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

首页 / 知识 / |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1

  【pH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D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D�D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配*】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

  配*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D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D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D2Fe(OH)3+3Na2SO4

  最后把“�D”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D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于2H2O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的2倍,所以C2H2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于2C2H2中碳原子个数为CO2的4倍,所以CO2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后配单质O2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D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个,右边2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系数应为3。配*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2

  知识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要点诠释:钠的重要氧化物有两种,其中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过氧化钠性质较为独特。它们的性质对比如下:

  化学式Na2O(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钠与氧气不加热时反应生成

  4Na+O2==2Na2O

  钠与氧气加热时生成

  2Na+O2Na2O2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实验:把水滴入盛有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发红,振荡试管溶液又褪为无色。

  说明:过氧化钠的水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酚酞氧化变质而使溶液褪为无色。

  知识点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要点诠释:碳酸钠是一种正盐,碳酸氢钠是一种酸式盐,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也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它们的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Na2CO3碳酸钠

  NaHCO3 碳酸氢钠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易溶易溶(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BaCl2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不反应

  与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Ca(OH)2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 Na2CO3+2H2O+CaCO3↓

  相互转化

  说明:

  1.碳酸钠、碳酸氢钠溶于水的探究

  操作步骤 1 g Na2CO3 1 g NaHCO3

  观察外观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加几滴水 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加10 mL水,用力振荡 溶解 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解

  加1~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浅红色

  原因(可查资料) Na2CO3+H2ODNaHCO3+NaOH NaHCO3+H2ODH2CO3+NaOH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加水部分溶解,水溶液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2.Na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Na2CO3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Na2CO3+CO2↑+H2O

  Ca(OH)2+CO2==CaCO3↓+H2O 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此种现象称为风化。

  4.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继续滴加会产生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 2NaCl+CO2↑+H2O。

  如果盐酸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则一开始就会产生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由此可知,我们可利用两个过程现象的不同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5.Na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6.利用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的反应可制取NaOH溶液。

  7.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8.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HCO3。其原因有三个:①Na2CO3转变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了;②反应过程中有水消耗;③NaHCO3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

  9.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知识点三:焰色反应

  要点诠释: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它表现的是某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借此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操作步骤:

  (1)干烧: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

  (4)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K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说明:

  ①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其火焰焰色更浅。而酒精灯火焰往往略带黄色。

  ②焰色反应前,应将铂丝(或铁丝)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到无色。

  ③做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以吸收黄色,排除钠盐的干扰。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铜――绿色;锂――红色;钡――黄绿色。

  知识点四: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要点诠释: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1.氧化铝:白色难溶,熔点很高的物质。

  (1)由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铝。

  (2)氧化铝是工业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3)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4)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这种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5)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铝使其分解得到氧化铝:2Al(OH)3Al2O3+3H2O

  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提纯自然界中存在的铝土矿得到氧化铝。

  2.氢氧化铝:白色难溶的物质。

  实验:

  (1)在试管里加入10 mL 0.5 mol・L-1 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

  现象:溶液中产生白色胶状难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白色沉淀不溶解。

  实验室中常用此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2)将(1)得到的混合物分成三份,其中一份中滴加一滴墨水,观察现象。

  现象:胶状Al(OH)3能吸附色素,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澄清。它还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

  (3)在剩余的两份中,分别滴加2 mol・L-1盐酸、2 mol・L-1 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

  现象:两支试管都由浑浊变澄清。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象这种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说明:

  (1)在溶液中得到的白色胶状氢氧化铝具有凝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的能力。利用明矾净水就是利用溶液中Al3+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

  (2)由于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所以实验室中利用铝盐与碱反应制取氢氧化铝时,使用氨水比使用NaOH溶液更好。

  (3)Al(OH)3是医用胃药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而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

  (4)向AlCl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为: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沉淀量不断增多至最大,而后逐渐溶解至完全消失。具体分析可表示如下:

  当时,发生反应:Al3++3OH-==Al(OH)3↓;

  当时,有部分Al(OH)3被碱溶解,即Al(OH)3+OH-==AlO2-+2H2O;

  当时,沉淀全部溶解,全过程方程式可表示为:Al3++4OH-==AlO2-+2H2O。

  此过程用图象表示为

  知识点五:铁的氧化物

  要点诠释:铁的氧化物有3种: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其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FeO氧化亚铁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铁的化合价

  +2+3+2 +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红色粉末黑色晶体

  溶解性不溶不溶不溶

  稳定性

  空气中加热变成Fe3O4

  稳定稳定

  与盐酸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 2Fe3++Fe2++4H2O

  高温还原

  FeO+COFe+CO2

  Fe2O3+2AlAl2O3+2Fe

  3Fe3O4+8Al9Fe+4Al2O3

  用途

  炼铁原料

  炼铁原料、红色油漆和涂料

  炼铁原料

  工业上冶炼金属铁时,往往在高温下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可表示如下:

  Fe2O3+3CO2Fe+3CO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3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4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1)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2、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3、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5、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6、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7、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8、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9、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10、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1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1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13、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14、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15、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6、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17、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18、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9、离子是否共存:

20、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2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2、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4、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5、Na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26、利用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的反应可制取NaOH溶液。

27、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HCO3。其原因有三个:①Na2CO3转变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了;②反应过程中有水消耗;③NaHCO3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

28、氧化铝:白色难溶,熔点很高的物质。

29、“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30、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31、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32、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33、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34、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35、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36、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37、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38、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39、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40、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4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42、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43、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44、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45、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6、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7、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48、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49、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5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40句菁华

1、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2、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3、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4、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5、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6、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7、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8、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9、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10、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11、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12、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1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1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16、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7、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8、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9、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20、胶体的聚沉方法:

21、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3、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24、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25、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26、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27、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8、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29、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30、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31、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3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3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3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35、供呼吸

36、气焊、气割(可燃性)

37、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38、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39、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40、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3)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1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5.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6.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2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3

  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一废渣、废气、废水的任意排放;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防治办法: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上的“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污染水的危害:

  由于受到污染的水一般有毒、有害;水体中有病毒、病菌;水体含氧少;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护水资源:

  为了人类生存,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消除水污染,做好防治水污染的工作,节约用水。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4)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1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2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3

  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一废渣、废气、废水的任意排放;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防治办法: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上的“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污染水的危害:

  由于受到污染的水一般有毒、有害;水体中有病毒、病菌;水体含氧少;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护水资源:

  为了人类生存,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消除水污染,做好防治水污染的工作,节约用水。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5)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1

  1、Na2CO3: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

  2、NaHCO3:小苏打 Na2S2O3 :大苏打

  3、CaSO4.2H2O:石膏(生石膏) 2CaSO4·.H2O :熟石膏

  4、CaF2:莹石 BaSO4:(无毒)重晶石

  5、NH4HCO3:碳铵

  6、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8、FaSO4·7H2O:绿矾 KAl (SO4)2·12H2O:明矾 CuSO4·5H2O:胆矾、蓝矾

  9、漂:Ca (ClO)2 、CaCl2(混和物)

  10、硅石、石英:SiO2

  11、刚玉:Al2O3

  12、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1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14、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15、水煤气:CO和H2

  16、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17、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18、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2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蒸气(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X(如HCl、HBr)、NH3、SO2、NO2、X2(如Cl2、Br2)、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但含氢键的NH3、H2O、HF沸点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熔沸点: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单质、干冰,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X(如HCl、HBr);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如AlO2-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铜,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不同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但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 、 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 H3PO4>(弱): 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还有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的铵盐、铝、锌等。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但数目不一定越多。

  20. 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元素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元素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 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 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 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 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 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 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 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 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 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 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 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 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 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 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3

  1.分子结构与性质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2.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判别:

  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

  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

  3.氢键: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实用五份(扩展6)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加热2. 紫外线3. 酸、碱 4. 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 等)

2、CaSO4.2H2O:石膏(生石膏) 2CaSO4·.H2O :熟石膏

3、FaSO4·7H2O:绿矾 KAl (SO4)2·12H2O:明矾 CuSO4·5H2O:胆矾、蓝矾

4、水煤气:CO和H2

5、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8、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9、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10、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11、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2、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1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14、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15、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16、熔沸点、状态:

17、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20、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2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22、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23、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4、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25、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26、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27、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28、颜色

29、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30、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31、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

32、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33、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

34、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35、NaOH等强碱:因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衡向右移动

36、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37、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38、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39、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40、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