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心理学,教育学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2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 进行多指标竞

  D 提倡团体竞争。

  E 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4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与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与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5

  人际交往心理学目前已经告一段落,自从学了这一门课以后,感觉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现就这些知识谈谈我的看法。

  在还没有接触这一门课的时候,我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还是非常简单的,认为和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日常交谈就是人际交往了。但是自从学*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发现这真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可以说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下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把人人疏远的人转变为人见人爱的好人;上可以在交际圈里游刃有余,将成功的道路铺得更加*坦。

  其实在*的古代,孟子荀子告子世硕就有着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可以说也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起源。人际交往实际上是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而人际关系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必定在情感上产生的一定的结果与积淀。

  原先我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如果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那么这两个人是无法进行沟通的。可是在学*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不同的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但是具体沟通是否完整还是要看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受和理解。我也学*到了言语沟通的艺术,比如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寻找话题,直接进行提问,鼓励对方说下去等等。我也学*到了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我们后天学*到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听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展示,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用心去接受和体会的美妙能力。什么是倾听的艺术?理论上来说是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要点,鼓励对方把话说下去,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但是要做到极致还是需要不断地练*。

  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还有各种丰富的理论和效应,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理论与效应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日常的交往中被证实,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理解的内容,在此就不便一一赘述了,我认为在学*完人际交往心理学后,我一定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是最重要的学*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有幸借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了《学科教育心理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对学*心理、学科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让我受益非浅。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观点是,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由先前刺激与反应练*决定的,利用强化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倾向。如果学生因学*得到强化,得到好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或被家长、教师赞扬,学*动机就会趋强。重新分班之后班级成员整体学*气氛不强,常有学生作业不交,书写不认真,听写常常没有几个100分,布置的写话练*也没有几个人交,学生呈现出一片低靡状态。虽然对新班级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对学生批评、找学生谈话等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曾一度让我万分焦虑。后来改变策略,改批评为表扬,利用各种方式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大力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利用*台进行展览,而且孩子的作业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看到,调动家长的力量;每次听写得100分的同学拍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写话优秀的学生打印出来,一个是在板报展览,再一个是在班级读书课上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还有就是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进步。现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学*动机理论,强化学生好的方面,让学生的学*动机得以趋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然后又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也有些人并没有完成,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面临危机,在以后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断解决这些危机。这个理论让我开始关心:我的学生在什么发展阶段?

  6-12岁的儿童的发展阶段是勤奋对自卑。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勤奋感,即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会带来消极的自我感觉,让儿童自卑。曾听有专家讲过,自卑感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有的国家在小学阶段没有考试。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孩子们感到了失败呢?每次听写后我都会给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荣榜,现在我开始想到那些没有考试100分,没有得到喜报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失败了呢?看来这一点要改正,满分的孩子固然需要奖励,而那些没有满分,但却从考试中知道了自己学*上的漏洞从而认真改错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奖励,看来我需要再设计另一张进步榜了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语音,或者是练*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内容和学*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reading,朗读是reading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1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与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与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2

  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曾经听过一篇XX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把自己看做什么。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英语了。“到此一游”似乎也能很好地解释我高考前模拟考试忽高忽低的现象,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骄傲的心理作怪,今天才明白原来是我自己的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好,一直用运气或者巧合安慰自己,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自己考好与考差的真正原因。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3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 进行多指标竞

  D 提倡团体竞争。

  E 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4

  通过学*《教育学》,感觉到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既可用于知识又可用于做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把教育学的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和成长。通过学*《教育学》,让我学到了许多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成长中的榜样,家庭环境的优劣,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有一定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首先要做好榜样,要用好榜样,要有好榜样。我们要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家庭是孩子最*的学*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场所,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孩子的榜样,要以身作则。作为一个家长,我们不能总把孩子当孩子看一样看待孩子,而只有把孩子看重了,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去引导孩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尊老爱幼,不能给孩子做的事情给他讲,不能给他讲,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也一样很需要尊重,不要强迫孩子,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作为一个家务人员,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让他去伤害他,而是要尊重他。孩子是家庭中一样的,孩子在家时,父母不能强迫孩子干活,要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能让事情来影响孩子,而是要让她干自己不做的事情,不能让事态发生,因为她是自己人。作为一个老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不能做出有损家庭美誉的事情,要从小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让孩子做到的时候,要遵守承诺,要诚实守信等等。作为孩子的家长,要从孩子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5

  我们都曾经听过一位著名教授的报告,讲座他的教育观和教育策略使我深受启发。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学生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在老师和同学的教育中都能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因此,老师和父母就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的错误,不断的提醒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说什么。二、要学会学*,学会创新。创新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学*、学会创新,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三、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是相互的,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善于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长处,并热心地帮助他们。四、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感激。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在他们的心理最敏感的时刻,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感,而且他们还会因此得到教师的尊重。五、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师与学生是*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六、教师要学会与人合作。在与人的合作中,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的纽带,这种情感会使学生受到爱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奋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七、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每一位同学。宽容是一种爱的收获,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温暖。宽容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关怀,更是一种关爱。宽容不仅要包容学生的缺点,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总之,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点,宽容学生的每一次过失,不要因一次失误而对学生发号施令,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爱的和可信赖的。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2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心理学心得体会3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所教学科的知识,

  (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

  (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

  (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

  (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

  (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环境的知识,

  (7)学生学*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心理学心得体会4

  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又拥有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武器”——手术刀。今天,我要用这把“手术刀”,对准自己的拖延做一个手术——解剖自己。

  五月份的作业,我一直拖到五月三十一号才上传。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看书写心得;还有就是四月份的分享活动因为外出培训而没有参加,所以我不知道五月份的作业是哪本书的心得。我曾私下问过亚楠,在这件事上她和我知道的一样多。于是,我就在五月十四日想当然地开始读《拖延心理学》。开始读书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业截止时间,所以我当时打算破罐子破摔,不交作业了。可当我在群里看到亚楠因为忙“六一”活动,没有时间推送作业时,我的想法又变了:我可以在亚楠“六一”活动结束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作业提交,就OK了。但我一直没有确认共读的书目,而我又绝不会在群里问。五月十八日中午,我看到于静在群里发信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私信于静,询问读哪本书。给于静编发信息时,我内心有些紧张,心脏有些紧缩,噪子处有些异常。万幸的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将信息发出去了。等待于静回复我的时间里,我如坐针毡、心乱如麻、度秒如年。我担心她故意不理我,看我的笑话……下午三点十六分,于静很认真地告诉我——读《积极情绪的力量》。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正常地呼吸了!

  我所描述的是我的行为和症状。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敢在群里询问共读哪本书?我为什么选择了亚楠和于静私聊?答案是:因为我有恐惧。我担心大家知道我拖延交作业的事情,会给我差评,那么我之前树立的良好形象会轰然坍塌。我还担心这样的自己不被群里的大家接受,以及我不能遵守承诺按时交作业带给我的羞耻感。而选择亚楠和于静私聊的原因是我认为她们俩即便知道真相,对我的影响也不太大(当我写下这句话时,我知道我有多么地缺少安全感,生活中我是多么地善于伪装自己)。

  我为什么有恐惧?因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不被父亲接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记忆,我拒绝那种不舒服,所以我才有了恐惧。脑海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在我们村办小学读书,而大哥、二哥被爸爸带着在县城最好的小学读书。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爹看不起你,不让你去城里上学。你自己争口气,一定要学出个样子让他看看。”我不知道这话到底在我身上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知道,就是从那年开始,我的学*状态开始变好,学*成绩突飞猛进,成为我们那所村办小学里第一个考上县城最好初中的学生。最终我成为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工作后,我也是不断地努力学*,绝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渴望被父亲接纳,被父亲关注,所以才会那么努力向前。我的羞耻感是来自于我的低自尊,我很努力,渴望外人的认可提升自己的自尊。所以我总是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得到他们对我的好评。我是外人眼里的“乖乖女”,是邻居眼里的“好闺女”。我活得没了自己,于是我成为了一个爱笑的、热情的、随和的人。而这一次不能按时交作业有违我的一贯作风,所以会让我感到羞耻,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解读。

  通过这把特殊的手术刀,我又找到了隐藏在我身上的一颗闪亮的“珍珠”。那些渴望得到认可而遭受的委屈犹如包裹在体内的沙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了减少委屈而做的所有努力形成了我热情、乐观、向上、好学等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成就了我今天的幸福人生!所以,它们是闪亮的“珍珠”。此时我也明白:当我拥有了这种转化能力时,我离更幸福又*了一步!

心理学心得体会5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这几天我重新学*了教育心理学,通过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关于学*理论的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的学*理论等。也将学*本身当作一个学*的内容,讲述了学*的分类:表征学*,概念学*,命题学*,发现学*。以及不同类别的学*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的动机等。从这些方面去解说了学*这个*时实际我们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过这个分析,发现我们其实还可以改进我们的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在学*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后教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识就是适合讲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识,可能就不能采取讲述的办法。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学*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学*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前者是自己学*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

  现在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对学生进行的奖励?原来我认为奖励可以带来学*的动力,但是这是外部的,不能持久。但是看了书中的一个例子后对奖励有了更全面的看法。汉武帝时期有两个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都是大将军,都是战功赫赫。而他们在对待士兵的时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卫青在战争中会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吃同宿。这样士兵觉得将军和自己在一起,战斗的时候就能跟着将领,奋勇向前。而霍去病却完全不一样,他在战斗的时候,会住好的军帐,还会带上专门的厨师到战场上,造成在军队中,作为将军的人和作为士兵是不一样的,将军就是可以享受到一些特权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士兵就争着要去做将军,也会在战争中奋勇向前。看来,奖励不奖励,奖励到那种程度,实际上都要看对象,看情况。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xx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是最重要的学*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的本质,二是学*的过程,三是影响学*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与学*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我主要学*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学*策略的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学*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这些关于知识学*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策略的学*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策略,提高学*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这几天我重新学*了教育心理学,通过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关于学*理论的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的学*理论等。也将学*本身当作一个学*的内容,讲述了学*的分类:表征学*,概念学*,命题学*,发现学*。以及不同类别的学*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的动机等。从这些方面去解说了学*这个*时实际我们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过这个分析,发现我们其实还可以改进我们的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在学*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后教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识就是适合讲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识,可能就不能采取讲述的办法。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学*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学*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前者是自己学*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

  现在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对学生进行的奖励?原来我认为奖励可以带来学*的动力,但是这是外部的,不能持久。但是看了书中的一个例子后对奖励有了更全面的看法。汉武帝时期有两个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都是大将军,都是战功赫赫。而他们在对待士兵的时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卫青在战争中会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吃同宿。这样士兵觉得将军和自己在一起,战斗的时候就能跟着将领,奋勇向前。而霍去病却完全不一样,他在战斗的时候,会住好的军帐,还会带上专门的厨师到战场上,造成在军队中,作为将军的人和作为士兵是不一样的,将军就是可以享受到一些特权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士兵就争着要去做将军,也会在战争中奋勇向前。看来,奖励不奖励,奖励到那种程度,实际上都要看对象,看情况。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将会对学生的学*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本想为考试而学,没想到学后深有体会。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全册共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生学*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必备。当今,教育心理学教学非常倡导,课本中阐述当今学生的健康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德育与心育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下,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非常重要,据自己的学*可以了解到:根据学*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动机分为内部学*动机和外部学*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动机和外部学*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学*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学*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学生身上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学*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也不例外。学*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积极性,他们在学*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动机,提高学*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合理分配复*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在师大学*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懂得学*,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中,我发现学*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党的*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衡或趋向*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 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2

  1、据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在心理学中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是21:1,鼓励个人的成长,增进个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容易,也远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极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是为了解除痛苦,把人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出来,恢复健康,但是难度比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积极研究多用于预防和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后的积极恢复,促**向健康的方向变化,增强了应对挫折和不良情绪的能力,但是对已经陷入心理障碍的人作用有限。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积极心理学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衡。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诊断水*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

  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

  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

  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4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心得,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5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动机、学*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

  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

  《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