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培训,物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这30来天的学*,我认识到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想做一个合格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阀,必须有一种新思路,一种新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现代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

  这次培训,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通过这次培训会不仅提高了自己理论水*,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通过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下面我就本次参加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感受一:要改变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过程。我们的课堂是要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感受学生的活力,达到人人参与。课堂要体现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自愿学*,要想让学生自愿学*,就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集体感,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共享合作的乐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感受二:探究式学*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然后是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学生,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主体性。

  感受三:教学中,我们要保证课堂的和谐,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老师的心态很重要,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等的人来看待,学生就会跟你越来越亲*,你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感受四:评价手段上,要打破原来的只重分数的终结性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时检查、督促、鼓励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机制,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严密而科学的评价系统,以促进教学的活泼发展。

  另外,这次培训,为广大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环境,同时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钻研兴趣,也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次研修学*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净化了广大教师的心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研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不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体味到自觉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应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

  1.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学*环境使学生身心愉快。

  课堂上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的语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人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时智力活动的效益才会更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交流中学*尊重他人,也能体会尊重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教师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酒壶里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壶上的小洞,水怎么也倒不出来,然后把手指移开,水倒出来了,教师问:“你们认为这个壶神气吗?它的秘密是什么呢?”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教师趋势引导:“想不想知道这个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它。”这样,大家可以在愉快轻松的学*氛围中学*知识。

  2.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使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出许多因素,然后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得出真确结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需听、记,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个交流、合做、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很难把握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例如在物理课上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手里有仪器他们要做实验,由于对器材和过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易兴奋,教师不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就会大吵大闹,所以教师的组织能力很重要。

  4.完善教学行为,突出教学的个性

  教学行为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多样性的教学是艺术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一味的追求方法的多样化,会不恰当的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削弱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观摩课时一味的标新立异,搞“花架子”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虽然一堂课花样倍出、热闹非凡但忽略了双基的训练,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电与磁的知识时本来可以板书的内容却用了透影仪结果造成浪费时间和不清晰的事实,有些知识必须讲授给学生,但他用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解决,结果许多学生的讨论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个人意见,由过去的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究竟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为教学服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学*,我认识到,任何一堂优秀的教学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使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这次培训对提高一线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更使我获益良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教师,使我此生无悔的选择能更加的煜煜放光。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摘要: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更新观念,正确使用新的教科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目标,新教科书,建构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科书编写得太简单了,教材内容顺序的编排与以前旧教材不同,不好教,不*惯等,其实这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的表现,许多教师*惯于以前的依纲据本的教学。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强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相对而言则是附属的,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课程教学所关注的中心,忽略了对学*过程的把握。与之比较,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更多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方式。在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中,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在这里情态不仅指学*态度,学*热情和学*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态度,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学*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又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心灵连续体。因此,根据新课程编写的人教版教科书,不再强调科学本身的逻辑关系,新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十分灵活,不拘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入手,把力学放在电学后面,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探究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非常感兴趣,学*这些电学内容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以内,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新课程目标的一种体现。教科书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课堂教学为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提供了一个*台,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你可以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序;你可以开发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对一些旧*题翻新赋于科学探究的新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同时,又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杠杆”教学片断

  师:前面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我们知道了有关杠杆的知识,我想问一下,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一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时候玩跷跷板时,坐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不同。同样用撬棒撬石头,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处于*衡状态下使用杠杆的,什么是杠杆的*衡?

  生: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想应该是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杠杆*衡了。

  师:当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也说杠杆处于*衡状态。

  根据你们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探讨杠杆*衡条件应该如何入手?

  生:杠杆知识中最重要的五个物理量就是: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讨杠杆*衡条件,我想应该是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去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关系。

  师:你说得很好,请坐下。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我们先认识一下杠杆,当杠杆在水*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杠杆*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断),另外桌面上还有一盒钩码,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你自行设计一下,如何得出杠杆的*衡条件?同一合作小组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给5分钟思考时间)。

  生:我想在杠杆的左面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面也相应地挂上钩码,当杠杆在水*位置静止时,杠杆就*衡了。

  师:现在我们师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杆*衡条件。首先,我们要把杠杆调节在水*位置*衡。第一步,我们在杠杆的左面的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面,从力臂大处依次向里移,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我的感觉是从外向里移的过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也就是说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觉,是否准确呢?在第一步基础上,我们做第二步:在杠杆的左边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根据第一步的感觉,你猜想一下,在杠杆右边第三个格处,你应挂上几个钩码?

  生:我想应该是两个。

  师:好,同学们和我一起验证一下,猜想对不对(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刚好*衡

  师:你根据实验能猜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我想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用大屏幕出示:猜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我们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两组实验,用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每个同学先自己设计,然后同一合作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最后要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来验证猜想是不是正确。

  (学生先进行设计实验,然后同组之间

  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操作)

  师:我看了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实验的过程设计得也很合理,我请两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分别由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到前面给大家展示。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谁能为我写一下杠杆的*衡条件是什么?公式应该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鲜明地体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排列进行讲解,而是把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造,让学生从感性到实际操作的猜测,最后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做到既教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学会进行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而是要创设学*者积极学*的现实环境。”为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的责任感,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时能得到互相帮助,创设非威胁性的学*气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使得学*富有意义,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提供学*内容的多种方式,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呈现学*过程与结果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机;

  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

  3、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和解决问题留有充足的空间;

  4、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2、如何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我们来分析针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一节课分别用归纳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设计的两则案例:

  [案例2]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的教案

  1、导入: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电流强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增大,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越小,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通过以上推理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同学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3]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教案

  1、提出问题: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炮两端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说:学生通过议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的提出假说)

  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有关作业与反馈,保持与迁移等环节在两案例中略)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因此,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运用归纳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点,但它们也各有不足之处,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由于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内容。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如何使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们知道,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惟一优越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我们说,最好地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会以为新课程教学

  就是要彻底摒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其实不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优点,如讲授法,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容纳较多的信息,教学效率高,另外,教师的讲授具有解释,分析和论证的功能,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启发性的讲授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的教育理论强**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针对课堂教学所设计的策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长、教学的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然后将它们优化组合,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由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又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学*兴趣和旺盛的学*精力,但有的实验难度太大,要教师演示、讲解,就不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案例4]《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归纳策略,在此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为:讲授——指导观察——指导讨论——讲授——演示实验——谈话——讲授

  《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的归纳,以及对不同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热传递知识,在此不宜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六种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对于物质热性能的研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差异,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

  在上述案例中,不论是何种方法的应用,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此,适时、适度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观察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点,抓住现象的实质;在指导讨论和谈话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考虑问题;而在讲授时,则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注意教学中的STS教育。

  新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课前的查资料、收集信息法、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抢答”,如竞赛演讲法、游戏法等。总之,新课堂的教学还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探讨、去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从我国的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4.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目标学*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

  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具体目标由过去的单一注重知识目标变为三维目标并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的结构,即模块化、系列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其*同必修模块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个选修系列分别是为喜欢这些内容的学生准备的,通过培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还要注重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知识的要求比较宽泛,通过活动建议的形式对标准做进一步描述,通过培训我们重新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自己的物理教学,认真检查、对照、反思,发现了教学上的一些误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尽快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并和全体物理教师一道,把我校物理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摘要: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更新观念,正确使用新的教科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目标,新教科书,建构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科书编写得太简单了,教材内容顺序的编排与以前旧教材不同,不好教,不*惯等,其实这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的表现,许多教师*惯于以前的依纲据本的教学。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强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相对而言则是附属的,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课程教学所关注的中心,忽略了对学*过程的把握。与之比较,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更多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方式。在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中,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在这里情态不仅指学*态度,学*热情和学*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态度,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学*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又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心灵连续体。因此,根据新课程编写的人教版教科书,不再强调科学本身的逻辑关系,新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十分灵活,不拘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入手,把力学放在电学后面,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探究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非常感兴趣,学*这些电学内容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以内,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新课程目标的一种体现。教科书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课堂教学为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提供了一个*台,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你可以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序;你可以开发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对一些旧*题翻新赋于科学探究的新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同时,又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杠杆”教学片断

  师:前面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我们知道了有关杠杆的知识,我想问一下,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一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时候玩跷跷板时,坐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不同。同样用撬棒撬石头,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处于*衡状态下使用杠杆的,什么是杠杆的*衡?

  生: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想应该是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杠杆*衡了。

  师:当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也说杠杆处于*衡状态。

  根据你们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探讨杠杆*衡条件应该如何入手?

  生:杠杆知识中最重要的五个物理量就是: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讨杠杆*衡条件,我想应该是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去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关系。

  师:你说得很好,请坐下。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我们先认识一下杠杆,当杠杆在水*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杠杆*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断),另外桌面上还有一盒钩码,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你自行设计一下,如何得出杠杆的*衡条件?同一合作小组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给5分钟思考时间)。

  生:我想在杠杆的左面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面也相应地挂上钩码,当杠杆在水*位置静止时,杠杆就*衡了。

  师:现在我们师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杆*衡条件。首先,我们要把杠杆调节在水*位置*衡。第一步,我们在杠杆的左面的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面,从力臂大处依次向里移,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我的感觉是从外向里移的过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也就是说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觉,是否准确呢?在第一步基础上,我们做第二步:在杠杆的左边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根据第一步的感觉,你猜想一下,在杠杆右边第三个格处,你应挂上几个钩码?

  生:我想应该是两个。

  师:好,同学们和我一起验证一下,猜想对不对(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刚好*衡

  师:你根据实验能猜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我想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用大屏幕出示:猜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我们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两组实验,用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每个同学先自己设计,然后同一合作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最后要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来验证猜想是不是正确。

  (学生先进行设计实验,然后同组之间

  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操作)

  师:我看了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实验的过程设计得也很合理,我请两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分别由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到前面给大家展示。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谁能为我写一下杠杆的*衡条件是什么?公式应该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鲜明地体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排列进行讲解,而是把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造,让学生从感性到实际操作的猜测,最后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做到既教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学会进行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而是要创设学*者积极学*的现实环境。”为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的责任感,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时能得到互相帮助,创设非威胁性的学*气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使得学*富有意义,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提供学*内容的多种方式,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呈现学*过程与结果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机;

  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

  3、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和解决问题留有充足的空间;

  4、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2、如何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我们来分析针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一节课分别用归纳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设计的两则案例:

  [案例2]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的教案

  1、导入: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电流强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增大,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越小,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通过以上推理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同学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3]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教案

  1、提出问题: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炮两端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说:学生通过议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的提出假说)

  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有关作业与反馈,保持与迁移等环节在两案例中略)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因此,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运用归纳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点,但它们也各有不足之处,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由于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内容。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如何使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们知道,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惟一优越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我们说,最好地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会以为新课程教学

  就是要彻底摒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其实不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优点,如讲授法,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容纳较多的信息,教学效率高,另外,教师的讲授具有解释,分析和论证的功能,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启发性的讲授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的教育理论强**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针对课堂教学所设计的策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长、教学的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然后将它们优化组合,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由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又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学*兴趣和旺盛的学*精力,但有的实验难度太大,要教师演示、讲解,就不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案例4]《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归纳策略,在此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为:讲授——指导观察——指导讨论——讲授——演示实验——谈话——讲授

  《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的归纳,以及对不同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热传递知识,在此不宜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六种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对于物质热性能的研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差异,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

  在上述案例中,不论是何种方法的应用,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此,适时、适度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观察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点,抓住现象的实质;在指导讨论和谈话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考虑问题;而在讲授时,则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注意教学中的STS教育。

  新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课前的查资料、收集信息法、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抢答”,如竞赛演讲法、游戏法等。总之,新课堂的教学还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探讨、去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初中物理新课程在我校已实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培训,课改所倡导的各种教学理念逐渐深入我们教师的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我也有幸踏上这次课改浪潮。现主要谈谈我在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也算是对前一段课改的反思吧。

  一、科学探究在物理新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所述: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两部分组成:科学探究、科学内容。科学内容部分是指对物理知识的学*内容及其要求,它相当于《义务大纲》中的各个知识点及其目标要求,它是学生获得能力与方法的基础。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思维程序与科学工作者进行探究的思维过程是相似的。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实践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这七个环节,原因有三:一是教学时间不够。二是学生也无法全部接受。三是有些探究实验本身也没必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方针,先在教材第一章向学生总体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然后在各章节主要突出某一个探究环节。例如,在第二章强调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科学探究环节;第三章突出了“提出问题”的环节;第四章则注重“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五章关注“猜想与假设”;第六章训练“分析与论证”;第七章则强调“交流与合作”与“评估”环节。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呢?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探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完全由教师引导进行。第二步:探究的部分环节由教师引导,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第三步:探究的全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具体操作是:初二物理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的探究由教师完全引导。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探究部分环节放给学生。第七章的探究则完全放给学生独立进行。当然,如果在同一节课或同一个单元中的几次探究中,也可以按上述做法进行。例如: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对于反射定律中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均可运用探究过程得出。这样在本节课就要三次运用同一种模式。但这三次的运用方式在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有所不同。三线共面的探索过程:探索的五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的每一步均由教师引导,然后再让学生探索。最后教师总结该思维程序。两线分居的探索过程:五个要素中“提出问题”要素由教师提出,其他要素均由学生自己提出并进行探索。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该思维程序。两角相等的探索过程:五个要素全部由学生提出并进行探索,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该思维程序,并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呢?我的做法是当学生提出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时,不是为了进度而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搪塞过去,而是停下来组织学生对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中,当学生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过程的关系之后有同学突然想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呢?他将这一问题在全班提出来,而这一问题教材上并没有进行专门研究,于是我就将这一问题作为全班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虽然探究的时间长了,教学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它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的课改理念是吻合的,做到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本为本。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前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比较直接,如:“回答得对”“很好”“不对”等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现在我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的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很好,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的影响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

  三、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相同的内容,用探究式教学所用时间往往是讲授式教学的1.5倍左右。因此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的问题。

  目前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般在50-60人,而学校实验室只有十三张实验桌,在分组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小组人数达到4-5人,不利于每位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提高。

  某些探究内容要通过学生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出身农村,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更不用说现代信息技术了。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去寻找一些相关资料,有时我们教师会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

  新的一轮以课程和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今年暑假与开学前期,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澄迈县20xx年化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后,我觉得新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方法化,也更符号学生的实际。

  从价值取向上看,改版后的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提高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引导学生改善学*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评价改革指导。

  新课标从过去单一的期中考,期末考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转变为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的过程。

  学*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总之,我认为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也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力争与时代进步。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3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学*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学*、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育观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培训,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努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努力拥有宽厚的教学文化,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等。

  二、通过培训,对新课标的理念与变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新课标下,*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三、通过培训,感受到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时生活的紧密联系。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4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

  使学生物理学*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

  但是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

  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5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范文五份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1

  为期一天的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会,得到了XX中学的大力支持。会议安排的紧凑有序,在XX老师风趣幽默的引导带动下,与会老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给我们以启示。会后,再去回顾培训过程,感受颇多。

  1、出示目标保证质量

  简洁的会议日程安排后,X老师及时给出了学*任务,做好评课发言准备,会后写出学*心得。有了学*任务,就有了学*压力,制约了原先那种学*就是放松的思想,现场秩序出奇的好,老师们认真倾听,捕捉亮点,思考疑惑,才有了评课时的跃跃欲试、精彩发言,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用刘老师的话讲:这是干教研员以来会场秩序最好的一次。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尝试着这样做,以求获得更好效果。

  2、潜心观察激发思维

  只有潜心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灵感的生成。从十多位老师的发言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一点。如XX老师在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出了两种课型的一般步骤和上课流程,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令现场的老师佩服。

  3、善于捕捉及时整理

  只有善于发现,随时捕捉,才有所感,既而有所发。听同一节课,甚至同一个问题,由于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想法的不一致,认识上就会有差别。

  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多数老师找个清净的地方午休,也有老师在树荫下聊天,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更有老师,乐此不疲,学*在继续,他们在会议室里,伏案整理笔记,因此有了评课时的'慷慨激昂,也赢得了同行们赞许的目光。

  4、用心倾听精彩点评

  十多位老师的评课,XX老师都给出了精彩点评。我们听过不同层次的课,有感却不知道从何而发,XX老师的点评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每位老师评完课,XX老师先是给予肯定,然后将评课老师的观点给予归纳,让我们听得心服口服,他总是强调,我们评课不分对和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XX老师还不失时机的抛出问题,供大家探讨,正是这种抛砖引玉,使得会场气氛一度高涨,老师们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使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解决的方案也进一步多样、细化。

  5、自我反思学以致用

  每次学*,我们都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都会感受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缺少行动。这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把认识到的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促进个人成长。

  学*能开阔一个人的眼界,丰富一个人的内涵。一天的培训结束了,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久远的,需要我们把感受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负责,为学生奠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2

  本次培训安排了多位教授、研究员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初中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我思考的太少。如何来定位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教学学生喜欢吗?自己的工作家长满意吗?我一定要这样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前行。下面谈谈我学*的一些感受: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得“快”又要学得“乐”。

  做一个动脑的教师,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孩子们减负了,教师心情也好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促进学生一时的发展,不只是以学生暂时取得的好成绩为依据,更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主。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注重课堂评价来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设置多以游戏为载体,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老师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过课堂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良好兴趣。对孩子们课堂上学*行为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孩子们在课堂上每一个好奇的行为,“分神”的表现,老师都应正确对待,不能用批评的语气、蔑视的眼神,过激的行为扼杀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3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一课“a能表示什么”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为什么要学*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4

  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本学期初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学*新课程标准。为此理科教研组在第三周教研会上提出理科组教师学*新课程标准,经过了为期四周的学*和思考,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感受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5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课标的指导学*,再结合自己的传统教学,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展示如下:

  一、新课标是一种新的学*,讲究学生们自主学*。

  以前的教学里面,教学与学*全都以老师为主。而新课表则不一样,属于一种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尊重学什么的自主选择性,鼓励他们学会自主选择,积极讨论,共同参与,综合发展。老师在这一个过程里面主要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老师设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和总结找出答案。新课标的学*方式让同学们从被动学*转换为主动学*,提高学什么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积极性。这样的一种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与新课标的是各有所长,各有优势。都是需要我们去学*的。

  二、新课标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去教师与学生共同学*。

  新课标下的新要求,老师要学会不停地学*,学无止境。老师要学*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规定,新的教学结构等等。

  新课标要求老师要在掌握扎实教学知识的基础上面,还要关注国际教学前沿,时刻接触学*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想观念对待新时代下的教学,不仅学生哟要学*,老师一样要学*,要成为一个“终身学*的教学老师”。

  所以我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新课标的规定,通过网络和购买杂志等方式,学*各个地区各个学校老师的优秀教学方式,并进行归纳总结,转变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讲授图形的'时候,我就从一个其他地区的老师那里,学*到图形重要的是培养学什么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我在讲这一块的时候找到各种图形的模型,来给大家观看,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来加深对图型的了解。

  三、新课标的教学方式要从单一的转变为综合性学*。

  经过这一学期的新课标教学尝试,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本学期里面,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们进行分组学*。

  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堂的前而二十分钟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讲解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剩下的时间交个学生们自己讨论、分析得出问题的结果。这是一种小组的合作性学*,同学们可以通过调查采访、资料查询等各种方法得出结果。

  这样的学*,让大家共同探讨,我也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增加了课堂的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新课标教学体会,我对于数学新课标的的认识还是不够,在下一学期我会继续一边学*一边尝试。争取早日达到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1

  2月20日下午,我们去临沂一小参加了小学音乐教材培训。范海梅老师对三四年级的教材认真耐心地作了讲解、分析,谈了自己看法、感受,交流了教学方法等等,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音乐教材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主要讲了四大内容:

  一、教材课程性质:

  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教材课程价值:

  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教材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四、教材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五、新教材的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六、教材的课程评价:

  建立综合的评价机制。不仅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的指标,还应考察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七、教材的主要突破点:

  课程性质和价值观的转变;学生学*方式的转变;重视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范海梅老师讲得细致、透彻,深入浅出,让教师们快速、直观的学*并了解了课标和教材,这次教材培训值得学*,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多的优秀人才。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

  8月30日,龙港区教师进修学校艺教部对全区音乐教师进行了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培训中,实验中学的音乐教师刘丹老师进行了《回顾十年课改及新教材解读》的讲座。她针对音乐课程十年实验的重要收获、音乐课程十年实验的偏差和问题、新教材解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同时,教师进修学校的杨月老师还对《音乐课程标准》(20xx版)与旧版课标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对音乐教学存在的点滴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反思。现就我个人对培训后的感受简单谈几点体会: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转变上,从理论水*上,从方法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按新的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在这短暂的半天学*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向课外学*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从而使我的音乐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追求不会结束,我会继续为艺术教育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3

  暑假期间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细致地学*,我对教育当前改革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一天上午,我们听了寿光世纪中学、滨海三中、潍坊北海学校高伟丽老师和潍坊十中高桂萍老师的课,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给了我们今后教学不少的启示。

  下午,各县市区的教研员集中对上午的四节课进行了点评、研讨,这个过程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当今的音乐课堂的流行趋势,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的学*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凡的,极其*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凡的、极其*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这次学*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1、终身学*,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3、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4、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4

  音乐教育是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体会如下:

  首先,明确审美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到知识。

  其次,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吸取克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部分,把律动教学和情境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效果良好,不但对节奏理解加深了,而且很自然地经历了音乐创造的过程。

  柯达依手语是用手语代表音高的一种方法,边做边唱,能使学生加强对音高的控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游戏,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上完了一堂识谱课。我由此感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研究出学生喜爱的方法,我们便达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之后我们又观看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的录像。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法,或是律动或是情境,都是由学生参予到其中,完成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有一部分情境教学过于注意布景,音乐处在了次要的地位,成了一堂表演课。我又想起之前看过一个专家上的一堂《走进**》,不是太成功。他的课准备的非常精心,搜集了许多关于**的歌曲,知识点非常多,并且非常有条理。不过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没什么反应。我认为,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参与到其中。这堂课不能算成功的课。我们今后教学当中就应当尽量避免。

  总之,新课程对以前音乐教学大纲中一些不现实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做了相应的改动,更加贴*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其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改良了方法,促进了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5

  7月25日,曹安玉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曹安玉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

  首先教给我们柯尔文手势,反复练*中,我深深体会这个手势在我们对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很大作用,特别在合唱队中的训练。曹老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曹老师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她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授我们的新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曹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山区老师与城市老师的差距很大,要学*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