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1

  20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的学*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根据学生学*能力水*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基础和能力水*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了老师,**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第二节《字母表示数》、第三节《生活中的负数》,都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的。第二节是新授课,第三节课在上课前,俞老师发现由于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而临时改成了复*课。俞老师的课让人觉得非常地轻松愉悦,其语言非常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课堂上的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声不断,在堪称严谨的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例如:“现在又来预测老师要干什么了”、“这两个同学今天是专门来预测、指挥老师的”、“现在最厉害的同学上来了,那其他的同学就都来当老师”、“既然你们说要进入主题,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肯定、一定、唯一吗”、“数学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陷阱,要小心一点”、“你就是没有问题的人,那其他有问题的人就都找她”、“我发现你们很容易满足”、“不问不觉得,一问不知道”、“你如果再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让它憋死在肚子里”、“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学*后就掌握了赚钱、亏本和保本”……俞老师的风格和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能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最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俞老师真诚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我们能像种地一样,要先*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础;一切要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个好的课堂要用很多方法丰富起来;很多后面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关注问题本身后面的问题;要善于学*别人,“相观而善谓之摩”……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的”、“我水*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2

  从看到活动举办地建兰中学的那刻起,冥冥之中有种神圣的感觉,这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打开举办方精心印制的会议手册,老中青三代,南北方各地、史地两学科,群英汇聚,感叹自己幸运地选择了这次培训,对于基层一线的教师,两天的培训在异彩纷呈地教学展示中,在真诚的专家点评中,在主办方精心地安排下,在听课老师积极参与互动中,轻松快乐地结束了,这是一次教学的盛宴,如春雨滋润久旱的大地,为我们难得参加高规格教研活动的老师带来了教学的航向、启迪、智慧。我学到了很多,不总结不足以提高。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从王俊老师精心绘制的智慧树,黄雷老师、王春艳老师为一堂课精心选择的那么多视频和音乐、图片,到王纯老师、施江舟老师、赵珊珊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学*浏览了那么多书籍、论文、视频、图片,以及张强老师自主探究了这么多的阿房宫相关信息,杨雷英老师精彩的世界地图的板演,这些无不告诉我,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装满一桶水,深入、全面、与时俱进地学*,对我这样一个地理专业却在教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的老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感谢这些老师的垂范,你们是我永远的榜样要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轻松而不浅薄,广博而不泛泛,老师必须对所教的内容有充分地知悉,做到深入浅出地解释,幻灯片的设计和板演恰到好处,最好还能有富有诗意韵味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须的基本功,上好一堂课必备的素质。

  二、以生为本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黄雷老师视频、音乐、图片齐上阵,符合七年级学生视觉和听觉学*能力强的特点,喜闻乐见,施江舟老师穿越形式的设计,杨雷英老师微信形式地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追求时尚的心理,从学生最有体验生活出发链接学*的内容,亲切自然,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到了质疑的手段,这些都紧紧抓住了中学生学*的好奇心强的特点,让课堂学*自然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的方式、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几个方面都全面围绕学生学*的心理需要,值得我们学*。

  三、三维目标是教学资源选择的依据:我们在准备一堂课的时候,常常被众多的史料包围了,好像每一个都很重要,有时候真的难以割舍,王纯老师、赵珊珊老师的选材,给我很大的启示,历史课的选材,第一要看课堂落实的知识目标,这是图片、视频、文字选择的重要依据,要努力为知识目标的实现找最清晰的图片,最有视觉和听觉穿透力的视频,最能体现知识点的文字资料,还要有出处,文言文要有注释;为能力目标选材的话,要注意视觉资料的思辨性,比如,赵珊珊老师用的视频,一段简洁的影视剧对白,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西汉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匈奴,视频不超过2分钟,但该需要呈现的都有了,没有一句对白和画面是多余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下列的选择规律: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有争议的文字、有感染力的诗歌、音乐,要能引发思维的冲突和共鸣,这是选材标准。在这个方面,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精炼程度,两位老师都完美的做到了,我表示深深的敬佩。

  四、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收获:03年刚开始接触新课程的时候,因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放在首位,再加上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在历史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方面和以往的社会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学生情感上的一种接受,价值观的形成,态度的明确,而史实的系统性常常不能兼顾,造成第一届学*新课程的学生,不能形成很系统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知识目标的落实中存在明显的缺憾,这次活动中听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史地课,感觉论从史出,史附以形,应该可以解决这个教学中的困惑,也就是把王纯老师的课堂设计,加上施江舟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收获最大化,也就是说将王纯老师的严谨的历史思维和施江舟老师的活泼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准确全面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让课堂形式更喜闻乐见,学生活动面更广,收获更大。

  五、师生和谐是最好的课堂:什么是最好的课堂,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听课的第一天就听到后排的三四位老师明察秋毫地指出上课老师授课过程中每个他们认为不妥的细节,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天上午两节课结束后的短信提问,几乎95%以上的短信都是对上课老师某个方面的设计的质疑,坐我边上的年轻老师问我:“他们这样不好吧,一堂课总有它好的地方,而且不同的老师肯定有不同的上法的。”我很赞成这位年轻老师的观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学生的学情也千差万别,王纯老师的课后反思,让我耳目一新,如此年轻的老师,尽然有如此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学生的知识水*、兴趣所向等不同的方面做了全面的学情调查,从学生的实际学*需求出发设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踏实科学的教学作风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结合她所上的北宋一课,没有华丽的诗歌,没有动人的音乐,但凭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紧贴学生学*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将学生轻松调动,学得充实自然。所以我由衷地感觉到,什么是最好的课堂,师生和谐,一个愿听、一个愿讲,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投入地思考、表达、活动。自然地生成思维的冲突、展开辩论、生疑破疑,在这个方面张强老师的课也表现的很自然。值得我借鉴。

  六、公开课和常态课是理想和现实区别:这次在听名师们自己表述课堂设计的缘由的时候,好几个老师都说到,公开课和*时的课会有些不同,但凭一堂公开课要做如此众多的课前准备这一点才上到今天让在座的老师拍手叫好的地步,我想确实是不一样,那么现实每一天的课为什么就不能这么上呢?而我们大家又为何替这些公开课叫好呢?我细细思量,拿黄雷老师的话说,公开课是追求有美感的课堂,拿施江舟老师话说,公开课是追求诗意的课堂,王纯老师和王春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严谨、亲切、优美,也是一种美的课堂的追求,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公开课是帮我们实现在现实教学中很难去轻易表现的最美课堂,它包括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图片和音频,最精妙的导引,最自然激烈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的知识获得,最深入的情感,最正确的价值观的展示,等等,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是在每一节课中都来得及实现的,但公开课给我们琢磨的时间,展示教学理想的尝试,反过来影响现实教学的开展,思考现实教学的方向,我们究竟该做一名怎样的老师,我想,当我们拉*了现实和理想课堂之间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应该可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了。

  最后,我感谢这两天为我奉献如此美好课堂教学的所有的专家、名师、工作人员和建兰中学以及主办方,希望来年有更多的老师能享受到这种高水*的教学研究活动。

  附两天内的即时课堂点评:

  小课堂浓缩大历史,精选史料把课上,神态怡然从容道,深邃历史轻松现,版块清晰条理明,点拨学生谈笑间,内外兼修好功底!敬佩!——致王纯老师的课

  巧用质疑导学案,生疑破疑落目标,课堂设计巧思量,若将生成秒利用,水到聚成更顺畅!辛苦了张强老师!——致张强老师的课

  穿越千年古史,图片文字视频齐上阵,把握民族交往,历史跌宕起伏轻松现,激情豪言妙语,师生合作探究明智慧!——致赵珊珊老师的课

  深邃思虑出精品,古诗吟诵把史解,师生合作感悟深,巧用对比智慧显,语言精美课生辉,视频形象明史理,旁征博引盖古今,尽显名师好风采!——致施江舟老师的课

  老当益壮把课改,化繁为简、大胆创新,重视学法授以渔,轻松点拨把课上,老骥伏枥!——致王俊老师的课

  微信穿行四十五,现代时尚又亲切,视频图片多彩现,资料丰富显精心,重点难点巧突破,精导妙引学生出彩,课堂生辉,要是开头结尾,去粗取精,深奥哲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定完美演绎!——致杨雷英老师的课杭州北京古都拉*师生距离,丰富图片文字完整呈现内容,亲切巧问妙引层层展开教学,远*知识对比巧得知识结论,亲身经历融教学,音乐谚语齐呈现,轻松快乐学知识!——致王春艳老师

  视频激趣,诗歌总结,合作探究,竞赛巩固,多元调动,学*高效,学生活跃,老师亲切,智慧引领,水到渠成!若在拟人化介绍四大洋七大洲的时候,孩子们能指图介绍的话,课堂完美更有佳!——致黄雷老师的课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的学*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根据学生学*能力水*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基础和能力水*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了老师,**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第二节《字母表示数》、第三节《生活中的负数》,都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的。第二节是新授课,第三节课在上课前,俞老师发现由于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而临时改成了复*课。俞老师的课让人觉得非常地轻松愉悦,其语言非常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课堂上的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声不断,在堪称严谨的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例如:“现在又来预测老师要干什么了”、“这两个同学今天是专门来预测、指挥老师的”、“现在最厉害的同学上来了,那其他的同学就都来当老师”、“既然你们说要进入主题,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肯定、一定、唯一吗”、“数学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陷阱,要小心一点”、“你就是没有问题的人,那其他有问题的人就都找她”、“我发现你们很容易满足”、“不问不觉得,一问不知道”、“你如果再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让它憋死在肚子里”、“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学*后就掌握了赚钱、亏本和保本”……俞老师的风格和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能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最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俞老师真诚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我们能像种地一样,要先*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础;一切要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个好的课堂要用很多方法丰富起来;很多后面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关注问题本身后面的问题;要善于学*别人,“相观而善谓之摩”……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的”、“我水*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4

  本学期,我不但肩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还兼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的识字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这样做。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月”时,先将对应的画着月亮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月”字让孩子们观察,大家都说真像。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月”的字形。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于是我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汉字。

  低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我们应抓住这一特性,给枯燥的语文课增添情趣。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内容或课文插图制成精彩的动画片,让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学*生字。如教学《树叶》中的生字时,我通过多媒体,把书上的插图制成动画效果,在播放动画的同时适时地出现生字及词语,出现树叶飘落的画面时,在旁边出示“地上”这个词语,在出现小虫的画面旁边出示“小伞”这个词语。这样,学生高兴地观看动画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些字,并且了解了字意。

  学*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组,并从中选出若干个“小老师”,在学*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的精神。其次,在*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或老师。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在识字课中,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学*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由巨大潜力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比如教学生认识我们的校牌“明德小学”几个字,再看看墙壁上的警示牌或者教室里贴的标语。

  星期天,孩子跟家长外出、购物时,鼓励孩子看商店的店名、警示牌、所购物品的名称、超市有“出口、入口、收银台”等,这些都是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本期,我组织了一次课外识字比赛活动“我在街上识汉字”、“边看电视边识字”、读课外书识字等方式的识字大赛。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这样激发学生多去看故事书,以便认识更多地生字。

  总之,认识学*汉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究的长远课题。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5

  “以中华文化经典,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德育模式,是卓雅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卓雅教育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主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形成民族精神最关键的时期。根据学校在经典文化学*方面的计划和要求,依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作为一年级经典文化的教材。在学*过程当中,老师、家长、学生都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对某种活动感兴趣,就会学的又快又好。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孩子愿意学,喜欢学。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首先给孩子放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光盘,让孩子整体感知它的韵律美,从而产生学*的欲望。第一次放光盘,孩子们的兴趣就异常高涨,有的跟着拍手,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俨然在看一段好玩的动画片!在这种情绪下,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学起来。

  我还对教材中涉及的的经典故事,在网上专门搜寻,找到了就下载下来,放给孩子们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并鼓励他们回家讲给家长听,既加深了记忆又培养了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黄香温*”“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还针对教材组织了有趣的经典故事比赛,进一步加强了孩子对经典文化学*的兴趣。

  二、多学多练,兴趣盎然。

  一年级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背诵经典又快又好。但没有人欣赏或少了夸赞兴趣很快就会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经典诵读课上进行评比奖星外,还不失时机地请校长或其他老师欣赏或观看,并进行评价,还排练了经典诵读的节目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演出,使孩子们的学*兴趣大增,学*更积极了。

  三、家校沟通,共同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多次家访,对家长宣传孩子学经典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认可和共识,并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学*氛围。并鼓励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现在大多数家长已能和孩子一样熟练的背诵经典。

  四、和日常行为相结合,学以致用。

  《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让孩子们每天用其中的规则要求自己,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比如“入则孝”中的“出必告,反必面”,针对有的孩子出门玩耍不告诉爸爸妈妈,以至父母着急到处寻找的情况,我教育学生出门前告诉父母去哪里,回来也要告诉父母,以免他们担心,从小养成以孝为先的良好品德。生活中的其他行为也要养成良好的*惯,和“弟子规”中的准则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到了什么,并在上面做标记,看谁做的又多又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开展的“经典文化学*活动”正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郭齐家教授说得好:“经典诵读是拓宽孩子心智的一种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抱着*常心来对待,不要神化了读经工程,因为他的效果可能是在若干年后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潜移默化的学*过程,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学,而且必须持之以恒,永远坚持下去”。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肯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1

  我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听了陈老师的有关阅读教学的一堂课后,陈老师要求我们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笔时,回想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我觉得我要谈的与其说是心得体会,不如说是自我反思。

  我发现*时学生的练*册中,不能完成的,总是阅读理解部分,考试时丢分较多的也总是阅读题。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总觉得这是惯例,在阅读这一块学生总是学不好。

  但经过这次培训学*后,我认真阅读了《语文实践解读》这本书中有关阅读教学这一章后,我发现我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提高,大部分责任在于我。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根据《课标》要求在不同的学段中,学生要达成相应的能力。特别是高年级段,它强调的是能力的达成度。

  其次在阅读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课文中所的感情色彩,所以学生阅读功能就会大大地削减。

  再次是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一点更让我自己惭愧。除了上课本知识外,我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做得太少。陈丽老师的观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其实就要求老师们要注重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方法在课外阅中得到充分的巩固和运用,我想,本次的培训学*,我是受益的,收获还真不少。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2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惯于听老师讲解,*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

  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 “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提高阅读水*。

  3、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 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 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3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中越走越远。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4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深思。笔者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利,过分强调了应试训练,忽视了一些只做阅读题目以外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好*惯使人终身受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惯。郭沫若先生曾说:“培养初中生写好字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这对阅读很有帮助。语文教师*时要强调书写的审美功能,让学生明白字迹清楚,书写工整、漂亮的好处。布置练字作业,坚持每天进行,让学生形成一种*惯。老师要把好关,练的字不在多少,贵在追求练字的质量、效果。定期举行硬笔书法比赛,鼓励每位同学都参加,从中选出优胜者公布张贴,鼓励大家。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拥有一手好字,将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巨大影响。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看报的*惯。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因为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而自读课本是课内的补充,是语文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所以,这两本书我们应让学生天天读,认真读。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阅读面要宽,上之天文,下之地理,都可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丰富社会阅历,成熟思想,提高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成语、名句、名言等。坚持每天读,持之以恒,既养成了一个好*惯,又提高了自身修养。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惯。“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而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二、要转变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观念。

  语文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换个面孔,如果老师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那么无论教材怎样改革也是不会有好效果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新课程也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需要了解许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才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什么是阅读”。提到阅读,学生往往会有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自由读书就叫阅读。其实,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其间相关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作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非常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它可以弥补我们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观念上明确,既要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又要放开视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景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阅读”,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才能焕发生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很多同学都没有课外阅读的*惯。所以提到名著,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大有人在;读到散文,巴金、郁达夫、周作人等名家学生一无所知;学*诗歌,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的诗篇一点都不了解。真是可悲!正因为如此,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更显重要。

  语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提及阅读,学生的感受大多是“老师要我读”“父母要我读”,所以,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

  语文老师要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古人说得好:“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尽情欣赏语文世界中的珍品瑰宝。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来阅读,其实质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语文老师要让阅读教学走向生活化。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课堂、校园、家庭、社会都有阅读的空间。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标语,无所不包;中外名著、唐诗宋词、节目串词、广告用语,无所不读;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中都有语文。让各种活生生的信息走入学生的生活,这才是学生阅读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老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同样,阅读教学需要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使语文阅读教学之花永远开得鲜艳、灿烂。

  经典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5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结结实实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每节课上,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睛、动作……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感去融化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语言、理解语言,同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语文,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阅读教学

  2、在生活中学语文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很*。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优选【5】篇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1

  课堂管理也是门艺术,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这本教育专著中,使我读后受益匪浅,也深有感触。下面就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尤其是我们这些技能学科的老师教的班级多,若是能随时正确叫出学生的名字,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努力学*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堂要立规矩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的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4、和学生有个约定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5、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6、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要认识到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也正是他们成长进步的契机,因此教师要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并保持*和的心态,它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7、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地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8、用好学生舆论监督

  群众监督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学生心形成一道屏障,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激励每个学生的行为。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2

  “以中华文化经典,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德育模式,是卓雅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卓雅教育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主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形成民族精神最关键的时期。根据学校在经典文化学*方面的计划和要求,依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作为一年级经典文化的教材。在学*过程当中,老师、家长、学生都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对某种活动感兴趣,就会学的又快又好。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孩子愿意学,喜欢学。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首先给孩子放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光盘,让孩子整体感知它的韵律美,从而产生学*的欲望。第一次放光盘,孩子们的兴趣就异常高涨,有的跟着拍手,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俨然在看一段好玩的动画片!在这种情绪下,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学起来。

  我还对教材中涉及的的经典故事,在网上专门搜寻,找到了就下载下来,放给孩子们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并鼓励他们回家讲给家长听,既加深了记忆又培养了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黄香温*”“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还针对教材组织了有趣的经典故事比赛,进一步加强了孩子对经典文化学*的兴趣。

  二、多学多练,兴趣盎然。

  一年级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背诵经典又快又好。但没有人欣赏或少了夸赞兴趣很快就会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经典诵读课上进行评比奖星外,还不失时机地请校长或其他老师欣赏或观看,并进行评价,还排练了经典诵读的节目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演出,使孩子们的学*兴趣大增,学*更积极了。

  三、家校沟通,共同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多次家访,对家长宣传孩子学经典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认可和共识,并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学*氛围。并鼓励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现在大多数家长已能和孩子一样熟练的背诵经典。

  四、和日常行为相结合,学以致用。

  《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让孩子们每天用其中的规则要求自己,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比如“入则孝”中的“出必告,反必面”,针对有的孩子出门玩耍不告诉爸爸妈妈,以至父母着急到处寻找的情况,我教育学生出门前告诉父母去哪里,回来也要告诉父母,以免他们担心,从小养成以孝为先的良好品德。生活中的其他行为也要养成良好的*惯,和“弟子规”中的准则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到了什么,并在上面做标记,看谁做的又多又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开展的“经典文化学*活动”正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郭齐家教授说得好:“经典诵读是拓宽孩子心智的一种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抱着*常心来对待,不要神化了读经工程,因为他的效果可能是在若干年后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潜移默化的学*过程,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学,而且必须持之以恒,永远坚持下去”。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肯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3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五环三步”为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学生的学*,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问题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五环指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在解决问题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学*,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引导教学法不断实践与探索,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教师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学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科学、精心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从自己的学*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注意有效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根据“问题引导教学法”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在这一环节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学*,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自学时间和讨论交流时间,使学生真正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师只是起到点拨指导作用。真正做到角色的转变,把学生的学*权还给他们。还是以《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这一环节让学生围绕“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此外,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就是在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总结。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这样就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一个巩固,也是对目标的一个检验,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如《乡下人家》一课,可以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最后练*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要把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让他们的问题延伸到生活中。还拿《乡下人家》一课为例,学生有了积累,又学会了方法,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学*作者的写法,写一写知道的乡下人家的风景也做到了读写迁移,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学以致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尝到了甜头,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惯和自主学*,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这也为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4

  六月五日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浙派名师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心中颇有感触。本次活动由永昌县教育局组织,河西堡第一小学承办,邀请了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的名师名校长到我县就学校文化建设、国学经典诵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就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关课堂教学的感悟和老师们一起分享探讨。

  一、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体会。

  这节课学*的是浙教版教材四年级内容《世界之窗》,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人种、建筑、文化。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态度,教师对课堂的构建,对各环节的组织安排像我们上数学课一样严谨,对课本内容的挖掘和拓展像我们上语文课一样丰富。在他们那儿学科没有主次之分,所有的课都是同一个上法。我是怎么上品德课的呢?读读课本内容,看看课本图片,剩下的时间做语文作业,要么整节课不停地训斥学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我常常抱怨学生的视野小,见识少,能力差,读课文不能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文无话可说,表达情感无病**,实际上我们把真正能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和活动变成了作业课,结果是撒开了一张天罗网,捉住了一只癞蛤蟆。

  二、关于语文课的体会。

  这节课学*的是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内容,是一节识字课。课本内容很少,学*六个生字,都与“鸟”有关,三个带鸟字旁的,三个带隹字旁的。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语文教学的全新理念。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亲和力吸引了我,教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幽默风趣,即拉*与学生的距离,又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还对学生进行了识字训练。其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独特,举手最快的、笑容最灿烂的、坐姿最好的、最会倾听的同学都得到了给老师帮忙的机会,他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表扬,而是要同学们说出老师为什么把机会给了这些同学。第三特别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上尽一切可能给学生给创造说话的机会,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鼓励、引导他们说完整,说具体,有感情。第四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挖掘与拓展,课堂上语文知识、语文思想的渗透。在识字过程中,老师结合生词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乌鸦和杜鹃的知识,然后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乌鸦反哺的故事,讲了杜鹃啼血的故事,还讲了学生学*的这些鸟类的知识。第五课堂上教师的爱心与耐心。课堂上给每一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学*方法。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充满期待。学生不会的老师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发现。第五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特别是生字书写,老师在黑板上规范、细致地进行范写。偏旁部首之间的位置关系、笔画的位置、书写的笔画顺序这些都进行了指导。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5

  5月6日至8日,怀揣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参加了第22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历时两天半的活动里,享受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我们共听了13节课,多场报告,这些来自全国的教授、副教授、校长、特级教师等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他们的课堂淡定而精彩,丰富而不华丽,他们对英语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看着他们,不禁让我想到了美国女作家玛雅安吉罗写的"只身前行,却仿佛领着一万雄兵",现场的名师们自身都有带着千军万马的阵势!

  主维山老师和顾洁老师的课很有激情和亲和力,诗一样的老师,诗一样的话语,语速*稳,吐字清晰,善于发现,*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真心换真心。重点突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林丽老师教态自然活泼,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案的设计很有梯度,练*方式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充分展示了一节独具匠心的观摩课。淡定稳重的王劲春老师的课堂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新的单词和句式,还巧妙的化解了重难点,在行云流水中交给了学生学*的方法,更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田湘军老师的课,真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美妙感受。他丰富的表情,夸张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较为地道的语言仍记忆犹新。他在课堂上放的开、收的住,让学生一会儿云里,一会儿雾里,可就是这样的课堂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了我。课的伊始 ,田老师设计了经典游戏Simon says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学*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也为后面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做了很好的铺垫。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不再是教和学的关系而是朋友,随意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学的*台,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另外,将文本内容配乐《当你老了》唱出来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自发的掌声数次在会场内热烈响起。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基础知识,更收获了一份喜悦、一份感动,真的很棒!

  聆听着他们精彩的课,尽情感受着他们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收获颇多:

  一、教师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通过观摩这些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从课堂开始与学生的打招呼,到导入到情境创设,一环扣一环,衔接自然,学生能够很好的跟进,没有断点。而且从一些教学细节上,更可见各位教师备课时的独具匠心。

  二、注重情境的设置,使英语课堂贴*生活,学以致用。情境因贴*生活而真实,因超越书本而鲜活。尽力把新授知识演绎为学生们熟悉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新知识点的兴趣。为了使每节英语课都充满着生命活力、富有生活气息,这就需要精心创设逼真的英语交际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活动场所,学生们在生活情景中学会了英语,并学会了用英语进行交际。

  三、恰当的导入,自然的过渡。这几节课,我是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情听完的。导入的自然,过渡的简洁而不留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多样的课堂评价。老师们在课堂上都设计了评价,课堂评价的活动设计与本堂课的中心话题相结合,能做到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准确地给予评价。课堂上教师从不吝啬自己的语言Cool!Great!Wonderful!Clever boy! 教师给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都不直接否定,而是停下脚步耐心启发,等学生真正的会了之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如此大的场面,教师能够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在难得。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在本次观摩活动中,老师们各有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对不同孩子的多种积极评价,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小组竞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关注课堂的生成,要关注学生。

  六、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每位老师整节课都是用流利的英语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他们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可见各位教师英语水*之高,这也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前提。而且各位教师还展示了自己规范的英文书写功夫,精湛的简笔画技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高超水准,以及他们歌唱、表演的多方面才能也充分展现出来。由此,我也感到自己在多方面的巨大差距,今后要努力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教学水*的提高。

  时间如白驹过隙,两天半的学*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英语课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我要把这些思考和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们就像一株刚刚破土的新苗,需多多汲取大师们的精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ESP(专门用途英语)目的明确,实用价值高,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求职场上“闪亮登场”,以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加强ESP教学。本文从ESP教学所面临的具体现状出发,在课程改革、教材编写、教师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有益的探索。

  ESP 教学改革 问题研究

  一、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成为全球最普及的交流工具。“ESP”是指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内为其工作表达之便而需要的词汇、句子和语言表达模式。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备受各级各类英语学*者的欢迎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我院于20xx年9月为20xx级的高职学生开设了行业英语,包括计算机英语、证券英语、会计税务英语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材问题、师资问题、学生的诸多问题。实现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自然衔接的愿望被现实所困惑和阻碍,如何突破阻碍促使我们深入研究ESP教学。

  二、ESP教学所面临的阻碍

  1.学生英语能力的实况

  从客观而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我国高考制度,高职专科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而我院实际情况为:学生生源来自普通高中,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城乡基础英语教学层次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参差不齐。

  从主观而言,进入高职院校学*的学生大都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失落感,所以普遍学*动力不足,缺乏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英语这类需要持之以恒的学科便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心理。

  2.行业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相脱节

  高职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实践性和运用性,强调知识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实践和应用。学以致用也是学生最重要的检验成绩的方式和学*动力所在。但是在20xx级的ESP教学中,由于初涉职业教育,对ESP认识模糊,我们外语系尊重各系选用的教材,多为专业英语教材,这些专业英语教材并未从工作流程出发,强调在工作场景中英语的运用,而是枯燥地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虽然学生已在前一学期学过了中文版的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但由于英语基础的薄弱,仍难以读懂课文,更别提用英语交流。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是EAP的传统教学,因而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认为ESP与今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关联。关于ESP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ESP教学的适用性有着自己的看法:只为考试,不为实践。

  3.教材与岗位要求、职业特点相脱节

  我们选用的ESP教材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实际岗位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用的教材大多属于EAP的内容,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兴趣小,难以运用到相应的初始岗位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初始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岗位的更新和变化,学生学*起来没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效性。

  4.教师能力仍存在差距

  我院教授ESP的教师毕业于外语院系,不熟悉、不了解各行业的基本常识,其教学能力还不能达到高职ESP的要求,在备课中要花大量时间了解完全陌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中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尤其面临多个职业方向的教学,更是画虎类犬,难以详细直观地介绍和解释专业术语和知识;而我院各专业的专业教师中既具备专业技术和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可谓“凤毛麟角”。因而,ESP课程依然由我院外语系教师承担,教师们只得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来组织教学。

  三、改进高职英语ESP教学的对策

  1.探索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中所走的弯路,让我们认识到ESP教学不是专业英语教学,之前我们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加强操作性,让学生在学*实践中得到英语语言能力应用和提高,让学生能够实际用英语去交流,完成任务,解决从业者今后日常工作中最棘手的英语交流难题,培养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所需的重要英语交流技能,着力培养从业者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ESP教学中,必须将EGP(基础英语)放在首位,作为教学重心。EGP为ESP的学*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生即使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也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达不到与对方沟通的目的。因此,EGP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共128学时。进入第二学年,虽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基于工作流程的行业英语教材,但我们仍为20xx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EGP课程,共32课时,继续使用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的《点击职业英语基础模块第四册》,将行业英语自然渗透于基础英语教学中,待专业师资成熟后再开设更具专业内核的行业英语。

  2.ESP教材的开发和更新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原则、理念、策略、路径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高职英语教材应该强调其职业性的特点,以各个环节的要求来串接专业内容,使专业内容在各个环节能够得以即时地应用,为学生做好总结和实践。职业岗位的发展日新月异,岗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岗位的流程也随之而更新,教材也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深化、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反馈中、交流总结中不断地做好记录,形成笔记,归入教案,编入教材,及时更新。

  3.英语教师专业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高职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培养复合型英语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专业人员推荐专业期刊和书籍,共同或协助编写教材,完善英语教师对专业课的听课制度等;利用好假期,搞好教师下企业培训或调研。“工学结合”教改需要打造一支既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具备行业常识,进而钻研专业知识,能适应相关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结构型”教师团队,更好地胜任ESP教学。

  四、结论

  ESP的研究在国外已卓有成就,在*ESP也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将ESP教学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跨学科合作教学,首要的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推动建立适合高职特色的实用英语教学模式,确保专业建设符合市场需求,进而保证专业的良好发展。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2

  面对当前班额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我常常忙于作业批改中抬不起头、常常在2个班之间来回奔走时,我也会问自己:学生到底得到了多少?这节课的有效有没有得到体现?最*一段时间的学*和公开课的观摩、研讨,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何为有效?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在后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教学自读课文,学完精读课文,学生对本单元的单元要点和学*要求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于是,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提升认识,同时,把大量的时间留给留给学生读书、练*来进行巩固,试验了几节课,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反而安静了许多,但是要想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正有效,在实施的过程中,我觉得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老师看似轻松了,但实际上老是不同的功夫要下在课前,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才有课堂的高效。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其次是课堂学*目标的课堂设计;再次是精益求精的课堂练*。因为教学活动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活动。虽然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一定要从课前预*抓起,并且要跟课堂练*的作业布置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节好课,就必须让学生课前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有目标,复*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注重积累。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另外,文中的好词好句要尽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以增加积累,提高语感和写作能力。

  三、及时反馈

  课堂检测要想成为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就必须及时反馈,对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进行表扬和激励,当然批改的方式可以多样,老师批改、同桌互批、小组长改等等,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及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的有效性。

  总之,教无定法,有效教学也并非一种固定模式一层不变,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的质量。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呢?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九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中彩那天》,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中奖的感受?”“《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3

  我学*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这本书,可以说这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迫切需要和及时的。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水*,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设计是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教学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该练则练、该讲则讲、该问就问。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态度、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等问题。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训练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就会低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训练设计较为简单。内容上:包括基础训练与相应的变式训练。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方法。组织上:有合作训练与小组训练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注意训练的密度与空间。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的设计,为学生的训练留下一定的空间,否则教学的效益就会低下。当然,在有效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评价。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的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率,课堂中的管理由为重要。所以,任课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且要使想制度执行下去,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奖罚措施。并且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规章,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能够信服。切记制度定好后,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执行,如遇学生违反则应采取措施,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果教师只定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常久下去,教师的威信就会消失,课堂管理就会失控。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完成质量。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支配、调节着整个教学的过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态度、参与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达到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特殊学生等来设计教学目标。当然要想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学情,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适当的手段、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在开学初期,教师就应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各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确定学年、学期、单元计划,并能够根据各计划确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安排几节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用来做“调味”。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校的课余比赛相结合,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教学活动中不同的组织形式而实现的。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因此,无论上课人数是多少,分组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比较能发挥学生的骨干作用。所以在常态教学中教师也要考虑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如: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伴辅导式分组、友伴分组、合作分组等形式。切记在教学组织时,特别是人数相对比较多、公开课借班上课的情况下,进量减少队形的变换与调动,这样可以便于组织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体育课虽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课程,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技巧单一,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合作法、探究法、分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从探索中寻找适合某项运动技能、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热情,因为每位学生都希望观摩、欣赏到教师规范、优美的动作。教师规范的跨栏动作、优美的健美操动作、漂亮的空翻等等,对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单纯的示范是不够,必须要教师配合上精练的语言来讲解动作的必要程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直观的动作示范、精练的语言讲解,更好的掌握所要学*的运动技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就要在每一次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表现。既:看教师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及组织是否合理、教学示范是否正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是否能全员参与、是否能掌握学*的动作技能等等。如果达成的效果不好,那出现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次课将如何去改进等。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使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好胜心强的男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用自身精深的专业来吸引他们,比如说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要求要和教师“单挑”,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来满足他的好胜心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和教师的水*还有一定的差距。再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项技术的时候,找学生共同示范,会出现不配合的学生,这时教师可以使用“真功夫”,树立威信,让学生能够信服。当然人无完人,在教学中教师并非对每一项专业都精通,所以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时加强练*,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多看各类书刊,提升自身的理论水*。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4

  一、教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第一天上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要将英文版的理论力学翻译为汉语,要具有专业性,并将自己翻译的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课后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数十张翻译稿 ,我们小组分到的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当天下午组长合理的分配了任务,我们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我首先浏览一遍我要翻译的内容:数据的精确度、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9月7日到8日,我对翻译稿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当遇到不会的生词时,查询了字典,并积极思考,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推敲单词的真正含义。9 日,我又通读了英文全稿和翻译的稿子,进行了再次的修改,力求做到更好。10日到13日,进行了PPT的设计和制作,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力求把演示文稿做的美观大方、得体实用。14日,自己演练了一遍讲解的过程,想象了一下同学们可能会有的问题,并进行了改善。9月15日上午,我在全班面前讲解了我翻译的内容,效果较好。我在这几天的汇报中担任学生评委,本着公*的原则给各位同学打分。这几天全班统一进行了翻译汇报的工作,同学们积极努力地讲解自己学到的理论力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愉悦而不失有序。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译文流畅程度、演讲的好坏以及制作的幻灯片的质量和出勤情况来打分。我在15日讲述完毕后,我开始着手写这份心得体会,总结这次实践的收获。

  二、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在这期间,我感触颇多,也认真思考总结了这些天的心得体会。

  第一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听得非常仔细,也认真做了笔记。课后我领到了组长分配的两张多的英文版理论力学的翻译稿。在第一天初步浏览了所要翻译的内容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翻译工作,认识到它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我遇到了很多的生词,也查询了字典,但字典给出的解释,并不是很如意,比如我经常看到partical这个单词,一开始我把它翻译为“微粒”,但在后来的上下文中,慢慢理解到他应该解释为“质点”;再比如看到了significant figures 一词,我把它理所当然的认为了是“重要数据”的意思,但在文章后来的叙述中我纠正了我的释义,它应该是“有效数字”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在这一次一次推翻自己的翻译中,我懂得了:无论是翻译工作或是其他的事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应该在不断的学*思考中,逐步纠正自己的错误,直至理解到事物的本质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古人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就应

  该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真正的完善理解学*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这次翻译的内容是理论力学,它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要想向同学们清楚地讲解,就必然要求我们自己先要预*并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新学期的理论力学学*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锻炼了预*、自学能力,当我们有一天走出了校园,这种自学的能力会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对今后的学*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这次实践的一大收获。

  在做PPT的过程中,我首先回忆了计算机一级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最终决定采用幻灯片模板来做PPT,因为这样既美观又有层次感。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我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创作思维,力求做到精致美观,大方得体,多次进行删改和颜色的调整。作为理科生,我们经常使用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像这样能够锻炼我们形象思维的机会不多,这次实践就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把握住了它,对PPT的背景、布局、顺序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得问题的讲述更加的直观易懂。这次自己来做PPT,我感触好多,原来上课只是单纯的欣赏老师们做的课件,现在却是自己亲自在做,深刻理解了什么样的幻灯片更适合教学,更容易使同学们接受。我做的PPT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荣幸,也更加理解了什么样的课件才是合适的,它不需要太多的华丽的色彩,需要的是整洁醒目的讲述。并且例题的简洁性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的最后环节,就是讲述了。面对全班同学,在讲台上讲课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莫大的自信。这要求我们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胆怯心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合,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这次机遇,锻炼自己的口才和现场反应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我加入了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活跃了现场的氛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还有一点,讲课需要的是放松,只有主讲人自己放松,课堂气氛愉悦的时候,同学们才会积极认真的听讲。所以站在讲台上时,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既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还有一点很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们没有走出校园去实践,但我们在校内依然锻炼了自己,这次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以后再遇到问题,不会再无助彷徨而是会想到去借助书籍和网络解决问题。人一生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种种的问题,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解决某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感谢系里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机会,让我们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我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不少,这些感触和思考我会铭记在心,他们会给我带来很多的帮助。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古语是本次教学实践中最大的体会,教学实践的经历能够给予长期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研究生们提供接触教学,了解教学的机会,并且还能够初步的熟悉与了解本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为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提供检查的机会,更好的为今后的深入学*做指导与铺垫。经历短暂的一个月教学实践,使我感慨颇多,它不仅教会了我更多以前作为学生学不到的的知识,还让我在专业知识学*这一块上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较好结合,这种教学实践学*模式能够使我在把握知识上做到吸收快和理解更形象深刻。本次实践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短暂的教学实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有着很大帮助,同时也是对我两年多研究生学*的一种检验,对我走向社会也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和过渡的作用。对于像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中学*很多知识、道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践过程中,虚心向他人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提高,养成好的学*工作*惯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好的认识。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让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与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的重要性。

  同时,争取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内心和要求,进一步的改进自己,让我们学到了在人与人交往中重要的东西,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会交流和沟通。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好的检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将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别人,同时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直接的找到问题所在,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亲身亲为的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有了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了竞争意识,在以后的学*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要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打好专业的基础。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的学*工作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辛苦之处,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1

  我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在联合中学的阶梯教师听了xx中学xx老师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讲座,听后对于自己以前对教学的态度、方法作了深刻的反思,邓小淘老师在此次讲座中总共讲述七个方面的内容,现就“教学反思“这点谈一些本人的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不断升华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中最具积极性的因素,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笔者想改几个字与大家共勉。为国谋而不忠乎?与学生处而不仁乎?教不专乎?古人云:教之通,贵以专。意思是说教育学生要有恒而专一。而我认为“专”是指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全部的专业品质、素养和知识。古人之所以经常反省自己,不过是为省己自律,修身立人,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自我反思有些相似,故不失为典范,可以效法。人贵有自知自明,只有不断反省、反思,才可以发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有助于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从“教书匠”成为“教育家”。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学*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也是知识不断丰富的充电器。只有不断学*,并在学*中反思自己,才可能思考教育教学工作,完善人格魅力。一个不热爱学*,不善于学*的'人必将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教师既可以向书本学*,也包括向同事、同伴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向帮教老师学*。向同事、同伴学*的最佳途径就是交流与合作。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学*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求师和从师是智慧合作的一种方式。现代人不但要做到求师有术,还要做到从师自如。善于从两者的相辅相成中得到效益、赢得智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伴互助的真正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将秉承“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教学态度更好的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2

  8月15日—17日,我有幸学*了洪成文、康迎春、施皓耀几位老师的教师成长系列讲座,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北京师范大学洪成文教授从教师自身出发,就教师激励以及如何激发教师职业动力进行了讲解;优秀骨干教师康迎春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就学生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理念、手段、评价、激励)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彰化师范大学数学系施皓耀教授从教学角度出发,就课程设计与实践,如何激发、提高学生的学*动力与兴趣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这三场讲座引发了我对教师自身以及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等方面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觉我们的职业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敬畏,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就像康迎春老师说的那样,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能力。对学生要有大爱之心,只有用爱浇灌的孩子才会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受到重视,都能在一个*等、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让学生既**又成才。另外,我们的.课程设计也要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展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课堂设计的目标和初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感觉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我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和水*,不断地学*、“充电”,给创造学生更加理想的课堂和学*环境。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9日下午,在实验小学二三班的课堂上,我有幸听取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讲座,从中吸取了精华,净化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感谢实验小学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很受益。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无限的爱护,珍视孩子超过自己的生命,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在生活中乐观向上态度积极的孩子,有着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灵魂,优异的成绩,完美的一生。作为一个妈妈,我和每个家长都一样,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做个“好”孩子,甚至要完成我自己没有完成的每个心愿。有时这样的心态会过于急迫,压制孩子自由发展,强制她向着我所谓的“好”去发展。听完教授的讲座,我首先要批评自己: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自己会教育孩子吗?自己是否做到了正常、正确的要求孩子?那些要求对于一个7、8岁的女孩合理吗?可行吗??

  教授讲到的周弘著的《赏识你的孩子》这部书我也看过,朦胧的感觉有些迷惑,这种新的思路是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这种提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出了大胆的否定。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我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应该谦虚的做人、谨慎的做事。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思路,而新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其中有些理论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思考。我觉得教授说的很好,掌握一个“度”的概念,要辨证的看待和运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凡事都有一个“度”的掌握,有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更加认真的正视“教育”这个大事,同时自己也要提高认识,总结得失,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极左极右。遇到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对问题全盘否定。

  针对教授的侃侃而谈的话语,我觉得句句都是精华,针对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就她的情况,有的放矢的总结问题,改正问题。教授讲的非常全面,她在有些事情上有错误,有些事情上做的还算比较好,对于存在问题的,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家长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所以没有正视;或者本身就对某些问题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造成不能带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榜样作用。比如说:教授说过“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对这一点我原来所拥有的认识不够,对孩子的年龄和应培养的某种*惯没有联系起来,这样也许事倍功半,还会埋怨孩子“不听话”;再比如:教授说的“培养和教育孩子应该运用许多的方法和技巧”,而自己在这件事的理解和掌握上非常不到位:许多事只是批评她:“你这么做不对”,却没有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有些事强制她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做,却没有耐心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没有愉快的接受我的要求。现在这样也许她还能听,将来孩子必将和我拉开距离,不再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等她再长大了就很难听取我给她的意见,而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等等……

  听了教授的一堂课,让我首先对自己有了一个评价:

  1、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自己应该先好好学*,多向老师请教方法,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

  2、所有的方法必须务实,一定不能单纯的仅仅是口号或大的条款,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3、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百年树人,我自己应该克服急躁的情绪,耐心的付出和坚持;

  4、及时总结自己和孩子的问题,和老师多多沟通,力争和女儿一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学*每一天,进步每一天!

  对于女儿,我觉得:

  1、她在个性上很倔强,这就要求我必须做到以理服人,耐心的讲道理,告诉她这样做的理由和后果,让她自己分辨是非,决定取舍,自发的按照正确的处理办法解决问题;

  2、她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孩子,可能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包大揽的太多,没有养成独立的性格,从今后,我应让她学会多一点付出:多做一点家务、多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磨砺她的意志;

  3、学*上,她很毛躁,这次数学考试非常不理想,错的全部都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不单单是因为所谓的“疏忽大意”,这是因为学*能力上有着很大的问题: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高估了自己的水*,认为加减法属于基础知识,没有难度,不必用心计算,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她改变对加减运算不难的认识,提高对这种题的警惕心和认真度,其次加强*时对基础运算的练*,作为家长严格监督,每次做完练*要求她检查,在培养独立学*能力的同时不放纵、不放松。

  本人学识有限,认识水*有待提高,本次心得体会不尽完整,有些想法可能不够准确,恳望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和女儿共同进步!!不胜感激!!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4

  当教师也有几年了,回顾短短的教学生涯,感慨良多,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再次,教师应学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把课上得丰富、生动、有趣。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还要注意多种教法的运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对提高认识水*大有裨益。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由于条件的不同,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劳动。在今天世界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每一位教师,都应不停的钻研、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的快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一己之力。

  [关键词]融洽关系;重视教法

  光阴荏苒,转眼一年的教学生涯又过去了。在这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这里,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因此,要搞好教学,首先就必须协调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调节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可以促使教师把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爱护革命后代的真挚感情糅合在一起,促使他们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该如何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1.融洽师生关系

  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具有一种向师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摆脱儿童的幼稚心理,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见解,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宰学生的一切,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承载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思考才能掌握,教师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握要我学,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2要善待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正因为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非容器。因此,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学*的革命》一文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热情。教师对学生一味批评挖苦,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只会剥夺学生的学*权利,挫伤其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会对教师甚至对这门学科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教师能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一种赏识教育。则会缩短师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共鸣、信赖的效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我的教学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带初一(7)(8)(9)三个*行班的历史课。在刚接班时,每次上课八班课堂气氛都毕比较沉闷,每次周周考的*均分都是三个*行班中最低的。后来我有意识做了一个实验,在

  七、九二班仍如以前一样地上课,而在八班,每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我都给予很聪明反应很敏捷回答得很好再进步等诸如此类的肯定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上课时八班的气氛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班,学生很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而其历史考试*均分也由原来倒数的班级变为每次都是第一,基本上消灭了低分率,而且,学生对老师态度由原来的冷漠转为热情,乐于亲*教师。花的时间还是那么多,但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效果,和以前都有天壤之别。这就充分说明了善待学生与激励的作用,同样也证明了良好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力。赞可夫说得好:就教师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搞好历史教学,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合理全面呢?

  2.教师的`知识必须博而专

  2.1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注意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上课时才能使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如果自己对历史知识掌握的都不全面,却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经常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不能满足于在大学时代所学的那点知识,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认为有一桶水,就能源源不断地使学生有一杯水,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替这桶水,使其成为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朱熹曾日:半亩方塘一鉴天,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知识也象方塘,如果没有源头流入,也会很快干涸。

  2.2教师的知识还应该博。历史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有的学生所见所闻远远超过老师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必须对各种知识都要了解。比如说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课,里面涉及到医学、农学、数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同时了解这些方面的趣闻野史,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才能把课上得生动、丰富、有趣,心得体会《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要搞好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同教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避免因单调刺激带来的厌烦感,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识水*大有裨益。同时,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法也在不断丰富,但无论哪种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足的一面,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运用不同的教法。在实践中,我注意到运用谈话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讲《两汉和匈奴的和战》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了下列谈话:

  师:同学们关于匈奴这个少数民族是不是头一次接触到?生:不是。

  师:那么,在讲哪朝历史时讲过?生:秦朝。

  师:匈奴的首领叫什么?生:单于。

  师:与匈奴的关系是和还是战?生:战

  师:秦派大将谁与之作战?生:蒙恬。

  师:为阻止其进攻还采取什么措施?生:修长城。

  师:万里长城的修筑,扼制秦的发展,但到了秦末秦边防松弛,匈奴又重新崛起,今天我们就学*《两汉与匈奴的关系》,看看匈奴发展情况及两汉的战争与和*关系。

  通过这样的谈话,既复*旧知识,又导入新课,而且采用谈话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与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比如在讲《布尔什维克对武装起义的准备》:

  师:布尔什维克六大和*中央通过的决议有什么区别?生:一个讲武装起义方针,一个决定最*期间起义。

  师:很正确,为什么六大不决定起义?生:时机未成熟。

  师:很对,时机成熟是起义的先决条件,关键在于人民力量的发动是否形**民革命高潮,那么,10月份*中央会议为什么决定在最*期间举行起义?生:时机成熟。

  师:什么时候时机成熟,标志是什么?生:

  9、10月份,标志是人民掀起强大的革命浪潮,各种革命力量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

  通过这样的谈话,把最*期间作为思路引导学生深入的窗口,经过层层诱导,使学生的认识加深,同时也训练了其思维能力。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可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效果。

  2.3还必须注意巩固复*的方法。历史作为一门小学科,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但是历史知识又比较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这些知识,有效地记忆呢?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分散记忆优于集中记忆。这种观点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运用的很少,因为教学内容较多,有的老师怕讲不完,一上课就一直讲,把内容讲完了才能吁一口气,如果还有时间剩下,就让学生死命地背,以前我也这样做过,但效果很差,背的时间长了,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来不及检查,有的学生偷懒。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地少讲,那些学生一看就懂的基础知识,用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找出来,重点和难点问题,简单地提示一下,学生明白就行,不去花大量时间长篇累片牍地叙述,这样就节省大量时间。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把可以利用的时间分散在一节课当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记忆,然后检查,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该记住的东西也都记住了,课后再用少量的时间巩固一下就可以了。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考试前几乎不用花太多时间复*,因为该记的东西在*时全都记住了,这样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节省教师课余检查督促时间,使老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搞好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

  在今天世界各种课改浪潮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观点不断出现,我们也要在课改浪潮中撷取属于自己的浪花,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92年毕业至今,弹指一挥间,教学已有十七个年头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了许多的教学心得体会。下面我要谈的是我对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大纲,熟悉重难点。二,了解学生,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要充分了解学情,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三:认真钻研中考题,尤其是本省的中考题,并对照教材,一一地做好了相关的笔记,进行了归类整理,这样就使得我的*常教学能够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其次:虚心地向校内外的各位同仁请教,包括他们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的评讲&&吸取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几次成都之行,使我大长见识。每一次的外出学*,我总是带着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学。总认为别人是专家,自己是学生。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虚心一定会使我进步。再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休养,它包括很多方面一是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每一年的最新高考考试大纲,以及*几年来的攀枝花市高考分析黄皮书&&,根据它们制订自己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二是认真备课,做到备课备八问:

  1、教学目的是什么?

  2、重难点是什么?

  3、双基是什么?

  4、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

  5、如何组织好教材?

  6、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7、新课与旧课如何联系?

  8、板书写什么?如何布置板书?(课题、标题、要点、重难点等)三是注重历史学科的讲评课的质量,注重五讲

  1、讲审题。选择题,一审题干(问),二审题枝(备选项)三审选择方向(排除缩小最后确定);材料题,一审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二审找准其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三审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问答题一审题目类型,二审求答项目,三审解答对象,四审限制条件,五审材料观点,六审代词含义。

  2、讲思路方法。如问答题要求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细致构思,列出题纲;规范作答,策略得当。

  3、讲误区(找出原因,确定纠正努力方向)

  4、讲拓展,举一反三。

  5、讲规范,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这里主要是问答题要具体做到:首先,答案内容构成规范,史论结合,反对堆砌史实,反对空发议论。

  6、答案的组织形式要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层次分明。

  7、答案的文字表述上要规范化,做到行文有序,条理清楚。总之,从事高中教学以来,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学生,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备好学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失。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我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休养,才能在教学这块园地里有所收获。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5

  7月14日上午,坊主陈邦老师从教学与有效教学、为有效教学而准备、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五个方面为工作室和国培班的学员们作了《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讲座。

  能听此讲座是我的幸运!因为在这次讲座中,我的思想又被激起了阵阵涟漪——幸甚!

  浪花一:

  当陈老师展示出这幅图,我震惊了。南辕北辙?可不是吗?我在之前的教学中,不就正是在做着这样的事吗?费力不讨好,还*之以为常。

  浪花二:

  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纳依曼

  这是陈老师在讲述“为有效教学而准备”时给我们展示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我也是震惊了。反观自己以往以讲解知识为主的教学,不禁直打冷颤……十多年了,原来自己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做无用功,都只是在做着舍本逐末的事情,一天到晚辛苦着授人以鱼,保姆似的跟在学生左右……却是事倍功半。

  浪花三: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

  同样的,自己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方面,是不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占的比重更大呢?显然很多时候不是的!

  所以,我想到了一句市场经济里常说的一句话:做生意、找钱,靠的就是观念。

  其实,现在摆在我们大多数老师面前的,何偿不是一样?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这次讲座,于我而言,在这方面,我有了收获。但更希望以后能实实在在地践行。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1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赛事创新,学*优秀教学成果,全体教师和学生观看了《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本次讲堂围绕“开发技能赛项与教育资源,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讲述了职业教育实训和技能大赛的融合。

  在实训教学改革和实践这个问题上,做的优秀的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起人之一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敢为人先,经过6年的时间探索、追求、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学校把竞赛理念、赛项内容及考核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现代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引入教学内容,构件了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新模式,强化了学生综合职业教育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赛教结合”的常态化机制。

  在实训教学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直以来都是需要加强的环节,但也是很难提高的环节。通过学*,我认为要想做好实训教学,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校情况和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借鉴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实训融入课堂,加强实训的内容和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赛教结合”的效果。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邢校长的培训,让我明确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受欢迎的教师;班主任以及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是什么;班主任管理的智慧和技巧;怎么样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作用,是学校对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1、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干好班主任工作的源泉和基础。只有爱这个工作,才能想办法、动脑筋,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也只有热爱这个工作,才会取得成绩,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等的人来看,承认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信任学生,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才能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使他们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发挥。

  宽容大度。这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不满。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假如你不相信这句话,不按这句行事,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宽容还表现在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稚气未脱的学生,犯错误是他们的特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

  爱学生还表现在善于鼓励学生、赞美学生,因此,在班级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应该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将会使学生都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的成功、班级的进步。

  对于这点我深感惭愧,*时对学生苛求的太多,看到学生的不足,或学生犯错总会忍不住去大加批评,有时连一点余地都不留,把师生关系搞的非常的尴尬紧张。

  很多班主任把心底对学生满腔的热爱都凝成冷峻的面孔和严肃的目光,以致学生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想想自己*时的言行,不禁为自己*时的言行捏了一把汗。其实我们很多的班主任,缺少爱心。对待学生,不是发现优点,肯定成绩,而是担任教育警察,专找缺点,将问题放大化,因此,有许多个性突出。多才多艺的学生被我们当作差生而被打入另类。

  3、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班主任不应该靠权力和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4、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老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而信服你、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知识渊博才敬重和信任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故班主任要加强学*,走终身学*的路子,成为学*型教师。对此自我更是惭愧,体会也是非常的深刻,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除了自己专业知识以外,感觉几乎空空的,很多的方面都没有学生懂的多,也难怪学生缺乏敬佩的目光。

  5、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谈心和谈话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处理应急事情能力等。既是消防队员,又是保健医生,还是工程师和艺术家,如在班级建设中,要形成良好班风,就要善于组建有力的班委和团支部,就要开展活动,以形成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集体意识,这就需要组织能力等。

  作为班主任,要让你的学生深深地感到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最充实,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并对你产生情感上的依恋、人格上的崇拜,道德上的折服。一句话,因为有了你而幸福

  通过听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的讲解,让我内心深感震撼,*时很多已经*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可经过张教授的讲解,才发现其实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在重复同一种行为,再说废话的实话。让我们不得不对我们以前的教学行为做出深刻的反思。张教授从一种理论的高度上,深入浅出的讲解中,道出了我们目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又很高的指导意义,对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她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境界,包括做人的境界与做事的境界。其次,要有智慧,指正确的目标(前提性反思)以及达成目标所采取的尽可能多的方法(技术性反思)。再次,要要有好的态度,对于能够改变的事情努力去改变它,叫做勇,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接受它,叫做仁,能够正确地区分这两者,叫做智(摘自圣经)。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总结的是多么的深刻啊!

  经验应该是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已经工作4年了,这四年中,在学*和工作中,是不是一直在积累,进步呢?仔细想来,其实很多都是在做着机械运动,重复以前的工作。更可怕的是有一些老教师,工作20多年了,却还是成绩**,更是让人惊心。老师免不了俗,但不要庸俗,不要没有格调和品位,对待学生工作上应该去较真,但不是和学生较劲。因为较真是就事,而较劲就是对人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班主任的角色到底应该如何定位?这也是让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是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育者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又是否做到很好的了解了呢?若从能力和态度两个维度划分,学生可以分为:能力强态度好,应该给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指导式管理;能力强态度差,应该勤加督促,谨慎表扬;能力弱态度好,应该侧重鼓励,教给方法;能力弱态度差,调低目标,耐心等待。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理解关心学生,是我们每个班主任教师必须做到的。

  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教师,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爱的,教育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的发展,来自于教育智慧所取得的成功,教育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与自身的能力,当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永远幸福快乐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3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成为真正学*的主人,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各级各类数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学校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个人学*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却让我们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比如在一次听课中认识《人民币》的情境设计:

  教师:昨晚,小红给在上海念大学的表哥写了一封信,他需要什么呢?

  学生说:他需要坐火车去上海。不,坐飞机比较快。打个电话就可以。

  教师急了,小明还要上学,他准备把信寄出去,需要什么呢?接着,有学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还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么?终于有一位学生回答出需要邮票,老师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赶紧追问:一张邮票多少钱?学生回答:8角。于是,教师点出正题:那么8角钱可以怎么拿呢?说了那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思考8角钱可以怎么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数学学*,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境设计,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谢惠良老师就提出情境创设不能过多地与生活、语文联系;创设导入情境不能太长,新课的导入要简洁有效。所以,有些知识的教学,采用复*旧知引入新知的学*或开门见山,效果会更好更简便更节约时间。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掌握好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会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已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一些数学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合作交流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在课堂教学中走形式和走过场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①、分工明确。②、建立机制。③、适时引导。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与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否有效,同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象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却甚少,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更不要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了。所以,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把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起到了活动的作用,才是有效的活动。

  总之,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方式,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认识,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更加精彩。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4

  XX年x月12——19日,作为xx省优秀教学能手团队中的一员,我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市的*90名同行教师共赴我国现代化教育科研的领军地——上海市,参加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xx省校本研修项目规划办共同举办的“xx省优秀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一周的学*中既有集中的研修听课,又有分组的学科探讨;既有精彩的课堂观摩,又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既有名校的参观访问,又有专家的悉心指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才汇聚,气氛热烈。为长期耕耘在教坛一线的我们提供了一次提高技能、完善自我的宝贵时机,也处处体现着上级教育领导对此次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术引领者的殷切希望。我们在感动的同时感到了那份责任与压力,因为,教育教学的前行路上,我们既是取经者,又是探索者。虽然时间短暂,但每一位培训教师都积极投入其中,真可谓不虚此行,终生难忘!

  一、领略大家风范,更新育人观念。

  此次培训学*中,我们认真聆听了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xx博士、xx大学方xx教授、xx市教科所顾xx研究员等多位教育名家的精彩报告和xx市xx路小学校长卞xx、xx大学附中原校长李xx等特级校长、教师的经验分享。他们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真实的教学案例、感人的教育故事,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高尚人格。并将他们对基础教育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学科教学方法的认知毫不保留地传递给我们。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小学教师,我们*时的思考是不是太少?是只顾短期的成绩和利益?还是应该把教育的目光投向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去?专家学者们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们为之折服,更明白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我们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望望窗外,此时已是春意盎然,我不禁想到了这样的一些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紫千红均是春”……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是选择了高尚。”这既是是全国著名教育家、xx市特级教师于xx老师一生的座右铭,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早在很多年前,我就从学科书籍中认识了这位教育名家。今天与于老师面对面,聆听她的主题讲座《教育的使命与专业素养》,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于老师精神矍铄、和蔼慈祥,谈起一生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思维清晰由不失风趣,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根本看不出她已是85岁高龄的花甲老人了。在于xx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从教几十年,于xx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坚持撰写教后记,既记下学生学*的闪光点又反思自己教的不足。她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和于老师相比,如今我们在*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方面做得还很欠缺。每次上完课后的反思,也没有像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探索。自己的教学远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严谨。今后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在思中行。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xx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告诉我们,自己的童年是在战争年代度过的,当年日本侵略者攻占上海,面临母校停课、亲人逃亡、故土难守的危难时刻,于老师的启蒙音乐老师仍旧坚持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节音乐课,师生齐唱《苏武牧羊》,嘹亮的歌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从那一刻起,爱国之心、民族之情在于老师幼小的心灵中滋长,也让她从小立志做一名为国家繁荣强盛,人才的培养努力贡献的优秀教师。多年来,于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鼓励并对他们充满期望。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与他们建立了融洽的师生情意。直至多年后,她曾经教过的学生、曾经仅仅听过她一次课的学生、她学生的后代都难忘这位德高望重的师表楷模——于xx老师。在她的娓娓讲述中,我们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全体教师起立,给于xx老师两次经久不息的掌声。

  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举每位专家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迪,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眺望教育远方的窗口,赐予了我们一把把打开小学教育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令我仿佛看到了基础教育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烂漫春景!

  二、感受名校风采,学*特色课程。

  在本次研修培训活动中,组委会还特别安排我们参观了两所具有教育教学特色的学校进行考察学*。它们分别是xx区xx路第一小学和xx区教院附校。xx路第一小学是xx市重点小学。进入校园,清新、整洁、古朴中又不失活泼。欧式的建筑、碧绿的草坪、清澈的游泳池、宽敞的图书馆,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育人氛围和文化积淀。1954年建校至今,这所名校始终走在发展、前进的路上,培养出一批批祖国的创新人才,许多孩子走出上海走向国际,在国际大舞台上参与种种竞赛获取累累硕果;培养出一批批学科领先、功底深厚的优秀教师。第三批上海市教育功臣、xx路第一小学校长卞xx老师和我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史和目前特色课程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非常有特色,比如四至六年级每学期三次的游泳课,孩子们迎着朝阳,徜徉在清澈的泳池中,那种身心的放松令我们这些内陆城市的老师们羡慕不已;在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开设的“低年级心灵体操课”上,孩子们玩起了大转盘游戏、分小组交流记忆小窍门、共同唱响了《爸爸去哪》主题歌……那种快乐民主、有趣实效的教育效果又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颇多。来到xx区教院附校,我们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宁静温馨、和谐有序。在这所一贯制中学里,在校史室里,从资料的收集(学校成立至今的每一件记录学校发展的资料和图片),到每一份资料和图片的摆放,都会让你觉得学校对待教育的细致。走进教学楼,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功能的教室,(机器人工作室、生命科学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发明室、图书阅览室等)整洁的环境,整齐的物品,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辅助管理,都会给你一种精致、有序的感觉。校长告诉我们,尽管到了中学阶段,可学校仍旧在繁重的课业时间中,挤出时间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每周固定一天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书香苑读书社、浅草文学社、科学之光社、天线宝宝社、新月红十字社、上海闲话社、创新机器人社……他们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代小共同参与,教师辅助组织的方式开展活动。每走进一个社团教室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畅谈理想、协作交流的情景。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感慨,能看到中学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会心的微笑是多么难得啊。学校“茶馆式”教学带来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每位参观的教师学*和借鉴。

  三、走进前沿都市,接受历史、文化浸润。

  上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前沿城市,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上海的学*之余,我先后参观了傍晚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百年名校,走进大学生的课堂,聆听专家讲座、参加辩论活动。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学生时代,与同学们一起学*进步。来到了*故居、钱学森图书馆,在详实的资料和讲解员的具体的介绍中,我对一代伟人、科学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忘我的工作热情、锲而不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我感动和敬佩,更对我今后的人生观、事业观有了深刻的启迪和影响。

  一周的研修学*很快结束了,难忘上海教育界同仁们的淳朴和热情、更难忘上级领导、组委会的老师们为这次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决心将这次研修学*的收获化为工作的动力,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将迎风破浪,义无反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5

  反思: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1、一个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快乐的学*时光”。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物理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学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物理”。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物理,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离他们很*很*,就在生活中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我力求每一节物理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新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学*肖凯心得体会三下乡服务队个人心得体会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1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高效课堂的模式,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谈谈我对生物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

  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

  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三、激发学生学*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乡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给他们演示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实验,如教师象魔术师一样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让其变浑浊的实验等等。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二是给他们器材,让他们模仿做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部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计划,并加强学*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

  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网课的教学,我也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我也是清楚这次短暂的网课教学让我对于班级的学生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今也是开学了,网课虽然结束,但是我也是对于这次的教学体验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和课堂的教学也是有挺大的区别,毕竟学生们也是在家里,我也是无法时刻的监督到,所以课堂的生动性要更加的强,也是要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去学才行,我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同时也是积极的和其他的老师来探讨,如何的去做,才能更好地把网课给教好,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是感受到,我们班级的学生虽然偶尔也是会比较的没有自觉,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真的去把网课给听好了,而且作业也是做得不错,同时我也是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也是能更加的让学生有主动性,当然一些自主性差的学生也是需要有更多的一个监督才行,不然反而会更加的糟糕。

  这次教学也是让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让我明白,教学上面的方法有很多,同时也是需要灵活的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学生们给教好,并且也是自己要学要去进步的方面其实也是有挺多的,不能松懈下来,不能觉得以前自己教好了就行了,教学的方面一直都是在不断进步,有不同的老师也是有新的一些可以让我来学*的,我也是得懂得如何去学,去运用。网课这种方式也是让我有了挺多的思考,*时的教学可以监督,清楚学生们学*的状况,但是网课却是不行,而这也是很考验我们教学的能力,通过这次,我也是有了进步,并且也是知道学生们的一个情况,也是比起以前更加的清楚了,而今回到学校也是要继续的去教好他们。

  教学做好了,自己也是能有收获,同时我也是对于自己所教学的这一个科目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教好学生们也是和不同的老师去探讨,去看别的老师的网课,以前一些和学生们讲的知识点,而今也是发现可以讲得更加的细一些,或者有一些引发思考或者延伸的地方,其实完全是可以自己运用到教学上面来的`。我想在今后,我的教学也是能做得更好一些,同时也是期待学生们走进教室,能更好的去把知识给学好,这一个学期有些特殊,但是也是在这特殊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教与学。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3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方式。

  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活动。

  体验性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在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中充当主角。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册《标志设计》。

  教师在讲这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设想和计划”;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对标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完成作业积极并有自己的创意,他们甚至带着讨论的问题打算在课外去寻找答案。课堂发展处于自然生发的状态。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4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完善技能的不同练*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的,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

  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5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开始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实验也就显得举足轻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教师需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和素材准备,大胆作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前准备,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二是素材准备,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就知识准备而言,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如“用天*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天*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其次,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因石块的质地不同,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分工实验,角色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总能处于*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衡”时,教师再追问:“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那么,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从“我做你看”的模式过渡到“我引你做”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7)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1

  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入学的起点很低。我们所教的很多学生本来就没有很好的语文学**惯,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进入职业高中后,更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以致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根本无兴趣可言,在语文课表现为没有探究的欲望,思维比较单一,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思维惰性,上课走神睡觉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作为老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多进行创新。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进行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具体来说,在职业高中语文课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

  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不善于学*。他们对上专业课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悟早读。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

  2,上课诵读。

  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

  3,课外阅读。

  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精要。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要尽量少讲,但是讲课要精彩,要点不繁,有吸引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空间。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1.激趣导入

  创造性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常常能在上课开始用极短的时间,既出示了学*目标,又撩拨了学*兴趣,有时还设置了思维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2) 的荒漠,诱发了好奇心及求知欲。如教师上《不求甚解》时,一上课就撩拨学生的思维:“今天学《不求甚解》,看看谁能想个办法,把课文变短?”再比如一次看《老杨同志》的教学视频,教师激趣道:“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了解人的方法。其实了解人不光要听言现行,还要猜出他心里的想法。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去了解‘老杨同志’?”一个问题统摄了全课,课堂创造气氛浓烈。如果遇到名家名篇教师也可以由作者的简介着手导入课文,提问学生对作者了解多少,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达到温故初中所学*知识的目的。

  2.取舍教材

  成功的导入之后,应紧紧围绕与之有关的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并调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带入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去。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敢于舍弃一些内容,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要能够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需要去“虚”取“实”,去“粗”取“精”。拿《智取生辰钢》这篇课文来说,可以简略的介绍故事情节,主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提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

  3.以生为本。

  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时常常出现 “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上课的“不配合”,老师就干脆以自己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如果课堂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都会觉得疲劳,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利的。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比如在讲授《向*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两位学生扮演“大胡子教授”和“我”,我和这两位学生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把课文中的大学课堂搬到我们的中学课堂上来,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很快就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 学*《错误》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上台朗诵,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还主动要求再为大家唱一曲。由此可见,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力和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教材处理得当,可使老师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存异。对学生的学*基础和学*能力,要承认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悉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可以围绕文中提到的究竟人生是机遇重要还是自身的素质重要这个议题开个辩论会,教师担任评委,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学*《宋词二首》,我们可以让学生畅谈究竟喜欢哪一首,还可以延伸到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学生,也可以有一千个苏轼,一千个柳永。

  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创造,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最致命的缺欠也是创造。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育通过一篇一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因为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这也是语文课的特殊魅力所在。我们不能人为地创造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理解。否则,我们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提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产生兴趣,发挥他们创造能力,为他们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教材第一篇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前人尚能创造,我们更应如此。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2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下午好!

  首先感谢局领导对这次培训的精心安排,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校长的精彩讲座。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充电的过程,更是一次革新的过程,体会深刻,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体会和学*收获、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体会和学*收获

  这次培训,对我们的自身成长、学校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深切体会到了局领导对校长的关心、关注和殷切期盼。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治区人民*隆重召开教育大会这一背景下举办这次培训班,意义重大,时机及时。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才才是长期的战略。培养人才的重担归根结底要落实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提高自身素质势在必行。

  2、这次培训层次高,水*高,培训内容安排得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报告人都是宁夏教育界的专家,层次高,理论新,视野广,他们的敬业精神堪称典范,特别是靳伟才主任,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

  3、全面认识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形势与任务,增强了加快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和学*,我感到收获很大,获益匪浅。尤其是对当前的教育背景、形势和任务的把握上更加明确,同时也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工作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校长,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只有加强学*,才能够正确把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时刻处于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提升了教育理论,增强了推进学校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

  这次培训,使我们教育思想得以更新,办学理念得以升华,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教育观念得以转变,办学思路得到拓宽,校长角色再次定位,办好学校信心倍增。认识到,素质教育必须落实,提高质量重抓科研,改善条件重在经营,学校发展重在创新,机遇多多重在把握,困难重重敢于挑战。通过两天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学校要科学快速的发展,观念必须先行,必须及时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等机遇,以创新的激情,扎实的作风主动迎接挑战,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二、今后工作方向和实践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这需要我们弯下腰育人,需要我们相信和鼓励每一位教师,需要我们精心安排每一项活动。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自我管理。学校管理要刚柔结合,既有一个刚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完善,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有一个柔性的管理办法,对有些问题的处理还要体现人情味。

  3、加强教学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

  提高教育教学水*、教学质量,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要重视培养教科研带头人,重视培养骨干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管理角度出发,就是培养好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要请进来,走出去,扎实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4、完善校长角色,创建优美校园。

  注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精心做到让每一个设施说话,让每一件事情育人,我们正在落实这项工作。二是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以及作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关键要做好服务工作,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台,使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空间、层次上发展。校长要从事务圈中跳出来,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要出教育思想。

  5、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结合学校实际,因需设岗,因事设岗,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6、寻求以特色和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

  始终坚持观念要走在前面,行动要走在前面的办学意识,通过抓特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使学校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9月19日到10月14日,在西宁市培训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在劳动路小学跟岗学*培训。通过这次学*,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

  “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会”,这是我跟岗学*以来的最大的体会和感悟。在跟岗学*中,我们听到了很多节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遵循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能动性,也听到了劳动路小学最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劳动路小学,我们1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跟岗学*成员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引领与认真分配跟岗学*情况。本着“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虚心学*、注重沟通”的跟岗学*原则,我们认真观察、认真学*、认真完成每周三次备课、反思,每天听课两节。现将这次培训学*结如下:

  一、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

  充满生机气息的校园环境,无论校园知识栏,教学楼走廊还是教室一角,都洋溢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的佳品及学生自己的创新作品。

  行走在校园的走廊内,抬头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标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温馨提示;没有现场说教,只有渲染熏陶,这些朴实的句子、惬意的环境时时刻刻在提醒你、鼓励你、引领你。校园文化重要的是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散发出的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它是通过校长不断引领,老师们不断领会,通过外在熏陶,内在培养,最终表现在全体教职员工身上的气质,最后形成学校独有的一种精神气息。

  二、关注生本,像陈思萍老师那样“倾听”。

  陈思萍老师的课《毫米的认识》尤显朴实无华,可为什么他能上得如此轻松,学生表达的机会有如此之多,再难的问题学生都能解决呢?关键在于他引导孩子们怎么学会倾听和表达。“举手前要想好,我要说哪几句话,怎么说别人才听得懂。你不但要说明结果,还要阐述理由。“谁有评价与交流?”谁来再说说这位同学的意思?课堂中总听到陈老师重复着这些话。正是这些提醒,听的孩子显得尤其安静专注,回答问题的学生既要会想,又要会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才能让同学听懂,便努力整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反复的表达训练中,课堂出现了无比精彩的回答。“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的投球练*,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些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偏的球如果教师都能接住,学生后来必奋起投出更好的球。”这是一个很生动的比喻。陈老师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自已更是一位非常专心的倾听者。他从

  三、五位发言学生中选出最佳表达者。

  然后再次引发学生投球:“刚才几位学生中,回答最好的是第三位同学。我还想让他说说,你们仔细听好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时,第三位同学的发言却比第一次更加到位。

  四、关注生本,像刘国娟老师那样“引领”。

  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技能贵在求通。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在不断地变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查不再是教科书上相关内容的简单翻版,而侧重考查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考察知识与知识相互关联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知识。为此,刘老师对教材中割裂的、相互封闭的知识引领学生进行合理整合,在整合中让知识富有灵性,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贯通。

  这节课中,在朱老师的引领下,由2,-2,2/5、20联想到2在不同数位所表达的意义,引出数位顺序表;由2/5联想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性质;由数联想到代码,再延伸至二进制。知识在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中不断延伸,通过这样的延伸,知识与知识之间得到了最自然的连结,连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生成出许多新授过程中难以独立触及到的知识,这样的连接,不再是直线式的,而是围绕一个中心点,从圆心不断向四周拓展,形成一个个知识的同心圆,一个个同心圆在不断地交叉、关联,实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知识链,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融合程度,提升了知识的生长能力。

  按高校长自己的说法,复*课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主复*”去推卸自己的引领责任,复*课教学,教师要有所作为。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梳理了知识点,并努力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困难到底在哪里?面对那么多的知识点,面对学生典型困惑,老师找到了数轴这个工具,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使得数的意义更加直观,从而把整节课串成了一个整体。综观整节课,学生多次出现了磕磕碰碰,但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五、不断摸索前行,寻找解决办法

  回顾我的课堂经常会出现:设计前置作业时每次都会花好多时间,讲完课后还会有好几处不足;讨论和展示时老师和同学们提的问题多关注声音大小和书写而不注重数学思维训练,学生只会读算式不能说出解题思路。在以后的教学里,我尽力做好以下几点:(1)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想办法突破重难点,多看教材多分析多请教;出题时考虑孩子的兴趣点,为孩子好学服务;(2)分析学生学*的知识生长点,让学生们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发展,题目设计由简到难,注意答案的灵活、开放。(3)启发在台上交流的孩子时要多说:“我是怎么想的、我认为怎么办、重点在哪里、发现什么规律”。简单题简单说,重点题和难题要多说。鼓励台下的孩子既要认真听又要跟着想及时补充和问不明的地方。(4)我会不断提醒自己,检查前置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是差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交流前置作业要充分,要分配好任务,要组内统一答案,要把不同的说出来。(5)小组展示时有耐心,尽量让多个小组展示。不能像以前那样站在旁边看,要发挥老师在课上的主导作用,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跟着思考、理解他们的思维,学生说不相关的要及时制止,学生没说充分的重难点及时追问,尽量启发,帮助总结提升。

  总之,经过这次活动,我在教学思想方面和教学实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这都有赖于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做课老师的耐心讲解,他们不但增强了我对生本教育的信心,而且更增加了我教书育人做一位好老师的决心。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4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教学常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们在新教学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共筑*等、自由、创造的学*空间,与学生同学*,共成长。

  自开学以来,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稳步发展,学校进行常规教学活动。我认真学*教学常规材料,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新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下面进行总结:

  所谓“常规”即一般的规范,应该达到的要求,“常”字说明经常做,应该做,这就要求每个老师能将常规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常规,做细做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常规的话,应该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需要在实践反思中认真对照,反复检查,长期以往,才会使常规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分别在备课和上课方面做了总结。

  备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给学生、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怎样才能使师生在课堂优化组合,发挥最佳状态,我想一场精彩的好戏,离不开一个好的剧本,所以备好课是基础。我认真学*《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的内容,写出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我备的每一节课,都精益求精,钻研教学内容,阅读参考资料,研究有关教学经验以及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选择具体恰当的教学方法。我的备课采用讲学案加导学案和电子教案,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讲学案、导学案、电子教案。

  上课检阅常规的最好方式是课堂教学。根据我自己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问题是:学生厌学,上课根本不听;教师上课缺少诱惑力。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学校教师上课特别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校的品牌是生态课堂,灵活运用“情境创设、目标导航;自主学*、领悟心知;合作探究;反馈评价、拓展应用”四部八环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与课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意,目的是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的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这不但是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认识结构的需要,课堂达到高效课堂。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这些符合学生的实际,起到高效的作用。

  通过学*,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更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应将日常的教学常规落实到底、落实到位。

学校教学心得体会5

  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根据校领导提出的”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年轻教师的有力措施,特派我到淄川实验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学*优秀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我在淄川实验中学,深深的感受到了淄川实验中学老师们的敬业爱岗的精神,也感受到了淄川实验中学的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求学精神。跟岗学*期间,得到了淄川实验中学领导的亲切关怀,我的指导老师王金凤老师对我的学*也进行耐心的指导。在跟岗学*期间,我共参与了以下活动:听课10节、听公开课3节、参加初一数学组集体备课1次和初中教研活动1次、每天写不少于300字的跟岗日志。现在对整个跟岗学*期间的收获与感受作以下小结:

  一、开阔了视野

  来到淄川实验中学,这里办学理念,领导的管理策略,教师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让我大开眼界。实验中学的环境优美,学校安装了现代化的'白板、个性化教育。学校给学生最幸福的童年,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理念。

  二、提高了专业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努力把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更加有效地指导我*时的日常教学工作。在跟岗学*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时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指导老师交流,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

  在一个星期的跟岗学*的日子里,在辅导老师王金凤老师的安排下,我听了几个老师的课,这些老师的课各有特色,专业理论水*都很高,听了之后,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也让我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很多教学方面的技巧,值得我以后去学*。例如我*时只注重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时很少点评其它人的课,所以在真正评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专业水*、理论水*是那么的有限。别人评课,能发现其他老师的亮点、不足在哪?而我却很少能到位的去点评,所以,每次评课我都会很认真地听、记,学*其他老师的长处。我先后听了*13节课,也听了很多节说课和评课,最重要的是能听指导老师的点评,使我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提高了思想认识

  在实验中学的每一天我关注到每位老师,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改作业,老师们不仅工作压力大,工作量也很大,但是这里的老师们在工作中仍然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里的老师们对工作是那么的执着、认真、负责,那种敬业的精深深地感动着我,鼓舞着我,成为我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岗位上的一种动力。

  一个星期的学*匆匆而过,这里值得我们学*借鉴的东西太多太多,包括老师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孩子们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好学的精神,我都要将这些东西当做火种带回去!我带着深深的留恋、丰收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结束了本次跟岗学*。在今后的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充实、进取,努力超越自己,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