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

首页 / 知识 / |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3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内能知识点总结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可以概括为:Q=c△t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4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看过上面的物理知识点后,相信同学们已经熟知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5

  一、 物理基本知识点

  1、 分子动理论: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 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0);内能与温度有关;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 热量:

  ①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主要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②存在温度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比热容主要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水的比热容大;热量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含有);

  4、 热机:四个冲程(吸气、压缩(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

  5、 摩擦起电(电荷的转移)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回到负极。

  测量―电流表(读数有两个量程0.6A和3A ,存在5倍关系;连接需串联、电流“+”进“-”出)

  6、 电路:短路(导线直接连在电学元件两端);串联(电流有且只有一条路;用电器相互要影响);并联(电流有分路;用电器相互不影响;家庭电路电压都为220V)判断串并联不看电压表,电压表类似于断路。

  7、 电压: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测量―电压表(读数有两个量程3V和15V),连接需并联、电流“+”进“-”出)

  8、 电阻:

  ①(定值)电阻特点:主要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②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一上一下”;电阻变化“远大*小”(以下端接线柱为准);用于改变电灯亮度时需串联;实验中开关闭合前,滑片要位于电阻最大处(下端接线柱的另一端)

  9、 电功:含义(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即用了多少电);单位:J和KWh ;测量―电能表(测量数据的

  单位为KWh即“度”,最后一位是小数)

  10、电热:含义(电流的热效应,即电能转化成内能)

  11、电功率:含义(电流做功的快慢); 额定功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此时用电器正常工作,额定功率具有唯一性); 决定电灯亮暗的是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功率和实际电压存在“同大同小”的关系;用电器铭牌的充分认识(“知四个量” 例如“220v、100w ”:

  1、额定电压:220v

  2、额定功率:100w

  3、..U2U2

  则R额定电流:100w/220v (I=P/U)

  4、电阻:220v/100w P) RP2

  12、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话筒) 电动机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听筒)

  二、 物理规律

  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同种电荷(磁极)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磁极)相互排斥

  3、当导体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当导体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4、、电流特点:串联电流处处相等I=I1=I2 并联分流I=I1+I2

  5、电压特点:串联分压U=U1+U2 并联电压处处相等U=U1=U2

  6、电阻串联:R=R1+R2 电阻并联:111RR R12 RR1R2R1R2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无论电阻串联、并联,分电阻变大,总电阻也变大)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阅读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1)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 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物理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 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高压带电体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 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物理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5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2、初三物理总复*知识点总结

  3、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5、高考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6、初二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总结

  7、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8、初三社会知识点总结

  9、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10、初三英语下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2)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5)份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1

  圆的面积s=π×r×r

  其中,π是周围率,约等于3.14

  r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R的*方).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2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3

  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4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5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3)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

  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0(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m做单位来量

  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

  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

  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

  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9(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

  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

  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

  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10(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

  -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

  -10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

  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似认为分子间

  无相互作用力。

  三、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

  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

  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

  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

  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四、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2)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

  3出)的热量是4.2×10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

  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

  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

  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

  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

  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

  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 =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

  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五、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

  性完成。

  2(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

  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

  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

  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

  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

  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

  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5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

  3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3、热机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燃料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的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

  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

  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七、电流和电路

  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19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

  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

  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

  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

  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

  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

  相影响;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

  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

  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

  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3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mA

  6=10μ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A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

  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

  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

  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

  和;

  八、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

  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

  源;二是电路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和毫

  36伏(mV)。1KV = 10V=10m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是2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时,因为电压表内阻

  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

  出。C、根据被测电路的选择适当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

  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

  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 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 V;0~15V,每小格表

  示的电压值是0.5 V。)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并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节电池的电压。

  九、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E、评价交

  流(D和E可以合为得出结论)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的

  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十、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

  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

  36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KΩ=10Ω

  。

  3

  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

  就叫超导体。

  5、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6、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作用:

  两端的电压,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正确接法是:一上一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控电路串联。

  十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U/R ,

  变形公式有:U=IR , R=U/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

  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

  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 可知,因为

  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6、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R=R1+R2+??+Rn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1/R=1/R1+1/R2+??+1/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十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变形R=U/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如右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

  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

  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5、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十三、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据欧姆定律I=U/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

  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不要靠*高*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十四、电能

  1、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又叫“度”,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

  6简称焦。1kW?h=3.6?10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几个重要参数:“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25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也就是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

  十五、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3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W 。电功率的定义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W/t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实际功率,电灯的亮度就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

  22226、推导公式:P=UI=IR=U/RW=Pt=UIt=IRt=(U/R)t

  十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十七、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来加热的用电器叫电热器。

  2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I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

  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

  2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I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

  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十八、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I=P/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十九、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为:Q=IRt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可用电功公式算Q,即

  22Q=W=Pt=UIt=IR t=( U/R)t。 2

  二十、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7、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二十一、串并联电路特点

  1、串联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流:I=I1=I2=??=I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U1+U2+??+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R1+R2+??+Rn(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有R =

  U1R1R1R2分压作用: = 计算U1、U2可用:U1= U总 U2= 总 U2R2 R1+R2 R1+R2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密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二、质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①把托盘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衡。有些天*,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衡螺母。有些天*,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的测量范围。

  三、初速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密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二、质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①把托盘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衡。有些天*,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衡螺母。有些天*,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的测量范围。

  三、初速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4)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 (菁华3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1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2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3

  1、功:W=Fs=Gh

  2、功率:p=W/t=Fv

  3、机械效率=W有/W总=P有/P总

  4、杠杆*衡条件:F1L1=F2L2

  5、动滑轮(滑轮组):F=G/n(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

  6、斜面的机械效率=Gh/(Gh+fl)(h为斜面高,f为物体受摩擦力,l为斜面长)

  7、电功率:P=UI

  8、电功:W=Pt=UIt

  9、电流的热效应:Q=W=I^2Rt

  电功率实用公式

  1、对于同一用电器而言:

  U实=U额时,P实=P额

  U实U额时,P实P额

  2、电路中(包括串联和并联)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3、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也等于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

  4、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的倒数之比,也等于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5、对于同一用电器而言,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比,等于相应电压的*方比

  6、对于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用电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他们的实际功率之比等于他们的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5)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

  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0(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m做单位来量

  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

  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

  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

  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9(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

  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

  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

  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10(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

  -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

  -10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

  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似认为分子间

  无相互作用力。

  三、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

  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

  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

  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

  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四、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2)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

  3出)的热量是4.2×10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

  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

  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

  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

  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

  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

  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 =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

  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五、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

  性完成。

  2(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

  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

  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

  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

  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

  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

  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5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

  3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3、热机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燃料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的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

  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

  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七、电流和电路

  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19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

  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

  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

  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

  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

  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

  相影响;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

  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

  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

  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3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mA

  6=10μ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A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

  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

  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

  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

  和;

  八、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

  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

  源;二是电路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和毫

  36伏(mV)。1KV = 10V=10m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是2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时,因为电压表内阻

  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

  出。C、根据被测电路的选择适当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

  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

  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 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 V;0~15V,每小格表

  示的电压值是0.5 V。)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并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节电池的电压。

  九、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E、评价交

  流(D和E可以合为得出结论)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的

  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十、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

  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

  36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KΩ=10Ω

  。

  3

  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

  就叫超导体。

  5、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6、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作用:

  两端的电压,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正确接法是:一上一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控电路串联。

  十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U/R ,

  变形公式有:U=IR , R=U/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

  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

  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 可知,因为

  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6、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R=R1+R2+??+Rn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1/R=1/R1+1/R2+??+1/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十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变形R=U/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如右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

  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

  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5、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十三、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据欧姆定律I=U/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

  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不要靠*高*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十四、电能

  1、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又叫“度”,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

  6简称焦。1kW?h=3.6?10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几个重要参数:“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25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也就是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

  十五、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3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W 。电功率的定义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W/t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实际功率,电灯的亮度就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

  22226、推导公式:P=UI=IR=U/RW=Pt=UIt=IRt=(U/R)t

  十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十七、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来加热的用电器叫电热器。

  2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I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

  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

  2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I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

  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十八、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I=P/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十九、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为:Q=IRt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可用电功公式算Q,即

  22Q=W=Pt=UIt=IR t=( U/R)t。 2

  二十、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7、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二十一、串并联电路特点

  1、串联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流:I=I1=I2=??=I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U1+U2+??+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R1+R2+??+Rn(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有R =

  U1R1R1R2分压作用: = 计算U1、U2可用:U1= U总 U2= 总 U2R2 R1+R2 R1+R2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

  第一节 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1、 电源:提供电能;

  2、 用电器:消耗电能;

  3、 导线:传输电能;

  4、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①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③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极上而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1、用规定的元件符号

  2、导线画线做到横*竖直

  3、元件不要画在电路拐角处

  第二节 电路的连接

  一、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的电路;

  1、 电流只能一条路径,无干路和支路之分;

  2、 电流通过每一个用电器,相互影响;

  3、 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一样。

  二、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电路叫并联。

  1、 电流有两条及以上的路径,有分支点和汇合点,即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2、 各支路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三、 组合电路:电路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四、 集成电路:在较小面积的单晶片上构接了数千万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密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二、质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①把托盘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衡。有些天*,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衡螺母。有些天*,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的测量范围。

  三、初速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6)

——初三物理知识点 (菁华6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1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衡力作用,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初三物理知识点2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初三物理知识点3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看过上面的物理知识点后,相信同学们已经熟知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初三物理知识点4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初三物理知识点5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R P=I??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初三物理知识点6

  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F浮=ρ液gV排=G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7)

——初三物理知识点 (菁华5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1

  知识点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正 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负 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_负电荷_,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荷。

  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_转移_。

  —→ 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②用验电器。

  知识点二、电路

  1、电路定义: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

  2、三种电路:(1)通路;

  (2)开路;

  (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部分电路短路):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只需一个开关。

  (2)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用电器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总电路,各支路上的开关控制各个支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知识点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_正电荷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和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磁铁等);电流的 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电流的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电荷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6、电流的公式:I=Q/t

  (I表示电流,单位是: A ;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C ;t表示时间,单位是: s )

  7、单位:1、国际单位:安 A 2、常用单位: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A 1A=1000μA

  8、测量工具:电流表,符号:

  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 0~0。6 安,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 安; ② ②0~3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 安。

  知识点四、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 V ) ; 常用单位:V V 、μV 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 V 1 V=1000μV

  (一节干电池1。5V ;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测量工具:电压表

  (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2)、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 ②0~15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 ②1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初三物理知识点2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 :天* 种类:托盘天*和学生天*5、天*的使用方法

  (1)天*的调节:1)把天*放在水*台上. (一放*,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衡.

  (2)天*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高低。)

  (3)使用天*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盘中。

  三、密度符号: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2.7×103 kg/m3 = 2.7 g/cm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

  一般不同.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8、应用:(1)据m = 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求物体的体积。

  四、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m/V求出盐水的密度=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

  器材:天*、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D、用公式=m/V求出盐水的密度=

初三物理知识点3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托里拆利实验:在长约1m,一段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下降,这 时管内外水银高度差约为760mm,把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测量结果表明这个高度是由当时 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

  标准大气压(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符号为1atm(非法定单位),1atm*约为1.013×10的5次方Pa。

  测量压强方法

  液U形管压强计体压强的测量

  液体压强的测量的仪器叫U形管压强计,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phg,h为两液面的高度差,计算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就等于液体内部压强。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76cm水银柱高。

初三物理知识点4

  电磁铁的应用

  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电磁起重机: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电磁起重机。把电磁铁安装在吊车上,通电后吸起大量钢铁,移动到另一位置后切断电流,把钢铁放下。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可以吊起几吨钢材。

  2.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使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实现远距离操作。

  3.电铃:电路闭合,电磁铁吸引弹性片,使铁锤向铁铃方向运动,铁锤打击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没有了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如此不断重复,电铃发出了持续的铃声。

  4.电磁选矿机:电磁选矿机是根据磁体对铁矿石有吸引力的原理制成的。当电磁选矿机工作时,铁砂将落入B箱。矿石在下落过程中,经过电磁铁时,非铁矿石不能被电磁铁吸引,由于重力的作用直接落入A箱;而铁矿石能被电磁铁吸引,吸附在滚筒上并随滚筒一起转动,到B箱上方时电磁铁对矿石的吸引力已非常微小,所以矿石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入B箱。

  5.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6.扬声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当声音以音频电流的形式通过扬声器中的线圈时,扬声器上的磁铁产生的磁场对线圈将产生力的作用,线圈便会因电流强弱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进而带动纸盆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弱的声音。纸盆将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出去,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听到声音。

  家里的一些电器,如电冰箱、吸尘器上都有电磁铁。在电动机、发电机和电磁继电器里也用到电磁铁。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阀门,也都是由电磁铁控制的。

  二、电磁铁在农业上的应用

  磁铁还有一种用途,说来更有趣味:它能在农业上帮助农民除掉作物种子里的杂草种子。杂草种子上有绒毛,能够粘在旁边走过的动物的毛上,因此它们就能散布到离母本植物很远的地方。杂草的这种在几百万年的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特点,却被农业技术利用了来除掉它的种子。农业技术家利用磁铁,把杂草的粗糙的种子从作物的种子里挑选出来。如果在混有杂草种子的作物种子里撒上一些铁屑,铁屑就会紧紧地粘在杂草种子上,而不会粘在光滑的作物种子上。然后拿一个力量足够强大的电磁铁去对它们作用,于是混合着的种子就会自动分开,分成作物种子和杂草种子两部分,电磁铁从混合物里把所有粘有铁屑的种子都捞了出来。

初三物理知识点5

  1.物理学*中已经学*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安全用电

  1.安装家庭电路应注意的问题

  (1)开关应接在火线上,这样可以使开关断开后,灯泡不再与火线相连,不管是更换灯泡,还是检修电路,安全系数都会高一些。

  (2)接螺丝口灯座时,应将灯口的螺旋套接在零线上。

  (3)接插座时,两孔插座的左边孔接零线,右边孔接火线;如果是三孔插座,除了两个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外,另一个孔要接地;另外,在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前还要装一保险丝,且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

  2.怎样防止家庭电路触电事故的发生?

  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应注意遵守安全用电的原则:第一是不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与火线连通的导体;第二是不靠*高压带电体,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它们在电工技术中虽然都叫低压电路,但都大大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值,所以不要把低压线路的电压与安全电压混为一谈。

  基础知识精讲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2.高压触电分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两种。

  3.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的电压叫安全电压。

  4.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典型例题

  例1为什么家庭电路导线的接头处要用绝缘胶布裹好,而在实验室用蓄电池做实验时,导线的接头都是裸露的?

  分析:不要认为人只要接触裸露的导线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要记住36伏这个数据。以36伏作为判断的依据,不高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解:通常家庭电路的火线对地的电压为220伏,如果导线接头处不用绝缘胶布裹好,人不慎碰到火线,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实验室蓄电池电压较低,三节串联只有6伏,远低于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伏,人碰到裸露的接头当然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例2是不是只要接触到火线就一定会触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触火线?

  解析所谓触电是有电流从人体通过,若有电流从人体通过必然要形成一个通路,接触了火线,但若不能形成通路,电流就不会发生也就无所谓触电,一个人站在一个绝缘体上(例如干燥的木桌)并用一只手去接触火线,此时由于木桌绝缘,构不成通路,无法形成电流,所以不会出现“触电”情况,但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减少接触火线的机会。

  课本难题解答

  为什么常常在通向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的火线上装一根保险丝,而不是在通插座的火线和零线上各装根保险丝?

  分析与解答这样做是为了安全,如果火线和零线都安装保险丝,当零线上保险丝先熔断后,电路虽切断了,但插座与火线相通,而使插座带电,一旦接触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如果仅在火线上装保险丝,一旦保险丝熔断,插座与火线立即断开,不会有触电危险。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8)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3、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4、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5、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6、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8、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9、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10、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13、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1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1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8、仪器:电压表 ,符号:

19、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20、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2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22、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3、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

24、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25、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2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27、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28、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29、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3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31、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2、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33、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34、系统总结

35、把“陌生”变成“透彻”!

36、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37、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8、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39、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40、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