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1

  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学*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单纯如白纸,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纯甚至有时让我们无从入手,离那片可贵的心灵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换种眼光看孩子,看待他们的喜好、看待他们的行为,甚至看待他们的缺点。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能力,会发现孩子的潜力令人叹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级没有英语课,又因琐事干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接*放学了,孩子们正收拾着书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动拿出本子记作业,只有小琛怪叫一声,小家伙本以为可以偷懒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据第七课所学,自己设计一课圣诞树,并根据所画写出五个英语句子。小琛呢,需要写出十个句子。”小琛有些颓然。

  其实作业布置五个句子,我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的,小琛学*中等,十个句子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学*态度,我也准备了第二天的说辞——结合他无法完成的作业,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送来,却意外的.在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发现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业,令我意外的字迹整齐,十个句子不但写完整了而且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不禁感叹万分,不是孩子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适时发现他们的潜力。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行为,会发现孩子的举动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处了半年之久,我几乎没见她笑过,偶尔也只是若有若无的一丝微笑。但我也没见过她的眼泪,即使面对我的训斥之时。我便认定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一周之内,我不但目睹了她的开怀大笑,也见到了她的泪如雨下。

  本周伊始,为了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出台了一项新的“制度”——按照新划分的小组进行竞争,每周结束后总结,分数位居第一的小组,可利用班费为他们照张小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里欢声如雷。更让我惊讶的是小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那种兴奋,让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无拘的天真,久违了的浪漫又出现在属于它的脸庞上,于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于她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欢喜啊!原来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对他们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周很快就结束了,很遗憾,小越所在的小组名落孙山。在夺魁小组的欢呼声中,我又一次地关注了小越——伤心垂泣,泪如雨下。这还是那个我曾经认为“表情肌”不发达的孩子吗?

  感受着一连串来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来我一直没找到小越的切入点,禁锢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对于老师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在意。这也无疑给了我强烈的信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关注点,关键在老师如何去挖掘、去引导。

  小越那双含泪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脑海中浮现,想想孩子们一周来的新变化:课堂守纪了,下课文明了,不乱丢垃圾了…..那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虽然于心不忍,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放学的铃声在耳畔响起,欢快的乐曲让我的心也轻松起来,迈向教室的步伐也变的轻盈。一会儿我还是会替小越遗憾,但我会告诉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并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到孩子的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与**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会在不同的问题上,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换种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2

  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学*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单纯如白纸,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纯甚至有时让我们无从入手,离那片可贵的心灵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换种眼光看孩子,看待他们的喜好、看待他们的行为,甚至看待他们的缺点。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能力,会发现孩子的潜力令人叹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级没有英语课,又因琐事干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接*放学了,孩子们正收拾着书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动拿出本子记作业,只有小琛怪叫一声,小家伙本以为可以偷懒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据第七课所学,自己设计一课圣诞树,并根据所画写出五个英语句子。小琛呢,需要写出十个句子。”小琛有些颓然。

  其实作业布置五个句子,我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的,小琛学*中等,十个句子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学*态度,我也准备了第二天的说辞——结合他无法完成的作业,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送来,却意外的在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发现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业,令我意外的字迹整齐,十个句子不但写完整了而且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不禁感叹万分,不是孩子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适时发现他们的潜力。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行为,会发现孩子的举动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处了半年之久,我几乎没见她笑过,偶尔也只是若有若无的一丝微笑。但我也没见过她的眼泪,即使面对我的训斥之时。我便认定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一周之内,我不但目睹了她的开怀大笑,也见到了她的'泪如雨下。

  本周伊始,为了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出台了一项新的“制度”——按照新划分的小组进行竞争,每周结束后总结,分数位居第一的小组,可利用班费为他们照张小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里欢声如雷。更让我惊讶的是小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那种兴奋,让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无拘的天真,久违了的浪漫又出现在属于它的脸庞上,于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于她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欢喜啊!原来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对他们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周很快就结束了,很遗憾,小越所在的小组名落孙山。在夺魁小组的欢呼声中,我又一次地关注了小越——伤心垂泣,泪如雨下。这还是那个我曾经认为“表情肌”不发达的孩子吗?

  感受着一连串来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来我一直没找到小越的切入点,禁锢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对于老师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在意。这也无疑给了我强烈的信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关注点,关键在老师如何去挖掘、去引导。

  小越那双含泪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脑海中浮现,想想孩子们一周来的新变化:课堂守纪了,下课文明了,不乱丢垃圾了…..那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虽然于心不忍,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放学的铃声在耳畔响起,欢快的乐曲让我的心也轻松起来,迈向教室的步伐也变的轻盈。一会儿我还是会替小越遗憾,但我会告诉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并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到孩子的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与**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会在不同的问题上,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换种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3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和“学*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的能力,学*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学*,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活动的创新性,以前*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学*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评价理论的学*,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惯,就难以纠正。学*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理论。然后在学*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4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5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和“学*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的能力,学*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学*,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活动的创新性,以前*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学*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评价理论的学*,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惯,就难以纠正。学*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理论。然后在学*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6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的过程和有效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得的学*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和“学*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的能力,学*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学*,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活动的创新性,以前*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学*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评价理论的学*,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惯,就难以纠正。学*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理论。然后在学*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7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8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心理为核心,对学*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策略与教学策略、学*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以及引导学生学*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9

  一、活动背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当前,青少年在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此次活动旨在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经常遇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台。

  二、活动主题:

  “阳光少年健康校园行”巡回活动浦城二中站

  三、活动动事由:

  中国少年先锋队南*市品。该环节也可以设置匿名传递纸条的形式,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交与心理专家现场解答。

  (一)户外心理拓展训练

  1、选择高年级班级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做指导示范,向青少年指导示范拓展活动的.方法。

  2、由青少年分批次完成户外心理拓展训练。(信任背摔、风雨人生路、潮起潮落等)

  (二)心理电影在学校园内放映心理健康电影,由心理专家现场讲解心理电影,引导青少年成为健康的阳光少年。

  (三)其他活动(可以根据学校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

  1、老师心理卫生讲座;

  2、家长心理卫生讲座,如何教育子女;

  3、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指导;

  4、本地心理卫生人才培训;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 10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阅读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1)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上是我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4.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等等。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1.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

  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4、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历史较短,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潜心学*,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

  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这天的心理健康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听了郭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3、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4、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5、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家庭经济相对宽裕,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孩子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和成长!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4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因此,父母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如书包、文具、水壶、手绢等物品之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并且必须要当成家中的一件大事来办。

  首先,告诉孩子上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事情。也要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为儿戏。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学*结果要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学*任务。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引导孩子对集体生活、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向往和期待。

  第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在家里也要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角,让孩子在家中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

  孩子从一开始能否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育工作,孩子上学就不会发憷,就能为孩子的学*、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5

  通过这次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

  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2)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1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2

  11月X日,有幸参加了中心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报告会上,陈教授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做了精辟分析。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理念新颖、实用性强,深深地吸引了与会人员。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

  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教育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人只有用人来建树”,教师要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高尚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而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状态为依据的,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健康的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思维活跃、精神饱满、情绪积极,有耐心、爱心,包容心,对于孩子的错误予以客观的看待,而心里有问题的教师往往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对于孩子的错误往往不能客观的看待,极易出现偏激的行为,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现代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过分关注,使教师教育压力更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重重压力教师极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应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3

  上周五,我和严老师在导航的帮助下来到了汤溪中学,参加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读书会。虽然去年参加了心理健康C证的考试,但其实从自身来说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去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一路上我们聊着关于这方面的一知半解,也期待着这次读书会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启迪与帮助。

  踏进汤中莫名的有些许亲切感,心中涌起了当年做出那份抉择时的情景,如果那时没有选择读师范,那我将是汤中的一名学子,而今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到此,觉得与汤中还真有些缘分!

  走进读书会的教室,突然间感觉自己是一名学生了,角色的转变让自己有些生涩,通过抽签来到了自己的组别,就这样我和另外5个学校的老师组成了一队。在组织老师的引导下,每组成员在自己组内完成自己抽签时的摸到的工作,在上次C证的考试中了解到,这应该是辅导之前的放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轻松愉快地在组员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如抱一抱组员、给我敲敲背、帮我倒杯茶、和我比比谁的个子高等,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进行了自我介绍。我们的组员中大多是中学的老师,而且是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对于此心中对她们有了崇敬之情。

  在接下来的读书交流环节中,徐峰老师分享了《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该如何找到*衡点》——《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第二部分,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的困境,比如孩子举手状况的思考(我们在*时的交流中经常会提及为什么一二年级时举手很积极,而越到高段孩子们就都不举手了?);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丧失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后又由我们同组的启明学校的赵翔老师分享了《初探办法构筑法》,从题目看就比较专业,虽然很认真地听着,但还是很难理解,只是听她们说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辅导模式,“焦点”模式。

  下午,我们观摩了实验中学陈珊珊老师的现场辅导,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她能通过和受访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氛围,开始有条不紊的聊天,从心理的角度打开受访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学*的环节,如何与班里的问题学生去交流,这交流应该是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并有事先的预设,通过辅导,来达到应有的目的。但其实大多数的辅导都必须建立在“真诚、接纳、共情”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学*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相信对班级管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学*,能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心理辅导模式,去帮助更多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还她们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4

  通过这次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

  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5

  通过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考、大考、升学率、家长抓、学校老师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承受重大压力,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感到责任和压力都挺大的。

  通过这次的学*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6

  一、活动背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当前,青少年在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此次活动旨在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经常遇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台。

  二、活动主题:

  “阳光少年健康校园行”巡回活动浦城二中站

  三、活动动事由:

  中国少年先锋队南*市品。该环节也可以设置匿名传递纸条的形式,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交与心理专家现场解答。

  (一)户外心理拓展训练

  1、选择高年级班级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做指导示范,向青少年指导示范拓展活动的方法。

  2、由青少年分批次完成户外心理拓展训练。(信任背摔、风雨人生路、潮起潮落等)

  (二)心理电影在学校园内放映心理健康电影,由心理专家现场讲解心理电影,引导青少年成为健康的阳光少年。

  (三)其他活动(可以根据学校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

  1、老师心理卫生讲座;

  2、家长心理卫生讲座,如何教育子女;

  3、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指导;

  4、本地心理卫生人才培训;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7

  通过这次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

  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8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喜欢你的课,学*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压力过重,致使

  学*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9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喜欢你的课,学*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压力过重,致使

  学*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10

  上周五,我和严老师在导航的帮助下来到了汤溪中学,参加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读书会。虽然去年参加了心理健康C证的考试,但其实从自身来说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去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一路上我们聊着关于这方面的一知半解,也期待着这次读书会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启迪与帮助。

  踏进汤中莫名的有些许亲切感,心中涌起了当年做出那份抉择时的情景,如果那时没有选择读师范,那我将是汤中的一名学子,而今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到此,觉得与汤中还真有些缘分!

  走进读书会的教室,突然间感觉自己是一名学生了,角色的转变让自己有些生涩,通过抽签来到了自己的组别,就这样我和另外5个学校的老师组成了一队。在组织老师的引导下,每组成员在自己组内完成自己抽签时的摸到的`工作,在上次C证的考试中了解到,这应该是辅导之前的放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轻松愉快地在组员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如抱一抱组员、给我敲敲背、帮我倒杯茶、和我比比谁的个子高等,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进行了自我介绍。我们的组员中大多是中学的老师,而且是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对于此心中对她们有了崇敬之情。

  在接下来的读书交流环节中,徐峰老师分享了《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该如何找到*衡点》——《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第二部分,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的困境,比如孩子举手状况的思考(我们在*时的交流中经常会提及为什么一二年级时举手很积极,而越到高段孩子们就都不举手了?);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丧失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后又由我们同组的启明学校的赵翔老师分享了《初探办法构筑法》,从题目看就比较专业,虽然很认真地听着,但还是很难理解,只是听她们说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辅导模式,“焦点”模式。

  下午,我们观摩了实验中学陈珊珊老师的现场辅导,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她能通过和受访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氛围,开始有条不紊的聊天,从心理的角度打开受访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学*的环节,如何与班里的问题学生去交流,这交流应该是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并有事先的预设,通过辅导,来达到应有的目的。但其实大多数的辅导都必须建立在“真诚、接纳、共情”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学*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相信对班级管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学*,能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心理辅导模式,去帮助更多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还她们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3)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喜欢你的课,学*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压力过重,致使学*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通过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考、大考、升学率、家长抓、学校老师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承受重大压力,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感到责任和压力都挺大的。

  通过这次的学*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喜欢你的课,学*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压力过重,致使学*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行为*惯,形成良好的学*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方法,提高学生学*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完成学*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遵守学*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计划,提高学*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学*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最*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她妈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4月23日我参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培训了解了新时期对健康理念的重视使我们不容忽视。现将本次学*的感悟总结如下:

  本次学*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当代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结合各地实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万事心生,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应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贵资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初中生特色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分析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对现在初中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想怎样。那么初中生心理特点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一下三点: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少年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希望能尽快进入**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2、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3、智力水*迅猛提高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性意识的增长、智力水*的提高使得孩子本来并不成熟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导致孩子们情绪波动起伏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心理。

  二、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养性,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孔子积极主张修身养性,提出“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强调“心正而后身修”,进而达到“德润身,心广体胖”。就是说人只要具备了较高的修养,就能心怀善,心无愧怍,进而感到舒泰宽阔。孔子还提出:“所谓修身养性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与心理*衡的关系。此外,《论语》中还描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及“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人格特征,认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能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各种刺激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体验,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状态。即保持心理的*衡。适度的自信,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面对挫折,过于悲观沮丧会丧失意志,而毫无所谓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有掌握好尺度才能成为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中”,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以坦然、*和的健康心理状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孟子》强调“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心”。所谓知天命,就是能理解并实践仁、义、礼、智,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礼义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强调“君子不器”。孔子十分钦佩颜回,曾说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如此,儒家还认为耐挫是一种美德,《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强调面对挫折、遭受冷遇也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孟子》中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普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反映的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表达了得志则造福于黎民苍生,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积极豁达的态度。不仅如此,还要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时,还强调“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一些不顺利、小挫折要善于忍让、忍耐,以顾全大局,要有善待挫折的坦然心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匹夫不可夺志”、“自强不息”等人格品质。当前初中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儒家思想强调的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百折不挠、追求进取的精神对初中生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对促进初中生增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自强不息,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是刚劲强健的,有道德的人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只有坚忍不拔、强力而行的人,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品质,无论对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日常的学*、生活,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乐观心态。*传统文化主张人生不要刻意去强求不现实的功利或物质需求,而要重视心理的满足。在获得这种心理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常乐”,由此可以看到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辛劳,只要有希望,便能知足常乐乃至以苦为乐。*传统文化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提出人类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做人的德行要重视“自然之德”。老子强调“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倡导人不要勉强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其自然,保持心境的*和旷达,即不故意做作,目的就在于不扼杀事物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庄子主张不刻意追求个人生活中现实的东西,而应顺其自然,强调“天然”;超越一切功名利禄,做到“无功”;忘记一切荣辱毁誉等虚名,做到“无名”。“无为”而最终“无不为”,从而实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界,尽管乐观知足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人的上进与追求;但从健康心理的角度看,“知足常乐”与“顺其自然”却是初中生自我保护、自我保健的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反映。

  三、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1)用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老师应当身体力行,努力学*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为初中生作出示范和榜样,此外,学校老师在对初中生日常教育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教育鼓励初中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道德素养。

  (2)教育内容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文化水*,尽可能通俗易懂,并贴*初中生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弟子规》《论语》《孝经》《中庸》,以及《道德经》《逍遥游》。

  (3)教育方法上。注重初中生学*传统文化体验心得,加强互动交流,启发初中生“开悟”,注重在改造实践中落实道德细节,形式应丰富多样,切勿“纸上谈兵”。比如可以按学员的兴趣将学员分为三个兴趣小组:儒家学派、道家学派以及佛学派,定期开展辩论赛,并谈谈学*心得,各抒己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氛围。

  (4)与心理咨询矫治部门紧密联系。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咨询矫治工作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彼此手段不同,可以互通有无,双管齐下,以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初中生内心震撼、反思,以心理咨询矫治为渠道抒发感受,力争良性工作效能。

  可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初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因此,要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及时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全人格,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5)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实用5份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 1

  星期天的早上,秋风**,我和哥哥去森林玩。我们拉着手,唱着歌,正高兴着呢,突然一位森林防火员来到我们身旁。他笑眯眯地说:“你们是来森林玩吗?一定要注意防火!”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我哥哥也说:“太啰嗦了!”防火员看到我们不乐意的样子,摇了摇头,转身就走了。

  我和哥哥继续向森林走,我们看见了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像一个个士兵在保护着森林。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见了小鱼在欢快地摇着尾巴,螃蟹、小虾挥舞着大钳子。站在河边,一阵秋风吹来,我和哥哥不断地打哆嗦。我对哥哥说:“哥哥,我们捡点柴火取取暖吧!”哥哥说:“不行,这样很危险!”我再三请求,哥哥最后答应了。于是我点了一小堆火,暖意感觉不冷了。突然,风一吹,把火花吹到了干草上,这时,着起了大火,我和哥哥大喊:“救命啊,救命……“森林防火员听见了,大步流星地跑过来,用河里的水扑灭了大火。

  我和哥哥吓得抱在了一起,防火员想批评我们,但他看到我们狼狈不堪的样子,心软了。他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后千万不要在森林点火!”我和哥哥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 2

  森林是世界上的绿色海洋。森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是那样的活泼可爱。失去了森林,它们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

  当我在电视上或是在网上看到哪里的森林又着火了的时候,我的心中十分的伤痛,因为这就意味着又有许多的动物失去了它们的家园,人类又失去了一道自然屏障。

  可是森林为什么会起火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搜了搜,发现森林起火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占了主要比重。人为因素主要有野外用火开荒;野外用火取暖;野外用火驱兽;野外抽烟乱丢烟头等。原来,人类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会给一片森林带来灭顶之灾,给人类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这都是因为人们的防火意识簿弱。

  因此,加强人们的防火意识,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一名小小环境保护者,我要大声地向人们呼吁: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让我们都来做森林的防火宣传员,告诫人们不要在林区吸烟、上坟烧纸,不要野外用火、玩火;发现有人在森区用火、吸烟、生火取暖等,及时阻止。并且从自己做起,将防火知识牢记于心,用实际行动来做好防火工作。保护森林,保护地球母亲,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 3

  快乐的暑假来临了,大家都在计划这个暑期怎样度过,不过,我却要提醒大家:预防溺水,警钟长鸣!

  *几年,溺水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多,例如:20xx年6月26日,3个同胞兄妹在村口的池塘边玩水而溺水身亡;20xx年4月28日中午,3名学生为了救一个名叫小文的孩子溺水身亡;20xx年2月22日,6名儿童在河上溜冰,不慎落水,打捞上来后抢救无效身亡;就在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小学生游泳溺水身亡的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溺水身亡的事件呢?我上网查了资料,进行整理后,认为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一是心理原因:

  1、怕水心理严重,遇到水就惊慌失措,四肢僵硬;

  2、因好奇心重而不小心落入水中;

  3、与人打赌,争强好胜,更容易导致溺水。

  二是生理原因:

  1、潜水时间过长,产生缺氧窒息;

  2、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等原因;

  3、寒冷、疲劳或者用力不当,在水中发生肌肉痉挛。

  三是病理原因:患有心血管病、精神病及癫痫病的患者,下水后引起病发。

  四是技术原因:

  1、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

  2、水中打闹玩耍,被人误压水底时间过长;

  3、入水方式不当,意外受伤。

  五为其他原因:

  1、对水域情况不明,误入深水漩涡;

  2、游泳场馆等场所管理不规范,设施、人员存在不安全隐患。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危险就在身边,我们怎么预防?我觉得作为小学生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无论去什么地方游泳,都必须有会游泳的大人陪伴;

  2、做好下水前的充足准备:器材、热身、既不太饿也不太饱等;

  3、未知情况的水域决不能下水游泳,也不要在水边嬉戏、逗留;

  4、去正规的场所先学会正规的游泳技术再去游泳吧!

  暑假期间天气炎热,的确应该快乐地度过,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防患于未然,让预防溺水的警钟长鸣!因为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哦!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 4

  夏季到了,各种溺水事故频发。

  喜欢玩水似乎是我们小孩子的天性,但是我们对此带来的危险知道的却不多。因此,学校开展了很多形式的防溺水活动,有预防溺水的主题班会、签名活动、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和漫画等,从而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老师教育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牢记预防溺水“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通过这次中小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我学到了非常多的防溺水安全知识。

  教育中学生心得体会 5

  森林,想必是一个题得很多的词语。许多作家说道:“森林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防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人们誉它们为‘大自然的美容师’、‘特种医生’、‘木材制造厂’、 ‘绿色品仓库’、‘价廉物美的肥料、染料’……”等等的资料表明:地球离不开森林,人民离不开森林。

  可是,您计算过我们一年所消耗的森林吗?据统计,为了满足我国13亿人口的纸量需求,我国每年就要砍伐掉半个大兴岭的树木。但一年的树木用量还远远不止这些,一场火灾所消耗的树木量是无法估计的:风和日丽的一天,一位小姑娘上山玩耍。突然,一点星星之火在那里出没。顷刻间,满山烟火迎风呼啸,根本无法区分出白天黑夜,那位小姑娘和山上的居民都没能逃脱火魔的手掌心,因此命赴黄泉。

  山下的居民看到火势第一个会想到什么?“119”——火警!消防队员得知,火速赶往现场,奋力灭火……第二天清晨,这快原本郁郁葱葱的地方转化成了一大块焦黑。如果在那一夜,没有消防队员前去灭火,那么火势就会蔓延,一座、二座、三座……甚至五十座、一百座的山会遭殃。 一百座山,又有几棵树呢?更重要的是:会有几条无辜的生命惨遭离去?有一句话说:一棵大树可以做出几亿根火柴,但是一根火柴便可毁灭整一个森林。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一点星星之火,则有可能会造**民巨大的损失:生命、财富、亲情、环境……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了无数个生灵;保护森林,就是每个人的义务;保护森林,就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大的好事;保护森林,就是…… 如果人人都保护森林,那么就会没有火灾,世界将更加美好、愉快!


中学生教育心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扩展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1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2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

  通过这次的学*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而中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不仅个性将在这一时期塑造和形成,而且还将面临一系列难题的挑战,承受各种环境的压力。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因而在他们中出现患病、退学、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我们要认识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特点。我们还应该完整地理解健康的内涵,把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认识心理咨询的内容。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5

  最*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她妈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