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数学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4、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5、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6、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7、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8、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9、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0、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1、(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12、*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1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14、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5、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6、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1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19、三角形

20、(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1、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3、注意复*: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24、*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5、图形*移的性质: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26、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27、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8、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9、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32、性质

33、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35、*行线的判定:

3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7、*行线的性质:

3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9、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40、倒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绝对值|a|≥0。

2、*方根

3、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4、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除法

7、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0、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1、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2、垂线段最短。

13、*行线的性质:

14、*移: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6、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17、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18、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9、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有理数乘法法则

24、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5、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26、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7、有理数除法法则

28、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29、接*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30、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3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2、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3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4、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35、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36、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37、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38、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39、相反数的求法

40、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菁华3篇)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1

  中考数学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考数学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2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方根

  (1)*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即:如果

  a,那么x叫做a的*方根.?x2

  (2)开*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3的*方等于9,9的*方根是?(3)*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4)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即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方运算

  (5)符号:正数a的正的*方根可用表示,也是a的算术*方根;

  正数a的负的*方根可用-表示.

  a?2(6)x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方根a的*方根是x

  2、算术*方根

  a,那么这个正数?(1)算术*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

  x叫做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方根是0.

  。?a (x≥0)中,规定x?也就是,在等式x2

  (2)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当a是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

  当a不是一个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当被开方数扩大时,它的算术*方根也扩大;

  当被开方数缩小时与它的算术*方根也缩小。

  (4)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a (x≥0)?(5)x2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是x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方根

  (1)*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即:如果

  a,那么x叫做a的*方根.?x2

  (2)开*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3的*方等于9,9的*方根是?(3)*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4)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即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方运算

  (5)符号:正数a的正的*方根可用表示,也是a的算术*方根;

  正数a的负的*方根可用-表示.

  a?2(6)x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方根a的`*方根是x

  2、算术*方根

  a,那么这个正数?(1)算术*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

  x叫做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方根是0.

  。?a (x≥0)中,规定x?也就是,在等式x2

  (2)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当a是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

  当a不是一个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当被开方数扩大时,它的算术*方根也扩大;

  当被开方数缩小时与它的算术*方根也缩小。

  (4)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a (x≥0)?(5)x2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是x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绝对值 |a|≥0.

2、*方根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4、加法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7、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8、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9、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0、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3、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4、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5、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16、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7、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8、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9、*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2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1、尺规作图:

22、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24、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5、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26、求几何概率:

27、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8、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9、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0、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2、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4、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5、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6、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7、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39、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40、比如;387+983=1370,把“983”变成“1000-17”,那么就是387+1000-17=1370;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4、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5、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6、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7、不同点:

8、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9、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1、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12、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1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4、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5、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16、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7、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18、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9、(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0、注意复*: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21、*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2、*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2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26、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7、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28、垂线段最短。

2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0、*方根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优选【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

  有理数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整式的加减

  概念、定义: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5、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图形初步认识

  概念、定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angular 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个提升数学效率的方法

  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是查缺补漏。在做了大量*题以后,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们要善于发现哪些类型的题目还存在盲区,然后逐一击破。

  下一个方法是提高数学分数段。可能数学学了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要总结差在哪里?基础题还是拔高题,然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基础题目争取不丢分,然后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

  第3个数学提分方法是掌握一些数学解题思路。数学很多题目都是有固定的或者是多种解题思想的,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比如归纳法、分类讨论法等等。

  对学*数学有帮助的思维方法

  转化思想

  在整个初中数学中,转化(化归)思想一直贯穿其中。转化思想是把一个未知(待解决)的问题化为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高次为低次等,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它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之一。

  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 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

  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4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各个部分都在同一*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面图形。

  1、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每一种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单*面几何图形。实际上投影所得到的简单*面几何图形是被投影几何体可遮挡视线的部分在*面内所留下的影子。2、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

  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一、点、线、面、体

  1、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二、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概念剖析:①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即线段有明确的长度,“射线和直线都无法量出其长度”,即射线和直线既没有明确的长度,

  也没有射线与射线、直线与直线、射线与直线之间的长短比较之说;

  ③线段只有长短之分,而没有大小之别,射线和直线既没有长短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长的直线比3㎝长的直线要长2㎝;B、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

  C、直线和射线都是不可度量的,所以它们都无法表示;D、直线AB、射线AB和线段AB表示的都是同一几何图形;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概念剖析:①将线段的两个端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线段与原来的线段是同一线段,即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线段;

  ②将表示射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射线与原来的射线不是同一射线,即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射线,因为它们的端点和方向不同;

  ③将表示直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即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直线;④识别图中线段的条数要把握一点:只要有一个端点不相同,就是不同的线段;⑤识别图中射线的条数要把握两点:端点和方向缺一不可;

  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1.如果按定义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如果按正、负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π不是有理数。

  数轴

  ★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绝对值

  1.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非负性。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的大小

  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后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

  ★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某个不为0数等于乘与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是同级运算,则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做a的n次方时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科学计数法

  1.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似数

  1.一个数与准确数相*(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似数。

  ★2.有效数字:在一个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

  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5.多项式中没有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解方程

  1.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合并同类项

  1.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移项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

  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去括号

  1.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