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

首页 / 阅读答案 / |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1)

  (2)

  5、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名的劝谏故事,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两个。

  (1)

  (2)

  参考答案:

  1、①偏爱 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意思对即可)

  3、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思对即可)。

  4、“略”

  5、“略”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2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本文选自《 》,由 (朝代)的刘向编订而成。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能冷静思考,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强调齐威王从善如流,善于纳谏,使国内政治修明,体现本文主旨。

  D.本文第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参考答案:

  9.《战国策》西汉(2分)

  10.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得上等奖赏。(3分)

  11.C(3分)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

  ②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

  2.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

  3.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4.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受)。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4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5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菩。”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闻寡人之耳者(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

  2、(1)确实;(2)使……听到;(3)间或,偶然;(4)满一年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所有的大臣、官吏、酉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白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

  (意思对即可)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阅读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1)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菁华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为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其中“吾义固不**。”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1)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2)楚国有多余的土地,缺少的是百姓,如今杀掉自己缺少的百姓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小题4:都用了类比说理,(1分)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1分)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1分)(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5:(1)珍羞:“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2)安:何处,哪里。(意思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6: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1分)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1分)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1分)(共3分)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为”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意思是“给”,“替”。A、读wéi,“雕刻”。B、读wèi,“因为”。C、读wéi,判断动词,“是”。

  小题2:试题分析: 不是大义凛然,此时的公输盘有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小题3:试题分析: 面:当面。刺:指出,指责。者:……的(过错)。受:得到。余:多余。争:争夺。谓:说。智:聪明。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用了类比说理。甲文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乙文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

  小题5:试题分析: 注意珍羞中的“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安是何处,哪里的意思。

  小题6:试题分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D.能谤讥于市朝(讥讽.)

  小题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1)时时而间进 (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

  试题分析:D中应是能谤讥于市朝(议论)。

  小题2:

  试题分析:B中二者都是果真;A:偶尔/参与;C:比/在;D:代词/动词,到、往

  小题3:

  试题分析:D中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有误,应是通过家事推及到国事,使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臣之妻私臣( )

  (3)乃下令( )

  (4)闻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偏爱。(3)于是。(4)使……听到。

  2.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面刺 上书 谤讥 。

  4.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

  阅读(11分)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知所以亡矣。

  【小题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小题1】(2分)B拜见)

  【小题1】(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 (2)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以”“亡”各1分)

  【小题1】(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A长,身高 / 整治,治理C偶尔 / 私自,偷着D错误 / 到。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启示合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7

  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3分)

  20.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3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参考答案:

  17.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4分)

  1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

  20.(3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8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参考答案: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 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 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捍卫国家尊严 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2)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14选文是邹忌上朝时对威王说的一段话,邹忌要告诉威王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答案:

  12.C

  13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4(1)威王(您)受了很重的蒙蔽。(2)示例:一个人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蒙蔽而

  不明真相。(或: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邹忌修八足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乏美好者,畏我也;客之美好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干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联系学过的课文,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因为:①齐国是一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意对即可)

  3.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__________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_______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指代*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

  3.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答案:

  19.(1分)今齐地/方千里

  20.(2分)C

  21.(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22.(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23.(2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答案

  【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小题3】门庭若市; ( 2分)

  【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面”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当面”,“诚”“地方”“时时”古义意义都不同,“诚”在古文中起语气强调作用,意为“确实”,“地方”,古文中是两个词,“地”指的是“土地”,“方”意为“方圆”,“时时”不是“经常”,而是“偶尔”(有时)。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浅显,学生学过,很熟悉。由于古文语言精练,字词常常是一字多义,且有丰富的变化,理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意和语境识记字词意义,尤其要注意词义的活用,比如本题中“面”字。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关键字理解清楚,“谤”,不是诽谤,而是“批评”,“议”:谈论(评论),“于”:在,“市朝”,指朝廷外市井之中,“闻”:让……听闻,“受”,通“授”,“下”:下等。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可意简单,容易翻译。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注意三点,词义,句式,语气,词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义的变化,句式要调整,符合现代语言*惯,语气要译出,要符合句子表达的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门庭若市”,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此成语出自本文,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考点:成语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含成语一目了然。汉语中的成语有来源有:古籍、历史故事、民间*俗或传说,现代语言概括。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仅能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小题4】

  试题分析:直接引用文中齐王颁布的命令即可。齐王在邹忌的劝说下,明白了纳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中所写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文字信息明确。理解古文的文意,首先要在文字上读懂古文,然后再分析文段中的句子,有些句子直接表达了问题,有的是隐含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搜寻关键句子是重要的方法。

  【小题5】

  试题分析:从文中分析邹忌提出“忠言”的方式和采用的技巧,即可理解要使“忠言”不逆耳,首先要顺其心,劝说别人也要讲究方法,有理还要有“礼”。

  考点:文意理解,发表意见。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人物的行为易于分析理解“忠言不逆耳”的原因。本题拟题很好,将熟语与文章阅读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意。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3)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优选【10】份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 )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C.能谤讥于市朝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闻寡人之耳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C

  2.D

  3.燕同、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4.“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对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5.《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曹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3

  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答案:

  19.(1分)今齐地/方千里

  20.(2分)C

  21.(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22.(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23.(2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4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小题1】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5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xx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 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

  参考答案: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6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答案

  【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小题3】门庭若市; ( 2分)

  【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面”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当面”,“诚”“地方”“时时”古义意义都不同,“诚”在古文中起语气强调作用,意为“确实”,“地方”,古文中是两个词,“地”指的是“土地”,“方”意为“方圆”,“时时”不是“经常”,而是“偶尔”(有时)。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浅显,学生学过,很熟悉。由于古文语言精练,字词常常是一字多义,且有丰富的变化,理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意和语境识记字词意义,尤其要注意词义的活用,比如本题中“面”字。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关键字理解清楚,“谤”,不是诽谤,而是“批评”,“议”:谈论(评论),“于”:在,“市朝”,指朝廷外市井之中,“闻”:让……听闻,“受”,通“授”,“下”:下等。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可意简单,容易翻译。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注意三点,词义,句式,语气,词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义的变化,句式要调整,符合现代语言*惯,语气要译出,要符合句子表达的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门庭若市”,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此成语出自本文,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考点:成语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含成语一目了然。汉语中的成语有来源有:古籍、历史故事、民间*俗或传说,现代语言概括。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仅能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小题4】

  试题分析:直接引用文中齐王颁布的命令即可。齐王在邹忌的劝说下,明白了纳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中所写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文字信息明确。理解古文的文意,首先要在文字上读懂古文,然后再分析文段中的'句子,有些句子直接表达了问题,有的是隐含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搜寻关键句子是重要的方法。

  【小题5】

  试题分析:从文中分析邹忌提出“忠言”的方式和采用的技巧,即可理解要使“忠言”不逆耳,首先要顺其心,劝说别人也要讲究方法,有理还要有“礼”。

  考点:文意理解,发表意见。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人物的行为易于分析理解“忠言不逆耳”的原因。本题拟题很好,将熟语与文章阅读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7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

  (3)臣之妻私臣 (4)期年之后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长,这里指身高(2)以……为美 (3)偏爱 (4)满一年

  小题1:B

  小题1:(1)这样看来,大王您因受蒙蔽而不明很深了啊。

  (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小题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劝说的策略,语气要委婉,有艺术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美”这个字。

  小题1:A中“间”的意思分别为“间或”“暗中”。C中“以”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凭借”。D中“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表转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蔽”“闻”等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8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9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臣之妻私臣( )

  (3)乃下令( )

  (4)闻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偏爱。(3)于是。(4)使……听到。

  2.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面刺 上书 谤讥 。

  4.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10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蔽:________

  ②闻:________

  ③孰:________

  ④以: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试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受蒙蔽;②使……听到;③同“熟”,仔细;④以为或认为。

  2.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②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3.邹忌——一个精细、聪明、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谋臣,一个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为国为民的贤臣。齐王——一个胸怀豁达的明君,能够听取别人的规劝,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意对即可)

  4.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而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现身说法);采用设喻、暗示等方式委婉进谏,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是从谏如流的明君。(意对即可)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菁华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等。

  3、了解古代散文中以喻明理的方法,学*齐威王虚心纳谏的品质。

  教学重点:

  以喻明理和虚心纳谏的品质。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此文学生初中时已学过,本次学*,旨在复*巩固、加深印象和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时

  一、读

  听录音朗读,学生跟读,从整体上熟悉文章内容,加深印象,同时勾划文中的基础要点和疑难问题。(强调断句:今齐地/方千里)

  二、解:

  复*、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教师串讲,提示、点拨)

  ①实词:修、昳丽(佚名,轶事,卷帙浩繁)、服、孰、孰与、及、以为、美、私、诚、蔽、刺、谤讥、市朝、间、期年、朝

  ②虚词:而、也、以、之

  ③句式: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省略句:与坐谈//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句: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齐读全文,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一、议

  1、第一段内容为什么要详写?

  明确:为下文的讽谏作一个强有力的铺垫。(道理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

  2、邹忌劝谏齐王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以生活事例为喻的讽谏艺术。(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戏告。譬喻)

  二、补:

  1、五十步笑百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螳螂捕蝉(刘向《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3、结论:使用譬喻,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悟:

  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反面事例:《扁鹊见蔡桓公》)

  1、说话要得体,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对方容易接受。

  2、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被谎言所骗。

  3、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一、链:

  齐威王赏罚分明

  《资治通鉴》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juàn),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附“广播剧”剪辑)

  晏子救烛邹

  《晏子春秋》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寡人闻命矣。”

  二、练:完成教材练*题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阅读理解”—“阅读反思”三大步骤,其中“阅读理解”是主体。阅读理解又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内容上的理解是深层次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则带有欣赏意味。

  教学设计

  1、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2、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学*、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

  3、课标参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教学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⑶使学生在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分析:教学目标为递进式的三个教学层面。“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维度;“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是对文本作深层次的解读,体现了由表及里的学*过程和对语言方法的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本拓展出更开阔的文化视野,使学生从感情上亲**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母语,体现了语文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追求。目标⑶可能显得有些虚泛,但这正体现了语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的特点,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联系生活现实,使这一目标虚中有实。)

  二、教法、学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

  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三、教学步骤

  1、导入:讲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位国君,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劝说,他依然我行我素,国家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有一天,来了一位琴师,听说国君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国君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他。可这位琴师,调试好了琴弦,两手抚在琴上,就是不开始弹,而是向国君讲了一大通弹琴的道理。国君一听琴师懂得这么多,更想听他弹奏一首曲子了。琴师却慢吞吞地说:‘我一时半会没弹,您就急成这样,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抚着国家这张大琴,几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吗?’国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师为相,勤于治国,终于使国家强盛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谁吗?他们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和丞相——齐威王和邹忌!你们都想知道和你们生活在同一片热土上的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情景吧?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领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精彩故事吧!”

  (分析:导语吻合初中学生喜欢了解历史的心理,并且暗扣课文的比喻说理艺术,还附带介绍了课文的时代背景。目前的阅读教学有“理念先入”的倾向,往往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通过预*题、教学目标展示、课文导入语等预读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做过多的暗示,削弱了学生亲身阅读的实践力度,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思维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文的导入语主要目的在于制造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但又要保护学生初读文本的个性化阅读的第一印象。)

  2、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把握文意。

  ⑴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画记下来,并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意。

  ⑵提名朗读,学生评价,互相正音。

  ⑶正音练*(多媒体课件)。

  ⑷小组合作学*,质疑问难。

  ⑸句读辨析(多媒体课件)。

  ⑹疑难句子解读(多媒体课件)。

  ⑺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3、读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⑴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人物性格及人物对话的语气)。

  ⑵给连环画(根据课文内容制作)配音(多媒体课件)。

  ⑶自由评议。

  4、读出智慧,欣赏邹忌的说理艺术。

  ⑴课堂讨论:

  邹忌的规劝艺术妙在哪里?他为什么要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来规劝齐王?总结邹忌说理特点,设喻说理的好处。

  ⑵梳理文章结构。

  ⑶阅读反思:解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收获。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分析:借助“分角色朗读”来探究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谈收获”,更顺理成章,符合认知逻辑;学生讨论收获将会从思想内容和说理艺术两个方面展开,思维的空间更大,对文本的利用更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自我,联系生活实际。)

  5、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分析:本设计的语文学*活动大致有:听故事了解背景、参照注释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推荐朗读并评议、正音练*、同伴互助质疑问难、句读辨析、特殊文言句式翻译、齐读课文、小组讨论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给连环画配音、讨论设喻说理、归纳文章结构、谈收获等,其中朗读是主打项目,贯穿始终。“读”是手段,通过“读”理解文意,借助“读”展开探究,在“读”中提高阅读质量。设计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组织合作学*,使同伴互助,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三时:令初下 中赏 数月之后 下赏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简单的课本剧。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1.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语言(学*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阅读理解”—“阅读反思”三大步骤,其中“阅读理解”是主体。阅读理解又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内容上的理解是深层次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理解则带有欣赏意味。

  教学设计

  1、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2、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学*、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

  3、课标参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教学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⑶使学生在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分析:教学目标为递进式的三个教学层面。“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维度;“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是对文本作深层次的解读,体现了由表及里的学*过程和对语言方法的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本拓展出更开阔的文化视野,使学生从感情上亲**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母语,体现了语文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追求。目标⑶可能显得有些虚泛,但这正体现了语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的特点,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联系生活现实,使这一目标虚中有实。)

  二、教法、学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

  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三、教学步骤

  1、导入:讲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位国君,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劝说,他依然我行我素,国家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有一天,来了一位琴师,听说国君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国君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他。可这位琴师,调试好了琴弦,两手抚在琴上,就是不开始弹,而是向国君讲了一大通弹琴的道理。国君一听琴师懂得这么多,更想听他弹奏一首曲子了。琴师却慢吞吞地说:‘我一时半会没弹,您就急成这样,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抚着国家这张大琴,几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吗?’国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师为相,勤于治国,终于使国家强盛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谁吗?他们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和丞相——齐威王和邹忌!你们都想知道和你们生活在同一片热土上的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情景吧?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领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精彩故事吧!”

  (分析:导语吻合初中学生喜欢了解历史的心理,并且暗扣课文的比喻说理艺术,还附带介绍了课文的时代背景。目前的阅读教学有“理念先入”的倾向,往往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通过预*题、教学目标展示、课文导入语等预读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做过多的暗示,削弱了学生亲身阅读的实践力度,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思维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文的导入语主要目的在于制造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但又要保护学生初读文本的个性化阅读的第一印象。)

  2、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把握文意。

  ⑴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画记下来,并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意。

  ⑵提名朗读,学生评价,互相正音。

  ⑶正音练*(多媒体课件)。

  ⑷小组合作学*,质疑问难。

  ⑸句读辨析(多媒体课件)。

  ⑹疑难句子解读(多媒体课件)。

  ⑺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3、读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⑴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人物性格及人物对话的语气)。

  ⑵给连环画(根据课文内容制作)配音(多媒体课件)。

  ⑶自由评议。

  4、读出智慧,欣赏邹忌的说理艺术。

  ⑴课堂讨论:

  邹忌的规劝艺术妙在哪里?他为什么要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来规劝齐王?总结邹忌说理特点,设喻说理的好处。

  ⑵梳理文章结构。

  ⑶阅读反思:解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收获。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分析:借助“分角色朗读”来探究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谈收获”,更顺理成章,符合认知逻辑;学生讨论收获将会从思想内容和说理艺术两个方面展开,思维的空间更大,对文本的利用更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自我,联系生活实际。)

  5、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分析:本设计的语文学*活动大致有:听故事了解背景、参照注释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推荐朗读并评议、正音练*、同伴互助质疑问难、句读辨析、特殊文言句式翻译、齐读课文、小组讨论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给连环画配音、讨论设喻说理、归纳文章结构、谈收获等,其中朗读是主打项目,贯穿始终。“读”是手段,通过“读”理解文意,借助“读”展开探究,在“读”中提高阅读质量。设计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组织合作学*,使同伴互助,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5

  教学主导

  1. 基础性阅读,即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

  2. 理解性阅读,即能感知人物特点和结构特点,能初步领会自知和民主的积极意义;

  3. 期待性阅读,即能扬弃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内容;

  4. 拓展性阅读,即提供相应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内容,扩大阅读视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重点

  背诵和三个排比层叠套裹的结构艺术。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用一面镜子做道具。教师登上讲台,顾盼照镜,然后再略带夸张地做净面去污之状。接着提示:我手中一面镜子,起什么作用?同学们说得对极了!我的镜子就是我的意见书,当面暴露我的缺陷,当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洁我的面容,就是干净我的肌肤。可是,一个国家的兴衰得失,一个国君的统管治理又该以什么作为它的镜子呢?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散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础性阅读

  文言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年代的阻隔、言语表述方式的差异和文字阅读兴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局限与影响,虽然学生在这个学段里已学过长短三十余篇文言文,但发展不*衡,相当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依然不强,要让他们感知文意,领悟精华,获得审美享受,首先还得从肃清道路上的“绊脚石”开始。

  1. 粗读课文,辨清字音。先老师或录音范读,提请学生注意;再学生齐读,找出容易误读的字加以正音,并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内容。示例于下:

  有()丽 朝()年 间(

  2. 再读课文,解说词义。提请学生全文默读,并对照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的基本意义,教师找出学生容易忽略、多义或古今意义有差异的词予以查问。示例于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长;好孰:谁;仔细;什么(《隆中对》有)间:时候;间或;参与;夹杂(《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圆(今:处所)明日:第二天(今:将要到来的下一天)左右:身边的人(今:表方位)私:偏爱(《出师表》有今:自私)

  3. 还读课文,复述大意。先散读,要求学生放声无碍。再自由组合或教师挑选,分角色演读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点拨归纳。示例于下:

  忌不自信。(倒装句,宾语前置。《满井游记》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阳楼记》中有“吾谁与归”)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语后置,《马说》中有“马之千里者”)

  4. 追读课文,完成背诵。感悟课文排比和反复的语言修辞特点,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先进示范或教师表率,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一部《战国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写实与虚构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体现《战国策》的特色。与其当史来读,不如做美文来读,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读。西方有人尖锐而不无偏激地以为,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阅读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节:邹忌巧用寓言、齐王虚纳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这一点无须作为重点,概括归纳即可。接着,需要分析人物个性,只要邹忌就行。邹忌五个“一”:一个*之位(史载此人善鼓琴,做齐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丽”可证);一个突破阿谀谄媚重围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头脑;一腔在位谋政、进尽忠言的热血;一张委婉幽默的巧嘴。通过人物分析,再就文本客观提供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明白两点(如能感受更多信息,更好):一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二是为臣者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民主意识,为君者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形象。诸如此类,通过引导和师生互动,或板书,或学生自记笔记。用表格示例于下:

  如果把《战国策》当美文来读,其结构层次的“三排”之法,重叠套裹,从头至尾,实为罕见,很可细嚼精咽。顺序当可按范围层次,从大到小进行清理。就整体思想倾向而言,似乎有点吻合后来南宋理学家们倡导的八条目中的诚意修身、治国、*天下,是三个排比;就邹忌整个行为方式和过程而言,从问询到比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个排比;就邹忌自醒的情节看,朝窥、日问、晚思,再到问讯的对象和对象们的反映的细节等等,无一不是三个排比。至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上、中、下等级的奖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时间推移,三个排比典型而明显,一提便知晓。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的重叠美可以引导学生好好欣赏,深入会意。

  当美文来读,还可引导领会之处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从*到远,从个人修养到朝廷天下的递进构思;实写家事感悟、虚写战胜朝廷的详略艺术;一代国相不惜执著形貌攀比的夸张手法等等。尽可由学生有所发现和体会。

  第三步:期待性阅读

  在吸取精华、继承优良传统,让学生充分感受正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把本文置于现实世界的*台上,为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和批判阅读的参照,引导学生用别样的眼光读出主体独特的体验。比如,“战胜于朝廷”,且不说夸张失实的嫌疑,单论这种内敛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当今世界,无论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立足、民族的强盛,没有真正的实力做后盾,“战胜”纯是自欺欺人的诳语,儒家走向理学死胡同的八条目的原义,是不能救国和强国的。再比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进谏情形的变化,夸张有余,信实不足;一代国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夸饰,怎么也难以让人全信,细节的失实,也直接影响整体的真诚。因此,更多地当文学作品读可也。

  这一步的学*,老师除了略加激发,无须预设和过多暗示,让学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舍标准里萦绕;哪怕失之于幼稚和考虑欠周或存在明显的谬误,也当*等地交流和沟通,关键在培养敏锐的批判锋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阅读

  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材料印发。目的在于感悟读后感的一些写法和叙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归纳和使用,以及期望学生拓宽历史散文的阅读视野。示例于下:

  纳谏与止谤(节选)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60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弭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设题:

  1. 本节选部分既有鲜明对比,又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就对比说,是齐王与厉王的对比。就逻辑说,哪些语句构成这些对比之间的联系,请找出来。

  2. 本文段副标题名为“重读有感”,重在说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录,如果依照这类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根据你的理解,后面大概会写什么?

  3. 《召公谏厉王弭谤》也是历史散文中的名篇,可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试通读几遍,并简单概括其大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

  ①你(若毒之乎)

  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

  ③好像(仿佛若有光)

  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

  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

  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

  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于是入朝见威王”中“于是”与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相同,表承接。

  2、“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不同。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现代汉语是“中央”一词的相对的意义。

  3、“由此观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词,无意义。

  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5、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

  三、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

  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

  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

  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

  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

  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

  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四、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练*一、二、三。

  2、完成补充练*:同步训练。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喻劝说

  妻——私宫妇

  妾——畏朝廷之臣蒙蔽之深

  客——求四境之内

  三令·三进战胜于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四、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练*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语归类:

  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

  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讨论明确: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讨论明确:

  邹忌。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明确:

  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 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计划使用两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这种语言技巧。

  (3)、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为了很好地落实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诵读法: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法、质疑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到“巧说”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的自觉性与*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课,你们来读一遍题目,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这篇课文是你们预*过的,我来问一下,谁知道题目中的“讽”是什么意思?学生答:“讽”指讽谏,下对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非常好,这个题目中有几个动词?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讽”,一个是:“纳”。好,那么我们根据题目来推测一下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邹忌劝谏,一个是:齐王纳谏。好,非常好,补齐主谓宾,再来一次。邹忌劝谏齐王,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我们再来试一下,看文章哪几段是劝谏的内容,哪几段是纳谏的内容。学生答:1、2段是劝谏的内容,第3段是纳谏的内容。我们今天先来学*劝谏的内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把握字音、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品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老师点拨等方式,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问了三个人分别是妻、妾、客,同样的问题“吾与徐公孰美?”,三个人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邹忌提问之前还自信满满,得到肯定答案以后,反而认为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借助朗读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2、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妻: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

  妾:肯定,顺从——畏(畏怯)

  客:*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这种描述,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不用批评与指责,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四)课堂训练

  老师活动:在班级组织的“亲*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

  (五)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题,积累本课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通过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六)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比美 : —— 三问、三答 —— 三思

  邹忌讽谏 :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劝谏 (类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

  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5.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标导学四:把握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义简要分析。

  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皆朝于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目标导学五:赏析文章讽谏艺术,把握文章写作特点

  1.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请你赏析文本的讽谏艺术。

  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2)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威王着想。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威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4)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

  2.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你做简要分析。

  明确:(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3)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时首先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文言字词,把握文言现象,强化学生的文言感知能力,深化学生对文言语言的理解,这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此外,本文在内容上并未过多纠缠,将重心放在对人物形象感知与讽谏艺术手法上,有力地剖析了文章的艺术核心,学生也在此基础上对*古典人文精神与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足之处

  本文缺少对朗读环节的强调,而朗读对培养文言语感几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本文教学的失误。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5)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 (菁华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1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修:_____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小题3: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修:长,这里指身高 讥:讽刺

  小题2:(1) 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

  (2) 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

  小题3:第一次窥镜的原因:“朝服衣冠”后的*惯动作;第二次窥镜的原因: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修”是名词,身高。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窥镜”“远甚”和2句中的“进谏”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对镜子正常穿朝服,第二次是验证与徐公谁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14选文是邹忌上朝时对威王说的一段话,邹忌要告诉威王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答案:

  12.C

  13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4(1)威王(您)受了很重的蒙蔽。

  (2)示例:一个人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蒙蔽而

  不明真相。(或: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参考答案:

  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3、门庭若市; ( 2分)

  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三时:令初下 中赏 数月之后 下赏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简单的课本剧。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1.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语言(学*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学*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方式疏通文意;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

  课前预*

  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

  昳间

  2、文意疏通

  A、以学*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

  B、教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

  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板书

  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三、拓展迁移

  1、学*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

  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全班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三、转入对文段的学*。

  学*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

  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与坐谈

  四、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五、课堂分析

  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淡。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什么?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

  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师:(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师:(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

  生:——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师:(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

  生:——有

  师:(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六、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一、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二、转入对文段的学*。

  学*三、四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三、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四、课堂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群臣史民……受下赏”。“群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五、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六、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七、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八、朗读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自觉诵读的*惯,达到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喻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教学重点】

  1、领会文章设喻说理的写法。

  2、掌握《战国策》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讽喻的手法,体会本文结构安排的精巧之处。

  【教学方法】

  研讨法、点拨式。

  【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的历史上,有圣君,有贤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时期被称为“太*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难觅,于是才会出现忠义之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甚至死谏,在《红楼梦》中借助贾宝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会用人的标准,那就是“武死战,文死谏。”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谏,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听取,怎样使帝王能够听取自己的进谏呢?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能够使齐威王察纳雅言,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顺耳”讽谏的办法。下面我们就走*邹忌和齐威王这对被人称颂的贤臣、明君。

  授课:

  (板书课题,解题)

  题目包括两个含义: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掌握“讽”的含义)

  二、通过预*课文,请大家说出邹忌讽谏结果

  “战胜于朝廷”(板书)

  三、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齐威王纳谏除蔽(板书)

  四、用课文原句找出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变化,分析描写方法,解释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

  变化:“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赏三变)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五、同学快速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应积累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标出有疑难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文言知识归纳结果。

  六、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君主肯于从谏如流的并不多见,为什么齐威王能够做到呢?这恐怕应该从进谏的人谈起,下面,我们来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

  1、邹忌讽谏的缘起?

  ⑴三问三答,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揣摩妻、妾、客的语气,朗读。

  ⑵找同学范读,注意体会语言的细微区别,以分析人物的不同心理,为背诵做准备。

  2、邹忌得出怎样的结论?

  妻──私妾──畏客──求(板书)

  3、邹忌是怎样讽谏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巧设比喻,以私事比国事,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及远,由小到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板书)

  揣摩语气,诵读课文,注意区别人物语气与第一自然段中的不同,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

  总结:

  从齐国“令初下,门庭若市”看,足见齐国的积弊,但是,此次齐威王却能够纳谏除蔽,使得内政修明,是由于齐威王的清醒,更是由于他听到了“顺耳忠言”,邹忌巧设比喻,以家事喻国事,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委婉动听。正像《古文观止》中评价的那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七、请同学再次在全文范围内找出自己尚存疑义的文言知识问题,(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等),大家研讨,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解答和归纳

  总结:

  1、理解11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讽

  ⑵美(我)

  ⑶以(美于徐公)

  ⑷面刺

  ⑸书

  ⑹谤

  ⑺讥

  ⑻闻

  ⑼朝

  ⑽私

  ⑾期

  2、归纳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朝

  虚词:孰诚

  3、掌握二个通假字:

  有

  孰

  4、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5、熟悉三个词组的用法:

  孰与

  地方

  左右

  6、解释四个文句: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⑵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研究两种文言特殊句式:

  ⑴宾语前置句

  ⑵被动句

  在总结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齐读课文,巩固学过的知识,为背诵做准备。

  八、从内容、结构上看,《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怎样的特点?这反映了《战国策》行文上有怎样的特点?

  讨论,教师总结。

  1、内容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属于历史寓言,即利用某些真实的历史人物附会以虚拟的情节,从而寄予深刻的道理。因此,从本文的内容安排来看,作者先宕开笔去,从邹忌的家事开始写起,而将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一表而过。这样的主题,显然是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得失

  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正是文章思想性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个主题的设定,恐怕是由当时正处于各国兼并征战的背景决定的。

  我们知道,《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古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但历史中又夹杂了一些民间传说,此外还保留了一些如“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之类的寓言。因此从文学的角度,它的艺术性是很突出的,从历史的角度

  看,某些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研究了。因此,今后我们阅读《战国策》中的作品,要注意这一点。

  2、结构上:

  别致、有序。《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头到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第一段从三问三答到“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再到“朝”、“旦日”“明日”。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从“宫妇左右”到“朝廷之臣”到“四境之内”,从上、中、下三赏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从全文看,整个事件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皆朝于秦”是第三层……等等,我们分明看到了散文的节奏美。文章在结构层次上的对称美,使用排比和层递的手法,是值得借鉴的。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封建统治者,过分夸张渲染策士谋臣的作用,有时是违背历史的真实的。在文学方面,它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章活泼恣肆,有声有色,文采斐然,变化不测,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学们今后阅读《战国策》中的文章,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九、请同学们在理解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关于齐威王、邹忌的记载,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附:预*提纲】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思考:本文是完全按照历史史实来写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材料?

  3、《古文观止》中评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说: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结合课文回答:

  ⑴“细细详勘”的内容有哪些?

  ⑵“闺房小语”指哪些内容?

  3、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同一般。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但开篇却不惜笔墨,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看来似有“下笔前言,离题万里”之感,这是作者的败笔吗?仔细体会本篇文章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

  4、熟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家事设喻国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民

  蔽甚

  纳谏

  战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5

  一、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的“过程与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指导思想

  根据初三的教学安排,本文已教学过,再加上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感觉有些单调。因此。针对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刻画简约,形象鲜明,不乏生动,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特别大的特点,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在创新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获得新的学*体验。

  三、学*策略

  1、带着教材走进生活。学生根据课文的部分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组织学生自评。

  2、,体味诵读,情感感悟。

  四、辅助教学媒体:

  电脑

  五、教学时数:

  一教时

  六、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编演评价——体味诵读,其中编演评价是主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聊天形式导入新课。

  师生问候(用英语问候),点明课题。

  (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共同学*一堂课,学*的课文是本学期的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的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一位同学将课题写一下。【写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学过了吧?

  那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我给你们配点音乐。【播放】【配乐】学生诵读。

  课文回顾,点燃阅读期待。

  【媒体投影1】: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评价。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不错的。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简约,但不乏生动,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那么,这节课我们将换一种方式来学*课文。大家有兴趣吗?是什么方式呢?

  【媒体投影2】编演课本剧

  在这之前,大家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当编剧、导演、主演呢?

  (没有,那今天我们就牛刀初试;有过,那今天我们再一展才华。)

  (三)导编

  1、讨论:编剧要注意的事项?

  那编写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课前选择了文中的某一场景予以了编写,现在呈现给大家。【媒体投影3“讽谏”:邹忌、齐王的戏】请大家结合原文看看,老师编写的是哪一个场景?(场景“讽谏”)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原文交流讨论改编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书注意要点。

  (如:设置活动场景,时间、地点、人物、旁白、人物之间的对白、对白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老师编写的这个场景,只是老师结合课文内容编写的一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借鉴,更需要创新,在编写中要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我们自己的个性风采。

  同学们说说看,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编写成课本剧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投影。

  【媒体投影4】

  (1)问美:邹忌、邹妻、邹妾、客人的戏;

  (2)比美:邹忌、徐公的戏;

  (3)思美:邹忌个人戏;

  (4)讽谏:邹忌、齐王的戏;

  (5)进谏:齐王、群臣吏民的戏;

  (6)四国朝齐:齐王、四国使臣的戏;

  时间关系,本节课只编写其中某一场景。大家说,编哪一个?根据学生选择确定本节课的任务

  “问美”(重点)

  下面请前后位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有其中的一位同学执笔,其他同*用刚才的学*收获,结合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编写好剧本。

  学生阅读、讨论、编写;教师深入学生巡查编写情况,适时指导。

  (四)导演

  刚才大家都能仔细阅读课文,认真编写。我们精心编写了剧本,一定希望将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担任导演,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准备演好自己的剧本。

  学*小组互助合作,推选导演、演员,进行表演排练。

  指名一个小组进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选导演,再由导演选取演员进行表演。

  (演员自己要说说对角色的表演感受;观看的同学要做好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的准备。)

  (五)导评

  表演得怎么样?如果学生表演比较出彩,获得同学们的掌声。

  师:看来本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请我们演员自己先可以说说表演角色的感受。

  观众呢,观看了刚才的演出,可以对演员的创新表现进行发问,也可以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你觉得谁演得好,好在哪里?谁如果这样表演会更恰当些?

  怎么看就怎么说,允许争论,允许反驳,只要意见合理。

  这一点评中要巧妙地将本课核心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实,万不可将评点纠缠在非语文的东西上面。

  刚才,同学们无论是演还是评,都很精彩。我们()的学生就是棒。老师相信大家不仅演得投入,评得具体,而且一定还能读得精彩。

  请大家推荐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评价。

  (六)听配乐朗读。【媒体投影5】

  最后请大家完整地听一遍课文朗读,让我们一起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读。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仅编写了其中一个场景,文中还有其它场景可供编写,课后大家还可编写交流。下课。

  设计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要按新课标理念进行,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看,教学形式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设计”理念。

  主要体现:

  1、要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格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2、要重视学*方法的传授,从“导读”、“导编”、“导演”到“导评”,都要伴随着学*方法的传授和探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要创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课文,注重学生学*过程中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参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独自理解和领悟。

  4、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与评价中分清是非、美丑,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

  5、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6、要突出学生的学*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份(扩展7)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实用五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1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窥镜,谓其妻曰 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视之孰: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时时而间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胜于朝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2分)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按要求填空。(2分)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参考答案:

  小题1:(1)观看(2)仔细(3)偏爱(4)受蒙蔽

  小题2:(1)偶尔有人进谏。(2)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小题3:(1)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2)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小题4:把家事和国事紧密结合起来,以切身经历设喻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 门庭若市(如果)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仔细)

  C.朝服衣冠(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漂亮、好看)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以……为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邹忌和齐威王对齐国“战胜于朝廷”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邹忌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2)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意*即可)

  3.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忠臣;有齐威王这样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愿望的英明君主,所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意*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3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 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答:

  13.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又影响了别人的学*,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2分)

  答:

  答案:

  9.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10.A

  11.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②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2.“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3.语气委婉,措辞得体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过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皆以美于徐公。 于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确实,实在

  (2)偏爱

  (3)过失,过错

  (4)间或,偶然

  2、(1)比

  (2)在

  3、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答案示例: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言之成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5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