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

  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

  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

  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

  我最*阅读了一本书,名为《美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

  这本书描写了*的城市与农村,山川与河流。但是,也严肃地指出了我们面对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和节约资源献出自已的一份力,保护好我们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很久以前,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大自然赐与了我们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因为人们的贪婪,给环境造成了许多危害。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总量约为两万八千亿立方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六,但是人均只有二千二百立方米,在世界排名第121位。即使是这样,我国的淡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时常发生。例如:洗完手不关水龙头,把干净的水倒进下水道等等。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也很严重,戈壁及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约为168.9万*方千米,约为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都不是美丽*应该出现的,就像书中所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强大富裕面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

  想保护环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用电、用水。

  2.不破坏植被,要多种树。

  3.可回收垃圾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不可回收的垃圾要扔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而电池也不能随地乱扔,因为一节五号电池能使一*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保护环境,要从点滴做起!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3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际的新结合。

  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把握当代*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布局、路径、环境、方法,开创了一个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民族理性,体现了当今时代民族理性与世界理性的圆融和合通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规律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当代*和世界发展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认识实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方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以来又创立了*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是500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执政xx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深化把握运用*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xx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从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成立xx年特别是改革开放xx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道路符合*实际,体现*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4

  *发展道路即*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在宣传阐释*特色时,首先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因,被赋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国情标识。准确把握*发展道路的由来、基础与特征,是我们坚持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的思想前提,是我们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

  1.*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相结合的必然成果

  就国家和民族如何发展而言,“道路”既紧扣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又关联实践路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式,还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未来指向密切相关。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报告强调,*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连续性,蕴藏在**代史以来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历史进程中,蕴藏在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而其阶段性特征,在*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发展道路的民族共识和社会基础,创造出*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与基本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夯实*发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储备和经验积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使当代*找到正确道路并踏上新的征程,*特色社会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发展道路在历史连续性之中,被赋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滋养;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争与国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丰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发展道路既呈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又展示出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自觉选择双向互动、互为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发展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亦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那样,*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代*艰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走上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发展道路又具有主体性、选择性。因为人类社会发展毕竟不同于自然存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仅能够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以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救亡图存、探寻真理的牺牲与奉献为代价,融入了*人民求富求强、实现复兴的群体意志和民族追求,说到底,是**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探索并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并坚忍不拔的结果。

  2.*发展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

  当代*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这条道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结着*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深远背景,有着厚重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必须倍加珍惜。

  *发展道路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越久远,历史传统就越丰富厚重。历史传统的延续方式是传*,表现形态是行为,作用机制是形成普遍范式,与主体承载者(民族或群体)紧密联结,其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关键是它能够延绵至今并活化于当代、作用于现实,正所谓“合之于今”“考之于*”。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历史传统,至今仍然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影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责任,修齐治*、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讲信修睦、以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这一系列古老*传*不绝的历史传统,都深深嵌入到当代*实践之中,融汇于*发展道路之中。

  *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历史传统中集聚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传统的传*、延续过程中得以积淀与传承。作为带有客体特征的对象化存在,文化积淀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且未曾发生文化上的中断或逆转,这使得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可谓博大精深。就人们最为瞩目的思想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人物、学说、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为载体得以传承至今。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当代*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依据基本国情来制定合乎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强调:“认清*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当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揭示出历史*的积淀传承和影响要素,凝结着当代*的实存境况和发展条件,赋予*发展道路以特有的内涵,成为*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3.*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发展道路因其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以**领导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特色形成优势,优势彰显特色,特色与优势紧密相联,互为支撑。*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在诸多方面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转化为*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比如,**领导既是*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又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更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比如,我们能够制定出明确而坚定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这一发展目标联结着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愿景,贯通古今,坚定不移;我们能够提出明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以*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当代*发展战略的核心,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使之紧扣国情、行之有效;我们能够构建起完备而配套的政策体系,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大领域,谋划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确保措施得力、得以贯彻实行。

  *发展道路以其鲜明特色与巨大优势,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条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现代化发展逻辑,打破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充分证明了“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实现现代化的人间正道;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它为发展*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方面为广大发展*家指出奋斗方向,为各国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方案”。

  *发展道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5

  *发展道路即*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在宣传阐释*特色时,首先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因,被赋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国情标识。准确把握*发展道路的由来、基础与特征,是我们坚持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的思想前提,是我们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

  1.*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相结合的必然成果

  就国家和民族如何发展而言,“道路”既紧扣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又关联实践路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式,还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未来指向密切相关。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报告强调,*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连续性,蕴藏在**代史以来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历史进程中,蕴藏在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而其阶段性特征,在*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发展道路的民族共识和社会基础,创造出*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与基本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夯实*发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储备和经验积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使当代*找到正确道路并踏上新的征程,*特色社会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发展道路在历史连续性之中,被赋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滋养;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争与国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丰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发展道路既呈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又展示出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自觉选择双向互动、互为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发展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亦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那样,*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代*艰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走上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发展道路又具有主体性、选择性。因为人类社会发展毕竟不同于自然存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仅能够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以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救亡图存、探寻真理的牺牲与奉献为代价,融入了*人民求富求强、实现复兴的群体意志和民族追求,说到底,是**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探索并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并坚忍不拔的结果。

  2.*发展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

  当代*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这条道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结着*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深远背景,有着厚重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必须倍加珍惜。

  *发展道路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越久远,历史传统就越丰富厚重。历史传统的延续方式是传*,表现形态是行为,作用机制是形成普遍范式,与主体承载者(民族或群体)紧密联结,其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关键是它能够延绵至今并活化于当代、作用于现实,正所谓“合之于今”“考之于*”。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历史传统,至今仍然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影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责任,修齐治*、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讲信修睦、以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这一系列古老*传*不绝的历史传统,都深深嵌入到当代*实践之中,融汇于*发展道路之中。

  *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历史传统中集聚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传统的传*、延续过程中得以积淀与传承。作为带有客体特征的对象化存在,文化积淀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且未曾发生文化上的中断或逆转,这使得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可谓博大精深。就人们最为瞩目的思想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人物、学说、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为载体得以传承至今。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当代*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依据基本国情来制定合乎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强调:“认清*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当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揭示出历史*的积淀传承和影响要素,凝结着当代*的实存境况和发展条件,赋予*发展道路以特有的内涵,成为*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3.*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发展道路因其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以**领导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特色形成优势,优势彰显特色,特色与优势紧密相联,互为支撑。*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在诸多方面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转化为*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比如,**领导既是*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又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更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比如,我们能够制定出明确而坚定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这一发展目标联结着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愿景,贯通古今,坚定不移;我们能够提出明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以*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当代*发展战略的核心,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使之紧扣国情、行之有效;我们能够构建起完备而配套的政策体系,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大领域,谋划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确保措施得力、得以贯彻实行。

  *发展道路以其鲜明特色与巨大优势,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条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现代化发展逻辑,打破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充分证明了“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实现现代化的人间正道;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它为发展*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方面为广大发展*家指出奋斗方向,为各国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方案”。

  *发展道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6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1)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华6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今年,x省委、省*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今年,x省委、省*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4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的作用已被科学家充分证明,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为人类提供木材等多种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护好森林,合理利用好森林,让森林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县委、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打造“生态XX”品牌,目前XX森林覆盖率为73.9%,有4000多种生物种类,有多种国家级、省级保护动植物,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面积的天然林,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河流、湿地。整体上XX生态保持得较好,空气比较干净,但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XX”正面临着诸多不利的挑战,特别是在森林的保护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主要是部分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通过人为造林形式变**工林或变成果林地、农作地,至使天然林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国有林和集体林被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质量下降;偷伐盗伐现象比较严重,致使一些森林被砍成“空心山”,使森林的各种功能严重受损。 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特建议:

  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保护森林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全县人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二、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已划入天然林保护的林区、国有林等林区林地巡查保护力度,加大对集体林的管控力度,严格按指标采伐。

  三、严励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滥砍滥伐,偷伐盗伐等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严惩,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在全社会形成滥砍滥伐、偷伐盗伐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的高压打击态势,从而有效遏制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森森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

  人们常说:“文明,从我做起。”没错,文明必须从自己做起。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对于“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可文明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文明就是遇见长辈、伙伴、亲人时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是公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是别人有困难时积极帮助;是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是得罪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积极响应好的号召;是看到别人不文明的举动时主动制止;是时刻都说着文明礼貌用语;是。文明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细小的方面之中.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在国庆节后的*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方米的*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多惊人啊!这也说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惯,做文明学生。

  记得以前,我还小,姐姐得了一个文明标兵,妈妈就跟我说:“你看,姐姐是文明标兵呢!你也要像姐姐一样,争做一个文明标兵哦!”“恩!”我使劲点头。然后又跑去问姐姐:“姐姐,你说什么是文明啊?我要怎么做才是一个文明人呢?”姐姐竟一时语塞,“呃…呃…应该是…是…”我天真地望着她:“是什么呢?”可姐姐嗑嗑巴巴说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最后还找了个借口走了。我便去问妈妈,妈妈说:“记住,文明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际行动,你要想着:文明从自己做起。”

  从那以后,我开始蔑视那些成天喊着:“文明,文明。”却不见一点实际行动的人。我也开始每天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只见不远走来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渐渐走*了,哦,原来是以前常来我家做客的许阿姨,但最*听妈妈说,她和许阿姨因意见不同发生了口角,彼此都还在生气。“许阿姨!”我叫了一声,妈妈看了我一眼,拉着我就要走,“妈妈,你不是说要文明吗?见了认识的人打招呼不是最基本的吗?有了矛盾心胸放宽一些,不要斤斤计较,这不也是你教我的文明常识吗?”妈妈脸上逐渐露出了后悔与羞愧的神情,于是妈妈转过身,向许阿姨伸出了自己的手……我们又继续逛街,走远路绕开了施工刚刚完成,水泥还没干的路面,又把倒在路边,写着‘爱护可爱的小生命,不要践踏它的’牌子扶了起来,“妈!那有一个垃圾桶。”我跑过去将手中拿了很久的塑料袋丢了进去……

  慢慢地,我觉得文明要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其实文明也很快乐,很幸福啊!如今,开远市要争取成为省内首批文明城市,作为学生,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做好文明,让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消失,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的事消失。

  我们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

  以安徽省舒城县龙河口水库为例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一﹑舒城县整体概况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大别山东麓。东邻*,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合肥市。全县总面积2092*方千米。总人口102万人(20xx年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内城市之一,也是安徽唯一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县辖15个镇、6个乡,县*驻城关镇,距省会合肥市54公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拨1539米。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东部属冲积*原,最低点舒三海拨7米。畈区面积约占全县28%。杭埠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汇丰乐河,注入巢湖。龙河口水库为淠史杭灌区水源之一、舒城县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6℃,年*均降雨量约1100毫米。矿藏有金、银、铁、萤石、大理石、明矾石等;舒城县还是杉木、油茶、板栗等生产基地。合九铁路穿过东部,6条省道通达。丰乐河、杭埠河均可通航。建于汉初的七门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万佛山、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48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拨1539米。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岗岭绵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东部属冲积*原,阡陌交错,坦荡如砥,最低点舒三,海拨7米。畈区面积约占全县28%。全县总面积2100*方公里,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总户数约30.8万户,辖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92个行政村。全县现有耕地67万亩,人均耕地0.7亩。山场面积153万亩,宜林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43.8%.主要林区分布在西南山区。

  二、龙河口水库生态建设

  龙河口水库,即现在的国家级AAAA风景区万佛湖,位于安徽舒城县万佛湖镇,原舒城县龙河镇内.龙河口水库19xx年动工业兴建,19xx年建成受益,以后陆续兴建配套设施,19xx年最后竣工,历时十一个春秋。“修水库实现千年理想,锁蛟龙造福万代子孙”。它是舒城人民所书写的战恶龙、降旱魔的煌煌历史篇章。这座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坝”,全长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总计完成土石方160万立方米,巍巍然耸立在龙河寨和栲栳山之间。令人惊叹的是,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筑成,堪列“世界之最”。见多识广的原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兰希先生,称赞龙河口水库大坝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坝。

  发挥政策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坚持用足用活旅游区内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封闭式管理”,以低门槛引人,积极创造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大力改善景区道路、供水、供电、电信、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为投资商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和保障。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申报、立项、征地、注册等“一站式”服务工作,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景区“一站式收费”制度和执法部门在旅游区实行“公示制”制度,坚决制止乱收费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商的合法利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景区治安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倾向,为投资商提供安全、舒心的环境。

  正确引导投资导向,严格加强项目管理。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提倡投资开发高起点、高品位、文化内涵丰富、创意独特的高质量、多层次旅游项目,支持和鼓励区域连片开发和牵动性项目。实行项目招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对所有开发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项目规划方案正式审批后,严格监督项目按照方案实施。坚决制止违反规划方案,擅自施工的违规、违章建设。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在项目的开发建设中,要求开发者按照环保有关法规的要求,避免破坏生态植被和自然环境,对己建的岛上景点项目实行达标治理。景区达标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污水综合治理工程进展较快。针对分散垂钓、污染环境的行为制定了专门的垂钓管理制度,实行定点、定时、限制钓具等措施,杜绝了新的污染源。

  三、新时期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动员全体人员参与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2)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华3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大大小小数不尽的梦;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国家,也会有一步步前进道路上的发展梦。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有一个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梦想,*梦便是那个承载了亿万*人希望与梦想的大梦。

  *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升天,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世界第一,蛟龙号潜水器为我国的深海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已经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强国的队伍,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密切。

  *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绿色的*梦,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和谐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吧。人们是时候清醒了。当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利益建起一座浓烟滚滚的工厂时,当你们把大量有害垃圾深深地埋入泥土时,当你们把一座座冰冷的钢筋混泥土建筑物接连拔地而起时......是否会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子孙和动物将无处呼吸,一只只动物因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一个塑料袋窒息,人们突然发现世界上已无地可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绿色的*梦,就是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的本质内涵超越了以成功为目的的“美国梦”,一个人成功和人民共同幸福为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追求。经过亿万*人的努力,*从一段屈辱的*代史中奋勇崛起,创造了一个大国传奇。

  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大地的皮肤变得伤痕累累,她的皮肤露出一片片干枯的皱纹,她秀丽的头发——森林,被连根拔起。湛蓝的天空一去不复返,反倒是那个“丑陋”的洞张着血盆大口,仿佛要吞并一切......*的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建设美好*梦,是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去践行的,如果我们今日只是原地畅谈美好的*梦,浑浑噩噩的度过每天的日子,我们迟早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淘汰。要想让人民过上富足美好的日子,要想实现我们富强民主的*梦,就要去拼搏,去努力,为建设美好*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一个伟大的国家,华夏,一个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推进了*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梦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汇聚的*梦,汇集的生生不息美丽的*梦……*,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们,迷住了我。当我们随父母一起踏足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领略美好风光,我们无不为之陶醉、激动和赞扬……

  *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有孝顺父母的,更有舍己救人的,为国捐躯的……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人,是我们*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作为新世纪的*人,我们应当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提升精神境界,为建设美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人。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如今的武岭公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金黄灿灿,冬天白雪皑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莺歌燕舞,成为人们心中的“御花园”。远望去,俨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缩图。

  而正在修建中的银凤广场又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生活在美丽的*的人们,都会有一个个美丽的*梦。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在我的心理,医生是一个纯洁、高尚的职业,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危及生命。而医生总是用他们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挽救一条条生命,给更多的家庭送去*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医者,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救助、医治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所有的病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让所有的病魔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犹如仙人之手,玉手轻弹,普降甘露,驱逐病痛,幸福人间!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正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正在放飞着我的梦想。而当前我就需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学*,积极锻炼,就是这样做的。我相信梦想和汗水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用梦想点亮成功,开启我最纯真的童年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3)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9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1

  1.有些人不知道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而到处乱砍滥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坏境。再加上树木有加固泥土,防风防沙的作用。他们这样的举动不仅危害了国家,还危害了他们自己与他人的性命。

  2.有些人不知道生物的重要性,而到处猎杀贩卖一些即将灭绝的动物,这样一来不仅对他们没有好处,还促使了一些物种的灭绝。

  3.有些人不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总是乱扔垃圾,还破坏一些公共物品。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则更应该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多贡献一份力量。但光靠我们也是不行的,这需要全社会人的支持:

  1.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宜居住、生态空间青山绿水。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在我国实施城镇化进程和机遇中切实将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绝海洋污染,珍惜国家蓝色国土。

  2.必须全面厉行资源节约。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集约利用资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3.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深化颗粒污染防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和河流、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保证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专项组织对京津冀严重雾霾空气污染、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攻关治理。

  4.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生态文明考核评价。要总结和推广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绿色GDP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美丽*的生态文明建设定能圆满成功。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

  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世界因多样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

  地球形成在大约四十六亿年前,科学家根据化石推论,生命起源于三十五亿年前,于是我们可以算出地球孕育生命用了十多亿年时间,由此可知生命来之不易啊。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是很简单的,仅仅是一个形态单一的细胞,经过漫长地天扶地养,最初的细胞变得形态多样,低级的单细胞生命体又变成高级的多细胞生命体,生命渐渐多样起来,地球也渐渐热闹和精彩起来。

  无论是多细胞的生命体还是单一细胞的生命体,无论是高级的生命体还是低级的生命体,他们在生命面前是*等的。我们人类受自然的偏爱,进化得最为成功,凭借发达的大脑,控制了地球。人类中有一些个体在自然面前和其他生命面前变得骄横起来,肆意践踏养育了我们的自然;藐视其他生命的存在,随意屠杀其他物种。

  我们在长江里再也看不到白鳍豚的芳影了,而他的*亲江豚又岌岌可危,这一切都是人类在繁荣自己的物质文明的时候,伤害了自然。白鳍豚无法死而复生了,还有一些物种在一些无知人的屠杀下,如东北虎、猕猴等,将蹈白鳍豚的覆辙。

  我们消灭了其他物种,其实就是在杀戮自己的手足兄弟,就是在伤害养我们育我们的地球。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地球家,就要珍视生命,不要随意屠杀其他物种,还要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永记心中。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3

  在xx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我们将担当应有责任,争取更大作为。

  在保护“一湖清水”上积极作为,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园区养生态。对高污染的项目定下“坚决不搞”的铁律,做到高排放的项目不上,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上,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上。

  二是岸上搞绿化。先要保护一片青山,突出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启动环湖景观林带建设,加强对湖区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三是城里治污染。开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整治等七项环保整治行动,中心城区新建两个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年底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四是乡村清垃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等模式,做到垃圾不露天堆放、不倒入江湖、不成为污染源。

  在发展生态经济上积极作为。按照功能区划,推进工业向沿昌九高速、沿江区域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星火有机硅、城西港区等新型工业板块。大力发展湖区生态农业,抓好xx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庐山—xx大旅游发展格局,把xx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加大湖区水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努力把九江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绿色综合能源基地。

  在推进湖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作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湖区交通路网,尽快启动建设九江绕城高速,改造沿湖港口航运设施,沿湖乡村道路全面硬化,提高湖区通畅能力。进一步完善湖区水利设施,支持配合xx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并建设一批相关基础设施项目。

  在推进沿湖城镇建设上积极作为。认真搞好湖区城镇建设规划,构建湖区新型城镇发展体系。重点培育共青城、星子、都昌等一批沿湖中心城镇,把星子、湖口、九江县和瑞昌市纳入“大九江”规划建设。抓住省委、省*和*大力支持共青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共青城和德安县相向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共青城建设成为3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打造成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样板、xx生态经济区的亮点、国际合作的示范区。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

  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5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6

  **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xx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7

  *,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生活的场所。*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一大堆一大堆的垃圾丢向我们的家园,一大堆的塑料口袋和易拉罐包围了我的家,白色饭盒夹着一次性筷子丢入河姐姐的身体里,河姐姐那清澈的水变得浑浊发臭。农民伯伯用河姐姐的水灌溉了良田,结果,良田全枯萎了。

  自从盖起了化工厂,天天排放的烟尘废气,弄的'我们不能呼吸。每天晚上,嘈杂的打铁声扰得我们睡不着觉。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商品之一,计算机、电子手表、移动电话,都离不开电池,有人说:“电池不能乱扔,因为它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可也有人说:“大家不都乱扔吗?也没多大危害!”据专家测试,一粒纽扣大的电池也能污染六百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你们看看,乱扔一颗电池的危害竟有这么大!大家都知道,大熊猫、金丝猴、大鲵、麋鹿、中华鲟等动物都是国家珍稀动物,因为稀有而受到保护。

  但是有些野生动物,人们随意猎杀、贩卖、销售,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天哪!这正是人类让河流浑浊发臭;是人类弄得人类无法呼吸;是人类让人类睡不着觉;是人类让动物没有家园;是人类让人类的家园变成这样。人们就真的拿他没办法吗?在城市建设中务必做到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在青山绿水间诗意的栖居,是全人类的愿望。勤劳的`*人民正在用汗水和才智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进乡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树,环绕村庄四周的丘陵山坡,以前有不少荒山头,山顶都是石头,不长树木,如今也都披上绿装。

  走进大自然,就有一种格外亲*的感觉。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风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连绵的遐想。走进自然,与自然亲*,亲吻天空,亲吻日月,亲吻大自然。或许,大自然才是我心中永久的恋人,就让我美丽的心情,永远在大自然里尽情的放飞吧。有人在破坏,有人在拯救,让我们一起来担当那个拯救的人吧!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9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家的*,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4)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3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空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空气被污染,人体会吸收大量其他物质。前两年的空气质量很差。有一种仪器可以测试空气中的颗粒物,然后从收集口取出超细玻璃纤维膜。从颜色来看,颜色越深,空气质量越差。前两年空气质量越差,纤维膜越黑。通过改善空气质量,纤维纸颜色为浅灰色,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碧水蓝天工程——努力营造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生态宜居环境。今年,石家庄计划完成造林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可见绿化有多重要。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每年植树节都会组织员工植树,这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补偿。最*我家周围的草地上种了各种各样的树,草地上铺了一条小路。环境优美,走过小路有一种清爽的感觉。今天去了岔河,那里水很清,天很蓝。有人在草地上野餐。保护环境的人不时来告诉野餐者不要在草地上扔垃圾。正是这位保护环境的祖先,让岔河变得美丽。我们也需要维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节能环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少开一天车,少抽一支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4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到了我们居住的杭州;江南一座被称为水乡的城市,这里水很清,地很绿。是什么让我们的城市如此美丽?当然,这和我们广大市民和垃圾桶是分不开的。

  以前杭州没有垃圾桶。人们在一个地方收集垃圾。与其说是垃圾场,不如说是垃圾场。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这样的垃圾场;想象一下当时的环境有多糟糕,空气被污染,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后来*要求大幅度改善环境,到处加垃圾桶和清洁车,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远离了脏乱和疾病;可以说,因为有了垃圾桶,我们的城市生态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生活中,虽然垃圾桶很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它不是多余的,因为有了它,我们的城市会变得如此美丽,空气也会如此清新。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这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对我们来说也很容易。虽然一些城市在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们仍然需要提高生态文明。因为有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排放大量的废水和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例如,上个月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一定要为全民行动,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低碳生活:比如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一般会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尽量减少碳排放;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少用纸巾,收回手帕,两面各印一张纸,减少森林损失;手洗脏衣服可以节水省电;关灯,少用空调,省电,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多种树,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买单;绿化不仅是在郊区种树,也是在家里种花种花;不要乱弃废电池,使用节能灯泡等。

  保护生态文明之美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一起停止乱扔垃圾,一起维护城市的生态文明。

大学生生态文明心得体会5

  在生活中有许多和我们人类形影不离的东西,“水”便是其中一样。水赐予了我们生命,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喉咙就会非常难受,就像大地没了水,干旱至极!要是我们没有了水,就不能洗澡,全身臭烘烘的!就连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们,也会因为没有了水而死亡。

  水源于海洋,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海洋占了一大部分,这些波澜壮阔镜花水月的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让人馋得口水直流的美味海鲜,为我们提供了人们离不开的水,为我们提供了调味时少不了的盐,可是我们却狠下心把那些脏兮兮的垃圾毫不心疼地丢进海洋,让这原本美丽无比的海洋,成了垃圾们自由自在的天堂。你们可曾想过如果你是这海洋中的生命,你会怎么办,你会欢迎垃圾们到你家做客吗?不,任何一种生物都不会这么想,可你们还是无情地把垃圾扔进海洋里。

  海洋是我们蓝色的家园,我们应该友好的对待它,不要等海洋不存在了再后悔莫及。我们虽然看不到海洋的边,探不到海洋的深,但是它却依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让我们在海洋上开心地冲浪,它让我们在海洋上快乐地游泳,它让我们静静地观赏它惹人喜爱的宝石蓝色。

  假如我们没有了海洋,就不能看到它迷人的宝石蓝色,不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海鲜,不能在海洋上快乐地游泳、冲浪,不能在食物中加上盐,让食物变得没有一丁点味道。

  大家快点行动起来,让我们美丽的海洋在再次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璀璨,美丽吧!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5)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十份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我党的生谋远虑、高瞻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结合我局实际,体会如下: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挥**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工作中,以考核体系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继续实施**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4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一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不见。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均每一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资料。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向强调生态文明。党的_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完美: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应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就应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就应受这种教育。我们就应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秀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必须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构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这天,更就应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就应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就应吸取上一辈人的经验,珍惜资源,把地球转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6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_的“四位一体”到_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7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8

在无边无际是我宇宙中,有一个蔚蓝色的,充满生命,充满生机的一伟大的母亲——地球。 地球妈妈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子女,被他的子女打扮得楚楚动人。当我来到这位伟大的母亲身上时,就听说她有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红叶似火的香山;有气魄雄伟的长城;有历史悠久的故宫。还听说巍峨的高山是母亲高昂的头,清澈见底的湖泊是母亲明亮的眼睛,宽广的森林与鲜艳迷人的花朵是母亲美丽的衣裙。

这样美好的环境却被人们大开杀戒。现在,也许是人类有所感悟,又开始保护环境。

在保护环境的“大家族”中:有从1棵到2700万棵, 20年辛苦成就斐然,染绿荒沙7000公顷,逼退风沙10公里,赢得人与沙的较量的牛玉琴;有放弃城市生活,走进荒山建设10个基地,绿化4条公路,种下140万棵树木的女大学生李勤英;有保卫千里湿地不遗余力,不怕阻力,甚至不惜生命,终为三江*原唤来生机的李启文;也有扎根林海,无私奉献,与大火交手28年,保障中国东北林海安全的韩亚民。

这些人为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也应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领养一棵树,保护一枝花,少砍伐一些树木做起。

虽然。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也是为保护环境做书一份力,让我们一起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吧!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9

  这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_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_、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6)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范文5份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1

  树木的希望是绿的,小草的希望是绿的,大地的希望是绿的,人类的希望更是绿的。

  曾几何时,我们的大地,遍体鳞伤、浑身污垢、奄奄一息。随意砍伐树木使之成为荒山,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溪流变成毒剂“垃圾桶”,使之不再碧蓝;捕杀野生动物使之面临绝种;滥用化学物品使之污染水源;工厂烟尘废气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去,使之污染环境;垃圾遍地,使之恶臭扑鼻,苍蝇滋生,蚊虫漫天。被污染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如今人们已幡然醒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为环境问题而忙碌奔波着。你瞧,茶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天空烟雾缭绕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瓦蓝瓦蓝天空,云朵似棉花糖一样白;从前光秃秃的山,穿上了绿衣裳,到处一片苍翠;从前,垃圾漂浮、废水横流的大龙湖,变得清澈透亮了,河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烁,如群星灿烂。宽阔的河滨路似丝带缠绕在大龙湖**,路旁是一排排高大而整齐的树木。微风拂过,丝丝垂柳轻轻飞舞,就像少女飘动的头发;树荫下,簇簇花儿含笑怒放,像儿童灿烂的笑脸;绿树芳草间,鸟儿欢叫。小朋友挽着妈妈的手在树下漫步,偶尔在树荫下歇歇脚、嬉戏打闹。碧波荡漾的河水还引来了很多垂钓爱好者,他们正惬意地享受这美妙的湖光山色……

  记得爷爷曾对我说:“绿色生态是我们的追求,它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环保不只是讲究卫生,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需要全人类的参与。”爷爷的话我没有全明白,但我知道,播撒绿色不仅仅是用一双双手,还需要用一颗颗心。那漂亮的绿衣是用千千万万颗爱心织成的。我种一棵树,你植一丛草,他栽一盆花,都能让大地一片勃勃生机。绿色是有灵性的。你滋润它、爱它、护它,那么它也会滋润你、爱你、护你。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有付出,总有回报。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用爱创造绿色的世界吧!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安溪继续努力吧!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2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3

  “滴答,滴答,滴答”,从厕所传来一阵阵漏水的声音,吵醒了我的美梦,哦,原来是水龙头没关紧啊。但是我却没有抱怨,而是不顾寒冷,穿着秋衣秋裤去把水龙头关紧了。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几滴水嘛,计较什么计较,你也太小气了吧!

  这位朋友,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而现在全球局部地区缺水,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世界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们的泪水!你想想看,一秒钟浪费一滴,一分钟就是60滴,一小时就是360滴,一天就是8640滴,一周就是60480滴,一个月就是259200滴,一年就是3153600滴!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呀,难道我们不应该节约水资源吗?

  而我,也不是从小就有这么高的觉悟,恰恰相反,我却曾经是一个喜欢浪费水的孩子。这是幼年就开始的事情了。

  记得小时候,我自从接触到那种叫“水枪”的东西时,特别爱不释手,尤其最爱一边欢快地笑着一边把水装进那可爱的小水枪里,然后一阵乱喷,或用它来攻击“敌人”,或用它在地上写下一个个大字,画上一幅幅漂亮的画。总之,只要看见那晶莹的水花被太阳镀上一层金色又耀眼的光芒,我小小的心里就充满着无限说不出来的快乐。

  我到了六七岁,儿时的最亲密的玩伴之一——水枪,渐渐被我疏远了,后来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紧随其后,洋娃娃很快取而代之,占领了我的心。我开始像每个小女孩那样死缠硬泡,终于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回了一个又一个的娃娃。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保护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5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这一段话是国家林业局代表说的。确实,美丽中国就该是家园山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常听长辈们描述她美丽的容颜:茂盛的树木是她浓密的秀发;清澈的湖泊是她明亮的眸子;美丽的红海是她可爱的嘴唇;绚丽的晚霞是她抹上的胭脂;川流不息的江河是她的血脉,里面流淌着她纯净的血液;透明的臭氧层是她美丽的水蓝色纱衣;那悦耳的虫鸣婉转的歌声……可如今,这美丽的家园在哪里?

  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奉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哲学,野蛮地践踏和掠夺自然;有的人做一些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土地沙漠化了,瀑布枯竭了,河水发臭了,空气浑浊了等,人类正在遭受着自身行为的惩罚。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的家园,如果离开了这把神奇的伞,那我们的家园就会像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一片死气沉沉,荒无人烟。所以我要向全球发出意示,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

  空气的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第一是工业生产。工厂里排出的烟尘和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第二是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消耗大量煤炭,煤炭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第三是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在烧煤或石油时,排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汽车污染是最常见的一点,汽车尾气中含有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健康有害。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买有汽车,煤炭都在用汽车,出去办一点小事,不管办事地点离家多*或多远,都要用到汽车,不管去那里,都依赖着汽车,不愿步行。

  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坐在小轿车副驾驶位的一位叔叔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餐厅纸,擦了擦嘴,然后就随手一扔,扔到了路边,我非常的愤怒,心想:要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把垃圾随手一扔,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真的是太可怕了,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了白色站。恐怕一阵风吹来,就可以使垃圾漫天飞舞。真的是越想越可怕。我急忙跑过去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前面不远处的垃圾桶里。

  人们的生活水*在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却在下降。还有那些没有道德的伐树者,他们可有想过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呢?树为我们人类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树为我们挡住袭来的沙尘暴和可怕的龙卷风,这些伐树者真应该静静的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没有了树,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是什么样子呢?可见目前我们环境的恶劣,也是在向我们发出了警告,提醒我们爱护环境刻不容缓!

  这些环境污染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祖国,使它失去原有的光彩。那么我们应该节能减排,法阵循环经济,实行低碳生产,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为了能让天空更蓝,我建议大家如果家里有小车的,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尽量少开车,你可以骑自行车,这样既可以低碳出行,也可以锻炼身体。为了能让大地更绿,让我们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多买一些树种到荒山上种树做起!我认为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守护者!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把这句话当作一颗种子,我们细心去浇灌它,让它茁壮成长,让‘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传递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7)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5篇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周五的生态文明教育课让我痛心疾首、感慨万千: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原来的青山绿水;一场场演唱会过后垃圾遍地,狂欢之后丢弃了文明;张牙舞爪的浓烟使天空不再像以前一样碧空如洗了;肆无忌惮的污水使河水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见底了……

  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这一切已使生态*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雾霾、沙尘暴、泥石流、地球变暖、冰川融化、物种灭绝接踵而至,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了最后通牒,提醒我们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村民们用斧头得到的一切终被大水吞噬,失去一切!难道这个教训还不够惨痛吗?因此。我认为:绿色环保,人人有责!

  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绿的使者,让“绿色环保”这四个大字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长大后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绿色环保,人人有责。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汽车几乎成为每一个家庭的代步工具,而汽车尾气也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出行,从我做起。我们外出时可以和家人一起步行、坐公交车和新能源车;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植树造林,好处多多,不仅可以防止沙尘暴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努力、绿水青山、碧草蓝天、鸟语花香都将不是梦。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这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4

  城市交通环境和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以遵章守法、安全有序、畅通快捷为主要取向的.交通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打造交通文明,是交巡警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项社会工程。

  打造交通文明,首先要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但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是“洗脚上岸”的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应当以这部分群体以及车辆集中单位、学校、企业和城市周边的乡村为重点,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警示宣传、创建交通安全村等形式,强化交通行为人的文明意识。

  打造交通文明,需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交通文明建设必须防止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两张皮”倾向。据调查,95%以上的交通违章行为,都是行为人在明知违章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这种“*惯性违章”,教育的作用虽然有效,但是也很有限。应当打破“法不责众”的惯例,按照交通法规规定的处罚上限执罚,以形成相应的威慑力。同时,应当加强对交巡警队网伍的教育管理,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文明管理,以良好的执法形象树立执法权威。

  打造交通文明,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投入特别是交通管理设施投入。xx建市以来,城市框架拉开很快,公路密度成倍增加,但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我们多方筹资,投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5

  今年,烟办的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以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依托,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载体,**思想、开拓创新,为我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我办xx年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如下:

  一、机构健全、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成立了宣传思想暨工作领导组,由主任任领导组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明确宣传思想工作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和要求。从组织领导、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新风尚建设、业务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和股室。对照年初工作目标和责任的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为了加强干部职工对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体意识,自觉投身到此活动中去。一是深入动员,提高共识;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外宣氛围。在科学发展观期间认真学*贯彻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亮点及做法;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高昂斗志。

  二、强素质,树形象,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做好局机关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开展好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到了日常工作、学*和生活之中。

  (一)着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局机关领导班子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也是实践者。以创建学*型领导班子为目标,提升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学*、讲政治、讲正气,增强团结,保持了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班子及成员都能对照检查自己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的。

  (二)着力打造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把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服务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作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是不断学*强素质。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把加强学*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不断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提高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二是重点培养年轻优秀干部。十分重视对年轻优秀干部的培养,给年轻同志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对优秀的年轻同志压担子,对成绩突出的干部向领导和组织推荐,今年推荐一个副科级干部到天星镇任职。

  (三)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局机关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化了学*教育,通过正反典型的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根源上构筑起牢固的拒腐防变的意识。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机关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每一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尤其严格认真执行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杜绝了奢侈浪费行为。(四)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塑造机关良好形象。针对个别干部职工工作不在状态,个别同志有窜岗和做其他与工作无关事情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整顿,实行一次批评,二次警告,三次戒勉谈话,三次以上坚持执行纪律,对发现的问题坚决纠正,把不良的行为和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了边落实、边检查、边整改。

  三、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这些所取得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

  (一)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个别职工的精神文明意识还不够强,带动力还不够,整个创建氛围还不够浓郁。

  (三)机关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需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下步工作

  (一)继续以实施“四项制度”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二)以巩固文明单位为首要目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此项工作的认识,加大力度开展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8)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5篇)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华夏,一个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推进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梦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汇聚的中国梦,汇集的生生不息美丽的中国梦……中国,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们,迷住了我。当我们随父母一起踏足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领略美好风光,我们无不为之陶醉、激动和赞扬……

  中国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中国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中国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有孝顺父母的,更有舍己救人的,为国捐躯的……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中国人,是我们中国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提升精神境界,为建设美丽中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如今的武岭公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金黄灿灿,冬天白雪皑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莺歌燕舞,成为人们心中的“御花园”。远望去,俨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缩图。

  而正在修建中的银凤广场又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生活在美丽的中国的人们,都会有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在我的心理,医生是一个纯洁、高尚的职业,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危及生命。而医生总是用他们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挽救一条条生命,给更多的家庭送去*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医者,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救助、医治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所有的病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让所有的病魔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犹如仙人之手,玉手轻弹,普降甘露,驱逐病痛,幸福人间!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正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正在放飞着我的梦想。而当前我就需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学*,积极锻炼,就是这样做的。我相信梦想和汗水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用梦想点亮成功,开启我最纯真的童年之路。

  我会在最率真的童年累积一颗爱国之心,用最纯真的笑脸迎接每一天,用最努力的行动去打造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党的***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坚定“***”,坚决维护******在***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4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新结合。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把握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布局、路径、环境、方法,开创了一个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民族理性,体现了当今时代民族理性与世界理性的圆融和合通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规律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认识实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方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以来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是500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执政xx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深化把握运用***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xx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xx年特别是改革开放xx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