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1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公司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应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例如: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例如: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本月*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均人数×100%

  例如:本月离职3人。月*均人数101人。则3÷101×100%。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

  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均人数×100%

  例如: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均人数101人。则5÷101×100%。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

  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例如: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则102÷100×100%。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例如: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则3÷100×100%。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

  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例如: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则5÷3×100%。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

  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例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则20÷23×100%。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

  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例如: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6÷184×100%。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

  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例如: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98÷102×100%。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

  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例如: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4÷102×100%。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

  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

  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时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人数÷计划培训出*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

  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

  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

  (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

  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

  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

  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每天工资:

  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

  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七、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x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九、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PS:20xx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xx〕8号)同时废止。

  十、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有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1+本人*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本人*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5、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6、*均缴费指数:你的缴费基数/当地社*工资。假设你选择社*工资的100%那个档次为你的基数。那该指数就是1。你选择60%。就是0.6

  (注:以上公式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或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仅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2

  各模块的职能和联系

  招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能。一是作为输血的源头。招聘力度大。可以持续不断的供给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二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效能的关口。招到好的人。培训可以少投入。少花时间。甚至他可以作为母体来培训影响其他人。考核方面会减少博弈成本。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薪酬方面会有高性价比的收效。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也会有较大改善。找到有才能的人。可以减少企业研发、技术投入。可以使企业快速扩张和复制。从容切入从未涉足的行业。三是可以成为企业内外人力资源的渗析调节器。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人才密度低。就要引进人才。使内外*衡;如果人员庸庸碌碌。就要引进鲇鱼。如果企业人才缺乏竞争。一支独大。就要引进制衡者。

  培训的功能一是造血。提升人员的能力、知识、态度。使其成为人才资源;二是造机器。教授新的流程及其知识、技术。造就技术、管理的机器;三是造人。即改造人。这是从个体而言。个人的提升、职业发展需要教育培训来配合。个体的改造也使其获得成就感。培训做的好。可以省去高层次人才的招聘费用。降低高层次人才的聘用费用。增强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运营成本。反过来说。受薪资或地域条件限制。招的人素质低。可以培训提升。考核跟培训有关系吗?如果企业人员素质提高。职业化规范化程度强。还用得上对那些低级指标进行考核吗?就像海尔最初要求员工不能随地小便一样。后来肯定脱离了这个层次。可以说培训对考核亦有所贡献。减少了考核成本。这就是像有句话说:你办事。我放心。

  考核是另一重要环节。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办?需要度量、校正、奖惩。考核表面上是立规矩、看结果、行奖惩。其实这些都是过程。目的是改善优化绩效。考核到了绩效好的人。可以总结模型。招聘和培训的要点和原则就出来了;考核找出了问题所在。招聘可以避免此类人员。培训的需求也因此出现了。当然最直接的是兑现奖惩。责权利匹配。充分调动积极性。

  薪酬管理是事关公*和激励的基础。也是影响企业流失率的重要因素。薪酬要兼顾外部公*和内部公*。薪酬低了。招聘力度再大。人员留不住。薪酬高了。也会形成官僚和门槛。人人都不愿做有责任的事情。怕丢饭碗。而且会武大郎开店。设立诸多条件。尽力排斥外来人员。薪酬也对绩效管理有影响。兑现力度大了。是有刺激性。但是会引导员工短视。盯住眼前指标。使长远绩效偏离。需要长、中、短期激励合理搭配。才能充分发挥效能。

  人力资源规划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最*的航线不一定是最好的航线。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优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最适合本部门公司的制度才是最优的选择。这就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招聘与配置

  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培训与开发-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

  薪资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性。保证外部公*、内部公*和岗位公*。外部公*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对过去业绩公*地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薪资福利的承诺会激发员工不断提升业绩的热情。薪酬福利必须做到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绩效管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局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绩效工作只是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而现代绩效管理则更多地关注未来业绩的提高。关注点的转移使得现代绩效工作重点也开始转移。体系的有效性成为HR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员工和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借助劳动合同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同时对企业尽到应尽的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合同法规更多地在于规范其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包括对劳动者供职期限的约定。依据适用条款解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劳动者。以及合法规避劳动法规政策。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支出等。总之。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3

  要是问一句“什么是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相信大部分人力资源从业者都能勉勉强强的答上来,可是要是再问一句“什么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模块”,可能迅速答上来的就不多了。这是因为*人都喜欢讲究形式,口号化、概念化的东西都能记得住,管理师考试时一定会问六大模块,尽管主考们自己从来也都不可能做过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主管们在招聘时也一定会问这六大模块,尽管可能连他自己也还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能把知道的东西做到的人却犹如凤毛麟角。这就是中式管理的现实。

  其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位设置说起。在大家熟悉的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中,有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但这两个职位的任职资格是你必须具备六大模块的运作经验和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招聘主管、招聘专员、招聘文员,但却没见有那个单位设置招聘总监的,要是有,这个总监可能也就跟一个跑腿打杂的也差不多了。这就足以说明,尽管招聘很重要,但却不是企业最重要!

  再说薪资绩效吧,很多企业都有劳资专员、绩效专员,劳资主管、绩效主管,可就是没有劳资和绩效总监。这是因为,不管招聘也好、薪资也好、绩效也好,只要一开始设计完善好制度流程标准,然后再安排有人去维护其运行就行了,所需的技能其实并不高。这些职位的发展并不大。这一点,很多在企业里沦落为招聘主管的HR经理或总监们值得警惕!

  其实,从六大模块的功能现状来分析,大部分企业的招聘工作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为“摆摊设点”,很多面试考察的机会不是其他直线部门的,就是老板的,工资绩效大多也是直线部门或者老板说了算,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者们根本没有话事权、工资权和录用权。而且,因为用工荒的客观存在,99%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都是沦落为直线部门的招聘文员。要么就是为无知的现场主管们频繁制造的劳资纠纷去擦屁股,然后再陷入不断招聘、长期招聘的恶性循环中。

  但是,培训就不一样了。在企业里,培训专员是个最常见的职位,没有这个职位的企业肯定没有人力资源部,设置培训经理、培训总监职位的企业更是大有人在,有些企业甚至还设有培训总经理职位。更有甚者,很多在企业担任培训管理职位的人因为外部资源接触多,极有可能发展成一个专业的管理培训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在现代企业里,作为一个战略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承载的是企业人力开发的战略职能,培训自然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手段。培训做得好,人员就会相对稳定,招聘自然就会较少,成本也就直接降低,工作效率也会跟着提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培训做得好,企业的思想理念及产品工艺精华等关键要素都能得以顺利传播和层层沉淀,企业文化就会相对健康,优势文化也将迅速形成,内耗下降,企业的影响力凝聚力指数也会大幅度提升,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其他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这个层面而言,培训,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中的核心模块!也应该是企业HR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扩展1)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1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公司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应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例如: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例如: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本月*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均人数×100%

  例如:本月离职3人。月*均人数101人。则3÷101×100%。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

  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均人数×100%

  例如: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均人数101人。则5÷101×100%。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

  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例如: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则102÷100×100%。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例如: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则3÷100×100%。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

  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例如: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则5÷3×100%。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

  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例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则20÷23×100%。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

  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例如: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6÷184×100%。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

  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例如: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98÷102×100%。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

  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例如: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4÷102×100%。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

  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

  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时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人数÷计划培训出*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

  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

  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

  (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

  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

  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

  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每天工资:

  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

  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七、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x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九、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PS:20xx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xx〕8号)同时废止。

  十、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有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1+本人*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本人*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5、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6、*均缴费指数:你的缴费基数/当地社*工资。假设你选择社*工资的100%那个档次为你的基数。那该指数就是1。你选择60%。就是0.6

  (注:以上公式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或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仅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2

  1、人力资源规划-HR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

  人力资源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2、招聘与配置“引”和“用”的结合艺术

  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

  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

  4、绩效管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局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绩效工作只是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而现代绩效管理则更多地关注未来业绩的提高。

  关注点的转移使得现代绩效工作重点也开始转移。体系的有效性成为HR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5、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

  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性,保证外部公*、内部公*和岗位公*。外部公*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

  6、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借助劳动合同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同时对企业尽到应尽的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合同法规更多地在于规范其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包括对劳动者供职期限的约定,依据适用条款解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劳动者,以及合法规避劳动法规政策,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支出等。总之,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河蟹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总体来说,从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的角度来说存在承接关系。招聘是选人,选完人之后要使用设计绩效,然后要培养人才设计培训,留住人才设计薪酬和员工关系等。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3

  1、首先,第一模块人力资源规划,很多时候这一模块会被忽略,但是这是人力资源的根基、宏观工作,尤其重要,涉及到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人力规划方向等

  2、第二模块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招聘与配置,注意是招聘与配置,这是两大块的工作内容,“选”“用”不仅要招揽优秀人才,更要做好人岗匹配工作,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3、第三个模块是培训与开发,也就是“育”,这对企业长久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培训开发工作不仅能提升员工技能,保障人才持续发展,还能增强员工信任感、价值感,最厉害的就是进行OJT建设,即人才梯队建设,

  4、第四个模块绩效管理,这是企业和员工最关注的模块之一,好的绩效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励人才,留住人才,这也是人力资源工作中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模块之一

  5、第五个模块薪酬福利管理,这几乎是最核心的环节,也是员工衡量企业的最重要的标尺,完善的薪酬福利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员工,更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才

  6、第六个模块劳动关系管理,个人经验,这个模块在实际业务中相对较杂,主要是员工异动、用工纠纷、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当然这个模块是很具挑战性的,特别是劳动风险规避很锻炼人,特别要注意企业文化建设,这对于员工归属感很重要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扩展2)

——人事管理六大模块是哪些? (菁华3篇)

人事管理六大模块是哪些?1

  绩效考评:从内涵上说就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人的工作结果,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从外延上来讲,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其中:。

  绩效考评意义:1、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并使评价和评价之后的人事待遇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作为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3、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绩效考评目的:1、考核员工工作绩效。2、建立公司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程序和方法。3、达成公司全体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的认同、理解和操作的熟知。4、绩效考评制度的促进。5、公司整体工作绩效的改进和提升。。

  绩效考评的作用:一、对公司来说1、绩效改进。2、员工培训。3、激励。4、人事调整。5、薪酬调整。6、将工作成果与目标比较,考察员工工作绩效如何。7、员工之间的绩效比较。。

  对主管来说1、帮助下属建立职业工作关系。2、借以阐述主管对下属的期望。3、了解下属对其职责与目标任务的看法。4取得下属对主管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5、提供主管向下属解释薪酬处理等人事决策的机会。6、共同探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的.需求及行动计划。。

  对于员工来说1、加深了解自己的职责和目标。2、成就和能力获得上司的赏识。3、获得说明困难和解释误会的机会。4、了解与自己有关的各项政策的推行情况。5、了解自己的发展前程。6、在对自己有影响的工作评估过程中获得参与感。。

  绩效考评种类:1、年度考核2、*时考核3、专项考核。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分为:封闭式考评和开放式考评。

  短期绩效考评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考核完成率2、考核面谈所确定的行动方案3、考核结果的书面报告的质量4、上级和员工对考核的态度以及对所起作用的认识。5公*性。。

  长期效果的评估的主要指标:1、组织的绩效2、员工的素质3、员工的离职率4、员工对企业认同率的增加。。

  给予员工考核反馈的注意事项:1、试探性的2、乐于倾听3、具体化4、尊重下级5、全面地反馈6、建设性的7、不要过多地强调员工的缺点。。

人事管理六大模块是哪些?2

  培训与开发:组织通过学*、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其中:。

  培训的定义: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开发的定义: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培训与开发的主要目的:1、提高工作绩效水*,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2、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3、提高和增强组织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

  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特性:1、培训的经常性2、培训的超前性3、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培训需求分析: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包括:1、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2、组织的效率分析3、组织文化的分析。

  人员培训需求分析包括:1、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分析2、针对工作绩效的评价。

  培训的方法:1、讲授法2、操作示范法3、案例研讨法等。

人事管理六大模块是哪些?3

  薪酬的定义:是指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总和。其中:。

  薪酬福利制度制订的步骤:1、制定薪酬策略2、工作分析3、薪酬调查4、薪酬结构设计5、薪酬分级和定薪6、薪酬制度的控制和管理。

  薪酬结构的定义: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酬间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

  影响薪酬设定的因素:一、内部因素1、企业的经营性质与内容2、企业的组织文化3、企业的支付能力4、员工岗位。二、外部因素1、社会意识2、当地生活水*3、国家政策法规4、人力资源市场状况。。

  岗位评价:岗位评价是一种系统地评议每一岗位在单位内部工资结构中所占地位的方法手段。。

  岗位评价的原则:1、系统原则2、实用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能级对应原则5、优化原则,。

  岗位评价五要素:1、劳动责任2、劳动技能3、劳动心理4、劳动强度5、劳动环境。

  岗位评价的指标及其分类:岗位评价共分24个指标,按照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及劳动心理共14个指标2、测定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共10个指标。。

  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1、排列法2、分类法3、评分法4、因素比较法。

  岗位评价标准的定义:是指有关部门对岗位评价的方法、指标及指标体系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扩展3)

——人力资源改革 (菁华3篇)

人力资源改革1

  育人机制不仅包括培训,企业还要对员工的终身发展负责,比如提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激励员工终身学*等,而这些方面却很少得到企业的重视。本质原因还是企业对于“事”的重视和对“人”的忽略。约束机制不明显———监督考核不完善企业考核方法单一,不完善,不定量而用定性手段导致考核难以真正看出员工的工作水*。更看重的是资历和职位,而忽视了工作能力和业绩表现,并存在*均主义的倾向。同时,企业忽视对员工的*时考评或群众考评。而是单一的以领导考核为主的考评方法,而这都会导致不务实之风的出现,员工没有优胜劣汰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创造更好业绩的动力。竞争机制作用弱———人事任免不科学由于*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人事任免机制存在很大问题。高层人员的选拔是以干部官本位化的方式进行,即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经营者与政治家一体化。这样,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不一定达标不说,他们还可能对于行政级别激励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经营中的相机抉择问题;[2]另一方面,员工可能为了有限的管理职位而导致内部政治复杂化,使企业不能专心于创造效益。尚未建立统一、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要求各组成部门紧密配合的运行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该如此。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必须放在整个系统中考虑,即具有全局观念。*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没有考虑到各个机制、部门之间的联系。如在设计绩效和薪酬体系时不考虑与薪酬分析之间的关系,进行培训时不考虑评估和考核,进行考核时只考虑约束而激励作用不大等等,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的无效率,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企业的进步会使得员工福利更好,从而外部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这是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循环。有了清晰的职位体系作为基础,员工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对于工作的需求,结合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竞聘上岗,实现不同职位序列的转变以更好地发展完善自我。但实现这个目标,大体需要1-2年的过渡期。为积极稳妥地探索改革经验,在过渡期内,银行允许其它的聘任方式存在。有些职位的聘任人选必须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少数职位还要从境内外人才市场招聘。[3]重视激励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作为激励手段之一,通过向员工提供学*和发展机会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并吸引高质量员工,使员工获得更大的工作满足,职业兴趣进一步发展,赢得更高回报,工作效率也得以提升。在*银行的改革中,人力资源开发在惠及全体员工的同时也明确了两个着重点:一是坚持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核心人才、加大年轻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二是完善全行岗位培训体系。建立银行按需调训和个人主动选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使员工能在银行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贯穿上岗、在岗、转岗、晋升等职业发展各个环节的个性化培训,这是对员工的职业终身负责。特别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企业文化、银行发展战略和岗位技能的培训,重点培养员工的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力。在两个着重点方面,*银行的目标是:建立以高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职位及其后备人员为主体,包括部分优秀年轻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在内的核心人才库。合理约束机制———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企业整体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有机结合的科学管理方式。而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符合实际的、敏感的、可靠的、可接受的、实用的。

  境内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人事教育处、二级分行人事教育部均改称“人力资源部”,由总行人力资源部进行矩阵式管理。由于人力资源运行管理的体系化,必然涉及到消息、资源传递等问题。而又因为大型企业往往部门、分支机构众多,人力资源管理跨度大,因此信息资源等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传导,从而运营效率低下,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形成合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是指企业集团将各业务单元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该中心为集团所有的业务单元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务单元为其支付服务费用。通过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运营效率,更好的服务业务单元。同时,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则专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战略转型。经过不断改革与实践,*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成果得到业内和舆论的充分肯定。20xx年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银行就荣获了由香港《*人才》(ChinaSTAFF)评选的20xx年度“*大陆最佳人力资源战略奖”,这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高评奖,而*银行的获奖也是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第一次获此殊荣。目前,*银行正日益向着国际化大银行的方向发展,以其生机勃勃的姿态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因此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由于这些年向西方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学*及不断探索实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成效也是显着的。因此,*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把握良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加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力资源改革2

  摘 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具备胜任力,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能力。本文将结合当前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理念 实践

  从人力资源的视点来看,高校毕业生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竟争力的人才,根本在于,具备企业所需人才的胜任力——个体掌握知识(Knowledge),形成技能(Ski1l),也发展能力(Ability)。而目前的现状是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能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却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形成了教育与就业脱节的现象。

  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具备胜任力,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能力。

  一、与时俱进,变更教学理念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被广为诟病,但是在宣扬素质教育的高校里仍然普遍存在。虽然部分高校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但是由于流于形式,效果甚微。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认知不足,不够,这也影响到了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提高。造成此种问题此地出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师资质和能力的单一。例如,全国高校招募教师时仅看重学历和学术水*,并不注重其自身是否具备资深的专业实践背景和从业能力。这也就导致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偏向。

  陈旧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大障碍,急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革新。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其实操能力,而不是迂腐的书呆子。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伴随新的管理理念和新兴技术手段的发展,教学选取的教材和教学设备理应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

  二、勇于创新,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的教学可以概括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以多媒体教学最为普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此多媒体教学仅指运用多媒体设备实时播放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强大的功用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更多的教师沿从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列条归纳,就算是教学活动的完结。

  案例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并调动自身的知识、潜能来解决问题,拉*管理教学与管理实际的距离,让学生在校时就准备实际工作的必要索质、知识结构和胜任力。选取的案例可以选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景,或企业管理中的单项活动,可以是成功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更为直观。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是招聘面试模拟、员工培训模拟、工作分析模拟和劳资纠纷模拟。情景模拟教学的益处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们结合起来,更在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定义为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活动是一种彻底的误读。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是多媒体的利用,但是更重要的是采用的教学模式及其背后的方法和目的。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分析”模式里,注重的是理论的讲授和学*效率的提升;在“情境模拟-分析点评”模式里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体会,以及教师的点评分析;在“章节总结-章节测试-案例讨论”模式里,注重的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在“食品播放-专家讲座”模式里,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在“网上自学-网际互动”模式里,注重的是师生课下的互动以及新理念的学*。从这样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挖掘与应用。

  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前者需要配备专业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并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并通过情景来发现、解决和处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社会实践通常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到合作企业从事实践活动。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中需要指出的问题是,社会实践是否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口。社会实践在学生毕业环节中权重的提高,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这一方面与当前的学风不严谨有关,一方面与学校的合作管理有关。

  三、强化培养,推广导师制

  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程负责制。教师负责课程的教授以及教学结果——考试——的验收。这样的模式,导致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课程关系。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的多少,和教师没有关系。导师制在部分省市高校的实验成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导师制是高校研究生培养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导师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教师的职责范围,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外,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科研、心理等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导师可以给本科生提供相当多的实践机会,本科生在学*的同时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都大有裨益。同时,导师制增加了本科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为了便于管理,保证效果,导师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或书面、邮件等交流,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导师联系,向导师汇报学*实践心得与体会,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导师的'协助下不断地学*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导师制的施行,导师对于每个学生都会有深刻的了解,这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厚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人口与经济,20xx(10).

  [2]罗帆,肖文娟,孙泽厚.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9

  [3]张锐.基于胜任力导向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法体系的构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5.

人力资源改革3

  1.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没有融入市场

  一是企业人才培养战略不够清晰,人才使用机制不完善。人才的选拔渠道单一,官本位的思想依然占据上风,技能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二是企业主体作用不够突出,激励约束机制不灵活。从20世纪80年代的“工效挂钩”到现在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国企职工工资一直受到严格总额管控,使国企当前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国有企业的激励措施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2.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主要途径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必须进一步尊重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其他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2.1改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传统工作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评价人才,必须对人才有全面的了解,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而应根据实践,依其能否胜任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吸纳人才不能只依赖从外部引进,还要注意从内部发现和培养。构**力资源的核心并不是人的数量,而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将人力资源部门建设为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领导班子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

  2.2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是一个企业无法复制的、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只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保证最核心竞争力的优先发展,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迅速扩张。要加快形**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着重体现在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体制机制优先创新上。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即是确立人才资源相对其他资源的优先开发地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即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保证人力资源持续优质供给。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即是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观念。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敢于投资人才资源成长,以人才收获未来。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即是高度重视并优先进行人才制度设计,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使之与企业改革发展综合匹配。如果人力资源制度滞后于企业其他规章制度,那么其他制度也难以有效实施、主动落地。

  2.3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

  “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作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来自于广大员工的热情、智慧、创造性劳动以及奉献精神,只有突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的主体作用,改善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制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人用其时、人适其岗、才尽其用,才能改变许多国企“事多没人干,人多没事干”的现象,切实实行人才自身价值,提高人才效能。汉高祖刘邦用屠夫、布贩、车夫、强盗、吹鼓手和待业青年为将,打败了四倍于己、战功赫赫的霸王楚军,开创了汉家天下。林肯用脾气火爆、好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赢得了南北战争,使美国迅速成为了工业强国。这都是人尽其才的经典案例。反之,取人之短的惨痛教训也时常出现。如果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不仅会贻误工作、影响发展,也会害了人才本身。

  2.4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人事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法宝,也是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保持国有企业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要着眼人才选拔机制,在坚持选人范围开放性、选拔过程竞争性、测评方法科学性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敢于打破行业、身份、级别、体制和地域的限制,积极探索对不同类型人才,实行有针对性的选拔方式,努力形成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要着眼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荐人才培养锻炼制度化工作,进一步丰富理论学*的形式和效果,逐步完善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走下去”、“选上来”、“广交流”的实践培养方式。要完善人才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分级分层、授权适度有序的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能力的重点管理,既要充分保障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健全日常监督工作,构建起“刚性有序”的淘汰退出机制。

  2.5创新激励的分配机制

  在宏观政策环境方面,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呼吁,努力改变国有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减少*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直接干预,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国资监管部门要侧重于资产收益的管理,将企业的资产收益与经营者的薪酬、晋升紧密挂钩,在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前提下,给予企业科学合理的自主分配权。在企业管理层面,母公司同样要以资产为纽带,按照“大的管住,小的放开”的原则,重点管好所属企业的资产收益,薪酬分配方面以管好基层单位经营者或领导班子的薪酬为主,其他员工的薪酬分配则应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自*来着力构建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岗位绩效相挂钩,能升能降的动态分配机制。在薪酬分配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绩效考核指标一方面要匹配企业战略,另一方面要简单明确,重点突出,努力实现考核结果既客观公正,又及时有效。

  3.总结

  总之,国企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尊重并突出了“企业主体地位”这个制胜法宝,尊重企业自我发展,尊重人力资源的主体地位,就能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活力与创造力,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渡过“深水区”和“攻坚期”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细分 (菁华3篇)(扩展4)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础知识详细解读 (菁华3篇)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础知识详细解读1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定义

  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程序

  1、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5、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6、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7、人力资源规划评估 8、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础知识详细解读2

  好马好鞍,求贤若渴

  招聘需求信息产生的原因

  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如员工离职或调动到其他部门、员工正常退休、短期休假等都会产生岗位的空缺,有招聘的需求。

  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包括:招聘需求分析、明确招聘工作特征和要求、制订招聘计划和招聘策略。

  2、实施阶段。招聘工作的实施是整个招聘活动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先后经历招募、筛选、录用三个步骤。

  3、评估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有利于及时调整有关计划并为下次招聘提供经验教训。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础知识详细解读3

  论功行赏,提升积极

  基本原理

  1、结构——功能原理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功能结构是一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德”、“能”、“勤”、“绩”、“关键事件”五大子系统,是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业绩结构等子系统的有机结合。这些子系统中体现功能的各个评价要素指标,又反映了不同员工绩效的不同功能。

  2、测量——评定原理

  员工绩效考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测量是它的基础,评定是它的关键环节。为了使测量更加公正客观,建立规范化文件,同时对“德”和“勤”评价子系统的各项指标也给予了较准确的界定。以保证员工绩效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

  3、定性——定量原理

  员工绩效考评方法,是一种兼有测量之长和评定之优,对所有员工的素质(德)、能力(能)、态度(勤)、业绩(绩)进行计量、鉴别的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4、静态——动态原理

  静态评价是指一定阶段内员工绩效评价诸要素的相对稳定状态。动态评价则是指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情景序列上员工绩效的变化状态。

  方法工具

  1、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考核

  KPI考核是通过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KPI必须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

  2、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

  MBO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目标管理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3、*衡记分卡(The Balance Score-Card,BSC)

  *衡记分卡是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与成长四个方面来衡量绩效。*衡记分法一方面考核企业的产出,另一方面考核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下期的预测);再从顾客角度和从内部业务角度两方面考核企业的运营状况参数,充分把公司的长期战略与公司的短期行动联系起来,把远景目标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4、360度反馈(360°Feedback)

  360度反馈也称全视角反馈,是被考核人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的客户等对他进行评价,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5、主管述职评价

  述职评价是由岗位人员作述职报告,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等反映在报告内的一种考核方法。主要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考核。述职报告可以在总结本企业、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但重点是报告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即该管理岗位在管理本企业、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个人行为,本岗位所发挥作用状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