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

首页 / 知识 / |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运算顺序歌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整数化分数方法

  整数化分数的方法:先把整数写成一分之多少的形式,然后再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即可。举例说明如下:

  1、把3化成分数:3可以写成3/1(一分之三)。

  2、3/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6/2,这就是整数3的一个分数形式。

  3、3/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3,得到9/3,这也是整数3的一个分数形式。

  4、3/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4,得到12/4,这也是整数3的一个分数形式。

  5、可以得知整数化分数,可以化无数个。

  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分子除以分母等于原来所化整数即可。也就是说分子分母是可以按需求任意灵活地改变的。

  数学0的知识点

  数学0的含义

  1、没有任何东西

  2、数轴的前点(原点)

  3、可以表示分界

  4、可以表示起点

  5、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2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xb=bx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或axbxc=ax(bx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或(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xc+axb=(a+b)xc或axc-bxc=(a-b)xc

  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概括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5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6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移:*移是指在*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移可以不是水*的。

  16.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7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8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

  (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常考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

  2、两直线*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9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均分问题的。

  2.*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本,*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变式:被除数÷商=除数(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A、24÷3=8 B、3×8=24

  C、24÷3=8 D、24÷8=3

  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

  6.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

  (记住:*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移 B旋转 C*移和旋转

  3、下面( )的运动是*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表示把( )*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请画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并标上1和2)

  1、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 23+6+18 32+11-8 53-24+38 2× 8÷4 72÷ 8×4

  2、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十三 第4题 (重点)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3.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4.工人叔叔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均每天挖多少米?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课例:

  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如:三千五百写作3500,三千零六十九写作3069】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36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453 < 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如 357 < 978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246 > 219

  补充:

  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 )+( )+( )

  4、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 例13(估大)

  练*19 第8题(估小)

  第八单元 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0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按比例分配解题技巧

  小技巧:a、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b、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c、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技巧:(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xb=bx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或axbxc=ax(bx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或(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xc+axb=(a+b)xc或axc-bxc=(a-b)xc

  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成绩太差如何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2)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1、认识角

  (1)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角的尖尖的部分是顶点,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把物体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1)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垂直,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锐角、钝角:以直角作为衡量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比较角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先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边若与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内部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外部就是钝角。

  (4)钟面上的角: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1时整、2时整、10时整、11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锐角,4时整、5时整、7时整、8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钝角,6时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

  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最大自然数

  9不是最大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自然数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5、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汇总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均分问题的。

  2.*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本,*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变式:被除数÷商=除数(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A、24÷3=8 B、3×8=24

  C、24÷3=8 D、24÷8=3

  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

  6.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

  (记住:*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移 B旋转 C*移和旋转

  3、下面( )的运动是*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表示把( )*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请画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并标上1和2)

  1、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 23+6+18 32+11-8 53-24+38 2× 8÷4 72÷ 8×4

  2、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十三 第4题 (重点)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3.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4.工人叔叔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均每天挖多少米?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课例:

  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如:三千五百写作3500,三千零六十九写作3069】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36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453 < 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如 357 < 978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246 > 219

  补充:

  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 )+( )+( )

  4、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 例13(估大)

  练*19 第8题(估小)

  第八单元 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移:*移是指在*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移可以不是水*的。

  16.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六章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a(a≥0)的*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方根,叫做a的算术*方根。a(a≥0)的算术*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方,负数不能开*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1≤<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目录

  第七章 *面图形的认识(二) 1

  第八章 幂的运算 2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3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4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十二章 证明 9

  第七章 *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

  内错角是“Z”型;

  同旁内角是“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

  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同旁内角互补

  4、图形*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

  则xxxx。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 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n=a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n=a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a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a+b)(m+n)=am+an+bm+bn

  乘法公式:*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差。(a+b)(a-b)=a2-b2

  完全*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方,等于它们的*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2倍。(a±b)2=a2±2ab+b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

  公因式三部分:①系数(数字)一各项系数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注意: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③x3-y3=(x-y)(x2+xy+y2) 立方差公式

  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因式分解三要素:(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

  添括号法则:如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括号前是负号各项都得改符号。用去括号法则验证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 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 不等号的类型:

  ① “≠”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2) 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 ,那么 。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 ,并且 ,那么 (或 )。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 ,并且 ,那么 (或 )

  要点诠释: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学*与等式的性质的学*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

  (2)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中的“同一个整式”的含义不仅包括相同的数,还有相同的单项式或多项式;

  (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4)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3,在乘(除)同一个数时,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要记住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对比理解。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用“>”、“<”、“≥”、“≤”连接),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用“=”连接)。

  知识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要点诠释:

  (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很大帮助。

  要点诠释:

  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1)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2)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规律方法指导(包括对本部分主要题型、思想、方法的总结)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 或 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变形名称 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

  (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去括号 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可

  (1)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2)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

  移项 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 移项(过桥)变号

  合并同类项 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式化为 或 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系数化1 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若 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 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 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 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 的正负性决定。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

  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1) ,则x是正数; (2) ,则x是负数;

  (3) ,则x是非正数; (4) ,则x是非负数;

  (5) ,则x大于y; (6) ,则x小于y;

  (7) ,则x不小于y; (8) ,则x不大于y;

  (9) 或 ,则x,y同号;(10) 或 ,则x,y异号;

  (11)x,y都是正数,若 ,则 ;若 ,则 ;

  (12)x,y都是负数,若 ,则 ;若 ,则

  第十二章 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命题与定理的区别。

  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内容:

  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证明: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

  (1)两只相*行,内错角相等

  (2)两只相*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

  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方根

  (1)*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2)开*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的*方等于9,9的*方根是?

  (3)*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4)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即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方运算

  (5)符号:正数a的正的*方根可用表示,也是a的算术*方根;

  学*方法

  注重预*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的时候,应当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预*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

  二批:就是把预*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检验自己预*的效果。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中进一步学*。

  数学概念

  正确地理解和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通过实例、练*及口头描述来理解的阶段。

  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分数、比例等。有些数学概念要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才以定义的形式表达,如函数、极限等。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

  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如dy表示函数y的微分。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对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把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过程简约化、明确化了。许多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从而增强了科学性。

  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图形,如*行四边形、棱锥、双曲线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像来表示,比如函数y=x+1的图像。有些数学概念具有几何意义,如函数的微分。数形结合是表达数学概念的又一独特方式,它把数学概念形象化、数量化了。

  总之,数学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4)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1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2

  统计表: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小学数学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圆的周长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解决问题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加减混合应用题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加法、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会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通过对比两种列式形式,进一步理解分步和综合列式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连减应用题(两种方法解决)

  1、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连减的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正确应用小括号。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3、乘加、乘减应用题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乘加、乘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信息中数量关系的把握。确定单位名称。

  二、表内除法(一)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均分

  (2)除法

  1、掌握*均分的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理解“*均分”的含义。

  2、创设情境或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2、用2--6口诀求商

  1、理解求商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2、正确、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掌握求商方法,正确熟练的用口诀求商。

  加强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为了使学生用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应在练*中适当增加形式多样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行四边形,知道*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6)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解决问题:

  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

  (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_0,故0是偶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一、本册的复*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统计。

  二、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有余数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方向和路线”的复*。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4、“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5、“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6、“测量”的复*。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7、“认识图形”的复*。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8、“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9、“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是: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一

  1、仔细观察的*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2、敢于提问的*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二

  快速、正确口算的*惯: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二年级上期重点练*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养成好*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惯成自然。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往往是学**惯不好所致,对待他们一定要有耐心,首先把他们当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好孩子来看待,多宽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教学中多关注他们,适当地对他们降低学*标准和问题的难度,延长*惯养成的时间,允许多次反复,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号召班上的其他同学多关心、帮助他们,建议家长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改掉身上的坏*惯,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xx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xx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4

  小学学*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 2—6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注意:一一得一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重点)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注意: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4.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7.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重点)

  1.认识*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除法的意义: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如:8÷2 读作8除以2等于4。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都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商”。就是: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除以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列表统计法;(2)象形统计图;(3)画“正”字统计法。

  2.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统计表中的数量是几就在象形统计图中涂几个小格。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重点)

  1. 7—9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_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

  如:2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2×3=6。

  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列式为:12÷3=4。

  5.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5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六单元 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 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7)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④、40÷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x×y=40(一定)。

  ⑤、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烧煤量×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4km,则比例尺为2cm:4km,最后求得比例尺是1:200000。

  13、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图上距离2cm和比例尺,则实际距离为:2÷1/200000=400000cm=4km。

  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实际距离4km和比例尺1:200000,则图上距离为:400000×1/200000=2(cm)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负数的定义

  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3、负数前面必定有“—”如果前面不是“—”(可能没有符号或者是“+”)都是正数(0除外)。

  4、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练*:

  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

  1。25、、—7、3、3。011……、—5、0、、—0。03

  正数 负数 自然数 非正数

  写数下列数相对的负数形式

  0。33……、

  负数的作用

  负数是在人为规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出现的`。

  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一般含有褒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含有贬义的量则用负数表示。

  例:零上5°用+5℃表示;零下5°用—5℃表示。收入20xx元用+20xx元表示;支出500元用—500元表示。

  练*: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2、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3、正常水位为0,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记作__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米记作______________。

  正常水位为5米,现在水位为6。3m记作 ,低于正常水位2。5m记作 。

  4、按照要求回答: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3)“记作6步”他应怎么走? “记作-4步”呢?

  5、看图答题

  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 悉尼时间:____________ 伦敦时间: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

  (1)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

  (2)海拔—155米表示比海*面低155米( )

  (3)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

  (4)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

  7、常见负数的意义

  (1)地图上的负数: *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 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这两个高低是以谁为标准的?

  (2)收入与支出 收入:2600元, ( ) 教育支出:300元 ( ) 娱乐支出:500元 ( ) 。

  (3)电梯间的负数 —3层是什么意思?是以谁为标准的?

  8、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又走了—100m,这时小明离学校的 距离是( ) 。

  9、食品包装上常注明: “净重500±5g, 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 ” ( ) 实际没袋最多不多于 , ( ) , 最少不少于( ) 。

  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练*: 零上 16 摄氏度 零下

  3 摄氏度

  三、认识数轴

  1、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 、原点(0 刻度) 、单位长度(刻度) 。

  2、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3、原点:也就是数字 0 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 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4、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 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 1。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6.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即AG矩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

  其中AG叫做圆柱的轴,AG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所有*行于AG的线段叫做圆柱的母线,DA和DG旋转形成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DD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7.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8.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S侧=Ch(注:c为πd)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

  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9.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10.圆锥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11.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rrπ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

  S是圆锥的底面积,h是圆锥的高,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12.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13.圆锥的表面积: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圆锥的表面积由侧面积和底面积两部分组成。

  S=πR2(n/360)+πr2或(1/2)αR2+πr2(此n为角度制,α为弧度制,α=π(n/180)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低等高)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低等高)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底面积和高不相等的圆柱圆锥不相等。

  1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速算方法与技巧

  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

  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凑整”先算法

  例题1.24+44+56

  =24+(44+56)

  =24+100=124

  解题思路: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计算出来,这样再加别的数会比较简单。

  例题2.53+36+47

  =(53+47)+36

  =100+36=136

  解题思路: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是提高孩子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养成以下良好计算*,应该做到“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惯。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孩子没有良好学**惯,拿到计算题后,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就盲目的算起来。

  数学整数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比例,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7:9=21:27中,其中7与27叫做比例的外项,9与21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②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

  ③比如: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④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后,那么,左边的分母和右边的分子是内项,左边的分子和右边的分母是外项。

  ⑤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①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②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能表示出正数、0、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

  3.(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温度计也可以看作是一数轴。

  4.(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

  (3)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5.温馨提示: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0在这里的意义不是表示“没有”,而是一个具体的数。

  6.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小学数学乘法法则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3.多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补上0,有几个0写几个0。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8)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2、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5、“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7、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8、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9、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10、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11、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12、7、8、9的乘法口诀

1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

14、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15、长度单位换算:

16、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7、周长c=三边之和a+b+c

18、正弦定理:

19、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20、情感与态度目标

21、可以得知整数化分数,可以化无数个。

22、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23、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2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2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27、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28、205. 207. ( ). ( ). ( )

29、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30、比和比例的区别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9)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

  时间的初步认识

  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

  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就是60分钟

  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走一小格是1分钟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

  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走一小格是1秒钟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钟

  走一圈是60秒种,也就是1分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会用“几时几分”以及“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能根据所给时间在钟面上正确画出分针。

  初步建立时间概念,能正确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可运用对比法和排除法)

  建立时间点、时间段的概念,能通过一个已知时间点和时间段(时间点)求一个未知时间点(时间段)。并能正确填写单位名称。

  比和比例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2、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3、单位换算。大单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一、意思不同

  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序数是在基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意思。

  二、用处不同

  基数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运算。

  例如:

  设|A|=a,|B|=β,定义a+β=|{(a,0):a∈A}∪{(b,1):b∈B}|。另,a与β的积规定为|AxB|,A_B为A与B的笛卡儿积。

  序数,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整数前加“第”,如:第一,第二。也有单用基数的。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三、写法

  基数:1、2、3

  序数:第1、第2、第3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3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均分问题的。

  2.*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BCDEHIKMOTUVWXY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均分问题的。

  2.*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BCDEHIKMOTUVWXY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