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

首页 / 知识 / |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1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2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3

  1.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

  电压、电阻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串联电路公式

  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联电路公式

  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5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1)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菁华6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力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3)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的应用: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3.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部分被大气层上的臭氧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4.光的散射: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所以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如果没有大气,散射将无法进行。

  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那么显然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还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还短。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越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大雾弥漫时,汽车必须打开雾灯才能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雾灯使用黄色光,是因为黄色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不容易被散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gv计算。

  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6、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电压、电阻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串联电路公式

  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联电路公式

  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6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菁华5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力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3)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的应用: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3.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部分被大气层上的臭氧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4.光的散射: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所以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如果没有大气,散射将无法进行。

  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那么显然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还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还短。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越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大雾弥漫时,汽车必须打开雾灯才能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雾灯使用黄色光,是因为黄色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不容易被散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移法用*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

  (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5.速度和*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4)*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3)

——中考物理知识 (菁华9篇)

中考物理知识1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2

  1.概念: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二者的合力。

  2.存在依据:分子间有引力,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等;固体很难被拉断,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等。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3.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随距离变化快,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不是单调变化关系。

  注意: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够通过具体情况判断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作用的,只是随着距离的不同,而表现出引力或者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中考中一个经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是一个容易得分的知识点,在中考中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中考物理知识3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 和频率f的乘积: c = f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 IN 视频输入 VIDEO OUT 视频输出

  AUDIO IN 音频输入 AUDIO OUT 音频输出

  RADIO IN 射频输入 RADIO OUT 射频输出

  S-VIDEO 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 @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4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光路可逆

  11.*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1微米=10米

  5.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

  9.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F↑ S↓

  5.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g=9.8N/kg h是深度】

  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

  费力杠杆:L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

  1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斜面:FL=Gh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通路:接通的电路。

  8.断路:断开的电路。

  9.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变形:W=UIt=IRt=U/R

  6.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当U

  12.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知识5

  关于物理中电磁铁的知识内容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老师讲解的几点内容。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以上对物理中电磁铁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工作。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磁极受力

  关于物理中磁极受力的知识内容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老师讲解的几点内容。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以上对物理中磁极受力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工作。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磁场性质与方向

  对于物理的学*,下面是老师对磁场性质与方向内容的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通过上面对磁场性质与方向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讲解学*。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电流的磁场

  下面是对物理中电流的磁场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学*。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上面对物理中电流的磁场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欧姆定律公式

  关于物理中欧姆定律公式的知识,我们做下面的讲解学*吧,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通过上面物理中欧姆定律公式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之串联电路的特点

  下面是对物理中串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的讲解,我们一起来学*吧。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以上对物理中串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6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电功率。因此在此实验中,电功率不能求*均值。

  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是个定值,所以灯的电阻最后可通过求*均值来确定。在此实验中每次算的电阻值可能会不一样,导致电阻改变的是灯丝的温度,不是电流,电压。而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电阻与温度有关。

中考物理知识7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8

  电与磁

  1.磁现象

  磁体两端磁极强,指南S指北N。

  异名相吸同名排(斥),常见磁体靠磁化。

  2.磁场

  磁场方向有规定,磁针静止北极指。

  磁体外部磁感线,北极(N)出发回南极(S)。

  地球周围地磁场,沈括发现磁偏角。

  3.电生磁

  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声现象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声速液中比空快,固液空来顺序排。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有三种,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快与慢,对应音调分高低。

  每秒振动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人耳听见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

  物体振幅大与小,声音强弱为响度。

  不同声音能区分,声波不同于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保证工作学*,声音不超70(dB)。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中考物理知识9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以上对 物理中三种滑轮特点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4)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1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前秦王苻坚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2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前秦王苻坚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3

  *战争(1840—1842)

  **代史从1840年的*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社会各阶层探索*代化道路。

  一、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②*可以使人上隐,*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原因:*贸易对*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结果:

  清*战败,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的腐败无能。

  五、*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5)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菁华3篇)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1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5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空气流动速度。

  5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53、雾、露、“白气”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5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0、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61、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6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力学

  6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5、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专心上课

  学*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记一些结论。学生要获得知识,上课听讲最重要,尤其是学新课时,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听懂,将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融会贯通并记住。上课以听讲为主,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2、及时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物理学生记得要及时复*,要记得牢,就要反复强化。在复*过程中,要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3、有效练*

  练*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包括课堂预*、作业练*、实验操作练*、单元练*及综合练*等。数理化都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做练*题,通过练*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决疑难

  疑是学*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所以初二的学生在做题时,遇到有什么疑难,一定要抓住不放,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学*成绩。对某些题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5、系统总结

  培养自己学*结的*惯,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通过大量的题目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非常有益。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2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的使用:首先把天*放在水*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衡螺母,使横梁在水*位置*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1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3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MΩ、kΩ、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③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6)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

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4、(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5、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7、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0、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1、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13、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14、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15、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16、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17、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8、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9、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20、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2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23、放大镜、*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2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27、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8、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9、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0、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33、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34、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35、及时复*

36、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7、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8、*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39、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41、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42、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43、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44、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45、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46、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47、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8、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9、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50、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7)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3、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7、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8、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9、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0、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1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14、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5、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16、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7、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8、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9、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20、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21、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22、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2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24、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25、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7、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28、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2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30、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3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4、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35、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36、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37、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9、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0、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精选五篇)(扩展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3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4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5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