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3-02-23 00:00:00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惯

  预*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惯

  养成主动学*,主动记笔记,做练*的*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惯:

  坚持先复*后做题。复*是巩固和消化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只有不断学*,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二、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的快乐和在学*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锻炼学生的学*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的*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 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

  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包括教材课后练*),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 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

  操作表述、现象分析,让学生写写,教师及时批改;或者实行周检测,时间不需要很长,题量不需要很大,教师全批全改,就是一种重要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的训练途径,比如:预*、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题,通过练*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合作学*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表现为:

  一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是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三是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四是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五是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六是新教材中有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1、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

  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是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乎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

  学生自主学*是创造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呢?

  2.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从而发展思维。

  2.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惯。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要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过程中抱怨学*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基础入手复*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

  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

  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1)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表现为:

  一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是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三是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四是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五是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六是新教材中有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1、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

  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是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乎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

  学生自主学*是创造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呢?

  2.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从而发展思维。

  2.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惯。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要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惯

  预*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惯

  养成主动学*,主动记笔记,做练*的*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惯:

  坚持先复*后做题。复*是巩固和消化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合作学*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过程中抱怨学*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基础入手复*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 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3)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4)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2)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合作学*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过程中抱怨学*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基础入手复*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的训练途径,比如:预*、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题,通过练*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只有不断学*,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二、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的快乐和在学*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锻炼学生的学*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的*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

  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

  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表现为:

  一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是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三是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四是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五是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六是新教材中有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1、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

  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是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乎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

  学生自主学*是创造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呢?

  2.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从而发展思维。

  2.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惯。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要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惯

  预*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惯

  养成主动学*,主动记笔记,做练*的*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惯:

  坚持先复*后做题。复*是巩固和消化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

  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 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

  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包括教材课后练*),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 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

  操作表述、现象分析,让学生写写,教师及时批改;或者实行周检测,时间不需要很长,题量不需要很大,教师全批全改,就是一种重要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3)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10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2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3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时重视学*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

  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

  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效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4

  在对《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之后,我对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新旧课标对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教学理念转变

  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展示的舞台,教师的任务不在是只注意灌输知识,而是变成课堂的导演,指导学生如何学*知识;另一方面抓课堂的达标,我们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动脑筋,学会开窍,那些难点问题,我们甚至有意识让学生难一难,憋一憋,这才能让学生开始动脑筋,激活思维,释放潜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套路。开放性的课堂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见多识广。在通过阅读教材或通过网络查阅,几乎没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老师要避一避,躲一躲,把机会让给学生。

  二、师生关系转变

  放下身架和学生们友好相待,和学生谈心,沟通学法进行指导,打开他们心灵的门户,把第一触角放在“心心相印”,力争让学生崇拜老师,我们都应该思考下一步学校的发展如何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一定要落实“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成长学生、发展学生”。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如何使得学生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主角”,实现学生真正的“自学”是教师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目的转变。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走向社会的,我们应该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真正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学生个体而言,走向社会不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自信力,勇于探索的能力,与人共处的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气质,树立自己的形象。人的一生不能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有精神上的认可度、尊严、威望等。

  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以前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为主。一堂课,从上课开始到下课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全班同学按照一个标准,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使许多的学生丢失的自己,失去了灵性。在中学阶段处于花季一样的年龄本应是快乐而幸福的。主动享受学*的过程。但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少了活力。教师是一味的强迫学生学*,以教师自己为中心,不论学生的感受如何都必需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这样学生在课堂当中失去了主体性,充分的能动性。多数学生即使死记了一些知识,但也容易忘记,久而久之,学*就跟不上了,也就失去了学*的兴趣。对我们的教学就更困难。现在的课程标准就体现的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从而改变了以前的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五、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好的方法还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兴趣的重要因素,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交流亦能让学生在身心的体验中得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5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合作学*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6

  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

  2、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包括教材课后练*),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3、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操作表述、现象分析,让学生写写,教师及时批改;或者实行周检测,时间不需要很长,题量不需要很大,教师全批全改,就是一种重要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7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1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指导的作用,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以高一化学人教版为例,“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主要强调的是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并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相比较旧版教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等降低了要求。如教材对“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了基本要求;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一内容只要求识记18个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没有系统性的介绍;又如“有机化学基础”则强调了基础,并在课题设计得合理、新颖。教材在“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带领我们学*“乙烯”和“苯”的性质,要求我们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常用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体现了教材突出化学实用性的一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所以新版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之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

  因此在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更新观念,把握好教材的“度”,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因材而宜”去制定准确和明确的有效教学目标。

  2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是能特别调动学生学*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化学的真正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先做好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演示实验能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其次,实验课堂可将学生分组,这可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例如,在学*“乙醇的性质之——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如此的实验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和探索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由“被动”而走向“主动”;由“消极”而走向“积极”;由“低效”而走向“高效”。

  3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高中生是易躁动也易塑形的特殊学*阶段,学*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学*上的不良*惯:表现在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册空题过多等。为了能够纠正这些不良的学**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学案教学法。

  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改变过去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使主导和主体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8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9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10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惯

  预*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惯

  养成主动学*,主动记笔记,做练*的*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惯:

  坚持先复*后做题。复*是巩固和消化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4)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表现为:

  一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是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三是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四是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五是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六是新教材中有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1、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

  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是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乎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

  学生自主学*是创造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呢?

  2.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从而发展思维。

  2.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惯。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要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惯

  预*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惯

  养成主动学*,主动记笔记,做练*的*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惯:

  坚持先复*后做题。复*是巩固和消化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12月9日,区教研室在四中举行了“区高一、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区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中高一年级边玉萍老师和高二年级姜志云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她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三中的李宗奇老师,七中的禚琨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张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学生的学*方式才会发生变化,才会有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合作学*的时空,才会有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不同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必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一堂课的分分秒秒,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另外,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按事先准备的.内容按部就班讲完。备课再充分,意外的情况也可能在课堂上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适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中,有的学生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实验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化学的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析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难,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过程中抱怨学*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基础入手复*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 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3)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4)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5)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年度,我担任(6至9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6班班主任,其中四个班均为普通班,周课时为12课时。现就一学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的总结:

  由于我所任教的是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积极性各不相同,为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时要求运用不同的、不同的进度。所以*时认真备课,以便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变。备课过程中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的学*兴趣和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上的转变。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老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两个班中学生的.基储反应能力等,对教学顺序、容量的大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和实验教学,对于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在实验室要求允许的前提下,都进行实验,同时对于大部分实验,都让学生动手来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学*化学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多结合学生周围的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相关事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学*化学的使命感。

  我重视每一次的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它们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我在课堂上,实行讲练结合的原则,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不同的题目,在作业批改时经常加注提示、评语或面批等方法,对于学生的学*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作业其实是的,即时的检测,可以迟早发现各层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还坚持讲解学生的练*手册,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同时还坚持每单元一测试,准确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另外,我还在高一(6)班建立了化学学*小组,每个星期进行一定的活动,比如探讨某些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一起做一些相关章节较难的题目、做一些简单的、与课本上相关的探究实验等等,他们的学*兴趣慢慢高涨,学生成绩也在逐步上升,学*化学氛围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中的几点做法,以后我还要在工作中从教与学两方面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方法的培养

  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方法与学*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在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方法,时时提醒学生,其它有机化学的学*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度,我被遴选为xxx初中化学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对象,于x月xx至x月xx日在xx师范大学进行了几天培训学*。我有幸在炎热的夏天来到x师大,走进x师大讲堂,成为“xx省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x师大初中化学班的学员。在这紧张而忙碌的四天时间里,与多名教授、学者和一线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和交流的时光。回顾这次培训学*,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了自身素质。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下面就国培学*情况谈谈个人的五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授、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x师大教授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所xx的专题讲座《基于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x师大xx教授的《践行四有标准提升综合素养》xx老师的专题讲座《做快乐奔跑的蜗牛》及x师大文学院xx老师的《教师职业礼仪文化》。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通过学*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结合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示范课,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二、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通过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三、在反思中提升,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加强学*,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通过学*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四、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四天的学*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努力学*,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参加国培学*以后,我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这才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含义,体会到继续“学*”的重要性,在学*期间我写了十篇教学心得体会和一篇教学论文。国培学*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改进我的教学。学无止境,学*并没有结束,新的学年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新知识需要我去了解、去掌握。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五、注重内修,加强读书

  要想教好化学,自己必须先学好化学。一个人化学水*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化学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不断钻研教材,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只有不断地学*,反思,实践,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在_ _学年,我校三年级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第六名,这与学生的努力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全体学生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

  1、打好基础,非常努力是不可取的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努力通过教学的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为了留出更多的复*时间而努力赶上教学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使一些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做实验,通过实验体验

  观察研究过程,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实用的机械练*,忽视问题情景和对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

  今年的化学试题出现了科学探究的内容,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注重知识的应用。

  今年的考试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年来,对这类问题的审查逐渐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局限,减少机械操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虽然我们学校还没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是教师们已经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之外,我们还应该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提前参考和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互学*和讨论。听完课,我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提出不足之处,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中考实验题比重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这一部分在教学和复*中得到了加强,所以这一部分得分相对较高。

  。牢牢抓住有余力和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特长学生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其脱颖而出,为今后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的把握好各个学校板块的合格率,从而提高初中毕业的.合格率,最终实现高升学率和更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在_ _学年的第三天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

  上学期上了一节化学课:在实验室制氧的教学中,教材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而学生则极力主张用水电解制氧。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了争论。学生争取举例:电解水原料易得,产品无污染,同时生产出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要精神。然而,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过程复杂而危险。两者的对比当然是水更好。面对这一现实,如何既不否定学生的想法,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45分钟的讲座,不仅要准备氧气,还要研究它的化学性质。是时候了吗?下课静下来后,我灵机一动,然后开悟,用水制氧。方法可行且理想,更符合绿色化学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制造氧气。这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思维,也教育了学生学*节俭的好*惯,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借助现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积极探索学*所需的知识。同时,要使知识的评估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取材,建构生活化的评估题。就这样,这节课的教学在师生一起讨论的现状下结束了,效果还是挺好的。由此,我认为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主阵地,那一定是一个好的教学。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今年我担任初三4、5、6三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基础薄弱,或者学*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自觉性和对学*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提要;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

  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这学期的化学教学已经按计划顺利完成。从实际出发,注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所有学生的通过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

  1、打好基础,努力赶上进度是不可取的。中考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掌握基础知识,也就是化学课本知识,努力通过教学中的每一章。由于学生智力和学*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赶上普通教学的进度,以保持更多的复*,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使一些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应用的机械练*,忽视对问题场景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注意知识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局限,减少机械操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虽然我们学校没有新的实验化学课程标准,但教师们已经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前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5、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互学*和讨论。听完课,我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提出不足之处,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实验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和复*中加强这一部分。

  7、要自信,做好学*,不遗余力。特殊技能学生将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为特殊技能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氛围,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为今后培养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总结教训。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氢气的爆鸣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往往在课堂演示中难以成功,由于爆炸声巨大,弹得很高,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在爆炸容器氢气进口处,切取5厘米高的小口,并用铁架台的铁圈压住爆炸容器。由于装置的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惯初步形成。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装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分子形成这一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后来,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来突破这一难关。首先分组做金属钠在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实验,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紧接着反问,为什么钠在氯气中然烧会生成氯化钠?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寻找答案,分析氯化钠形成原因、反应过程、反应结果以及表示方法。在制氯气的中,屏幕投视出先撤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实验后果,这比教师在讲台上讲十遍的印象还要深刻得多。又如在讲溶解、溶解*衡、结晶时,从微观讲述学生装也难以听懂,为了实在这一难关,我们自做了四张幻灯片:第一张描述微粒的溶解;第二张描述微粒的溶解*衡;第三张是描述微粒的结晶;第四张是归纳微粒溶解,经溶解*衡、结晶的状况。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鲜明,学生易懂。特别是对溶解*衡是一种“动态”*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幻灯、电影等电教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开辟化学的第二课堂

  我校的实验条件比起其他兄弟学校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我校采取了很多办法。第

  一、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更多的实验爱好者补做实验。第

  二、在各个班培养一支实验队伍,每次学生实验由他们与实验教师一道准备实验。第

  三、利用板报定期刊登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要领。第

  四、开设科普讲座,进行实验考核,举办化学游艺晚会等。第

  五、在升学考试前在毕业班级中进行集中实验展示。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11月8、9日xx市高三化学教学工作第一次研讨会在前黄高级中学隆重召开。活动安排充实、紧凑,会议的主题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高三课堂的有效复*进行,在这一主题下,众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复*经验和历年的高考模式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比较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对于有变化的地方特别关注。

  1、分析真题。立足基础,突出三基,全面覆盖。

  2、核心概念不放松。

  3、渗透思维、能力为先。新背景下尝试自主开发原创题。

  二、从容应对,在变化中寻找生机。在构建高效课堂及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方面要有所突破。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学生一次性审题过关能力,规范的表达书写能力等。

  三、精益求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认真备课。备课不仅仅是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题目。

  2、高三课堂多为*题讲评课,讲评课讲什么很重要,课堂时间有限,不提倡逐一讲解。可以重点讲评:(1)错误率高的内容;(2)解法多的内容,展示多种解法,让学生比较;(3)易于变式的'内容。讲解不是为了讲评完就结束,而是引发相关知识的回忆应用,让学生易于迁移。(4)讲强化弱点的内容,防止知识遗漏。

  四、高三复*中,强化实验教学的作用。有些内容借助于实验的直观教学比空洞的讲练要有效的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4)个别学*、小组学*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如:不能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时间而在*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抓好复*工作

  有效地复*,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抓好化学复*的重要的三条线:一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

  从老师来说,一定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化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必须施行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众所周知,化学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重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从这点上讲,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尤其是注重实践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当今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应当被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可以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的过程,品尝自主学*而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去学*去思考,形成深刻的体验,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化学积极性,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那么小组合作学*的方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什么样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呢?以何种方式被运用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是在教师组织合作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出出适当的`问题,起到他应有的辅导作用,作为一种基础科学的教学活到,这是成败的关键。

  二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而这种合理的分工在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分工,这样的结果使所有的学生在其中都得到了锻炼,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两极分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当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该表扬的给与表扬,该指出错误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友好的批评,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老师的亲和力,感觉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培养锻炼了学*化学的兴趣,在未来的考试中减少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四是教师在课后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作出科学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的关键环节,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和合作技能整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说两极分化现象会得不到消除呢?

  时代在发展,人也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作为人的基础阶段更应当好好被重视,也必须有新的进步,两极分化不能有,双峰现象不该出现,这些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某一阶段某一地点或者说在中学化学上的特殊现象,在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索。而新思维、新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应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运用,只有这样,我认为才会从根本上避免学*中的两极分化,避免出现教学结果上的双峰现象,才会出现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的指导作用。学*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一、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很多化学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把它作为第二外语来使用。因此,它充分利用了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对化学好奇,还会思考;通过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保持着持续的学*热情。经过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其他学科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化学学*的强烈兴趣和渴望,可以取得中高年级。

  作为中考新增加的科目,我们复*时间不长。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记笔记、写作业、纠错等方面建立必要的学*规范。他们将来会学得很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情况,如:战争、医疗、经济、环保等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改一道题或多道题,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问题:

  1、初三的化学特征从初三开始。一年不到,就要迎接中考了。教学任务很紧。这几年我们新课程的结束时间是最后一次,基本都是三月底,复*时间也短。所以出现了追课的现象,大家都想尽快结束新课,进入复*。为了节省更多的复*时间,拼命追赶教学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让一些跟不上学*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没有知识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3、在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仍然缺乏一般的科研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从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而言,上学期化学实验开展较少,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此外,由于赶完新课,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结果也不理想。学生在各种科目上有繁重的学*任务。大部分时间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复*预*,没有时间思考学*内容,所以学**惯和学*方法相对较差。

  第三,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1、打好基础,拼命赶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努力通过教学的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实用的机械练*,忽视问题情景和对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内容出现在化学试题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注意知识的应用。中考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年来,对这类问题的审查逐渐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局限,减少机械操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3

  这次参加了山东师大国培学*,通过学*,自己的思想、教育观念得到提高,教育技能得到增强,教育的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我以后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知识的乐趣,成为学*的动力。我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1.重视演示实验。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我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增加自主实验内容。

  把课堂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实验结束时,往往意犹未尽,必要时我可顺着学生的热情,补充一些自主实验,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力求把探究学*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

  学中,我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

  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我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兴趣不减。

  三、本次学*,给自己带来许多感悟。

  一是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既要关心学生的学*生活,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又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懂得做人的道理。只要我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学生就会以极大的努力朝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是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我,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那种只具有传统专业知识的我不再受到学生的喜爱。新时代的我必须是具有全面的能力,仅仅能教好专业课已经远远不行了。现在的教育要求我在教学当中要有趣味性,能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给学生一碗水,我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我要有一桶水,而且还必须是一桶新鲜的水,是一桶流动的“活水”,因此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我具有广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活到老真还得学*到老!树立终身学*的理念。

  三是我要拥有*和的心态,要力争做一位阳光我,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和工作。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那么我们就要好好珍惜,把这个职业做好,不仅要把它看作是一份职业,更要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追求、来奉献。在这份事业的追求与奉献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实现幸福的人生。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4

  经过多年的一对一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首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其次,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效率。

  (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和学*的主动性。

  (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

  (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再次,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最后,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功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5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刻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2。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3。1创造和谐的学*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等、和谐、支持性的学*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环境,给学生以友爱、*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心向。创设优良的学*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的方向,明确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唤醒学生的学*需求,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的最*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论认为:学*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等中的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6)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0份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

  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参加县级骨干教师最后一次培训。因此我珍惜这次学*的每一天,不放过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学*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经过紧张而充实的学*,我有了不小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对教师道德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

  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不仅使我对理清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三、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把握了课标的精神,领会了教材特色,强化了专业知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通过听课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去搜集资料,如何更好地去学*,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效果。

  五、战胜了职业倦怠,明确了教师成长的足迹,重塑职业理想。听了老师们的课,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很佩服她的那种执着的精神,相比之下,自己更应该学*,不要虚度光阴。

  六、结交了良师益友,通过跟他们的交流,使我在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期间,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老师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这次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带给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是打开陈旧思想,释放无限思绪的钥匙,它象我心中永远亮起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去奋斗,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

  20xx年x月14、15日,在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对初中学化学教师在和政一中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作为协调员和五中的任老师一起组织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任老师关于上册教材的分析、*五年临夏州中考试题分析、中考命题方向和今年试题考点预测;我通过对下册考点的分析和自己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材料的整理,进一步熟悉了教材,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和命题的依据。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全县的化学老师通过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对试题命题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在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考点和试题分析,通过进一步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分析试卷,发现以前教学和复*中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老师讲的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练*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练*;第二轮复*中只是让学生做中考复*资料,讲解复*资料,仍然缺乏针对性,以题海战术代替复*,学生学*负担重,身心配备,处在盲目的复*题海中,效率低,复*效果差;第三轮专题复*相对来说针对性强了,但往往难度太大,不能面向全体,效果还是不好;第四轮

  复*是中考题测试,还是让学生一味的做题,学生面对七门课程的试卷无暇应付。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修改复*计划,将许多计划中老师讲的内容让学生去整理和归纳,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互助。我计划在第一轮复*中采取给出考点,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考点,并针对考点小组内找两道典型的题目练*,我指导学生把握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和常考考点,并结合学困生转化中的“一二一”活动,加强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第二轮复*资料让学生有选择的去做,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我只要求他们做比较简单的题目,鼓励他们做一些中考热点的练*;而大部分学生,则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复*资料的题目,各小组中将不会的题目整理探讨,实在不会的交老师解决;而对于一部分优等生,我则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复*资料,帮助其他同学复*,适当给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探讨。第三轮复*中,精简专题练*,根据培训中常考考点和分值较大的题目设计专题,以中等难度题目为主,争取在中考中有所突破。

  总之,这次培训将给我们带来指引性的作用,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复*计划,也对今年的中考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相信在今年的会考中,全县化学成绩一定会有所突破。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该教材“节”层次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栏目、在“章”层次下设置了“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一方面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教材内容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思考与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栏目之一,以《化学1》第一、二章为例,两章共5节,在10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提出16个问题(以“简答”、“填表”和“列举”等形式呈现问题)。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为教学提供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下面谈谈对该栏目的认识。

  一、栏目设置意图

  认真分析第一、二章“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可以发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分析,设置栏目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五种:

  1.引出将要学*的新课题。

  思考与交流(P5)你知道沙里淘金吗?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该栏目安排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学*之前。栏目的设置,引出(揭示)将要学*的内容。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任务,而且明确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意义,同时通过对“铁屑分离”方法的归纳,为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学*奠定基础。

  2.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

  思考与交流(P5)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该栏目安排在第一章“化学实验安全”内容学*之后。很明显,安排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与完善。

  3.深化拓展所学的知识。

  思考与交流(P7) (1)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资料卡片中相应物质的溶解。(表格略);(2)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基于初中学*的实际,学生对除杂过程的综合优化处理的掌握是不够深入的。教材设置这个问题,主旨就在于对离子除杂知识作深化拓展。该问题强调在离子除杂时,不仅要考虑采用什么试剂,而且还有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通过本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相信学生对除杂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对除杂问题的认识更加完善,超越初中化学关于除杂的实验要求。

  4.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

  思考与交流(P27)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该栏目安排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专题学*之后。由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已经删去了该部分内容(目前仍在使用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电离”也降低了要求──改为“常识性介绍”)。因此,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和盐的本质(或概念)知识对初中毕业生来说也是陌生的。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识学*中,课本从电离的角度分析了酸的本质。而本栏目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电离”知识概括出碱和盐的性质,因此它的作用在于对电离知识的迁移应用。

  5.明确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思考与交流(P20)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知识的价值与意义,能够激发学*者学*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学*与掌握。该问题安排在“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专题中,要求学生“请从其他方面(课本介绍了‘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分类’等内容)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分类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切身体验科学分类方法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二、栏目教育功能

  不同的栏目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同时不同的栏目也将体现不同的教育功能。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化学I》“思考与交流”栏目,可以发现该栏目具有如下的教育功能:

  1.激发学生学*欲望

  现代学*论指出,学*需要感知,但感知并不是产生学*的根本原因,产生学*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因为只有问题,才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思考与交流”栏目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在各个学*环节中,设置若干个问题,通过问题设置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而且栏目中的问题,指出了学*的目标和方向,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意义学*的心向,对新知识的学*起到定向和引导作用。

  2.转变学生学*方式

  从学*历程来看,“思考与交流”所经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从“问题思考交流结论和体验”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如图所示的多向、循环、立体的过程。

  从流程图可知:“思考与交流”学*的第一阶段是感知并思考栏目提出的问题,这一阶段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如果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则需要重复该过程,直至问题解决;然后进入第二阶段:与小组同学交流。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和形成的观点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后,如果达成共视,则顺利完成“获取结论和体验”的最终阶段;如果不能达成共视,将产生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思考与交流”,直至达成新的共视。因此,“思考与交流”栏目设置强调学生自行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条件。

  而且栏目强调通过让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不论在“交流”还是获得“结论与体验”阶段,学生都将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有哪些不足之处、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行为作出调整、改进和完善。因此,“思考与交流”栏目很好地“引导学生改变学*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3.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思考与交流”栏目的设置总是为解决某学*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先思考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在16个问题中,有7个直接提出“与同学交流”或“在班上交流”的要求)。因此,这些问题不仅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学*方法和训练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体验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机会。

  所以“思考与交流”栏目总是能够有侧重或全面地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思考与交流(P29)离子反应在混合物的分离、物质提纯、化合物组成的分析和鉴定,以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请你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上述例子很好地体现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整合。具体表现为:

  目标分类

  具体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化合物组成的分析和鉴定,以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获取信息的能力;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同伴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2.了解化学知识(离子反应)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

  3.了解水污染等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栏目实施建议

  “思考和交流”栏目不仅呈现了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指明了学*方式(采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并希望学生通过指定的学*方式解决提出的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体验学*过程的方法和情感。由于思考与交流活动(包括感知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反馈评价以及获得体验等环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与交流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切实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相反,如果老师直接把答案呈现给学生,这无疑浪费学生宝贵的思维素材,失去栏目设置应有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的作用做好“铺路搭桥、收放结合、及时反馈”工作,从而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思考与交流活动。

  1.铺路搭桥

  受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高一学生的主体性还够成熟。因此,教师要做好“铺路搭桥”工作。“铺路搭桥”,不仅要在知识与方法上做好铺垫,而且在情感上也要做好铺垫。知识与方法的铺垫主要体现在:首先,要不断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与归纳的方法、比较与联想的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有效思考与交流的原则与方法,促使学生有效地思考与交流;其次,对一些综合性强、难度或者跨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做好层层分解,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发展区”,学生能够入手思考讨论;第三,帮助学生揭示所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和已学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讨论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讨论与交流的质量。而情感上的铺垫,主要是创设良好的“思考与交流”的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参与“思考与交流”,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发动起来,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见解、与人交流、探讨。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上,做到“宽松但不放任自流、严肃但不过于紧张”。

  2.收放结合

  首先要“放”。即教学过程中,要给足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栏目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主动交流(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与交流)和深入反思(在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因为不论是思考、还是交流、直至最后阶段的反思,其行为主体都是学生,谁也无法替代学生去完成。因此,只有充分放手,给予时空保证,才能充分发挥栏目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因为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全面,思考和交流的效率不高就采用包办代替。其次也要“收”。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放手不管,而应有针对地“收”。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由于其主体性不够成熟,思考往往成为胡思乱想、交流讨论也变成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无法实现对“思考与交流”栏目指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得到自己初步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由此形成新的观点、更为全面的结论和方法的功能,因此要有针对地“收”。所谓“收”,不是包办替代,而是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紧扣“思考与交流”栏目的要求、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思考与交流。如何有效地“收”呢?就是要求老师针对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情况,采用正面引导、反面强化、正反对比的方式,对所思考与讨论的内容作必要的强调和补充,使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活动能突出“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主题内容,有的放矢,提高思考与交流的效率。

  3.及时反馈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和问题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涉及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全面;甚至答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这就要求对“思考与交流”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教学时,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活动中,及时认真观察学生活动的表现并听取学生交流的内容。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等,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激**感等。上述工作可由任课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代表、小组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共同进行。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4

  7月21日至7月23日在昌邑宾馆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潍坊市化学骨干老师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两天的培训,不仅充实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引发了我对化学的教学的深思。

  第一天,我们欣赏了五位优秀教师不同课型的展示课;第二天,专家对这五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最后市教研员李景昭老师对全市化学老师提出了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体会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

  三、加强专业文化学*,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学*,让我更体会到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经过两天时间的学*,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5

  今年,我进行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培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郊果。老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了培训中,每一天,我们认真收看专家视频讲座,阅读专题讲座的电子文本,详细的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在线提问,探讨评论,学*其他老师的作业并发表评论,有时候还可以参与与专家们的在线研讨。这次培训,我每天都有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我身边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化学一线教师,我这次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的同时,增强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情景,组织学*活动;提供学*工具,参与学*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化学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职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身上的提升。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慢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化学教师都在化学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化学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学*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

  在培训中使我更充分的明白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忠于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更重要的表现在于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短短的几天的培训虽说不会立竿见影,但却让我有所领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纳百家之长,慢慢的走,慢慢的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7月27日―7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咸阳师范学院主办的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分三个阶段历时五天。

  第一阶段: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

  董**老师《师德》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的报告,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周青教授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和实施建议六个方面为我们深度解读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反思、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许超超、吕剑飞、赵永刚、张艳等四位老师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充分展现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底以及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业务上的学*和研究要永不止步。

  第二阶段:参与式微型课展示与交流。

  微型课展示期间化学专家葛秋萍老师、张安珍老师针对每一位学员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细心指导,帮助学员积极提高,同时语重心长地提出“我们的教学艺术可以欠佳,但我们传授的知识必须完全正确”,只要我们积极研读课程标准,博采众长,我们不优秀都不行。通过微型课的展示,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微型课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而且没有学生参与,但上课的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要上好一节微型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2、迅速切入课题

  3、主题突出、主线分明

  4、内容简练、独立完整

  5、学生主体、适当互动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学*,取长补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第三阶段:培训总结。

  31日下午培训即将结束之际,王青岗老师对这几天的培训做了总结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大家不负韶华,勤于科研,努力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而对于我来说,既有了教学思想的感悟,又有了教学理念的提升。在培训中使我更充分的明白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忠于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更重要的表现在于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短短的几天的培训虽说不会立竿见影,但却让我有所领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纳百家之长,慢慢的走,慢慢的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校工作当中。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7

  通过几周的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南京市几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几位专家的点评,通过与同行进行了交流讨论,觉得今年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收获很大,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理论得到了升华,特别是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和迷茫得到了启发。

  收获最大的是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他们对课本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时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自己在30年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但与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台,也为我们老教师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实验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把一些搬到课堂上,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原因,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发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应该重视实验室,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应多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教师也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课本实验为突破,做好一些拓展性实验新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把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效果更好这样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形成,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特别是一些拓展性的实验和改进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实验,将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两支试管,一支放少量**,一支放少量红磷,两支试管口均塞橡皮塞,然后都放在盛有60℃热水的烧杯晨,烧杯中,放少量**,这样既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也避免了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会掌握的更加牢固,以免将燃烧条件强加给学生。

  总之,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培训。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8

  我有幸参加了8月6号到7号在兰州“20xx年甘肃省义务教育新教材教师培训”的学*。在会上分别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李俊副教授和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特级化学教师韩立新专家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分析解读报告,受益很多。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景素材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如: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俱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增加了贴*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并在标准中特别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新修订人教版化学教材解读

  (1)修订依据: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教材回访、审查意见。

  (2)基本原则

  增强逻辑性、可读性、趣味性;探究过程的理解、再认识;更新知识内容;更加贴*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

  (3)修订内容

  ①增加提示性边框栏

  新版教材增加“方法导引”栏目,如“观察方法(实验)”、“数据处理”、“配*方法(技巧)”、“分类方法”等,取消了“拓展性课题”。

  ②内容顺序调整

  原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和第四单元“物质结构的奥秘”顺序调整、整合。

  ③规定了必须完成的八类学生实验

  (4)重视化学学*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收获很多,加深了对课标的认识,深刻领会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在修订中的一些新的问题,这些必然会在将来的教学教研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把学到的理念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行动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9

  相信大家在高一学*化学时可能会有过这样一种感叹――“小学我玩摩尔,高中摩尔玩我。”确实,刚进高中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觉得与初中相比,高中化学难度好大,感觉初中好像只是知道了各种元素的读法和化学式而已。这是很正常的,不单单是化学,每门功课也是如此,所以,各位处在懵逼状态的同学们不要急,好好跟着老师脚步,把基础打牢,化学还是很容易学好的。

  我的高一化学很差,基本没怎么及格过,在我的高一生涯里化学是我理科的拖分科目,一直感觉化学真的好难,怎么学都学不会。高一最后一次考试里,我的化学只是刚好30分,单科排名全级末尾,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想学好化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在高一上高二那个暑假,我去请教了一位职业为化学老师的邻居,并把全部试卷带给了那个老师,邻居老师也很热心,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我存在的问题。经过她的`讲解,我仿佛知道了我高一化学学不好的原因,首先是课本知识不够熟,其次是化学很基础很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某些元素知识这些板块的知识不熟。要想在化学学*中掌握主动权,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知识一定要好好把它们搞得清楚明白。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无非是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关于这点我想说,大家一定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好好研究,直到自己能够独立配出来为止。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原则是“得失电子守恒”,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配出陌生方程式,相信大家比较常用的是双线桥法也就是常说的线桥法,下面我会用一页手写的草稿教大家一种由线桥法演变而成却比线桥法更加清晰整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高三化学老师教的方法,我觉得特别好用,希望对各位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0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7)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范文5份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用途,制备等的一门自然学科。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反映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体现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课程内容:化学课程设置五个学*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个学*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其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学*主题,是传统的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个学*主题,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反映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育人价值。

  教学建议: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深刻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全面理解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基于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积极探索大概念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2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

  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面对多样化的化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自身思维,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消化。但就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刻,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客**置,无法激发自身的学*热情与欲望,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化学提出全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状况,还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与学*的意识。以学*“物质的溶解性”一课为例,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实验物质,并利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内涵。首先,我为学生准备食盐、白糖、淀粉等物质,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理解和探究实验步骤。其次,在学生充分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发现物质不同的溶解性,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化学教学内容的乐趣,又能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以达到更好的学*成效。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保障,传统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枯燥感,降低学生的学*效率。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中,并在参与中获得学*收获,有效提升学生学*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有关燃烧与灭火知识时,为了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体验,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火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燃烧火焰的危险性,同时对火灾的发生情况有更为清楚的认知。然后为让学生掌握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我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学生了解不同起火原因需要采用不同的灭火方式,除了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外,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好地保障化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部分教师为更好地发挥出作业的知识巩固作用,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作业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压力,同时无法保障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影响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较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作业内容能够更好地明确学*重点;二是作业内容分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学*内容;三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保障学生学*的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以“酸碱反应”为例,我为学生设置课后思考问题:“酸碱反应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酸性与碱性物质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酸碱反应的实例?”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生学*化学知识的信心,更好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者,应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学*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与创新,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完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3

  学*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方式新的学*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自主学*就是自己作为学*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方式。它强调学*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它强调学*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方式。它强调学*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4

  参加“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工作室对我们的帮助,研修工作室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多种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研修工作室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研修工作室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在网上我虚心学*,促使自己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的认识的转变。总之,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可以说受益匪浅。

  研修工作室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是学*的主人,要想让学生学*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是关键。对于教材的一些处理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让我自己大胆的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对有些内容降低难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收益颇多。自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以来,作为研修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心得体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这些都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催我奋进。通过研修工作室,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诚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多学*、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3、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4、研修让我正确认识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积极学*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记好学*笔记。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心得、反思。研修让我充分的认识到,教师职业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合格人才的职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从充分认识自己劳动特点的基础上,树立从高的职业道德,修炼自己的职业精神,以实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

  6.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吸取,评价要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的要求标准不是考试要求,更不是要通过考试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应该在于正确的指导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进教学。教师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7.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8、研修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教改观的认识,加深了对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研修培训为我们每位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引导我们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本学科以外各科知识的学*,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老师也应终身学*,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代同步。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我相信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我的教学生涯还有很长,所以说,需要更多不断的进步!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5

  12月7日,我们到长治一中参加学*活动,感受颇深,整理如下: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与探索。此次长治之行,更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它很有说服力。

  两节课的《铁的重要化合物》讲的各有特色,首先是陈凌云老师的课,她注重以学生学为主体,关于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以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对比为主,以表格形式罗列整理,个别知识点拨,很是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观点。对应的铁的氢氧化物Fe(OH)2、Fe(OH)3,也用此方法,同时锻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关于铁盐Fe2+、Fe3+,以问题“如何鉴别Fe2+,Fe3+?”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思想,给予必要的仪器和药品,通过实验去验证方法是否合理,学生们很是兴奋,方法五花八门。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体会和疑问颇多,主动要求老师解答,既激发了学生的新潜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没考虑到的和不知道的方法老师加以提示并演示实验,给学生拓宽知识面。本节高潮是Fe2+与Fe3+相互转化实验,既体现了重点又加强了印象。

  第二节是程鹏老师的课,特点是既体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使用了多媒体,给大家展示有关铁矿的图片,对一些知识用多媒体加以整理,样式丰富多彩,学生兴趣很高,没有满堂灌的疲倦感。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又复*了方程式的配*方法,课堂始终体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提高能力的紧迫感,也体会到导、学、议、练、结很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同时希望我校多组织这些活动,不要闭门造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