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

首页 / 应急预案 / | 应急预案,企业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提升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迅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

  市*成立由分管副*任指挥长,市*分管副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畜牧兽医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市财政局、市*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市**、市食品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司法局为成员单位的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治指挥部)。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省防治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或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市、县*做好辖区内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和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1.3成员单位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按照程序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确认疫情,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等建议;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并负责日常管理,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市委宣传部负责加强对疫情应急处理和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负责及时澄清事实,公开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市*负责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贮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并监督主管部门规范使用资金。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市科技局负责紧急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技术储备,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课题的研究。

  市*局负责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捕杀、动物防疫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负责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疫区的社会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统一组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社会捐助工作。

  市卫生*负责疫区内人群的疫情监测、预防和诊疗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哈尔滨铁路局负责优先安排运送控制扑灭疫情的人员、防疫物资和检测样本的运输,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监局负责监管疫区内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和交易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控制疫区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境管理。

  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司法局、林业局、农委、*在市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下,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

  市*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省防治指挥部的要求,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1.4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按照市防治指挥部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政策、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承担市防治指挥部日常工作。

  2.2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2.1现场指挥部组成

  发生突发重大以上动物疫情时,成立由市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任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动物疫情性质设立疫区封锁组、扑杀处理组、消毒灭原组、疫情监测组、专家指导组、治安管理组、卫生监控组、工商管理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

  2.2.2 现场指挥部职责

  统一调度指挥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2.3 各工作组职责

  疫区封锁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控制疫源流动。

  扑杀处理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消毒灭原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开展消毒灭原及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

  疫情监测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区、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的监测工作。

  专家指导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情扑灭的技术指导和风险评估。

  治安管理组由市*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现场和疫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

  卫生监控组由市卫生*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与疫情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控、预防和诊疗工作。

  工商管理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农贸市场肉类管理和封锁期间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制定有关防控物资保障方案,并监督落实有关防控物资需求。

  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报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2.3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咨询专家库,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市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对相应级别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参与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防治措施的起草、修订工作;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兽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市防治指挥部及其日常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区、县(市)*应当参照市级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成立本级防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等相应的组织机构。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县级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农垦、林业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组织开展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按照国家和市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

  乡村动物防疫组织和兽医服务组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2预警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都应当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初步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1小时内,分别向省畜牧兽医局和*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省畜牧兽医局应在疫情确认后1小时内报*和*兽医主管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在4小时内向*报告。

  初步认为疑似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照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立即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3.3.3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是否有人员感染。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在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可以采取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4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4.1等级划分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分级标准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在1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周边有4个以上省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3)*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重大动物疫情(Ⅱ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20个以上的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毗邻2个以上省发生疫情,且疫区连片发生;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市(地)的行政区域或者有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又有发生,或者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我省或者发生。

  (5)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并呈继续扩散趋势。

  (6)*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畜牧兽医局认定的其他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较大动物疫情(Ⅲ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有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并且暴发流行。

  (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丢失、泄露。

  (6)市(地)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一般动物疫情(Ⅳ级):

  (1)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

  (2)猪瘟、新城疫、绵羊痘/山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3)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4)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动物疫情。

  省畜牧兽医局可以结合本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等,对较大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的预警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并报*和*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的各级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立即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按照上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5.2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四级。

  5.2.1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根据《哈尔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报告。超出市*处理能力的,必要时向*、农业部请求支援。

  5.2.2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市指挥系统投入运转,并将疫情上报省畜牧兽医局、*。市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响应处置工作。对超出市*处置能力或者*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

  5.2.3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较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省防治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向*申请支援。省防治指挥部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5.2.4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确认后,区、县(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上级防治指挥部报告,市防治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省防治指挥部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

  5.3应急处置措施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按照规定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

  (3)设置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4)按照规定扑杀染疫和相关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疫点、疫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6)关闭疫区、受威胁区畜禽交易市场,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

  (7)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免疫接种。

  (8)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动物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4安全防护

  5.4.1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用品、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5.4.2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群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5.5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区、县(市)防治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5.6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表彰在应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5.7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只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照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无新的病例出现,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特别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较大动物疫情、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上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在本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本级*,并抄报省、市畜牧兽医局。

  6.2表彰

  县级以上*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市、区)防治指挥部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6.5抚恤和补助

  县级以上*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6.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相应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6.7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捐助款物。

  民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7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信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7.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7.2.1应急队伍保障

  县级以上*应当建立由畜牧兽医、*、卫生计生、市场监督、食品药监、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及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防治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7.2.2交通运输保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为*批准的应急救灾车辆提供免费通行服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当实施交通管制,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设应急处置快速通道,保证应急处置运输工具优先安排、优先放行。

  7.2.3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群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畜牧兽医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工作。

  7.2.4治安保障

  *部门、*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7.2.5物资保障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按照计划和本级*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的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建立动态储备机制,所需物资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实行动态储备。

  紧急防疫物资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

  紧急防疫物资主要包括:

  (1)诊断试剂。

  (2)药品:疫苗、杀虫剂、消毒药品(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3)消毒设备:包括高压消毒机、便携消毒机器、消毒容器等。

  (4)防护用品:包括进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等。

  (5)运输工具:封闭运输车、现场诊断车。

  (6)通信工具:移动电话、对讲机、扩音器、传真机、GPS定位仪、电脑等。

  (7)封闭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警戒带、警示灯等。

  (8)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注射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等。

  7.2.6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应将由本级*承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7.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动物疫病防治、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经济、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7.4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预案管理

  8.1培训和演练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本系统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成员进行培训,各级防治指挥部要对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开展系统内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个人防护知识,治安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等要求。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适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本预案至少每3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

  8.2预案更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及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出现重大变化的。

  (4)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

  (5)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6)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

  (7)市畜牧兽医局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县级以上*应当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制定本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报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8.3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9名词术语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有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暴发: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成立应急小组

  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发烧、咳嗽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2、财务部:保障购买应急物资及必需品的资金。

  3、业务部xxx负责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4、销售部及其他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xx货场、xx货场: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预防疫情

  公司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 , 要使用空调,必须定期换气 。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为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提升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迅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

  市*成立由分管副*任指挥长,市*分管副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畜牧兽医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市财政局、市*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市**、市食品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司法局为成员单位的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治指挥部)。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省防治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或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市、县*做好辖区内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和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1.3成员单位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按照程序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确认疫情,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等建议;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并负责日常管理,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市委宣传部负责加强对疫情应急处理和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负责及时澄清事实,公开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市*负责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贮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并监督主管部门规范使用资金。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市科技局负责紧急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技术储备,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课题的研究。

  市*局负责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捕杀、动物防疫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负责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疫区的社会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统一组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社会捐助工作。

  市卫生*负责疫区内人群的疫情监测、预防和诊疗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哈尔滨铁路局负责优先安排运送控制扑灭疫情的人员、防疫物资和检测样本的运输,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监局负责监管疫区内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和交易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控制疫区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境管理。

  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司法局、林业局、农委、*在市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下,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

  市*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省防治指挥部的要求,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1.4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按照市防治指挥部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政策、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承担市防治指挥部日常工作。

  2.2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2.1现场指挥部组成

  发生突发重大以上动物疫情时,成立由市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任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动物疫情性质设立疫区封锁组、扑杀处理组、消毒灭原组、疫情监测组、专家指导组、治安管理组、卫生监控组、工商管理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

  2.2.2 现场指挥部职责

  统一调度指挥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2.3 各工作组职责

  疫区封锁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控制疫源流动。

  扑杀处理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消毒灭原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开展消毒灭原及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

  疫情监测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区、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的监测工作。

  专家指导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情扑灭的技术指导和风险评估。

  治安管理组由市*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现场和疫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

  卫生监控组由市卫生*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与疫情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控、预防和诊疗工作。

  工商管理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农贸市场肉类管理和封锁期间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制定有关防控物资保障方案,并监督落实有关防控物资需求。

  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报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2.3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咨询专家库,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市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对相应级别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参与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防治措施的起草、修订工作;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兽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市防治指挥部及其日常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区、县(市)*应当参照市级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成立本级防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等相应的组织机构。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县级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农垦、林业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组织开展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按照国家和市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

  乡村动物防疫组织和兽医服务组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2预警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都应当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初步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1小时内,分别向省畜牧兽医局和*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省畜牧兽医局应在疫情确认后1小时内报*和*兽医主管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在4小时内向*报告。

  初步认为疑似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照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立即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3.3.3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是否有人员感染。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在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可以采取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4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4.1等级划分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分级标准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在1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周边有4个以上省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3)*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重大动物疫情(Ⅱ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20个以上的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毗邻2个以上省发生疫情,且疫区连片发生;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市(地)的行政区域或者有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又有发生,或者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我省或者发生。

  (5)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并呈继续扩散趋势。

  (6)*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畜牧兽医局认定的其他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较大动物疫情(Ⅲ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有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并且暴发流行。

  (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丢失、泄露。

  (6)市(地)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一般动物疫情(Ⅳ级):

  (1)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

  (2)猪瘟、新城疫、绵羊痘/山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3)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4)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动物疫情。

  省畜牧兽医局可以结合本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等,对较大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的预警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并报*和*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的各级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立即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按照上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5.2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四级。

  5.2.1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根据《哈尔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报告。超出市*处理能力的,必要时向*、农业部请求支援。

  5.2.2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市指挥系统投入运转,并将疫情上报省畜牧兽医局、*。市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响应处置工作。对超出市*处置能力或者*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

  5.2.3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较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省防治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向*申请支援。省防治指挥部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5.2.4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确认后,区、县(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上级防治指挥部报告,市防治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省防治指挥部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

  5.3应急处置措施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按照规定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

  (3)设置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4)按照规定扑杀染疫和相关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疫点、疫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6)关闭疫区、受威胁区畜禽交易市场,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

  (7)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免疫接种。

  (8)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动物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4安全防护

  5.4.1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用品、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5.4.2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群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5.5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区、县(市)防治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5.6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表彰在应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5.7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只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照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无新的病例出现,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特别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较大动物疫情、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上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在本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本级*,并抄报省、市畜牧兽医局。

  6.2表彰

  县级以上*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市、区)防治指挥部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6.5抚恤和补助

  县级以上*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6.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相应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6.7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捐助款物。

  民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7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信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7.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7.2.1应急队伍保障

  县级以上*应当建立由畜牧兽医、*、卫生计生、市场监督、食品药监、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及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防治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7.2.2交通运输保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为*批准的应急救灾车辆提供免费通行服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当实施交通管制,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设应急处置快速通道,保证应急处置运输工具优先安排、优先放行。

  7.2.3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群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畜牧兽医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工作。

  7.2.4治安保障

  *部门、*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7.2.5物资保障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按照计划和本级*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的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建立动态储备机制,所需物资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实行动态储备。

  紧急防疫物资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

  紧急防疫物资主要包括:

  (1)诊断试剂。

  (2)药品:疫苗、杀虫剂、消毒药品(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3)消毒设备:包括高压消毒机、便携消毒机器、消毒容器等。

  (4)防护用品:包括进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等。

  (5)运输工具:封闭运输车、现场诊断车。

  (6)通信工具:移动电话、对讲机、扩音器、传真机、GPS定位仪、电脑等。

  (7)封闭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警戒带、警示灯等。

  (8)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注射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等。

  7.2.6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应将由本级*承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7.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动物疫病防治、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经济、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7.4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预案管理

  8.1培训和演练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本系统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成员进行培训,各级防治指挥部要对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开展系统内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个人防护知识,治安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等要求。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适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本预案至少每3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

  8.2预案更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及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出现重大变化的。

  (4)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

  (5)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6)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

  (7)市畜牧兽医局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县级以上*应当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制定本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报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8.3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9名词术语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有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暴发: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1)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成立应急小组

  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发烧、咳嗽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2、财务部:保障购买应急物资及必需品的资金。

  3、业务部xxx负责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4、销售部及其他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xx货场、xx货场: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预防疫情

  公司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 , 要使用空调,必须定期换气 。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为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提升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迅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

  市*成立由分管副*任指挥长,市*分管副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畜牧兽医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市财政局、市*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市**、市食品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司法局为成员单位的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治指挥部)。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省防治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或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市、县*做好辖区内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和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1.3成员单位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按照程序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确认疫情,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等建议;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并负责日常管理,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市委宣传部负责加强对疫情应急处理和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负责及时澄清事实,公开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市*负责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贮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并监督主管部门规范使用资金。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市科技局负责紧急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技术储备,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课题的研究。

  市*局负责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捕杀、动物防疫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负责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疫区的社会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统一组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社会捐助工作。

  市卫生*负责疫区内人群的疫情监测、预防和诊疗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哈尔滨铁路局负责优先安排运送控制扑灭疫情的人员、防疫物资和检测样本的运输,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监局负责监管疫区内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和交易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控制疫区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境管理。

  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司法局、林业局、农委、*在市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下,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

  市*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省防治指挥部的要求,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1.4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按照市防治指挥部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政策、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承担市防治指挥部日常工作。

  2.2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2.1现场指挥部组成

  发生突发重大以上动物疫情时,成立由市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任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动物疫情性质设立疫区封锁组、扑杀处理组、消毒灭原组、疫情监测组、专家指导组、治安管理组、卫生监控组、工商管理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

  2.2.2 现场指挥部职责

  统一调度指挥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2.3 各工作组职责

  疫区封锁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控制疫源流动。

  扑杀处理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消毒灭原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开展消毒灭原及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

  疫情监测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区、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的监测工作。

  专家指导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情扑灭的技术指导和风险评估。

  治安管理组由市*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现场和疫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

  卫生监控组由市卫生*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与疫情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控、预防和诊疗工作。

  工商管理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农贸市场肉类管理和封锁期间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制定有关防控物资保障方案,并监督落实有关防控物资需求。

  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报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2.3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咨询专家库,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市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对相应级别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参与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防治措施的起草、修订工作;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兽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市防治指挥部及其日常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区、县(市)*应当参照市级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成立本级防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等相应的组织机构。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县级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农垦、林业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组织开展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按照国家和市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

  乡村动物防疫组织和兽医服务组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2预警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都应当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初步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1小时内,分别向省畜牧兽医局和*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省畜牧兽医局应在疫情确认后1小时内报*和*兽医主管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在4小时内向*报告。

  初步认为疑似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照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立即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3.3.3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是否有人员感染。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在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可以采取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4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4.1等级划分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分级标准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在1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周边有4个以上省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3)*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重大动物疫情(Ⅱ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20个以上的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毗邻2个以上省发生疫情,且疫区连片发生;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市(地)的行政区域或者有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又有发生,或者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我省或者发生。

  (5)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并呈继续扩散趋势。

  (6)*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畜牧兽医局认定的其他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较大动物疫情(Ⅲ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有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并且暴发流行。

  (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丢失、泄露。

  (6)市(地)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一般动物疫情(Ⅳ级):

  (1)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

  (2)猪瘟、新城疫、绵羊痘/山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3)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4)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动物疫情。

  省畜牧兽医局可以结合本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等,对较大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的预警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并报*和*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的各级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立即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按照上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5.2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四级。

  5.2.1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根据《哈尔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报告。超出市*处理能力的,必要时向*、农业部请求支援。

  5.2.2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市指挥系统投入运转,并将疫情上报省畜牧兽医局、*。市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响应处置工作。对超出市*处置能力或者*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

  5.2.3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较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省防治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向*申请支援。省防治指挥部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5.2.4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确认后,区、县(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上级防治指挥部报告,市防治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省防治指挥部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

  5.3应急处置措施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按照规定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

  (3)设置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4)按照规定扑杀染疫和相关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疫点、疫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6)关闭疫区、受威胁区畜禽交易市场,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

  (7)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免疫接种。

  (8)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动物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4安全防护

  5.4.1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用品、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5.4.2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群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5.5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区、县(市)防治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5.6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表彰在应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5.7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只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照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无新的病例出现,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特别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较大动物疫情、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上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在本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本级*,并抄报省、市畜牧兽医局。

  6.2表彰

  县级以上*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市、区)防治指挥部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6.5抚恤和补助

  县级以上*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6.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相应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6.7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捐助款物。

  民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7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信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7.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7.2.1应急队伍保障

  县级以上*应当建立由畜牧兽医、*、卫生计生、市场监督、食品药监、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及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防治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7.2.2交通运输保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为*批准的应急救灾车辆提供免费通行服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当实施交通管制,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设应急处置快速通道,保证应急处置运输工具优先安排、优先放行。

  7.2.3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群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畜牧兽医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工作。

  7.2.4治安保障

  *部门、*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7.2.5物资保障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按照计划和本级*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的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建立动态储备机制,所需物资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实行动态储备。

  紧急防疫物资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

  紧急防疫物资主要包括:

  (1)诊断试剂。

  (2)药品:疫苗、杀虫剂、消毒药品(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3)消毒设备:包括高压消毒机、便携消毒机器、消毒容器等。

  (4)防护用品:包括进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等。

  (5)运输工具:封闭运输车、现场诊断车。

  (6)通信工具:移动电话、对讲机、扩音器、传真机、GPS定位仪、电脑等。

  (7)封闭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警戒带、警示灯等。

  (8)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注射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等。

  7.2.6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应将由本级*承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7.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动物疫病防治、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经济、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7.4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预案管理

  8.1培训和演练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本系统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成员进行培训,各级防治指挥部要对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开展系统内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个人防护知识,治安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等要求。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适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本预案至少每3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

  8.2预案更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及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出现重大变化的。

  (4)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

  (5)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6)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

  (7)市畜牧兽医局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县级以上*应当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制定本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报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8.3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9名词术语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有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暴发: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提升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迅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市防治指挥部组成

  市*成立由分管副*任指挥长,市*分管副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畜牧兽医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市财政局、市*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市**、市食品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司法局为成员单位的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治指挥部)。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省防治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或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市、县*做好辖区内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和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1.3成员单位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按照程序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确认疫情,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等建议;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并负责日常管理,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市委宣传部负责加强对疫情应急处理和防疫知识的宣传报道;负责及时澄清事实,公开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市*负责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贮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并监督主管部门规范使用资金。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市科技局负责紧急动物疫情应急控制技术储备,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课题的研究。

  市*局负责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捕杀、动物防疫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负责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疫区的社会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统一组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社会捐助工作。

  市卫生*负责疫区内人群的疫情监测、预防和诊疗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哈尔滨铁路局负责优先安排运送控制扑灭疫情的人员、防疫物资和检测样本的运输,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监局负责监管疫区内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和交易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控制疫区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境管理。

  省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司法局、林业局、农委、*在市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下,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

  市*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省防治指挥部的要求,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1.4 市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按照市防治指挥部要求,具体制定防治政策、措施,部署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并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承担市防治指挥部日常工作。

  2.2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2.1现场指挥部组成

  发生突发重大以上动物疫情时,成立由市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任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动物疫情性质设立疫区封锁组、扑杀处理组、消毒灭原组、疫情监测组、专家指导组、治安管理组、卫生监控组、工商管理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

  2.2.2 现场指挥部职责

  统一调度指挥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2.3 各工作组职责

  疫区封锁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控制疫源流动。

  扑杀处理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消毒灭原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疫点、疫区开展消毒灭原及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

  疫情监测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区、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的监测工作。

  专家指导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疫情扑灭的技术指导和风险评估。

  治安管理组由市*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现场和疫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

  卫生监控组由市卫生*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与疫情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控、预防和诊疗工作。

  工商管理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农贸市场肉类管理和封锁期间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制定有关防控物资保障方案,并监督落实有关防控物资需求。

  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报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2.3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咨询专家库,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市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对相应级别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参与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防治措施的起草、修订工作;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兽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市防治指挥部及其日常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各、区、县(市)*应当参照市级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成立本级防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等相应的组织机构。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监测

  县级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农垦、林业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组织开展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按照国家和市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

  乡村动物防疫组织和兽医服务组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2预警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都应当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初步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1小时内,分别向省畜牧兽医局和*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省畜牧兽医局应在疫情确认后1小时内报*和*兽医主管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在4小时内向*报告。

  初步认为疑似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照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立即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3.3.3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是否有人员感染。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在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可以采取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4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4.1等级划分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分级标准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在1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周边有4个以上省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3)*兽医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重大动物疫情(Ⅱ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全省有2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20个以上的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连片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本省及毗邻2个以上省发生疫情,且疫区连片发生;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市(地)的行政区域或者有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或者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又有发生,或者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我省或者发生。

  (5)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地)的行政区域,并呈继续扩散趋势。

  (6)*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畜牧兽医局认定的其他重大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较大动物疫情(Ⅲ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地)的2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在一个*均潜伏期内,有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者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在一个*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的5个以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二类动物疫病,并且暴发流行。

  (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丢失、泄露。

  (6)市(地)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一般动物疫情(Ⅳ级):

  (1)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发生。

  (2)猪瘟、新城疫、绵羊痘/山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3)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

  (4)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动物疫情。

  省畜牧兽医局可以结合本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等,对较大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的预警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并报*和*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的各级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并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地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立即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按照上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5.2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四级。

  5.2.1Ⅰ级(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根据《哈尔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报告。超出市*处理能力的,必要时向*、农业部请求支援。

  5.2.2Ⅱ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市指挥系统投入运转,并将疫情上报省畜牧兽医局、*。市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响应处置工作。对超出市*处置能力或者*认为有必要直接处置的,由省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

  5.2.3Ⅲ级(突发较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较大动物疫情确认后,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省防治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向*申请支援。省防治指挥部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5.2.4Ⅳ级(突发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

  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确认后,区、县(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按照本级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并向上级防治指挥部报告,市防治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省防治指挥部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

  5.3应急处置措施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按照规定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

  (3)设置临时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4)按照规定扑杀染疫和相关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疫点、疫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6)关闭疫区、受威胁区畜禽交易市场,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

  (7)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免疫接种。

  (8)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动物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4安全防护

  5.4.1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防护用品、用具,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处置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急处理人员应当根据需要采取疫苗接种、配备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者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特殊防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应急处理人员进出疫区的管理。应急处理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

  5.4.2疫区群众的安全防护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群间疫病的发生,对疫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动物饲养场所定期进行消毒,限制有关人员、物资的流动,必要时对疫区群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指定专门医院对患病群众进行救治;加强有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群众尽快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5.5社会动员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区、县(市)防治指挥部应当立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封锁疫区、扑杀动物、消毒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5.6新闻报道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宣传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科普知识和表彰在应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5.7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自疫区内最后一只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按照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无新的病例出现,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特别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较大动物疫情、一般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上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在本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和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和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根据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报告应当上报本级*,并抄报省、市畜牧兽医局。

  6.2表彰

  县级以上*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补偿

  因扑灭或者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受到经济损失的,县(市、区)防治指挥部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6.5抚恤和补助

  县级以上*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加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6.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相应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6.7社会救助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受到损害的动物饲养者、染疫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安抚工作,妥善安置封锁隔离区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疫区人员的防治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提倡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为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捐助款物。

  民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7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信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7.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7.2.1应急队伍保障

  县级以上*应当建立由畜牧兽医、*、卫生计生、市场监督、食品药监、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及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组成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伍。在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由各级防治指挥部统一调动使用,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

  7.2.2交通运输保障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为*批准的应急救灾车辆提供免费通行服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应当实施交通管制,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设应急处置快速通道,保证应急处置运输工具优先安排、优先放行。

  7.2.3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群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畜牧兽医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工作。

  7.2.4治安保障

  *部门、*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7.2.5物资保障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按照计划和本级*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的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建立动态储备机制,所需物资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实行动态储备。

  紧急防疫物资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

  紧急防疫物资主要包括:

  (1)诊断试剂。

  (2)药品:疫苗、杀虫剂、消毒药品(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品,复合酚制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

  (3)消毒设备:包括高压消毒机、便携消毒机器、消毒容器等。

  (4)防护用品:包括进气连体衣裤、重胶手套、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防水鞋、安全风镜等。

  (5)运输工具:封闭运输车、现场诊断车。

  (6)通信工具:移动电话、对讲机、扩音器、传真机、GPS定位仪、电脑等。

  (7)封闭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警戒带、警示灯等。

  (8)其他用品:毛巾、手电筒、一次性注射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等。

  7.2.6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应将由本级*承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7.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畜牧兽医局应当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动物疫病防治、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经济、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定和执行。

  7.4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预案管理

  8.1培训和演练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本系统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成员进行培训,各级防治指挥部要对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开展系统内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个人防护知识,治安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等要求。

  各级防治指挥部应适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本预案至少每3年组织1次应急演练。

  8.2预案更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及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出现重大变化的。

  (4)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

  (5)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6)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

  (7)市畜牧兽医局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县级以上*应当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制定本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报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8.3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9名词术语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突然发生重大疫病,且迅速传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有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暴发: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2)

——企业春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菁华3篇)

企业春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落实好我公司的新冠状病毒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流行,保证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针对此次疫情,成立公司疫情防范小组,进行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疫情宣传,物质筹备等方面工作,确保公司所有的疫情防护措施做到位。

  一、工作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立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宣传普及新冠状病毒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的方针,对与疑似病例及确诊病倒的员工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1、防控重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是我们公司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切工作服从防控工作。

  2、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

  3、疫情报告零时间,做到情况准确,保证信息畅通。监控求实,不瞒报、不漏报。

  4、要求两手抓“工作:求严、求实、求细。

  二、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复工期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生产,特成立新冠状病毒疫情防联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日常防控工作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办公场所、厂区和车间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搞好卫生工作。具体防控工作分以下几点严格执行:

  1、体温检测:落实晨午间体温检测工作,即发烧排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对公司所有人员每天进行两次红外线体温检测(即晨间上班时和中餐就餐时),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oC)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严禁进入车间,及时上报并与医院联系2、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场所清洁消毒措施注意事项厂区大门口(门卫室)应配备75%酒精,所有从厂外进入公司人员需要对其手部、手机、厂牌、钥匙进行喷洒消毒;其中食堂工作人员除上述消毒措施外,还需要用75%酒精对衣服进行消毒,且需要更换口罩。

  配备专人对进入人员进行喷洒消毒办公楼的公共洗手间需要配备手部清洗液和免洗消毒凝胶(或75%酒精),所有人员均应按照洗手消毒流程清洗和消毒手部生产车间内按照车间现有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消毒;

  增加对私人衣柜消毒措施:每天2次用75%酒精喷洒后密闭消毒。

企业春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成立应急小组

  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发烧、咳嗽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2、财务部:保障购买应急物资及必需品的资金。

  3、业务部xxx负责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4、销售部及其他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xx货场、xx货场: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预防疫情

  公司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 , 要使用空调,必须定期换气 。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为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企业春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一、目的

  为提高我车队在冷链运营中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冷链运营中影响冷藏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保障食品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应急管理预案。

  二、编制依据

  《食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

  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冷链运营全过程。

  四、组织机构: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车队成立冷链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我车队冷链运营中的应急处理工作。总经理任组长,分管质量副总经理任副组长,质量管理部、配送中心为成员,以及配备车队值班人员。

  五、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人员职责:

  组长:组织制定运输应急预案;负责协调外部协作资源参与应急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运输应急预案;指挥应对冷链运营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质量管理部:督促、检查冷链运营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项具体工作。

  配送中心:做好突发事件时冷藏运输车的及时调配;及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六、设施设备

  1、配送中心备有两辆或两辆以上冷藏运输车,保证在车辆出现故障后及时替换;

  2、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声光短信报警设备;

  3、保温箱;

  七、应急种类

  1、仓库突然断电。

  2、设备故障:指食品在储存与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

  3、异常天气影响:指运输中突然出现暴风骤雨等恶劣天气。

  4、交通拥堵:指运输途中道路因出现事故而无法通行。

  八、预案流程

  1.1 公司突然断电时,公司值班人员应连接备用电源(公司值班人员和电工都经公司培训,掌握发动机操作,保证冷库断电时,能及时供电),然后联系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情况;通知综合办负责人员,协调处理其他如停电时间、备用电源能源供应等相关事务。

  1.2 制冷设备如遇故障时,启用备用制冷机组,全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仓储部应立即反馈给综合办,及时联系维修人员,排除故障。仓储部及维修人员应共同检查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主机恢复正常运行,关闭备用制冷机组,做好维修及使用记录。

  1.3 若发动机发生故障或双制冷机组均遇故障,立即进行抢修,严密监测冷库温度,在冷库验证过的有效储存时间内能维修好的,无需采取其他措施,无法保证在验证过的有效储存时间内修好的,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联系冷藏车和冷链药品冷链联盟单位将冷藏车启动制冷。

  1.4 如发生重大不可预测情况(如异常气候、火灾等),应急小组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同时联系冷藏车和冷链药品冷链联盟单位将冷藏车启动制冷,将冷链药品运送至冷链联盟单位冷库内暂存。

  2. 冷藏车的应急处理: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故障抛锚或制冷设备停止工作,直接影响冷藏车制冷效果时,驾驶员立即进行检修,严密监测车厢温度。

  2.1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除应服从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的处理要求外,应立即上报配送中心和公司分管领导。

  2.2一旦冷藏车发生途中车辆故障、抛锚现象、交通事故等,在验证过的有效时间内处理好的,无需采取其他措施;无法保证在验证过的有效时间内处理好的,立即电话通知配送中心经理,详细报告车辆情况和地理位置,配送中心经理派出备用冷藏车前往替换,或者应急小组应及时求助冷链联盟单位,安排人员与冷藏车前往事故地点实施救急措施。车辆发生事故后,应尽量减小开启冷藏车厢门以避免外界热空气进入,延长厢内冷气储存时间。

  3. 保温箱的应急处理:运输车辆为封闭式货车使用保温箱储存冷链药品的储运时间控制在验证的有效保温时间内。

  3.1 无法在验证过的有效储运时间内运送到目的地的,立即电话通知配送中心经理,详细报告车辆情况和地理位置,配送中心经理派出冷藏车前往救急,或者及时求助冷链联盟单位,安排人员与冷藏车前往事故地点实施救急措施。

  3.2 一旦发生异常天气、交通事故、机械故障等意外或交通拥堵等紧急情况无法保证冷链药品安全保质的运送到目的地,应及时求助冷链联盟单位,协助暂时存放,确保药品安全。

  4. 对超过温度预设范围的冷链药品,及时报告总经理和质量管理部门,并对药品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药品质量。

  5. 对超过运输时限、控温功能缺失的冷链药品按不合格药品处理。

  九、奖励与处罚

  1. 在冷链运营中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正确的,根据车队的有关表扬或表彰。

  2. 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处理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公司的质量事故的相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或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3)

——企业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

企业疫情应急预案1

  切实做好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突发与流行,对我街道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与谐构建,人民身体健康农民脱贫致富,畜牧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与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事处主任同志任指挥长,同志任副指挥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固定电话,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及时处理疑似重大疫病的接报、上报等工作。

  二、保障体系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所有成员与各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要在上级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下通力协作,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科学地、有序地防控。

  三、明确职责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要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单位其主要工作是:

  兽医站:

  1、兽医站卫生防疫人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做控制扑灭前期工作。

  2、加大对疫情的监测,确定疫点,疫区范围面积,准确掌握疫点、疫区易感动物数量与已感动物数量。

  3、及时组织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染动物实行紧急疫苗接种。

  4、监督指导疫区已感染动物的捕杀与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灭源工作。

  5、开展对疫区内外的群众进行科普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医院:

  1、负责疫区与高危人群的医学监测与预防工作。

  2、发现有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感染的患者,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协同兽医卫生防疫人员对疫点、疫区内人群易感染的场所进行消毒灭源工作。

  财政所:

  1、安排一定资金做好消毒药品、防护器械、紧急疫苗接种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前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拨足够的应急防控经费,为快速控制疫情,消灭疫情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派出所:

  1、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区内感染动物的捕杀与强制检疫、消毒、隔离等工作。

  2、加强疫点、疫区内社会治安工作。

  民政所: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与救灾工作。

  四、成立应急分队

  应急分队由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与各行政村(居)干部组成。服从上一级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调度。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急队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扑灭疫情的`前期工作。

  五、宣传教育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指挥部成员及疫区村(居)干部要及时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协助配合兽医卫生防疫人员尽早、尽快的控制疫情、扑灭疫情,绝不允许私藏感染病畜,遗留后患,如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

  六、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把做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要严肃工作纪律,履行工作职责,玩忽职守、工作失误要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各自的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确保人员不感染。

  3、根据“*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免疫要求,各行政村、兽医卫生防疫人员要真正做到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工作,不漏村(居)、组、户,不漏一畜一禽,确保我街道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密谋达标,动物免疫抗体达标,力争我街道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企业疫情应急预案2

  当前境内外疫情加速蔓延,周边疫情反弹或复燃明显,疫情仍将处于零星散发状态,甚至局部地区有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为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有效防控20xx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持思想不松,措施不减,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麻痹、不松劲,压实压细各部门职责,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我县不发生疫情。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联防联控工作

  1.加强人群监测

  (1)坚持人员来忻返忻报备制度。春节期间从境外、港澳地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忻返忻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所属村委(社区)报备,登记个人信息、旅居史、出具医学隔离观察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等。所在村委(社区)要如实登记,核验相关证明材料,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

  (2)坚持排查报告制度。一是保持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各乡镇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二是完善乡镇、村委(社区)、村屯排查网络,以村(社区)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各乡镇、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等要落实常态化排查要求,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春节期间要对从境外、区外、港澳地区来忻返忻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做好人员分类管理。把从境外、港澳地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忻返忻人员列为重点人群管理,按要求落实集中或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

  2.加强社区监测,做好服务管理。对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来返人员,全部纳入社区和重点人群管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应检尽检,同时做好发热、呼吸道症状等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要及时向县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报告,按处置预案就*转送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处置。

  3.加强重点场所监测。全县养老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监管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馆、农贸(集贸、海鲜)市场等重点场所要做好机构内人员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每日检测体温,观察询问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转送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县卫生健康部门每周抽取一定数量的农贸(集贸、海鲜)市场、医疗机构人员、外卖、快递等特定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根据本县实际,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特别是监管场所、养老机构要严格控制进出人员,新进入以上场所人员必须持有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

  4.加强体温监测。严格执行客运站、商场超市及影院剧场、旅游景点、图书馆、健身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体温监测制度。各有关机构一旦发现发热病人,禁止进入,并及时报告县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依据处置预案做好科学处置。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常态化体温检测工作,督促职工做好个人健康状况监测和防护。

  5.加强人群管理,避免大规模聚集。春节期间,群众容易扎堆聚集,增加发生疫情风险。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群众应避免大规模聚集,禁止举办大型文娱、“宴会”等人员聚集的活动。

  6.严格执行健康码管理与亮码出行制度。把落实健康码亮码出行制度按重要工作进行安排,组织我县范围内的居民小区、公交、客运站(候车室)、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严格执行健康码亮码出行制度,统一使用健康码进行出入管理。并切实落实“有张贴健康码海报,有采集员和管理员,有设置健康码亮码出行的通道,有派专人引导、监督出入人员使用健康码亮码出入公共场所”的“四个有”工作,采集员应继续落实好扫码、验码、数据核查等亮码出行相关工作,并按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上报异常信息,管理员应严格按有关要求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码红码、黄码、绿码转码工作。

  7.强化应急准备,以备不时之需。各乡镇各部门要做好物资、人员筹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根据疫情形势随时设立检查点、村屯、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等防控措施。

  (二)加强市场监管工作

  8.重点以市场销售的冷冻食品、活禽、海鲜等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执行冷冻食品、活禽、海鲜经营索票索证制度,督促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严格执行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的“111”制度。加强对进口食品经营单位、冷冻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要求相关经营单位做好进购台账、进货查验工作。强化进口冷冻食品、市场销售活禽、海鲜产品的安全抽检,配合做好冷冻食品、活禽、海鲜市场外环境病原监测。动员冷冻食品、活禽、海鲜销售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做好定期病原监测。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经营单位及时报送县卫生健康局进行检验检测。

  9.对活禽经营市场防疫条件进行监督,配合相关部门单位督促活禽海鲜市场开办和销售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督促活禽销售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活禽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采购和销售活禽,查验并留存相关证明材料;严防来自动物疫区及未获检疫准入的活禽、海鲜通过非法渠道进入我县;对活禽经营市场消毒、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对辖区内活禽经营市场的家禽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活禽经营市场发生禽只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时,按国家规定处置疫情。督促养殖业从业人员,动员活禽、海鲜运输行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做好养殖业人员的定期病原监测。对活禽养殖场、销售点存在风险隐患的单位及时报送县卫生健康局进行检验检测。

  10.督促大型超市、商场做好活禽、海鲜、冷冻食品及相关进口食用产品的进购台账登记工作,严格执行销售场所消杀工作制度。对发现大型超市、商场存在风险隐患的经营单位及时报送县卫生健康局进行检验检测。

  11.对冷链物流、进口食品、运输工具和旅客携带物、邮件快件等进行查验管控。对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食品、运输工具等及时报送县卫生健康局进行检验检测。

  12.加强冷冻食品、市场活禽、海鲜产品及外环境病源监测,强化冷冻食品、冷链物流人员、养殖业、活禽、海鲜运输销售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病原监测,其中对从事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要每隔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市场场所消杀进行技术指导;对各工作组报送的风险隐患场所、食品、工具货物等开展分析研判、采样送检工作。

  13.依法查处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三)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14.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和定点医院设置管理。各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切实落实“四早”要求,规范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设置管理,县人民医院必须按要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要加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敏感性,加强病例排查报告和转诊,不漏诊一个可疑患者。在收治新冠肺炎病例后,要将医院整体腾空,不能将新冠肺炎患者与普通患者混合收治,所有医疗设备设施都要独立使用,严格管控人流、物流、空气流。县人民医院要加快发热门诊改建工作进度,尽快完成改造。

  15.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各项要求。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牢固树立“医院内零感染”目标,坚持“院感零容忍”。进一步完善制度、充实力量、强化责任、推动落实。要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工作,明确院感防控岗位职责,强化院感防控“人人有责”。医疗机构加强供氧、通风、污水分处理等设施改造,做好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医务人员、在院患者以及陪护和探视人员防护,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全部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必须陪护或探视的,应严格限制人员、数量和时间,并做好健康状况和信息登记,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要加强医院内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排查医院感染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16.进一步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按要求做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热患者、新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检尽检”核酸检测率。县人民医院的核酸实验室至少配备6名检测人员,同时强化检验人员培训,加强实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生物安全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等有关技术规范,扎实、规范提供实验室检测,确保发热门诊患者6小时内、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12小时内、愿检尽检人员24小时内反馈核酸检测结果。

  17.切实加强医疗救治和信息报告。一是严格落实“四集中”原则,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第8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遵循,注重中西医结合和关口前移,切实提高救治效果。二是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对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要依法依规及时报告,不得以任何理由迟报、漏报、瞒报。同时要密切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必要检查。对于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的,要及时诊断报告,不得拖延。要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加强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疫情主动应对能力。此外,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救治新冠肺炎的'同时,不能忽视流感等传染病的诊疗工作。三是查缺补漏,健全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今冬明春的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梳理查找疏漏和薄弱环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当定点医院收治确诊病例数超过两位数(≥10例)时,必须整体腾空,不得将新冠肺炎病人与普通病人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定点医院应科学制定隔离病房收治流程,落实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分类管理,建立床位预警机制和床位日报制度,根据收治情况及时调配病区。

  18.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和专业技术演练,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提高医务人员新冠肺炎诊疗能力和水*。

  (四)加强车站管理工作

  19.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设立旅客候车进口体温检测点、返程旅客体温检测点,并设立合格的留验隔离室以备有健康状况异常旅客进行隔离留验,有问题的立即联系转交卫健部门处理。旅客健康情况检测工作需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好各项记录。二是严格按照制定的消毒制度对客运站场售票厅、服务厅、候车厅、公共厕所、候车站台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卫生保洁工作,不留死角,为旅客提供安全卫生的出行环境。消毒工作需明确责任人,并做好各项记录。三是为能够尽量切断人与人接触病毒传染途径和保证搭乘班次乘客信息的提取,全部取消窗口售票,旅客通过泰禾智慧客运微信*台、其他线上*台和售票自助机进行购票。四是对于拟派班车辆,除开正常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外,还需凭客车所属单位的“车辆已消毒”证明进行报班和调度车辆运营。

  20.应急处置。客运站办公区域、客运站场、客运车辆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是对本单位员工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客运站场对进出站旅客的体温检测过程中,发现有人员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立即将该人员转移到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二是发生疑似病例立即通知当地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场,对隔离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初判,配合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对被隔离人员进行处理、转运等处置。三是根据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实地判断被隔离人员为疑似病例的,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局。四是立即对与疑似病例有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筛查,建立接触人员台账备查。五是立即组织对疑似病例之前所在场所(办公室、工作区域)进行整体消毒。六是按要求对疑似病例之前所在场所进行隔离,停止场所内的一切人员活动。七是对客运车辆营运途中发现有人员具备病毒感染表现,驾驶员立即中断营运,并立即行驶到最*的疫情监测站点,将相关人员交由监测点工作人员处置。车辆回到企业后,驾驶员立即将本次运输任务乘客资料台账交企业存档备查,并立即对车辆进行整体消毒,除非得到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该车辆不能再投入营运。

  (五)加强物资储备工作

  21.按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重要医疗物资保供有关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建立本地区重要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完善储备物资调用机制,精心计划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医疗机构物资药品储备量原则上应当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在县卫健局也要储备有一定量的防疫物资,还要通过*采购方式在医疗物资供应中标商家储备一批疫情防控物资,并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保障。

  三、工作要求

  (一)坚持统一领导、行政齐抓共管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坚持依法防控,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群专结合,完善军地、部门、县城、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切实落实*、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即乡镇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各单位的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

  (二)疫情防控指挥部各工作组要保证正常运转。各工作组要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办公电话,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值班安排,确保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不脱节。

  (三)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驻县中直、区直单位要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本地、本单位不发生疫情。

  (四)加强督促指导。春节期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查访组加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贯彻落实文件方案不力的,要严肃处理和问责。

企业疫情应急预案3

  切实做好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突发与流行,对我街道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与谐构建,人民身体健康农民脱贫致富,畜牧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与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事处主任同志任指挥长,同志任副指挥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固定电话,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及时处理疑似重大疫病的接报、上报等工作。

  二、保障体系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所有成员与各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要在上级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下通力协作,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科学地、有序地防控。

  三、明确职责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要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单位其主要工作是:

  兽医站:

  1、兽医站卫生防疫人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做控制扑灭前期工作。

  2、加大对疫情的监测,确定疫点,疫区范围面积,准确掌握疫点、疫区易感动物数量与已感动物数量。

  3、及时组织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染动物实行紧急疫苗接种。

  4、监督指导疫区已感染动物的捕杀与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灭源工作。

  5、开展对疫区内外的群众进行科普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医院:

  1、负责疫区与高危人群的医学监测与预防工作。

  2、发现有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感染的患者,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协同兽医卫生防疫人员对疫点、疫区内人群易感染的场所进行消毒灭源工作。

  财政所:

  1、安排一定资金做好消毒药品、防护器械、紧急疫苗接种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前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拨足够的应急防控经费,为快速控制疫情,消灭疫情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派出所:

  1、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区内感染动物的捕杀与强制检疫、消毒、隔离等工作。

  2、加强疫点、疫区内社会治安工作。

  民政所: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与救灾工作。

  四、成立应急分队

  应急分队由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与各行政村(居)干部组成。服从上一级与街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调度。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应急队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扑灭疫情的`前期工作。

  五、宣传教育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指挥部成员及疫区村(居)干部要及时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协助配合兽医卫生防疫人员尽早、尽快的控制疫情、扑灭疫情,绝不允许私藏感染病畜,遗留后患,如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

  六、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把做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要严肃工作纪律,履行工作职责,玩忽职守、工作失误要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各自的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确保人员不感染。

  3、根据“*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免疫要求,各行政村、兽医卫生防疫人员要真正做到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工作,不漏村(居)、组、户,不漏一畜一禽,确保我街道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密谋达标,动物免疫抗体达标,力争我街道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4)

——学校突发疫情隔离封闭应急预案 (菁华3篇)

学校突发疫情隔离封闭应急预案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守护校园一方净土、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两个目标,特制订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望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一、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党办、校办、学生工作部、保卫处、人事处、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党总支*组成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为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全面负责校园应急处置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教育服务中心,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各工作组工作。

  主任:张勇

  副主任:尹承国刘小书杨林罗永全滕志华朱志*

  2.应急处置工作组(责任单位:教育服务中心、保卫处):

  (1)快速指挥和协调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和物资,启动涉疫区域隔离封锁措施;

  (2)安排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并简要询问核实相关症状;

  (3)按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做好现场管控、环境消毒等相关工作。

  (4)协助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筛查等工作;

  (5)加强个人健康卫生知识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师生做好正确防护;

  (6)及时掌握与疫情相关的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及时与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上级疾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上报相关情况;

  (7)安排医护人员做好隔离观察室的工作;

  (8)负责落实专车将发热学生送往定点医院。

  3.信息联络组(责任单位: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人事处):

  (1)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并报告疫情,根据上级指示做好防控工作;

  (2)准确摸清病例的.活动史、人员接触史和重点人群名单,掌握医学观察人员每日健康情况;

  (3)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理等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渠道畅通;

  (4)负责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确保材料准确、真实、完整,按规定拟稿上报。

  4.安全后勤保障组(责任单位:教育服务中心、保卫处):

  (1)提供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2)在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3)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做好在校师生生活保障;

  (4)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及时处置校园安全事件;

  (5)做好师生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6)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病例所在宿舍(公寓)、教室等疫点、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宣传和心理疏导组(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主动做好相关舆情处置、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向全校师生通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2)负责各新闻媒体单位协调衔接,做好新闻报道和发布工作;

  (3)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

  (4)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稳定家长和师生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确保校园稳定。

  6.工作督导组(责任单位:纪检监察室):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的顺利开展,对疫情防控任务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三、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要求

  1.应急发起。

  发现学生和教职员工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时,所在单位、部门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2.所在单位、部门指定专人指导发热者佩戴好口罩并指引至学校指定地点或发热者自行前往学校医务室;

  3.学校医护人员测量并记录体温,简要询问核实相关症状。

  确认发热和初步诊断后,校医室及时用专车送往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4.若被诊断为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所在单位、部门应及时通知其家属或家长,患者按要求接受治疗,并开展全校环卫消杀;

  5.若排除新冠肺炎,当事人应按医嘱接受治疗或居家观察,学生应在学校留观室观察,直至痊愈;

  6.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七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叮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校医、辅导员、应急小组成员应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个人安全。

  7.应急预案的终止。

  当病例已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14天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疾控部门评估,由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响应。

  8.该预案适用于所有校内人员(含:全校师生、学校经营公司、教职工家属、经营户、建筑工地工人等)。

  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疫情隔离封闭应急预案2

  为了全力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遵化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完善工作预案

  1、根据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我校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第一时间制定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的组织管理、具体举措、预警与应急等内容,落实防控经费,做好物资贮备,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1)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党支部*监校长)

  副组长:XXX (副主任)

  成员:

  各班班主任及安保人员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确定工作方案,部署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上级教行部门报告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校长是学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第一责任人,其职责为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确定工作方案,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副主任是本工作具体责任人,其职责是部署应急救援工作,督导班主任完成师生复学前后的安全防疫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线上先下衔接工作;班主任是本班级直接责任人,其职责是每天都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出勤和身体健康情况,对因病缺*的学生,要了解掌握病因、及时追踪,并做详细记录。

  (2)宣传工作领导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职责:及时收集整理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和防控工作报道。准确掌握信息、做到及时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正确舆论。收集相关证据,打击不实言论。一旦出现舆情按以下程序及办法处理:首先做好信息研判。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渠道,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动态。其次及时反馈信息。小组成员发现舆情问题后,应立即首先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向宣传工作组组长报告。相关负责人对舆情事件进行初步分析,需要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并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宣传工作组接到汇报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全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发展状态及相关信息。再次关注实时动态。对新冠疫情怀着的突发重大舆情被消除或趋于*稳后,要对事件实行动态实时跟踪,关注舆情的传播及处置结果后续影响,并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同一舆情事件再次发生及扩大。

  (3)后勤保障工作领导组:

  组长:XXX

  组员:XXX、各班主任。

  职责:要在开学前要做好教室、厕所以及学生的活动场所的通风及消毒防杀工作。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提供给学生的生活饮用水,开学前必须监测合格才能使用。要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剂和温度计,洗手装置旁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等。

  3建立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班级、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做好教师开学前培训,积极开展联防联控。

  4、严格执行教职工和学生晨午检制度。利用考勤签到和晨午检学生进班前进行体温测量、身体状况问询和登记、上报工作,每天对办公室和教室进行通风换气。

  5、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时期门卫管理制度。严禁非本校教职员工、学生进入校园,对确需进出校园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上课期间封闭管理,学校离校后要及时封闭校园,并对校门周边、大门进行消毒、通风。

  6、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和舆情监督工作,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班级群、钉钉群等信息*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及时关注权威发布,关注本地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教职工和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7、积极做好消毒物品(消毒液、医用酒精等)、洗涤用品(香皂)、一次性手套、红外体温测量仪(水银体温表)等防控物资采购和储备。设置用于收集废弃口罩及废弃消毒物品的垃圾桶。在卫生室设置留观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要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物资、经费、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滥用和浪费。

  (二)建立信息台帐

  1、按照教育局要求,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统计排查。

  2、加强信息报送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三)防控措施

  1、开学前对全校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杀,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净化教室、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2、要提前对春季开学进行科学研判,制定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备全、备足监测设施设备,确保开学时开展学生疫情监测。

  3、开学时,对假期出省的或经过疫区的,在返回入学时,开展健康检测。开学后,要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

  4、严格落实师生的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隔离和复课制度等,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杜绝带病上班、上课。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居家休息,减少外出接触他人要佩戴口罩。

  二、开学时/后具体工作

  (一)严格执行各项预案

  1、加强疫情防控领导及人员配备等组织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在岗在位,确保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到位。

  2、落实校园疫情动态监测制度,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晨午检制度,缺课师生及缺课原因的登记,统计和追踪工作。对发现的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教职工和学生,第一时间安排在隔离室进行隔离,并立即上报教育办。开学后,学校在门口设立检测站,一生一档,教师分组对学生进行进校前体温检测及消毒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周一:XXX

  周二:XXX

  周三:XXX

  周四:XXX

  周五:XXX

  学生上午及下午上学前要在家测量一次体温,并上报班级群,体温正常的方可上学,不正常的上报后,家长要及时就医,班主任要做好追踪。上午学生在门口测量体温后,到洗手池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方可进入教室。第一节下课后,学生饮用学生奶前必须洗手,用餐后再次测量体温。第二节课间操做好眼保健操。下午学生在门口测量体温后,到洗手池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方可进入教室。第一节下课后再次测量体温。

  3、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随时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时、精准报告教育办,不迟报、漏报、瞒报。

  (二)及时补充物资储备有计划采购补充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酒精、香皂等消耗性物资,保障日常消毒清洁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三)加强教育教学秩序管理

  1、全面了解假期学生学*状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强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2、错时安排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家长须在校门外接送学生且不得占用公共通道,接送孩子的家长佩戴口罩,接到孩子后及时离开。

  (四)持续保持校园环境卫生

  1、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卫生管理,各班级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和清扫,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水龙头、门把手、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洗手池要有洗手皂。

  (五)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确因工作需要来访人员须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量,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疫情防控期间,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聚急性活动一律暂停。

  (六)具体责任区划:

  各班教室:本班班主任,公共区域(厕所、蛋奶间、操场、洗手设备设施)XXX,大型玩具(前)XXX,大型玩具(后)XXX,隔离室:XXXX。

学校突发疫情隔离封闭应急预案3

  一、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生事件急处理条例》《晋江市教育系统突发传染性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完善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 xx

  现场处置组:负责人: xx

  转移协调组: xxx

  信息通联组:负责人: xx

  心理铺助组:负责人: xx

  物资保障组:负责人:xx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査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码”(红码者暂缓返校)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护导人员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护导人员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

  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

  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

  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

  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

  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

  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

  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

  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 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

  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

  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

  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疲情监测组要做好:

  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級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

  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非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整个数进行消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及其他物品进行在知有物,照体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

  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交排在备用教室进行。

  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就餐场所应急

  如在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

  一是通知在同一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

  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体息,疏散同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 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

  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

  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

  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

  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本龙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整个就餐场所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座位、餐盘、余餐、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

  二是封闭该餐厅或就餐场所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就餐安排在备用场所进行。

  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6)教职工在办公或宿舍出发热情况,参照上述程序操作。

  4、校外人员入校应急。

  校外人员来校,测量体温时发现发热,门卫保安与监组立即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

  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

  二是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人员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4)如校外人员拒不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强行进入校园,监测组和保安人员应采取紧急强制措施,并迅速报警处置。

  (三)形成联动机制。

  出现上述各种紧急情况后,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理清问题线索,努力控制不利影响

  (1)信息通联组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发热人员此前密切接人员姓名、活动轨迹等信息.(如果是家长,还需通过学生了解住址、家庭主要成员等信息),向领导小组汇报,为后续工作作好准备。

  (2)心理辅助组编制好宣传资料,向全体师生发放。根据紧急情況面的大小,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如在教室内出现情况,则面向该班级师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如发生在集体用餐时,则需向全校师生开设心理讲座,进行应急心理辅导。

  (3)物资保障组事先要组织好充足的防疫所需物品(尤其注意测量体温器具使用的有效气温范围),保障学校各项防疫措施及时、顺利落实。

  (4)如果医院反馈感染情况属实,立即向教育办和街道汇报。根据上级要求,采取停课等应对措施。

  (四)终止应急响应。

  根据医院反馈信息,已经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学校终止应急响应。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或解除隔离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负责教学的校级领导(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疫应急工作责任制,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制。岗位到人,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现处置不当情况,要追究失职人员责任

  2.加强应急保障。学校要专款专用,保障购置必要的防护药品、器材、设备等。确保防疫工作的需要。

  3、相关场所配备

  临时隔离观察室:心理室

  应急疏散点:操场

  4、加强舆论宣传。心理辅助组要利用校园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防控和心理健康知识,确保全校师生熟悉防疫措施。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5)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范本五份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1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一、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公共卫生水*;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抢救财产,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领导

  1、有效开展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学校突发疫情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处室,成立现场指挥部。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3、学校成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总指挥:校长、**(法人)

  副总指挥:副校长(分管安全领导)

  成员:中层以上领导、各处室主任、年级组、班主任、保安

  由校长担任救援总指挥,(副校级领导)任现场指挥。

  抢险行动组组长:xxx

  成员:xxx

  疏散引导组:各班班主任

  通讯联络组:办公室

  人员救护组:校医

  后勤保障组:总务处

  4、职责范围

  抢险行动组负责发生灾害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营救,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

  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上报工作;

  人员救护组负责为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并在第一时间就*送至镇级以上医院;

  后勤保障组负责妥善保管从现场抢救出来的物品,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丢失;为现场救护工作提供车辆、水、食物等物资服务工作。

  三、预警预防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学校成立学校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学会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演练。

  2、建立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专人负责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立队伍,保障供给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购置保障物资,确保用得上、足够用。

  5、安全自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还要经常对建筑物、树木,排水,供电、厕所等组织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食堂、教室、宿舍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和生活环境。

  6、常抓不懈,养好*惯

  (1)保持工作、学*、生活环境通风换气。

  (2)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

  (3)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洗手。

  (4)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四、监测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的监测系统。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年级―校医),学校要进一步排查,将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病病人,进行登记,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疫情灾害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漏报突发事件。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五、处置流程

  班级处置流程:

  1、日检:每早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出勤人数。

  2、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即告知年级、校医。

  3、劝说:发现身体不适或发热学生,必须劝其看病,在家休养。

  4、记录:及时统计患病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上报学校。

  5、跟踪:每天知道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

  6、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7、消毒:做好班级室内外消毒工作,停止集体性活动。

  8、观察:对痊愈后返校学生及其他同学,加强观察了解。

  学校处置流程:

  学校一旦发现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立即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1、事故发生。学校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并组织教职工施救及学生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2、紧急救援。根据事故性质向**、交警、应急、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救援,使灾情较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3、事故现场。学校领导及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抽调抢险队伍、物资,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就*送医院治疗,并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六、善后处理

  1、应急状态解除由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3、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4、对在突发疫情灾害事件中,隐瞒不报、行动迟缓、贻误战机,抗令不遵等事件与责任人,将严肃处理!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2

  为切实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有效应急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防止疫情传播扩散,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维护校园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周柱德主任

  副组长:各科室主任

  组员:全体教职工

  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及时转发并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卫生厅、诸暨市教育局等上级有关文件;及时准确掌握学校疫情动态,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与卫生防疫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学校建立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传达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并制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严格把好儿童入学健康关,加强学生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每日做好病弱学生的观察记录。

  按规定建立传染病可疑病人留观室。留观室内配备基本的生活和卫生设施。

  专人负责做好对教室等人群聚集区域的通风工作,对教室等重点场所进行紫外线、醋定时消毒,餐具每餐消毒。

  三、传染病疫情处理报告应急措施

  学校建立由班级到教师、到疫情报告人、到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的应急措施。

  1、学校每天统计本校学生因病缺课、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2、对晨检中发现的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学生,要求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并在家休息、观察。

  3、班主任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凡学校所发现有传染病可疑病人又不能排除的,先将可疑病人送入留观室隔离,并告知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要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例,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3

  目前,正值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传染流行潜在很多危险因素。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 员:xx 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

  做到一天三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加强监测、及时治疗,严防合并症、并发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在同一学校短期内学生因病缺*异常增多(一学校达3人以上)或累计发现流感病例达10例时,学校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6、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漂*粉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双重消毒。

  8、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9、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上报校长,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卫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其的责任。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4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和应对能力,及时有序地开展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学生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特成立xx镇xx小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科任老师

  职责:

  1、贯彻落实镇委、镇**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

  2、负责统一指挥防范应对工作,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

  3、制定并安排部署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督促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4、指导师生防范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及时按要求向教育部门、***门报告疫情;

  5、筹集防控物资;

  6、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学*指导工作。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分级负责。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

  各处室、年级,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体党员干部要以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头做好以下六项要求,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做好我校疫情防控工作。

  ⑴带头把防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实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⑵带头全面正确理解上级及我校的工作要求,服从命令听指挥,把防控疫情作为自身政治责任。

  ⑶带头响应校党委、中心小学(管理组)号召,执行有关部署,在关键时期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根据防控需要,干部、党员努力冲在前、作表率。

  ⑷带头关注最新疫情动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身边教师、学生及家长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⑸带头发挥党员、领导、年级、处室联系责任作用,做好联系沟通,协助开展排查和防控知识教育,推动防控措施落实。

  ⑹带头宣传上级的有关政策要求,增强广大教职工抗击疫情的信心,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2、形成工作合力

  按照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镇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发动全体教职工、学生以及家长,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践守承诺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格局,认真做好防控工作。教职工、学生及家长要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⑴承诺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去,最大程度降低不必要的外出,不举办、不参加聚会等五人以上的活动。

  ⑵承诺正确佩戴口罩,规范洗手,室内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不给病毒留有可乘之机,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⑶承诺主动配合学校、年级做好相关人员外出信息收集工作,上岗前做好体温检测和口罩佩戴,体温异常主动自我隔离观察,必要时就医。

  ⑷承诺以学校主人翁意识做好单位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信息及时上报。

  ⑸承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并及时科学就医;承诺主动配合查验、检查、量体温等,及时提供出行信息等有关线索,不包庇、不隐瞒。

  ⑹承诺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

  3、确保工作落实

  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依法依规抓好各项防控任务落地落实;落实专人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处室年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抓早、抓小、抓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中迟报、瞒报、漏报、谎报和推诿扯皮等视情况追究责任。

  四、工作分工

  为强化责任,明确职责,依据工作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在xx镇中心小学(管理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相互协调开展工作。

  (一)协调联络(xx)

  职责:负责接收上级文件,贯彻传达文件精神;督促、检查各处室、年级工作落实情况;联络、协调校外相关单位;做好舆情监控。

  (二)应急防控(xx、各班班主任)

  职责:

  1、负责现场处置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应对处置、按�定报送信息;配合卫健、疾控、教育等部门控制事态发展,做好患病人员的应急救援;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2、督促各单位推进、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监测等制度,对学生的缺勤情况进行汇总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及时科学处置。

  3、落实好疫情防控每日“零报告”制度。

  4、做好卫生信息的收集,与市卫健、疾控等部门保持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5、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彻底全面督查整治。

  6、应急防控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校园卫生(xx)

  职责:督促落实所有公共场合的卫生打扫和公共场所消毒工作;落实晨检制度及相关数据的汇总、上报。

  各年级(xx)

  职责: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部署安排工作,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做好稳定工作;完成缺勤、疑似病例的人员筛查、上报,联络家长并做好沟通。

  ④各班级(xx)

  职责: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晨检制度的落实、上报,协调任课教师课前报告,做好与家长的联络。学生每天向班主任报告体温监测情况,由班主任上报年级和德育处后上报学校。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同时要求所有教师正面解读各项政策、措施。

  (三)后勤保障组(xx)

  职责:负责各种物资供应;制定教室、宿舍、办公室、厕所、、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制度并有效落实;有效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采购一批体温快速监测设备、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

  (四)学*指导(xx)

  职责:教职工每天报告体温检测;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对各年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的学*方法指导与落实工作;做好延期开学的有关教育教学预案。

  (五)安全保卫(xx)

  职责: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控,严格校门出入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校及校内疑似人员离校;对校外人员正面宣传;同时加强校门口、值班室的卫生消毒工作。

  (六)宣传教育(xx)

  职责:借助微信、学校电子屏、宣传栏、家长群、学生群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知识,让全体师生都知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知识;推出学校正面典型,营造正能量;做好疫情信息的发布与舆情的控制工作。

  学校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进一步做好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维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精神,为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阻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特制定我基地开学后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依法防控、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思想,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预防为主,发现及时,反应迅速,果断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在学校的蔓延和发展。

  二、组织结构

  (一)成立应对突发疫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基地负责人

  副组长:基地副职

  成员:综合办主任、学工部主任、教学部主任、招办主任

  主要职责: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合作校方制订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本基地的疫情控制应急预案;

  2、认真做好开学返校师生和开学后师生的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

  3、建立健全紧急应对突发疫情的工作责任制,建立总经理负总责与中层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各班级,落实到人;

  4、明确并落实突发疫情的发现人、报告人、处置人,具体实施对突发疫情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六个专项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xxx(总经理)

  副组长:xxx(副总经理)

  成员:xxx、xxx、xx

  职责:负责落实总部决策部署和合作校方的指示精神,分解细化工作任务,部署抓实本基地应对新冠肺炎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和信息上报等相关工作。

  2、突发疫情防控组:

  组长:xxx(副总经理)

  成员:中层领导全体员工

  职责:负责落实师生各项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和指导参与处置人员实施个人防护,协调解决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3、后勤保障与卫生整治组

  组长:xxx(总经理助理、综合办主任)

  成员:全体员工

  职责:负责统筹协调新冠肺炎的处置药品、物资的供给,做好必要药品、物资的应急储备;安排落实疫情处置方式,保障学校防控和生活必需品供给。负责基地所在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消毒、保洁工作,特别是宿舍、教室等的卫生和消毒等工作。

  4、舆论宣传组

  组长:xx(招办主任)

  副组长:xx(品牌建设负责人)

  成员:全体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宣传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的相关知识和处置措施,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跟踪舆情,及时掌控和处置谣言,澄清相关事实。

  5、教学稳定组

  组长:xxx(教学部主任)

  成员:全体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突发疫情处置后,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6、突发疫情应急救治组

  组长:xxx(副总经理兼学工部主任)

  副组长:xxx(总经理助理兼综合办主任)

  成员:全体班主任

  职责:设置临时隔离室,对于发现的可疑病例进行及

  时临时隔离,组织专人对病人进行观察记录,按防控程序做好送诊治疗工作。

  三、突发疫情应对

  (一)早发现:开学后,对学员实行晨检、午检、晚检的一日三次检测体温的办法,晨检有早值班老师负责;午检有上午最后一节课任课老师负责,晚检男生有宿管老师负责、女生当值女老师负责;对员工的两次检测由值班老师负责。检测体温时:36、9℃列为劝返人员;37℃---37、2℃列为隔离、上报人员;37、3℃及以上列为上报人员。

  (二)早报告:对学生检测体温的老师和值班老师一经发现上述三类人员,第一时间报基地负责人,如有第二类、三类情况立即启动《基地应对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上报合作校方有关处室(xxx),同时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书面初步情况(xx)。

  (三)早隔离:疫情发生后,立即将要隔离人员带入隔离室,并配备人员监护,同时联系市人民医院送诊(xxx、xxx及病例所在班班主任)。对第二类人员隔离留观,并及时检测体温,观察身体状况,视情况进行处置,并密切与合作校方进行联系(xx及病例所在班班主任)。同时会同合作校方及所在地疾控部门开展疫情处置,严防疫情传播。密切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实施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并做好师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心理疏导,营造家校共同防控的良好局面(xxx、xx、张明月)。除此之外,相应做好已下工作:

  1、出现疑似病例后,学员所在班级停课、排查密切接触人员并进行隔离观察(xxx及班主任)。

  2、所住宿舍楼栋学员禁止去其他宿舍,宿舍进行消毒、通风(xxx及宿管员)。

  3、对教室、办公室、楼道、走廊区域进行每天两次的消杀(xxx)。

  4、做好相关班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

  5、疑似病例一旦确诊,基地及所在地学校可能出现新型肺炎暴发疫情,基地将无条件配合当地**及合作校方采取的各种措施:

  (1)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教室及宿舍,暂停基地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互相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xxx、xxx)。

  (2)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停止聚集性活动、停课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xxx、xxx、xx)。

  (3)后勤保障与卫生整治组联系合作校方,请卫生防疫部门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xxx)。

  (4)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和上级***门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准确无误地做好人数统计,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xxx及全体班主任)。

  (5)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微信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xx、xx)。

  (6)各部室、各班级做好舆情监控工作,舆论宣传组根据合作校方及疾控中心要求及时公布疫情信息,正确引导师生舆论导向,防止过度恐慌情绪发生(xx、xx)。

  (7)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妥善处置后,舆论宣传组和教学稳定组要及时安定师生情绪,安抚师生不慌不乱,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xx、xxx、xx)。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6)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实用五份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1

  在学*、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位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发展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

  二、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2、安全运行部等各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度公司、沧口分公司:做好各分公司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的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确要使用空调的,必须定期换气。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做为工作的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外部以及内部各部门联系电话。

  报警服务:110

  急救中心:120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2

  一、指导方针与工作原则

  全县工商系统要在当地**的统一领导和县局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立足职能,周密部署,严密防范,监管到位,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有效防控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市场防控应急指挥部。

  县局成立以张步勇局长为指挥长,其他局领导为副指挥长,市场合同股、经检大队、消保股、办公室为成员单位的市场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县工商系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关情况,制定全县市场防控应急管理措施,指导各分局及时、稳妥地开展市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在疫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

  2.市场防控应急办公室。

  应急指挥部下设市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合同股。其职责: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应急情况处置、情况通报、工作督办、信息搜集和情况汇总等工作;负责落实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的具体工作。

  (二)部门职责分工。

  1.市场合同股。

  调查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情况,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管理措施,指导各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市场防控工作,检查市场防控工作情况;负责向**和有关部门通报市场防控工作情况;在疫情发生后,指导疫区工商分局在当地**领导下,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关闭交易场所,并做好停止畜禽制品交易活动的善后工作。

  2.办公室。

  在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归口负责全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市场防控疫情情况、工商部门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的新闻宣传工作,承担重要文字材料的综合工作,按有关要求和途径上报县局系统防控工作情况;负责统一调度防控物资、车辆等。

  3.经检大队。

  负责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产品的不法行为。

  4.消保股。

  做好行政执法网络有关举报违法经营畜禽类制品信息的分流、督查工作。

  5.基层分局。

  监督市场主体执行休市、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对无证照经营和违法经营畜禽类制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应急反应的措施

  (一)预警信息的发布

  1.县内发生疫情后,县局应急指挥部在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疫情通报,及时将情况通报疫区周边有关各分局应急指挥部。

  2.疫区周边有关分局应急指挥部要在当地**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疫区所在地**和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指挥部划定的疫情预警范围,向相关工商部门和相关市场发出预警通知。一旦发现新的疫情或其他异常情况,应迅速上报当地**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县局应急反应的措施

  1.县内发生疫情后,县局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办公室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2.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具体措施下发各分局,指导全县工商系统作好应对工作。

  3.对疫情严重、可能引起较大市场波动的地区以及对疫情跨乡级行政区范围的,县局要及时派出督查组,指导当地工商部门做好市场内的疫情防控和监管工作。

  (三)疫区所在地工商部门应急反应的措施

  1.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关键防控措施,迅速开展市场防控应急监管。

  2.对发生疫情的市场,要维护好现场秩序。迅速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按要求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3.在当地**统一领导下,协助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关闭疫点市场畜禽制品销售区或整个市场,并按当地**要求,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4.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特别加强对疫区与非疫区结合部市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的巡查,及时上报市场巡查监管情况。严防疫区畜禽类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5.严厉打击非法交易病死畜禽类和未检疫畜禽类产品的行为;从重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品、物资及借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和流通秩序的行为。

  6.落实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防控畜禽传播的责任。

  (四)疫区市场主办单位应急反应的措施

  1.迅速控制疫情发生的现场,防止疫情传播、扩散,责令经营户立即停止销售畜禽类制品。

  2.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门和工商部门通报。

  3.疏散围观人员,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疫点、疫区。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现场的处置工作。

  (五)疫区周边工商部门的应急措施

  1.疫区周边工商部门要抓好市场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严密监视畜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动向,及时做出预警。

  2.全面清理检查市场,尤其要加强对疫区周边区域、疫区与非疫区结合部和重点产区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监管,每个市场每日巡查密度不得少于两次,防止疫区畜禽类及其产品流入本地市场。

  四、应急报告机制

  (一)突发疫情报告

  市场内一旦发生疫情或重大案件,要采取零报告制,事发地工商部门必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党委、**、上级工商局。

  (二)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疫情发生地工商部门对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处理情况须一日一报,有特殊紧急情况要随时上报;应急状态解除后5日内要形成完整报告报县局市场防控应急办公室。

  五、应急反应的保障

  (一)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县局、各分局要加强值班。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县局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所有人员、各分局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人员、疫区所在地工商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手机保证24小时开通,严禁关机或不应答。

  (二)值班备勤工作

  县局防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人员工作日要全部在岗,休息日50%以上的干部备勤,遇到紧急情况,相关人员保证2小时内完成集结。

  各分局工作日需全员在岗,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日70%以上的干部备勤,出现紧急情况,须在2小时内能够集结5人以上,并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三)物资保障

  对进入疫区参与指挥与防控疫情的工商干部必须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帽子或头套、胶靴、防护镜、人用消毒药等。

  县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防控物资。防控设施、装备、应急物资要确保正常,执法车辆、通讯设备、检测设备在内的相关物资设备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做到随时应急,随时使用。

  六、宣传引导

  局、分局两级工商部门要通过市场渠道积极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使经营者、消费者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播的特点和预防知识,增强科学防范意识,提高防范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市场防控工作。

  局、分局两级工商机关要严格遵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发布的工作纪律。未经县局和当地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指挥部同意,不得对外发布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七、应急反应的善后处理

  (一)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在**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清理现场,确保疫病不传播、扩散。

  (二)指导市场主办单位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进货质量关,保障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三)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趁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

  (四)总结上报处理的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八、责任追究和奖励

  (一)严格追究信息瞒报、迟报、漏报责任。

  各分局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市场发生疫情信息瞒报、缓报、谎报的,要依法给予主要负责人行政处分。

  (二)严格追究相关人员“不作为”责任。

  对未按照县局及其当地**应急预案要求履行职责,推诿扯皮,严重损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形象,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严格追究工作不力干部的责任。

  对因监管不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H7N9禽流感通过市场渠道传播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3

  一、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生事件急处理条例》《晋江市教育系统突发传染性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完善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xx

  现场处置组:负责人:xx

  转移协调组:xxx

  信息通联组:负责人:xx

  心理铺助组:负责人:xx

  物资保障组:负责人:xx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査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码”(红码者暂缓返校)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护导人员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护导人员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疲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級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非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龙头交又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

  一是对整个数进行消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及其他物品进行在知有物,照体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交排在备用教室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就餐场所应急

  如在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一是通知在同一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体息,疏散同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疫情监测组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本龙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整个就餐场所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座位、餐盘、余餐、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餐厅或就餐场所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就餐安排在备用场所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6)教职工在办公或宿舍出发热情况,参照上述程序操作。

  4、校外人员入校应急。

  校外人员来校,测量体温时发现发热,门卫保安与监组立即向疫情监测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二是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人员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4)如校外人员拒不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强行进入校园,监测组和保安人员应采取紧急强制措施,并迅速报警处置。

  (三)形成联动机制。

  出现上述各种紧急情况后,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理清问题线索,努力控制不利影响

  1)信息通联组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发热人员此前密切接人员姓名、活动轨迹等信息、(如果是家长,还需通过学生了解住址、家庭主要成员等信息),向领导小组汇报,为后续工作作好准备。

  2)心理辅助组编制好宣传资料,向全体师生发放。根据紧急情況面的大小,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如在教室内出现情况,则面向该班级师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如发生在集体用餐时,则需向全校师生开设心理讲座,进行应急心理辅导。

  (3)物资保障组事先要组织好充足的防疫所需物品(尤其注意测量体温器具使用的有效气温范围),保障学校各项防疫措施及时、顺利落实。

  (4)如果医院反馈感染情况属实,立即向教育办和街道汇报。根据上级要求,采取停课等应对措施。

  (四)终止应急响应。

  根据医院反馈信息,已经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学校终止应急响应。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或解除隔离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负责教学的校级领导(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疫应急工作责任制,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制。岗位到人,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现处置不当情况,要追究失职人员责任

  2、加强应急保障。学校要专款专用,保障购置必要的防护药品、器材、设备等。确保防疫工作的需要。

  3、相关场所配备

  临时隔离观察室:心理室

  应急疏散点:操场

  4、加强舆论宣传。心理辅助组要利用校园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防控和心理健康知识,确保全校师生熟悉防疫措施。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4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一、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公共卫生水*;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抢救财产,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领导

  1、有效开展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学校突发疫情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处室,成立现场指挥部。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3、学校成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总指挥:校长、**(法人)。

  副总指挥:副校长(分管安全领导)。

  成员:中层以上领导、各处室主任、年级组、班主任、保安。

  由校长担任救援总指挥,(副校级领导)任现场指挥。

  抢险行动组组长:xxx。

  成员:xxx。

  疏散引导组:各班班主任。

  通讯联络组:办公室。

  人员救护组:校医。

  后勤保障组:总务处。

  4、职责范围。

  抢险行动组负责发生灾害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营救,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

  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上报工作;

  人员救护组负责为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并在第一时间就*送至镇级以上医院;

  后勤保障组负责妥善保管从现场抢救出来的物品,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丢失;为现场救护工作提供车辆、水、食物等物资服务工作。

  三、预警预防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学校成立学校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学会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演练。

  2、建立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专人负责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立队伍,保障供给。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购置保障物资,确保用得上、足够用。

  5、安全自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还要经常对建筑物、树木,排水,供电、厕所等组织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食堂、教室、宿舍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和生活环境。

  6、常抓不懈,养好*惯。

  (1)保持工作、学*、生活环境通风换气。

  (2)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

  (3)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洗手。

  (4)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四、监测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的监测系统。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年级—校医),学校要进一步排查,将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病病人,进行登记,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疫情灾害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漏报突发事件。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五、处置流程

  班级处置流程:

  1、日检:每早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出勤人数。

  2、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即告知年级、校医。

  3、劝说:发现身体不适或发热学生,必须劝其看病,在家休养。

  4、记录:及时统计患病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上报学校。

  5、跟踪:每天知道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

  6、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7、消毒:做好班级室内外消毒工作,停止集体性活动。

  8、观察:对痊愈后返校学生及其他同学,加强观察了解。

  学校处置流程:

  学校一旦发现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立即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1、事故发生。学校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并组织教职工施救及学生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2、紧急救援。根据事故性质向**、交警、应急、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救援,使灾情较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3、事故现场。学校领导及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抽调抢险队伍、物资,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就*送医院治疗,并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六、善后处理

  1、应急状态解除由学校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3、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4、对在突发疫情灾害事件中,隐瞒不报、行动迟缓、贻误战机,抗令不遵等事件与责任人,将严肃处理!

  单位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5

  一、指导方针与工作原则

  全县工商系统要在当地**的统一领导和县局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立足职能,周密部署,严密防范,监管到位,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有效防控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市场防控应急指挥部。

  县局成立以张步勇局长为指挥长,其他局领导为副指挥长,市场合同股、经检大队、消保股、办公室为成员单位的市场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县工商系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关情况,制定全县市场防控应急管理措施,指导各分局及时、稳妥地开展市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在疫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

  2.市场防控应急办公室。

  应急指挥部下设市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合同股。其职责: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应急情况处置、情况通报、工作督办、信息搜集和情况汇总等工作;负责落实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的具体工作。

  (二)部门职责分工。

  1.市场合同股。

  调查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情况,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管理措施,指导各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市场防控工作,检查市场防控工作情况;负责向**和有关部门通报市场防控工作情况;在疫情发生后,指导疫区工商分局在当地**领导下,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关闭交易场所,并做好停止畜禽制品交易活动的善后工作。

  2.办公室。

  在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归口负责全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市场防控疫情情况、工商部门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的新闻宣传工作,承担重要文字材料的综合工作,按有关要求和途径上报县局系统防控工作情况;负责统一调度防控物资、车辆等。

  3.经检大队。

  负责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产品的不法行为。

  4.消保股。

  做好行政执法网络有关举报违法经营畜禽类制品信息的分流、督查工作。

  5.基层分局。

  监督市场主体执行休市、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对无证照经营和违法经营畜禽类制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应急反应的措施

  (一)预警信息的发布

  1.县内发生疫情后,县局应急指挥部在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疫情通报,及时将情况通报疫区周边有关各分局应急指挥部。

  2.疫区周边有关分局应急指挥部要在当地**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疫区所在地**和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指挥部划定的疫情预警范围,向相关工商部门和相关市场发出预警通知。一旦发现新的疫情或其他情况,应迅速上报当地**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县局应急反应的措施

  1.县内发生疫情后,县局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办公室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2.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具体措施下发各分局,指导全县工商系统作好应对工作。

  3.对疫情严重、可能引起较大市场波动的地区以及对疫情跨乡级行政区范围的,县局要及时派出督查组,指导当地工商部门做好市场内的疫情防控和监管工作。

  (三)疫区所在地工商部门应急反应的措施

  1.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关键防控措施,迅速开展市场防控应急监管。

  2.对发生疫情的市场,要维护好现场秩序。迅速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按要求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3.在当地**统一领导下,协助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关闭疫点市场畜禽制品销售区或整个市场,并按当地**要求,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4.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特别加强对疫区与非疫区结合部市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的巡查,及时上报市场巡查监管情况。严防疫区畜禽类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5.严厉打击非法交易病死畜禽类和未检疫畜禽类产品的行为;从重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品、物资及借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和流通秩序的行为。

  6.落实市场主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防控畜禽传播的责任。

  (四)疫区市场主办单位应急反应的措施

  1.迅速控制疫情发生的现场,防止疫情传播、扩散,责令经营户立即停止销售畜禽类制品。

  2.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门和工商部门通报。

  3.疏散围观人员,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疫点、疫区。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现场的处置工作。

  (五)疫区周边工商部门的应急措施

  1.疫区周边工商部门要抓好市场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严密监视畜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动向,及时做出预警。

  2.全面清理检查市场,尤其要加强对疫区周边区域、疫区与非疫区结合部和重点产区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监管,每个市场每日巡查密度不得少于两次,防止疫区畜禽类及其产品流入本地市场。

  四、应急报告机制

  (一)突发疫情报告

  市场内一旦发生疫情或重大案件,要采取零报告制,事发地工商部门必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党委、**、上级工商局。

  (二)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疫情发生地工商部门对市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处理情况须一日一报,有特殊紧急情况要随时上报;应急状态解除后5日内要形成完整报告报县局市场防控应急办公室。

  五、应急反应的保障

  (一)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县局、各分局要加强值班。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县局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所有人员、各分局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人员、疫区所在地工商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手机保证24小时开通,严禁关机或不应答。

  (二)值班备勤工作

  县局防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人员工作日要全部在岗,休息日50%以上的干部备勤,遇到紧急情况,相关人员保证2小时内完成集结。

  各分局工作日需全员在岗,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日70%以上的干部备勤,出现紧急情况,须在2小时内能够集结5人以上,并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三)物资保障

  对进入疫区参与指挥与防控疫情的工商干部必须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帽子或头套、胶靴、防护镜、人用消毒药等。

  县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防控物资。防控设施、装备、应急物资要确保正常,执法车辆、通讯设备、检测设备在内的相关物资设备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做到随时应急,随时使用。

  六、宣传引导

  局、分局两级工商部门要通过市场渠道积极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使经营者、消费者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播的特点和预防知识,增强科学防范意识,提高防范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市场防控工作。

  局、分局两级工商机关要严格遵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发布的工作纪律。未经县局和当地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指挥部同意,不得对外发布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七、应急反应的善后处理

  (一)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在**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清理现场,确保疫病不传播、扩散。

  (二)指导市场主办单位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进货质量关,保障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三)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趁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

  (四)总结上报处理的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八、责任追究和奖励

  (一)严格追究信息瞒报、迟报、漏报责任。

  各分局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市场发生疫情信息瞒报、缓报、谎报的,要依法给予主要负责人行政处分。

  (二)严格追究相关人员“不作为”责任。

  对未按照县局及其当地**应急预案要求履行职责,推诿扯皮,严重损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形象,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严格追究工作不力干部的责任。

  对因监管不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H7N9禽流感通过市场渠道传播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菁华3篇)(扩展7)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优选【5】篇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 1

  第一部分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全市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事件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安全、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故。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三)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市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二)**负责、部门合作

  各级人民**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负总责。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我市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实行市、县(市、区)二级负责制。

  (四)依靠科学、快速反应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四级预警、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展情况,将事件分为“四、三、二、一”四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事件时,启动相应级别响应。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突发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件。

  (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突发性严重环境污染事件。

  (四)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五)跨市级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对我市造成环境危害的污染事故。

  (六)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部分组织体系

  一、指挥机构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市人民**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其成员由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见附件),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动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成立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应组织,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事件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等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其贯彻执行;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领导重点防控单位进行应急处理的演练。

  各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下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演练活动;接报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信息。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八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

  (一)现场监测处置组

  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参加。负责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现场处置、调查处理、监测、报告、监督检查、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交通运输保障组

  由市交通局牵头,负责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疏散人员的运送转移,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医疗救治组

  由市卫生局牵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医疗救治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后勤保障组

  由市***牵头,经信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物资的供应、运输、调运、储备,提供现场处置技术及事件处置时气象动态,安置受害群众,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社会治安组

  市***、**支队负责密切注视事件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和事件处理,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及市有关新闻单位参加。负责组织宣传普及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防治知识,发布新闻及通报有关情况,并向上级新闻单位提供有关工作信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监察组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监察各地贯彻执行环境事件防治政策、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受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在处置工作中领导不力、玩忽职守、违规违纪等行为。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负责起草有关汇报材料、领导讲话,草拟有关文件,编印工作简报,沟通各组工作情况和信息,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措施。承办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相关部门职责

  (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安监局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控制规划,把突发环境污染与事故控制和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物价稳定。

  (二)市财政局

  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所需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经费供给,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三)市***、**支队

  做好法制宣传,密切注视事件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

  (四)市卫生局

  做好伤员的救治,污染疏散区域人员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五)市交通局

  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疏散人员的运送转移,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六)市民政局

  做好社会捐助工作,专项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经费和物资管理使用工作以及救济物资发放、污染区域内人民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等。

  (七)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环境污染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期间新闻报道的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八)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

  组织做好流域、水源流量控制与监测,开展家畜及野生动植物受污染情况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九)市气象局

  及时、准确提供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区域的气象情报资料。

  (十)市科技局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及时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支持对突发事件有关防控工作的科学研究。

  (十一)市监察局

  负责调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违规违纪、失职渎职事件,严肃追究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责任。

  第三部分预警制度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

  (一)预警启动

  突发环境事件实行四级预警制度。Ⅳ级突发事件,即一般环境事故,启动蓝色预警;Ⅲ级突发事件,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启动黄色预警;Ⅱ级突发事件,即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启动橙色预警;Ⅰ级突发事件,即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启动红色预警。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二)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和环境应急资料库,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建立报警服务系统及相关技术支持*台、信息反馈与确认等。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与确认

  组建由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环境评价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环境评估专家、防化专家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突发环境事件评估咨询专家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性质、类别、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开展事件快速评估与决策咨询。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

  1.评估内容:明确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和类别,预测可能的涉及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评估现有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得当,应急能力是否达到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需求等。

  2.快速评估步骤: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并迅速对现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评估意见,为技术行为和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3.决策咨询:突发环境事件评估专家组对快速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现有应急处置措施的改进意见,并对行动方案做出决策咨询。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确认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评估咨询专家组的意见,由市环保局向市人民**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分级预警的建议,由市人民**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级并根据相应级别做好预警公告的发布工作。蓝色预警由县级人民**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地)级人民**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人民**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根据***授权负责发布。

  第四部分信息管理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

  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按国家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县级(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发现或获知突发环境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县(市、区)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确认。

  各级人民**应当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报告。

  根据调查和确认结果,三级环境事件48小时内报告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二级环境事件12小时内报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级环境事件6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随时报告事件势态进展情况。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内容及形式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速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确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速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大小、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确报是指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初步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是指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与信息发布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同级人民**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按照国家***《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新闻发布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泄露事件信息。

  各级人民**及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建立快速发布机制,避免因发布滞后造成工作被动。对媒体有关事件内容的不准确报道,应当及时通过发布通告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即蓝色预警启动四级响应,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一、四级应急响应

  (一)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迅速组织环境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转移、污染消除、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二)县级人民**应急响应

  县级人民**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议,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县级人民**接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依法进行受污染区域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物资的供应。

  (三)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提供技术指导,督促当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整个事件情况及时报告市**备案。

  二、三级应急响应

  (一)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迅速组织环境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转移、污染消除、人员撤离、受污染区域划定,同时组织突发事件评估专家组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二)县级人民**应急响应

  县级人民**接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组织相关人员的疏散安置、依法进行受污染区域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物资的供应。

  (三)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市环境保护局及时会同当地环境保护局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确认,指导督促当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

  (四)市人民**应急响应

  市人民**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的建议,决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三、二级应急响应

  (一)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市环境保护局迅速组织环境监察应急、环境监测应急队伍和有关技术人员赶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转移、污染消除、人员撤离、受污染区域划定,同时组织突发环境事件评估专家组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二)市人民**应急响应

  市人民**接到二级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的建议,及时报告上级**启动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并做好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的配合准备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织;紧急调动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受污染区域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环境保护局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三)县级人民**应急响应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及有关部门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的县级人民**,要服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调度,做好支援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在本辖区内发生,必要时处于应急准备状态。

  (四)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应迅速组织环境应急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到达事件现场,进行采样和监测,开展现场污染源调查,实施污染消除等紧急控制措施,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一级应急响应

  (一)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并及时派出专业技术机构赴现场开展现场调查,组织落实各项紧急防控等措施;配合上级专业机构对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开展污染源调查、受污染区域划定等工作;检查督导基层组织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依法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根据授权发布本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二)市人民**应急响应

  市人民**接到一级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的建议,及时报告上级**启动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并做好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的配合准备工作。

  市人民**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和性质及时成立市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协调市、县(市、区)人民**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开展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污染危害监测与分析、污染源调查与控制、受污染群众救治与转移、信息发布、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县、市、区人民**及环境保护局应急响应

  服从市人民**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按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要求,各司其职,做好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处理、采样、监测、技术分析、评估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妨碍工作开展。

  五、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成立的条件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无继发可能;

  3.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健康与环境再次遭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后果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二)应急终止的程序

  1.事件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咨询组论证调查,确认突发事件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结论以书面形式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报告。

  2.接到环境应急指挥部的应急终止通知后,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3.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应急终止的信息。

  4.由市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行动的后评价,编制应急评价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第六部分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现场监测处置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联络畅通,实行市县(市、区)联动机制。

  接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市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

  二、快速出击

  接报后,市应急处理指挥部指令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组成单位人员,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同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三、及时处置

  如果现场监测处置组到达现场前,有关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现场监测处置组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现场调查

  现场监测处置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五、情况上报

  现场监测处置组负责人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市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人,按国家***要求,做到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同时市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和现场监测处置组的要求,决定是否增派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赶赴现场增援。

  六、污染处置

  现场监测处置组根据市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指示,积极参考各方意见,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危害。

  七、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现场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处置组向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由市应急处理指挥部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做出是否发布警报决定。

  同时,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分析,向事故、事件处理组通报情况,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由事故、事件处理组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八、污染跟踪

  现场监测处置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每24小时向市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一次,直到事故污染消失报警解除。

  九、调查取证

  现场监测处置组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十、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第七部分组织、技术和后勤保障

  一、组织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市、县两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预警、预报的各项协调管理工作等。

  二、技术保障

  (一)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库(可参照环评专家库)

  市级建立环境应急专家数据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能迅速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其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2.综合评估突发环境事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

  4.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总结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二)现场应急环保专业队伍

  市、县(市、区)**以现有环境监察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伍,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等人员组成。这支队伍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常备重要力量,随时能够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事件发生地环保部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指导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

  3.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意见,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4.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5.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三)培训和演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常备队伍要按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和演练。

  三、后勤保障

  (一)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计划,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储备分为日常和战时两级。

  (二)装备保障

  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故时能有效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三)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和计划部门应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转经费、突发事件处理经费,所需经费列入同级**的财政预算。捐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专户管理,由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掌握、集中安排使用。

  (四)社会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应急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的专业教育,宣传环境应急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环境事件。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 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湖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鄂政办函〔2021〕1号)、《武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武政〔2020〕27号)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以及跨区或者超出事发地区人民**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供水突发事件应对按照《武汉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武政办〔2014〕205号)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按照《武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武政规〔2020〕4号)执行。核与辐射污染事件应对按照《武汉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武政办〔2018〕63号)执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应对按照有关专项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事件严重程度,依据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1.5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详见附件)。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设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由市人民**分管副**担任指挥长,市人民**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市***分管副局长和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通信管理局、武汉警备区、武汉海事局、武汉供电公司、武汉新港管委会和各区人民**(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兼任。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指挥工作。

  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专家组,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聘请环境监测、化工、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利、水文、地质、农林、气象、矿山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由市人民**统一聘请,任期5年。

  2.2主要职责分工

  (1)市指挥部: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组建现场指挥部,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或者先期处置;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了解掌握突发环境事件情况,根据需要向市人民**提出处置建议;协调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技术援助。

  (2)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市指挥部日常工作;及时传达市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组织落实市指挥部作出的决策;收集、评估和整理事件信息,提出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的建议;根据市指挥部的决定,启动应急响应,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报告或者通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组织修订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下设由市生态环境局(或者市指挥部指挥长指定单位)牵头负责的现场处置组、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的应急监测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的医学救援组、由市应急管理局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的应急保障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新闻发布组、由市***牵头负责的社会稳定组等6个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上述工作组设置可作适当调整。

  (4)各成员单位

  市委宣传部:负责配合有关事件处置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市委网信办:负责收集分析舆情和社会公众动态,指导有关事件处置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和应对处置,配合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参与陆上石油管道事故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参与事件善后恢复重建;组织协调储备粮食和食用油的调拨供应。

  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监测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救援装备、应急处置物资的生产。

  市***:负责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参与因剧毒化学品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中相关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要求,对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现场秩序,配合事发地所在区人民**做好群众疏散工作,保障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周边的主要救援公路畅通。

  市民政局:负责会同事发地区人民**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配合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

  市司法局:负责协调部门之间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争议和问题,组织、指导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基层法律服务行业积极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法律服务。

  市财政局: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参与做好因突发地质灾害次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与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供地理信息,开展应急测绘。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污染源排查,制订环境应急处置和生态重建方案;开展事故调查、定级;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组织对应急处置后遗留危险废物进行处置以及污染场地的修复。

  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协调提供开展应急处置所需的工程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及相关工程技术支持。

  市城管执法委:负责参与因城镇燃气、环卫设施、城市桥隧等突发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开展城镇燃气、环卫设施、城市桥隧的恢复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协调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应急运输工作;参与因道路运输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所辖水系航道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协调铁路主管部门参与因铁路行车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民航主管部门参与因航空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市水务局:负责沿江沿河涵闸排水调度和供水设施调度工作;参与影响集中供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参与农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农业资源破坏、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和调查工作;开展农业生态修复工作;指导农业恢复生产。

  市商务局:负责参与因成品油特殊流通行业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状态下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和供应情况的监控,协调组织主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危及区域内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参与因医疗污水、医疗废物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评估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的健康危害的性质及其影响人数和范围;突发环境事件所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检验和卫生学评价。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参与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配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受灾群众的灾害救助工作;组织协调重要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按权限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指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市市场***:负责参与因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特种设备专业技术支持;负责协调抢险救援过程中的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督和供应保障;在应急处置中做好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保障食品药械安全;禁止或者限制受环境污染的食品和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饮)用。

  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参与涉及森林、林地、草原、湿地、陆生野生动物及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参与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林业资源损害的评估和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协调全市**和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及共享开放,支持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密切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周边的气象实况,及时提供有关气象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参与火灾事故等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对火灾、爆炸现场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抢险救援,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污染蔓延;应急终止后的洗消工作。

  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加强对通信系统的维护,制订通信系统备用方案,配合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武汉警备区:负责根据上级指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协调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武汉海事局:负责长江干线武汉段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长江干线武汉段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做好由陆源污染造成的长江武汉段污染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长江水上应急救援;支持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内河的应急救援工作。

  武汉供电公司:负责保障应急电力供应。

  武汉新港管委会:负责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部门和单位负责按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做好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5)各区人民**:负责建立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做好本辖区内的环境风险防范和监测预警工作;指挥、组织、协调本辖区内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配合开展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应急保障、新闻发布、后期处置与重建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6)技术专家组:负责参与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对污染处置、应急监测等提供技术指导,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开展技术研判,开展污染物识别、污染途径、处置措施等相关分析,为突发环境事件的科学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3预防和预警

  3.1预防

  3.1.1监测和风险分析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市内(外)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例行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风险评估。

  市直有关部门、各区人民**及其相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信息监控;各区人民**应当在居(村)委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员队伍,承担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报告任务。

  (1)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企业排污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及监控,会同水务、气象等部门负责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污染的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2)交通运输部门、**机关协调长江航运***,并会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水陆交通事故、危险品运输引起的污染事件及长江和汉江溢油事件信息的接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配合海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处置涉及长江流域的污染事件。

  (3)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农业外来生物入侵、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信息的接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4)园林和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生态破坏事件和林业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5)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地质矿产生态破坏事件信息的接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中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饮用水环境卫生事件信息的接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7)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部门负责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及预警信息监控。

  3.1.2风险预防

  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风险防控措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各级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监督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工作。

  3.1.3预防职责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区人民**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

  (1)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预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完善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

  (2)开展污染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普查。

  (3)加强源头防控,督促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统筹协调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防止因其他突发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5)统筹安排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红色预警:可能发生或者引发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橙色预警:可能发生或者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黄色预警:可能发生或者引发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蓝色预警:可能发生或者引发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

  3.2.2预警信息发布

  (1)发布权限

  红色预警和橙色预警信息,以及因一个流域或者2个以上地市同时发生(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并危及环境安全,需要预警的,按照规定由省人民**发布。

  黄色预警信息由市人民**发布;涉及跨区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由市人民**发布。

  蓝色预警信息由区人民**发布。

  (2)发布制度

  生态环境部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依据发布权限向同级人民**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同级人民**授权,生态环境部门及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公开播送、逐户通知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邻区域。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采取足以使其知悉的有效方式发布预警信息。

  (3)发布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应对常识、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和咨询电话等。

  3.2.3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在危险区域设置提示或者警告标志,告知公众采取避险措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可能威胁饮用水安全时,要及时做好储水和启用后备水源的准备工作,并通知下游所涉地区人民**及有关部门做好监测监控和储水避峰等准备工作。

  (3)应急准备。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提前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和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对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必要时,实行停运、限产、停产等相应措施,封闭、隔离和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者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舆论引导。公布咨询电话,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更新情况,组织专家解读。加强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2.4预警级别调整和预警解除

  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后,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由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终止响应措施。预警信息发布、级别调整或者解除预警,按照规定程序备案。

  3.3信息报告与通报

  3.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生态环境部门和属地人民**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群众。

  相关部门发现突发事故(事件)有可能产生次生、衍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将信息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生态环境部门接到信息报告或者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和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生态环境部。

  对初步认定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和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本级人民**和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报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当按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有可能产生跨省影响的;因环境污染引发聚集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事发地的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上级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先于下级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获悉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可以要求下级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核实并报告相应信息。下级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依照相关规定报告信息。

  3.3.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终报在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影响消除后上报。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或者需要补充报告的情况。终报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写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3.3.3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的同级人民**及其生态环境部门。

  3.3.4信息报告追责

  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中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启动

  Ⅰ级、Ⅱ级响应启动。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市指挥部立即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Ⅰ级或者Ⅱ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在省人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Ⅲ级响应启动。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根据市指挥部决定,由市指挥部办公室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向各有关单位和相关区人民**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

  Ⅳ级响应启动。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有关区人民**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市指挥部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工作组赴事发地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者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者响应过度。

  4.2指挥协调

  4.2.1指挥和协调机制

  启动Ⅰ、Ⅱ、Ⅲ级响应后,由市指挥部按照本预案,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区人民**实施应急救援。

  一般环境事件发生后,由市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协助事发地区人民**做好指挥协调工作。

  4.2.2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要求。

  (2)派出专家和专业人员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地区做好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转移、疏散群众的时间和范围。

  (7)及时向上级人民**及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响应的实施情况。

  (8)指导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及损害评估工作。

  (9)研究决定区人民**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请求事项。

  4.3响应措施

  4.3.1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营救受害人员,做好现场人员疏散和公共秩序维护;控制环境风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控制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规定向属地人民**及有关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现场指挥部派出前,事发地区人民**应当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者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避免污染物向环境扩散,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指挥协调区属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组织、动员和帮助群众开展安全防护工作;先期处置的情况应当随时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街道(乡镇)应当调动辖区应急救援力量,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事发地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采取适当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涉事企事业单位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主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支持。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园林和林业、水务、海事、交通运输等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实施和调整应急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4.3.2现场污染处置

  涉事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或者事故发生地属于公共区域时,由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现场指挥部应当组织成立现场处置组,会同技术专家组,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的专业优势,制订综合治污方案,追踪污染物扩散途径和范围,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和消除环境风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4.3.3应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结合技术专家组的研判,明确应急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4.3.4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授权发布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

  4.3.5人员转移安置

  首先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及时并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必要的医疗条件。

  4.3.6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开展医学救援工作。禁止或者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集体中毒等。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

  4.3.7维护社会稳定

  密切关注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区人民**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

  4.4响应终止

  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后,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结果,由市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终止的建议,报市指挥部确定后,终止应急状态,同时撤销现场指挥部,并根据实际需要指派有关单位继续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5后期处置

  5.1事件调查

  成立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的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组,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原因、性质、责任等问题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调查报告报同级人民**和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结论、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等信息。涉密信息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要求执行。

  5.2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根据启动响应的人民**统一部署,由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5.3善后处置

  事发地区人民**要及时制订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受灾人员的补助、抚慰、抚恤和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及后期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被征用的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等财产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5.4评估总结

  5.4.1分级评估总结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评估总结权限归省级生态环境部门。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区人民**组织实施评估总结。

  一般环境事件的评估总结工作由事发地区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实施。

  5.4.2评估总结要求

  依据环境应急过程记录、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现场工作小组掌握的应急情况、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反应等,客观、公正、全面、及时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评估,并编写评估总结报告,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环境事件等级、发生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二是环境应急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七是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八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评估总结报告应当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15日内报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

  6应急保障

  6.1预案保障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各责任主体组织制订、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到责任落实、组织落实、方案落实、保障落实。

  6.2队伍保障

  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能的应急力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建立市、区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对化工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培训演练,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者其他险种。

  6.3物资和资金保障

  各级人民**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建立重要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

  紧急情况下,市、区人民**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并于应急结束后依法给予补偿;可以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可以要求提供医疗、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的单位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各相关专业部门及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配备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和动态监控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开展应急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首先由事件责任单位承担,各级人民**和有关部门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和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需要,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经费。

  ***技术保障

  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监测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建立科学的环境应急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环境应急专家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保证随时投入应急后续支援,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区级以上地方人民**及其卫生健康部门应当掌握本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制定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建设专业救治机构网络,组建专业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设施设备、药品和器械,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6.6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后,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保障运送应急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和道路的畅通;必要时,依法对相关道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必要时,市指挥部根据应急需要及时协调民航、铁路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6.7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保障各级环境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间通信和远程视频指挥系统畅通。

  6.8基本生活保障

  事发地区人民**负责提供应急避难需要的场所,保障转移群众和救援人员所需的食物、饮水供应,提供临时居住场所及其他生活必需品。

  6.9部门联动保障

  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如果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6.10宣传培训演练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设置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电信运营商应当无偿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加强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按照相关预案要求,每年不少于1次组织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实战演练等,提高防范、处置和实战能力。

  7奖励与处罚

  对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保障不力,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名词术语解释

  突发环境事件:系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风险源:系指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者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者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市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对预案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组织评估和修订。

  8.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8.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市人民**办公厅于2015年7月23日印发的《武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武政办〔2015〕108号)同时废止。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 3

  为规范我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和减轻环境污染事件危害,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安徽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蚌埠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结合我局具体工作职责,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发生的超出事发地县(区)**或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跨县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其他需要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协调、指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本市范围外发生但可能对本市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跨市突发环境事件由我局联合市有关部门,并协调会同相关市生态环境部门调查处置;协调不成的,报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查处。超出本级应急处理能力的,应及时报请市**启动市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置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我市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组**员包括市环境应急中心、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土壤污染防治与自然生态办公室、宣传教育科(政策法规科)、局信息中心及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

  市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按照应急领导小组指示,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的领导、指挥、督察督办和相关保障工作,组织相关单位拟制不同类型事故的具体处置措施。

  应急办公室设在市环境安全应急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市环境安全应急中心负责人担任。

  市环境安全应急中心: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调查和现场协调工作,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供应急领导小组决策。参与事故应急协调工作,收集、组织和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协调保障,在规定的时限内统一向市**及省环保厅报送事件发生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信息。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成立应急监测小组,负责编制应急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环境监测,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送监测数据,为应急处置及研判提供支撑。

  水污染防治办公室:负责涉水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参与核事故、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和负责涉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处置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与自然生态办公室:负责涉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宣传教育科(政策法规科):负责参与组织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宣传报道、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按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布置,发布关于应急处置的信息;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提供政策法律支持。

  局信息中心:加强事发相关企业污染物外排口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的在线监控,及时提供实时在线监控数据;配合宣教部门做好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信息发布,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等。

  三、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按照《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和四级(一般)四个等级。

  (一)较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必须启动《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程序启动应急工作。

  (二)局应急值守人员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后,应第一时间报告应急办公室进行核实。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的事件,不论事件等级大小,及时逐级上报。

  (三)应急办公室接到信息报告后,要立即核实事件发生单位、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情况、人员受害情况等,并按本预案应急事件的划分等级初步确定事件等级,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处理建议,由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若确定启动则立即对应急办公室下达启动指令。

  (四)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应急办公室组织环境执法、环境监测人员赴现场调查取证,工作人员接到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后,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并准备好现场调查取证、监测等工具。

  (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程度,经局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后,由市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值班室或省生态环境厅报告,报告时限和要求按照《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六)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在现场调查取证的同时,要协助事发地**、指导协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污染事件处置工作,督促事发单位和应急处置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最短时间内切断,阻隔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蔓延,减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七)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安全应急中心)在调查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向局应急领导小组提交调查报告,当日未完成处理的,次日要及时续报调查处理情况;市环境监测站到达现场后,按照事故情况确定需监测的项目,编制应急监测方案,及时向局应急领导小组提交监测报告,供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形成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局机关业务科室在专项负责的突发环境事件完成处理后向市局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报告,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局应急领导小组核实突发环境事件有关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经局领导审定后向市**和省环保厅报告。

  (八)局机关相关业务科室指导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协助当地环保部门做好污染事件善后工作,落实进一步消除污染、恢复生态的措施。

  (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无继发可能;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由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是否解除预案。

  (十)预案解除后,最终的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事件处理结果报告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上报市**和省环保厅。结果报告的内容明确处理结果,事件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出具有关监测数据等。

  (十一)为了正确引导新闻舆论,保证社会稳定,可按照《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视情发布事件信息,发布信息须经局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统一口径,由市局宣传教育科协调组织。

  四、应急处置工作措施

  (一)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应立即赴现场调查,指导发生污染事件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及时通报当地**和相关部门做好污染事件的处理与污染防治工作,通报下游和可能波及的周边地区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

  (二)要求发生污染事件的单位立即停止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必要时实行限产停产等强制措施,启用应急救援储备物资,必要时紧急征用所需的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场地等。

  (三)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活动,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清理污染现场,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展,减轻污染强度,清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四)根据污染事件的污染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及可能危害公众的程度等情况,酌情考虑提请事发地**组织有关部门及时疏散、转移公众。

  (五)清除清理事件现场。污染事件得到控制后,及时进行污染现场清理和洗消,监督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六)污染事件导致人员中毒时,及时提请事发地**组织卫生等部门采取救助措施。

  (七)现场应急人员应配备防毒、防酸碱等有毒有害物品的防护衣具,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五、应急处置工作保障

  (一)根据《蚌埠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我局在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时,及时报请市**启动市级预案。要求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应急管理、发改、经信、**、消防、民政、住建、交通、农业、水利、卫计、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给予支持保障。

  (二)建立市环境应急专家组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

  专家组职责:

  (1)参与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为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提出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

  (3)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知识和技术咨询。

  (三)应急物资调度

  1、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方面,我局作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利用现有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台,兼做固定指挥*台,包括应急指挥*台、综合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由市环境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和运行维护。

  2、环境应急交通工具方面,配备有应急指挥车辆1部(包括照明、摄像、通讯等应急处置器材)和高性能应急监测车1部。

  3、环境应急防护装备方面,配有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3套、应急现场工作服2套、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2套、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及辐射报警装置共2套、医用急救箱2套、应急供电照明设备1套、由市环境监测站维护管理。

  4、环境应急调查取证设备方面,应急摄像器材、应急照相器材、应急录音设备、防爆对讲机、无人机由市环境应急中心维护管理;应急监测器材由市环境监测站维护管理。

  5、积极充实市应急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依托部分企业建立完善部分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 4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强化全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金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金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永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永康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将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预警防范体系,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为主的管理体制,市生态环境分局为处置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主管部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3)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各镇(街道、区)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由企事业单位原因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企事业单位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后果,同时报告市生态环境分局和相关主管部门。

  (4)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作用,提高联防联控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5)资源共享,科学处置。利用现有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机构,充分协调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技术装备和救援力量,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积极鼓励开展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

  1.5 事件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5.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5.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5.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5.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6 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我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是《永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子预案,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1)本预案的上级预案为《永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金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本预案同级应急预案主要指《永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子预案,如《永康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永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永康市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

  (3)本预案下级垂直预案为我市各镇(街道、区)、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 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永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2.1 领导机构

  (1)市应急指挥部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永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

  总指挥:市**分管领导。

  副总指挥:市**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局长。

  成 员: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市场***、市文广旅体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各镇(街道、区)分管领导。

  根据应对工作的需要,必要时增加有关市级单位和部门分管领导为市应急指挥部成员。

  (2)市应急指挥部职责

  ①掌握有关事态变化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研究确定具体应急方案、措施及其他重要事项。

  ②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排险、减害、救助工作。负责市际之间的污染事件应急协调工作。

  ③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必要时向金华市**请示启动《金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④全权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处置工作,紧急调动应急物资、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⑤统一对外发布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突发污染信息。

  (3)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1)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负责甄别突发环境事件等级,提出预警级别建议,并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分析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跟踪环境污染动态情况;及时向市**及上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建议;提出对现场泄漏污染物的处置和环境修复建议;负责所辖江河、湖塘、水库水体污染事件的水量监测、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污染损害评估;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进行调查处理;牵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预警体系;负责建立环境应急专家组,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与机制建设;指导和协助镇(街道、区)、企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2)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调度所属专业队伍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协助市应急指挥部调度全市应急资源;负责危险化学品(除剧毒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涉及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及调查工作;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指导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开启准备工作,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受灾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3)市委宣传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新闻报道、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件现场媒体活动进行管理、指导。

  4)市发改局:负责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环境应急有关项目建设。

  5)市***:负责事件现场警戒和人员疏散,设立警戒线;组织事件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负责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防止出现聚集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负责剧毒品公共安全管理;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中涉及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办理;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工作。

  6)市民政局:负责受影响区域紧急转移人员临时安置工作,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统计报送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及人员转移安置信息;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事发镇(街道、区)人员发生生活困难符合纳入低保、低边的,给予纳入低保、低边救助,符合临时救助的给予临时救助;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善后恢复重建工作。

  7)市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经费;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保障经费的监督使用。

  8)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森林火灾导致突发环境事件、林业生产领域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林业资源损害的评估和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参与地质灾害、矿产资源事件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灾情信息报送;指导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展应急测绘。

  9)市建设局:负责城市燃气、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参与由此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协调应急处置所需的工程机械设备、人员及相关工程技术支持;负责组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协助做好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点和紧急避难场所统筹规划工作。

  10)市交通运输局:参与交通事故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送工作,以及危险货物的转移;组织事故现场紧急客货运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调查工作。

  11)市水务局:负责提供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水利、水文等资料;负责组织协调河流、水源保护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水源供给保障和协调工作,帮助、指导事发地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负责事件发生后水资源的调度,提供生态破坏预防和修复的技术支持。

  12)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农药、化肥、畜禽养殖业及渔业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提供灾后农田工程修复的技术支持;参与突发农业环境事件善后恢复重建工作。

  13)市商务局:负责生活类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及时组织企业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市场供应。

  14)市经信局: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救援防护装备、监测设备和应急处置物资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在保证企业安全的前提下临时停产或部分停产等,以减少或停止污染物排放;协调电力、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应急电力、通信等相关保障工作。

  15)市卫健局:参与医疗污水、医疗废物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制定救护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救护工作,统计报送人员救治信息及伤亡情况;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救护车辆、医疗器材、急救药品,建立救护绿色通道,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临时安置点、避难场所的疫病防控指导和现场救护,指导定点医院贮备有关急救药物;负责组织评估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健康危害的性质及影响人数和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6)市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负责市域内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参与由此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组织垃圾集中处理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负责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执法工作,保障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17)市市场***: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综合监督,禁止受污染食品、饮用水等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依法参与维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期间市场秩序,参与对商品流通领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工作,参与涉及特种设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

  18)市文广旅体局:负责旅游景区景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协调旅游团队的疏导工作;负责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应急动员工作。

  19)市气象局:负责提供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应急处置的气象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信息,为及时预警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20)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按照市应急指挥部指令,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消除可能导致火灾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隐患;事故得到控制后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洗消工作;协助现场应急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21)市供电公司:负责环境应急救援的电力保障工作。

  22)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环境应急救援的通信保障工作。

  23)各镇(街道、区):负责先期收集当地各种突发事件信息,汇总后传送至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先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待市应急指挥部介入后移交处置权,并汇总先期处置情况;负责事发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疏散与安置,安排食宿,稳定群众情绪,组织周边企业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善后恢复重建工作。

  2.2 办事机构

  (1)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①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突发环境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负责市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和应急协调工作。

  办公室主任: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局长。

  办公室副主任: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分管副局长、市应急管理局分管副局长和市水务局分管副局长。

  办公室成员: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市场***、市文广旅体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各镇(街道、区)各明确1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

  ②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主要分为突发事件的日常管理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

  贯彻落实市应急指挥部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工作部署,执行市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负责与上下级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报告、指示和协调工作;组织协调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及信息联络、传达、报送、新闻发布等工作;组织调查一般((Ⅳ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组织协调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检查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负责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牵头组建和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和专业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环境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环境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对企业环境应急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装备和经费等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追回垫付的应急处置经费。

  (2)现场应急指挥部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应急指挥部。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指挥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副指挥人选由市应急指挥部指定。

  现场应急指挥部由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应急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社会稳定组6个工作小组组成。

  ①①污染处置组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

  成员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市场***、市消防救援大队、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现场调查,收集汇总相关数据,进行技术研判和事态分析;分析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切断污染源,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可能受影响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并疏散转移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协调**、消防等有关力量参与应急处置。

  ②应急监测组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

  成员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的调查;根据现场情况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布点和监测频次;协调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及其他监测单位对污染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及数据汇总分析,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配合有关部门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和监督污染物的收集、处理以及受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等。

  ③医学救援组

  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市场***、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组派医疗卫生救援专家与应急队伍,调集医疗、防疫器械、药品;负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援、转诊救治、应急心理援助;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和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配合有关部门确定突发环境事件导致健康危害的性质及范围;禁止受污染的食品、饮用水等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④应急保障组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综合执法局、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指导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的市场监测,及时组织企业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开展应急测绘。

  ⑤新闻宣传组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局、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国内外舆情和社会公众动态,加强媒体、电信和互联网管理,正确引导舆论;通过多种方式,通俗、权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⑥社会稳定组

  牵头单位:市***。

  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经信局、市市场***、事发地镇(街道、区)。

  主要职责: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防止出现聚集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2.3 专家咨询机构

  环境应急专家库由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组建并负责管理,成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化学化工、环境生态、水利生态、应急救援等专业领域专家组成。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在专家库中选取组成环境应急处置专家组,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2.4 应急救援队伍

  以市应急指挥部为中枢,利用应急救助联动指挥*台,整合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资源和力量,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由各专业部门按照各自领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需要,根据应急联动机制调遣应急救援人员,组成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3 预防和预警

  3.1 预防与应急准备

  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依法组织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市内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移动风险源环境风险、污水排放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环境风险、燃气液化气输送及存储的环境风险、汽柴油输送及存储的环境风险等诸多环境风险的预防工作,对上述容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源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定期对市内重点风险源进行例行监测及监督性监测,当发现或判断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针对市域内存在的诸多环境风险,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1)系统评估各种环境风险,科学评估各风险程度及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风险防控对策,建设环境风险防控工程。

  (2)统筹协调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措施,防止因其他突发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3)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培训、演练、相关知识培训、应急*台建设等。

  (4)统筹安排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需的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5)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遏制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实现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目标。

  (6)建立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体系,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7)加强重点河段、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人群聚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周边企业风险源和交通运输的监管,划定防护范围,并在环境敏感区域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3.2 预测预警

  3.2.1 信息监测

  (1)市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市内(外)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市外、有可能对市内造成环境影响事件的收集与传报。

  (2)市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主管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级别确认和预警信息监控工作。

  ①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级别确认和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②农业污染事件、渔业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级别确认和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③内河船舶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级别确认和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④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的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级别确认和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

  3.2.2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颜色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和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规定执行。

  3.2.3 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事件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警报器和宣传车等手段和媒介,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

  预警发布流程: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市**提出预警信息的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蓝色预警由市**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报请金华市**发布;橙色预警由金华市**报请省**发布;红色预警由省**根据***授权负责发布。

  3.2.4 预警措施

  当发布预警公告,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及其有关部门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将预警公告与信息报送到金华市**。

  (2)组织有关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

  (3)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做好应急防范。

  (4)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咨询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渠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还可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③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准备工作;

  ④转移、疏散或者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⑤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有关单位实行停运、限产、停产等相应措施,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3.2.5 预警级别变更及解除

  在预警有效期内,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组织有关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加强跟踪分析,如有分析结论证明可以提前提升、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的,应立即提出预警变更或预警解除的建议。

  预案变更和解除程序与发布程序一致。

  4 信息报告与通报

  4.1 信息报告时限与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单位(或责任人)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110指挥中心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及时通报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

  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根据初步确定的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分别执行以下报告程序: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或者较大(II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应在1小时内向市应急指挥部、市**、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应在1小时内向市应急指挥部、市**和省生态环境厅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应当按照重大(Ⅱ级)或者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要求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4)因环境污染引发聚集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5)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市委、市**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2 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三类。初报是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是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1)初报。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2)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4.3 信息报送渠道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5 应急响应

  5.1 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先行处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污染物性质,采取必要的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迅速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加强对事件现场的监视、控制,并及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向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报告。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接报后应立即向市应急指挥部和市**报告,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2 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分为一般(Ⅳ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和特别重大(Ⅰ级响应)。

  (1)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初判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Ⅳ级响应,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按规定报告上级部门,必要时请求援助。

  (2)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初判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市应急指挥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按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开展处置工作,报请金华市**启动Ⅲ级响应,由金华市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省**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给予指导和支持。

  (3)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初判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市应急指挥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按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处置工作。市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报告金华市**,由金华市**报请省**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省应急指挥部到场后,由省应急指挥部统一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确定后,相应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启动高级别应急预案时,低级别应急预案先期启动。各级环境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单位应同时启动具体行动方案。

  5.3 响应程序

  (1)Ⅳ级响应程序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研判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按以下程序响应:

  ①立即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②市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先期处置指令;

  ③现场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各应急工作小组赶赴现场,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市应急指挥部及时掌握应急救援工作动态报告、研判事件发展趋势、分析处置效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相关工作;

  ④现场应急指挥部随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④⑤组成专家组,进行情况分析,并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集结待命,随时准备为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

  (2)Ⅰ、Ⅱ、Ⅲ级响应程序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研判为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按以下程序响应:

  ①①立即向市应急指挥部、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和金华市**报告;

  ②市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先期处置指令;

  ③初判为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市应急指挥部立即向金华市**报告事态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由金华市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初判为特别重大(Ⅰ级)或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由金华市**报请省**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级部门及时提出响应等级变更情况建议。

  5.4 响应措施

  5.4.1 现场污染处置

  事发企事业单位视突发环境事件发展态势,立即采取关闭、截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同时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处置工作。应急救援人员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大气污染物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隔离、导流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主要采用隔离、吸附、打捞、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场所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事发地周边环境污染负荷。

  5.4.2 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和必要的医疗条件。

  5.4.3 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

  5.4.4 应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依据。

  5.4.5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向公众科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特性及防护常识。信息在未经核实或授权情况下不得发布。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污染物特性、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

  5.4.6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地方**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聚集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5.5 扩大应急

  (1)因突发环境事件次生或衍生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或已有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市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市**报告,请求市**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市应急指挥部可提请市**请求各方力量(如附*部队)的支援。

  (3)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并有可能危及周边地区环境,市应急指挥部应提请市**请求金华市应急指挥部及邻*地区应急指挥部增援。

  5.6 应急终止

  5.6.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即可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已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

  5.6.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应急指挥部视事件处置情况确认终止时机,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Ⅳ级应急响应终止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向市应急指挥部提出响应终止建议,市应急指挥部应急工作组现场调查后研判,向事发地单位和人员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2)Ⅲ级应急响应终止由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经专家组研判后提出响应终止建议,由金华市应急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响应,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响应终止消息。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研判,宣布终止应急响应。

  (3)应急终止后,应急监测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一定频次的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转入常态管理为止。

  5.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市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2)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协调监测队伍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

  (3)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12天内上报市**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抄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同时报省应急指挥部。

  (4)根据实战经验,市生态环境分永康局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5)参加应急行动的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6 后期工作

  6.1 损害评估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范围、程度等进行合理鉴定、测算,出具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应当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前期工作,并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及时制定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可以委托有关司法鉴定机构或者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编制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核。

  污染损害评估应当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特别复杂的,经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应当于评估报告技术审核通过后20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报告报送市**和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并将评估结论向社会公开。

  6.2 事件调查

  (1)事故调查评估的一般规定

  根据《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对危及公众身体健康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金华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其他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视情况组织。

  调查权限在我市职能部门的(含上级委托调查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对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评估。调查权限在上级职能部门的突发环境事件根据规定由相应的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件调查评估,市**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服从、协助、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评估工作。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期限为60日;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和必须调查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期限为30日。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所需时间不计入调查期限。事件调查组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市**和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期限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状态终止之日起计算。

  (2)评价的基本依据。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过程纪录;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公众的反映等。

  (3)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环境事件等级;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6.3 善后处置

  视应急事件处置需要,由事发地镇(街道、区)及相关部门组成善后工作组,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给予补偿;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给公众造成的精神创伤。市**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下达救助资金和物资,市民政局应严格管理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市财政局应加强监督力度,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公开、公正和合理使用。事发地镇(街道、区)及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对受污染区域、流域污染消除和生态恢复工作,落实应急处置过程收集的各类污染物的最终处置。保险企业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

  7 应急保障

  7.1 信息通信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办公室及各环境应急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救援力量信息库,保证应急信息交流和指挥的快速、顺畅、准确,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公用通信网络及各部门、单位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通信技术力量,保持信息报送设施特别是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性能完好,确保市应急指挥部、市应急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组之间的联络畅通。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相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

  7.2 装备物资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应急防护、应急处置等应急设备。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及物资的储备。重点加强危险路段(危险化学品运输途径的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地和危险化学品集中区)沿途增加活性炭等应急物品的储备,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市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可能发生环境事件类型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7.3 应急队伍保障

  市**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相关部门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化工石化医药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要依托企业的消防、防化队伍组建应急分队;同时依托社会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并接受有关部门专业培训和组织管理。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依托环境应急监测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及企业应急专业队伍、社会力量组建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应急队伍,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参与并完成应急监测、污染防控等现场处置工作。重点建设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饮用水源地应急快速监测和救援队伍等。

  7.4 应急技术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危险化学品、应急物资、典型案例等信息库,并发布给各成员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应协调联系省级、金华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专家队伍,为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7.5 应急医疗保障

  市卫健局负责应急处置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造**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及汽车。医疗救护队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实施医疗急救,相关医疗专业医院确保复诊后的续治疗。

  7.6 交通运输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市***牵头负责事件现场的警戒、治安管理,负责封锁事件现场、设立警戒区,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与保护,维持现场秩序,根据事件情况及时疏散群众;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规划应急交通管制线路,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相关单位应迅速组织对受损道路、市政管道等的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运送。

  7.7 应急经费保障

  市财政负责保障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经费,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提出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批准后,及时拨付。市财政局要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财政应急资金的监督管理。

  8 监督管理

  8.1 宣传、培训与演练

  8.1.1 宣传

  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与避险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8.1.2 培训

  生态环境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8.1.3 演练

  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及相关单项预案的要求,每年组织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完善预案,演练应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环境应急技能的目的,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

  8.2 监督考核工作机制

  市**及其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中规定的职责,建立对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①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②对防止或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③②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④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赔偿;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

  ②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③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④拒不执行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时脱逃的;

  ⑤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⑥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⑦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⑧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9 附则

  9.1 预案管理

  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部令第34号)有关规定,对本预案进行管理。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由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并报市**批准。

  9.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9.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永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永政办发〔2018〕41号)同时废止。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 5

  一、环境应急指挥体系

  (一)岳阳市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岳阳市人民**分管副**。

  副指挥长:市人民**分管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岳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市**支队支队长、市***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新闻办、市安监局、市***、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铁山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农业局、市广播电视台、市气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外事侨务办、市消防支队、岳阳海事局、市地方海事局、移动岳阳分公司、电信岳阳分公司、联通岳阳分公司、岳阳电业局

  (二)环境应急指挥办部公室

  市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专家组

  岳阳市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由以下人员组成:付*、程育芝、钟亚军、万群、周春明、肖跃龙、任朝阳、曾德金、郝传杰。

  二、预警分级和发布

  突发环境事件分四级预警,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识。

  蓝色预警:将要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事态可能扩大。由县级人民**发布。

  黄色预警:将要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事态有扩大趋势。由市级人民**发布。

  橙色预警:将要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正在逐步扩大。由省级人民**发布。

  红色预警: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事态正在不断恶化和蔓延。由省级人民**根据***授权负责发布。

  预警信息的取消按照“谁发布、谁取消”的原则执行。

  三、应急响应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xx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xx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四、信息报告

  岳阳市环境保护局开通12369热线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责任人通过12369热线举报电话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

  环保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1小时内组织核查并向同级人民**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并同时向同级人民**报告。

  同级人民**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级别,向上一级人民**报告。

  五、信息发布

  按照事件级别,Ⅱ级、Ⅲ级、Ⅳ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分别由省、市、县(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

  六、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按照“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执行,应急响应终止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1)事件现场危险状态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值以内,无继续发生可能。

  (3)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群众免受再次危害,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处于尽量低的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