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阅读答案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1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这句话中,哪一个词体现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3分)

  13.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段中的黑体词语“其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

  11.“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表明凡尔赛宫的参观人数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等其他建筑物相比并不是最多的,而是排在第二。

  12.建筑布局、内部陈设、装潢园林艺术。

  13.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14.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15.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16.B。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2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方米,园林面积100万*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殿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2.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至少指出两种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3)“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列数字,加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摹状貌,使凡赛尔宫更形象、具体。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3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这句话中,哪一个词体现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3分)

  13.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段中的黑体词语“其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

  11.“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表明凡尔赛宫的参观人数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等其他建筑物相比并不是最多的,而是排在第二。

  12.建筑布局、内部陈设、装潢园林艺术。

  13.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14.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15.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16.B。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1)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1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这句话中,哪一个词体现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3分)

  13.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段中的黑体词语“其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

  11.“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表明凡尔赛宫的参观人数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等其他建筑物相比并不是最多的,而是排在第二。

  12.建筑布局、内部陈设、装潢园林艺术。

  13.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14.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15.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16.B。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2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方米,园林面积100万*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殿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2.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至少指出两种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3)“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列数字,加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摹状貌,使凡赛尔宫更形象、具体。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3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方米,园林面积100万*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殿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采用了*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2.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至少指出两种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3)“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列数字,加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摹状貌,使凡赛尔宫更形象、具体。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2)

——“请”阅读答案 (菁华3篇)

“请”阅读答案1

  蒲公英探出头,睁开沉睡了一冬的眼睛。打着哈欠,向它的新邻居——在春天里梳洗打扮的花草们问好。

  “你是从哪里来的?”新邻居们对这个忽然在它们身边冒出来的愣头愣脑的小家伙儿充满了好奇。

  “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这是我的第五个家。”蒲公英说。

  “唉,看这个可怜的流浪的孩子。”那些花儿们叹息着,替它难过。

  “不知道哪里才是它最终的家?”那些草儿们皱着眉,替它犯愁。

  “那该死的风,到底要把它带到哪里啊?”那些树们愤愤不*,无奈又无法为蒲公英拔刀相助。

  蒲公英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可怜,自己的胸膛里明明揣着一颗砰砰跳动的快乐的心啊。

  不管落到哪里,它都会在那里开出一朵黄艳艳的花来,忘了风是怎样把它摔疼的,忘了雨是怎样把它淋个透心凉的,它只管向着太阳,张开它的笑脸。

  它轻轻地哼着歌儿,快乐地拾掇着自己的新家。给自己装一扇窗户,可以欣赏风景;给自己围个篱笆,可以圈住幸福;给自己拧一盏灯,可以点亮记忆......

  终于,花儿忍不住问它:“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可怜吗?”

  “不,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看到了很多你们没有看过的风景。”

  终于,草儿忍不住问它:“难道,就没有一块让你眷恋的土地吗?”

  “有的,正因为我眷恋着这片土地,所以我要用我的漂泊,去亲吻它们。”

  终于,树们忍不住问它:“难道,你就不恨那些风吗?”

  “不,我要感谢风。它给了我一双翅膀,有了风,我才成了可以飞翔的植物。”

  这些邻居们觉得蒲公英简直不可理喻,在它的脸上怎么就看不到一点悲苦呢?它们很失望。正如人,*惯于对落难之人的促狭,并且满足于一声声的哄笑中。道尽他人的辛酸,实不干自己的痛痒。

  这个世界,属于它的很少。所以,风把它吹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就把哪里当成自己的家。这是蒲公英的快乐。因为它懂得顺其自然,从不苛求。

  懂得享受孤独,学会分享快乐,这是蒲公英的真理。

  深秋的时候,蒲公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它对它的邻居们说:“不要为我难过,请为我祝福。

  在春天祝福我重获新生;在深秋祝福我喜迁新居;在冬天祝福我,临睡前能吻到,覆盖我的那枚雪花!”

  小题1:作者笔下蒲公英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你将它们概括在下面。(4分)

  小题2:面对同样地生活,蒲公英与其它花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感觉?(4分)

  小题3:你如何理解蒲公英“给自己装一扇窗户,可以欣赏风景;给自己围个篱笆,可以圈住幸福;给自己拧一盏灯,可以点亮记忆......”的行为?(4分)

  小题4:文章采取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蒲公英的心理?有何作用?(3分)

  小题5: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乐观、友好、豁达、睿智、纯洁、善良(答对四点即可)(4分)

  小题1:(4分)面对同样的生活,蒲公英能以一颗*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就算是身处逆境,风吹雨淋,也不会患得患失,而是乐观地面对,所以,它自然快乐;相反其他的花草树木,不能以*常心面对生活,总希望别人过得不如自己,才算是烘托出了自己的幸福,当别人身处逆境不气馁时,他们反而变得不安、不快起来。

  小题1:(4分)蒲公英的这些行为,是它乐观面对生活的系列表现,是它美好心灵的外现:心灵有窗,风景无限;心灵有篱,幸福满满;心灵有灯,执著前行。这个家,正是它心灵最美好的家园。

  小题1:(3分)文章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展现蒲公英的快乐心理。运用这种手法,可以通过花草的不解,烘托蒲公英乐观、*和的心态,展现蒲公英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也为情节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题1:(3分)示例:面对困境,要乐观对待;要有一颗*常心,生活才会变得无比亲切和快乐;最美的花,永远只开在心灵里。

  略

“请”阅读答案2

  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学。士之秀者,自乡升诸司徒,自司徒升诸学。大乐正论其秀者,升诸司马。司马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论定然后官之者,郑康成云:谓使试守。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试守而能任其官,然后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详如此。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参天地,本人伦,兴学崇化,以风天下,唐虞用心,何以加此?然患今之学校,非先王教养之法,今之科举,非先王选士之制。圣意卓然,自三代以后,当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谓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氏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

  今州郡京师有学,同于三代,而教养选举非先王之法者,岂不以其遗素励之实行,课无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材之本意欤!诚令州县有好文学、厉名节、孝悌谨顺、出入无悖者所闻,令佐升诸州学,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以州大小为岁及人数之差,太学一岁,谨察其可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学至礼部,皆取课试,通一艺以上,御试与否,取自圣裁。

  今既正三省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属,旧品不卑,宜清其选,更用士人,以应古义。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如此者谓之特举。其课试不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之通一艺以上者,非独采用汉制而已。

  如臣之议为可取者,其教养选用之意,愿降明诏以谕之。得人失士之效,当信赏罚以厉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于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于考择?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闻三代之道 道:治国策略 B.揆今之宜,理可参用 揆:度量、观察

  C.课无用之空文 课:学* D.即有秀才异等 即:就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

  B.秀才,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对儒生的称呼。

  C.艺有技能,才能之意,也有典籍之意。文中一艺指的是一种经书。

  D.掌故文中是官职的名称,掌礼乐制度。

  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议论的重点是人才选拔制度,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优劣,文章首段引经据典,指出察举制的优越性,观点鲜明。

  B.作者盛赞皇帝的美德,提出要学*参考三代以来的察举制,认为科举制是舍弃久已得到检验的选拔制度而崇尚无用的空文。

  C.作者不尚空谈,而是明确提出特举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比科举制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D.曾巩希望自己的特举制度能得到皇帝的采纳,希望皇帝凭借自己的贤明与明确的赏罚制度,实现人才兴盛、政通人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参考答案

  4.D(根据句意,此处的`即当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之意。)

  5.B(秀才在文中是指才华卓越的人。并非对儒生的一般称呼。)

  6.C(这一制度比科举制度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只是作者的设想,实际操作效果如何文章并没有提及。)

  7.(1)国君评定之后再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后就授予爵位,授予爵位之后再给予俸禄。

  (2)像这样却不能让风俗变美好,不能让人才变多,不能让官员修养官品,不能让政事得到治理的情况,我还没有听说过。

  (1)句采分点:论:考核。官、爵、禄: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任命官职、授予爵位、给予俸禄。每个要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句采分点:如是:像这样;盛:多;举:治理;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4个要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请”阅读答案3

  “请”这个词居住在许多人的口中,尽管他们*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要想让“请”身体强壮,幸福快乐,必须经常把它从嘴里拿出来,呼吸呼吸空气。它就像养在碗中的小鱼,需要时常浮到水面呼吸。

  我向你讲的“请”住在一个名叫迪克的男孩的嘴中,但是它很长时间才能出来一次。我很遗憾地说,迪克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孩子,他几乎不知道说:“请”。

  他要东西时,总是这样说:“给我一点面包!”“我要喝水!”“把那本书给我!”

  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非常难过,而那个可怜的“请”呢,就只好日复一日地坐在男孩的上颌,希望有机会到外面遛达一趟。它的身体因此日见憔悴。

  迪克有个朋友叫约翰。他非常懂礼貌,生活在他嘴中的“请”经常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身体健壮,心情愉快。

  1.文中和“强壮”意思相同的词是( )。

  A、坚强 B、健康 C、健壮

  2.( )的意思和“经常”相同。

  A、时常 B、*常 C、非常

  3.“他的父亲为( )感到非常难过。

  A、迪克不听话 B、迪克做错事 C、迪克不说“请”

  4.懂礼貌,常说请的人是( )。

  A、迪克 B、父亲 C、约翰

  5.判断:要想让“请”身体强壮,幸福快乐,必须经常把它从嘴里拿出来,呼吸呼吸空气。( )

  答案:CA C C √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池》阅读答案 (菁华3篇)

《小池》阅读答案1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题】

  ①这首宋诗的体裁是 (1分)。有人评论此诗通体小巧玲珑,这个特点体现在哪里? (2分)

  ②这首宋诗除了通体小巧玲珑外,写景抒情还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中任何一句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①体裁是 七绝 (1分)。这个特点体现在:泉则曰眼,流则言细,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尖尖角上还有小小的蜻蜓(1分);诗题为小池 (1分)。

  ② 还巧妙地写出了自然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诗人静观自得的心情。首句泉眼细流,本夏日*常景物,用一个惜字,则仿佛泉眼惜涓滴,无情化为有情。次句树阴和水,用一个爱字,则又似绿树以池水作妆镜,展现其绰约丰姿。前两句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很有情趣。后两句更推出胜景:新荷刚露出水面,睡眼未开,那小小的蜻蜓已立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把蜻蜓和荷花相依相偎这一自然界和谐情景形容尽致。(也可分析写景最善于表现动态之美表现了诗人静观自得的心情) (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体裁及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从整体句式来看,总共四句,对仗工整,押韵,每句七字,符合七绝的特征,故体裁为七绝。第二问,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其表现通体小巧玲珑的特点。例如,眼细尖小小池等关键词都体现出了诗歌小巧玲珑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整首诗歌的把握,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然后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从诗歌整体来看,四句结尾写景,第一句的惜,第二句的爱均体现出了自然界和谐亲密的关系,前两句渲染出幽静温柔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静观自得的心情。三四两句的才露早立将蜻蜓与荷花的和谐亲密情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所以这首诗歌采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将诗人静心观察所带来的愉悦心情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野菊 杨万里 阅读答案附赏析《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比较阅读答案

《小池》阅读答案2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②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③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一、(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哪些?

  (4)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

  (5)“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

  二、(1)小池风物有哪些特点?

  (2)诗紧紧围绕试题“小池”来选择景物,试做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有什么深刻寓意?请用一句话表达。

  (4)在这首小诗中,“小池”是一个具有怎样意境的所在?请作简要的赏析(不少于60个字)。

  【参考答案】

  一、

  (1)(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1分;语言具体形象,1分。共2分)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赏析角度合理,1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1分。共2分)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3)泉眼、细流、尖尖角、小池(题目)

  (4)比喻新人崭露头角

  杨万里小池或新生事物刚刚出现。

  (5)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这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二、

  (1)(①小巧,所选风物均有“小”的特点,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尖尖角上的蜻蜓自然是小蜻蜓,再加上“小池”,总体形象小巧玲珑。②灵动,“惜”“爱”“露”“立”写出池中风物的动态美。③有情感,泉眼对细流的“爱”,蜻蜓对小荷的期盼和依恋,都饶有情趣。)

  (2)(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生,也突出了小蜻蜓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有趣。)

  (3)(新生事物虽稚嫩但充满生机。)

  (4)小池是一个清幽、精致、温馨,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所在。一眼清泉,汩汩细流,喷也无声,流也无声——恬淡安谧。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着奇胎,即将绽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于“尖尖角”之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原因是隐喻着人才刚刚显露出才能,就受到了爱才者的关注,于是呵护,于是培养,于是终于茁长为参天大树!

《小池》阅读答案3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的意思是()。

  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尖尖”的意思是()。

  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3)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

  括号里画“×”。

  泉水(______)柳枝(______)树荫(______)荷叶(______)

  荷花(______)蝴蝶(______)蜻蜓(______)

  (4)写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

  ××√

  (4)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5)我体会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4)

——《苦瓜》阅读答案 (菁华3篇)

《苦瓜》阅读答案1

  语文阅读理解在*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流泪的苦瓜的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反思和感悟!

  ①泥土是有一点脾气的,这是苦瓜告诉我们的。苦瓜曾经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锦荔枝。望文生义,苦瓜的容貌、滋味应该与荔枝相差不远,但天妒红颜,泥土公公在苦瓜地里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噩梦,就发脾气,让锦荔枝变成了苦瓜。苦瓜流泪了为命运的不测。

  ②同是攀缘性蔬菜,苦瓜也像南瓜和丝瓜那样爬藤开花,但苦瓜开的是什么花呀!淡黄色的花朵很小,在阳光下极易被忽视,花瓣张牙舞爪呈锐角型,还散发出一股黏腥的气味。不艳丽不芬芳的苦瓜花,连蝴蝶、蜜蜂都不愿光顾。看到南瓜、丝瓜的藤蔓下一片热闹的嗡嗡声,苦瓜流泪了为不公*的待遇。

  ③长大成熟的苦瓜满怀热情走进菜市场,不幸的是,它再一次遭遇冷眼:对*惯了甜蜜生活的都市人来说,他们不喜欢苦瓜。喜庆宴*上,苦瓜是不能上桌的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来一盘苦味岂不是很扫兴?苦瓜悲愤难抑:我身体里维生素含量丰富,虽味苦但性寒,能消暑去热气。但人们听不进苦瓜的争辩,苦瓜潸然泪下餐桌之大,为什么容不下一个诚实的苦瓜!

  ④苦瓜入馔,可以炒**,焖火腿,但苦瓜很少直接下锅,要么先在开水里滚一道,要么用盐腌上片刻。被扼杀生机的苦瓜再一次伤心落泪它是多么渴望在油锅沸腾的瞬间辉煌一次啊!

  ⑤从幼年到少年,从青年到老年,苦瓜一直在流泪;它的表皮斑驳凹凸,布满颗粒,那是一滴滴泪水凝固而成的。哭到最后,苦瓜的颜色由青转黄再转红,身体如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味道也变得格外甘美苦瓜用它生命中最后一滴泪水来证明自己是美丽的、甘甜的、鲜艳的!

  ⑥回望人生,其实就像一个苦瓜,很多人都是先苦后甜,生命的色彩在暮年灿烂。人生尚如此,为什么不能对苦瓜宽容一些呢?

  ⑦但愿苦瓜不再流泪。

  1、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阅读全文后回答:

  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②段的写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体会,也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一句话。

  回望人生,其实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苦瓜流泪。

  ⑵回望人生,其实就像一只苦瓜,很多人是先苦后甜,生命的色彩在暮年灿烂。

  2、衬托(对比),用番瓜和丝瓜衬托出苦瓜受到的不公*待遇。

  3、苦瓜最后的流泪成就了它的辉煌。

  4、示例:一次旅行,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才能看到远方最美的风景。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苦瓜》阅读答案2

  苦瓜

  盛夏,是瓜熟蒂落的时节。

  巴掌大的菜园里,荟萃着各种各样的瓜,像一个小小的瓜展。东角一蓬南瓜,微如乒乓,大如皮球;南侧一树冬瓜,风铃似的摇出一串灰绿灰绿的“丁当”;西面一地西瓜,淘气地东躲一个,*一个;北边是一架丝瓜,顽皮地荡着秋千。胖的丰腴,瘦的窈窕,个个都是那么招人怜爱。

  苦瓜也不甘寂寞.先是藤一树蔓一树的,畏畏缩缩地绽出星星点点卑怯的小花。指甲大的小黄花朵儿,一点儿也不漂亮,更不敢招摇,连蜜蜂蝴蝶也难得光顾,花开得委屈也开得哀怨。

  种瓜之初,本没计划种苦瓜。同院的人多出一棵苦瓜苗,给我,我就在瓜园里随便把它按到泥土里。

  我对苦瓜素无好感。记得小时候,一个比我大的伙伴耍弄我。在我饥饿难耐时,递给我一只苦瓜,说这瓜好吃,我信以为真,一口咬下去,方知受骗。幼时得来的教训,想忘也忘不掉。

  这棵苦瓜苗就像一个弃儿,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也渐渐的长大。它似乎充满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胡搅,或在冬瓜架上蛮缠.我不得不把它绑在一根棍子上,约束它的行为。

  它安分了。花默默地开,又默默地谢,结出了一个个浸透着苦水的瓜来。它实在太丑了,浑身疙疙瘩瘩的,像一张布满豆疤或是烫伤的脸,使人难以面对。苦瓜成熟了,扔了可惜;送人吧,实在又怕没人要。我左右为难。后来听人说,苦瓜解热。

  我将信将疑,照着别人教的办法,做了一盘苦瓜菜。心想,大不了扔掉,也就浪费点油盐耽误点功夫。

  夹一条丢进嘴里,入口微苦,却也还能下咽,胆子也就壮起来.再吃,苦味趋淡,香味渐生,还隐含着那么点儿特别的味儿,那是吃其他瓜所不曾有的全新感觉。吃过之后,还真感到心热散去,清凉滋体。

  从那以后,我对苦瓜渐渐产生了好感.再吃,就不仅不觉其苦,反而觉得惟有这苦,才独特,才有性格,才刺激。品其苦,才能得其香,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才能领略到它的无穷韵味。

  苦瓜,其实是很具内涵的。难怪达尔文说:“自然一有机会就会撒谎的。”认识自然如此,那么,认识人,认识社会呢?

  闻其名而思避之,观其容而心恶之,这如同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成见取人。不单势利,实则浅薄。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苦瓜”的特点。(4分)

  2.下列两个例句描写形象、生动,请进行具体赏析。(6分)

  ①东角一蓬南瓜,微如乒乓,大如皮球;南侧一树冬瓜,风铃似的摇出一串灰绿灰绿的“丁当”;西面一地西瓜,淘气地东躲一个,*一个;北边是一架丝瓜,顽皮地荡着秋千。胖的丰腴,瘦的窈窕,个个都是那么招人怜爱。

  ②这棵苦瓜苗就像一个弃儿,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也渐渐的长大。它似乎充满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胡搅,或在冬瓜架上蛮缠。

  3.文中第5自然段是一个插叙,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4.为什么说“苦瓜,其实是很具内涵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答案:

  1.外形丑,生命力强,昧苦,可清热滋体。(4分)

  2.①文章通过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用乒乓、皮球、风铃以及淘气、顽皮、秋千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各种瓜果的形状、颜色、状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②用弃儿、不规矩、胡搅、蛮缠等写出了苦瓜的顽强生命力。(6分)

  3.欲扬先抑,既交待了自己不喜欢苦瓜的原因,又反衬了苦瓜不一般的内涵和性格。(3分)

  4.苦瓜使人感受到了苦尽甘来、先苦后甜的过程,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成见取人。(3分)

《苦瓜》阅读答案3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子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子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涵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子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子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

  最*,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1)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2)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将浓烈的感情寓于*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酱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意思对即可)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5)

——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菁华3篇)

上善若水阅读答案1

  ①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②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③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④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⑤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⑥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⑦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⑧好在都江堰有。

  ⑨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⑩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取材于张笑天的同名散文)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精髓

  (2)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负荷着黎庶的厚望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连用三个问句,目的是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B、作者将都江堰和杜甫、岑参、陆游等人的诗文作对比,目的是为了说明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C、本文和余秋雨的《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较大篇幅描述了都江堰的特点和建造过程,表明修造都江堰所体现的因势利导的智慧。

  D、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表达对都江堰及其建造者的思索,是一篇文化散文。

  17、结合原文和下面的材料,概括都江堰的“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老子《道德经》

  18、综观全文,概括本文的丰富主旨。

  答案

  15、精髓:suǐ;黎庶:百姓;民众

  16、C项,“都用较大篇幅描述了都江堰的特点和建造过程”错误,两篇文章都没有大篇幅描述建造过程。

  17、①对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生态环保②对百姓:造福百姓,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③建造者和继任者勤于政务,不求名利。

  18、①借都江堰表达对李冰等建造者及其继任者勤于政事,淡泊名利的赞扬;②表达对以上善若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思索;③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上善若水阅读答案2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⒕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⒒(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⒓(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⒔(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⒕(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解析】《上善若水》,作者是“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新浪网称“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原文刊2008年9月《吉林日报》,长约3700字,命题者将其精简为1000余字。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6《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者一路走向2009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依旧是文本贲张的血脉。

  可以看出,命题延续了全国卷散文阅读(如《总想为你唱支歌》)的思路,考生还是可以作出基本的思考的。汶川地震,让“都江堰”理所当然成为热门话题,关注生活,着眼现实,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正轨和坦途。阅读面广的考生在考场上会收获左右逢源的喜悦。

上善若水阅读答案3

  上善若水 (求知篇)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案: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6)

——《垂柳》阅读答案 (菁华3篇)

《垂柳》阅读答案1

  垂柳(四年级阅读训练)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民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湿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湿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塘边河岸,( )丘陵山地,一经(qiā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 请把下列三个关联词语,分别填入原文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 用序号和“||”给短文分段。

  3. 你的分段依据是什么?在所选答案的括号里打“√”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 B.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

  C.按照地点方位变换分段( )D.按照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

  4.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用“=”划出,并且用“|”隔开承上启下的不同部分。

  5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在所选的答案后面括号里划“√”

  a.数字说明( ) b.打比方( ) c.举例子( )

  6文中划“-”的句子是( )句?请先填空,再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陈述句

  7柳树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柳》阅读答案2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民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湿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湿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塘边河岸,( )丘陵山地,一经(qiā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 请在原文括号里填入关联词语.

  2. 你的分段依据是什么?在所选答案的括号里打“√”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 B.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C.按照地点方位变换分段( )D.按照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

  3.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用“=”划出,并且用“∣”隔开承上启下的不同部分.

  4.文中倾斜划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在所选的答案后面括号里划“√”

  a.数字说明( ) b.打比方( ) c.举例自( )

  5.文中划“-”的句子是( )句?请先填空,再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柳树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给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答案:

  1.不仅……也 虽然……但是 无论……还是

  2.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风扬柳万千条.”

  柳树不仅是最早的报春者,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浅褐,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它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虽然纤细,但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冬会变成柳篮、柳箱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无论塘边河岸,还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就更多.

  3.D.按照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4.柳树不仅是最早的报春使者,‖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5.a.数字说明.

  6.反问句. 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正是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

  7.①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② 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③枝干坚韧,耐水湿

  ④能制出火药,接骨夹板材料

《垂柳》阅读答案3

  《垂柳》晚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垂柳》*题

  ①赏析首句中“绊惹”一词的妙处。(3分)

  ②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论本诗说“用事隐僻,讽喻悠远”,请细读三四句,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垂柳》参考答案:

  ①答案:“绊惹”,撩逗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垂柳的风姿,将柳人格化,有情有态。垂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从而生动地描摹出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②答案: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1分)本诗表面咏柳而实质上是托物兴怀(借物抒怀),同时化用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以 “饿损纤腰”以向楚王邀宠献媚的宫女来隐喻那些阿谀逢迎、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佞臣小人之徒,表达了诗人对晚唐朝政 腐 败的愤懑之情。(4分,手法2分,效果2分。)

  《垂柳》赏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垂柳》附:柳在古诗中的象征义:伤离别;借咏柳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例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借咏柳抒发政治腐 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借咏柳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感。例如,晚唐诗人唐彦谦《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