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

首页 / 知识 / |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1. die out灭亡;逐渐消失

  2. in peace和*地;安详地;和睦地

  3. in danger(of)在危险中,垂危

  4. in relief如释重负

  5. burst into laughter突然笑起来

  6. protect...from保护不受(危害)

  7. pay attention to注意

  8. come into being形成;产生

  9. without mercy毫不留情地

  10. respond to对作出回答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1. ancient:古代的---反义词present-day当今的

  2. compete with/ against sb.和竞争

  compete in在中竞争

  compete for sth.为而竞争

  competition n.比赛

  4. used to do过去常常做...

  be/get used to (doing) sth.*惯于

  be used to do被用来做

  5. every four years = every fourth year每四年或每隔四年

  6. admit+ doing承认做某事

  be admitted as被接受成为

  7. for the honor of为了的荣誉

  in the honor of为庆祝/为纪念

  8. allow sb. 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

  allow doing sth.允许做某事

  9. not only but also不但而且

  10.也as well用在肯定句中,放在句末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1. in search of寻找,寻求

  2. survive vi.幸存,生还

  3.幸存者survivor

  4. belong to属于,

  5. serve as担任,充当

  6. in return作为回报,作为回馈

  7. be worth sth.值得

  be (well) worth doing sth.很值得做

  11. be at war处于战争状态,交战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1. selfish自私的selfless无私的

  2. devote oneself to致力于;献身于

  3. fight against对抗,反对

  fight for为而战

  6. out of work失业

  7. join加入(组织,俱乐部,成为其中一员)

  join in参加(活动)

  take part in参加(活动)

  8. as + adj +as one can尽可能

  = as + adj. +as possible

  9. as a matter of fact事实上(=in fact)

  10. blow up爆炸,炸掉

  11. set up建立; set about着手,开始做( set about doing sth.)

  set off出发,动身; set out开始,出发(set out to do sth.)

  12. be sentenced to被判

  13. be equal to与相等;胜任

  14. be proud of为感到自豪

  15. give out分发(give off散发出(气味))

  16. die for为而死

  die of死于(自身原因,如疾病)

  die from死于(外在原因,如车祸)

  17. realize ones dream of 实现..的梦想

  18. only位于句首时,要主谓倒装

  例: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etter.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1. dream of/about (doing) sth.梦想;幻想

  2. pretend to do / be假装做某事

  3. to be honest说实话

  be honest with sb.对某人坦白

  be honest in sth.坦白承认

  4. attache to认为有(重要性、意义);附上;连接

  5. form the habit of养成的*惯

  7. in cash用现金,用现钱

  pay in cash给现金;现金支付

  by credit card用信用卡

  by cheque / check用支票

  8. play a joke on sb.=play jokes on sb.戏弄

  make fun of捉弄;取笑

  laugh at sb.嘲笑

  9. rely on =depend on依靠,指望

  10. or so大约;左右

  11. break up打碎;分裂;解体;驱散;结束;(学校)放假

  break down出故障;拆毁;失败;精神崩溃;(身体)垮

  break into破门而入

  break off中断;断交;突然停止

  break out爆发;突然发生

  break away from脱离;摆脱

  12. above all:最重要的是,尤其,首先

  in all:一共;总计

  after all:毕竟;终究;别忘了

  at all: (否定句)根本,完全(疑问句)到底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阅读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1)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 (菁华3篇)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1

  1.mean doing sth. 意味着; mean to do sth. 打算或企图做某事; mean sb. to do sth. 打算让某人做某事; be meant for 打算作……用;

  2.take place 发生;举行

  3.of all kinds 各种各样的

  4.starve to death饿死 be starved of 缺乏 starve for sth, starve to do,渴望

  5.plenty of 大量; 充足

  6.be satisfied with感到满意 to one’s satisfaction感到满意是

  7.do harm to sb.=do sb. harm 伤害某人

  8.in the shape of呈…的形状,以…的形式

  9.in memory of/ to the memory of sb.纪念某人

  10.dress up 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化装

  11.award sth.(to sb.)和award sb.sth.(for sth.) 给予、颁奖 reward sb. for sth. 因 …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某物酬劳某人

  12. admire sb. for sth在某方面钦佩某人

  13.look forward to期望,期待,盼望

  14,have fun with(与某人)玩得开心;过得快乐 (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15. turn up.来;出现;把(收音机等)音量开大些 turn down 拒绝; turn off 关掉; turn on 打开; turn out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向某人求助

  16.keep one’s word 守信用; break one’s word, 失信

  17.It be obvious that-clause 显而易见;一目了然

  18.set off 动身, 出发; 使(地雷、炸弹)爆炸; set in开始; set up建立,创立 ; set out to do = set about doing sth.着手做 set down 写下,记下

  19.remind sb. of sth. 提醒,使想起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2

  1)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排列顺序

  限定词(包括冠词、所有格、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数量词等)+表示观点的词(品质,状态,即表示好坏美丑等的词)+大小或长短+年龄或新旧+形状或样式+颜色+产地或来源+材料或种类+用途+名词

  a nice long new black British plastic pen

  2)形容词作状语,表伴随或结果

  He returned,safe but tired.

  3)复合形容词的用法

  1)形容词 + 名词 + ed kind-hearted好心的,white-haired白发的

  2) 形容词 + 形容词 red-hot炽热的,dark-blue深蓝的

  3)形容词 + 现在分词 good-looking好看的,easy-going随和的

  4)副词 + 现在分词 hard-working勤劳的,fast-moving快速转动的

  5)副词 + 过去分词 hard-won得来不易的,newly-made新建的

  6)名词 + 形容词 life-long终生的,world-famous世界闻名的

  7)名词 + 现在分词 peace-loving爱好和*的,fun-loving爱开玩笑的

  8)名词 + 过去分词 snow-covered白雪覆盖的,hand-made手工的

  9)数词 + 名词 + ed four-storeyed 4层楼的,three-legged 3条腿的

  10)数词 + 名词(名词用单数) ten-year 10年的,two-man两人的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3

  一、知识点

  1. A great person is a someone who devotes his/her life to helping others.

  伟人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帮助别人的人。

  (He started to study ecology and decided to devote his whole life to the science.他开始研究生态学,并决心将他的一生献身于这门科学。He devoted himself entirely to music.他将一生奉献给了音乐。)

  2. fight against对抗,反对,与……作斗争

  We are all brothers in the same fight against injustice.在共同反对非正义行为的斗争中,我们都是同志.

  People often have to fight for their liberty.人们往往不得不为自由而战。

  He and his wife are always fighting about who will take after the children.他与他妻子总是在为由谁来照看孩子而吵架。

  3. He worked selflessly in China as a doctor and saved many Chinese soldiers.作为一个医生他无私地在*工作,并且拯救了很多*战士。

  4. 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 people’s rights; people’s livelihood.他主张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

  5. be free from免于,不受

  A judge must be free from prejudice.法官必须不抱成见。

  6. in a peaceful way以和*的方式

  7. be in prison入狱,在狱中服刑in the prison在监狱

  8. the same…as…和……一样

  9. the first man to land on the moon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0. 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him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我一生中非常艰难的时期。(定语从句)

  11. He was generous with his time,for which I was grateful.他十分慷慨地给予我时间,我为此非常感激。(He is generous with his money.他花钱大方。I am grateful to you for helping me.感谢你的帮助。Our grateful thanks are due to you.我们衷心感谢你。)

  12. have little education受的教育少

  13. I could not read or write well.我既不会读也不会写。

  14.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我担心我是不是会失业。

  15. I became more hopeful about my future.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I am hopeful that she will come tomorrow.我对她明天要来抱着希望。)

  16. as soon as I could尽快,马上

  17.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 until today we have reached a stage where we have almost no rights at all. (定语从句)过去30年来所出现的大量法律剥夺我们的权利,阻挡我们的进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处在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的阶段。 (The 19th century saw many changes.许多变革发生于19世纪。at an early stage in our history在我们的历史早期)

  18. …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我们被置于这样一个境地:要么我们被迫接受低人一等的现实,要么跟*作斗争。

  19.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Only位于句首,修饰副词、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时,句子采用部分倒装的语序;修饰状语从句时,只有主句采用部分倒装的语序。

  如:①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只有这样,你才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② Only after being asked three times did he come to the meeting.叫了三次他才来参加会议。

  ③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病的很重时,他才卧床休息。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my mistake.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错误.)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10份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标签便告成。

  解 释:

  1、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这两句的意思说明了摩尔溶液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定容。

  2、室温洗涤莫忘记:"室温"的意思是说溶解时往往因溶解的放热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必须冷至室温以后再转移定容。"洗涤"的意思是指移液后,必须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皆并入容量瓶中,然后再定容。

  3、摇匀标签便告成:"摇匀"的意思是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标签"的意思是说要贴好标签,标明溶液浓度和配制的日期。

  二、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气体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写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电荷要看清。

  三、氯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 释:

  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四、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 释:

  1、 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联 想:

  (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

  (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酚酞即变红"、"两酸遇氨冒白烟"。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

  (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 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沾到皮肤上 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溴滴到皮肤上 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 盐氧化物:CO、NO等

  净 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 一元酸:HCl、HNO3

  合 按电离出的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

  物 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 按强弱分

  质 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 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 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 溶胶、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 、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 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 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 含水4%的 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1、二氧化硫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

  因为离核越*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6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7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8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

  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

  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9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1、二氧化硫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0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3)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份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形式

  (1)带情态动词的被动结构。其形式为: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

  例The baby should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the baby-sitter.

  (2)有些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在用于被动结构时,可以把主动结构中的一个宾语变为主语,另一宾语仍然保留在谓语后面。通常变为主语的是间接宾语。

  例His mother gave him a present for his birthday. 可改为 He was given a present by his mother for his birthday.

  (3)当“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变为被动语态时,将宾语变为被动结构中的主语,其余不动。

  例Someone caught the boy smoking a cigarette. 可改为The boy was caught smoking a cigarette.

  (4)在使役动词have, make, get以及感官动词see, watch, notice, hear, feel, observe等后面不定式作宾语补语时,在主动结构中不定式to要省略,但变为被动结构时,要加to。

  例Someone saw a stranger walk into the building. 可改为A stranger was seen to walk into the building.

  (5)有些相当于及物动词的动词词组,如“动词+介词”,“动词+副词”等,也可以用于被动结构,但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其中的介词或副词也不能省略。

  例The meeting is to be put off till Friday.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关系代词前介词的选择

  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应注意介词的正确选择。

  ① 根据后面动词和介词的搭配关系选择。

  The two things of which they felt prud were Jims watch and Dellas hair.

  他们引以为豪的两样东西是吉姆的手表和德拉的头发。(feel proud of是固定搭配词组)

  In the dark street there was not a single person to whom she could turn for help.在漆黑的街道上没有一个她可以求助的人。(turn to sb. for help是固定搭配词组)

  ②根据与前面名词的搭配关系选择。

  Ill never forget the ay on which I first met him.

  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遇见他的那一天。(the day前面一般用介词on)

  Can you imagine a proper situation in which the expression can be used

  你能设想一个使用这个词语的场合吗?(a situation前面一般用in)

  ③有时须同时考虑动词和介词的搭配关系及介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

  Galileo made a telescope through which he could tudy the sky.

  伽里略制作了一个望远镜,通过它他得以研究天空。(study the sky through the telescope)

  Is that the house in which you once lived那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房子吗?(live in the house)

  ④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来确定。

  This is my pair of glasses, without which I cannot see clearly. 这是我的眼镜,离了它我什么也看不清。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一、知识点

  1. A great person is a someone who devotes his/her life to helping others.

  伟人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帮助别人的人。

  (He started to study ecology and decided to devote his whole life to the science.他开始研究生态学,并决心将他的一生献身于这门科学。He devoted himself entirely to music.他将一生奉献给了音乐。)

  2. fight against对抗,反对,与……作斗争

  We are all brothers in the same fight against injustice.在共同反对非正义行为的斗争中,我们都是同志.

  People often have to fight for their liberty.人们往往不得不为自由而战。

  He and his wife are always fighting about who will take after the children.他与他妻子总是在为由谁来照看孩子而吵架。

  3. He worked selflessly in China as a doctor and saved many Chinese soldiers.作为一个医生他无私地在中国工作,并且拯救了很多中国战士。

  4. 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 people’s rights; people’s livelihood.他主张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

  5. be free from免于,不受

  A judge must be free from prejudice.法官必须不抱成见。

  6. in a peaceful way以和*的方式

  7. be in prison入狱,在狱中服刑in the prison在监狱

  8. the same…as…和……一样

  9. the first man to land on the moon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0. 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him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我一生中非常艰难的时期。(定语从句)

  11. He was generous with his time,for which I was grateful.他十分慷慨地给予我时间,我为此非常感激。(He is generous with his money.他花钱大方。I am grateful to you for helping me.感谢你的帮助。Our grateful thanks are due to you.我们衷心感谢你。)

  12. have little education受的教育少

  13. I could not read or write well.我既不会读也不会写。

  14.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我担心我是不是会失业。

  15. I became more hopeful about my future.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I am hopeful that she will come tomorrow.我对她明天要来抱着希望。)

  16. as soon as I could尽快,马上

  17.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 until today we have reached a stage where we have almost no rights at all. (定语从句)过去30年来所出现的大量法律剥夺我们的权利,阻挡我们的进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处在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的阶段。 (The 19th century saw many changes.许多变革发生于19世纪。at an early stage in our history在我们的历史早期)

  18. …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我们被置于这样一个境地:要么我们被迫接受低人一等的现实,要么跟**作斗争。

  19.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Only位于句首,修饰副词、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时,句子采用部分倒装的语序;修饰状语从句时,只有主句采用部分倒装的语序。

  如:①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只有这样,你才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② Only after being asked three times did he come to the meeting.叫了三次他才来参加会议。

  ③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病的很重时,他才卧床休息。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my mistake.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错误.)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1.add up 合计;加起来

  2.calm down *静下来;镇定下来

  3.have got to 不得不;必须

  4.calm down *静下来;镇定下来

  5.walk the dog 遛狗

  6.pay for… 为……付钱

  7.share…with… 与……分担/分享……

  8.laugt at… 嘲笑……

  9.go through… 经历;经受……

  10.hide away 躲藏;隐藏

  11.set down 放下;记下;登记

  12.aseries of …一连串的;一系列;一套……

  13.on purpose 故意

  14.grow/becrazy about… 对……十分狂热;十分痴迷

  15.inorderto… 为了……

  16.happen to dosth.碰巧做某事

  17.go down stairs 下楼

  18.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19.putaway… 把……放下来(待用)

  20.at dusk 黄昏时分

  21.have trouble with… 在……方面有麻烦

  22.go along/on with… 与……相处;进展

  23.fall in love… 相爱……;爱上……

  24.think of… 想出……;想到……

  25.join in… 参加……;加入……

  26.show one’s interest in… 对……感兴趣

  27.communicate with… 与……交流

  28.pay attention to… 注意……

  29.more than one… 不止一个……

  30.in some important ways 在某些重要方面而言

  31.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32.as a first or second language 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

  33.because of… 因为……

  34.British English 英国英语

  35.American English 美国英语

  36.than ever before 比以往任何时候更……

  37.the numberof … ……的数目

  38.even if/though 即使

  39.came up(with) 提出;长出;走进(某地);发生

  40.over time 经过这段时间

  41.be based on 以……为根据;把……建筑在……的基础上

  42.make(full)use of… (充分)利用;(充分)使用

  43.anumber of… 许多……;大量……

  44.such as… 诸如……

  45.at present 现在;目前

  46.dream about/of doing sth.梦想做某事

  47.be excited about 对……兴奋

  48.graduate from… 从……毕业

  49.make up one’s mind 下定决心

  50.persuade sb.to do sth.劝说某人做某事

  51.grow up 长大;成长

  52.the way of doing/to do sth.作某事的方式

  53.care about… 关心……;惦念……

  54.a determined look 一个坚定的眼神

  55.change one’s mind改变主意

  56.give in投降;屈服;让步

  57.keep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

  58.at an altitude of…在海拔……的高度

  59.at first 起初;开始

  60.ever since 自那以后

  61.in one’s daily life 在某人日常生活中

  62.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一次有趣的经历

  63.take a bike trip 骑自行车旅行

  64.get a chance to do sth.有机会做某事

  65.make bends through… 蜿蜒穿过……

  66.at the college 在大学里

  67.get sb.interested in… 使某人对……感兴趣

  68.breathe the air/take a breath 呼吸

  69.befond of… 喜欢……

  70.so…that… 如此……以致于……

  71.as usual 像往常一样

  72.make camp 宿营;野营

  73.change…for…把……替换成……;用……代替……

  74.put up 搭起;张贴

  75.at midnight 在半夜

  76.at this point 在这个地方

  77.can’t wait to do sth.迫不及待做某事

  78.go to sleep 睡着了

  79.for company 做伴;一起

  80.look around 环顾四周

  81.travel journal 旅游日记

  82.practise reading aloud 练*大声朗读

  83.have a good time 玩得开心

  84.have a good trip 旅途愉快

  85.take care 当心;小心

  86.say hello to sb. 向某人问好

  87.have fun 玩得高兴

  88.right away 立刻;马上

  89.for three days 三天来

  90.in the farmyards 在农家院子里

  91.jump out of… 从……中跳出来

  92.think little of… 对……不在意;认为……不好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1. be good to对友好be good for对有益;be bad to/be bad for

  2. add up加起来增加

  add up to合计,总计

  add to把加到

  3. notuntil/till意思是直到才

  4. get sth/sb done使完成/使某人被

  5. calm down*静下来

  6. be concerned about关心关注

  7.当while, when, before, after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时,可将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去。

  While walking the dog, 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8. cheat in the exam考试作弊

  9. go through经历;度过;获准,通过

  10. hide away躲藏;隐藏

  11. set down写下,记下

  12. I wonder if..我不知道是不是.

  12. on purpose故意

  13. sth happen to sb某人发生某事

  sb happen to do sth某人碰巧做某事

  it so happened that正巧碰巧

  14. It is the first (second) that (从句谓语动词用现在完成时)

  15. in ones power处于的'控制之中

  16. Its no pleasure doing.做..没有乐趣

  Its no good/ use doing sth.做某事是没好处/没用的

  17.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ettle and calm down in the hiding place. it做形式宾语

  18. suffer from患病;遭受

  19. sothat /suchthay

  20. get tired of.对感到劳累疲惫

  21. have some trouble with sb/sth.在上遇到了麻烦

  22. get along with sb/sth.与某人相处

  23. ask(sb)for advice. (向某人)征求建议

  24. make后接复合宾语,宾语补足语须用不带to的不定式、形容词、过去分词、名词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make sb. do sth.让(使)某人做某事

  make sb. /sth. +adj.使某人/物

  make sb./ oneself +v-ed让某人/自己被

  When you speak, you should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make sb.+n.使某人成为

  25. alone /lonely.单独的/孤独的

  26. I would be grateful if委婉客气提出请求

  27. Why not do.. = why dont you do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9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日点附*,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面气压差异

  3、水*运动原动力:水*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运动受力

  1、水*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水圈的组成

  1、海洋水

  2、陆地水

  (1)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沼泽、冰川

  (2)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上内循环

  三、洋流

  1、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运动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西风漂流

  3、洋流的地理意义

  (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形成大渔场

  (3)对航运事业的影响:顺洋流快,逆洋流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地球内部

  1、 地壳

  (1) 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 地幔

  3、 地核

  二、 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摘要

  1.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2.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

  3.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要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地球四大圈层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从而各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并结合教材及相关事例加以巩固。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2、成因: 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1)水*地域分异

  A概念

  B分类

  C原因 基础 表现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流层越高越高*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c)意义:维持全球水*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

  c)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0°

  ………………………………………23°26′S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晨线:由到

  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 到

  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产生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特点:东早西晚15°/时4°/分钟

  ③计算公式: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

  ④区时:①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

  ②计算公式: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

  ③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3)使物体水*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洋航线

  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气压

  中心气压水*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气候分为两种: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

  一、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

  (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现代::全球*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5)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了解《*宣言》主要内容:1848年2月《*宣言》发表

  阶级斗争的学说;暴力革命学说;无产阶级*和政党学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18-5.28 )

  (1)无产阶级革命胜利:1871.3.18。无产阶级*建立--巴黎公社:1871.3.28 政治:摧毁旧*,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

  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

  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实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11.7)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2)战争引起革命:二月革命 1917.3.10 两个*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 vs资产阶级临时*(矛盾)

  (3)列宁《四月提纲》(和*过渡)+ 制定武装起义方针(十月会议)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作用: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A、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推翻资级统治建立社义制度,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C、 打击帝义统治,推动国际无级革命和被压迫民解运动的发展。

  D、 它是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胜利。

  5、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建立的概况: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义制度在*基本建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

  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6)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权力机构(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中朝制度,与“三公”相制衡。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A、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官皆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

  B、影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三*官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办公机构,只保留行*。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5、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宰相为左右丞相和*章政事。六部也归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掌六部。(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大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衙署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7、清朝:设军机处

  (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处理日常事务。*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军机大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渡值班,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慌乱的隐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

  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慌乱的隐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7)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6、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7、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8、位置:

9、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10、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1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13、天体:

14、太阳活动:

15、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

16、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

17、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8、对流层的特点:

19、*流层的特点:

20、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21、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22、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3、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24、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26、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7、绿化的环境效益:

2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9、全球气候变暖

3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1、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32、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3、自然界的水循环

34、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5、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36、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37、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8、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39、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40、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8)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高一下地理知识点: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马里首都巴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亚,港口城市德班、城市和金都约翰内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XX),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_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xx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xxmm)

  XX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_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和月球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常数:8.24焦/*方厘米2分

  太阳辐射→能源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黑子→出现于光球层

  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长小时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速度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60

  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位于*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西向东角速度约为每天,*日点时较,远日点时较,约为日分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2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名称带五带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对应点选填右图)

  地*面的高度角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均约17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千米,

  厚度:*均约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厚,约33千米,海洋较薄,约6千米地壳。海拔越高,厚度越大。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Si、Al;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连续。三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上地幔组成。圈层下地幔

  岩石圈: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二、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产: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石油、天然汞固态如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属矿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念: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地消失。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

  (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2)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3)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凸(凹、凸)岸形成冲积*原,山口冲积扇。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是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均1??/日 *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xx-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xx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xx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