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

首页 / 知识 / |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1

  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2分)

  安然无样 悖然大怒 天翻地复 海枯石烂

  迎刃而解 臭名招著 忧心忡忡 孜孜不倦

  3.

  名言名句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3)黑云压城城摧,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每空1分,共3分)

  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5.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二、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送别诗,完成⑴―⑵题。(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两首诗的后面两句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试分析谁表达的感情更深一些。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回答1-5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偃顺痔牢止啵�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致: 被: 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3.从第一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2分)

  5.结合文章,谈一谈应怎样看待学*条件与学*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15分)

  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在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①至⑥处的横线上。(0.5×6=3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围 聚 撑 点 摇 碰 撞 磕 支 架

  2.文中①~⑥处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 (2分)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3.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表现了这些小伙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然而又自失起来……”中的“自失”理解准确的是(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 (2分)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6.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2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7.“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 )(2分)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8.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 ) (2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在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在看社戏途中“我”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9分) 我轻轻(敲、拍、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她抬头看见我,先(愣、呆、缓)了一下,后来就微微地笑了,招手让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暗,她妈妈(睡、靠、躺)在靠墙的板铺上,大约是睡觉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歪、偏、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砂锅,微微地(冲、腾、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伸手拿了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从桔皮里(掰 、抠、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旁边。

  1、根据有关句子的含义,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划上“√”(3分)

  2、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这个句子中如果删除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描写角度来说,上面文段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3分)

  (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4题(10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员都要学*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员,至少不能算一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2

  知识点一我国原始人的分布

  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黄河流域的北京人;长江流域的元谋人

  知识点二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2、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所在流域:长江流域

  4、考古发现: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

  5、元谋人的发现具有怎么样的意义?

  元谋人的发现,揭开了我国人类历史的篇章,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6、这些遗迹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人类社会在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推论一

  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实用工具必须**双手→被迫直立行走

  发现的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熟食物→寿命增加大脑发育

  推论二

  这一切都说明元谋人已经是“人”了

  因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和使用火

  推论三

  人类社会在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三北京人

  1、北京人生存的年代、发现地点

  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

  2、北京人考古发现

  ①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后又发掘出大量北京人的骨化石。

  ②石器、石片10多万件。

  ③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上肢、下肢的分工和大脑进化

  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使用石器

  使用打制石器,进入旧石器时代

  相关链接

  我国原始社会按生产力发展水*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5、火的使用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相关链接

  北京人可能通过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起火。

  6、生存方式:群居生活

  (1)北京人群居原因: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

  (2)特点: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3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4

  远古的传说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5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1)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 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 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 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 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 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 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 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 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 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 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 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 齐楚 秦 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最大的进步是 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 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 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 铜锡 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 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 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公元前20xx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 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 《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 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 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2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2)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

  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2分)

  安然无样 悖然大怒 天翻地复 海枯石烂

  迎刃而解 臭名招著 忧心忡忡 孜孜不倦

  3.

  名言名句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3)黑云压城城摧,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每空1分,共3分)

  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5.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二、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送别诗,完成⑴—⑵题。(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垂杨系画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两首诗的后面两句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试分析谁表达的感情更深一些。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回答1-5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致: 被: 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3.从第一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2分)

  5.结合文章,谈一谈应怎样看待学*条件与学*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15分)

  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在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①至⑥处的横线上。(0.5×6=3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围 聚 撑 点 摇 碰 撞 磕 支 架

  2.文中①~⑥处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 (2分)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3.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表现了这些小伙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然而又自失起来……”中的“自失”理解准确的是(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 (2分)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6.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2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7.“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 )(2分)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8.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 ) (2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在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在看社戏途中“我”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9分) 我轻轻(敲、拍、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她抬头看见我,先(愣、呆、缓)了一下,后来就微微地笑了,招手让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暗,她妈妈(睡、靠、躺)在靠墙的板铺上,大约是睡觉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歪、偏、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砂锅,微微地(冲、腾、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伸手拿了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从桔皮里(掰 、抠、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旁边。

  1、根据有关句子的含义,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划上“√”(3分)

  2、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这个句子中如果删除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描写角度来说,上面文段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3分)

  (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4题(10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员都要学*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员,至少不能算一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2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3)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5)份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1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最早的人类名称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

  生产活动采集野果、偶尔猎获动物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

  观念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其他其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附*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二、在传说时期,黄帝教会人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历史传说中,黄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的粮官杜康发明了造酒,黄帝的陶正宁封子发明了烧陶,黄帝的医官雷公、岐伯发明了医术。此外黄帝本人还发明了造车、修建宫室、算术、音律等。

  七年级历史考点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辽国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区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五代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扫荡群雄,公元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实现统一。

  灭亡原因:

  1、藩镇势力依然,生**也无法控制,以致内乱战争不断;

  2、不少君主昏庸**、残暴蛮横,军务松弛,贪官暴吏欺压百姓;

  3、权臣勾结外族作乱,以及外族反扑中原掳掠杀伐;

  4、**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2

  1.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4)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5)都有苦役百姓、残暴统治的一面。

  2. 从秦朝到东汉,中原与匈奴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 秦朝时国力强大,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收复河套地区;(2)秦末汉初,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3)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但并没有阻止匈奴南下掠夺;(4)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成几部。其中一部向汉称臣,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求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维持了双方友好关系;(6)东汉时期,北匈奴控制西域,东汉派大将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从秦朝到东汉,中原对匈奴的政策,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并依据双方实力不同而采用战争或和亲的不同政策。

  3. 如何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3

  一、开放与交流

  1、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2、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5、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二、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5.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朝,孙思邈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在《丹经》记录下来,其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唐末,火药始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6.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设计者是隋朝的李春,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4

  1、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2、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

  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附*,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圆形房子)里。

  3、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和黄帝两个著名的部落。 传说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炎帝神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陵。对炎帝陵和黄帝陵的祭祀能让我们不忘历史(祖先),牢记自己的民族责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险,终于治水成功。他不畏艰难困苦,以天下为重,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5

  一、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清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 京城 、皇朝 、 宫城 。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 紫禁城 ,现在称为 故宫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故宫中,象征**中心的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 乾清宫 、 交泰殿、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

  3、为了防范 蒙古骑兵 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基础上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 鸭绿江 ,西至 嘉峪关 . 长城的作用:提高整体防御能力;也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长城的象征意义:长城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二、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代表作《本草纲目》,它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书籍,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清四大名著分别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明代中后期,以描摹世态人情的 世俗 文学勃然兴起。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4)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1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65年在英、俄支持下,阿古柏入侵新疆。

  2、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

  3、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西北的阴谋。

  4、称赞左宗棠诗: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古有抬棺出阵的壮举,今有留书攻城的豪情:左宗棠

  5、经过曾纪泽的外交谈判及清*的军事斗争,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

  二、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3、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致远舰)壮烈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4、结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

  三、中日《马关条约》

  1、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2、中日《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战败,台湾回归)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最远);(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有利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跟以往条约不同之处)。

  3、《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速了*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2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

  1、高效解题技巧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2、规范答题

  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3、历史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4、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历史解释是什么意思

  是指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法律的意思。历史资料指除了法律文本之外的与文本直接有关的资料,例如立法准备材料(文件记录以及其他和立法过程有关的材料)、立法说明立法者的私人材料(谈话记录、回忆录日记、书信等),乃至立法者当时发表的文章等。有时还可以通过将新的规范与旧的同类规范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思。

  它的具体内容是:

  ①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在过去曾被实施过;

  ②该方案导致了一个后果F;

  ③F是不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

  ④过去与现在的情形不同不能充分地排除F在情形下不会出现;

  ⑤该解决方案也许不被称赞。

  这种方法要求解释者要对历史事实及其与现实情形的差异进行证成,而且要对“F是不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命题进行证成。

  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包括:关于制定法律的提案说明,关于审议法律草案的说明,关于讨论、通过法律草案的记录和其他有关文献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3

  *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时期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指南针

  (1)战国时我国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发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针制成多种形式的指南针,北宋末年,已把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以后,不论阴晴,都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12世纪末(南宋时)指南针经*人传到欧洲

  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5)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1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2

  1.我们把太监掌控朝政和皇帝的母系亲属掌控朝政的局面称作是 外戚宦官专权

  2.导致东汉*名存实亡的农民起义是 黄巾军起义

  3.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 屯田制

  4.导致东汉末年,土地大多集中在豪强地主手里的原因是 土地兼并严重

  5.在军阀混战中,使曹操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政策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

  6.曹操生活的年代是 东汉末年

  7.刘备在成都称帝后,*号是 汉

  8.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 北方

  9.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北方战乱

  10.西晋后期,北方移民南下到达的地点是 长江中下游及岭南一带

  11.统一了三国的朝代是 西晋

  12.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诞生于 淝水之战

  13.东汉的建立者是 汉光武帝刘秀

  14.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官渡之战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是 曹魏、前秦、北魏

  16.南朝的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是 宋、齐、梁、陈

  17.北方人口南迁开始的时间是 东汉末年

  18.为了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主动迁都的历史事件是 北魏孝文帝迁都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是 促进了民族交融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巩固自己的统治

  21.北朝包括的五个朝代是 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22.“五胡”内迁后,对我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是 鲜卑族

  23.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曹操和袁绍

  2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 诸葛亮

  25.三国鼎立中的三国的国号分别是 魏、汉、吴

  26.东汉以前,全国的大多数人口分布的区域是 黄河流域

  27.东晋南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瓷器用具是 青瓷

  28.台湾在三国时期被称作是 夷洲

  2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30.北魏孝文帝迁都,将都城从*城迁到了 河南洛阳

  31.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 *分立与民族融合

  33.北魏孝文帝迁都前的都城*城,就是今天的 山西大同

  34.对三国鼎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赤壁之战

  3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以少胜多

  36.东晋南朝时期,在冶铁铸钢业中取得的最大技术进步是 灌钢法的发明

  37.东晋南朝时期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建康城

  38. 三国时期,纺织技术最发达的是 蜀汉

  3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 水稻

  40.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战役是 淝水之战

  41.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前秦不得人心

  4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前秦和东晋

  43.西晋后期,王室之间因争夺权力而发生的斗争被称作是 八王之乱

  44.塞北的几个少数民族趁西晋国力衰落之际进攻中原,被称作是 五胡乱华

  45.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是 洛阳

  46.经过刘秀的苦心经营,东汉前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作是 光武中兴

  47. 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的*是 东晋

  48.五胡乱华中的“五胡”指的是 匈奴、鲜卑、羯、氐、羌

  4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民族交融的潮流

  50.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氐族

  51.赤壁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 湖北

  52.东晋南朝时,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是 五岭以南

  5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天子”指的是 汉献帝

  54.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民族是 鲜卑族

  55.孝文帝拓跋宏改汉姓后的名字是 元宏

  56.东晋时期,南方商品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具体体现是 城市的繁荣

  57.淝水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 安徽

  58.官渡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 河南

  59.“南京”在东晋时叫做“建康”,在三国时叫做是 建业

  60.三国时期,建立魏国的皇帝是 曹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3

  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6)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菁华5篇)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1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初一学数学的最快方法

  课前预*阅读

  预*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自己的知识点也很重要。课后巩固可以让你的知识点得到一个再记忆的效果,加深记忆数学知识点的效果。

  会比较

  在学*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学*棱柱时,我们可以将其和我们已经熟悉的圆柱作对比,总结归纳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加深记忆和理解目的。

  写数学学*结

  每周写一次数学学*结,也是一种提高初中数学学*成绩的好方法。在写初中数学学*结的时候,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本周的数学学*概况,同时可以写一些自己下一周、下一个月的数学学*规划,这样既能对过去的学*有所总结,还能够对未来的数学学*有所计划,两者加起来的话,将会让我们的数学学*思路和目标更加明确。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2

  《三角形》知识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7、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要程度——四颗星。最早接触到分数是在三年级的课本上,学*了分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和同分母的加减法,这里的分数则是更加全面的去学*、认识分数。其中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会有分数的化简、约分,这也是接下来数学中非常常用的运算性质(类似四年级学*的乘法分配率);分数的大小比较也不再是简单的同分母或者一个个体的比较,复杂的一些还需要用到“放缩法”;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则是数*算的基本功了,越熟练越好(让孩子多练)。孩子在学*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那就属分数的应用题了(学生不明白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往年很多学生都分不清题目中的:整体(单位“1”)、部分和占比(率),误区是学生们总认为整体比部分要大,但是学*分数以后就不一定了;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数学解题技巧

  养成预*的*惯

  预*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尤其对于基础不好的女生来说,你本来基础就不好了,上课听的话更容易听不懂,这样很影响上课效率。在家提前预*的目的,就是为了先了解学*内容,所谓笨鸟先飞,所以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提前预*好了,这样上课的话更容易懂一点,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一点,上课效率高了,做题自然就会了。

  抓学*节奏

  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慢腾腾的学*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整理数学笔记

  准备一本笔记本,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基本内容记录下来。不要以为数学只要一直刷题就可以了。连公式都记不住,再怎么刷也是无用的,效率不高,事倍功半!所以要把知识点记录下来,在配上典型例题,就可以熟记知识点,还加强运用,提高效率。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3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②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2.2数轴

  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1.2.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②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1.2.4绝对值

  ①绝对值 |a|

  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的0

  1.2.5数的大小比较

  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

  1.3.2有理数的减法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⑤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

  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1.4.2有理数的除法

  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1.5.3*似数

  ①一个数只是接*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似数。

  ②*似数与准确数的接*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

  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

  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1.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①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①一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一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几何图形

  ①把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②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是立体图形。

  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④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⑤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1.2点,线,面,体

  ①几何体也简称体。

  ②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④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

  ⑤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⑥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⑦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⑧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 2.叠合法 3.度量法

  4.2 直线,射线,线

  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叫做中点。

  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⑦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3 角

  4.3.1角

  ①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④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⑤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①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4.3.3余角和补角

  ①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等角的余角相等。

  等差数列的性质

  (1)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N_。

  (3)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4)对任意的k∈N_,有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初中数学知识点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4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5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行:在*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行。

  10、*行线: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15、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6、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19、*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0、*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行。

  初中数学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学好初中数学的必备技能

  数*算

  初中生学*数学要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因为这是学*初中数学的基础,而且初中是培养数*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比如有理数运算、因式分解等等。初中数学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样会影响将来的数学学*。

  数学的思维

  想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对于一道练*题,不仅仅是只有一个解题方法。它有对立性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相互转换和补充。*时多做练*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和数学能力。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7)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历史的第一页。

  2、火的使用的作用: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北京人山顶洞人

  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约18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能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

  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

  过着群居生活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

  3、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约7000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于长江流域。我国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6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坡。属于黄河流域。我国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①使用骨,木,石质工具。(石器经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③饲养水牛,猪和狗等。④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4、远古的传说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

  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C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

  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之战|。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编辑以备借鉴。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4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

  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5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6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8)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

  一、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4、唐初,人们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火药,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6、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二、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 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杜甫和李白。

  (1)李白诗歌特点: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3、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

  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飞天图案是敦煌壁画的象征。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

  一、开放与交流

  1、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2、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的人。

  5、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二、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5.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朝,孙思邈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在《丹经》记录下来,其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唐末,火药始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6.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设计者是隋朝的李春,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3

  1、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2、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

  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附*,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圆形房子)里。

  3、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和黄帝两个著名的部落。 传说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炎帝神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陵。对炎帝陵和黄帝陵的祭祀能让我们不忘历史(祖先),牢记自己的民族责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险,终于治水成功。他不畏艰难困苦,以天下为重,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4

  一、开放与交流

  1、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2、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的人。

  5、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二、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5.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朝,孙思邈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在《丹经》记录下来,其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唐末,火药始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6.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设计者是隋朝的李春,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5

  1、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2、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

  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附*,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圆形房子)里。

  3、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和黄帝两个著名的部落。 传说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炎帝神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陵。对炎帝陵和黄帝陵的祭祀能让我们不忘历史(祖先),牢记自己的民族责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险,终于治水成功。他不畏艰难困苦,以天下为重,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9)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都城:汴京。

  (4)发展: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时间:916年。

  (3)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4)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5)发展:契丹→辽。

  3、檀渊之盟。

  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次年,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岁币”。史称檀渊之盟。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

  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4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5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29、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奠定基础的是长*之战

  3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3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5)份(扩展10)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2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面镜成像特点:

  (1)*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12.*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3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面镜成像特点:

  (1)*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12.*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5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物理七年级学*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七年级学*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