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语文教案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

  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

  (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

  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7、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1、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认真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感叹句要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

  2、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生活很有趣。)

  3、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读出诗歌的韵律感。)

  4、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用深情、赞叹的语气来读。)

  5、结合情景,读好课文。

  五、课堂展示

  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比赛读诗歌。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祖、望、赛、忆”的注意要点。(预设:祖:不要多一点;

  “望”:不要多一点;赛:不要少一横;忆:“乙”只有一笔。)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3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按要求预*课文,掌握一定的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课文,明确预*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课文。

  3、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6祖先的摇篮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情况。

  你在预*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教师朗诵《祖先的摇篮》。

  (2)谈话引导: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师:看,这“摇篮”多么大呀!(师作解释:“摇篮”是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或竹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引申意: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去亲*一下这个“摇篮”吗?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巩固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 (菁华3篇)

《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积累并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重点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积累并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 同学们我们家家都有菜园?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的菜园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课题,最后梳理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二、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读正确,读流利。疑难字词可以请教学*工具或老师。

  2、检查认读字词:课件出示:婴儿、疑惑、坚毅、*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解释词语。(先指生说词语的意思。再出示注释)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空白处。

  2、感悟交流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

  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3、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归纳: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读“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弱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说说这个比喻说明了我和父亲对菜园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表达,是哪一个词。 (爱、精心伺候)

  四、体会精神,拓展延伸

  1、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作者收获了什么?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您虽然*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文,提炼方法

  1、父亲的精神令人钦佩,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总结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父亲虽然*凡,却有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的伟大的精神,正是这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2

  【说教材】

  《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第七册选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或*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3、在读悟结合、丰富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历练学生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父亲的崇敬。

  【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课题、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导读解疑、语思统一”的导学式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疑、思、划”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质疑课题,着眼课题理解课文内容的思维*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说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质疑课题、梳理问题——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深化文本、体会精神”的过程组织学*,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说流程】

  一、亲情导入,质疑课题

  1.同学们见过菜地吗?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地可以开垦成,田里的又大又*,分成一畦一畦的。可是有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菜园(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题。

  2、学生课件观看父亲在山坡上开辟的菜园,再读课题,质疑。

  3、梳理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设计意图】

  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题这个文眼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切入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读正确,读流利。(请教学*工具或老师)(疑难字词课件屏幕呈示)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多读几遍。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④反馈朗读划出的句子,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⑤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探究原因(探究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1、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要求:圈画批注。

  2、讨论感悟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可归纳说: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来阅阅读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和探究,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四、深读课文,体会精神(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

  1、思考、交流: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我”收获了什么?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呈示)

  3、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认识“婴、毅、肿”等8个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父亲的勤劳、自信和执著等品质。

  3、学*并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从而体会父亲的品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认识,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大家都预*了课文,请大家谈谈为什么题目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

  (学生交流)

  2、我们的理由充分吗?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词:婴儿、疑惑、坚毅、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认读词语b、纠错c、选择词语来说话)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_____,父亲______,经过_____,终于______。

  4、相机学法指导:概括一件事需具备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5、提问:在什么地方开辟菜园?最后结果怎么样?(顺势板书:荒凉的山坡碧绿的翡翠)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会。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回归课题。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_______,菜园不仅为我们一家人提供了_______,还让我们通过菜园看到了父亲身上的_______品质,所以,课文题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这里包含着“我”对父亲的________。

  2、总结全文。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开出了一片菜园,子女们从这片菜园里收获的不仅是新鲜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影响着作者王树槐,使他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的人生菜园长出碧绿的蔬菜,这种品质也将影响着我们每位孩子去战胜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最终自己的菜园长出新鲜的蔬菜。

  五、作业。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多彩的夏天》语文教案 (菁华3篇)

《多彩的夏天》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夏”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多彩,积累词句。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多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识字、表达、想象的能力,并积累词句。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诗导入。

  师:上学后,同学们是不是背了很多古诗?书上推荐给大家的最后一首是《小池》(出示古诗课件)会背吗?不会背的可以试着读一读。

  齐背(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师生一起板书:夏天)

  [点评:把语文天地中“读一读,背一背”的古诗《小池》放在课堂教学开始,学生学*古诗的同时起到了引趣的目的,一举两得。]

  师:“夏”字我们以前学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边写边想哪容易写错?

  [点评:认写结合,分散难点,及时处理。]

  2.语言文字训练导入。(出示课件填空)

  (1)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夏天到了,你还知道什么?

  (2)夏天到了,树更绿了。夏天到了,还有哪些变化?

  [点评:把语文天地“观察夏天的变化,写一写”在课首处理,不但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回忆,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同时,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补充句子下面的插图,起到了辅助弱势生的作用,让他们看到插图有的说,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夏天的?

  (一)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二)指名分段朗读。

  要求:

  1.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2.通过听,看能不能帮你再认识几个字?

  (中间穿插评议,把培养识字与听的能力有机结合。)

  师:课文读了两遍,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从文中找词语说一说。

  板书:炎热多彩有趣悠闲迷人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喜欢哪段就请你把它读熟。

  [点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另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一段,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反馈朗读情况。

  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选择情况进行教学,读文中生字有问题随时解决。)

  [点评:做到以学定教,把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处理。]

  (一)第一自然段——炎热:

  从哪句看出夏天是炎热的?(指导朗读第二句)

  这么炎热的夏天小作者为什么还喜欢它呢?(指名读句子)

  3.《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的感觉。

  多有意思呀!

  [点评:学*不只局限于本课的内容,打开时空的限制,与有关课文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第二自然段——多彩:

  1.既然夏天是多彩的,默读这段划出描写颜色的词?

  2.你还知道哪些词是描写颜色的?

  (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你记住了几个?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点评:语文学*是一个感受和积累的过程,读中积累,听中积累,练中积累,提高积累的质和量。]

  3.从中选一个词形容夏天的事物。

  [点评:学是为了用,及时地运用,使学有了实质性的作用。]

  4.看来,夏天真是多彩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点评:带着理解再来读文,读中悟,悟中读。在评读的同时,展现了自己,欣赏了别人,提高了朗读水*。]

  (三)第三自然段——有趣:

  1.看课件,我们来看看夏天怎么有趣。

  2.带着感觉再读一读。

  [点评:通过图像,给远离农村,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以直观,再现生活,使学生缩短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了理解,突破了难点,指导了朗读。]

  3.如果你正坐在树荫下,稻田边或小溪旁……你还会看到或听到什么?(小组内交流。)

  [点评: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的体会感情。通过小组交流使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节省了时间。]

  (四)第四自然段——悠闲:

  1.指名读。

  2.夜晚,望着星空你会畅想些什么呢?(课件:星空图)

  总结:痛快地、尽情地想,这就叫“畅想”。

  [点评:课件的出示帮助学生营造想象空间,为理解“畅想”作了铺垫;另外,课件再现了《数星星的孩子》《问银河》的情景,学生想象可以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相结合,也说明学*是连贯性的。]

  3.夏天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或者……(师生接读)

  此外,夏天还可以做什么?(如学生说不出来时,可看插图启发)

  多悠闲呀!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读。

  (五)第五自然段——迷人:

  1.为什么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2.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夏天的颜色是多彩的,生活是多彩的,所以课题是“多彩的夏天”板书,希望同学们能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夏天。)

  [点评:总结全文,不只是在内容上的归纳,更主要的是情感上的体验。]

  四、复*字词,指导书写。

  课文中有很多好词,让我们再积累一些。

  这课要求大家认识的生字是-----(读)不认识的下课注意复*。

  写“夏”字,若有时间可再选一个。

  五、作业:(选作)

  1.有感情地读文。

  2.画一画你眼中的夏天。

  3.摘抄好词好句。

  4.搜集关于夏天的古诗,文章读。

  [点评:选择性作业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兴趣,发挥所长,张显个性,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多彩的夏天》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天带给人们的快乐,感受夏天的迷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你喜欢夏天吗?

  2、来,你们教,我来写写“夏”字。板书:夏天

  3、说到夏天,你最喜欢在夏天里做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夏天给你的感觉吗?

  4、夏天里有这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夏天?

  板书:多彩的夏天

  过度:多彩色的夏天在哪里呢?她跑到110页了,大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2.认读生词。(课件出示词语)

  ①、要求学生自读词语,订正预*时自己钩的词语。

  ②、指名小老师领读,要求读错的词语其他学生立即举手纠正。

  ③、学生齐读词语。

  ④、老师任意指词语,学生认读。(分男女进行)

  3、生字都认识了吗?光认识还不行,都懂了吗?我们要学*孙中山,不懂就问,谁有不懂的词语?(要求学生在不懂的词语傍边打“?”一会儿来解决。)

  过度: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认识了生字,还理解了部分词语,如果我们再读几遍课文,你猜会怎样?书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会有收获。那就开始读吧!

  三、朗读感悟。

  1、通过读文,课文中描写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还不太清楚可以再快速的默读一下课文。

  2、生读课文并交流。师板书:炎热多彩有趣悠闲

  3、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夏天?看来意见挺多,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夏天?(学生猜)我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下面的彩图,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汇报:看书、游泳、钓鱼、划船……

  4、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玩的怎么样?(很开心)

  5、他们着急吗?不着急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悠闲:不着急,自由自在)现在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夏天了吗?有没有同学和老师喜欢的一样?那我们就先去感受一下悠闲的夏天怎么样?

  (一)、学*悠闲的夏天。(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悠闲的感觉来。

  2、师:我喜欢悠闲的夏天,我先来读一读。师范读,故意将“肴”读成“有”。

  3、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4、有同学会做凉拌菜吗?你会拌什么凉拌菜?理解“凉拌佳肴”。(师:只要是凉拌的好吃的就叫做凉拌佳肴。)

  5、悠闲的夏天里有这么多的活动,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那一项?(生猜)我知道你们能猜出很多答案来,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我最喜欢这段说的最后一个活动,来一起读一读。

  6、理解“畅想”。

  师:夏天晚上,你仰望天上的星星,你会想什么?(生说)

  你们的想法各不想同,想想什么就想什么,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就叫畅想。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炎热的夏天。(第一自然段)

  1、师:刚才同学提到炎热的夏天,读一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夏天的炎热?

  2、师:人们常说: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烈日当空,一转眼就下起清凉的雨来,为我们驱散了难耐的酷热。3、齐读第一自然

  (三)多彩的(第二自然段)

  1、师:你还喜欢什么样的夏天?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夏天的多彩?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语。(学生默读,画词)

  ③还从“盛开的鲜花”感受到了夏天的多彩。夏天到了,好多花都开了,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3、还可以说什么样的鲜花?

  4、夏天是许多水果上市的季节,还可以品尝到什么样的水果?

  (四)有趣的(第三自然段)

  1、你还喜欢什么样的夏天?为什么?

  2、好一个有趣的夏日!想想你在夏天还可以听到过什么有趣的声音,看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请你试着用“……可以……听……”,“可以……看……”的句式来说一说。先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

  如:夏天,可以听蟋蟀在草丛中召开音乐会,可以看萤火虫在天上提着灯笼寻找伙伴。

  3、师:同学们说的这些老师也听到、看到过,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都是有趣的。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置身在这画一般的境界,品味这诗一样的语言,读出夏天的趣味。

  4、我们来一次男女生朗读比赛,看哪部分同学读得有趣。(男女生比赛朗读)(五)迷人的

  师:正是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所以我们说——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经过夏天就是秋天,所以说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生:不仅是植物在夏天里走向成熟,过些天我们就放暑假了,开学后就升入新的年级,所以我们也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三、情感升华

  学完了这篇课文,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是啊,有人说,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愉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替代的。阳光的抚摸,微风的呢喃,还有那小鸟百啭千回的歌唱,都给人一种心灵的愉悦。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多彩的夏天》语文教案3

  教学总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能听写四个词语并仿写一段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体会夏天的多彩,激发学生对夏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会仿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的生字,积累一个多音字,听写四个词语。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热情。

  课件出示几幅关于夏天的图片,初步让学生感受夏天的多彩。学生一边观察变动的图片师一边说:“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夏天是多彩的,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夏天是有趣的,孩子们白天在树荫下做游戏,夜晚在池塘边听小青蛙唱歌;夏天是悠闲的,放假了孩子们吃着冰淇淋一同去游泳;夏天是多么地迷人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夏天”。(板书)

  学生分类识字,与老师同步书空后观察“夏”字,识记“夏”字,把生字在书上描红。

  二.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知夏天的多彩。

  “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与你们一同分享,请孩子们认真地听,看看你都能感受到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放比较符合课文的轻柔音乐)

  三.学生自由学*课文。

  “孩子们刚才听得可认真了,想自己读一读吗?”老师对字、词、句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先指读生字三遍再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认真的读一遍,注意字音要准,句子要通顺,遇到不会的生字用自己最得意的方法来解决,最后标出自然段。

  学生学完后及时反馈。强调学生的学法:刚才你都用哪些自己最得意的方法来解决不会的生字的?(问别人、猜一猜、看偏旁部首认半边、……)

  四.多种形式学*词语。

  1.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

  2. 小老师教读词语。(注意学生是否做到读词连贯)

  3. 大组开火车检查学*情况,抓住多音字“了”及时教学,并做组词练*,积累在书上。

  4. 由两列火车开到一列火车,逐步深入检查学*情况。

  5.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词语,争夺苹果。

  五.学生之间互查生字,巩固记忆。

  1.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提出特别难记的生字合作、解决。

  2. 全班汇报学*情况,分析几个易错的生字,共同解决。

  3. 开火车检查认生字情况。

  六.分组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成功地和你们成为了好朋友。相信这下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

  1.分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次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后汇报: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迷人的。 (老师板书)

  七.听写生字,及时订正。

  “今天孩子们的学*能力真强啊!接着我想考考你们记生字的能力有没有信心啊?”(有)

  告诉学生要听写的词语,给学生时间记忆。听写生字后,同桌及时互相订正,并在幻灯下展示听写得好的词语。

  八.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很能干,我们一起和词语、生字宝宝成为了朋友,还积累了一个多音字,听写了四个词语。下节课我们将学*课文,还要仿写一段话,我期待你们下节课的精彩表现。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夏天的多彩,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地学*课文,体会夏天的多彩。

  要求:先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正确,流利,再把你喜欢的

  一段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二.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一段,再次体会课文的内容。

  第一段:引读,感受夏天的炎热

  1自读第一段,老师启发,学生谈感受:夏天如何的炎热。

  2老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想象。老师“雨水犹如夏天的一股清泉洗净我们身上的尘土。”

  第二段:指导读书,让学生能感受到夏天的多彩。

  1、自由读你从那里感受到了它的多彩呢?(生可以说图上,也可以说生活中看到的)

  师:听了你们说的,我觉得书上的描写就好象是为你们写的一样。来读读,和自己的体会一样吗?

  2、喜欢这段的同学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边看图,边体会。

  3、有没有同学想单独来读一读把夏天的多彩带给大家?(评价,鼓励)再齐读。老师“色彩明丽,五彩斑斓的夏天让我们的眼睛一亮,心情像吃了一口西瓜一样,感觉真好。”

  第三段:指导读为仿写作铺垫。

  1、自读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有趣,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试着读出它的有趣,分男女比赛读。

  2、在夏天你有没有有趣的经历?夏天还有什么是有趣的?师:读一读,找一找,图上的小伙伴们在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分四人小组结合书上的插图观察交流)

  3、汇报自己的口头仿写句。生:夏天是有趣的,太阳公公在天上快活的转着呼啦圈。夏天是有趣的,我们躺在浓浓的树荫下喝着可口可乐看蝴蝶仙子在花丛中快乐的跳舞……(板书)

  4、师生接读四段,老师“只要我们会观察,会发现我们的身边还有好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去做。”

  第四段:有体会地读。

  1、师:悠闲的夏天里,小伙伴们在做什么呢?什么时候是最放松的?让学生感受夏天的悠闲就像感受周末随爸爸妈妈去旅游的心情一样。

  2、你能在图中找到自己吗?抽喜欢该段的学生读。齐读。

  第五段:带着对夏天的热爱齐读最后一段夏天的迷人。

  三.把刚才学*中的交流和体会带到课文中齐读一遍。

  师: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你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配乐)

  四.引导拓展,仿写一段话。

  1.由板书让学生想象:夏天是……夏天还是……

  2.出示课堂作业:仿写课文中的一段话。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1、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写得好的,指导写得不够严谨的学生改正错误。

  2、鼓励大家向写得好的学生学*,“相信你们坚持下去都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让我们带着对夏天的喜爱到校园里去寻找多彩的夏天吧!”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 (菁华3篇)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1

  教学目的: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2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目标:

  1.学*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更应该加强。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选【10】份

  《祖先的摇篮》教案 1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祖先的摇篮》教案 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课文,学*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题2。

  《祖先的摇篮》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按要求预*课文,掌握一定的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课文,明确预*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课文。

  3、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6祖先的摇篮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情况。

  你在预*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教师朗诵《祖先的摇篮》。

  (2)谈话引导: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师:看,这“摇篮”多么大呀!(师作解释:“摇篮”是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或竹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引申意: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去亲*一下这个“摇篮”吗?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巩固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出新课

  1、复*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出新课

  1.复*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 8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 9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课文,学*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题2。

  《祖先的摇篮》教案 10

  《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中国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