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培训,语文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1

  8月28日至29日,,我在滨州渤海中学小学部参加了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在观看教育部的视频资料时,自己还觉得不就是一年级语文吗,变来变去也就是那样,很简单。后来当听到那些来自去年已经开始使用部编版教材的学校的优秀教师做经验交流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想错了:一年级看似简单,并不简单。部编版教材和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绝不是简单的能自己摸索出来的。

  首先最大的变化就是教材的难度降低,联系生活实际的地方多了,亲子交流的地方多了,体现孩子童真童趣的地方多了。

  其次的变化就是先学课文再学拼音,而且强调拼音只是一种工具,不强求默写拼写,拼音熟读会写就好。一年级只要读准确二年级做到熟练就行,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第三,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这个栏目的用意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但是不要作为教学任务,把它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就行。

  教材有了这些变化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该怎么做呢,有经验的老师也给我们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做的好的方法:

  1.多参考教师用书。

  2.看单元导语。

  3.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4.不要滥用多媒体。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2

  *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通过学*,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

  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切实地做到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3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动机、兴趣、*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的规律,养成*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1

  8月28日至29日,,我在滨州渤海中学小学部参加了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在观看教育部的视频资料时,自己还觉得不就是一年级语文吗,变来变去也就是那样,很简单。后来当听到那些来自去年已经开始使用部编版教材的学校的优秀教师做经验交流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想错了:一年级看似简单,并不简单。部编版教材和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绝不是简单的能自己摸索出来的。

  首先最大的变化就是教材的难度降低,联系生活实际的地方多了,亲子交流的地方多了,体现孩子童真童趣的地方多了。

  其次的变化就是先学课文再学拼音,而且强调拼音只是一种工具,不强求默写拼写,拼音熟读会写就好。一年级只要读准确二年级做到熟练就行,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第三,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这个栏目的用意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但是不要作为教学任务,把它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就行。

  教材有了这些变化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该怎么做呢,有经验的老师也给我们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做的好的方法:

  1.多参考教师用书。

  2.看单元导语。

  3.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4.不要滥用多媒体。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2

  *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通过学*,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

  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切实地做到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3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动机、兴趣、*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的规律,养成*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入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一年级入学心得体会1

  20X年9月2日,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我发现小学比幼儿园大好多。首南学府实验幼儿园里只有一栋三层楼,而首南第一小学内有很多幢楼。

  小学和幼儿园还有很多不同,例如上学后每天要背有点重的大书包;小学迟到会被老师批评;幼儿园里有早点、午饭和下午点心,小学里只有午饭,要自带餐具自己上食堂吃,而且不能带零食到学校;小学中午不能午睡;幼儿园里同组的五个小朋友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而小学的同桌只有一个;小学每节课时间比幼儿园的长很多;幼儿园里的厕所就在教室里,而学校的厕所在教室外;幼儿园有保育员阿姨,而上小学后生活我要自己完全自理,上厕所、装开水;以前爸爸还有外婆可以送我到幼儿园三楼的教室,放学可以到楼上去接我,现在只能送我到校门口,我要自己走进去,放学再跟着老师出来,爸爸在校门口等我。

  在学校里,我认识新老师,结交很多新朋友,开始学*新本领:拼音、算术、品德、广播操、眼保健操,还有五子棋。我喜欢学*新本领。

一年级入学心得体会2

  要进入高新一小,入学前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妈妈接到通知以后,学校说什么都不用带,只带准考证就行,妈妈还很疑惑,所以给我到许多演草纸,好多铅笔,两个橡皮和一把尺子。

  到高新一小的`校门口,人山人海,进去的时候,妈妈陪着我,结果,人家不让家长进,什么东西都不拿,只拿一个准考证就行,我们跟着龚校长来到一间教室,龚校长给我们发卷子,给我们念题,有一道题很难,我想5分钟呢!考试终于结束,我离开高新一小。

  过几天,收到高新一小的通知,我终于可以在高新一小上学啦!

一年级入学心得体会3

  入学一周,认识每门课的老师和班里的一部分同学。我有些害羞,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说错被同学们笑话。

  妈妈鼓励我说:“当你觉得自己知道答案的时候就可以举手,只有老师才知道正确答案啊,所以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会答错。即便答错也没有关系,可以听老师讲讲为什么错,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这样做不用感到不好意思。没有人一出生下来就知道正确答案。”

  我问:“那外星人呢?他们会不会一出生下来就知道正确答案啊?”

  妈妈很吃惊,说:“我还没见过外星人,没准他们真的是这样呢。要等你长大,做飞船去太空看看才知道。哈哈……”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一年级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一年级读书的心得体会1

  今天,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故事里说,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间狼站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大家都劝他把羊圈修理一下,那个人不听劝告,结果第二天,他发现羊又少一只。原来狼又从洞中钻进来,调走一只羊。那个人很后悔没听大家的劝说,于是,赶快把羊圈里的洞补上,以后狼再也没有叼走一只羊。从故事中感受到,不管遇到什么错误,都要及时纠正,不然就会有下一次的错误。

一年级读书的心得体会2

  这慷慨激昂的诗句从我们心中澎湃而出,胸膛里狭隘和污浊被荡涤一空,留下的是燃烧的热血和傲视一切的决心。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四大发明大大的加快了世界人民由愚昧走向文明的进程。虽然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坚固的壁垒,日本侵略军的魔爪撕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梦想。古老的文明似乎荡然无存,伟大的*人民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炎黄的子孙是压得垮的'吗?看吧,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浴血奋战。八国联军归缩回老巢,日本侵略军乖乖收起魔爪。我们*依然雄踞于世界的东方,泱泱大国依然是不朽的神话。

  5.12汶川大地震又能怎样,灾难面前,我们*人民众志成城、携手抗灾。小小灾难又算得了什么,它不过是让*人团结得更紧密一些,让世界人民再一次认识东方巨龙铁一般的脊梁。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这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短短30年的沧桑巨变,创造了一个个光辉的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的梦想!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神州大地,百业复兴,万国敬仰的日子即将到来。

一年级读书的心得体会3

  在暑假中,我重温了《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中的神话人物让我沉浸在美妙而传奇的故事情节中,不由得浮想联翩。

  孙悟空对自己的师傅非常忠诚,有一次唐僧误会了孙悟空,要赶走他,孙悟空临走时给唐僧磕头,唐僧扭过头去不看,孙悟空就变了一圈猴子给唐僧磕头。走后他去了观音菩萨那,沙师弟在唐僧遇险后去找菩萨,当孙悟空得知后又立马回到了凡间救出唐僧,和他们一起去取经。在机智勇敢的猴哥,胖嘟嘟的猪老二和憨厚的沙师弟的陪同下唐僧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与磨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怕困难,不像猪老二似的老喊着散伙,我们就可以像孙悟空除怪似的除掉困难。还有就是看人不能看表面,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妖怪扮**惹得唐僧的同情,唐僧还真就相信了,可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了他们,就想训它们,唐僧却念紧箍咒,并赶走了孙悟空。我有时真觉得唐僧真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吗,有一些坏人装成好人的样子骗取钱财,我们应该善于分辨人的好坏,练就一套我们自己的火眼金睛.《西游记》不仅故事情节好看有趣,还蕴涵着一个道理,把它称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简直就当之无愧。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范本5份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1

  通过学*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体验的过程中,学*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2

  今年假期中,我认真学*了新课标教学,在学*中使我受益匪浅,

  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小学语文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方式的形成。让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确立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规律,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下我就围绕自己学*略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1)通过学*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方法和学**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目标。

  (2)通过学*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找不准合作探究的问题,把一些不该探究、不用探究、也无法探究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围成一堆,煞是热闹地讨论一番,然后教师又抬出现成的结论,合作变得毫无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合作学*不进行明确的指导,学生既无合作学*的意识,更无合作学*的方法,合作就演变成给听课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自主,偏重合作,学生没经过对文本的充分自读,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一节课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占据,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彻底抛弃了我们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学*语文的优秀传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一味照搬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应好好领悟其内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相信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会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3

  此次学*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认识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时教学中,我们要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和体现“儿童味”。

  一、教出“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就是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领会语文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二、浸润“个人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认为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台。在“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 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要求我们的课堂做到“有滋有味”,即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体现“儿童味”,三味齐全、味道十足。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4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20xx版作出如下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兴趣的丧失。

  二、关于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事实上,在老课标中,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20xx个左右汉字,在会写字数量上,“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2、阅读与写作

  除了对汉字的识记和读写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括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惯、传承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3、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5

  虽然只有短短四天的学*,但培训所给我们的启发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邢璐老师和郭文祥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我们对部编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是我们一语组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

  专家老师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和巩固。

  2.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莫过于知道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而这都集中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超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是我们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指路灯和方法。

  3.明确双线结构。

  部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双线结构,体系化整编教材。双线结构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训练序列化这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到的。要想讲好一篇课文,需要看其在单元中的位置的实现的语文功能,要看其在本册书甚至12册书中的位置,尤其是语文要素在之前的学*中达到了何种程度。语文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策略、良好的学**惯。只有将语文要素了然于胸,我们才能为教和学构建更加清晰的目标序列。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