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

首页 / 知识 / |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1

  一、词语积累:

  摇头摆尾:出生入死、半信半疑、虎头蛇尾

  东张西望:天长地久、左顾右盼、有去无回

  动物成语:画龙点睛、狐假虎威、九牛二毛、狼心狗肺、一马当先、画蛇添足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点相信,有点怀疑(半信半疑)

  2、东瞧瞧,西看看(东张西望)

  3、形容十分得意和傲慢的样子(神气活现)

  4、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狐假虎威)

  三、照样子写句子

  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

  狐假虎威中“假”是多音字,读jia(表示借用的意思)读jia(寒假)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冠词

  一(只)小獾

  两(把)椅子

  三(只)苹果

  一(位)作家

  一(群)虾

  一(份)报告

  一(幅)插图

  一(本)图书

  一(种)动物

  五、照样子写词语

  1、结结实实: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干干净净、密密麻麻、拖拖拉拉、挨挨挤挤、郁郁葱葱

  2、无边无际:无边无垠、无声无息、无穷无尽、无法无天、无时无刻

  3、越来越小:越下越大、越来越冷、越跑越快、越走越慢、越开越密

  4、东张西望:东奔西跑、东躲**、东倒西歪

  六、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

  例:溪水(哗哗)地奔向大海

  1、青蛙(呱呱)地跳到池塘里。

  2、北风(呼呼)地吹着,湖面上很快就结了一层冰。

  3、汽车(嘀嘀)地鸣着喇叭从街上驶过。

  上文是最新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词语知识点,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2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先生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3、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先生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5、公输盘不悦。公输盘不高兴了。

  6、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7、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公输盘说:我按准则本来不**。

  8、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9、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1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3

  1、比喻句

  一片片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圆圆的荷叶像一把小花伞。

  2、并列句

  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小红是二年级的学生,我也是二年级的学生。

  3、……有……

  小河上有座石桥。河里有许多小鱼。

  4、……说……

  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我高兴地说:“下雪了!”

  5、我要......

  我要给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同学们唱一首歌。

  6、……吗?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7、……吧?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出去玩了吧?

  8、……啊!

  快看,那片花真漂亮啊!北京真美啊!

  9、......也......

  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小狗是动物,小牛也是动物。

  苹果是水果,梨也是水果。

  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飞上太空。

  我会用毛笔写字,哥哥也会用毛笔写字。

  他学*认真,我学*也认真。也:小羊爱吃草,小牛也爱吃草。

  10、用词造句:

  可爱的: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

  亲切地:老师亲切地说:“你今天的表现真好!”

  兴奋地: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仔细地:我仔细地检查试卷。我仔细地观察小动物。

  顺利地:我顺利地做完了所有的作业。

  高兴地:他高兴地叫了起来。他看着本子上的小红花高兴地笑了。我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立刻:听到妈妈叫他,他立刻跑了过去。

  11、倒装句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我们班是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是我们班。

  1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奶奶把书包放在写字台上了。书包被奶奶放在写字台上了。

  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13、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我吃起苹果来。我(大口大口)地吃起苹果来。

  14、句子拓展:

  一辆汽车开过来。(红色的、飞快地)一辆红色的汽车飞快地开过来。

  (1)妹妹对我笑起来。(可爱的、甜甜地)可爱的妹妹对我甜甜地笑起来。

  (2)蝴蝶在空中飞。(美丽的、自由自在地)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15、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吃点苦怕什么?吃点苦不用怕。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16、合并句子

  红红爱画画,花花爱画画。红红和花花都爱画画。

  王红喜欢帮助别人,刘兰也喜欢帮助别人。王红和刘兰都喜欢帮助别人。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4

  一、复*课文:

  1、《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D�D(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雷雨前�D�D雷雨中�D�D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写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挂”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垂”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

  (从“坐”字可以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从“压”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4、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不要慌张。晴朗的中午,我们可以借助太阳来辨别方向,我国地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极星永远挂在(北方)。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时,我们也可以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借助沟渠里的雪来辨别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过,要是来看山坡上的积雪,那情况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看树木断面的年轮、古代房屋、庙宇的门(朝南)来辨别方向。

  二、背诵:

  1、背写《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照样子,写一写:

  一()不():(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丝不苟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越()越():(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白茫茫 绿油油 红艳艳 红彤彤红扑扑金灿灿 黄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3、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4、体会不同标点的用处。

  (1)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D�D这书上没有字。

  (2)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你的玫瑰没有白栽?�D�D你的玫瑰白栽了。

  (3)加标点:

  哪里有书啊?这能说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你看,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5、背诵91页《节气歌》以及92页上的二十四节气。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5

  比喻句积累

  (1)燕子的尾巴似剪刀。

  (2)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3)翠鸟腹部的羽毛像浅绿色的衬衫。

  (4)翠鸟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外衣。

  (5)咆哮的洪水像凶猛的狮子吞没了山村。

  (6)高大的橡树像哨兵一样挺立在路旁。

  (7)翠鸟的的眼睛像微型望远镜一样锐利。

  (10)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

  (11)*静的湖面像镜子。

  (1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3)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14)绿绿的草地像地毯。

  (15)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16)画家的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着。

  (8)又大又圆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9)孩子们撑着的雨伞像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扩展1)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1

  一、我会写的生字

  识字胡戏棋钢观弹琴养

  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

  员青宁室样校切教响班

  欠元包钟叹哈迟闹

  及身仔细次外计怦礼加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

  背诵《一株紫丁香》全文。

  三、语文园地二

  读读记记:三横王双口吕木土杜草头黄言午许弓长张双人徐立早章耳东陈古月胡干钩于口天吴

  四、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五、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六、训练要点:加偏旁识字;体会带提手旁的字的意思;比较形*字;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2

  易错字:含 窗 流 岭 越 印 厚 底 导 慌

  一、复*课文:

  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我知道(《 》)、(《 》)、(《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 )、()、( )、( ),提到了( )种颜色,分别是( )、( )、( )、( )。杜甫又被人们称为( ),我还知道(《春夜喜》)、(《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 )――( )――( )的写作顺序写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 )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从( )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从( )字可以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从( )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3、阅读《最大的书》回答问题。

  (1)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最大的书上的字指的是( )、( )、( );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 )、( )、( )。

  4、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不要慌张。晴朗的中午,我们可以借助太阳来辨别方向,我国地处( )半球,中午太阳在( ),地上的树影正指向( )。晚上,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极星永远挂在( )。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时,我们也可以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 ),树叶稀的一面是()。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借助沟渠里的雪来辨别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 ),雪化得慢的一面是( )。不过,要是来看山坡上的积雪,那情况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 ),雪化得慢的一面是( )。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看树木断面的年轮、古代房屋、庙宇的门朝南来辨别方向。

  二、背写:

  1、背写《望庐山瀑布》和《绝句》

  2、照样子,写一写:

  一( )不(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丝不苟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越()越():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 白茫茫 绿油油 红艳艳 红彤彤 红扑扑 黄灿灿黄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3、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3

  一、复*课文:

  1、读《泉水》一课,回答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泉水来自大自然,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水源。)

  (2)根据课文,写出泉水的流经经程:石缝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地)流到(山坡的果园里)穿过(静静的山谷)――山下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是:(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

  3、为什么妈妈说萨沙是“勇敢的孩子”?(或为什么“我”要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答:因为萨沙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植物,因为他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所以妈妈说他是“勇敢的孩子”。

  二、背诵、背写:

  1、背诵课本26页“我知道”: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复*: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题词是:“向雷*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上下结构相同的字:多、吕、昌、炎、圭

  左右结构相同的字:双、朋、羽、林、从、弱、棘

  品字结构相同的字:品、晶、众、森、磊、鑫、淼

  3、背写37页“读读背背”及拓展的有关助人为乐的谚语: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4)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5)助人为快乐之本。(6)助人要及时,帮人应诚心。

  三、听写:

  雷雨年迈洒水泥泞泉水应该结果股票干脆迷人足迹叔叔锋利然后扑通托运抚摸胜利清脆活该杜鹃顺利门铃弱小周末芬芳夏天雨滴感冒砖瓦突然需要

  四、比较组词:

  议(议论)唐(唐诗)站(车站)慌(慌张)勾(勾画)抓(抓住)库(水库)

  义(含义)塘(池塘)占(占领)荒(荒岛)钩(钩子)爪(鸡爪)裤(裤子)

  符(符号)分(分别)令(口令)北(北京)结(结果)股(股票)脆(清脆)

  付(付钱)芬(芬芳)铃(门铃)背(背包)洁(洁白)没(没有)翠(翠绿)

  需(需要)迷(迷人)锋(锋利)滴(雨滴)洒(洒水)宁(宁静)瓦(瓦房)

  须(必须)谜(谜语)峰(山峰)摘(摘抄)酒(白酒)泞(泥泞)互(互相)

  五、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提着)瓦罐(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踏着)荆棘(下起)大雨

  (拿出)雨衣(积累)词语(钻进)抽屉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加上修饰部分,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阳光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

  (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

  六、近义词:

  灿烂-(绚烂) 天然-(自然) 欢快-(欢乐) 寻找-(寻觅) 温暖-(暖和)

  四处-(到处) 年迈-(年老) 舒适-(舒服) 照顾-(照看) 保护-(爱护)

  勇敢-(英勇) 赶紧-(赶快) 清新-(新鲜) 足迹-(脚印) 告别-(分别)

  忽然-(突然) 亲切-(亲热) 问候-(问好)

  七、反义词:

  动-(静) 好-(坏) 甜-(苦) 美-(丑) 长-(短) 粗-(细) 新-(旧)

  笑-(哭) 早-(晚) 软-(硬) 内-(外) 黑-(白) 始-(终) 生-(死)

  正-(歪) 弯-(直) 保护-(破坏) 弱小-(强大) 糊涂-(明白)

  亲热-(冷淡) 舒适-(难受) 勇敢-(胆小)

  八、量词:

  一(股)清泉 一(座)水塔 一(面)镜子 一(件)衣服 一(句)话

  一(名)战士 一(个)周末 一(片)空地 一(朵)蔷薇 一(滴)雨点

  一(片)花瓣 一(只)小猫 一(个)家 一(碟)牛奶 一(碟)点心

  一(个)篮子 一(位)叔叔 一(个)电话

  九、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丁丁冬冬

  四面八方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 泉水(丁冬) 琴声(悠扬) 枝叶(茂盛)

  空气(清新)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扩展2)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1

  一、我会写的生字

  识字胡戏棋钢观弹琴养

  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

  员青宁室样校切教响班

  欠元包钟叹哈迟闹

  及身仔细次外计怦礼加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

  背诵《一株紫丁香》全文。

  三、语文园地二

  读读记记:三横王双口吕木土杜草头黄言午许弓长张双人徐立早章耳东陈古月胡干钩于口天吴

  四、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五、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六、训练要点:加偏旁识字;体会带提手旁的字的意思;比较形*字;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2

  一、字词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呐nà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ù精巧绝伦美味佳肴yáo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媲pì美

  挑衅xìn啮niè齿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顾忌jì凋diāo零滑翔

  目空一切牟móu取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kāng慨kǎi大方一视同仁众目睽睽kuí

  二、字词释义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哂shěn笑:讥笑。

  三、课文解读

  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

  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

  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

  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3

  一、词语

  丛林 牢记 拍手 保护 动物 母鸡 小猫 羽毛 红领巾 捕捉 理由 活跃 蹦蹦跳跳

  机灵 清晨 消失 觉得 扔掉 眼睛 纸船 永久 在乎 至于 生死 弯腰 捡起 颗粒

  棉被 并且 夜晚 喜欢 味道 轻重 时刻 人群

  二、看拼音写词语

  牢(láo)记(jì) 动(dòng)物(wù) 红(hóng)领(lǐng)巾(jīn) 眼(yǎn)睛(jīng)

  清(qīng)晨(chén) 喜(xǐ)欢(huān) 羽(yǔ)毛(máo)在(zài)乎(hū)保(bǎo)护(hù)

  三、形*字组词

  群(群众)刻(刻苦)轻(轻重)妹(妹妹)捡(捡起)要(要求)至(至少)

  裙(裙子)孩(孩子)经(已经)味(香味)脸(脸面)腰(弯腰)到(到达)

  乎(在乎)舟(小舟)睛(眼睛)奶(奶奶)灵(机灵)令(命令)物(动物)

  呼(欢呼)船(小船)晴(晴天)扔(扔掉)寻(寻找)领(红领巾)场(操场)

  护(保护)怕(害怕)丛(丛林)

  户(户口)拍(拍手)从(从前)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扩展3)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1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2

  统计表: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小学数学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圆的周长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五)份(扩展4)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菁华5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1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循环节的判断

  判断一个小数是否循环小数,其关键是首先判断这个小数是否无限小数,其次看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数字,但是如何正确判断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方法一:按照循环小数的意义来确定。即根据“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一意义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方法二:可以用看余数的方法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11÷9=1。……2。我们通过竖式计算可看出:余数“2”重复出现,商就重复出现,那么循环节就是从第一次出现余数“2”所得的.商“2 ”。

  去、添括号顺口溜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2

  小学学*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 2—6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注意:一一得一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重点)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注意: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4.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7.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重点)

  1.认识*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除法的意义: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如:8÷2 读作8除以2等于4。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都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商”。就是: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除以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列表统计法;(2)象形统计图;(3)画“正”字统计法。

  2.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统计表中的数量是几就在象形统计图中涂几个小格。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重点)

  1. 7—9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_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

  如:2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2×3=6。

  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列式为:12÷3=4。

  5.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3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小学数学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圆的周长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4

  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9定理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5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