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

首页 / 知识 / | 历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亥革命

  *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4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1.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2.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

  3.是*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

  第二次*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代第二批不*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的门户,使*丧失了更多的*,*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原因: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3)对外贸易发达

  (4)政治上:共和国的成立

  (5)外因:西班牙的衰落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荷战争(16世纪中期):导火线: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如纽约)

  荷兰战败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

  法国战败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阅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4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和轮番而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积极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局限性:

  (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利;

  (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3、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划分依据:根据城邦公民享有权力的多少)。

  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十二铜表法》:

  意义: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惯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罗马法的影响: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

  ①陪审制度。

  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

  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1.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2.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

  3.是*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2)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1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出现了一批*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的*代化开辟了道路。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2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3

  文艺复兴:(P65—72)〈理解〉

  1、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出现;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享受生活,要求在意识领域打破教会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因而出现了文艺复兴。

  2、14世纪,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详见课本P66—72)

  (1,其代表作是〈神曲〉(马克思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法〈巨人传〉《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和〈威尼斯商人〉。

  (2)美术(P67插图)和;,〈创世纪〉是一幅画在天。

  (3)技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在学**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活字印刷术。

  (4)天文学,挑战教会的“地球中心说”*的.学说;

  (5)医学:

  6、影响: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桎梏,促进了*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3)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菁华3篇)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子昂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2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战国四游侠:荆轲、专诸、聂政、要离

  联纵双名士:苏秦、张仪

  赵国二庭柱:廉颇、蔺相如

  强秦二名将:王翦、蒙恬

  兴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汉初三大名将:九江王英布、韩王韩信,大梁王彭越

  李氏三父子:李广、李敢、李陵

  文景名臣:贾谊、晁错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蹇硕、曹操、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四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乱国二富豪:王恺、石崇

  八王之乱: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东海王越

  王谢二贤:王导、谢玄

  西晋二陆:陆机、陆云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北齐坚壁:斛律光(落鸟都督——惊弓之鸟的故事)、高长恭(兰陵王)

  六朝三丹青: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隋初四大名将: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杨素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悔

  贞观十八学士: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时、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安史之乱:安录山、史思明

  河东三风:薛元敬、薛收、薛德音

  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

  佛法三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七狼八虎:延*、延定、延朗、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延顺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龙眠三李:北宋善画的李伯时、能文的李亮工、工书的李元中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四元帅:韩世忠、岳飞、张浚、刘琦

  成吉思汗四狗:窝阔台、哲别、者勒蔑、速不台

  成吉思汗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张梦晋

  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代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

  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曦、王夫之

  护国三公:戚继光、袁崇焕、郑成功

  九江五贤: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八大铁帽子王: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三藩:*西王吴三挂、*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

  顾命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焦佑瀛、杜翰、景寿、穆荫、匡源

  戊戌六君子:林旭、杨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深秀

  永安封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3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5、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5、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6、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7、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8、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9、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奠定基础的是长*之战

  10、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1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4)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1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4)。

  3.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形势图)p36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形势图)p38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31、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33、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曾,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6、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40、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年的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43、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4、在渔阳戍边,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45、秦自统一以来在全国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在中央设三个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

  46、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统一的文字叫小篆。

  47、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钱币进行了统一,统一的钱币叫圆形方孔钱。

  48、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军事防御。(当时主要是抵御匈奴)

  49、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0、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5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2、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推行“推恩令”。

  53、西汉时,监察京师官员和皇族不法行为的官吏是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55、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

  56、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管辖。(由此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7、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58、丝绸之路:*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内地。意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9、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60、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主要内容是中医理论和致病原则(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最早见于这部书)。“神医”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

  6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它建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古代数学体系。

  62、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本土兴起。

  63、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64、秦陵兵马俑的意义: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超高水品,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65、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3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x疆地区开始隶属*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丝绸之路:*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扩展5)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范文五份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1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均速度=位移/时间,*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4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总�C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C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a)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5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