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

首页 / 知识 / | 知识,物理,中考

中考物理知识1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2

  1.概念: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二者的合力。

  2.存在依据:分子间有引力,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等;固体很难被拉断,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等。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3.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随距离变化快,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不是单调变化关系。

  注意: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够通过具体情况判断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作用的,只是随着距离的不同,而表现出引力或者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中考中一个经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是一个容易得分的知识点,在中考中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中考物理知识3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 和频率f的乘积: c = f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 IN 视频输入 VIDEO OUT 视频输出

  AUDIO IN 音频输入 AUDIO OUT 音频输出

  RADIO IN 射频输入 RADIO OUT 射频输出

  S-VIDEO 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 @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4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光路可逆

  11.*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1微米=10米

  5.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

  9.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F↑ S↓

  5.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g=9.8N/kg h是深度】

  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

  费力杠杆:L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

  1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斜面:FL=Gh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通路:接通的电路。

  8.断路:断开的电路。

  9.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变形:W=UIt=IRt=U/R

  6.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当U

  12.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知识5

  关于物理中电磁铁的知识内容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老师讲解的几点内容。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以上对物理中电磁铁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工作。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磁极受力

  关于物理中磁极受力的知识内容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老师讲解的几点内容。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以上对物理中磁极受力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工作。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磁场性质与方向

  对于物理的学*,下面是老师对磁场性质与方向内容的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通过上面对磁场性质与方向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讲解学*。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电流的磁场

  下面是对物理中电流的磁场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学*。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上面对物理中电流的磁场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欧姆定律公式

  关于物理中欧姆定律公式的知识,我们做下面的讲解学*吧,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通过上面物理中欧姆定律公式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串联电路的特点

  下面是对物理中串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的讲解,我们一起来学*吧。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以上对物理中串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6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电功率。因此在此实验中,电功率不能求*均值。

  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是个定值,所以灯的电阻最后可通过求*均值来确定。在此实验中每次算的电阻值可能会不一样,导致电阻改变的是灯丝的温度,不是电流,电压。而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电阻与温度有关。

中考物理知识7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8

  电与磁

  1.磁现象

  磁体两端磁极强,指南S指北N。

  异名相吸同名排(斥),常见磁体靠磁化。

  2.磁场

  磁场方向有规定,磁针静止北极指。

  磁体外部磁感线,北极(N)出发回南极(S)。

  地球周围地磁场,沈括发现磁偏角。

  3.电生磁

  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声现象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声速液中比空快,固液空来顺序排。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有三种,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快与慢,对应音调分高低。

  每秒振动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人耳听见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

  物体振幅大与小,声音强弱为响度。

  不同声音能区分,声波不同于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保证工作学*,声音不超70(dB)。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中考物理知识9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以上对 物理中三种滑轮特点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1)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

中考物理知识1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光路可逆

  11.*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1微米=10米

  5.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

  9.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F↑ S↓

  5.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g=9.8N/kg h是深度】

  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

  费力杠杆:L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

  1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斜面:FL=Gh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通路:接通的电路。

  8.断路:断开的电路。

  9.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变形:W=UIt=IRt=U/R

  6.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当U

  12.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知识2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3

  众所周知,信息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题型,这种题考的不是学生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现学现用”的能力。这类题信息量大,容易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所以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的同学*时就要多加练*了。

  1.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只有半张扑克牌大小,工作时发热显著,常采用散热片与风扇组合冷却,某电脑CPU的功率为90W,其中发热功率占8%,铜质散热器的质量是0.8kg.若工作半小时,CPU消耗电能J,产生热量J,这些热量可使散热器温度升高℃(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62×1051.296×10441.5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的是,CPU的做功分成了两部分,只有一部分转化成了热,所以会有发热功率。计算的结果表明,铜质散热器仅工作半小时就会升温41.5℃,所以大家知道电脑散热的重要性了吧!

  解答过程

  扩展阅读:CPU工作原理

  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缩写,是中央处理器的意思。我们经常听人谈到的486,Pentium就是CPU。

  CPU是一个电子元件,其规格就标注在元件上或元件的包装盒上,如i80486DX2-66这行编号就代表了这颗处理器是Intel公司制造的486等级的CPU,它的最高工作频率是66Mhz;又如K6-200的CPU,代表了这颗是AMD公司制造的586MMX级的CPU,它的最高工作频率是200Mhz。

  CPU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它的内部元件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三大部分。指令由控制单元分配到逻辑运算单元,经过加工处理后,再送到存储单元里等待应用程序的使用。

中考物理知识4

  01、声现象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物理原理】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物理原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3.闻其声如见其人【物理原理】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4.余音绕梁【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5.隔墙有耳【物理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02、光现象

  1.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物理原理】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物理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物理原理】*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物理原理】根据*面镜成像的规律,*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5.玉不琢,不成器【物理原理】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6.盲人点灯——白费蜡【物理原理】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03、热现象

  1.破镜不能重圆【物理原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2.墙内开花墙外香【物理原理】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3.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物理原理】扩散现象。

  4.下雪不寒化雪寒【物理原理】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5.水缸出汗,不用挑担【物理原理】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6.霜前冷,雪后寒【物理原理】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物理原理】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8.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物理原理】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瑞雪兆丰年【物理原理】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0.釜底抽薪【物理原理】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抽薪”以后,液体继续无法吸热。

  04、力与运动

  1.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物理原理】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理原理】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4.坐地日行八万里【物理原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05 、力与机械

  1.小称砣压千斤【物理原理】根据杠杆*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有可能的。

  2.四两拨千斤【物理原理】杠杆的*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06、压强与浮力

  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物理原理】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那么压强就大。

  2.如坐针毡【物理原理】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物理原理】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磨刀不误砍柴工【物理原理】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物理原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物理原理】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07、电磁学

  1.千里眼,顺风耳【物理原理】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现在,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2.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理原理】串联电路特点。

中考物理知识5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物理七年级学*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七年级学*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考物理知识6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中考物理知识7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更多详细内容:中考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doc

中考物理知识8

  1.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9

  初三阶段的物理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年既要学*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又要复*、巩固、综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迎接中考。初三阶段将要学*的物理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初三阶段的物理学*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同学迫切希望知道的。

  初三年级将要学*的物理新知识主要涉及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电和磁”,能量中的“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要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主要有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内能、热量、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要学*的物理规律主要有杠杆原理、功的原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学*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杆、滑轮等;要了解的物质主要有磁场、电磁波、能源等;要学会使用的仪器仪表主要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其中学*要求较高的主要有: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理解欧姆定律,理解电功,理解电功率,这些既是学*的重点,也是学*的难点。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也是中考的考点所在。

  同学们要学好物理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初三阶段的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物理知识,还应学*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方法,提高学*效率。如遇到学*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时的学*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2)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菁华3篇)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2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3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更多详细内容:中考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doc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3)

——中考物理知识点 (菁华6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1

  一、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几乎看不到“白气”。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用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

  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1.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12.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13.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扩散快)很快就能尝到咸味,淹咸菜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很长时间才可以尝到咸味。

  14.当打开啤酒盖时,总会冒出一些雾气,这是为什么?——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且内部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当开启瓶盖时,二氧化碳逸出,体积变大,膨胀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雾”。

  15.高压锅的原理——利用了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16.过年吃饺子是*的*俗,煮饺子时,从水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有很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①将包好的饺子下于沸水之中,这时饺子将沉于锅底,因为此时饺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饺子的重力(二力合成,合力向下)

  ②沉在锅底的饺子将会与锅底直接接触(由于生饺子很软,它将与锅底紧密接触),形成局部粘结,这时热由高温金属直接传递,所以饺子虽在水中却煮在锅底,因此,下锅后,就要用勺子背(力的作用面积大,物体所受压强小)顺时针(逆时针亦可)轻轻推动,使饺子在锅中旋转游动。(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③随着不断加热,由于热传递使饺子内部温度升高,饺子馅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馅中的气体(包括少量空气)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饺子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此时饺子受到的浮力增大(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饺子上浮。

  ④饺子煮沸后,往往需要点入几次冷水阻止沸腾这种做法将使沸水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而冷水吸收热量,提高温度(发生了Q吸=Q放的热*衡过程),使最终温度稍低于100℃,达到了止沸的目的,这样使饺子表皮温度降低了,但饺子馅的温度仍较高,达到了煮馅的目的。⑤常言说:“开锅煮馅,盖锅煮皮”也是这个道理,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温度低于锅内温度,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出,还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力学知识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支持力*衡。

  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汽车的座椅部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的原因。

  8.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A如果超载,在接触面积一定,对路面的压力过大,容易压坏路面不,B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超载增大了压力,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利于行驶。C如果超载,质量过大,惯性会增大,给刹车带来不便,易引起交通事故。

  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由于惯性导致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④限制车距——前面的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后面的车刹车不及时由于惯性向前冲去易造成追尾事故。

  ⑤禁止人货混装——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货物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容易掉下来伤到乘客。

  9.简单机械的应用:

  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0.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1.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2.认识限高、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A限速40Km/hB里程到西大桥90KmC禁止鸣笛

  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时可以从发动机上带走很多热量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在散热器中加入酒精——酒精和水混合后凝固点大大的降低了,可以防冻。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华。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三、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刹车时,闸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越大,手的用力越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3.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自行车的杠杆知识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互成直角的*面镜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的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且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压强知识

  车座作成马鞍型,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骑自行车时的能量知识

  1.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什么加紧蹬几下?

  为了提高速度,在人和车的质量一定时,可以增大动能,上坡时可以利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提高山坡的高度。

  2.骑自行车即使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什么?

  自行车在坡上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动能不断增加,而人和车的质量一定的,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惯性问题

  自行车的速度很大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为了安全应使用前闸还是后闸?为什么?应该使用后闸,因为车速很大时如果使用前闸,前轮受力而停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高速运动状态,后轮容易立起,将人甩出去。

  四、钳子上的物理知识

  1.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2.钳口有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钳柄上的花纹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钳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电工使用时能够绝缘,防止漏电。

  五、气压知识的应用

  1.医生在拔火罐时的做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好,点燃后在一玻璃罐内烧一下,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室玻璃罐就会牢牢地被“粘”在皮肤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酒精燃烧消耗氧气,同时一定质量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从容器中逸出,容器内剩余空气很少,迅速扣在被治疗的部位上,与外界空气隔绝,导致容器内部压强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容器被牢牢的压在治疗的部位上。

  2.一张报纸的力量——把一只刻度尺放在桌上,让它的三分之一露在桌面外,在上面盖上一张报纸,将报纸压*,用力打击露出桌面的尺,发现尺不会被打掉,而上面没有报纸时却很容易打掉,为什么?

  因为大气存在压强,没有报纸时,尺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大气对其压力很小,铺上报纸后,增大了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大气对尺的压力,所以不容易打掉。

  3.你能说出哪些应用大气压的实例。

  ①吸盘式挂衣勾

  ②运输玻璃时往往在玻璃夹层里喷水来排除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运输中不容易滑落

  ③用吸管吸饮料

  ④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首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底部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然后向上提活塞,管内压强很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管。

  ⑤活塞式抽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使用前必须向泵壳内注满水,以排除里面的空气。

  ⑥自来水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六、拔河比赛的物理知识

  1.拔河比赛要穿新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容易取胜。

  2.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3.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七、流体压强的知识应用

  1.飞机的机翼上面流线型,下面是*面,相同时间使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在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喷雾器———出水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压强差将水压出形成喷雾

  3.流体压强的危害

  ①火车开过时,人若没有在安全线外,容易被压向火车,发生危险。是因为火车开过时,带动周围空气,使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压强大,压强差将人压向火车。

  ②并排行驶的轮船由于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容易将两船压向中间发生碰撞。

  八、白炽灯上的物理知识

  1.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2.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3.用久了的灯变暗———用久的灯丝由于受热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在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小,灯光变暗。另外灯丝升华后又会在灯壁上凝华,使灯泡的透光性降低所以会变暗。

  九、比热容

  1.夏天走在松花江边的林荫路上感到格外凉爽,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环境会更加凉爽?

  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透明的枝叶有遮光的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要吸收太阳能

  ③江边水面积大,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空气温度偏低

  ④水的比热容大,在与其他方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水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综上所述,江边林荫更凉爽,若有微风吹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就会感觉更好。

  2.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刮东南风,而冬季多刮西北风,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南地区属沿海地带,西北地区属内陆地带沙石泥土多于水)

  沿海地区水面积大,夏季在与内地同样吸收太阳辐射热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内陆的气温低,内陆的热空气上升,沿海的低温空气从低处流过来补充,形成东南风,冬季则相反。

  3.农村的水稻夜间要注水,白天要放水,为什么?

  水的比热大,夜间多注入水,当水向外放热时,水温度不容易降得太低,可防止稻苗被冻坏,白天水过多吸热不易升温,所以白天要放出一些水。

  4.城市里的暖气用水来取暖的好处是什么?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下降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给室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升温。

  十、电热毯上的知识

  电热毯是众多家庭冬季睡觉时取暖的用具,它通常用两个档位: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请说明电热毯的工作原理。

  开关闭合,为加热状态,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开关断开,电路中电阻,电压一定时,热功率最小,为保温档,使用保温档可以省电。

中考物理知识点2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中考物理知识点3

  一、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几乎看不到“白气”。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用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

  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1.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12.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13.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扩散快)很快就能尝到咸味,淹咸菜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很长时间才可以尝到咸味。

  14.当打开啤酒盖时,总会冒出一些雾气,这是为什么?——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且内部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当开启瓶盖时,二氧化碳逸出,体积变大,膨胀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雾”。

  15.高压锅的原理——利用了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16.过年吃饺子是*的*俗,煮饺子时,从水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有很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①将包好的饺子下于沸水之中,这时饺子将沉于锅底,因为此时饺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饺子的重力(二力合成,合力向下)

  ②沉在锅底的饺子将会与锅底直接接触(由于生饺子很软,它将与锅底紧密接触),形成局部粘结,这时热由高温金属直接传递,所以饺子虽在水中却煮在锅底,因此,下锅后,就要用勺子背(力的作用面积大,物体所受压强小)顺时针(逆时针亦可)轻轻推动,使饺子在锅中旋转游动。(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③随着不断加热,由于热传递使饺子内部温度升高,饺子馅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馅中的气体(包括少量空气)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饺子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此时饺子受到的浮力增大(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饺子上浮。

  ④饺子煮沸后,往往需要点入几次冷水阻止沸腾这种做法将使沸水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而冷水吸收热量,提高温度(发生了Q吸=Q放的热*衡过程),使最终温度稍低于100℃,达到了止沸的目的,这样使饺子表皮温度降低了,但饺子馅的温度仍较高,达到了煮馅的目的。⑤常言说:“开锅煮馅,盖锅煮皮”也是这个道理,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温度低于锅内温度,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出,还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力学知识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支持力*衡。

  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汽车的座椅部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的原因。

  8.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A如果超载,在接触面积一定,对路面的压力过大,容易压坏路面不,B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超载增大了压力,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利于行驶。C如果超载,质量过大,惯性会增大,给刹车带来不便,易引起交通事故。

  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由于惯性导致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④限制车距——前面的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后面的车刹车不及时由于惯性向前冲去易造成追尾事故。

  ⑤禁止人货混装——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货物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容易掉下来伤到乘客。

  9.简单机械的应用:

  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0.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1.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2.认识限高、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A限速40Km/hB里程到西大桥90KmC禁止鸣笛

  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时可以从发动机上带走很多热量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在散热器中加入酒精——酒精和水混合后凝固点大大的降低了,可以防冻。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华。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三、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刹车时,闸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越大,手的用力越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3.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自行车的杠杆知识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互成直角的*面镜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的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且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压强知识

  车座作成马鞍型,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骑自行车时的能量知识

  1.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什么加紧蹬几下?

  为了提高速度,在人和车的质量一定时,可以增大动能,上坡时可以利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提高山坡的高度。

  2.骑自行车即使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什么?

  自行车在坡上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动能不断增加,而人和车的质量一定的,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惯性问题

  自行车的速度很大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为了安全应使用前闸还是后闸?为什么?应该使用后闸,因为车速很大时如果使用前闸,前轮受力而停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高速运动状态,后轮容易立起,将人甩出去。

  四、钳子上的物理知识

  1.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2.钳口有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钳柄上的花纹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钳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电工使用时能够绝缘,防止漏电。

  五、气压知识的应用

  1.医生在拔火罐时的做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好,点燃后在一玻璃罐内烧一下,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室玻璃罐就会牢牢地被“粘”在皮肤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酒精燃烧消耗氧气,同时一定质量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从容器中逸出,容器内剩余空气很少,迅速扣在被治疗的部位上,与外界空气隔绝,导致容器内部压强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容器被牢牢的压在治疗的部位上。

  2.一张报纸的力量——把一只刻度尺放在桌上,让它的三分之一露在桌面外,在上面盖上一张报纸,将报纸压*,用力打击露出桌面的尺,发现尺不会被打掉,而上面没有报纸时却很容易打掉,为什么?

  因为大气存在压强,没有报纸时,尺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大气对其压力很小,铺上报纸后,增大了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大气对尺的压力,所以不容易打掉。

  3.你能说出哪些应用大气压的实例。

  ①吸盘式挂衣勾

  ②运输玻璃时往往在玻璃夹层里喷水来排除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运输中不容易滑落

  ③用吸管吸饮料

  ④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首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底部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然后向上提活塞,管内压强很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管。

  ⑤活塞式抽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使用前必须向泵壳内注满水,以排除里面的空气。

  ⑥自来水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六、拔河比赛的物理知识

  1.拔河比赛要穿新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容易取胜。

  2.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3.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七、流体压强的知识应用

  1.飞机的机翼上面流线型,下面是*面,相同时间使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在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喷雾器———出水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压强差将水压出形成喷雾

  3.流体压强的危害

  ①火车开过时,人若没有在安全线外,容易被压向火车,发生危险。是因为火车开过时,带动周围空气,使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压强大,压强差将人压向火车。

  ②并排行驶的轮船由于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容易将两船压向中间发生碰撞。

  八、白炽灯上的物理知识

  1.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2.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3.用久了的灯变暗———用久的灯丝由于受热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在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小,灯光变暗。另外灯丝升华后又会在灯壁上凝华,使灯泡的透光性降低所以会变暗。

  九、比热容

  1.夏天走在松花江边的林荫路上感到格外凉爽,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环境会更加凉爽?

  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透明的枝叶有遮光的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要吸收太阳能

  ③江边水面积大,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空气温度偏低

  ④水的比热容大,在与其他方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水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综上所述,江边林荫更凉爽,若有微风吹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就会感觉更好。

  2.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刮东南风,而冬季多刮西北风,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南地区属沿海地带,西北地区属内陆地带沙石泥土多于水)

  沿海地区水面积大,夏季在与内地同样吸收太阳辐射热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内陆的气温低,内陆的热空气上升,沿海的低温空气从低处流过来补充,形成东南风,冬季则相反。

  3.农村的水稻夜间要注水,白天要放水,为什么?

  水的比热大,夜间多注入水,当水向外放热时,水温度不容易降得太低,可防止稻苗被冻坏,白天水过多吸热不易升温,所以白天要放出一些水。

  4.城市里的暖气用水来取暖的好处是什么?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下降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给室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升温。

  十、电热毯上的知识

  电热毯是众多家庭冬季睡觉时取暖的用具,它通常用两个档位: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请说明电热毯的工作原理。

  开关闭合,为加热状态,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开关断开,电路中电阻,电压一定时,热功率最小,为保温档,使用保温档可以省电。

中考物理知识点4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

  (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

  (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XX+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XX=Un=U。

  三、电阻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技巧

  1、课前预*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预*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5

  一、声学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二、光学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6

  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10J换算。

  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1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4)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菁华5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力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3)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的应用: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3.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部分被大气层上的臭氧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4.光的散射: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所以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如果没有大气,散射将无法进行。

  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那么显然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还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还短。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越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大雾弥漫时,汽车必须打开雾灯才能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雾灯使用黄色光,是因为黄色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不容易被散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移法用*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

  (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5.速度和*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4)*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5)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2

  根据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总结了相应的学*规律后,我们得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学*方法,这些方法便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物理学*的脉络,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中考冲刺阶段,这些方法十分值得借鉴。

  一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主要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达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主要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运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括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物理学*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个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3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4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5

  电物理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纯电阻电路中: 由于I=U/R , W=Q,因此W=Q=UIt=I2Rt=U2t/R 。

  4.电阻、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R) 或 E=Ir + IR 也可以是E =U内 + 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7.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力(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 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 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 Rx。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 /(r + Rg + 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 /(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短接欧姆调零、测量读数 {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物理学*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步骤4.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高中学*网wWw.GAoZhOng.Cc/)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步骤5.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电物理学*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6)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3、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4、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7、杠杆不水*也能处于*衡状态

8、"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1、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1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3、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1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5、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16、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17、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8、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9、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0、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21、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24、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25、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2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抽薪”以后,液体继续无法吸热。

2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8、四两拨千斤杠杆的*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9、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那么压强就大。

30、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31、记住六个物理规律:

32、记住两个原理:

33、速度:V=S/t

3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35、声速:V=340m/s (15℃)

36、水的比热容:

37、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38、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9、用3颗同步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通讯。

40、教室体积约:60立方米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7)

——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30句菁华

1、闻其声如见其人【物理原理】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2、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物理原理】*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3、玉不琢,不成器【物理原理】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下雪不寒化雪寒【物理原理】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5、瑞雪兆丰年【物理原理】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6、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8、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9、*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0、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1、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2、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5、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16、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7、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8、杠杆不水*也能处于*衡状态。

19、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20、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2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2、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23、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24、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25、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26、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27、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8、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29、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30、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扩展8)

——中考物理知识 30句菁华

1、*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2、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3、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6、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7、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8、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9、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10、燃料燃烧的实质

1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1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3、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14、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15、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16、重要结论

17、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18、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19、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0、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1、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22、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4、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25、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26、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2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2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2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0、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