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

首页 / 知识 /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3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代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 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5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6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防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有。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并对议会负责。

  16***《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联邦**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增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没有监督权。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7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8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整合五篇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9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0

  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阅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1)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菁华5篇)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省制的开端。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2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古代选官制度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

  (1)*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战争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战争后所签不*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进步遭到破坏;*丧失了大片领土和*。

  (3)《马关条约》使*的领土和*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的狂潮,*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的*统治。

  (7)*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临时约法》是*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统治的第一枪,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始。井冈山革**据地,是**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成为**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进攻中原**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粉碎*对陕北、山东**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49年4月,人民*发起渡江战役,**了南京。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3

  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4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

  (2)人民授予君权;

  (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

  (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

  (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

  (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2)权力制约与*衡。

  3、卢梭:

  (1)“社会契约”论;

  (2)“人民*”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5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2)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优选【5】份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1

  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3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整合五篇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4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的**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统治的第一枪,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始。井冈山革**据地,是***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成为***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进攻中原**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粉碎***对陕北、山东**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49年4月,人民***发起渡江战役,**了南京。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5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3)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2

  溶解度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3)对溶质为气体时,必须同时指明温度和压强

  注: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对某中溶质而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2、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的能力

  (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也于温度、压强有关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于温度有关:

  ①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所溶解的量增多。

  ②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3、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质量单位,常用单位是克。

  (3)固体的溶解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的却相反,如Ca(OH)2在水中的溶解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的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3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4)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0)份(扩展5)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提纲 (菁华3篇)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提纲1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方式包括医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正义的判断标准: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都是正义的行为;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我国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C、制定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的原则。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提纲2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P5第二段

  (3)家庭结构的类型: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⑷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爱我家

  3.大人讲我小时候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2)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4.无私的奉献

  (1)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5.感受家庭温暖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6.为什么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法律义务、道德义务。

  7.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3)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中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8、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

  9、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10、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提纲3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