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

  知识要点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十”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

  (西—+—东);

  2、小学生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位置与方向:面朝南时,转动方向盘,将南对准前面,即:东—+—西,面朝东时,方向盘定为:北—+—南。

  (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年,20xx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xx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xx-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下数学期中复*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

  三下数学期中复*知识点(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方根( [a与*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知识点: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练*题:

  一、口算(18分)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1)674-253

  (2)302×8

  (3)2600×4

  (4)907—790

  (5)746+219

  (6)200-183

  验算:

  验算: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 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 9就用五入法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 189;1000 428等

  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方法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技巧

  回顾和把握*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时,练*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知识点: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练*题:

  一、口算(18分)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1)674-253

  (2)302×8

  (3)2600×4

  (4)907—790

  (5)746+219

  (6)200-183

  验算:

  验算: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2、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3、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5、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6、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7、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8、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9、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0、【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1、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12、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3、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14、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15、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1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7、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8、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9、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20、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21、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22、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23、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24、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5、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6、(关于“大约)应用题:

27、计算300×2,可以算()个百乘2得()个百,也就是()。

28、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29、33×2=66。()

30、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31、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90°(角的度数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32、做题时,如果让画出一个什么角,画完后一定要有一个表示角的小标志,即直角是一个直的小折线,钝角锐角都是小弧线是否标出顶点和边要看题目具体要求。

33、做题时,如果具体到某个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号。

34、1时30分=()分1分55秒=(115)秒

35、6时半,这时时针指在()上,分针指在()上。

36、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8上,表示时间为();时针指在7上,分针指在12上,表示()时。

37、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

38、君君4:30放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做作业用去30分钟,她能在5:00准时地看《动画城》吗?

39、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40、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1、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42、一块蛋糕,小鑫吃掉了它的36,小淼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3、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9涂红色,它的59蓝色,没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4、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5、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46、公式

47、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8、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9、*行四边形的特点:

50、公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菁华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1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xx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均重3—4吨,非洲象*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2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4时计时法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9+12=21)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①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②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③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认识*年和闰年。

  2、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3、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

  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7、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8、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9、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单、双数记忆法。

  10、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年和闰年

  1、*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2、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3、*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4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惯。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5

  知识点: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练*题:

  一、口算(18分)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1)674-253

  (2)302×8

  (3)2600×4

  (4)907—790

  (5)746+219

  (6)200-183

  验算:

  验算: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菁华5篇)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1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小学数学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厘米=100*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方米1亩=666。666*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2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xx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均重3—4吨,非洲象*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xx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千克,8吨=()千克,5000千克=()吨,7000千克=()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千克,()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一只羊重大约45()

  一个苹果重200()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3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4

  四边形知识点:

  【正方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行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行四边形)

  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组对边*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分一组对角

  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

  【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

  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5

  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2、全年天数:*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判断*年、闰年:

  (A)年份能被4除尽而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为*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

  4、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

  5、用24时计时法表示:

  (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面上时间即可;

  (B)下午的时间在钟面上所指时间的基础上加上12小时。

  6、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昼夜=24小时,1周=7天。

  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分为三种情况:

  (A)头尾都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C)头尾算其一: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合集五篇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优点,为了使今后的体育教学更好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自身增强体质,矫正和弥补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一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惯。在教学设计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身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身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布置,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使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和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不时提高了篮球技术,学生能在课外活动时间自身组织进行较为简单的篮球活动6,学生的体育中考项目经过一轮的'测试,让学生懂得自身的成果,为明年的中考做好充沛的准备。

  总之,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生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

  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如下总结:

  一、把握教材,认真备课。

  本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教材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本期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二、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数学,比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量,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的信心。

  三、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积极学*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氛围有所加强,学*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的学*。

  四、扎实做好作业批改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教学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

  在教学工作中仍会有许多不足,总感觉时间“少”、任务重,对待差生的辅导仍有待加深,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高,小组合作仍有待加强,没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积极性,个别差生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的意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即在兴趣培养及*惯养成中体验数学。

  第二、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

  1.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动。

  2.在活动中实现学*方式的转变。

  第三、解读教材,在有机整合和知识重组中呈现数学。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克服自身的不足,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感受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主动学*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3

  一、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

  二、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三、作者的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四、思考问题: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五、重点词句:

  1、“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2、比喻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是对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六、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写了小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特点。

  七、全文背诵默写

  2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4

  本学期,我承担三年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让他们成为学*的主人。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5

  1.读读背背(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2.读读背背(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读读背背(气象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5.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6.读读背背(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8)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优选【五】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1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小学数学必考知识点

  数与计算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比和比例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2、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2

  第一单元 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3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名称。

  (2)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例题1: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分别用妈妈和小明的今年年龄减去1,求出他们去年的年龄,再用去年的妈妈的年龄除以小明去年的'年龄即可。(36-1)÷(6-1)=7。切记得数后面不能加倍。

  例题2:一条菜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第30天长到了16厘米,这条菜虫长到4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这类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倒推法,根据题意第30天长到16厘米,第29天长到8厘米,第28天长到4厘米。

  例题3:小静家买了一些水果,苹果的个数比梨多8个,比橘子少32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小静家买了苹果、梨、橘子一共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推出苹果的个数=梨的个数+8;苹果的个数=橘子的个数-32;橘子的个数=2×苹果的个数。等量代换可以求出苹果的个数为32个。分别代入上面各个关系式中求得梨的个数为24个,橘子的个数为64个。一共有24+32+64=120(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

  (3)解答差倍问题时,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几倍数。关系式:差÷(倍数-1) =较小数(即1倍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即几倍数)或差+较小数=较大数(即几倍数)。

  例题1:弟弟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弟弟的6倍少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分析题意先求出弟弟年龄的6倍是多少,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4。6×7-4=38(岁)。

  例题2:甲、乙两个牧童在草地上放羊。乙有5只羊,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你能猜出甲原有多少只羊?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分析,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在乙把羊给甲2只以后,乙剩3只羊。那么甲得到乙的2只后有3×5=15只,甲原来有羊15-2=13只。

  小学数学常考的四边形定义题型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3)什么是*行四边形的高?

  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数学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04年)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5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

  ①第四比例项

  ②比例中项

  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

  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

  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行相似(比例线段)*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

  2.对应周长

  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

  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

  3.添加辅助*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