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阅读答案

《白鹅》阅读答案1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词。(4分)

  ①*、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

  ②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2、“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句中的“大鸟”指的是什么?(2分)

  3、“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根据什么推断这只白鹅是个高傲的动物?(2分)

  4、在选文中, 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展现白鹅的高傲的?请举例说明。(3分)

  5、“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这句话中“更”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2分)

  6、请试着结合语句说说作者对白鹅的态度。(2分)

  7、虽然都是写鹅,但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各不相同,所以文章写出来也不尽相同。下面两篇文字也都是在写鹅,你能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谈谈它们在写作方法或者遣词造句方面与《白鹅》的不同之处吗?(5分)

  材料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一片片洁白的云彩,轻柔地飘拂着,活泼地翻滚着,一会儿拉成一条线,一会儿又变成一团。

  白云沿着笔直的田埂,飘着……

  白云沿着弯曲的山路,滚着……

  白云滑下一个开满野花的小坡,跃进了一条跳着浪花的小溪……

  溪水流着,白云也流着流着,流进了一个大水库……

  白云啊,是山风吹来的吗?

  不,是一个红领巾用竹竿赶过来的。”

  答案

  1、①愚昧顽固形象地写出了猪和乌龟动作行为缓慢的特点②用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了鹅的叫声大而凝重

  2、指的就是白鹅。

  3、因为“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4、对比,在全文通过与鸭与狗以及其它动物的对比显示鹅的高傲。举例略。而具体文字中很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鹅的傲慢。举例略。

  5、递进,说明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6、喜爱。举例略。

  7、材料一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它形象地写出了鹅的外形特点,语言简洁词语色彩感强;

  材料二写的是鹅群的整体,但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鹅而在红领巾,为的是表现红领巾的勤劳;课文《白鹅》却是郑振铎在家赋闲之时排遣心情之作,语言幽默却又不失含蓄。

《白鹅》阅读答案2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白鹅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步态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蕴涵着作者对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傲的白鹅容易被人捉住,你从中获得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丰子恺

  2、叫声、步态

  3、从容、傲然、不让、大模大样

  4、喜爱之情

  5、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地写出鹅叫声的响亮与严厉(严肃郑重)的特点

  6、为人要谦逊、*和,多一些忍让,少一点狂妄(言之有理即可)

《白鹅》阅读答案3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空,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的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

  1、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___________,鸭的叫声___________,狗的叫声__________。

  4、“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更”子有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鹅不惧怕人的性格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鹅的叫声充满了傲慢。(2)鹅的步态傲慢。

  2、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

  3、音调严肃郑重;音调琐碎而愉快;针对生客或宵小的

  4、承上启下

  5、从容、大模大样、傲然地站着、不怕人

  6、最容易被人抓住。

  (意思对即可)

《白鹅》阅读答案4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 2分

  10、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白鹅(2分)

  1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步态的傲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段文字蕴涵着作者对鹅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

  14、高傲的白鹅容易被人捉住,你从中获得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4分)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白鹅》节选(17分)9、丰子恺 2分

  10、叫声、步态2分

  11、从容、傲然、不让、大模大样(写出三个即给分)3分

  12、喜爱之情 3分

  13、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地写出鹅叫声的响亮与严厉 (严肃郑重)的特点3分

  14、为人要谦逊、*和,多一些忍让,少一点狂妄(言之有理即可)4分

《白鹅》阅读答案5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象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这个片断选自课文《》,作者是。(2分)

  2、大白鹅吃食时,是先再然后。(3分)

  3、白鹅是一种的动物,这个选段从上反映了了它的这一特点。(2分)

  4、这个片断把白鹅当作人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5、因为附*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这个位能不能改成个或只为什么?说明理由。(1分)

  参考答案:

  1、《白鹅》丰子恺。(每空1分,共2分)

  2、吃一口冷饭喝一口水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每空1分,共3分)

  3、高傲吃相(吃饭)(每空1分,共2分)

  4、突出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1分)

  5、用位字,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白鹅的亲昵和爱意。(1分)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1)

——口技阅读答案 (菁华5篇)

口技阅读答案1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满坐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擅长。②通座,座位。③夹杂。④跑 。

  2、略

  3、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口技阅读答案2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写宾客听表演后反应的语句是

  阅读答案: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按什么顺序写的?

  阅读答案:文章以口技的表演为线索,按照口技表演的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

  3.选段①②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阅读答案:.1口技表演前3.2口技表演内容

  4.写出深夜一家人又睡到醒的句子。

  阅读答案: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写出由醒到入睡的句子。

  阅读答案: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6.文段①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

  阅读答案:不能,因为本文正是通过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几种简单的工具透露和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出神入化的技艺;

口技阅读答案3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宾客意少舒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曳屋许许声④几欲先走:

  【小题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D.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章结尾“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松弛或伸展(2)夹杂(3)拉(4)跑、逃跑

  【小题2】D

  【小题3】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小题4】不能删。①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舒:今义,舒服;古义,舒展、松弛等。(2)间:今义,中间;古义,夹杂。(3)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曳“的意思为”拉“。(4)走:今义,一种动作;古义,跑、逃跑。

  【小题2】试题分析:A、扳,通“攀”。B、火,同“伙”。C、坐,同“座”。D、无通假字。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虽是即使的意思,指是指出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小题4】试题分析: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口技阅读答案4

  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

  (3)几欲先走 走: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参考答案:

  1.(1)夹杂(2)说出(3)跑

  2.(1)(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意对即可)

  3.B

口技阅读答案5

  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4题。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问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面两段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文字对声音的描写是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复杂,到应有尽有。

  B.“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作者的评论,表达了对口技者高超技艺的赞叹。

  C.“变色离*”写出了宾客身临其境的慌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出了宾客逃跑时的丑态。

  D.“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与课文开头相呼应,又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参考答案:

  1.fèi jiàn

  2.(1)霎时间 (2)即使

  3.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C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2)

——《白鹅》阅读答案优选【5】篇

  《白鹅》阅读答案 1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的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的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补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了,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1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从第三句到段尾可分为两层,怎样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白鹅神态描写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倒数第二句中“实在太”连用三次,构成了排比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6、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2分)

  17、答_从“但我觉得”处划分。①讲白鹅对我们物质上的贡献②讲白鹅对我们精神上的贡献。(2分)

  18、答: ___除了喜爱,更多的是感激。(2分)

  19、_“它分娩毕……大声叫开饭”、“它正吃饱了饭……更加神气了”_(2分)

  20、答:_ 突出作者处境的凄苦,内心的悲伤,只有与鹅相伴,寻求安慰,从而列更加表明对鹅的喜爱。(2分)

  《白鹅》阅读答案 2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的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的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补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了,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1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从第三句到段尾可分为两层,怎样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白鹅神态描写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倒数第二句中“实在太”连用三次,构成了排比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6、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2分)

  17、答_从“但我觉得”处划分。①讲白鹅对我们物质上的贡献②讲白鹅对我们精神上的贡献。(2分)

  18、答: ___除了喜爱,更多的是感激。(2分)

  19、_“它分娩毕……大声叫开饭”、“它正吃饱了饭……更加神气了”_(2分)

  20、答:_ 突出作者处境的凄苦,内心的悲伤,只有与鹅相伴,寻求安慰,从而列更加表明对鹅的喜爱。(2分)

  《白鹅》阅读答案 3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鹅》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白鹅》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词。

  ①**、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

  ②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2.“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句中的“大鸟”指的是什么?

  3.“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根据什么推断这只白鹅是个高傲的动物?

  4.选文中,为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展现白鹅的高傲的?请举例说明。

  5.“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这句话中“更”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6.请试着结合语句说说作者对白鹅的态度。

  7.②③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⑴⑵

  8.第②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9.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鸭的叫声,狗的叫声。

  10.分析一下“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 的作用。

  11.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12.鹅不惧怕人的性格导致的后果是 。

  参考答案:

  1.①愚昧顽固形象地写出了猪和乌龟动作行为缓慢的特点②用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了鹅的叫声大而凝重

  2.指的就是白鹅。

  3.因为“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4.对比,在全文通过与鸭与狗以及其它动物的对比显示鹅的高傲。举例略。而具体文字中很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鹅的傲慢。举例略。

  5.递进,说明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6.喜爱。

  7.⑴鹅的叫声充满了傲慢。⑵鹅的步态傲慢。(意*即可)

  8.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意*即可)

  9.音调严肃郑重;音调琐碎而愉快;针对生客或宵小的

  10.承上启下

  11.从容、大模大样、傲然地站着、不怕人

  12.最容易被人抓住。

  《白鹅》阅读答案 4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辨字组词。

  历( ) 毫( ) 慢( )

  厉( ) 豪( ) 漫( )

  2、摘录上面两段文中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 )

  (2) 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 )

  (3) 沉着,镇定,不慌不忙。 ( )

  (4) 坚强不屈的样子。 ( )

  4、这两段话先写( ),后写( )。

  5、以上两段文字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用鹅与( )做比较,突出了鹅的叫声( )的特点。用鹅与( )做比较,突出了鹅的步态( )的特点。

  6、从哪些地方看出“养鹅等于养狗”, 用“----”画出相关语句。

  部分参考答案:

  3、(1) 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 局促不安 )

  (2) 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 引吭大叫 )

  (3) 沉着,镇定,不慌不忙。 ( 从容 )

  (4) 坚强不屈的样子。 ( 傲然 )

  4、这两段话先写( 鹅的叫声严肃郑重 ),后写( 鹅的步态傲慢 )。

  5、以上两段文字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用鹅与( 狗 )做比较,突出了鹅的叫声( 严肃郑重 )的特点。用鹅与( 鸭 )做比较,突出了鹅的步态( 傲慢 )的特点。

  《白鹅》阅读答案 5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词。

  ①**、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

  ②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2、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句中的大鸟指的是什么?

  3、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根据什么推断这只白鹅是个高傲的动物?

  4、选文中, 为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展现白鹅的高傲的?请举例说明。

  5、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这句话中更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6、请试着结合语句说说作者对白鹅的态度。

  7、②③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⑴ ⑵

  8、第②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9、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 ,鸭的叫声 ,狗的叫声 。

  10、分析一下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 的作用。

  11、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12、鹅不惧怕人的性格导致的后果是 。

  参考答案:

  1、①愚昧顽固形象地写出了猪和乌龟动作行为缓慢的特点 ②用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了鹅的叫声大而凝重

  2、指的就是白鹅。

  3、因为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4、对比,在全文通过与鸭与狗以及其它动物的对比显示鹅的高傲。举例略。而具体文字中很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鹅的傲慢。举例略。

  5、递进,说明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6、喜爱。

  7、⑴鹅的叫声充满了傲慢。⑵鹅的步态傲慢。(意*即可)

  8、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意*即可)

  9、音调严肃郑重;音调琐碎而愉快;针对生客或宵小的

  10、承上启下

  11、从容、大模大样、傲然地站着、不怕人

  12、最容易被人抓住。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3)

——《挫折》阅读答案 (菁华5篇)

《挫折》阅读答案1

  善待挫折原文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问题一:

  1、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为重主要运用了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有力的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2、不能,往往前掉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遇过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3、绊脚石:指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垫脚石:指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凭借

  4、要学会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

  问题二: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23∕4∕5B、1∕23∕45

  C、1∕234∕5D、12∕34∕5

  11、第③自然段运用两个事例进行论证,删去一个事例好不好?为什么?(4分)

  12、第4段引用科学家贝佛里奇的名言论述了什么观点?(3分)

  13、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1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参考答案:

  善待挫折(20分)

  10、(3分)B、

  11、(4分)去掉一个不好、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12、(3分)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13、(6分)绊脚石:指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垫脚石:指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凭借

  14、(4分)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

《挫折》阅读答案2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善待挫折》阅读理解练*题:

  1.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

  答:。

  2.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3.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答:。

  答:

  4.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

  5.答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善待挫折》阅读理解练*题答案:

  1.答: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2.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3.答: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凡的业绩。

  答: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4.答: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5.答: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6.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挫折》阅读答案3

  金星人的挫折

  (美国)阿·布克华德

  上星期,金星上一片欢腾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一个名叫纽约市的地区的上空,并正向金星发回照片的信号。

  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科学家们便有可能获得不少珍贵资料。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究竟能否实现?他们期待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某些突破。在金星科技大学里,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我们已经能得出这个结论,绍格教授说:地球上是没有生命存在的。

  何以见得?《晚星报》记者彬彬有礼地发问。

  首先,纽约城的地面都由一种坚硬无比的混凝土覆盖着这就是说,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第二,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种种有害气体如果说有人居然能在地球上呼吸、生存。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教授,您说的这些和我们金星人的空间计划有无联系?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飞船还得自带氧气,这样,我们发射的飞船将不得不大大增加重量。

  那儿还有什么其他危险因素么?

  请看这张照片您看到一条河流一样的线条,但卫星已发现:那河水根本不能饮用。因此,连喝的水我们都得自己带上!

  请问,照片上的这些黑色微粒又是什么玩意儿呢?

  对此我们还不能肯定。也许是些金属颗粒它们沿着固定轨迹移动并能喷出气体、发出噪音,还会互相碰撞。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飞船会被它们撞个稀巴烂的!

  如果您说的都没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我们原来的飞船计划?

  说对了。不过,只要我们能领到补充奖金,我们会马上开展工作的。

  教授先生,请问:为什么我们金星人耗费数十亿格勒思(金星的货币单位)向地球发射载人飞船呢?

  我们的目的是,当我们学会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时,我们去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安无事了!

  1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文章题目中的挫折指的是____________。

  12、本文借虚构的金星人之口,主要谈了地球哪几个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

  13、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地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醒人们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文章借金星人之口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呢?

  14、请针对文中所揭示的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就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金星人的挫折阅读答案:

  11、科幻小说 由于金星人不能适应地球的恶劣环境而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其原来的飞船计划

  12、①气体污染; ②水源污染; ③噪音污染

  13、①以科幻的形象更吸引读者; ②通过第三者谈,更能表明地球污染已严重到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使文章更有警示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4、提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谈具体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挫折》阅读答案4

  上星期,金星上一片欢腾——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一个名叫纽约市的地区的上空,并正向金星发回照片的信号。

  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科学家们便有可能获得不少珍贵资料。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究竟能否实现?——他们期待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某些突破。在金星科技大学里,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我们已经能得出这个结论,”绍格教授说:“地球上是没有生命存在的。”

  “何以见得?”《晚星报》记者彬彬有礼地发问。

  “首先,纽约城的地面都由一种坚硬无比的混凝土覆盖着——这就是说,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第二,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一氧化碳和其他种种有害气体——如果说有人居然能在地球上呼吸、生存。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教授,您说的这些和我们金星人的空间计划有无联系?”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飞船还得自带氧气,这样,我们发射的飞船将不得不大大增加重量。”

  “那儿还有什么其他危险因素么?”

  “请看这张照片——您看到一条河流一样的线条,但卫星已发现:那河水根本不能饮用。因此,连喝的水我们都得自己带上!”

  “请问,照片上的这些黑色微粒又是什么玩意儿呢?”

  “对此我们还不能肯定。也许是些金属颗粒——它们沿着固定轨迹移动并能喷出气体、发出噪音,还会互相碰撞。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飞船会被它们撞个稀巴烂的!”

  “如果您说的都没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我们原来的飞船计划?”

  “说对了。不过,只要我们能领到补充奖金,我们会马上开展工作的。”

  “教授先生,请问:为什么我们金星人耗费数十亿格勒思(金星的货币单位)向地球发射载人飞船呢?”

  “我们的目的是,当我们学会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时,我们去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安无事了!”

  1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文章题目中的“挫折”指的是____________。

  12、本文借虚构的“金星人”之口,主要谈了地球哪几个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

  13、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地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醒人们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文章借金星人之口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呢?

  14、请针对文中所揭示的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问题,就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 考 答 案】

  11、科幻小说 由于金星人不能适应地球的恶劣环境而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其原来的飞船计划

  12、①气体污染; ②水源污染; ③噪音污染

  13、①以科幻的形象更吸引读者; ②通过第三者谈,更能表明地球污染已严重到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使文章更有警示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4、提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谈具体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挫折》阅读答案5

  笑对困难与挫折

  佚名

  ①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换。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动人的音乐多为悲凉的音乐,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面对挫折呢?

  ②挫折虽带给人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弗利奇说:“人们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③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的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④挫折是我们最挑剔的朋友,它时时刻刻都在准备与你翻脸。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你的朋友,当你真正接纳了它并且决心战胜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也挺忠诚的。挫折又是一剂良药,它有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功效。你也许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那时你会很悲伤,但软弱不是办法,你应该抬起头来,向生活挑战,你会惊讶地发现,挫折不过如此。

  ⑤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拔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吴晶,江苏泰兴的一个普通女孩,在一岁时因一场疾病成为盲人,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www.91zhongkao.com惊人的毅力,先后攻读了英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三门外语。她不俗的经历加上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数所中外名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先后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⑥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

  (选自《阅读鉴赏大典》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下列四句名言能填入第③段划线处,作为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C.莎士比亚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惯能改变人的本性。”

  D.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17.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章第⑥段说“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www.

  15.笑对困难与挫折。或: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

  16.D。

  17.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作用:通过具体事例和引用名言,论证了“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拔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的论点或“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的论点,使全文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18.在生命的历程中,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表达顺畅,意*即可)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4)

——《浣溪沙》阅读答案 (菁华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1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3分)

  答:由江到湖,交待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每点1分,共3分)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5分)

  答: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愉悦之情。(1分)头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纹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之鱼才会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2分)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出作者喜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2分)(如能联系作者生*,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凄凉之情也可。)

  阅读练*二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翻译: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赏析:

  浣溪沙洞庭是由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所作的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浣溪沙》阅读答案2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好的事物。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意思对即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阅读答案3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唐圭璋评论此词:“文字全用赋体白描,不着粉泽,而沉哀入骨,宛转动人。”试结合全词逐层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先写己之忆人。从己方铺墨,“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夜不能寐,借月寄情,睹物思人。②再悬想人之忆己。“想君思我锦衾寒”,悬想对方也在牵挂自己,为“我”锦衾寒的境况担忧,曲折达意,更有动人。③再极写相见之难。“咫尺画堂深似海”写咫尺天涯,万般无奈,别样滋味。“忆来惟把旧书看”,怀念逝去的幸福时光。曾经相约“携手入长安”之事,明知不可能,偏再问“几时”成行,表面*淡无痕,背后却饱含极大的凄凉。

《浣溪沙》阅读答案4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答: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

  【诗意简析】

  开篇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莹澈空明。“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是词人下笔极细致之处。

  下片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常有。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大可玩味。方才一晌短梦,竟有难遣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下一“静”字,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所作为。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又”字,则隐然可见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 、“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

《浣溪沙》阅读答案5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②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杏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楚天:泛指今湖北、湘南一带。③杳杳:幽远。

  8. 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答案:

  8.①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散发扑鼻芳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令人喜悦的深秋画面。(2分)②点明离别的时节、地点;以乐景衬哀情,第一句通过描写喜景(江边的美景给人带来享受),衬托出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却要送客)。(3分)

  9.“孤” (2分)词人写帆影之孤,凸显离人行旅之孤,寄托了词人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4分)(答其他字眼,若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赏析

  古来诗词,描写或涉及船帆的,多得难以计数。如:有说帆影的:“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李峤《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有说帆色的:“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厉玄《从军行》)有说帆势的:“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罗邺《春望梁石头城》)有说帆白的:“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白居易《夜泊旅望》)有说帆湿的:“帆湿去悠悠,停桡宿渡头。”(杜牧《晚泊》)有说帆满的:“别夜酒余红烛短,映山帆满碧霞残。”(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有说帆孤的:“海上春云朵,天际晚帆孤。”(阴铿《广陵岸送北使》)如此等等,但是写得最传神的名句恐怕还要数五代词人孙光宪的:

  片帆烟际闪孤光

  在渺渺茫茫的大江中,远雾笼罩,一片冥濛,天水相连,不辨涯岸。不料就在这一片冥濛之中,闪出一道耀眼的白光,定神细看,才知是一条帆船。它正在挂起满帆,乘风急驶。帆身反射着太阳余辉,越去越远,但那么一星孤零零的亮点,仍是分外鲜明。这是多么的生动,真比一幅著名油画更能传神。我们回头再看上面那些句子,就不免有些相形见绌了。

  文学上无独有偶的事很多,在文学史上还会出现很多作家构思相同或类似的作品。孙光宪这句“片帆烟际闪孤光”,也能找到极相似的例子。这里也不妨拿来作一比较: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俄〕莱蒙托夫:《帆》①

  看!“淡蓝色的云雾里”不就是“烟际”,“一片孤帆儿”不就是“片帆”,“闪耀着白光”不就是“闪孤光”。一模一样,只字不差。可见不管是*作家还是外国作家,诗人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神妙如此!

  孙光宪在后唐天成初年(926左右)到了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在高季兴手下任从事,后来官至荆南节度副使。荆南的辖地相当于从巴东到岳阳以北的长江*。从此词的内容看,应是他在荆南任职时写的。

  此词的精巧之处在于开头写的全是江岸和江上的景色,到最后一句才忽然荡开,把主要的用意放到一点上,悠扬跌宕,耐人寻味。

  先看这首词的铺叙:

  一开头就是秋景。秋景很美,不象别人笔下那样衰飒。“风多”二字突出了沿岸蓼花开遍、迎风摇曳的丰姿,便把“蓼”(水蓼、辛蓼)字点活了。“橘柚”着一“香”字,再把节候烘托一番:是橘柚接*成熟的季节,林子里散发着果实的香气。这句点出人站在江岸上。

  第二句回头写长江。“楚”是句中的着意点。用这个字,作者面对的是湖北(古为楚地)这段长江就不言而喻。句中既用“江”,又用“天”,又下了“长”字,都是有意描出长江浩阔一望无际的景象,为下句先安排一个恰当的背景。

  第三句是用极精细的观察和极准确的语言描画出来的。上面已经分析过,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下。为什么他说“片帆”,难道偌大的长江,就只有一条帆船?长江上显然不止有一条帆船;但是,从艺术的要求说,诗人有他选择的权力,他不是摄影机,他有艺术的眼睛,可以而且应该把他认为没有作用反而妨碍艺术“升华”的多余杂质过滤出去,而单单剩下“这一个”。例如“一叶惊秋”(柳永《竹马子》)、“小乔初嫁”(苏轼《念奴娇》),只举出一叶、一人,却更能鲜明地表达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怀。

  下片,“目送”两句,还是眼前景色,却已浸入了抒情。上句是抬头看:“征鸿杳杳”;下句是低头看:“流水茫茫”。一种孤独无侣悲凉苍莽的愁情袭上诗人心头。这是从“片帆”引出。“片帆”悄悄带去了离情,于是“征鸿”“流水”,也染上别离的色彩。句中又下了“送”字、“随”字,把作者的感情焦点,从*而远,推向南方远处。这就为结末那句打下伏笔。

  最后一句点明要害,前面的词句全为此句而来。“兰红波碧忆潇湘”——他所思忆的原来远在潇湘。“潇”是潇水,“湘”是湘江,都在洞庭湖南。“兰”是佩兰,不是兰花。佩兰属菊科,秋天开红紫色的花。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韦庄《婺州水馆》诗:“水馆红兰合。”指的都是这种植物。这句表面上看是忆念那个地方,通看全诗,却可以意会是忆念那个地方的某人。李白《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王缙《古别离》又说:“下阶欲别离,相对映兰丛。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是不是可以拿来印证这句呢?作者虽不一定从前人诗中得出暗示,反正忆人的感情是本词的焦点。照我看,他追忆如今远在潇湘的某个友好,或恋人,都是可能的。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5)

——《燕子》阅读答案 (菁华5篇)

《燕子》阅读答案1

  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报告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分享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成的房子飞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也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自己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甚至你们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在文中用“——”画出作者描写小燕子劳动场面的语句。

  (2)本文重点描写了燕子_________的活动。在等待燕子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

  (3)“我”赞美了燕子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

  色的小房子。

  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2)建房子充满希望

  (3)“我”赞美了燕子勤劳的精神。

《燕子》阅读答案2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

  内疚()

  灵巧()

  希望()

  (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小作者在写对黄燕的喜爱过程中,从()到注意它,()它;通过观察,觉得小黄燕()了,它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偶尔惭愧敏捷愿望

  (2)要是我们人人热爱环保,人居环境会更好,资源也会得到更好的节约。

  (3)黄燕都知道爱整洁,我们更应该注意卫生清洁。

  (4)懒得管它观察很可爱更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燕子》阅读答案3

  燕子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精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乌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村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着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 5.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

  。(2分)

  l 6.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1 7.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l 8.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 9.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4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

  苦难和不幸是一切生命体都可能遇到的现实命题。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尽管遭遇了许多无情的摧残和戕害,但仍然“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洞流上航行”,从而“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自然因此而绚丽多姿,生命因此而高贵。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燕子》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参考答案:

  15.燕窝采集者的贪婪自私和作者对这种无情掠夺的谴责与不满。(意思对即可,2分)

  16.承上启下(答“过渡”也对,1分),由上文对燕子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为了事业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热情赞美。(意思对即可,2分)(以上回答共3分)

  17.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答“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或“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也对,3分)

  18.(1)在困苦中营造家园,周而复始,锲而不舍,直至咳出鲜血\劳累致死也在所不辞。 (2)为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身体几成残疾亦无怨无悔。(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共4分)

  19.不设统一答案。(内容合理,2分;语句通顺,2分。共4分)示例: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命的历程和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在不懈的追求过程中绽放最美丽的生命花朵。

《燕子》阅读答案4

  桐花声里燕子飞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梧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地开了,再不是那个姗姗来迟娇羞如同林妹妹的样子,而开得如同王熙凤一样泼辣。院子其它的花早已谢了,你从井边担水进屋的时候,有几片落在那清冽的水上。你那年才十三岁,还不能完全担起那一担水,摇摇晃晃的,那些细小的花儿跟随着水桶晃动,有几朵溅落了出来。你恍然想起读过的诗句来:莫道春花已殆尽,点滴桐花春不老。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你从祖父那厚厚的书箱里掏出几本线装书来,然后便学着祖父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了起来,夹道春花不胜锦,不见桐花笑春风不俗媚眼发暗香,点滴便知桐花否春风不忘遗落痕,催得桐花半醒来读着读着,春风又来了,那些淡蓝色、状如喇叭的花朵儿落了下来,落在那些竖排版的纸上,清香悠远。燕子们衔着草籽儿从落花中穿过,进了屋,停在那根桐木横梁上,它们的笑声像桐花那样在春风中飘着。

  ③离开故乡有好几年了,不见桐花有好些日子了,前夜偶翻那些线装书,读晏殊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没有想到又与梧桐相逢了。今夜正是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的时分,院子里的那几株梧桐又浮了上来。六岁那年,一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了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中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的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母亲远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院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来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却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了,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选自《青年文摘》20xx年第14期)

  阅读题:

  1.语言品析。文章第①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梧桐树?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2.文意概括。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答题提示: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准确地概括。

  3.句子品析。文末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有着怎样的蕴意?

  答题提示:结合主旨来回答。

  参考答案: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的生长姿态。

  2.梧桐树默默陪伴着人们春天的生活。(符合文意即可)

  3.寄托着南来北往的奔波的人对家的关切。

《燕子》阅读答案5

  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报告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分享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成的房子飞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也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自己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甚至你们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在文中用“——”画出作者描写小燕子劳动场面的语句。

  (2)本文重点描写了燕子_________的活动。在等待燕子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

  (3)“我”赞美了燕子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

  色的小房子。

  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2)建房子充满希望

  (3)“我”赞美了燕子勤劳的精神。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6)

——《竹》阅读答案 (菁华5篇)

《竹》阅读答案1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 者 乎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14.B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5.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上句为代词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来;因为

  16.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

  17.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得分点一处1分:明日、履、于斯)

  (2)(竹子)被俗人 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得分点一处1分:见贱、若是、犹存)

  附文言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竹》阅读答案2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1)首联中的同一色指的是 和 ;颔联写的是 颈联写的是

  答:潭水和修竹;竹,诗人自己。

  ⑵作者为什么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绿竹的高洁品质与诗人自己愤世嫉俗、孤傲遗世心态是一致的,因而他将绿竹视为同类。

  阅读练*二

  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这首诗是*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

  参考答案

  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

  2、分辨古体和*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

  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体或古体)。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题1和*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竹》阅读答案3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 者 乎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14.B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5.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上句为代词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来;因为

  16.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

  17.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得分点一处1分:明日、履、于斯)

  (2)(竹子)被俗人 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得分点一处1分:见贱、若是、犹存)

  附文言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竹》阅读答案4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主人处处款之C.事列《神仙》之传D.跪而拾之以归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参考答案:

  小题1:①跟随 ②同“返”,返回 ③道路 ④智慧

  小题1:A

  小题1:于是放掉了老马,然后(队伍)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小题1:①只要细心体会,我们常常可以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得到有益的启示;②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大。(即可计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A中与例句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能从文中领会到某一点来谈即可。

《竹》阅读答案5

  阅读古诗,答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大意】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紧紧地抱住青山不放松。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竹子历尽千次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旧像铁一样坚硬,傲然挺立。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

  A、郑燮

  B、张继

  C、杜牧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这首诗中赞美竹子顽强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说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7)

——《荷花》阅读答案 (菁华5篇)

《荷花》阅读答案1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2)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来来往往、许许多多、明明白白

《荷花》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2)这个细节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令水生嫂内心非常喜悦,也终于宽心。

  (3)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下文“小声”说话,就是基于这种愧疚。

  (4)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5)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荷花》阅读答案3

  2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 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答: 荷花的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 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 样的表达作用?答: 莲子中有一种酶,能够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3.这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请一一概括回答。

  答: 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 是( A、D )(4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 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 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 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发芽”的基因,就是指 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荷花》阅读答案4

  语文阅读在*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夏夜荷花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反思和感悟!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西湖散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且不说西湖凉风**,且不说西湖湖畔如同仙境一般,但是西湖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尤其是荷叶上的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但却关不住一湖清香。

  荷花不畏风雨,也从不孤独,要开就开满湖,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上。有一朵花就献出一个莲蓬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的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阅读训练一: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2、请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标题。(2分)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6分)

  把( )比作( )。

  你能仿写一个句子吗?

  4、人们赞美荷花是因为:( )(2分)

  (1)满湖的荷花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

  (2)亭亭而立的荷花能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

  (3)喜爱荷花的清香、美丽、壮观,更喜爱它的不孤傲,不娇贵的性格和毫无私心、毫不保留的献身精神。( )

  (4)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 )

  夏夜荷花阅读答案:

  1.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流连忘返: 玩乐时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2.夏夜观荷

  3.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尤其是荷叶上的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

  把水滴比作明珠。

  且不说西湖凉风**,且不说西湖湖畔如同仙境一般,但是西湖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

  把西湖湖畔的美景比作仙境。

  4. (3)

  5.只要是描写很美的语句即可,千万不要只求简单。

  6.选择一种花,如菊花、兰花、杜鹃花等从它的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一下,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或从上到下等顺序,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方法描写一下。

  这篇夏夜荷花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进步!

《荷花》阅读答案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早早地就听说霍金①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②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③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唯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⑥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⑦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似的霍金其实是比谁都清醒着。他在心中寻找美,一份简单得令人心痛的美。所以,当他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忍不住赞叹了:多美啊!美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叉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⑧任何生命都有这个过程。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

  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接天的荷叶当中,霍金难道不比荷花更美吗?他与荷花融为一体。微风起处,荷叶与花儿都摇曳了起来。风在花叶上吹着,也吹在霍金的脸上。霍金也如一朵荷花,幽香随风飘过来,带给我们夏日里最后的一抹清凉。 (作者赵福莲,有删改)

  [注释]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患卢伽雷病,全身瘫痪,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 唯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霍金来西湖赴荷花之约;

  (2)“我们”与如荷花般的霍金相会。

  2.(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

  (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3.示例①:经历了淤泥般的黑暗生活并将之淡远,所展现出来的亭亭玉立的生命是最 美的。

  示例②: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把它化作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拥有这个过程的生命是美的。

  4.示例:简单即美。有一句歌词说“**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花开花落是最宁静的美;和谐相处是最质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从容的美。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浮华与繁复,而在于从最简单处感受真,于最*凡中体味美。


《白鹅》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8)

——墙阅读答案 (菁华5篇)

墙阅读答案1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 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 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

  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 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 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

  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 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 “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 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 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

  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 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 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

  和较高的审美水*。

  D.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等丑行。

  E.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8.请结合全文,谈谈马而立的形象特点。(4 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

  7.DE【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以及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A.“*铺直叙了”说法错误,小说情节可谓一波三折;B.“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文中 没体现;C.“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 说法错误,“一些人的批评 指责”,不能“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审美水*”。所以选 DE。

  8.①辛勤高效:接到任务后,他“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 “夜间十一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最后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②有才干: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门的一致好评。③朴实热情:不管围墙是受到批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炭火盆体现了他事事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

  9.①在结构上,马而立在“围墙”进进出出,是对小说题目的呼应;②在情节上,结尾是对一波三折的情节的收章,使情节更加完整,更富波澜,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③在主题上,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其谈、以貌取人、无功请赏等的批判,也体现出作者对因“权力阶层意识”产生的重身份。

墙阅读答案2

  翻过那道墙

  文/祝师基

  那年,园子的李子刚刚成熟。我就背着父母偷偷溜进去摘着啃。父亲发现了,把园子门上了锁。

  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特别馋,常盯着高墙围住的李树挪不动脚步,李子的香味实在诱人。我多次让父亲打开门,父亲总是摆手。

  有一天傍晚,我围着父亲身前身后,一遍一遍地不停地央求,摘几个李子。父亲仔细打量了我好久,才指着高高的园子墙说:“想吃李子,你就翻过墙,自己去摘。”我欢喜地跑到墙根儿,试了试,墙太高过不去。我乞求地望着父亲。父亲慢慢摇着头,眼睛向四周巡视。我灵机一动,找来几块砖垫在脚下使劲向上蹿,还是上不去。寻来一小木墩搭上砖,刚一踏上双脚,哗哗、吭哧,木墩倒了,我栽了个跟头。喘着粗气,带着哭脸,我瞅父亲。父亲不理不睬,只顾嘿嘿地笑。我急了,挣扎着爬起来,飞快地跑进屋,搬出一把椅子。踩着椅子,我登上了墙。蹲在墙顶,我浑身发抖,不敢往下跳。这时,母亲惊讶地向我扑来,父亲拉住她,大声喊:“没事!跳!跳!”在父亲的鼓励、威迫下,我翻过了那道墙,摘到了甜甜的李子。父亲轻轻抚摸我的头,一字一字地说:“孩子,记住!你翻过了墙,吃到了李子。好样的!”当时,我不明白父亲说这些话的意思,只知道终于吃到渴望已久的李子,又得到父亲的夸奖,心里美美的,十分得意。

  父亲上过私塾,总给我写很长的信。这次写得很短,结尾用特大字写道:七岁时,价钱就能翻过高墙,吃到了李子,使劲翻过眼前的墙,墙那边才有最好的果子。

  捧着信,想起那时翻墙、摘李子的情景。猛然间,我醒悟了,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全部心思用在刻苦学*上。

  经历了下岗,找工作,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算饱尝了生活的艰难,体味了求生的苦辣酸甜。但我从未彷徨、自卑、绝望过,总是时刻要求自己鼓足勇气挺直腰,咬紧牙关大步向前走。因为“果实”就在“墙”那边。

  现在,我又有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常常想起翻墙摘到李子的经历。其实,我们所要摘取的人生果,也在前面时时隔着一道墙,想得到并不容易,只有心存希望,不停用汗水和智慧铸造向上的阶梯,竭力攀登,翻过那道墙,才会真实幸福地拥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因为果实”就在墙“那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果实”指的是什么?“墙”指是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道“猛然间,我醒悟了,打消了退学的念头……”我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鼓励“我翻墙去摘李子,这种教育方式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你的父亲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时候我要吃李子,父亲鼓励我翻墙摘李子以及我想退学,父亲写信来打消我退学的念头。

  2、比喻;“果实”指成功;“墙”指困难。

  3、“我”悟到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像当年摘李子一样,一步一步,即能成功 4、“略”。

  5、“略”。

  (意思对即可)

墙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粗的字。

  其邻人之父亦云________

  其家甚智其子__________

  2.翻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其子”和“邻人之父”同样的忠告,宋国富人“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也这样说;

  以……为聪明;

  2.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3.在于一子一邻,一亲一疏。这是主观唯心思想在作怪。(意对即可)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墙阅读答案4

  墙

  梅苑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一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zhízhú,徘徊)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融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是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见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眼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从这里,你就能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A(转变 B转化 C转移),正如从不同角度去—(A评判 B评论 C批评)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此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1.给第⑦段画横线处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2.阅读第⑥段,回答问题。作者认为有形之墙对人类有弊有利。

  ①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一堵墙,对人类有利有弊,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第⑥段中画线语句表明:(用原文语句回答)

  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多于15个字)

  5.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作者对无形之“墙”有何看法?(也可用原文回答)

  ②这样的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愿?

  6.本文以“墙”为题,却从“路”写起,用意何在?

  7.本文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喻为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把自由的思想喻为放纵的野马,新奇而恰当。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将某一抽象事物形象化。

  8.本文作者写出了漫步在无墙遮蔽的小路上的欢愉感受。你置身于大自然中时感受如何?请形象地描述这种感受。

  参考答案:

  1.C A

  2.①纵容罪恶 ②庇护人类 (意思对即可)

  3.善恶、美丑、得失相距都很微小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5.①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或有“多余” “不必要”等词即可。)②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向往与追求。(意思对即可)

  6.为下**铺垫,既和有形的墙形成反差,又隐含着对无“墙”境界的追求。(有“铺垫”一词都可得分)

  7.此为开放性题。符合比喻句的特点即给分。

  8.此为开放性题。能简单描述给1分

墙阅读答案5

  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

  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二十几家的防盗门被人一一敲响了。这个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是新搬来的101,起草了一份状子,要起诉供热公司的供暖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请大家在状纸上签名。

  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惯就好了。”101不服气,说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代表咱们告吧。

  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究竟,回答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

  99号楼的居民们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一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

  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丁丁当当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防盗门。201陪着笑说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再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忽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当夜,各家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踩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

  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天亮那雪把一号楼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去敲门。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有事请电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

  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9.小说题目“雪墙”有哪些含义?首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写到101两次敲开99号楼住户的防盗门,前后的遭遇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住户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写了99号楼的两种人,请概括他们各自的特点。(4分)

  答:(1)“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住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发挥想象,为小说设计并续写一个不超过60字的结局,并简述你这样写的依据或理由。(4分。若结局写得合理而又有创造性,可加1—3分。)

  答:(1)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4分(1)既指大雪封门的雪堆,又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2)突出了天气和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人物的两种态度(特点)作铺垫(或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101这一人物的活动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小题中答出一层含义得1分,答出两层得2分;(2)小题答对一点作用即可得2分。)

  10.4分前一次受冷遇,后一次受欢迎。乐于享受成果,不愿付出,趋利避害(答“麻木自私”亦可)。(本题前后两问各2分,大意对即可。)

  11.4分(1)勇于抗争(答“维护自身权益”亦可),乐于为大家着想,宽容。(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麻木自私,冷漠,逆来顺受。(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12.4+3(1)参考例子:①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10(或“101101”)打电话求救。②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消失了。③当晚,99号楼住户开会讨论到半夜,决定第二天晚上再议。幸亏老天爷帮忙,第二天一整天的太阳,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④第二天早晨,大家正担心怎么出入的时候,才发现雪墙消失了,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人,样子像是七分微笑三分乞求似的。(本小题原为2分,能写出以上这一类或接*这类较好的结局的可在得2分的基础上加2—3分;但加分后的第二大题得分不能超过40分。只能写出一个一般性结局的可得2分。)

  (2)理由或依据:①结局符合99号楼人物特点,且文中倒数第二段有提示;②体现了一种乐观的情感,对人们抱有希望,可视为倒数第三段情节的发展;③符合99号楼人物性格,紧接“束手无策”一句延伸,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性;④符合101的性格,且和文中第二、倒数第二段相呼应,显得耐人寻味。(本小题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