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

首页 / 文库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1

  邹忌讽齐王纳谏(13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3)闻寡人之耳者 (4)时时而间进

  【小题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3分)

  答案

  【小题1】(1)方圆 ,面积 (2)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听到(4)间或,偶然 (4分)

  【小题1】D(3分)

  【小题1】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

  【小题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只要说出两点就可)(3 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地方”这是两个词语,不同于现在的含义,这里“方”是方圆、面积;(2)蔽“这里是动词,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动用法,使……听到(4)“间”这里读“jiàn”,间或,偶然。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于”介词,比;A,介词,在;B介词,对;C介词,到;D介词,比;所以选D。

  考点: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点评: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时的学*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词和古文言句式的调整,这里“期年”“虽”等词语翻译要精准。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1】试题分析:语言交际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建议。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2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 ⑤劳:慰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

  (4)思竭其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熟”,仔细

  (2)认为

  (3)受蒙蔽

  (4)完,尽

  2.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正确,大意对即可)

  3.(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

  4.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意思对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意思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略

  5.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4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

  (3)不相说 (4)田忌遂走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1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1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二)

  11. (1)土地方圆、疆土方圆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同“悦”,喜欢、和睦 (4)逃跑、离开 (每题1分,计4分)

  12. (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每题2分,计4分)

  13.C (计2分)

  14.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每点2分,计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

  (3)臣之妻私臣 (4)期年之后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长,这里指身高(2)以……为美 (3)偏爱 (4)满一年

  小题1:B

  小题1:(1)这样看来,大王您因受蒙蔽而不明很深了啊。

  (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小题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劝说的策略,语气要委婉,有艺术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美”这个字。

  小题1:A中“间”的意思分别为“间或”“暗中”。C中“以”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凭借”。D中“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表转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蔽”“闻”等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1)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菁华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为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其中“吾义固不**。”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1)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2)楚国有多余的土地,缺少的是百姓,如今杀掉自己缺少的百姓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小题4:都用了类比说理,(1分)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1分)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1分)(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5:(1)珍羞:“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2)安:何处,哪里。(意思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6: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1分)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1分)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1分)(共3分)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为”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意思是“给”,“替”。A、读wéi,“雕刻”。B、读wèi,“因为”。C、读wéi,判断动词,“是”。

  小题2:试题分析: 不是大义凛然,此时的公输盘有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小题3:试题分析: 面:当面。刺:指出,指责。者:……的(过错)。受:得到。余:多余。争:争夺。谓:说。智:聪明。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乙文中的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用了类比说理。甲文语气委婉,让人极易接受,乙文善用排比,语气咄咄逼人。

  小题5:试题分析: 注意珍羞中的“羞”通“馐”,珍美的肴馔,美味的食物。安是何处,哪里的意思。

  小题6:试题分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3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D.能谤讥于市朝(讥讽.)

  小题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1)时时而间进 (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

  试题分析:D中应是能谤讥于市朝(议论)。

  小题2:

  试题分析:B中二者都是果真;A:偶尔/参与;C:比/在;D:代词/动词,到、往

  小题3:

  试题分析:D中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有误,应是通过家事推及到国事,使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4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臣之妻私臣( )

  (3)乃下令( )

  (4)闻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偏爱。(3)于是。(4)使……听到。

  2.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面刺 上书 谤讥 。

  4.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6

  阅读(11分)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知所以亡矣。

  【小题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小题1】(2分)B拜见)

  【小题1】(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 (2)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以”“亡”各1分)

  【小题1】(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A长,身高 / 整治,治理C偶尔 / 私自,偷着D错误 / 到。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启示合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7

  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3分)

  20.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3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参考答案:

  17.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4分)

  1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

  20.(3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8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参考答案: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 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 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捍卫国家尊严 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2)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1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闬:读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⑨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

  (2)面刺:____________

  (3)期年: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

  (5)走: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子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满一年,或“一年”。(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5)跑、逃走、逃跑、出逃。

  2.(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邹忌认为(公孙闹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意对即可)

  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闱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2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6.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4

  (二)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甲)文选自编年体史书《_______》,(乙)文选自_____(体例)史书《战国策》。(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中鲁庄公深谋远虑,深深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B.[乙]中齐威王深受蒙蔽又不愿革除弊端,导致民怨沸腾。C.曹刿论战直奔打仗正题,邹忌讽谏从个人生活小事读起。D.鲁庄公刚愎自用坚持贸然迎战,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改错。

  9.选文中,曹刿和邹忌都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共12分)

  6.左传 国别体(2分)

  7.(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以、于三字各1分,一字没译出扣1分,扣完为止,同时省略成分要补充出来,后置的状语成分要还原。共3分)

  8.C(3分)

  9.爱国善思(或机智、深谋远虑等,一空2分,共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5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关键词“域”“国”各1分)

  小题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乙】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题5:①吟鞭-马鞭落红-落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试题分析:

  小题1:A-凭借、依靠,B-早晨/朝见,C-护城河/池塘,D-偏爱/私情。

  小题2:例句是判断句,A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D句是被动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孰”“以”“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谁”“凭借”“界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由己及王,使齐王认识到积弊之深,从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类比,收到很好的讽谏效果;【乙】文把战争与治国类比,由战争推论到治国,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认识到治理国家中人和的重要性。这种类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吟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马鞭”。赏析句子可以选择比喻的角度,当然也可从象征的角度出发。表明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献精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3)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菁华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4.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我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而形貌昳丽 濯清涟而不妖

  B、以: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于:皆朝于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良田美池桑竹之尾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朝: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C、间: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孰:孰视之我孰与徐公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①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横线上将本文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三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变

  参考答案:

  1、C

  2、A

  3、①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②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呐。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②三比 三思 三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以土砾凸者为丘

  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客之美我者

  (3)臣之妻私臣

  (4)时时而间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长(2)认为美(3)偏爱(4)间或﹑偶然

  小题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题有误的.一项是B,该选项可以这样来划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以、之、于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窥镜而自视中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而表转折,但是的意思。B皆以美于徐公中以是认为的意思,以土砾凸者为丘中以是把的意思。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中于是从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邹忌修八尺有余中修是长的意思,客之美我者中美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臣之妻私臣中私是偏爱的意思,时时而间进中间是间或、偶然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孰美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4)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 (菁华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1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修:_____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小题3: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修:长,这里指身高 讥:讽刺

  小题2:(1) 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

  (2) 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

  小题3:第一次窥镜的原因:“朝服衣冠”后的*惯动作;第二次窥镜的原因: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修”是名词,身高。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窥镜”“远甚”和2句中的“进谏”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对镜子正常穿朝服,第二次是验证与徐公谁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14选文是邹忌上朝时对威王说的一段话,邹忌要告诉威王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答案:

  12.C

  13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4(1)威王(您)受了很重的蒙蔽。

  (2)示例:一个人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蒙蔽而

  不明真相。(或: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参考答案:

  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3、门庭若市; ( 2分)

  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5)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菁华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学*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

  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节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预*课文。

  提示:请注意先看“预*提示”,然后再看课文。

  二、请同学们思考: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构

  三、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请注意一下,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章结构。

  六、分析三文的设喻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七、请找出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八、请分析这一句话“忌不自信”

  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九、熟悉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

  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 “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

  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 C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

  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

  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

  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

  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 )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和其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绩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

  1、《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后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⑶ 一词多义:

  修:

  ①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②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②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孰:

  ①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诚:

  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⑷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旁边的*臣;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四、安排作业

  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2、参照课后练*整体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

  “讽”,即婉言规劝之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邹忌善“讽”,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身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和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干使国家强盛起来。

  四、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

  2、预*《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臣。

  讽:委婉劝说。[来源:学,科,网]

  谤讥:公开指责。

  (3)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 “……孰与……”的句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 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

  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

  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

  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

  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 )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绩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

  1、《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后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⑶ 一词多义:

  修:

  ①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②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②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孰:

  ①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诚:

  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⑷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旁边的*臣;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四、安排作业

  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2、参照课后练*整体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

  “讽”,即婉言规劝之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邹忌善“讽”,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身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和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干使国家强盛起来。

  四、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

  2、预*《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

  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 “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

  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 C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3

  一、导入,走*文本

  师:常听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天老师却要说:“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学*目标。

  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学*用设喻讲述道理的写法。(多媒体演示)

  二、朗读,感知

  1、师:我们课前已经预*了课文,那就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我们在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注出在字音和节奏方面同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吗?由学生一一提出,学生合作自行解决。

  师:很好,大家通过自己的预*,把课文读得如此流畅,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对文言文非同一般的解读兴趣和解读能力了。我们一起听一下名家范读,感受一下文章意境。请认真听,能不能听出你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听完,学生指出几处发现(问之;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2、师:你在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的时候,有没有没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商量。(由学生一一提出,学生合作自行解决。)

  师:我们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滴积累,当我们的积累越来越丰厚的时候,就能更正确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更进一步地走进古人深邃的思想了。

  三、品读,感悟:

  1、师: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学生一一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可根据文题归纳故事内容。本文写了两个人物,哪两个?齐王是个兼语,应理解为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只要把“讽”和“纳谏”解释一下。)

  2、我们再来读课文,你有没有发现,文章在行文方式上以什么为主?文章写了邹忌同家人的几次对话?

  3、师:明确对话。那邹忌“三问”和妻、妾、客“三答”在句意、词序、语气、人物心理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这个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声音传达出这些看似相似,其实却有相当大不同的语句了。那就试着用声音传达一下吧。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位作邹忌,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作妻、妾、客,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练*,兴趣盎然)

  4、师: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到前面来。

  (生四人分角色演读,声情并茂。此时一位演妾的女生加了个给邹忌捶背的动作,得到了大家的喝彩。同时加了一位学生读叙述的语句。)

  师:谁愿意给他们作一下点评?

  师:精彩的演读、恰当的点评,让我觉得大家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

  5、师:邹忌听了夸赞后,是不是心里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么想的呢?

  师:于是,邹忌进行了三……

  师:对,三思。你现在就是邹忌,你会怎样想呢? 请学生一一回答。

  我觉得他应该想到,也就是得到一个结论,想到自己受蒙蔽了。

  师:你太会想了,这才是邹忌呢!是呀,邹忌由妻、妾、客的赞美意识到自己受蒙蔽了(投影:悟己之蔽)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

  师: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

  6、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

  生:于是入朝见威王……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师: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

  生:三比。

  7、师: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

  师:由“三思”到“三比”,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投影:推王之蔽)

  8、如果你是威王,你会接受邹忌的进谏吗?

  生:会。因为邹忌由他自己家庭的小事想到了国家大事,他这样关心国家,我会接受他的进谏。

  9、师:是呀,谁能拒绝一位爱国之人的进谏呢?这位同学谈到邹忌用了一种很好的进谏的方法,那就是“类比说理”,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设喻讲述道理)

  生:我也会,因为邹忌没有直接给威王进谏,他很含蓄,我会很高兴地接受。

  师:你的意思是说邹忌用了委婉的进谏的方式。真好!

  10、那么,威王是不是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呢?

  师:何以见得?

  生:(齐)王曰:“善!”

  师:(重复)王曰

  生:(声音渐高)“善!”

  师:(板书“善!”),味道还不足,王曰

  生:(齐,酣畅淋漓地)“善!”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齐)好!

  11、师:大王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我们从这一个字可以读出什么呢?

  生:大王认为邹忌说得很对,很好!

  生:大王觉得有这样的贤君提出这么好的意见,他很惊喜。

  生:大王觉得自己是一国之君,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只用一个“善”字表达他的思想。

  生:从这一个“善”字,我们可以读出大王纳谏的决心。

  生:大王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

  (此时,提醒学生“善”字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读?为什么?面对邹忌的委婉进谏他为什么惜字如金,不大肆赞美?在学生偏离文本轨道时,师又及时引导:齐王的'激动只是一方面,可激动的人或许更会滔滔不绝呀,作为一国之王,他还会顾及到什么?)

  12、师:是呀,每一个汉字独一无二的形象都饱含了古人多么丰富的思想。于是,邹忌进谏成功,虚怀若谷的威王为了更好地纳谏,实施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那就是三……

  生:三赏。

  13、师:对,于是群臣进谏。结果如何呢?

  生: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14、师:如果我们再用“三”来总结的话,那应该是……

  生:三变。

  15、师:威王纳谏最终效果巨大啊,文中怎么说的呢?

  师:正是因为有了邹忌这样的贤臣,也正因为威王的善于纳谏,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

  至此,我们不仅读懂了邹忌进谏的全过程,还领略了古代谋臣策士高超的说话艺术与睿智,见识了古代贤君的大度。

  四、总结,拓展文本

  1、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提示学生可分别从邹忌或齐王(领导者)或其他方面回答。

  归纳:看准对象,抓住时机,敢于进谏,善于提意见,讲究方式方法,委婉提建议;领导者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等。

  2、小结: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议或意见时,应该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改进。

  五、布置作业。整理学案,复*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4

  【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

  【新课探究】

  一、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7、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8、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话的肯定和赞赏。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

  家事国事

  9、第三段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二、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3、最后一段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4、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三变:"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总之,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 ——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婬*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一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一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ing)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a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一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陽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明显的有奉承的意味。(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一棒,一针见血,使其梦醒。邹忌为何敢下这样的结论?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变: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

  1、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

  二、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

  1、初读:读准字音与节奏,整体感知文意

  (1)一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易读错的字:

  (2)学生自由读,讲述文章故事。自由读时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讲述时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态度及语气。

  2、再读:词句质疑,积累词汇

  (1)学生小声自由阅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疑难之处提出来,先请小组里的同学帮助解答,仍不能解决的再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2)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掌握?请找出来连同例句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3、三读: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叶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4、追读:完成背诵

  感悟课文排比和反复的语言修辞特点,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先进示范或教师表率,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四、研读: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已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

  3、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4、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的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5、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归纳小结:邹忌是怎样的人?

  齐王是怎样的人?

  明确: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6、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五、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常的语句值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六、延展读;感悟人生,拓展视野

  1、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迪?你从这个故事生发出哪些联想?

  2、课外读一读《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比较一下,同样是进谏,结果有何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7

  【导入新课】

  文言总结(作业)

  【新课探究】

  一、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早上;服,名词作动词 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四、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5、之

  a、 臣之妻私臣 (结构助词 的)

  b、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代词,指客)

  c、 孰视之 (代词,指徐公)

  d、 暮寝而思之 (代词,指妻、妾、客都说"我"美这件事 )

  e、 吾妻之美我者 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f、 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指齐国广纳谏言,修明政治这种情况 )

  6、美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漂亮,美丽)

  b、 吾妻之美我者 (赞美,认为……美)

  7、于

  a、 欲有求于我也 (向)

  b、 能谤讥于市朝 (在)

  c、 皆朝于齐 (到)

  d、 皆以美于徐公 (比)

  8、间

  a、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jiān夹缝、间隙、空隙)

  b、时时而间进 (jiàn间隔、间断、偶尔)

  9、以

  a、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b、 以钳搏之 (用)

  10、若

  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 (如,好像)

  五、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今: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臣 身边的人 侍从 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今:讽刺)

  5、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高——今:修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今:自私)

  7、邹忌讽齐王纳涑(讽:委婉规劝——今:诽谤 )

  8、窥镜而自视(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

  9、暮寝而思之(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六、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七、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小结】

  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一生活小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了大量的笔墨写邹忌之妻、妾、客美邹忌,忌自省,看似与主题无关,实是为突出主题作铺垫。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相似之处受到启发。这种由*及远,由小及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在写作方面可加以借鉴。

  【结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

  方式:设喻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齐王纳谏

  下令:

  面刺 上赏 初 门庭若市

  三赏 书谏 中赏 三变 数月 间进

  谤讥 下赏 期年 无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7)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

  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于是入朝见威王”中“于是”与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相同,表承接。

  2、“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不同。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现代汉语是“中央”一词的相对的意义。

  3、“由此观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词,无意义。

  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5、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

  三、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四、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练*一、二、三。

  2、完成补充练*:同步训练。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联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讽喻手法达到讽谏的目的的。

  3.课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详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

  教学难点: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妾、客三个人的答话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语法结构的特点?

  3.疑难词句辨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赤壁之战》,都是叙史作品,这一篇说的也是史实,但跟前两篇在体裁上显然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先不忙作答。到学完本文后再请大家回答。

  二、齐读课文,正音,指出特殊句式。

  1.学生齐读全文(学生齐读时,教师将以下各组语句依次写在黑板上。)

  2.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错了的同学在书上标出它们的拼音。

  朝服衣冠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3.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内容是否相同?为什么句式不相同?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内容相同。说明句子构造的灵活性。)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妻私我,故美我

  (内容相同。前者强调原因,后者强调结果。)

  三、自读课文:

  学生逐段自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自行概括大意,用铅笔写在书上。速度不要求一致。最先读完的学生可将自己概括出来的段意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

  下述段意也仅供参考:

  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第2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讽喻齐王。

  第3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第4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全班,给学生解答问题,主要是解释词句,内容和写法上的问题可以只给提示,促其再思。

  说明:这一步是学生自读的主要环节,可用12至15分钟。学生读课文不是一次完结的,至少应当看一遍朗读一遍,务求能大体上疏通文义。

  四、讨论文章内容:

  1.教师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答案要点,下同。)

  可据此继续追问:“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国君权势大。)

  2.权势大易受蒙蔽,但并非人人如此,历史上有不少贤明的国君就不受蒙蔽,可见邹忌以“私”“畏”“有求”来证明“王之蔽甚”,理由显得不够充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邹忌已知威王受蒙蔽,却不直接说出受蒙蔽的真相,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

  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4.教师补充史实:齐威王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以致诸侯并伐,国事不治。第九年,他从受蒙蔽中醒悟过来,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誉”,却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赏了他,“封之万家”;阿大夫“以厚币吾左右以求誉”,而把政事弄得很糟,于是烹了他及左右曾称赞过他的人。接着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是前370年的事。由此可见,威王有振兴齐国的决心。邹忌见齐威王,三月后即拜相,是前358年的事。他讽齐威王纳谏,不会早于这一年,比赏即墨大夫、诛阿大夫一事至少晚12年。可见这是他又一次受蒙蔽了。

  5.练*背诵第2~3段。

  用分段练*背诵方式。估计第2段读两遍即可背诵下来。第3段难一点,可以用提问方式进行启发,帮助记忆。

  ①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②文中依次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说明了什么?(政治日益修明。)

  6.小结:邹忌谏王,切中时弊。齐王纳谏,国家振兴。

  五、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

  1.教师指出: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兵谏和尸谏属于特殊方式,不要提及)。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自读提示”中最后一段话。)

  然后指出: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同学联系初中学过的《出师表》,指出“臣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段话就是直谏,其内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大体相同。)

  2.邹忌的设喻,跟简单的比喻辞格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指出这个故事就是它的“喻体”。)还有哪些特点?(包含的道理比较复杂:“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蔽——指这就是它的“喻点”。)它可以给人怎样启发?(要想不受蒙蔽,须“不自信”,须“窥镜”即反躬自省,而后“思之”即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

  3.提示学生将“自读提示”的最后一句话划出来。

  4.大家再想想:邹忌的进谏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这说明对国君进谏应当注意什么?(要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六、总结全课:

  现在请大家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本文跟《廉蔺列传》和《赤壁之战》在体裁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

  提醒学生注意“自读提示”第1段,划出:“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句话——此即区别之所在。指出《战国策》这本书的命名也与此有关。

  最后归纳策士言论的特点:①有明确的针对性;②善于揣摩对方心理;③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3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三时:令初下,中赏,数月之后,下赏,期年之后,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简单的课本剧。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

  1、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语言(学*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

  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i(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

  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

  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

  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学生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齐王,其余同学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仔细揣摩人物语气,想像其神态、心理,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指导: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教师小结】这些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关于邹忌:

  a)邹忌与徐公比美,得到赞美却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反复问,反复思考,为什么?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b)齐王的“三赏”及齐国朝廷的“三变”,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邹忌: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a)把邹忌劝谏齐王的段落找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劝谏的过程。

  b)用诚恳、担忧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

  c)想一想:邹忌是由什么想到齐王受蒙蔽的?邹忌在劝说齐王时是不是单刀直入?他先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与齐王治国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活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邹忌劝谏的技巧。

  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色。自由发言。

  提示:可从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鼓励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学*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学生活动】课后写一写,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邹忌的巧妙讽谏,齐王的虚怀若谷,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文章精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也让你赞叹。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板书: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

  学*内容与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

  一、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修,___________,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镜,服,__________,窥,__________

  3、我熟与城北徐公美?熟,__________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谤讥:_______________,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

  9、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间__________,期年__________

  10、朝于齐:朝__________

  二、虚词一览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而__________暮寝而思之而__________时时而间进窥镜而自视,而__________

  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之__________吾妻之美我者之__________王之蔽甚矣之__________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之__________问之客曰之__________由此观之之__________燕赵韩魏闻之之__________

  以:自以为不如。以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于:臣之客欲的求于臣,于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于_________此所谓战胜于朝庭于__________皆朝于齐于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篇章理解

  1、内容概括:文章生动地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讽,讽喻;谏,指批评意见。

  2、结构: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特点

  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十分肯定,__________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卑怯,__________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淡的肯定,应酬,逢迎的态度

  五、体验延伸:本文的劝说方式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基础知识练*: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二、解释:

  (一)解释下列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修八尺有余()能谤讥于市朝()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期年之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词类活用:(意义和用法)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服衣冠()

  2、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3、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

  (五)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

  2、忌不自信(句式:)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式:)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式:)

  6、王之蔽甚矣(句式:)

  (六)注意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写出一个反义词。()

  (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邹忌:齐威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赵王问威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5.下列各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岁亦无恙耶?岁:收成

  B.哀鳏寡哀:怜悯

  C.振困穷振:救济

  D.是助王息其民也息:停止

  6.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而先问岁与民

  B.无衣者亦衣

  C.何以王齐国

  D.子万民乎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后问齐使,先问齐国的百姓,后问齐国的君主表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B.威后认为钟离子是能帮助齐君使齐国百姓都有孝心的人。

  C.威后认为婴儿子是能帮助国君扶贫的人。

  D.威后认为子仲是帮助齐君“养其民”的人。

  8.翻译下列两句话。

  ①民亦无恙耶。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6

  [教材与学情]

  1、本篇课文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

  2、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值得学*。

  [教学目标]

  1、学*文言文学*的方法、步骤;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的手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策略]

  建构问题,以练促读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文言文学*的常用方法

  二、指导辨体析题

  1、出示课题,投影填空

  《战国策》又称《 》。“策”通“册”,意思是 ,《战国策》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所纂集,后经西汉末年 编订成书。全书 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其体例为 。全书共十二策,本文选自《战国策・ 》,记载的是策士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见本文是一篇 作品。

  2、分析题目①“讽”――邹忌讽齐王;②“纳”――齐王纳谏。

  三、指导问题推想:

  根据①――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B邹忌是怎么样讽齐王的?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怎么样?(自然过渡到对②的推想,并且点明题目中两个意义的关系)

  根据②――D齐王怎么样纳谏?E纳谏后的效果如何?

  四、指导检验问题推想并阅读分析

  A对应语段第一节

  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

  ⑵训练一、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修八尺( )形貌( )朝服衣冠( )

  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 )

  孰视之( )暮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⑶训练二、试将下列短句的特点找出来,并加以翻译

  忌不自信( )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从外来,与坐谈( )

  ⑷归纳:邹忌比美 妻 私

  妾 畏

  客 求

  讨论“妻、妾、客”三人的答话中所体现的感情异同:爱,感叹句,炽热;怕,反问句,敷衍;有求,陈述句,*淡。落脚点是:工于对话,精于对比。

  B对应语段第二节

  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

  ⑵训练三、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地方( )宫妇左右( )

  ⑶训练四、找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翻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王之蔽甚矣( )

  ⑷归纳:相似比喻,类推成理(见A⑷框图)

  C对应语段第三节

  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

  ⑵训练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面刺( )谤讥( )闻寡人之耳( )

  门庭( )时时而间进( )期年( )

  虽欲言( )

  ⑶训练六、找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⑷归纳:齐王纳谏

  方式 结果

  面刺 上赏 门庭若市

  书谏 中赏 无可进者

  谤讥 下赏 战胜于朝廷

  落脚点在:善于侧面描写

  五、指导归纳总结

  1、齐读课文

  2、同桌互译,听者记下翻译错误的地方,交流

  3、延伸阅读[附](课内外机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懂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明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好处;

  2、掌握本课中重要的文言实词以及特殊句式,学会积累文言文知识的一些方法;

  3、学*文章善于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设想

  作为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必须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因此本文学*中在词义的理解、句式的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知识积累的方法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因为学生已有文言知识经验的差异,本课教学力求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积累。此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还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一些人生感悟。整个教学过程力求通过两大环节来带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战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外交、政治等活动以及谋士献策和主张的。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他是怎么献策的,齐威王是怎样采纳了他的意见的。

  解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与讽刺不同。纳谏:接受意见。

  二、初读:读准字音与节奏,整体感知文意

  1、一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

  2、学生自由读,讲述文章故事。讲述时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态度,注意见威王时怎样用类比说理的。

  三、再读:词句质疑,积累词汇

  1、学生小声自由阅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疑难之处提出来,先请小组里的同学帮助解答,仍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2、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掌握?请找出来连同例句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一般积累范围:重要的实词和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成语等。积累时不要在名词术语上纠缠,应以对文意的理解为主。积累应因人而异,如以前这个词及此外的意义都已清楚或你自己一看就明白的不用写在积累本上。同时要注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对多义词要注意归纳。

  学生积累的词句相互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交流。在学生交流中遗漏的重要词句教师可提出。

  词语示例:

  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陈涉世家》

  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论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狼》

  句式示例:

  孰与:与……相比。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者……也,表判断。

  3、学生自由高声慢读课文,口诵心惟,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四、研读: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文中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对话,全班交流。学生在回答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并作分析,对重点部分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以求学生深入体验。分析时先说出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对于学生没谈到的内容老师介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

  ①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经历了问美—比美—思美。在这一过程中写了邹忌形貌昳丽不自傲、听妻美而不自信、客观求证有自知、暮寝而思求本质。这表现邹忌不受表面现象迷惑,在奉承话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进谏的过程中邹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将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王之蔽甚矣”说得委婉动听,鲜明地体现了“讽”的特色。这也正是进谏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文章在塑造邹忌的形象时采用细节及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细节。

  ④对邹忌的细节及对话描写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对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态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要读出滋味,读出人物的内心体验、内在情感。

  2、齐王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关注:

  ①听邹忌进谏时的态度:善。

  ②提出进谏的方式及奖励: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的上、中、下赏。这二者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

  ③纳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学生诵读全文。

  五、延展读:感悟人生,拓展视野

  1、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迪?你从这个故事生发出哪些联想?

  2、课外读一读《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比较一下,同样是进谏,结果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实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8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

  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于是入朝见威王”中“于是”与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相同,表承接。

  2、“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不同。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现代汉语是“中央”一词的相对的意义。

  3、“由此观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词,无意义。

  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5、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

  三、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四、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练*一、二、三。

  2、完成补充练*:同步训练。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联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9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3、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和齐王人物形象。

  4、根据文章层次,背诵全文。

  过程和方法: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和归纳重点词语和句式。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正确地认识邹忌和齐王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总结和归纳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关照人们的内心世界,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高明的琴师,他就用不逆耳的忠言来规劝齐王,齐王不但虚心接受了他的批评,还任用他做了国相,来辅佐自己。同学们知道,这位琴师是谁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去拜访这位奇人吧。

  二、我们先来看文章的题目,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那位同学能简单解释一下?

  明确: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评价:回答的很到位,预*很充分,简单的说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板书)

  三、本文选自《战国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谁来接介绍一下。

  评价:很全面,除此之外,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惊弓之鸟都出自《战国策》。

  四、文言文的学*贵在读,只有读好才能学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五、检查一下大家读的情况,全班齐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评价:同学们读的很整齐,流畅,声音洪亮,很激情,有一点细节问题。“有、燕”的读音不准确,两个句子的节奏连读的有写模糊。“忌/不自信,今齐地/方千里。”划分节奏重要根据意思。

  六、文言文学*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课文同学们在课下也做了充分的预*,又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老是想考考大家。

  (1)、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编两组“词义辨析”*题。

  评价:这种学*态度和精神要继续保持,做好预*工作。

  七、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一个小故事,读的时候要读出故事味,趣味性。该怎么去读呢?——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很多,要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他们说话的语气。

  我们来看第一段,邹忌问了三个人,每次问的心理和语气一样吗?

  三问:

  妻:自信,骄傲。

  妾:疑惑。

  客:试探,客气。

  三个人的回答也不一样。

  三答:

  妻:读出爱意,赞美。

  妾:畏惧,顺从。

  客:逢迎,奉承。

  (分角色朗读,五位同学自己挑角色)评价。

  八、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想到了齐王受蒙蔽很深,于是入朝齐王进谏,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察纳雅言,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九、文中有几个关键字既能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按先后顺序)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大家发现了吗?

  思——由家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进而就入朝向威王进谏。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反思自己,有责任心,说话有技巧,很有胆识,敢于进谏。

  有智慧——智者(板书)

  善——虚心纳谏,广开言路,齐国政治严明,日益强大,进谏的目的也达到了,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从善如流,心胸开阔。

  善于纳谏——明君(板书)

  十、学*了全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以“由邹忌(齐威王)的,我学会了、懂得了的道理”的句式,谈体会。

  十一、小结:两位人物的确留给大家许多启示。“多读古人文,学做今世人。”相信在文言文的学*中,我们将收获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十二、布置作业:邹忌虽是古人,但身处现代的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讽谏技巧的。假如我们的一位好友沉溺于网络,整天以电脑为友,无所事事。那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劝导他?如何使他走上正途!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十三、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思善

  智者明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0

  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讨论除蔽、兼听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阅读、点拨、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秀才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位官员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却惟独忘了给秀才盛饭,这时秀才说:-------,主人马上给他盛上了。请问秀才说了什么?(同学们讨论)

  由此可见,在一些场合中,说话是要讲艺术的。那么如何规劝一个有错误的.人,并让他认识、欣然改正就有难度了,更何况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邹忌是如何做到的。(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二、了解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

  鼓励学生讲解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和读不通的地方。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教师范读正音,学生听读注音,划出节奏。

  3、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注意一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翻译,可结合课后探究练*第三、第四题)

  2、全班交流、释疑

  3、在通译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当堂把最后三小节背出来。

  诵读指导:

  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要尽量读出三问三答的不同语气。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既要读出讽谏的委婉,又要读出臣对君的忠诚。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五、精读课文,分析内涵

  研读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场的是哪些人物?(板书:邹忌、妻、妾、客)

  2.邹忌想知道自己与徐公谁美,就分别向妻、妾、客提问,由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揣摩三问三答过程中各人的心态。

  点拨:

  邹忌问妻——亲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爱(私语气重)

  邹忌问妾——居高临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语气稍轻)

  邹忌问客——急于了解情况客的回答——应酬奉承(求语气更轻)

  3.讨论总结:邹忌见到徐公后自认为不如徐公美,这说明邹忌并没有被蒙蔽,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书:私畏求)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根据情节试背诵。

  研读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写邹忌家中闺房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为了向齐威王设喻讽谏,把妻、妾、客与宫妇、朝臣、四境之内进行类比得出结论:王之蔽甚矣(板书)

  提示:设喻——用一种富有机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虚构故事来阐明某种道理,用一种道理来说明另外一种道理,设喻贵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说国事,两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处就是“受蒙蔽”。运用设喻的方法来阐明齐威王受蒙蔽的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使齐威王易于接受。

  2.学生齐读一二段,边体会设喻的手法边试着背诵。

  研读第三段

  1.齐读课文,然后思考:前面我们提到臣子向君王进谏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那么齐威王对邹忌进谏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读后,点拨:“王曰:‘善’。”齐威王不但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还随之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来鼓励进谏。

  2.在自读有关法令之后,由学生讨论总结:齐威王是怎样一位君王?邹忌是怎样一位臣子?

  明确:臣子进谏帝王是批龙鳞、逆圣听,尽管邹忌进谏艺术高超,但是必须有善于纳谏的君王才可以。(板书:纳谏明君善谏良臣)

  六、总结概括

  1.分组再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要求背诵。

  2.学生讨论学*完本文之后的感受。(从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方面去考虑)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言知识卡片;

  2.熟读、背诵全文;

  3.写一篇读后感。

  八、<成型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美甚)妻——私——宫妇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邹忌齐威王

  战胜于朝廷

  善谏良臣纳谏明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实用5篇(扩展8)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实用五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1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窥镜,谓其妻曰 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视之孰: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时时而间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胜于朝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2分)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按要求填空。(2分)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参考答案:

  小题1:(1)观看(2)仔细(3)偏爱(4)受蒙蔽

  小题2:(1)偶尔有人进谏。(2)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小题3:(1)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2)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小题4:把家事和国事紧密结合起来,以切身经历设喻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 门庭若市(如果)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仔细)

  C.朝服衣冠(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漂亮、好看)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以……为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邹忌和齐威王对齐国“战胜于朝廷”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邹忌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2)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意*即可)

  3.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忠臣;有齐威王这样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愿望的英明君主,所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意*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3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 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答:

  13.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又影响了别人的学*,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2分)

  答:

  答案:

  9.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10.A

  11.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②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2.“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3.语气委婉,措辞得体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过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皆以美于徐公。 于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确实,实在

  (2)偏爱

  (3)过失,过错

  (4)间或,偶然

  2、(1)比

  (2)在

  3、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答案示例: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言之成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5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