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

首页 / 心得 / |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

  当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找不到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浑浑噩噩,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路口,不知如何去走好教育这条路,直到那天拿到了这本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犹如春日里吹来的一缕清风,慢慢吹散我心中的迷雾。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别致的封面,一双被岁月磨练的眼睛紧紧注视着我,眼神里透漏着不同寻常的睿智,我明白他是有话要对我说: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师。在心里我偷偷的问自己:这些,我有吗?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我想这里也许有我想要的答案,在这里也许会找到那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管老师这些丰富人生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再谈经论道的同时,也再为你答疑解惑,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希望,那一行行文字敲击着年轻教师的内心深处,似乎每个句子拿出来都能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醍醐灌顶。

  之前的我就如管老师所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非是从填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凝视着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才发觉“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你的责任是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你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将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影响,而不是上完课就甩手一走,敷衍了事,不是做一些与为人师表背道而驰的事,更不是靠教育去追求“物质经济”,这一点管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大亨,那么我真诚的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教师的工资低,责任大,感觉不到幸福感,其实是这样的“当你投入地工作时,你才会感受这份工作上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是啊,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福感来自自身*和的心态,幸福感来自在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有价值的幸福。

  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它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它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好教师,读了之后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我愿意在自己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这份光荣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希望几年之后的我,回首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依然可以大声的喊出:做一名老师,我骄傲!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2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1.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2.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3.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4.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5.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3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4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5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6

  一个假期读完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通过对书本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里”。卡耐基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福特的成就起源于一张小的不能再小的渍纸,一个脱鞋子的动作,决定了加加林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的到来。而在我们的回忆里,教育给我们留下的一些永不磨灭的东西,大都不是惊天动地的,恰恰也是一些不经意间的小事。或许是老师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待、一个微笑,或许是师生之间的一次简短而*和的会话。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传递着师生间零距离的心灵交流的火花。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要放下浮夸,烦躁的心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经过这些小事,让真正的教育进入人的心灵,让学生能在你的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管校长在书中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马克吐温也说人类拥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武器,那就是笑声。我们在与学生交往时微笑是须拥有的,因为我们的微笑能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这本书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缺陷,我们应该向管老师所说的“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学会微笑。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

  希望我们都能不作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7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8

  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

  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

  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9

  当我拿到这本书,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书的名字给了我一种新鲜感,这个名字真奇怪,为什么叫不做教书匠呢?我们现在不就在教书育人吗?好奇的我就随意翻了翻,霎时,里面的语言和句子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我决定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感受颇深。《不做教书匠》共分了八章,分别从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及智慧感八个方面指出了想做一名出色老师的要求。每一章又分了许多节,或讲述、或引用、或故事,还有唯美的插图组成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书。管建刚老师用一种让读者欣然接受的语言语气来书写此书。与我们站在统一的“地*线”上,很真诚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不是命令式的语气,不是高一级的指导,就是自己的实践经验之谈,向同行敞开心扉,让我们在他的.经验中增长见识,在他的乐园中采摘果实,在他的真诚告诫中少走弯路。在这种娓娓的诉说中我们明确做一个人首先要选定一种职业,围绕这种职业应具有一些人性的美好品德:自我约束、责任心、亲和感、上进与努力等,同时要有相关知识与能力,并且不断学*,使自己专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各方面的阅历要加强,知识面要广一些,知识能够增长智慧。

  还有让我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精选了许多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帕瓦罗蒂的选

  择”展现了选择与放弃的艰难争夺、“生命永不贬值”用一张20元面值的钱币很艺术的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等帮助下的教育”一个宽容智慧的年轻妈妈激励一个乞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妙龄的洗厕女工通过努力成为国家的邮政大臣、??合上书、闭上眼这些小故事便在脑海中跳跃。在这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这许多经典的小故事,而作者不知道读过多少书才精选出这些励志小故事。丛书中看出管建刚老师广泛的阅读面:天文地理、名著名作、小的故事、名人名言、唯美画面等等累积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充电,积极掌握各方面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备战。

  最后,这是一本写给青年教师的书,但读了之后就会发现:书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人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有一定的借鉴性。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有方向感、纪律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断努力与拼搏,人生的收获定然丰满。这就是属于人生的真谛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0

  当我拿到这本书,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书的名字给了我一种新鲜感,这个名字真奇怪,为什么叫不做教书匠呢?我们现在不就在教书育人吗?好奇的我就随意翻了翻,霎时,里面的语言和句子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我决定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感受颇深。《不做教书匠》共分了八章,分别从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及智慧感八个方面指出了想做一名出色老师的要求。每一章又分了许多节,或讲述、或引用、或故事,还有唯美的插图组成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书。管建刚老师用一种让读者欣然接受的语言语气来书写此书。与我们站在统一的“地*线”上,很真诚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不是命令式的语气,不是高一级的指导,就是自己的实践经验之谈,向同行敞开心扉,让我们在他的经验中增长见识,在他的乐园中采摘果实,在他的真诚告诫中少走弯路。在这种娓娓的诉说中我们明确做一个人首先要选定一种职业,围绕这种职业应具有一些人性的美好品德:自我约束、责任心、亲和感、上进与努力等,同时要有相关知识与能力,并且不断学*,使自己专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各方面的阅历要加强,知识面要广一些,知识能够增长智慧。

  还有让我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精选了许多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帕瓦罗蒂的选

  择”展现了选择与放弃的艰难争夺、“生命永不贬值”用一张20元面值的钱币很艺术的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等帮助下的教育”一个宽容智慧的年轻妈妈激励一个乞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妙龄的洗厕女工通过努力成为国家的邮政大臣、??合上书、闭上眼这些小故事便在脑海中跳跃。在这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这许多经典的小故事,而作者不知道读过多少书才精选出这些励志小故事。丛书中看出管建刚老师广泛的阅读面:天文地理、名著名作、小的故事、名人名言、唯美画面等等累积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充电,积极掌握各方面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备战。

  最后,这是一本写给青年教师的书,但读了之后就会发现:书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人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有一定的借鉴性。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有方向感、纪律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断努力与拼搏,人生的收获定然丰满。这就是属于人生的真谛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阅读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1)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菁华3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2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3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2)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菁华3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

  读了管建刚老师所写的《不做教书匠》之后我发现:书中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教师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应该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

  管老师在书中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那就是要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的故事经典,令人警醒。他总能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谈经论道。他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有限的忧患,对年轻教师给予的希望,让我越发觉得自己过去是多么地浅薄和无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方向。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要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就要公*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等相处,用自己对他们的信任与关怀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关联,互为依存的,即所谓“教学相长”,一名好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等的地位,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了你,也就会喜欢你上的课,喜欢用自己出色的表现来赢得你的赞赏。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师要对教育有责任感,首先必须先对自己有责任感,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心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有了自我约束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对教育的责任感。责任感发自于内心,它不能彰显在口头上,却处处可以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现出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会教出有责任心的学生。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自然能笑口常开,但事实上,总有部分学生会屡屡犯错误的,面对这些,不论哪个教育者都不会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波澜不惊,处世泰然。它需要教师能善解人意,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体谅,需要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

  我想,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做“教书匠”,也未必做得成“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拥有更多一点的属于教育家的素质。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2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大作《不做教书匠》,管老师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道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字字箴言,敲打着我的心房。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感受颇多。

  一、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卡耐基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清扫卫生、强调纪律、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管老师说:“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回忆起我们小时候上学的点点滴滴,真正能让我们记忆犹新、深受教育的事不就是一些小事吗?从小事做起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提出的要求,我们天天要求学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教师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爱心与微笑,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

  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好自己的学生。”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有了爱心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等、信任的态度对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管老师说“一个真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做教师这么多年,自认为还是个有爱心的人,但看了管老师的这句话,我终于知道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哪里。每个学生不都是孩子吗?怎么能一点错误不犯呢?什么都能做好,那他就不用进我们的学校,不用我们老师来教育了,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

  书中还讲到:“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会直接产生经济上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和。”由此看来,要想成为亲和感的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学生的心理也有了安全快乐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就会敏捷,做事才会专心投入,才会拥有快乐感和幸福感。我们大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无论做何事都渴望发自心底的鼓励与微笑,何况是一个个尚没长大的孩子呢!我们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让我们来真诚地爱教育,真诚地爱学生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3

  “教书匠”这个词是对教师的贬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教书匠就是不读书,不思考,机械性的重复同样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称为教师,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书中给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各方面要严格要求,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学*的榜样,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对于学生犯的错,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情绪,宽容他所犯的错,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帮他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而不是指责他的错误。

  三、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劲”的人。这“傻劲”就是执着,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万难,付出最大努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四、做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奋斗,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五、做有学力感的教师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探究学*,知道*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可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只有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3)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实用5份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 1

  暑假时,张校长为我们推荐了许多有关教育方面的好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

  对于初次登上讲台的我而言,迷茫而困惑,不知该何去何从。所以,管建刚老师给青年教师的第一条建议“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管老师说道:“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这样一来,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我,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即将做教师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同时管建刚老师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

  书中管建刚老师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管建刚老师还有一个生动的形容: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随手而来的就是致命的绝招,因为他的内功已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没练好内功,一心想出绝招,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因此,真正的优秀教师的课是无法复制的,教师的境界来自于内功,而修炼内功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新时期,教师首先需要的是理论学*,阅读相关的方法论、教学论著作,这些著作可能有些枯燥,但认真地读下去,就会对教育之路有就会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此外,教师还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要读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教师的情感永远丰富细腻,从而更容易地进入当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就像人为了健康要多吃杂粮一样,教师还要多读科技、体育等杂书,“谁也说不定哪片云彩会下雨”,不断地读书,广积深累。一个教师善读书,善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才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看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理解了教育的规律和真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学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 2

  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

  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

  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 3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 4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心得 5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4)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菁华3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2

  假期里,当我第一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3

  《不做教书匠》一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冰心曾说,在她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使她眷恋和感到快乐的是学生们和她成了知心朋友。回想这多年的教师生涯,自己却总被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了孩子们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反复重演的磕磕碰碰唠叨来唠叨去,似乎总也没个头。烦琐,唠叨,似乎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同行闲聊开玩笑说,做教师的每天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得板着脸,不苟言笑,要不,那帮调皮的家伙铁定没大没小,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吗?不然。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

  教师的快乐在哪?当我独自在灯下细细回想,其实为人师者无时不在享受着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当我们喉咙嘶哑时,孩子会给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润喉片,这是感动的快乐;当你看见课桌歪了,准备动手排一排时,你会发现,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线在跟着你一起干,这是一种欣慰的快乐;当你给孩子的作业圈上个笑脸或画上个大拇指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进你的耳朵,这是被感染着的快乐;当你带着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他们会从自己的包裹里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喜爱的零食塞进你的手心里,那是被宠的快乐……和孩子相处惯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孩子都会会心地了解你的心中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不做教书匠,做一个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5)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1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2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3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4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5

  最*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学*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凡,但不可以*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6

  暑假时,张校长为我们推荐了许多有关教育方面的好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

  对于初次登上讲台的我而言,迷茫而困惑,不知该何去何从。所以,管建刚老师给青年教师的第一条建议“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管老师说道:“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这样一来,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我,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即将做教师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同时管建刚老师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

  书中管建刚老师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管建刚老师还有一个生动的形容: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随手而来的就是致命的绝招,因为他的内功已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没练好内功,一心想出绝招,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因此,真正的优秀教师的课是无法复制的,教师的境界来自于内功,而修炼内功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新时期,教师首先需要的是理论学*,阅读相关的方法论、教学论著作,这些著作可能有些枯燥,但认真地读下去,就会对教育之路有就会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此外,教师还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要读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教师的情感永远丰富细腻,从而更容易地进入当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就像人为了健康要多吃杂粮一样,教师还要多读科技、体育等杂书,“谁也说不定哪片云彩会下雨”,不断地读书,广积深累。一个教师善读书,善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才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看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理解了教育的规律和真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学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6)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6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儿,

  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

  去哪里?

  她说:

  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它还可以以正确的,用心的,深远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们真正的像鲁迅那样,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仅仅有理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现理想的能力和资本。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型的老师。这智慧型的老师不是指天生具备老师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后天对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这份事业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阅读和进修。以此来满足那不仅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是简单的背后却给与了我无穷的思考和能量,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初为人师,我没有过多地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因为缺乏经验,我似乎对工作充满恐惧和厌恶,在挫折面前往往力不从心,即使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我不明白别人是怎样让教育工作快乐起来的?

  可是,快乐往往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当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无论是领导请我开课,还是请我做经验交流,又或者是交给我一个所谓的差班,我都勇敢接受挑战,心中闪亮着教育,工作的快乐已悄然而至。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能感受到教育的烦恼,但是烦恼的背后也存在着价值和意义。当那些淘气的学生开始变得懂事了;当成绩不好的学生愿意开始认真了;当那些努力的学生开始有进步了,你总会领悟教育的幸福,实践教育的幸福。

  当我越用心的投入教育,我才发现,教育原来有那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领域。节日里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时得到孩子的关怀,进校门时听到孩子真诚的问候……我永远忘不了当我第一天上班时,学生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接我,那眼光支付了我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投入是一种智慧,当你投入地工作,你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价值,你就越有快乐。

  我很幸运,在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在这本书里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的话语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促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让我们*添成长的勇气,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执着于名利,他们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机会邂逅快乐呢?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不然,它们将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迟滞我们前进的脚步。

  那么,在人生这个大行囊中,我们该放下些什么?

  放下荣誉吧!曾经听说过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奖牌给自己的孩子当玩具玩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她最朴素的做法昭示了一个真理:荣誉只属于过去,别让荣誉成为枷锁!谁要是一味地陶醉在昨天荣誉的甜蜜之中,他必将收获明天生活的苦涩!在各类“评先“最为频繁的教育界,我们更不应该过分看重荣誉,沉溺于荣誉,把追求荣誉看作生命价值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放下自卑吧!自卑与自负就如一对孪生兄弟,都表现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缺乏一个完整而精准的认识。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错失掉很多机会,从而一次次与成功的体验擦肩而过。走出自卑的阴影吧,让自己的灵魂站立于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是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使我们有缺点,即使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放下抱怨吧!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质生活,那么在教育的行业里你绝对成不了物质上的大亨。有的教师选择了在生活的激流前裹足不前;有的人牢骚要发,事情照做;而明智的人则会拒绝抱怨,选择一门心思做教育。他们明白,很多事情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往往很难改变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却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一味地抱怨,你是在为失败找借口;果敢地行动,才是在为成功做铺垫;果敢的行动不一定换来成功的甜蜜,而一味的抱怨却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

  放下对金钱的贪恋,放下对名利的执着,放下对不幸的回味,放下对悲伤的咀嚼……放下一切影响我们感知幸福快乐的不良*惯和负面的情绪!

  放弃是一种艰难的智慧,人*惯追求,*惯去拥有,有的时候,我们身上背着一无是处的东西,却依然“敝帚自珍”。“敝帚自珍”的惯性,使人失去了珍宝般闪亮的智慧。

  我们总在追寻幸福和快乐,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手中,投入了就有价值,放下了便是拥有。让我们轻装上阵,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期读了《不做教书匠》,感受颇深。他给我的教师成长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书中一共有八个章节详细的讲述着怎么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想先从以下两点开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师。书中引用盖叫天先生的一句话“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想着自己的行为,回忆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总会怕,总觉得自己不是很会,怕自己做错,所以,我决定当不确定的时候,就去问,问确定了再做,这也使我发现,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做事的速度也变得慢了。管建刚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缺点不是问题,缺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点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惧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会越强大。而当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师。“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里久了,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子,而认为自己是沙子,从而自愿地过起沙子的生活。这样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况,学生正处于一个从沙子到金子或从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当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师,这真是一个“可怕”的职业,你的教育过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你批评他、教训他,或是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都会左右他的成长。教师们,我们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让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微笑着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像卡耐基所说的:“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

  《不做教书匠》这真的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管老师,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师,而要用心做好老师,我会明确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最*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6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7)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范本10份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1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2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3

  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

  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师表白自己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蓦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悄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4

  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

  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师表白自己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蓦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悄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5

  当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找不到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浑浑噩噩,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路口,不知如何去走好教育这条路,直到那天拿到了这本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犹如春日里吹来的一缕清风,慢慢吹散我心中的迷雾。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别致的封面,一双被岁月磨练的眼睛紧紧注视着我,眼神里透漏着不同寻常的睿智,我明白他是有话要对我说: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师。在心里我偷偷的问自己:这些,我有吗?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我想这里也许有我想要的答案,在这里也许会找到那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管老师这些丰富人生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再谈经论道的同时,也再为你答疑解惑,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希望,那一行行文字敲击着年轻教师的内心深处,似乎每个句子拿出来都能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醍醐灌顶。

  之前的我就如管老师所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非是从填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凝视着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才发觉“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你的责任是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你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将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影响,而不是上完课就甩手一走,敷衍了事,不是做一些与为人师表背道而驰的'事,更不是靠教育去追求“物质经济”,这一点管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大亨,那么我真诚的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教师的工资低,责任大,感觉不到幸福感,其实是这样的“当你投入地工作时,你才会感受这份工作上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是啊,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福感来自自身*和的心态,幸福感来自在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有价值的幸福。

  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它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它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好教师,读了之后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我愿意在自己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这份光荣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希望几年之后的我,回首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依然可以大声的喊出:做一名老师,我骄傲!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6

  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中国台湾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师表白自己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蓦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悄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7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期我阅读了部分书籍,其中郑洁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书中找到我要的答案。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还曾记得,在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五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鲜花、水果,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有的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们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师真好。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然而,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8

  起初读到管建刚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很庆幸我在这刚进入教师行列的时期就遇到了这本书,书中第一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它指引我坚定的走在教师行业的道路上。

  书中提到“谁懂得了‘工作即学*’的道理,谁实践了‘工作即学*’的内涵,谁就走在他人的面前”;“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智者——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作为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把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来对待,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不断的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学生共同进步。要想培养学生好学的*惯,需要有好学的教师,

  在好学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耳濡目染会养成良好的*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时常问自己,我的闲暇时间有多少时间安排读书呢?学生一天的时间都在学*,我们还总要求他们闲暇时间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然而我们呢?又是如何要求自己的呢?

  书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一章,成为我做教师的一盏指路明灯,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做教师的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等。

  一、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备心灵的力量。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与教育,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定这教育的理想。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该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敏感的,教师如果不能体会他们这样的情感往往会在朝夕相处中不经意的伤害他们。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师应当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对人世的看法、对名利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等教师的品质都将清晰鲜明的印刻在学生脑中,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

  5、具有实践的智慧。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教师应该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二、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等去审视教材。

  2、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往往和学生有隔阂,作为青年教师用过多和学生交往,在实践中学*这种能力。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及时、有效、艺术的管理组织课堂。

  4、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5、试卷编制能力。

  以上是《不做教书匠》一书中为我今后提供的奋斗方向,年轻的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努力让自己在教师的道路上成长,读了本书,我从中找到了方向。

  最后,我用管建刚老师《不做教书匠》一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心得体会。“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陷入*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卡上的工资要多的多。”这一句话朴实无华,但对于我而言他指明了做教师的方向感。同时我会在今后的教师工作中按照方向不断的努力,依照专业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9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10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惯。*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十)份(扩展8)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范文10份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1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2

  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觉得这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哗众取宠,管老师只是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然后加以引导。这本书更多的为阅读此书的教师树立了一个信念,他在书中设置了一个“名言点击中”,在初中时代,我就比较喜欢这些内容,因为它给予了我成长的动力。只要树立起了自己的信念,只要朝着它前进就行了。只有找到自己成长之路,你才能勇敢直前。

  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作为一个虚位待定的教师;作为一个收入微薄的教师,曾几何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焦虑、彷徨、不*衡,等等不好的心态时常侵扰着我,感慨世事的不公,恨自己生错了年代。人生中太多的事让我感到无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尽其所能,把自己所学所识全部传授与学生,并时常告诫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话虽如此,但做的并不开心。

  幸好,让我及时看到了这本书《不做教书匠》,他实时的揭开了我心中的疑问,帮我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了工作上的快乐。它像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与我进行心灵上的交谈,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我是真的当成事业来做的。做事业应当尽心尽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这类学科,在小学通常被人们称作“小学科”、“副科”,这是一种歧视的称呼,但人们似乎已经*以为常,就连我自己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走得多了便成了路。”称呼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替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所谓“小学科”的教师们喊声“冤!”书中提到的,给“小学科”的建议,我个人并不太赞成,书中所说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并不能以偏概全,我相信多数教师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如果有其他学科的教师看到我写的这段话,一定会觉得我无中生有,书中并没有正面提出这个问题,但从言谈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本身对“小学科”教师就存在一定偏见。相信作者一定没有交过所谓“副科”,虽然没有“主科”那么大的压力,但我们对待工作是一丝不够的,既要提高学科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爱上、喜欢上,又要维持秩序,其实这两者会有一点矛盾,人在兴奋的状态下是很难保持安静的,所以我们要在课下准备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本学科的.内容。

  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因此,一名合格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今后我要沉下心来,努力奋斗,把自己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努力不做一名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3

  看完管建刚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铺路的石子。教师这个职位,充满汗水与血水,充满辛勤与努力,充满喜悦与悲伤。一根粉笔,传授千万学子知识,一个课堂,教育千万学子道理。通俗的看法有多种,人梯与蜡烛是始终被推崇的。不过我觉得这都不是教师的真意。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如木匠、瓦匠、篾匠一样,最适当的称谓就是“教书匠”。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教师被戏谑性地冠以“教书匠”的绰号,否定或者压根就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非教师者如此看待教学,而且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教师亦是如此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书匠,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创新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教书匠面前,学生是“一碗水”,教师就是“一桶水”。学生年年换,教师从不变,直到教师的那桶水变得混浊不堪,波澜不现。试想,在麻木的教书匠面前,学生怎能鲜活?教育如何发展?

  书中的八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我想以上种种品质都是一名“有效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我想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终生,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的赞誉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4

  初为人师,我没有过多地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因为缺乏经验,我似乎对工作充满恐惧和厌恶,在挫折面前往往力不从心,即使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我不明白别人是怎样让教育工作快乐起来的?

  可是,快乐往往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当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无论是领导请我开课,还是请我做经验交流,又或者是交给我一个所谓的差班,我都勇敢接受挑战,心中闪亮着教育,工作的快乐已悄然而至。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能感受到教育的烦恼,但是烦恼的背后也存在着价值和意义。当那些淘气的学生开始变得懂事了;当成绩不好的学生愿意开始认真了;当那些努力的学生开始有进步了,你总会领悟教育的`幸福,实践教育的幸福。

  当我越用心的投入教育,我才发现,教育原来有那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领域。节日里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时得到孩子的关怀,进校门时听到孩子真诚的问候……我永远忘不了当我第一天上班时,学生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接我,那眼光支付了我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投入是一种智慧,当你投入地工作,你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价值,你就越有快乐。

  我很幸运,在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在这本书里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的话语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促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让我们*添成长的勇气,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执着于名利,他们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机会邂逅快乐呢?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不然,它们将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迟滞我们前进的脚步。

  那么,在人生这个大行囊中,我们该放下些什么?

  放下荣誉吧!曾经听说过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奖牌给自己的孩子当玩具玩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她最朴素的做法昭示了一个真理:荣誉只属于过去,别让荣誉成为枷锁!谁要是一味地陶醉在昨天荣誉的甜蜜之中,他必将收获明天生活的苦涩!在各类“评先“最为频繁的教育界,我们更不应该过分看重荣誉,沉溺于荣誉,把追求荣誉看作生命价值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放下自卑吧!自卑与自负就如一对孪生兄弟,都表现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缺乏一个完整而精准的认识。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错失掉很多机会,从而一次次与成功的体验擦肩而过。走出自卑的阴影吧,让自己的灵魂站立于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是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使我们有缺点,即使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放下抱怨吧!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质生活,那么在教育的行业里你绝对成不了物质上的大亨。有的教师选择了在生活的激流前裹足不前;有的人牢骚要发,事情照做;而明智的人则会拒绝抱怨,选择一门心思做教育。他们明白,很多事情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往往很难改变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却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一味地抱怨,你是在为失败找借口;果敢地行动,才是在为成功做铺垫;果敢的行动不一定换来成功的甜蜜,而一味的抱怨却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

  放下对金钱的贪恋,放下对名利的执着,放下对不幸的回味,放下对悲伤的咀嚼……放下一切影响我们感知幸福快乐的不良*惯和负面的情绪!

  放弃是一种艰难的智慧,人*惯追求,*惯去拥有,有的时候,我们身上背着一无是处的东西,却依然“敝帚自珍”。“敝帚自珍”的惯性,使人失去了珍宝般闪亮的智慧。

  我们总在追寻幸福和快乐,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手中,投入了就有价值,放下了便是拥有。让我们轻装上阵,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5

  我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但是看完《不做教书匠》后却感想很多。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做一个教师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6

  最*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写不出东西。每天的生活都发生着很多感人的事情,自己也留心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可是每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想不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写作出现了“失语状态”,键盘上敲不出一个字来。这种状态我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心里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还担心会不会从此就写不出文章了?着急也没有办法,我只有放弃写作,还是静下心来读点书吧。就这样,在今天,终于读完了校长的赠书《不做读书匠》。

  纵观全书,有这样的一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页)。我极为赞同,并深有感触。

  2006年年底,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读书只是为了求量,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咽,看得脑子乱哄哄的。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都是书中这个大家、那个学者的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却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时我苦无良策,还是选择了读书。那时自己一直相信,读书就能读出明白来,读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来。

  三年过去了,成效并不大。

  2010年3月初,开学后的第一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访谈调查的实践活动。从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选择、学生访谈过程的注意事项、活动小组的分工安排、访谈后感受的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结题报告的撰写,我一点一滴地做到最后。静下心来读书,我可以毫不费力,但静下心来做事,我从未有过。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自认为懂得了,就动手草草地完成。

  整个活动结束,我没有疲惫的感觉,胸中反而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整个活动结束,我发现自己好似学会了深思,对所读的教育理论有了自己的真正理解。我感受了做好一件事是这样的快乐。接下来,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到讲台上讲课,我走下讲台;学生访谈调查后,我也寻求突破,对被采访的老师进行了回访……

  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从封闭的读书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开始积极地做事,并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心胸变得比以前开阔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学*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现在已扩展为三条:读书、向身边的人学*和做事。

  真地感谢这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声。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7

  1、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乃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的尽头。

  2、我敢和任何一个教师打赌,如果你拿出对子女四分之一的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对你的感恩将超过孩子对你的感恩——中国子女向来认为,获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

  3、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4、抱着缺点的人,容易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失去正确认识自我的机会,自己把自己打垮。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5、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

  6、努力使自己成长起来,获得发言权;你有了发言的权利,才会有改变的力量。

  7、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8、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必要的规范,而且能帮助我们远离人性中的懒惰,催促我们更好地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潇洒”地生活。其实,正因有了它,才让你有了进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和希望。

  9、他们一言一行逐渐地和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们离不开教育,离开教育就像离开了水,再也游不起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人”的力量、“人”的气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教育的情感与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与光明,看得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10、人,只有当勇敢地面对种种不安全感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潜在的力量与智慧,才能突破制约人生腾飞的瓶颈。

  11、每一个有成就感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而那些胸无志向的人,像一个没有水的空水桶,只要一场人生的风雨,就能把他们彻底打翻。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8

  时间真快,我做教师已经七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一、“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9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10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一共分为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动精彩的故事,精确的解读,留恋于每一章,这是一本指引我们教师的著作,如同灯塔照亮远方的船舶,使我们行驶到大洋的彼岸,我们不止是教书匠,我们也是学生学*的启明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的教师,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无怨无悔,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关爱尊重学生。我们对教育充满憧憬,可能教学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师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使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一段时间的教学,虽有欢声也有苦恼,教学就是这样,班级里那么多的学生,每一个都是一个哈姆雷特,他们好奇的面对着老师,老师需要理解他们,而不能一味的'批评,以老师的标准去呵斥,这样学生的叛逆情绪会加重,累了老师苦了学生,一节课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学的批评,影响了全班同学的上课。

  学生上课走神,课后作业不完成……作为老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教师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师的责任是艰巨的,学生的成绩有着老师辛劳的汗水,学生知错就改的态度有着老师的谆谆教诲。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深深的触动了我们读者,他是教育的精华,使我们感到自身有许多的不足,是我们教学的启明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