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化学,中考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1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2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Mg2+Al3+、H+NH4+、Fe2+Fe3+Ca2+

  阴离子:O2-、OH-S2-、F-Cl-SO42-CO32-NO3-MnO4-PO43-MnO42-ClO3-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3

  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Cl2=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1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2

  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三:

  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

  ⅱ、装置气密性不好;

  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④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3

  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三:

  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

  ⅱ、装置气密性不好;

  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④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1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

  b、1912年元旦,*临时*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2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的贫弱;(2)*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对*的影响:*战争以后,*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口诀

  “秦王扫*”

  (一)

  前230—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国了不起。

  “伐无道诛暴秦”

  (一)

  秦朝*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3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的贫弱;(2)*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对*的影响:*战争以后,*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口诀

  “秦王扫*”

  (一)

  前230—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国了不起。

  “伐无道诛暴秦”

  (一)

  秦朝*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 (菁华5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1

  一、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二、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

  一、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42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2

  一、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二、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

  一、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42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3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

  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a.氢元素;b.一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知识点三:离子

  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区别: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

  阳离子:显正电性

  阴离子:显负电性

  符号: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4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5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点拨: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即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点拨: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 30句菁华

1、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AC+BD====AD+BC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7、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8、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9、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4、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15、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6、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1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8、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9、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0、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1、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2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2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24、离子

25、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26、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27、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28、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9、水

30、溶解度的计算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1、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6、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9、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10、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2、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5、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16、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7、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18、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19、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20、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21、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23、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4、浮力:

25、杠杆*衡条件:F1 L1=F2 L2

26、理想滑轮:F=G/n

27、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8、水的密度:ρ=1.0×103kg/m3

29、水的沸点:100℃

30、水的比热容: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化学《盐》知识点 (菁华3篇)

化学《盐》知识点1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NH4NO3等。

  大部分盐类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少数盐如醋酸铅、*等为弱电解质。盐类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差别很大。一般说来,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易溶于水,而碳酸盐、磷酸盐、氢硫酸盐(硫化物)大多不溶于水。盐可以跟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金属(参看置换反应);盐还可以与酸、碱或其它种类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的酸、碱和盐(参看复分解反应)。

  根据盐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一般有如下的分类:

  (1)根据盐组成中是否含有酸式酸根或氢氧根,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正盐:组成中不含酸式酸根或氢氧根的盐,如NaCl、Na2CO3、KNO3 等。

  酸式盐:组成中含酸式酸根的盐,如NaHCO3、KHSO4、Ca(H2PO4)2等。

  碱式盐:组成中含氢氧根的盐,如Mg(OH)Cl、Cu2(OH)2CO3等。

  (2)按盐组成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名称而定名的,如:

  钠盐:NaCl、Na2CO3、Na2SO4、Na2S 等。

  钾盐:K2CO3、KNO3、KCl 等。

  硫酸盐:CuSO4、K2SO4、(NH4)2SO4等。

  碳酸盐:Na2CO3、K2CO3、(NH4)2CO3等。

  (3)多种阳离子与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叫做复盐。如KAl(SO4)2等。

化学《盐》知识点2

  《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学*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

  “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化学《盐》知识点3

  对于化学学*中盐酸的知识点,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内容。

  盐酸

  1、酸是HCl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2.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盐酸知识点的总结学*能很好的提供同学们的复*学*,同学们认真学*,相信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范本10份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1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Mn Fe Cu Zn Br Ag I Ba W Hg)。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

  (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

  7.物质的分类:

  (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

  (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增减溶质,溶剂,改变温度)。

  (4)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识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几个要素的含义,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6)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跟压强成正比毛茛温度成反比)

  (二)物质的知识

  1.水

  (1)知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了解气体的体积比),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两种气体的鉴别。

  (2)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水的组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水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以及反应表达式。

  (4)水的污染和净化,其中污染的原因,和净化的方法。

  (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物质的式量计算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

  (其中(1)根据化合物质量,求它们所含元素的质量(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相应的化合物的质量)。

  5.溶解度的计算

  (1)已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或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求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

  (四)实验

  1.常用仪器的识别。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3)量筒,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4)托盘天*,砝码的使用。

  (5)试管中(固体液体)加热的正确使用。

  (6)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过滤的操作)(蒸发的操作) 。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2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_、风化等。

  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属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_)

  碱:一般由金属离子和OH—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盐:一般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分为三种:(1)正盐,如:NaCl、Na2CO3、CuSO4(2)酸式盐,如:NaHSO4

  (3)碱式盐,如: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原子团如下:OH—(氢氧根)、NO3—(_根)、

  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NH4+(铵根)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5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3

  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例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子;3H:表示三个氢原子

  2、离子符号:例氢离子:H+(注意:1不写出)镁离子:Mg2+三个硫酸根离子:3SO42—

  3、化学式:例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钙:Ca(OH)2

  4、电离方程式:例HNO3===H++NO3–

  Ca(OH)2===Ca2++2OH–

  Na2CO3===2Na++CO32–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实验室制O2:

  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

  检验H2O:CuSO4+5H2O=====CuSO4?5H2O(白色蓝色)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要求熟记:(1)、1—18号原子顺序,并能画出结构示意图。(P59)

  (2)、常见元素化合价。(P63)三、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3、置换反应:A+BC==B+AC

  (1)、金属+酸====盐+H2

  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用稀_。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

  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4、复分解反应:AC+BD====AD+BC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无酸时要求反应物都可溶,有酸时要求是强酸,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要求熟记:(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162)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228)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4

  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

  ① = =

  ② =

  ③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克:(100克+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解度(S克)与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关系

  S= p%=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七、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5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

  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a.氢元素;b.一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知识点三:离子

  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区别: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

  阳离子:显正电性

  阴离子:显负电性

  符号: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6

  一、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二、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

  一、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42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7

  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例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子;3H:表示三个氢原子

  2、离子符号:例氢离子:H+(注意:1不写出)镁离子:Mg2+三个硫酸根离子:3SO42―

  3、化学式:例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钙:Ca(OH)2

  4、电离方程式:例HNO3===H++NO3�C

  Ca(OH)2===Ca2++2OH�C

  Na2CO3===2Na++CO32�C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实验室制O2:

  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

  检验H2O:CuSO4+5H2O=====CuSO4?5H2O(白色蓝色)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要求熟记:(1)、1―18号原子顺序,并能画出结构示意图。(P59)

  (2)、常见元素化合价。(P63)三、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3、置换反应:A+BC==B+AC

  (1)、金属+酸====盐+H2

  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用稀_。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

  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4、复分解反应:AC+BD====AD+BC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无酸时要求反应物都可溶,有酸时要求是强酸,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要求熟记:(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162)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228)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8

  一、化学之最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硫酸氢钾HSO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MnO4

  锰酸钾2MnO4

  氯酸钾ClO3

  硫化钠Na2 S

  碘酸钾 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2 S

  二、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

  ②方程式要配*

  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

  ⑴解、设

  ⑵化学方程式

  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

  ⑷列比例

  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ClO3 2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 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9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 10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