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

首页 / 知识 /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2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3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4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5

  一、升和毫升

  1、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

  2、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用mL(ml)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5、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三、观察物体

  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项目数量的总计。

  3、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4、求*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 、先求和再求*均数 ( *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同级的运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八、垂直与*行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测量。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3、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

  4、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5、直角等于90度,*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1个周角=2个*角=4个直角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作垂足。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在一个*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行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菁华3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1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2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3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似数,再把这两个*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精确值。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2)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合集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 1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 2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 3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9,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 4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 5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3)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优选【五】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1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怎么样才能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惯,那么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数学整数的概念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2

  《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补充知识点:

  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点: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利用上面三个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340米/秒30万千米/秒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点:

  1、笔算除法的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就要多看前一位。

  (2)、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

  (4)、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商不变的规律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800÷252000÷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补充知识点: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3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4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学*数学的思维方法

  1、逻辑法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

  2、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3、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5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夹角较小)的方位。

  4.*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另两种简便方法:

  (1)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小学四年级数**算定律知识点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求*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95)。

  方法:求最大*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95。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知识点(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6.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 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边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角)

  15.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边)

  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角)

  注:课本83页三角形集合图。

  1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9.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夹角是顶角;两腰与底相交形成的两个夹角是底角。(P84图)

  2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3.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

  24. 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和四边形。

  26.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27.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面上,就是密铺。

  28.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角。

  2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0.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33.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相等的。(×)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4.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6.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7.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长,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越短。(√)

  39.一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再不发生变化。(√)

  4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4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43.0.15时=15分(×)因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0。

  44.0.3与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45.四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形

  第六、七单元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例如: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20.00-1.86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人民币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水*(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变化趋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4)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菁华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让全*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确定位置。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三、与小动物交朋友: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队伍一排一排的排得多整齐呀!它们好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你说它的位置在哪里?说得对,它就成为你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第( )组,第( )个;第( )列,第( )行

  四、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 组第 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开始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问:要说清小朋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

  让每个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3、游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注意把话说完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如果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判断,看站得对不对?

  四、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

  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

  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1)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小青在第3组第2个就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像这样(3,4)我们可以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说一说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观察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小组讨论)

  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向的数,这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数对时横向从左往右看,纵向从下往上看。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4)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在*面上确定物**置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两个数据。

  在*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方式:

  用两个数据a 和b 记(a ,b),

  a表示: 列,

  b表示: 行

  五、学校附*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游乐场的*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七、知识窗: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八、走进电影院: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 :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 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 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醒: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小红和小明去看电影。小红的票是:2排6座;小明的票是:5排9座 。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们该怎样找呢?

  九、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只告诉他们一些磁砖的位置。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9,3)(3,4)(7,4)(11,4)(5,5)(9,5)(7,6)

  十、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战争中确定对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在*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行线;掌握*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的2、3读出数

  2、练*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课型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4872530100031680000

  8600009012000605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P94题,P108题,P1111题。

  2、通过这组练*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读、写数。个人修改~~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知识技能: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形成*行线的表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行现象。过程方法:

  学生在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行线,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行线。

  情感与态度:

  提高学生欣赏*行美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行线。画*行线。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面”、画*行线。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孩子们,在我们的学*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桌上有两枝铅笔,一位同学从旁边经过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咦,铅笔呢?(课件演示:两支铅笔从桌子上滚掉在地上)。

  生:铅笔掉下来了。

  师:那两支铅笔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一下,把他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吗?动手画之前,老师提出几个要求: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能把这两枝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可以吗?(直线有什么特征?)画的时候用上工具尺子;各种方法尽可能不一样,给定的时间里比比谁画得多。

  2.初探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一个同学的画法如下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的画法,他画了()种,有比他多的吗?老师刚才提出了要求,各种画法尽可能不一样。现在这几种画法中,真的没有相同的画法吗?

  生:不是。

  师:哪些画法是相同的?为什么?

  生:第一种和第四种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有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师:老师懂了你的意思,就是两条直线有一个点是重合在一起的。那就是说,两条直线——

  生:交叉在一起。生:相交。

  师:很好。刚才有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相交。(板书:相交)指着学生画了“角”形状的两条直线,引导学生辨析他们是否相交?师:(手指第三种方法)这两条直线相交吗?生:不相交。

  师:我们的眼睛还没有看到相交师肯定的,但这是两条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后,是什么结果?

  生:画得长一些会相交的。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那条直线斜过来。生:这条直线靠过来了。

  师:老师知道大家的意思。原来这两条直线之间有这么宽(指第三组直线的下半部分),现在这条直线向这条直线靠过来了,两条直线间靠得越来越*了,按照这个趋势,他们肯定会有相交的一点。

  师:哪个同学上台,用测量的数据把大家刚才观察的结果表示出来?师:还有不同的方法说服大家吗?(让事实说话)(测量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

  师:看上去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实际上是相交的。照这样看来,这两组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的。

  生:不是。

  师:怎么不是呀?那位同学用测量的数据来说服大家。

  生上台测量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并说明:宽度没有变化,两条直线一直隔着这么远,不会相交。

  师:经过一番分析,这位同学画的这么多种画法中,归根结底实际上是几种不同的画法?看来画在点子纸上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生:或者相交,或者不相交。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刚才画的各种画法中,哪几组直线是相交的,哪几组直线是不相交的。

  交流。(你画了几种画法,实际上是几种不同的画法?)

  师:同学们画的直线都在这张纸上,我们把他们说成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我们把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互*行。(板书:*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行线。

  来看这样一组判断题。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行”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对教材中关于*行概念的语言描述学生理解尚有困难。

  3.深究

  师:我们是通过掉在地上的两枝铅笔,认识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还是回到上面的话题上吧。如果桌上的铅笔,一枝掉在地上,另一枝还在桌上,那这两枝铅笔所在的直线还能相交吗?(课件演示这样的场景)

  生:不会。师:为什么?

  生:一枝在上面,一枝在下面。画长一些,上面的还在上面,下面的还在下面。师:很有想象力。看到两枝铅笔现在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桥,请看大屏幕有些汽车在地面上行驶,有些在立交桥上高速公路上行驶,我们动手做个模拟试验,用一个手指移动演示下面的汽车行驶的路线,用一个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驶的路线,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开来,结果:两辆汽车会相撞吗?为什么?

  生: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多请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你们抓住了关键,因为两辆汽车在上、下两个不同的路面上,所以这时这两条行驶路线既不相交,也不是*行,它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相交和*行特别强调,在同一个*面内。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图形和线条的世界,借着这两枝铅笔我们认识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能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出相互*行的直线吗?(课件出示:课间10分钟)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行或是相交的直线的?

  【设计意图】生活是学生认知形成和发展坚实的踏板,离开了生活进行教学,为学生支起的就是一个空架子。“同一*面”的含义是学生理解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

  利用刚才的情境深掘一尺:桌上的两枝铅笔只有一枝掉在了地上,这时候两枝铅笔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孩子的意见会出现分歧,有的认为相交,有的认为不相交。多媒体适时出示立交桥,并且带领孩子做一个模拟试验,用一个手指头表示下面汽车的行驶路线,一个手指头表示天桥上汽车的行驶路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从不同的方向开来,不会撞车的原因在于这些汽车在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而我们小学阶段所讲的*行与相交都是指在“同一个*面内”。以此为踏板支撑起学生对抽象数学术语“同一*面”的理解。在孩子内心世界,他们较少用数学术语、命题的方式来建构自己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鲜活而有贴切的表象是理解抽象概念内涵的最佳“锚桩”。

  4.操作

  师:我们的同学勤观察、善思考,已经认识了*行。那我们能动动手画出*行线吗?一边画,一边总结画*行线你用了哪几个步骤。

  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生: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再画一条直线。

  师: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两步之间有没有做什么?生:把尺子这样。师:谁能帮助他表达?生:移动生:*移

  师:(板书:*移)老师刚才听到同学这样说:要*移!非要*移吗?为什么?生:不*移的话,直线就会斜掉,就不是*行了。

  师:那怎样保证是*移呢?,还记得图形在方格纸图上的*移吗?请看大屏幕,正方形在方格纸上移动,它能一次*移到这一格吗?为什么?将方格纸斜着放,正方形在方格纸上*移。

  师:如果没有方格纸,要想*移,你觉得关键是什么?

  师:对了,如果要让这个正方形,就像小火车,要想火车*移,那关键就得给它造一条轨道。现在请你拿一把三角尺,你能想办法,让他*移吗?

  演示画*行线吗?和老师同步练*。

  学生独立练*。

  加大难度,你能画这条直线的*行线吗?学生尝试,然后演示。

  再加大难度,你能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行线吗?学生尝试,演示。交流:在画*行线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画*行线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应该要这样画,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画。知识不能很好的为技能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撑。

  5.冲浪

  想想、摆摆、填填

  (1)第一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行,第三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行,那么第三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

  (2)先摆一组*行线,再在不同的方向上又摆了一组*行线,可能摆成()图形。摆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之处?

  书第41页第3题。自己思考,讨论交流。

  6.总结。

  学到这里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看老师的板书,还缺个课题,你能帮帮忙,给我们今天的课取个名字吗?能说说理由吗?

  欣赏*行事物,感受*行美

  总结:*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处不在,下面大家一起来感受*行给我们的视觉带来的美。美的事物有千千万万,其中的奥秘有许许多多,老师相信,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你不但会发现其中的秘密,你还会用你的智慧来创造出更多的美好画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任务,学*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学**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惯和学*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一) 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 与发现 (一)、(二)、(三))

  (在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 (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 与 角 (线的认识、*移与*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栽蒜苗一、二、三)(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 教材特点:

  1、 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 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 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 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 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第二单元 :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菁华9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行和相交。

  二、学*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也是我们判断是不是角的重要依据。

  2、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你在我们身边找一找,指给大家看。(先指顶点,再指两条边)

  3、你们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角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同给他们分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认识*角;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折扇上也能找到角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扇子打开)你有发现么?指指:(顶点、两边)是呀!扇柄就是角的两条边。

  2、继续观察,(扇柄成直线)扇柄成一条直线还是角么?为什么?指指顶点和两边。

  3、我们用活动角演示一下,我们固定一边旋转另一边,直到两条直线成一条直线,谁直到这种角的名字?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角。

  4、我们来看*角的画法,()谁来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想想*角有多少度?怎么证明呢?*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

  6、你在生活中见过*角么?

  认识周角: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特殊的角,我们再来开折扇,这样还是角么?为什么?指指顶点和两条边。

  2、拿出活动角,我们固定一边,旋转另一边,直到转一周,两边重合。谁知道它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它的画法。指指它的顶点和两边。

  3、周角有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和*角有什么关系?和直角呢?

  4、生活中你见过周角么?

  角的分类:

  1、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画角的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大小不定,也可画刚学过的角。

  2、几名同学所画的角已经展示到黑板上了,想不想给这些角分分类,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给他们编上序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哪几个角是一类?为什么?

  3、汇报讨论结果,为什么这样分?

  4、直角多少度?怎样证明?锐角度数上有何特点?钝角呢?

  5、下面我们来利用活动角来摆角,我们认识了哪几种角?谁来说一说,大家用活动角摆出来(最好按一定顺序说)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复*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人节约用水的*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

  1。练*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角。(板书)(画*角): 跟着老师画*角。(示范*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第八册第25页--28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着,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角、周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几种角

  一、回顾旧知,铺垫新知

  1.课件出示一组角 问: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什么?(角)对,这是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的角,那哪位同学还记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一个顶点、两条边) 2.你能给这些角分一分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在很多地方都有角。

  老师到繁忙的工地拍摄了一些画面。(工地上,几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3: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很有价值的问题!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2.师:铲斗臂在工作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角?我们用手指一指吧! 找一个学生上台指,如果学生只是指角的顶点则应该予以纠正。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

  3.小组活动:利用手中的活动角,摆出各种角。(师提示:注意让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活动,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用表格

  学具准备:

  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2、我们来看看王华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中午放学回家,王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这样过程逐步形成课件表格.饼数

  2 3 4

  同时烙两张饼 快速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先烙两张,后三张用快速5 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18 15

  烙 饼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时间(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

  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

  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

  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8.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

  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11.线段特点:

  (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

  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13.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

  角的符号:∠

  15.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8.*行:

  在*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行。如图直线AB*行于直线CD,记作AB‖CD。*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20.*行四边形:

  在同一*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21.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行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

  *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升和毫升

  1、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

  2、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用mL(ml)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5、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三、观察物体

  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项目数量的总计。

  3、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4、求*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 、先求和再求*均数 ( *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同级的运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八、垂直与*行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测量。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3、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

  4、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5、直角等于90度,*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1个周角=2个*角=4个直角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作垂足。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在一个*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行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7)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菁选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本节课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它们可能是什么?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学*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生2: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师:对呀,我也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更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教材是静态的,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本节课内我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的童话式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故事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这样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独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组合作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合作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体验探究与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以情感激励为导向贯穿全课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的保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多是关注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除此之外,我也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评价欣赏他人,使评价成为他们主动发展的动力。

  4、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提高学*效率

  一节课40分钟,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一直认真坐着听课,再加上教材的枯燥无味,无然会开小差,影响学*激情。在教材设计过程中,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教学,所以在设计练*时,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比赛形式,这样,学生既可以放松,又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 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关注课堂的活,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单一传输转向双向的互动;才能由重知识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由重学*结果转变为重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一第7页第1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资源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观察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右面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经验。本节课主要观察由4—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体会所观察到的对象的空间特征。通过学*,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总体设计意图:

  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的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本节课我按照“导入——探索——迁移——应用”的顺序进行设计。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以灵活多样的问题方式,启发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以探索的方式学*观察物体,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联系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动过程,探寻不同的摆法,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揭示课题。

  出示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叙述:你能动手摆出这个图形吗?

  学生动手摆出图形。

  叙述:请同学说说怎样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的物体。(学生演示,板书:正对*视)

  叙述:我们已经会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简单的物体,今天,我们继续观察物体,看看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为下一环节的观察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仔细观察,探索规律。

  1、教学例题

  自学指导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如右图的物体。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先和同桌说说,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3)如果再添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前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谁来说说看,你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适时表扬表现特出的学生。)

  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借助教具、学具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动手观察、操作、交流想法,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体验学*的兴趣,不断形成积极的学*情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空间转换的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

  2、教学“试一试”。

  叙述:如果从上面看到的是,,这4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学生操作后观察,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提问:添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上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拼摆,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也就是摆成了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物体中也能看到相同的视图。

  【设计意图:积累辨认物体*面视图的经验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与*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活动中教师主动参与操作、研讨活动中去,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而且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操作练*,巩固深化

  1、先摆一摆,再画一画。

  组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从前面看到的是

  从右面看到的是

  从上面看到的是

  3、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想一想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右面和上面呢?

  4、添一个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____种摆放的方法。

  【设计意图: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所以有层次、针对地安排学生练*,体现的尤为重要。】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叙述: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生活中,不仅要爱观察,还要会观察。

  【课堂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认清规律的本质、理清所学规律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学*】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对*时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幻灯或实物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练*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2 5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练*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惯。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似数的方法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前置预*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让学生找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二、小组交流合作

  1、汇报前置预*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2.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3.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4.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5、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6、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三、巩固与应用

  1.说一说,拨一拨。

  教师说,学生拨,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白数数的要求;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五、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一、学术条件分析

  这个班有30名学生,包括13名女生。通过对上学期考试成绩的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定义的把握比较牢固,口头计算、书面计算、表外计算比较擅长。少数学生粗心大意,不够灵活,应用能力不够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学*态度端正;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及时完成作业,这使得学*数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少数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要加强学**惯的培养,比如课前自学,课后复*。在写作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认真写,才能认真思考。其次,整数的计算在这学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此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以便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考查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开心,愿意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的主要单位是:升和毫升,二位或三位除以二位,简单期,观察对象,统计表和条形图(一),解题策略,可能性,整数初等算术,竖线和*行线,排序和复*。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期的开始,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第一册教材在四年级第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不仅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教材还是分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你知道一些思维题,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关系的简单知识,认识到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吗?同时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循环和一个单元的解题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类事物数量的关系,总结归纳规律,从而培养推理判断能力,享受学*数学的乐趣。

  这本书的重点是教学:二位数或三位数除以二位数,三步算初等算术,统计表和条形图,列出综合公式,用表格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的教学难点:二、三位数除法试调商的方法,初等算术的运算顺序,点到线知识的实际应用,三视图对物体的想象和摆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比较、分析和判断,升、毫升容量概念的形成。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

  知识和技能:

  1.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与量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进行计算

  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二位数和三步整数混合运算,探索寻找简单的规律。

  2.通过研究相关物体和*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场景、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相关几何和*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的概念。

  雕刻方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有指导作用。通过江苏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四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可以帮助老师们让教学井然有序!

  [第3条]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他人交流、谈判、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索问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对数学学*兴趣浓厚,愿意参与学*活动,尤其是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学中应设计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乘法、升降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行四边形和梯形、求规律、算术规律、对称*移和旋转、倍数和因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题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字、整理和复*。

  单元一:本单元以学生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为基础,主要讲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以及相应的口头计算和估算。一方面,学*这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十进制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在乘法解题过程中的应用意识。

  雕刻要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口头计算和估算。教学难点:注意乘数中间为0,乘数末尾为0的乘法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顺序,理解方法,正确计算。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理解容量和以升、毫升为单位的容量单位。通过对体积、升、毫升的理解,学生可以初步感知生活中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知道容量和单位升容量,然后是单位毫升容量。

  刻字要点:了解容量及其单位升、毫升。

  雕刻的困难:容量的测量和估计。

  雕刻的关键;联系实际,加强练*,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讲授三角形的理解。这部分理解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理解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雕刻要点:感受、发现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雕刻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底部的高度,画出指定的三角形。

  刻字的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自我感知相关规律。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讲授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材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括号,从而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让学生体验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序列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三步计算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自我探索产生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经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感。

  雕刻要点:掌握三步混操作的顺序。

  刻印难点:在掌握操作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纠正。精通计算。

  雕刻的关键: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惯。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对*行度和相交度的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雕刻要点:掌握*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行四边形和梯形高度的理解、测量和绘制。

  雕刻的关键: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结合生活实践学*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简单搭配和简单排列数及组合数。

  雕刻要点:掌握活动中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规律,找出方法。

  雕刻的关键: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本单元讲授乘法分布规律,用乘法分布规律进行简单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定律和组合定律,并使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运算。进一步学*乘法和分布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整数范围内的运算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刻字要点: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除规律。

  雕刻的难点:我可以应用乘法和分布规律,使一些计算简单而熟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第八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会在正方形纸上*移旋转简单图形,发展空间概念,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可以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雕刻要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移和旋转。

  雕刻难点:可以在方形纸上*移旋转图形90度。

  雕刻的关键:加强学生在操作和活动中对知识的掌握,在学*过程中产生兴趣和感受美。

  第九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子,2、5或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素数与合数。

  刻印要点:倍数、因子、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含义。

  刻印难点:在掌握含义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判断,了解每一种自然数的特点。教学重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究,加强学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第十单元:本单元主要用计算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常数规律。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运算规律。

  刻字难点:学生被除数和除数以0结尾的简单算法。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总结发现的规律。单元11:本单元进一步教如何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刻印要点: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感受到通过绘制和列举策略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使用策略的意识,提高使用策略的水*。

  刻字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解决有个性的问题。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绘制线段和列表来解决与行程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要教授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刻印要点:了解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功能。

  刻印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统计活动,体验统计过程,增强统计概念。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惯。

  5.注重团队互助精神的培养,增强集体意识。

  6.加强上下指导,提高学*质量。

  四、课表

  乘法8小时

  7小时(升和毫升)

  三角形7课时

  混合运行8小时

  *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找一个4小时的规则

  操作法7课时

  对称,*移,旋转6小时

  将9个课时相乘并相乘

  用计算器探索法律6小时

  图书馆5课时解题策略

  统计7课时

  用字母数6个课时

  组织和复*10个课时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练*十六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惯。

  2、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十六的第12题。

  让学生艺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

  一、指导思想:

  以《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不在家,*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行线与垂线的认识,*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为本单元的学*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则又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垂线画法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画几何图形的基本技能。作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画长方形,还要让学生从长方形的特征出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学生对长方形本质特征的探究。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

  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试画并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然后归纳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出长方形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画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然后画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三角尺

  学生准备 三角尺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引入新课

  1.复*。

  师: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一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法与步骤)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 生:长方形对边*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行,四条边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揭题。

  师: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为新课的学*做好了铺垫。

  ⊙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中的题目要求,并让学生完成对话框中的内容。

  (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动手画长方形。

  (3)回顾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①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②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都是8厘米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③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4)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5)学生在练*本上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6)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2.探究画正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让学生独立尝试画正方形。

  (2)提问: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正方形。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

  ⊙巩固练*,拓展延伸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

  学*内容:

  人口普查-写多位数

  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惯

  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难点: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学*过程:

  一、前置练*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 )40080500读作:( )370600读作:( )1459032700读作:( )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二、探究学*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 写作: ()七十万 写作:()七百零八万 写作:()九千零五十万 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 的数,所以把数写在 级上,然后在 级写 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想一想:你是怎样写这个数的,把你写这个数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如果自己没写出来的话,要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小结:我们发现这个数含有---级,要先写---级上的数,再写 级上的数,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回答:“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数怎么写?个级上数又怎样写呢?先尝试一下,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

  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0”?

  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写作:()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

  小结:从刚才的写数中我们发现,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现在你能不能

  完成的说一说怎样写亿以内的较大数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较大数的写法写在下面。

  三、达标检测

  1.写出下面画线的数。

  (1)北京***广场是世界是最大的广场,面积约为四十四万米2,写作: 米2。

  (2)火箭每分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写作: 米。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零五万六千 七百万二千零三十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一千四百四十二万

  3.直接回答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是 位数;

  (3)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 位。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范文5份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上学期三(2)*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能力较强,学**惯较好,但也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2

  四年(2)、(4)班大部分学生概念清楚,基础还算扎实,有较好的学**惯。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数学思维,但是四年(4)班还有十几个后*生学**惯差,没有正确的、清晰的数学思维,而且随着新教材的进一步更新,深度和难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些孩子的学*情况越发困难,学*兴趣越发减少,从而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和其他孩子的学*造成影响。因此本学期我将从后进生入手,给这些孩子多辅导,多帮助,多肯定,多鼓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生活*惯,建立自信,培养学*兴趣,同时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和整合,对所教知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本学期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为后面的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的简单游戏规则。

  科研课改专题

  课改专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

  做法: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科研课改及提高素质的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6、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8、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9、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不要只管教学,还有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3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惯和兴趣。

  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自觉性高。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惯较差!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除法;二、角;三、混合运算;四、*行和相交;五、观察物体;六、运算律;七、解决问题的策略;八、统计与可能性;九、认数;十、使用计算器;十一、整理与复*。

  二、教学目标:

  1、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估算和估计实际问题的结果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进行几何体与视图相互转换,研究锐角、直角、钝角、*角以及周角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学*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根据游戏规则的公*性设计简单的游戏。

  2、能力目标:

  (1)能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中看到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能通过两步计算或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计算后回答问题的*惯;

  (3)能找到生活中应用两点一条直线的例子和应用两条直线互相*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媒体呈现的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5)能通过修改和重新设计游戏规则,实现游戏的公*;

  (6)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学*的思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

  (7)在教师的组织下反思自己的学*,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

  (2)在学*过程中能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1、教材重点:除法、角、混合运算、*行和相交、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和可能性、认数。

  2、教材难点: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措施:

  1、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4、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5、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除法(2课时)

  第2周:

  练*一(1课时)

  除数P6―7(2课时)

  除数P8―9(1课时)

  第3周:

  除数P9―10(1课时)

  练*三(3课时)

  第4周:

  复*(2课时)

  机动(2课时)

  第5周:

  角的认识和度量P16―21(3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P22―23(1课时)

  第6周:国庆

  第7周:

  角的分类和画角P23―24(1课时)

  练*四(2课时)

  滚得远(1课时)

  第8周:混合运算P30―36(4课时)

  第9周:

  练*五(2课时)

  机动(2课时)

  第10周:

  认识*行(1课时)

  认识垂直(2课时)

  练*六(1课时)

  第11周:

  找规律(2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第12周:

  加法运算律(1课时)

  简便计算(1课时)

  乘法运算律(2课时)

  第13周:

  练*七(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4周:

  统计P70―78(2课时)

  游戏公*性(1课时)

  练*八(1课时)

  第15周:

  了解我们自己(1课时)

  认识整万和读万级(2课时)

  认识整亿(1课时)

  第16周:

  认识亿和万的数与*似数(2课时)

  练*九(1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7周:使用计算器(4课时)

  第18周:

  机动(2课时)

  整理与复*(2课)

  第19周:

  元旦

  整理与复*(3课时)

  第20周:

  期末复*(4课时)

  第21周:

  期末复*和考试(4课时)

  考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4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5

  一、主要内容:

  本册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第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单元内容:

  (一)认识更大的数;

  (二)线与角;

  (三)乘法;

  (四)图形的变化;

  (五)除法:

  (六)方向与位置:

  (七)生活中的负数:

  (八)统计。

  二、总体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理解*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似数。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通过操作活动,知道*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通过对乘法运算规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5、结合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7、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8、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变化情况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研专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学期改进如下: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5)份(扩展9)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1

  1、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紫檀色 百合色 葡萄灰

  茄子紫 狂风大作 雪花飘舞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 *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风和日丽 铿锵有力

  筋疲力尽 形单影只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受益匪浅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出乎意料 归根到底 用武之地 美味佳肴

  2、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水

  风*浪静 水天相接 漫天卷地 若隐若现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枯枝败叶 枝折花落 局促不安 毫不相让 供养不周 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 耀武扬威 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 随遇而安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引吭大叫 慢条斯理 趁其不备

  3、笑盈盈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金灿灿

  4、飘飘然

  5、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郁郁葱葱 恍恍惚惚 隐隐约约

  6、可怜巴巴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得意扬扬

  7、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崇山峻岭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身材魁梧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8、跃跃欲试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二、日积月累

  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2、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用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3、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4、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这。(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远的伴侣。(富兰克林)

  三、古诗词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一、生字词。

  故障 厘米 联系 检查 责任 地址 脑海 驱车 歉意 毕竟 蓬松 蹦跳 茶杯 拨开 扭动 信赖 愈发 方案 淘气 陪伴 悬赏 泄露 发誓 灵魂 发财 皇榜 调集 奴仆 斥责 购货 单据 索性 纵身 谢谢 知恩图报 春光明媚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洁白如雪 突发奇想 滥杀无辜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不由自主 郑重起誓 物美价廉

  二、拼音与字词。

  瞅 挨* 咂嘴 皇榜 滥杀 斥责 纵身 绿蔓 住处

  调集 调达 泄露 王妃 一卷干草 毕竟 责任 立即

  三、组词。

  咂(咂嘴)娇(娇嫩)蓬(蓬松)拨(拨弄)驱(驱赶)淘(淘气)浩(浩浩荡荡)址(地址)

  砸(砸坏)骄(骄傲)篷(帐篷)泼(活泼)躯(身躯)陶(陶器)造(建造) 扯(拉扯)

  笼 (笼罩) 蔓 (绿蔓)

  (笼子) (蔓延)

  四、词语搭配。

  检验产品 沙沙的落雪声 温暖的鸟巢 毕竟是件小事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温暖舒适的巢穴

  体格检查 哗哗的流水声 小鸟的鸣叫 究竟想干什么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无人知晓的情形

  环顾四周 琅琅的读书声 悄悄地进发 居然落到我身上 深明大义的国王 春光明媚的山林

  支付费用 隆隆的机器声 拼命地挣扎 竟然把我当朋友 忽然探出头来

  沙沙的下雨声 哈哈的欢笑声 喳喳的鸟叫声

  五、近义词。

  完全(彻底) 红火(兴隆) 懊悔(悔恨) 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六、反义词。

  熟悉(陌生) 说谎(诚实) 尖细(粗大) 伤害(保护) 危险(安全) 相信(怀疑)

  缩短(延长) 机灵(笨拙) 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七、填量词。

  两对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一只蜘蛛 一张网

  一台电脑 一封信 一扇门 一轮圆月 一弯新月

  八、按要求写词。

  1.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形容气愤的成语:咬牙切齿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3.描写九色鹿的成语:色彩斑斓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义正辞严

  4.描写调达的成语: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5.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猎人海力布》

  6.现代兵器:现代战车 现代战斗机 新型枪械 现代导弹

  7.含“手”的成语:手舞足蹈(形容高兴) 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形容亲密)

  心灵手巧(形容聪明) 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得心应手(形容熟练)

  九、一字多义。

  1.印在脑海里(留下痕迹)

  2.好让我把钱寄给你(便于)

  3.滥杀无辜(不加节制)

  4.背信弃义(违背)

  5.知恩图报(计划)

  6.伴随(陪伴)

  7.信赖(相信)

  8.粗暴(粗野)

  9.探出头来(伸)

  十、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

  1.人无信不立。

  2.言必信,行必果。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5.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8.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伊索

  十一、动物喻人。

  1.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

  2.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3.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有人。

  4.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十二、造句。

  1.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

  2.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3.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

  4.同舟共济--------人民***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5.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6.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7.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

  8.置之不理------现在晋国要攻虢国,虞国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啊!

  十三、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窥视:偷偷摸摸地看。

  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 瞻仰:恭恭敬敬地看。 端详:仔仔细细地看。

  环顾:前后左右地看。 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的样子或是活动吧!(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4.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5.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6.课文《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

  7.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3

  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暮mù(暮色、暮年、暮气)

  吟yín(吟唱、吟诵、**)

  题tí(题字、题诗、问题)

  侧cè(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

  庐lú(庐山、庐舍、草庐)

  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

  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é(阁下、阁子、阁楼)

  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

  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

  二、我会认组词

  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三、多音字

  似sì(好似)shì(似的)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四、古诗大意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六、课文主题

  《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暮江吟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

  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跳宕腾挪,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晚景,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隐藏着深厚的意蕴。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可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诗人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本来是*常的景致,一经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凡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醉于这奇妙的境界中。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精巧的小诗。诗中描绘出两幅图画。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4

  【字词学*】

  字:塌(tā)、救、稠

  词:幸福、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窟窿、云霞、女娲补天

  【重点句子】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3.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5

  一、生字词。

  夜幕 蒸腾 玉树琼枝 洁白晶莹 描绘 缀满 奥妙 张贴 增添 欣欣向荣 春回大地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爆竹 屠苏 旧符 孤独 春满人间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领略 饱和 雾凇 雕梁画栋 遥遥相对 山花烂漫 青翠欲滴 漫天飞舞 降临 万紫千红 千姿百态

  笼罩 淹没 凝结 冰封 缭绕 摄氏度 十里长堤 词类相当 开卷有益 松花江畔 点缀

  气氛 和睦 浏览 和谐 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 蓑笠翁 声律

  技巧 设计 歌颂 背诵 磨练 模糊揣摩 详细 祥和

  二、组词。

  屠(屠杀)符(符号)爆(爆炸)堤(堤岸)律(纪律)累 (劳累) 看 (看门)

  著(著名)付(付出)暴(暴雨)提(提问)建(建设) (积累) (看见)

  三、词语搭配。

  美丽的春光 祥和的气氛 美好的生活 无穷的奥妙 和睦的人家

  描绘春光 增添气氛 歌颂生活 展现景象 张贴春联

  四、按要求写词。

  1.描写霜的词语:薄霜铺地 霜若白盐 白霜片片 银霜遍地

  2.描写雪的词语:鹅毛大雪 大雪飘飘 大雪纷飞 洁白无瑕

  3.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吉林雾凇

  4.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五、要背出的古诗。

  元日 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宋代 王安石 唐代 柳宗元 唐代 岑参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山鸟飞绝, 北风卷地白草折,

  春风送暖入屠苏。 万径人踪灭。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门万户蝉曈日, 孤舟蓑笠翁, 忽如一夜春风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独钓寒江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对对子。

  绿柳对红桃 桃红对柳绿 神州对大地 海角对天涯 雨雪对风霜 春风对秋雨

  漫山对遍野 旧岁对新年 鸟语对花香 明月对清风 舒眉对开口 和风对细雨

  蓝天对碧海 山光对水色 地北对天南 虎啸对龙吟 辞对贺 古木参天对雪峰插云

  秋雨潇潇对春风徐徐 风扶千条柳对雨润万朵花 风绿千条柳对雨红万朵花

  门对千根竹对家藏万卷书

  七、要记住的春联。

  1.描绘美丽的春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4.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安。

  5.反映辞旧迎新: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6.展现祖国壮丽河山: ①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②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③日暖山河春,风和桃李秀。

  7.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 8.春回大地,9.松竹梅岁寒三友, 10.家家幸福庆团圆,

  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福满人间。 桃李杏春风一家。 岁岁年丰添美满。

  八、解释加点字。

  1.抑扬顿挫 (很短时间的停止) 2.一岁除(去掉) 3.点缀(装饰) 4.词类相当(相*)

  5.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6.揣摩(体会研究)7.讲究对仗(重视)

  九、填空。

  1.樱花(烂漫)的时节,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

  2.十六岁,是一个(浪漫)的诗意的年龄。

  3.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4.《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5.《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能动动脑筋,删改必要的字词,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6.《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你感受到(雪天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对于后两句诗,如果结合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贬谪生活,就会发现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的人格化身。

  7.(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8.(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9.(如果)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10.(既使)天气很冷,爷爷(也)要坚持早晨锻炼。

  11. 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2.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13. 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14. 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15.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这一天看到的有趣风俗,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16.《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你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雪景,如(大雪纷飞、漫天雪花、鹅毛大雪)。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的心情。

  17.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这是隆冬的时节,寒风凛冽,大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岭都没有了鸟儿飞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没有了行人的足迹。这时,只见寒冷的江面上,孤单单地漂着一条小渔船,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垂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