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 / | 2022-11-11 00:00:00 心得,学*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1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

  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学*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

  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记忆机制,包括学*、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5、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也就是说是由我们对事物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会地位、银行存款等外部条件所决定。

  幸福是一种终生的追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幸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某种比较方式下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采取哪种比较方式,我们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识并非那么*常,特别是应用于实际,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常识更*常,学*的目的是用于自身的转变,没有转变就没有成长,那些快速见效的说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经常的记起这些常识,把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碍我们对已熟知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认知束缚,解除我们从已熟知事物中获取益处的情绪束缚,纠正和改变那些束缚我们的行为*惯,促成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成长,那么这些常识就会显得不*常。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2

  一、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要想明确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就必须知道“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一门学科的定位来说,我们可以把“课程”视为一种“在教学目标、内容、计划等方面都已设计和编制完备的静态的产品”。

  已经设计和编制好的课程一旦被选用,课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行动。”因此“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实施课程的活动过程。

  不少课程论者把教学看作是课程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教学,课程设计和编制变成了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个隐喻,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十分的有益。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是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师则是施工的工匠,教学效果是以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程度来衡量的。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这是赛前有教练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球员要根据赛场的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

  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一乐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关键在于指挥家和乐队对于乐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这三个隐喻告诉我们课程和教学肩负的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先后相续、动静有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个出色的工匠、球员和演奏者,却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加强课程研究,使自己对所担负的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醒的、明确的认识,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容易得多。

  当我们跳出课堂、跳出学科,站到课程的位置,用课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也会在自己的头脑里变得清晰和浅显。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我们明确了之后,可以再重新审视这三个隐喻,来思考自己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还是教练和球员的关系?还是指挥和乐队的关系?不一样的师生关系,能反映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思考,不一样的教学情态和效率。我们可以对照这三个关系和三个隐喻来检讨自己的教学,来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识。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3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

  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学*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

  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记忆机制,包括学*、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5、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也就是说是由我们对事物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会地位、银行存款等外部条件所决定。

  幸福是一种终生的追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幸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某种比较方式下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采取哪种比较方式,我们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识并非那么*常,特别是应用于实际,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常识更*常,学*的目的`是用于自身的转变,没有转变就没有成长,那些快速见效的说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经常的记起这些常识,把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碍我们对已熟知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认知束缚,解除我们从已熟知事物中获取益处的情绪束缚,纠正和改变那些束缚我们的行为*惯,促成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成长,那么这些常识就会显得不*常。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1)

——学*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学*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1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程度和学*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学*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2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程度和学*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学*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2)

——医学心理学论文实用五份

  医学心理学论文 1

  21世纪伊始,如何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是教育界研究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常感到学*任务重,学*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意义重大。作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专长,在教学的同时,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医学心理学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也是高职医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主要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课程内容中大部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15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人,男29人、女46人;实验组77人,男30人、女47人,年龄在18-23之间,两组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调查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的德罗盖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涉及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惯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饮食和睡眠)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5级评分,0表示没有该症状;1表示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2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3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重度;4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十分严重。此量表作为心理健康水*的测量而被普遍地使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1.教学设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姚树桥主编的第六版《医学心理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选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医学心理学教学重叠的内容,作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前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医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困惑,以及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期望等,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制定中,融入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原有医学心理学心理知识传授的讲授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活动的体验、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主要内容、目标及方法,详见表1。

  2.教学的实施。对实验组进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教学时间为每周3学时(每学时50分钟),共计30学时。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

  (四)调查和统计方法

  在教学前后一周,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作由任课教师严格按心理测量学原则进行操作。采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教学前后两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内比较。

  二、研究结果

  教学前两组SCL-90各因子分无差异(P﹥0.05),教学前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教学后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与马定松等人的研究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的原因可能有: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者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中大部分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心理评估、异常心理等大部分章节均包含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理论。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与挫折、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两者的内容大部分是重叠的。因此选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医学心理学课程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能有目的地引导医学生将医学心理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调适方法,以及在课堂上获得的启示、感悟应用于自身的学*、生活中。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体验等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从自身出发,学会认识和调控自我消极情绪,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了医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水*明显改善。

  1987年,***规定医学心理学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医学心理学成为每一名高职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可通过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立足于医学角度,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建立高职医学生关于健康的整体观,使得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得以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上述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恐怖、偏执两项因子分改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复杂多样,在30学时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完全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因此未来还需要结合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探讨促进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要想更好地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如尝试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或者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给有特殊心理问题的高职医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多方位、多样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维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论文 2

  【摘 要】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理由,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定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差别较大

  消费水*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常学*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衡和行业的不*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理由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理由。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理由,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理由。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理由。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倡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消费。为自己的开支做出合理的计划。在消费实践中,学会消费,提高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宏利.“90后”大学生消费观及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xx.2.

  [2] 申红艳,邹念.论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培养[J].高教研究与实践,20xx.5.

  [3] 江林.消费心理与行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 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20xx.27.

  [5] 向欣.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xx.2.

  [6] 尹璐.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11.

  [7] 兰桂萍.女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育,20xx.11.

  医学心理学论文 3

  医学心理学作为我校医学生必选的公共课之一,引进CDIO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学*向合作学*,以概念为中心向已问题为中心等的转变。本研究采用CDIO教学模式,试图打破已有路线行进的教学理念,鼓励并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学生依据给出的条件,主动思考、积极设计、尝试实现、实体化运行,从而从方法论上解决了专业课程怎样教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1]。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们在健康或罹患疾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目前医学心理学现已列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公共科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几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这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20xx年的适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联合创立,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培养大纲将大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实践能力四个层面,大学生要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并以综合的培养方式才能符合大纲的要求[2]。

  20xx年,顾佩华院士第一次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中国,并于20xx年成立“教育部CDIO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所试点高校在进行CDIO教学模式改革。CDIO改革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理念下强调研发与实践为主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引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影响。

  一、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高等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样强调“做中学”,其本质上与CDI0教育模式异曲同工。所以,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关注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目前较多数高等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以验证性试验和模拟实训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但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创新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采用CDIO教学模式试图打破已有路线行进的教学理念,鼓励并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学生依据给出的条件,主动思考、积极设计、尝试实现、实体化运行,从而从方法论上解决了专业课程怎样教的问题[3]。经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尚无引进 CDIO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例子。医学心理学作为我校医学生必选的公共课之一,非常有必要引进CDIO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学*向合作学*,以概念为中心向已问题为中心等的转变。

  二、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 教育理念。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此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首先以CDIO“一体化”理念整合课程体系;其次以“项目”实践为载体践行教学理念;最后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目标体验学*乐趣。

  (二)《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教学。

  基基于CDIO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其着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实践能力和素质。

  CDIO 教育模式强调基于 “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教学,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4]。因此,以“全生命周期”为载体的CDIO 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医学心理学》课程培养需求,其“ 一体化”、“项目”等教学理念无疑也是适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见图1。

  图1 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方案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中子项目与综合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开展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

  此次教学改革安排在秋季学期,在20xx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某个班展开。第一次授课,即向学生表达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模式,开展项目教学,项目包括子项目与综合项目。例如,子项目有心理应激研究、心身疾病研究、健康行为研究、心理干预研究;综合项目有病人心理研究、医患沟通研究、心理干预研究。每个项目的执行都可以化解为四个阶段:“构思”(C)阶段:学生根据授课老师的提示,开始构思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项目名称;“设计”(D)阶段:收集各种文献资料与临床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商定执行方案, 包括目标、使用的技术方法、时间、费用等。“实施”(I)阶段:即把方案付诸行动,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开展调研。“运行”(O)阶段:即在评估与结案、跟进阶段,根据方案设计的目标评估效果,进行结案并做好跟进。

  基于CDIO 的子项目教学过程是: ①确定任务,学生组成团队,根据任务分析背景资料,进行构思;②团队集体讨论,细化任务,设计出方案;③提交方案及方案展示;④答辩;⑤教师点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案例教学、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与子项目教学糅合在一起,采用其作为CDIO 子项目教学的具体落实形式,推进项目教学的实施。

  图2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二)开展综合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

  综合实训项目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在综合实训项目中设置了病人心理研究、医患关系研究、心理干预研究等问题构成的多个项目,要求学生以 5-6 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一周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其实施步骤与子项目大致相同:如心理干预研究项目,步骤如下:①学生自由选定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形成工作小组,组员集体分析背景资料,进行相关个案诊断,初步考虑使用何种咨询方法和技术(构思);②集体讨论细化项目背景资料,设计咨询方案(设计);③提交方案并进行角色扮演,录制个案咨询过程DV(实施);④DV 分享与答辩,提交项目总结报告(运行)。

  四、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总结与讨论

  (一)课程改革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到“做中学”这个理念,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理论知识的获得与生活应用实践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5]。患关系研究,同学们可以到医院去体验一下自己作为患者跟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医生对患者的影响等等。也可以对广大患者做相关问卷的调查,从而真正体验和领悟到课本上所陈述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

  (1)创设学*情境:学*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融合各种医院见*机会,加强实践环节。

  (2)提高项目教学的质量,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3)注重教师的素质:加强《医学心理学》教师团队专业理论水*、职业培养等的提高,积极争取各种学*进修的机会。

  (4)重视学生校内学*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设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适时机调整项目设计和整体课程设计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一致。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成果有望在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推广

  此次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优化了课程结构,形成《医学心理学》COID教学方案。将CDIO教育理念深化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能力既包含了个人掌握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团队交流能力,以及终生学*的能力。其次,此次课程改革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与CDIO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出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群)要求和满足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医学心理学论文 4

  医学心理学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在我国,经过30年的发展,医学心理学课程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的提高。因此对医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以探讨。

  1.医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由心理学概论与诸多专业心理学内容合编为一门课程,包括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内容,使得课程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每部分内容难以深入讲解。而且部分内容与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内容重复,学科本身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开设课程时间安排上,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年,但此时才学*医学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显得太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要求形成脱节现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课程中有关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询与治疗、病人心理、异常心理等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而本阶段学生内外妇儿、诊断学等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心理学的知识,从基础到分支学科,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合理安排课程。

  在教学方面,教学目标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重概念的记忆、理解而轻知识的整合、实践;教学方法依旧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虽然辅以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但是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上还不够,学生大多*惯了教师教什么,就被动地学什么,*惯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方式,这种被动的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现今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硬件的改善而大量采用多媒体呈现信息,但是这种电子板书如果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太多,也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

  2.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医学心理学既然成为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现有医学心理学学科的单一课程已经难以适应医学模式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变当前单一医学心理学课程,架构一个比较科学的、完善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

  2.1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与相关医学课程整体协调

  优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结合学生心理、能力等因素,将课程分解开设于不同学年,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心理学基础。是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活动过程、人格、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等。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基础医学学*阶段,学生通过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理解,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有助于记忆、思维规律和方法的掌握及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对医学生学*其他医学形态学科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其二为医学心理学内容。是以与临床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身疾病、病人心理和异常心理等,重点放在医学过程中涉及到疾病、病人与医生的心理学问题,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临床学*阶段,因为这些内容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因此应当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课程及临床见*同步安排。可以结合实际条件合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临床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在实践中认识和解决服务对象在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拓展医学心理学学科外延,建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仍是将诸多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内容合并为一。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合适的选修课,如心理学概论、心理测量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诊断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

  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吸纳医学心理学最新的研宄进展。在现有教材资源基础上,提供多种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基本练*、实践活动、参考文献、推荐阅读、相关网站等,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加强医学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建立网络学*环境,供师生交流、合作、查阅信息等。

  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联系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的课本不只是教师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学生学*的“学本”,包括形式多样的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内容提要、学*目标、案例问题。从临床实际中编撰医学心理学课中的一些思考问题和案例。

  2.2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诸因素中最具变化活力的因素。在当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影响下,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师生教学的互动性、教学活动的生命性、教学方式的现代性。根据不同的主题,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基础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①研讨式教学法。在学*医学心理学初期,就向学生介绍和医学心理学相关的中英文期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献并提交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寻求新的研宄课题,然后鼓励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或者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或者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沿着所选定的课题开展研宄。适用于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情绪理论等;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此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如,在学*心身疾病一章时,可以让学生从流行病学、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早年经验和心理治疗等方面查阅资料来分析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癌症等心身疾病的表现特征,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个人所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而且也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改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中:①多媒体教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单纯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学基本知识、技能,能以准确、清晰、直观、形象地场景再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②网络教学。建立医学心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教学资源、相关链接、论坛、留言板、试题库、邮件列表等栏目,促进师生、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答疑以及传送作业等。

  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成为学生学*的动力。同时有效地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情况。结业考试主要采取笔试,不仅考查知识面,也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论文,包括小组合作学*主题报告、自主阅读的文献笔记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综上所述,按新的思路架构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是阶梯式的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更加灵活多样。通过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全新的现代医学理念,以及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处理医学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医学心理学论文 5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综合国内外多种与医学有关的心理行为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而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众多辅导员经常考虑的问题。通过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在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顺利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因而它也就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处理焦虑性和抑郁性障碍

  焦虑(anxiety)是因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现在社会竞争之激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校压力很大,认为自己无关系、无门路,人生前途渺茫,有些学生看见外面激烈的竞争,自信心也就慢慢地丧失了,甚至想到逃避人生等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是绝不容忽视的。

  焦虑性障碍具体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类。现实性焦虑亦称客观性焦虑,它是一种对学业或就业等产生的焦虑。有些大学生经常性地过分担心考试不能过关或者担心毕业后没有工作,以致产生过分的焦虑。对于学生来说,轻度的焦虑一般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反而可能有利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上面来。但是,如果是过度的焦虑,那么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首先,对于那些因在校园生活中碰到挫折或困难而发生焦虑的,可以依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后再行处理。其次,对那些源于内心的幻想或知觉的焦虑,应当根据其内心的状况,运用医学心理学中精神分析与分析性心理治疗较为合适。

  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肢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它在心理障碍中是最常见的,同时也是不易察觉的。它的突出表现是持久性的情绪低落,还可以出现睡眠障碍、对生活失去兴趣、活着没有意义等表现。当抑郁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自杀意念或企图。

  *十几年来,高校的自杀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说明对自杀行为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对有自杀危机者,应耐心倾听,努力找到其绝望的原因,同时要给他们营造一种安全、接纳的环境,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是由现实生活应激事件引起的自杀危机,可采用医学心理学中的疏泄法、支持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二、医学心理学的学*有助于早期干预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disorder)又称性变态,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它可以表现为同性恋、恋物癖、异装癖、异性癖等。一般来说,性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性心理障碍,性心理咨询是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时在高校的校园中就要对性心理障碍的一些表现做一些对应的宣传工作。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性变态患者来说,应用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对他们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

  三、了解医学心理学有助减少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包括酒瘾、药物依赖及因特网成瘾等。其中,因特网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网瘾”,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不上网时,总是想着因特网;上网时间比预计要长;上网明显影响学*和人际交往等等。通过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为治疗网瘾提供较多的方法。比如认知行为治疗等,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较多办法。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与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通过学*和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桑供春蚕,花引蜜蜂,这是对辅导员工作最好的诠释。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本人认为学*医学心理学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3)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本5份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1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好:学*,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更有尊严的生活。我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去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有幸聆听老师们精彩的讲座。

  在教育发展的征途上,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老师如果不积极学*,就会被时代远远的甩在后面。追求知识是老师们应该树立的新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是较高的理论修养;二是广博的知识储备;三是良好的做人品质。现代老师应该牢固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终身学*的观念。老师只有不断的学*新东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的驾驭新时代的任务。因此,我感觉老师必须善于观察学生。

  不仅仅是观察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同时也包括观察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离不开自己观察。良好的自己观察力能够是你及时的发现并抓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在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在不断的自己调节中完善自己。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要学*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同时要注意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另外还要注意到,同事们和领导也在时时刻刻观察自己。

  “以人为本,感情留人”,就是要跳出狭隘老师的局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倾注心血、倾注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尊重领导和同事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健康,实现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做到个人和团体一起成长。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使大家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只有有了感情这个重要的基础,一个组织才能始终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在教学中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厚此薄彼,不搞亲亲疏疏,要倾注心血,热情待人,*等待人,善意待人,真正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温暖的“大家庭”。

  通过5天心理学的集中学*培训,我将会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也会把两位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成长,争取做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人民教师。

  总之,学*心理学,不仅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在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学好心理学这门功课,努力做到最好。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2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3

  尼采说:幸福就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种感觉;英格丽·褒曼说: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易忘的记忆;卢梭认为:幸福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好的胃口;哲学家罗素认为幸福存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萧伯纳与雨果则认为幸福来自于与他人真正的分享;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认为幸福是一种美德的体现。

  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我的手里,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小学老师觉得:“幸福就是我的学生都能成才,我的儿子将来有所作为。”工人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少一点,能和妻子、女儿散散步、逛逛公园。”起早摸黑的农民说:“我的牛越长越壮,奶卖得越来越多,就能给儿子娶媳妇了,这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一名井下工作的矿工说:“幸福就是马上要出井的时候。”不同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将幸福定义为“有钱,有权,有位”之人。可是根据生活中的种种事例来看,富有之人,高位之人并不一定是幸福之人。那么也就是说幸福与物质表面层次联系少,而与精神层次联系的多。幸福更多的是人们对现实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满足。缺了这种肯定与满足,必然导致精神的痛苦。而痛苦过多,挤压过重,认得幸福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失望与沮丧,所以做一个幸福的人,更要强调对自己现实的肯定。

  物质的过度贫困不容易产生幸福感,但物质的过多充足也会产生幸福感危机,经常有彩票中大奖的时间在现实中产生,我们经常被那些巨大的数字所吸引,进而叹息。但又有谁去关注一个人突然暴富所带来的幸福感失衡?我想一个人突然得之自己会得巨大财富兴奋的同时,是不是会伴有惶恐,惊惧呢?如果说不是这样,那么也就不会有回去巨奖之后举家搬迁之事了。骑士事情永远没有停止,获取巨大财富之后恐怕将原先家庭的一种幸福感打破,那么就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重塑新的家庭幸福感。

  其实我们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我们的不幸福来自于我们的缺失。我们常常放大我们的缺失,进而产生自己不幸福的感觉。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够将人生的生死淡然看成一个必然的过程,学会真正勇敢去面对,将人生酸甜苦辣看成丰富人生的必要成分,那么做一幸福的人其实很容易。当我们怀有一颗的心,当我们充满自信,当我们无私的为他人着想,我们都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早已被幸福的感觉围绕,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4

  转眼间将*学期末了,这意味着要和积极心里学这门课说再见了。还记得第一节课邹老师就给我们出了一个演讲的题目:为什么选择积极心里学这门课,想从中学到什么。这个小环节让我们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互相都了解了许多,使一向枯燥无味的选修课活跃起来了。回想起当时选课的时候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积极心理学”,我就果断按下了确定,积极心理学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与学*目标。

  作为一个大三学生,即将毕业的我也曾过着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从大一到现在两年来我没有考过什么重要的证书,没有做过疯狂的事。自从上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我找到了自己,不应该没有目标的活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有时我也消极、沮丧、抱怨……邹老师告诉我们要时刻鼓励自己,心中默念我会成功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做好。很多癌症患者因为拥有积极的态度坚信自己会好起来的,最后都战胜了病魔,所以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只要我们的意念够坚定。不要时刻想着自己一定会失败,那即便是你努力的去做了,成功的机率也不会太大。

  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视频,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生命的产生,**卵子的结合产生**卵,**卵逐渐发育成婴儿,大到人身体中的器官,小到细胞的变化,这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切身的知识。

  老师是一个十分亲切并且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会照顾到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会和全班同学互动使我们有了很强烈的存在感。她教我们要学会宽容,宽恕别人,乐观的对待每件事。课堂上同学们不亦乐乎说着自己想要改变的目标,有的想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想交更多的朋友,有的想要要戒掉电脑游戏留出充裕的时间来学*。而我的改变目标是改掉我急躁的性,我是一个天津人典型北方人的急脾气,有着耿直爽朗的做人原则,可是我的性子比较急,遇到急事不能再盲目的慌张,要更加镇静理智的`寻找解决的方法。

  我们要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发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更是一种理念。其实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乐观积极的去对待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做一个善良、宽容、快乐的人吧!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5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程度和学*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4)

——心理学*心得 (菁华5篇)

心理学*心得1

  这个新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压力考验。除了国家的紧急响应应对机制,社会各职能各地区互相联动配合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不仅是防护好身体安危的挑战,也是能否保持正常生活节奏和心态情绪的挑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学*了武汉理工大学安全应急学院关于《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课程,从中学*了不少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

  这场疫情短时间蔓延*卷了全国,对突然发生变化的反应,心理学研究中,叫做应激状态,这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面对应激,我们通常会有两种反应类型:战斗或逃走。我身边的朋友对这场疫情的大部分的感受都是:秩序被打乱,生活的失控感引发恐慌紧张焦躁等情绪。

  对疫情而产生的各种恐惧焦虑甚至身体的不适等反应,就像我们面对狗吠,被狗追时反应是一样的,是逃跑还是面对,都是正常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其中的消极反应也是一种面对和应对,这都是人类自我保护与防御机制。

  而现在的情况,逃避问题并不利于我们攻克疫情,那么,如何直面这场疫情危机,我个人通过课程学*结了一些建议:

  (1)适度关注不过度

  对于信息选择、获取应该保持适度适量,保证自己不被动卷入互联网过多的密集疫情信息中,避免造成替代性创伤反应,建议大家选择几个固定信息来源,如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信息或权威媒体的报道,或将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后台更新推送关闭,用固定时间来获取,保持信息通畅即可,定点定时阅读,而非时时关注。

  (2)积极面对不抱怨

  不断查看疫情危机的更新信息,在心理学上是类似不断闪回的呈现,焦躁不安等身体反馈是对过量信息获取的反应,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而导致情绪被调动,疫情过程中有很多我们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以及无法改变的事件,这需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好自我保护,面对各种杂乱信息不抱怨,少指责。

  (3)互助友爱共面对

  我们的亲朋家人、国家此刻都凝聚在一起,支持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结,此刻,国家和家人在共同面对这场危机。目前隔离措施中,大家都不能离开家的范围,这样的时刻家人之间建立有效的互相支持鼓励,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特别的机会,与家人进行亲密的联结和情感交流。若是一人在外的朋友,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主动提供并积极获取社会支持。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交流,传递温暖,互助友爱,共同抵御这场危机,传递温暖和力量,共渡难关。

  疫情当下,我们应该选择直面不逃避,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成为战胜这场危机的重要力量!

心理学*心得2

  ——赴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心育学*心得

  为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1月8——9日,我联合阳江市第三中学心理科组分别到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交流学*,收获良多,心得总结简单如下:

  一、上好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任务,上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课,将充分体现心育工作的发展性原则。这次广州交流,让我对中小学心理辅导课认识及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传统的心理辅导课是推崇课程体系的建立及课堂各维度的展开,这无形给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开展都设置了一定的框框条条。对此,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广州二中的心理教师杨海荣老师总结出,以往的心理辅导课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都与现代高中生的思维及实际生活产生了差距,这种差距使心育课的成效也发生了影响。对此,二中总结经验,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心育课设计——微主题。微主题指的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设计一个心理团体活动或心理游戏去开展,再使用阶梯式的辅导方法让学生得到启发,从而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直至获得解决策略。

  通过现场观摩示范课以及参加评课,我认为这种授课方法新颖,主题突出,学生的互动性也高,得到的心育成效较大,因此我觉得可以在我校实施。目前我校学生的心育课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年级讲座,这样操作方便简练,但由于时间及场地限制,讲座内容只能是在各种理论之间泛泛之谈,难以展开来分析,因此学生反响不大,效果一般;另一种方式是个别班级授课,有需要的班级直接与心理教师联系上课,这样操作具有班级针对性,校本性较高,得到的效果较好,教师的反映不俗,但由于是针对个别班级,涉及的学生面较窄,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的。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

  二、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

  经过这次广州之行,发现广州二中及二十一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他们的学生心理社团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心理社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课外活动,还能将学生培养成心理教师的好助手,从而辅助心理教师去开展各种心理活动。一个学生心理社团的成立及完善需要心理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相关社团活动策划,手把手地进行成员培训等,但一旦社团的事务走上正轨却可以分担教师很多工作任务。对于这一点,我是需要进行自我检讨的,之前我很认真的想着举办一个学生心理协会,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包括详细计划及章程都列好了,但由于太多的家庭及工作等繁琐事情缠绕,使得我没能将社团坚持下来。通过这次与这两所学校的交流学*,我又有信心去"重拾"我校的学生心理社团了。

  三、开展有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

  广州二中的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动月,大型的亲子活动;二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等都是他们学校极具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清晰了,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心理教师策划,更需要一个团队。因此,心理社团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一个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与校外机构,社会资源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一些例如经费,师资等实质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由于我们与12355服务队合作,我们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尝试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开展同伴教育,心理拓展等活动,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得到实*的机会,我们又可以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简直双赢。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详细还需要进一步策划的。

  四、如何做好课题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我校的心育科研起步晚,但进步快,目前我们已有两个课题在手,分别是省立项的《高中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研究》以及市立项的《阳江市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成绩的显隐性相关研究》,这个起步可以说是不低的。课题是立项了,但要做好课题,做出课题成果却是不容易的。通过这次交流,我获得了许多优秀的课题经验,也得到了一些文字资料的示范及借鉴。这让我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次去广州交流学*让我受益匪浅。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资源,他们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都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但我更觉得我们是一块璞玉,有更多的发展、创造空间。对于他们的"高大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生搬硬套,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实,吸收他们的精华理念与实践,结合我们师生的实际,认真去开展工作,并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我们的特色,就足够了。功夫不在花俏,而在于成效。

心理学*心得3

  本学期,我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选修课。起初选这门课也没其它原因,因为选这门课的同学特多并且听说教师您不是异常严格。所以就上了这门课。之后,经过教师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教导,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重新认识自我。

  首先,我认识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资料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此刻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我,并对自我的本事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坚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七、能坚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团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坚持同步。而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我。我们采用七八人一个小团体,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教师交流。记得第一节课是同学之间相互自我介绍,相互了解。我们还对各自的性格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在情境中关于各自犯罪心理和报复心理测评。还有“我的小小动(植)物园”、“洞口余生”、“评钟表匠和药剂师的故事”等活动,既趣味生动,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更清晰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师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比如适应心理、自我意识、学*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个性心理、感情及性心理、网络心理、职业心理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互动,让作为大学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心理知识,进而能对自我的心理波动进行初级的评断,让自我正确的应对心理波动,思想汇报范文加深自我认识。教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可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经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最终,我们要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意味着需要把自我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具有稳定的情绪,越来越奋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和进取心。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我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仅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我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我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进取向上的态度应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境去应对这个世界,就必须会使自我在任何情景下都欢乐!

心理学*心得4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心理学*心得5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小学生认知水*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诱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师树立起自尊、自强与自律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发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要面向学生,争做一名阳光教师

  作为教师,要以当人民教师为荣,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学生,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坚守岗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师职业的教师,决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力争做一个阳光教师,具有健康、*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让我们永远记住:“给你点阳光就灿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训学*已结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信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5)

——学*心理学心得 (菁华6篇)

学*心理学心得1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方式和学*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学*心理学心得2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心理学。心理学之前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的高深,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似乎很难接触到。但是选修了这门课,经过一学期的学*后我发现,心理学可以是这么的贴*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当你内心孤独,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时候,都需要心理的治疗。我认为,心理学的意义就在于了解并分析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治愈心理缺损的一部分。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是十分危险的,他可能会作出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修为,比如内心孤僻的人,他很少的接触到别人,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说被一件事情点燃了内心的潜在不安因素,他就有可能犯罪,这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而一旦真的犯罪了,也是对他人生的毁灭。所以说,心理学和医学一样,是救人救命的学问,这毫不夸张,传统医学是除去体肤的痛苦,免疫疾病,而心理学是对内心的治疗,是对人大脑精神的治疗,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听过那么多组的同学的PPT课件后,我对每一个主题感悟都比较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性”那一节课,除了一个女同学讲了PPT,老师还给我们放了电影。之所以这个话题在我脑海里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总是觉得这是个十分私密,难以启齿的话题,居然被搬上了课堂!这在学*这门课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也许是受*的应试教育太久,也或许是我内心的封闭,我一时间对这种大尺度的课堂突破显得无所适从。但是那一节课后,我又发现,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提及的话题,虽然在传统观念里,性话题比较羞涩,不会出现在正式场合,但是它是人生活中必须出现的部分(无性生活的人也离不开“性”这个话题,因为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性的副产品,不可能逃脱,这是自然法则)所以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了。

  《早熟》这部片子我以前看过但是忘记了,那次在课堂上老师又放了一次,我看了看还是觉得十分有看点,也有教育意义:人不能图一时之快,幼稚也不是犯错的借口。故事中男女都是因为小,对性的晦涩十分好奇,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那么这给我带来一个思考,普及性教育的意义在于什么??减少犯罪率?(有很多**犯是因为小时候对异性的好奇而不敢正面面对导致心理的扭曲、变态,长大就犯罪)缓解孩子的性早熟(晚婚晚育政策的实现)也许还有其它的原因吧,但是总之是为了捅破长久以来对性知识的避忌不谈,也算是文化意义上的突破吧。

  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里只有父母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都去世的早,亲戚朋友又人情世故,可以说我几乎没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父母成了我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也是我最后可以依靠的人,我们家在我小的时候经济条件很好,很多人羡慕,但是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的一些变故让我们家坠入了困顿的生活,这种经济条件上的改变给我带来的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不再和以前那些家庭条件好的朋友们联系,因为现在和他们在一起我会觉得自己自尊受到伤害。然后我开始变得十分孤僻,我总是觉得周围人不配做我的朋友,总是诅咒那些生活中强势的人,鄙视那些无能的人,我发觉自己的脾气慢慢的变得暴戾、难以控制,甚至常常想象如果谋杀罪从刑法中移除的话,我会杀掉的人有那些。然而我现在能*静的.坐在这打字,而不是拿着杀猪刀到处**,是因为我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我坚信自己没有患上心理疾病,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排解压力的方法。

  当我心里受到了难以承受的重量的时候,我会听那些非常悲伤的歌(最坏的时候我会听听Gloomy Sunday_黑色星期天),然后看看因果(佛学类书籍),念念佛经,想想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再然后睡一觉或者睡几觉就能够忘记这些事情,然后迎接新的一天,再然后又悲伤,又自我调节,如此反反复复的,我就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现在我的抗压能力恐怕早就到了非人的境界(无所谓生死,无所谓得失)用一种藐视的心态去对待困难,用一种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成功的发生,这一切行为都标志着我是个心理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孩子。并且我发现,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内心自我调节),人会随着身体的成熟而让心智变得成熟起来,一个成熟的大人内心抗压能力总会好过一个假装坚强,涉世未深的孩子。

  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我想表达对心理学这门课的感谢,对老师的感谢,这门课让我对自己的心理又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课堂上同学们分享的资料,同学们的发言都对我有一定的帮助意义,心理学真的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但不像数学那样,同样高深,但是离普通人十分遥远,也许一被子也用不到那些公式,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要伴随他一身的。当你工作上受到同事排挤,上司冷眼,除了你工作能力的问题,是否还有人际的问题呢?而人际术不正是基于心理学发展来的么。又比如夫妻俩吵架,双方都不退让,结果很可能是你死我活的拳脚战争,而这时候一方停止争吵,示意要冷静冷静,用真诚去让对方*静下来,或许就能化解一场婚姻危机,而这也是心理学中的退让行为。还有一些生活实例,就拿我来说吧,我身边有个朋友,看见其他人都有女朋友他也想找一个女朋友,随便找了一个然后又对她各种的挑毛病,不喜欢,最后分手,这种事情想必每个人身边都有,这种人是明显的“群效应”患者,做事盲目缺乏主观性。也是心理脆弱的一个表现。还有一种人就是明知对方不会选择自己,还是要不停的继续追求,其实这种行为往文艺方面说就是痴情,往正常心理学方面说就是一种单相思的行为,单相思是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反复的咀嚼她的每一句话,反复揣摩她的每一个活动,她不出现时反复的想念,出现的时候又表现的若无其事,这种心理行为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很可能导致多重人格的产生,即是内心意识会变得模糊,不能自控。

  其它的实例不举也罢,它们反应的故事主人公多少都有心理的问题。大量事实证明心理学已经在今天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受重视,这是社会整体水*的一个提高(试问过去穷的时候,谁还关心自己心理健康不健康呢,身体健康都是问题)人们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起来,而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看透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还如何去创造价值呢?所以这门课程真的很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推广,甚至建议在以后条件成熟的时候纳入必修课范围,因为现在学生群体当中仍然有不少极度危险的心理病患者,他们很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但是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疾病,这才是最可怕和值得担心的问题。心理病的可怕就在于常人无法正确的意识到自己是否患病,它不像感冒咳嗽,症状明显,然而后果会不断的变遭。

  所以,就算你的心理健康我认为还是要学*心理学,哪怕今后自己的人、自己的父母、孩子和朋友出现了心理问题,你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走向健康,就算不能你也能看清他们是否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可以建议他们去正规的心理咨询师接受治疗。

学*心理学心得3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控制别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很虚幻,但是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我懂得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存在的依据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是人存在的价值问题。因此,认真学*社会心理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

  现在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一般都是这样,不会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任何一个地方,他(她)们都是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要找地方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他(她)们只会在别人的身上去找原因甚至动手,所以往往这种人不会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我们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随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我们考虑过自己的追求和动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吗?我们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个性与社会性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逆商吗?没有,从来都没有过,我们只关心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经过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之后,我逐渐发现其实社会心理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与我们是紧密相关的,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帮助。此外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们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把一些小问题看得太重,但是现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虽然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不多,但是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学*心理学心得4

  我是通过选修课接触社会心理学的,通过老师的精心的教导,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现我将这半期以来的学*感受总结如下:

  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

  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显的越来越重要。作为个体的人,人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探索自己所思所想所为为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安顿自己的心灵、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社会的人,也需要了解社会心理,如*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需要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如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和如何被他人影响等。因此许多人已开始自觉地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指导与帮助。总之,学*社会心理学概括地讲一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有效地避免和解决生活中的人际问题或人际冲突等等。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获得这种智慧吧。

  结合自身谈体会:

  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压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触心理学前我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学*之后,我懂得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释放自己的压力。关键在于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每个人成长的道路并非顺畅,压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压力和挫折感中,觉得有无力感、无奈感,转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们?想想科学家们经过无次的失败而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是积极的态度,是坚强的遗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败。大学的四年,是我们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我们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每长一岁,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便又会不同。人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拟一份计划。“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动力,才不会迷失自我。

  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合作。这样无疑会给你的学*、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的便利好处,也会给你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健康的个性又利于人际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时代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和同学同住在一起的,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同学、朋友、老师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另外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主动真诚地去结识交往,这样持之以恒下去,当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而又*凡的驿站,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仅仅是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积累,汲取成功之家的经验教训,进而让它在我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学*这门课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将让我的思想,行动等得到一次彻底的蜕变。从而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学*心理学心得5

  心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关于人的精神问题,学了心理学之后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我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很特别的学科,对它充满了敬畏的心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之后,从专业的角度,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类,也研究其他的动物,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而现在,心理学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学过心理学,就不能算受过完整的教育。”心理学,首先是一种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它不能为每个人开出现成的“药方”;心理学家不是牧师,更不是神仙,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甚至改变自我,却不能提人们做任何选择。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在心理学的学*中收获到的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认清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很多心理都是很正常的,了解了思想、动机、学*、认知、记忆、思维、情绪、压力与适应、创造力是什么,怎么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学*,来理性的解决我们的烦恼和压力。

  进了心理学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尽管四个月的心理学学*带给我们的东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时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也有人因为自己没什么优点和特长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郁郁寡欢,自暴自弃,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存在什么公*与不公*,也不存在谁强谁弱。我们每个人都是*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或快乐、或悲伤。我们不应该抱着自暴自弃、自卑的态度去生活,我们应该正确的评价自我看,接受自我,分析自我,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乐观地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不适应与不协调。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总之,这四个月的心理学学*,让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问我的最大收获的话,就是让我更客观的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世界。

学*心理学心得6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

  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6)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1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了解个体行为产生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了解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它们在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防中的作用规律;了解"心身统一"的辨证观点;学*心理学研究的各种科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能让自己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在医疗过程中自觉地遵循心理行为的科学规律,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学心理学涉及医疗领域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防疫机构,公共卫生系统,社区卫生保健部门,康复中心,学校 和企事业单位的保健部门等等。医学心理学涉及医疗的各个具体环节,从正确看待患者具有的各自不同的心理行为特点,妥善处理医疗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人际关系;到有效地治疗因为疾病伴发的各种心理行为改变,防治心身疾病,改善不健康的心理;再到全社会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应用大量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医学院校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论将来其从事何种医疗专业的工作,都会在实际的工作得到充分应用,成为生物医学防治手段的有效补充,更加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换。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发现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不但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门专门的学科。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自己不同的情感,情绪变化和人格特征。所以要了解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是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气力的。在医学范畴内,做为一个临床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便在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能起的作用,而且还要了解和掌握患者对社会环境,家庭等心理反映。本文着重对医学心理在护理学上的应用和体会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对心理学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国外许多医学心理学家打破了“医学心理学主要是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学问题”的传统概念而认为心理学是与医学中的个分支都有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整个医学实践中新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专门的学科。

  因为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个体间差异很大,所以反映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也各不相同。如心胸狭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在患病之后常常感到很苦恼,忧愁,终日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病情,而性格开朗*时比较乐观的人,患病之后往往表现为满不在乎的样子。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护士接触患者机会最多,而且很多患者常愿意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告诉护士,所以护士与患者的交往中就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便了解到有关患者的更详细的情况。这方面工作做到好坏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轻重。

  例如我科去年收治了一位产后感染患者,来时高热消瘦,不进饮食,卧床不起、悲观失望,入院后一方面进行治疗,另一方面给病人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劝她一定要鼓起信心与疾病做斗争,并向她表示我们以最大的努力治好她的病。从此我每日去看望她几次并了解病情和病人的需求,她很高兴,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不久她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高热清退,食欲增进,有说有笑,几天后就下床活动了。

  还有一位患者是盆腔炎合并附件炎,全身极度消瘦,卧床不起,饮水即吐,说话无力,体温高达40℃以上,因疼痛采取强迫仰卧位,极度消沉,见人即哭,说她以不行了,拒绝治疗,入院后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关心她,安慰她,体贴她,视她如亲人,结合全力性的治疗,不到十天病人的精神,情绪,病情渐渐地好转起来,体温正常,体重增加,食欲增进,腹痛逐渐减轻,慢慢的好转起来,共住院五十多天痊愈出院。

  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提高了对医学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医学心理学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要使医学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要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要考虑患者在这种病情影响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去做解释工作。对患者应注意情绪,生活,人格特征在内的整体情况,了解发病前所经历的诱因,发现和理解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气质性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必须要考虑到可能与生活中的重大剌激有关,因为有时精神状态的变化给患者造成的危害,甚至比躯体疾病还要严重。

  三、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充分发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

  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因素,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运用医学知识发和指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除与患者谈话时态度要诚恳、和蔼、耐心、热情外,还要不断的提高业务技术水*。同时护士还要了解各种药物的治疗适应病和禁忌病参毒副反应,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以便正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给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衣帽整洁,操作时细,熟练,准确,迅速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取得患者的信任。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有踏出校门的一天,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融入各种各样的团体,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我们或许会成为某位领导的下属,需要对领导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对领导的管理等做出必要的评价;我们又或许会成为某些下属的领导,需要组织团体进行活动并制定相关的规定,获得成员的信任和支持,管理团体成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要想顺利的完成所有这些过程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一些关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而这学期心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心理学就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学*管理心理学能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和不可预测的人际关系,而学*管理心理学能让我们充分发挥心理专业的有优势,运用心理知识背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处理一些专门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心理测评,在人才测评方面发挥充足的优势,同时,或许我们有一天也会成为领导或管理者,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员工的能力、个性和兴趣等各方面更加详细的、系统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做出全局的把握,提升工作的绩效。

  其次,在门课程中我们还接触到了很多的关于领导的研究,如领导的特质、行为、魅力等方面的`理论和领导的技巧、方法等 。我们在学*的过程中,重视了以前不曾认真思考的领导过程中的问题。在领导过程中管理者发挥作用其实是通过对下属产生的影响来实现的,所以我们所探讨的所有关于领导的问题无一是脱离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的。通过这种影响力领导与下属形成了特定的关系,即领导获得了下属的服从和追随,下属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鼓励,这才是工作中健康持久的关系。运用管理上的知识,领导能够更加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权威或职位权力,做出正确的鞠策来获取下属的信任和追随,收服人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只有做到人心所向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

  这次我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学*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中成长,能以*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

  小时的我不懂事常做错事。也常被父母责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现在通过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我懂得了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在*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成长,争取做到你好,我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4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20xx年的学*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5

  我认为《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体非常有实战指导意义的书籍,它完全打破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所沿袭的体系,能告诉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好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单项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的一般规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教学专长时,也关注到了教师的职业感受和体验,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有句话说: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文化水*高的人,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智慧也高于一般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社会的栋梁,如钱学森,屠呦呦等,他们的能量与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一个感受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观点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若有学识的人,道德品质不好,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美国高级智囊人物中就有一位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华人败类:*,因为他熟悉我国的情况,又有很高的学识,才智超群但却品质恶劣,当上了*与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帮助他们制定了不少打击我国的各种重要决策,因此,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须是立德树人。


学*医学心理学的心得 (菁华3篇)(扩展7)

——学前心理学心得 (菁华3篇)

学前心理学心得1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 “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

  总之,通过这次学*,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学前心理学心得2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与同伴更为接*,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心理学心得3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

  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