*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复*方法也同及时复*一样,采取回忆式复*,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章节总节。

  3、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做好全面复*。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一篇,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3

  考点1:共点力的*衡条件

  *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4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物理必修一学*方法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物理必修一学*技巧

  做好复*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复*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学*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复*方法也同及时复*一样,采取回忆式复*,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章节总节。

  3、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做好全面复*。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一篇,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5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衡

  (2)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行的共点力作用而*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衡问题,则其*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6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6)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1、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

  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应

  苯本身难于氧化。但是和苯环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烃的同系物,无论R-的碳链长短,则可在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没有α-H的苯衍生物则难以氧化。该反应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鉴别。现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4、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一类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给电子基和卤素。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邻位和对位。给电子基使苯环活化,而X2则使苯环钝化。

  间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二类定位基,包含:除了卤素以外的所有吸电子基。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间位。它们都使苯环钝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进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间氯甲苯等。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两取代基属于同类,则由定位效应强的`决定;若两取代基属于不同类时,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2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衡状态。

  化学*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衡,达到*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衡。

  (3)判断化学*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3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衡常数,不引起化学*衡的移动,不能改变*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5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6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_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菁华6篇)(扩展7)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优选【五】篇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1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2

  电磁振荡

  1.LC回路振荡电流的产生:先给电容器充电,把能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

  (1)闭合电路,电容器C通过电感线圈L开始放电。由于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放电开始瞬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磁场能为零,极板上电荷量。随后,电路中电流加大,磁场能加大,电场能减少,直到电容器C两端电压为零。放电结束,电流达到、磁场能最多。

  (2)由于电感线圈L中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电流不会立即消失,保持原来电流方向,对电容器反方向充电,磁场能减少,电场能增多。充电流由大到小,充电结束时,电流为零。接着电容器又开始放电,重复(1)、(2)过程,但电流方向与(1)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2、有效的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将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3.采用什么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发射电磁波?

  改造振荡电路――由闭合电路成开放电路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3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方比R,

  mrw*方也需,供求*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它越快。

  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4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注意:一般物体的热辐射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三:能量子

  1、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2、大小:E=hν。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x10—34J·s(—般h=6.63x10—34J·s)。

  四:拓展:

  对热辐射的理解

  (1)、在任何温度下,任何物体都会发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

  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辐射不可见的红外光;但当物体被加热到5000C左右时,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可见光。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辉光逐渐亮起来,而且波长较短的辐射越来多,大约在15000C时变成明亮的白炽光。这说明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所辐射的能量在不同光谱区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温度越高光谱中与能量的辐射相对应的频率也越高。

  (2)、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有显著的不同。例如,将钢加热到约800℃时,就可观察到明亮的红色光,但在同一温度下,熔化的水晶却不辐射可见光。

  (3)热辐射不需要高温,任何温度下物体都会发出一定的热辐射,只是温度低时辐射弱,温度高时辐射强。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5

  1.光敏电阻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4.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

  5.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

  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例会形成稳定的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势差或霍尔电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