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同课异构评课稿1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

  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

  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

  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

  其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

  第四板块:亮点体现教育智慧

  当然,封老师的课还有几下以个亮点:

  亮点一:人文关怀。如学生用“尽情”一词说话时:“我不听奶奶的话,在雨中尽情地奔跑。”这是,封老师凭着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要听大人的话,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封老师的人文关怀。

  亮点二:板书设计。封老师把板书设计成一张可爱的儿童笑脸。这种看似无心的设计,富有童趣,与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告诉学生生活是充满了开心、快乐、笑脸。

  第五板块:微瑕瑕疵不掩真瑜

  当然,人无完人。同理,封老师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生字词的教学未过关,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可让开始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读读相应的段落,以此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学*是否过关了。又如:学生在畅谈“那感觉真好”时,如能让学生再多谈谈自己生活中的“那感觉真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把语文的外延拓展到生活中,这就更能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了。

  第六板块:评课那感觉真好

  总之,听封老师的课“那感觉真好”,就怕评委老师听我的评课“那感觉真不好”。

同课异构评课稿2

  前两天半大家听了6位专家的评课,收获颇丰,精彩的课堂加上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把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如果专家们的评课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的话,我的评课只能算得上一杯无色无味白开水,大家听一听,当做饭前润润嗓子,准备后面品尝于老师的评课大餐。

  感觉这四节课共性的地方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对网络知识结构图的建构整理上体现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智慧的碰撞:其实复*的目的在于“连点成线”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成网络。四位老师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开始都是把找点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小组汇报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即点评肯定学生学*方法的正确,又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师生共同的修改补充完善,使结构图更加的清晰、明确!

  第二点是: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复*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还要知新。其实让学生知新的过程既是提升的过程。在这四节课中在这一方面体现比较好是第一节课中老师借助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建构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后面的三节课也都在第二环节 建构网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整节复*课厚度或者说课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点是:在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上,每位教师都做得比较好。关于运算定律在四年级之前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比如在加法中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加法中“凑整”计算等等。这些知识过去只知道这样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明白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针对每一节课简单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每节课两个亮点,一点自己的困惑。

  第一节课中的第一个亮点是: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整理时对一单元知识体系分类规整。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在引领学生整理时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去整理,而是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对内容进行了规整。教参中这样指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的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通常我们的复*一般状态下应该是按照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但是徐老师是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重新做了调整,把分配律从乘法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部分,然后把交换律(包括加法、乘法)、结合律(也包括乘法、加法)分别作为一部分来整理,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了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也就是不同级运算;而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乘法或加法运算内部的规律,也就是同级运算。如果学生对这一关系理清了,就不会出现(4+40)×25这样典型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问题而用结合律去解决了。

  第二个亮点是在重点复*环节,通过几道题的训练让学生发现通过分与合都可以使一些数凑整从而使计算简便。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犯糊涂,经过这样一拓展,孩子们会在以后的做题中轻松的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单元的难点。

  一点困惑:在学生汇报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按顺序把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贴到了黑板上是否对学生下面自己建构知识网络有影响。很多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这种顺序去建构的。这样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这一点在整一节课体现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觉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然后结合学生的整理完善结构图,教师的引导总结都体现了教师沉稳、大气、应对能力强的特点。

  第二个亮点是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给学生购买图书这一情景,提出了那么多可以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一点困惑:在建构网络环节如果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卡片,在展示的时候可以把每组同学的想法都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较,优化整理的方法。

  第三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在整一节课中教师不管是对知识方面的评价还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说得都很到位,让听课老师感觉评价的自然舒服,没有一点虚假的感觉。

  第二个亮点:创设情境环节,能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特点,让学生给数找朋友,为引入本单元的复*做好铺垫,感觉这个情景创设的比较有价值。

  一点困惑:整理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翻翻课本浏览本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更系统的找出一单元的知识点,为以后整理知识指出方法。

  第四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重视了学生对*题的训练。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复*,学生对各种简便计算的类型应该掌握的都不错了。

  第二个亮点:重视对本单元知识网络图的建构。

  一点困惑: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应该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它们去进行简便计算,有没有必要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背诵。

同课异构评课稿3

  9月19号第二节,在多媒体教室,听了老师讲的《登高》一课,这是学校安排的“同课异构”课。总的感觉:第一个视频不错,无论是朗读、讲解,还是画面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直观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程序设计的不够好,感觉有点乱。课堂容量也有点小。具体点评如下:

  一、导入自然,比较识记。

  由登高诗导入,分了三类:

  1.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2.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3.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既巩固了以往积累的古诗,又激发了学生学*新诗的兴趣。

  二、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

  能够运用普通话教学,但语言较*淡,在讲述的过程中缺乏激情,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三、教学方式灵活,注重了学生的朗读练*。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得较好。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自读、分组读、指名朗读古诗、听课文朗读录音、默写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知诗人的情感。

  四、视频不错。

  视频中有景,有讲解,有朗读。比较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程序较乱,随意性较大,没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视频不错,但播放时间不是恰到好处,且有重复之感。思考题出示后,没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直接出示了答案。课件应该自己再好好修改一下。

  2. 诗意、重点句子的赏析,教师应作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容量较小,后半节课感觉没事可干。

  六、建议:

  1.提倡教师范读、领读,带着学生进入诗中,这样学生朗读的时候能有个借鉴。

  2.应该全方位地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默写,就容易的多了。

同课异构评课稿4

  今天很有幸作为第二届高研班的学员参加了区内3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评比课《一次函数的性质》,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一、学生的探究不可完全放手,教师要把握探究的开放程度。

  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主发现,但这个放手不可过度,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次3位老师都是借阳光学校的班级上课,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肯定不如对自己的学生了解,所以这次渠老师让学生自己想一个一次函数,范围太广,学生作图出现了困难,又很不幸地抽到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板书,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画图上。这样不但不能凸显本节课的探究性质这一重点,偏移到了画图指导上了,而且造成后面环节时间紧张,本来设计的与情景问题呼应的解决情景问题环节都很遗憾地跳过了。建议这里改成老师给定几个函数,再由学生分组画图会好些,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互助。这次我要上区里公开课,也是探究性质:*行线的性质。我想我也要设计好探究的开放程度,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探究,而是以已有知识为铺垫,层层递进,在学生有所启发后再让学生探究。

  二、学生练*时教师也应“忙碌”起来。

  听课中汇贤学校的张老师在学生练*时的处理方法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其他两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将练*题出示给学生后,往往让学生思考或试做,教师会等待或巡视,然后问,谁会做,在会做的同学中挑选一个去板书,然后继续巡视。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时会是一种假巡视,根本没有真正关注学生做得怎么样,仿佛就是在等待板书的同学快点写完。而张老师是这么做的:她先出示*题给学生,过几秒后马上问学生有思路的举手、会做的举手,这样一下子得到了学生对*题的.接受情况反馈,这时总会有些学生害羞或思维缓慢不愿举手的,张老师就说两边比一比,哪边举手的同学多。初中生都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一听这个,那些会做但没举手的同学便马上举手了,思维缓慢的同学也促进自己快速思考问题了,这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张老师不时鼓励:“这边举手的多!”“这边同学要加油!”等等,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起来,老师也从中得到了学生对*题的反馈,这时老师再抽同学去板书。学生板书时,张老师也不闲着,而是手拿红笔,让做好的同学给老师看看,并且尽量是分散到班级各个区域,可以让得到批改的同学给周围同学以参考,如果看到写的好的,还会再让这个同学去板书。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做题、比较两位同学的板书或教周围同学,老师则早已掌握并反馈了多位同学的练*完成情况,带来的一定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了。我想这个办法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也同样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东施效颦,太多的鼓励话语会影响正在思考中的学生。

  三、练*设计有坡度,带领学生逐步由浅入深。

  在练*环节,张娟老师设计了一个选择题,而课本一上来就是简答题,这个选择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让学生慢慢地进行思维热身。而解答题部分,也分成了三个小问题,逐个解决,学生学得不吃力,反馈及时,不知不觉中逐渐解决了原本有难度的问题。我在这次设计中,也可从选择或填空等题型而且是容易解答的开胃小菜入手,大题设计成坡度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大餐。

  以上就是我的点滴体会,我觉得“学到”不是最终目标,学到后去实践并不断改善变成自身的优点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每一次听课,都是抱着“先学人所长、后补己之短”的观念而去,而我也确确实实学到了所长,至于能否学到后自主地补己之短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实践和思考的。

同课异构评课稿5

  随感今天上午的三节课,我们的三位老师同上《通分》。各位教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过程,学生学*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尤其是翁学兵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数比较简便,特别讨论了学生练*中易错的题,重点难点突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新教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如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卜老师的课的设计大胆、开放,在教学方法上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她的课建立在学生认真预*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是可以适当培养学生的预*能力,但有的学生在老师布置了预*作业后,打开课本随便看看,走马观花,预*完毕。在*时教学中,这样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预*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取得良好的预*效果。

  在*时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预*,要求学生读课本,问问自己“我看懂了什么”“我还有什么没有不懂”“我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学会感知、理解新知识,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培养学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通过预*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提高课堂学*效率,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预*情况提出问题开展教学。对于重点、难点再进行更深入地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听课学*,收获不少,以上是我个人想法。作为新教师,我也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精选五篇)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 1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元宝山矿区小学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比较鉴别中,找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最佳方式,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范例。

  语文组对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这一课进行同课异构,五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着同一个教学内容,为大家呈现了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堂。

  薛红云老师教态自然,驾驱课堂能力强,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本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以一带一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同时,薛老师结合文本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精准的学*支架:一是、梳理文本信息的核心要素。二是、提供梳理信息的多样形式。这样一来,学生的信息梳理有抓手、可选择、便交流。

  课后评课活动中,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气氛高涨!大家也表示,对于统编版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同年级老师也表示在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我校业务校长宋晓杰在肯定各位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展示;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场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队友的提携帮助。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针对性的思考;老师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相信通过此次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我校全体老师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 2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的*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己,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己。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 3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元宝山矿区小学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比较鉴别中,找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最佳方式,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范例。

  语文组对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这一课进行同课异构,五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着同一个教学内容,为大家呈现了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堂。

  薛红云老师教态自然,驾驱课堂能力强,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本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以一带一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同时,薛老师结合文本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精准的学*支架:一是、梳理文本信息的核心要素。二是、提供梳理信息的多样形式。这样一来,学生的信息梳理有抓手、可选择、便交流。

  课后评课活动中,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气氛高涨!大家也表示,对于统编版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同年级老师也表示在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我校业务校长宋晓杰在肯定各位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展示;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场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队友的提携帮助。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针对性的思考;老师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相信通过此次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我校全体老师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 4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落实高效课堂。9月15日,*邑县柏林镇各完小相继开展了“小马扎动起来之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

  在苏城小学,语文学科组崔娈鸾、苏梅两位老师以一年级拼音教学为载体,讲授了部编教材《a o e 》这一课。两位教师利用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解读和教学设计,经过精心准备,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师生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纷呈的好课。

  数学学科组张企、孙文雯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一年级《左右》,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了处理,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精彩迭出的课堂。

  评课环节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各位教师真诚的点评,让教师们对教学和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大家扎根于学生,落实于教学,提升于评价,整个教研氛围浓厚而欢愉。

  最后,苏城小学校长齐琳琳对老师的课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强调,教无定法,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教学效果好,就是好的方法。教师的智慧来自于一次次课堂实践,来自于一次次虚心学*,在肯定青年教师潜力的同时,也对在场所有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思索的机会,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达到了在相互切磋**同提高的目的,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听评课简报 5

  20xx年9月29日,地理名师工作室在高三年级开展了主题为“工业的区位选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温江中学教导处巴晓坤主任、德育处金忠主任、邹晓晔主任和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由王洪*老师和刘娟老师分别献课。两位老师贯彻新课程理念,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充分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两位老师利用导学案进行讲练结合,师生活动默契精彩,听课的老师纷纷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打动,赞叹不已。

  接着,地理教研组老师进行了评课分析。高三备课组的组长杨磊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结构的合理性与讲练结合的反馈性,然后建议王洪*老师可以在学生出现知识薄弱环节时就地解决,刘娟老师在评价作业时注意清楚解释。

  高一备课组的张敬辉老师着重关注了学生活动,强调学生活动完成后应回归到知识总结和能力培养上。刘伟老师则就如何“简便判读三角坐标图”与各位老师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地理工作室导师杨进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到:第一,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控教学节奏,扮演好知识传授者、学生学*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第二,学生是地理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地理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去推进,所以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地理学*策略。第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所以要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通过探讨交流,两位献课老师表示受益匪浅,其他老师也表示通过观摩课堂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从而树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努力提高教学水*的决心。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同课异构评课稿范本五份

  同课异构评课稿 1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

  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

  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

  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

  其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

  第四板块:亮点体现教育智慧

  当然,封老师的课还有几下以个亮点:

  亮点一:人文关怀。如学生用“尽情”一词说话时:“我不听奶奶的话,在雨中尽情地奔跑。”这是,封老师凭着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要听大人的话,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封老师的人文关怀。

  亮点二:板书设计。封老师把板书设计成一张可爱的儿童笑脸。这种看似无心的设计,富有童趣,与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告诉学生生活是充满了开心、快乐、笑脸。

  第五板块:微瑕瑕疵不掩真瑜

  当然,人无完人。同理,封老师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生字词的教学未过关,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可让开始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读读相应的段落,以此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学*是否过关了。又如:学生在畅谈“那感觉真好”时,如能让学生再多谈谈自己生活中的“那感觉真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把语文的外延拓展到生活中,这就更能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了。

  第六板块:评课那感觉真好

  总之,听封老师的课“那感觉真好”,就怕评委老师听我的评课“那感觉真不好”。

  同课异构评课稿 2

  本学期第五周,语文教研组围绕“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探索实践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主动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切实快速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

  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的学*、交流。听展示课的老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

  从课堂纪律上来说,两位老师作为资深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都十分到位,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师上课时都能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进行讨论时热烈而不失秩序井然。学生都有良好的*惯,如余庭海老师的学生在小组作答方面训练有素,夏初太老师的学生能自觉复*应对课前听写。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余庭海老师和夏初太老师都能在课前对课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课堂的主要内容都有穿插,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难点。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如余庭海老师制作了“一双手”的档案以及夏初太老师的板书设计都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再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如“假如你握到张迎善的手,你会对他说什么?”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教学方法多样化且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两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有特点且很扎实。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两个老师在板书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字体工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而且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两个课堂的教学效率都很高,课堂容量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很兴奋,也很喜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同课异构评课稿 3

  今天很有幸作为第二届高研班的学员参加了区内3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评比课《一次函数的性质》,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一、学生的探究不可完全放手,教师要把握探究的开放程度。

  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主发现,但这个放手不可过度,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次3位老师都是借阳光学校的班级上课,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肯定不如对自己的学生了解,所以这次渠老师让学生自己想一个一次函数,范围太广,学生作图出现了困难,又很不幸地抽到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板书,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画图上。这样不但不能凸显本节课的探究性质这一重点,偏移到了画图指导上了,而且造成后面环节时间紧张,本来设计的与情景问题呼应的解决情景问题环节都很遗憾地跳过了。建议这里改成老师给定几个函数,再由学生分组画图会好些,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互助。这次我要上区里公开课,也是探究性质:*行线的性质。我想我也要设计好探究的开放程度,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探究,而是以已有知识为铺垫,层层递进,在学生有所启发后再让学生探究。

  二、学生练*时教师也应“忙碌”起来。

  听课中汇贤学校的张老师在学生练*时的处理方法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其他两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将练*题出示给学生后,往往让学生思考或试做,教师会等待或巡视,然后问,谁会做,在会做的同学中挑选一个去板书,然后继续巡视。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时会是一种假巡视,根本没有真正关注学生做得怎么样,仿佛就是在等待板书的同学快点写完。而张老师是这么做的:她先出示*题给学生,过几秒后马上问学生有思路的举手、会做的举手,这样一下子得到了学生对*题的接受情况反馈,这时总会有些学生害羞或思维缓慢不愿举手的,张老师就说两边比一比,哪边举手的同学多。初中生都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一听这个,那些会做但没举手的同学便马上举手了,思维缓慢的同学也促进自己快速思考问题了,这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张老师不时鼓励:“这边举手的多!”“这边同学要加油!”等等,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起来,老师也从中得到了学生对*题的反馈,这时老师再抽同学去板书。学生板书时,张老师也不闲着,而是手拿红笔,让做好的同学给老师看看,并且尽量是分散到班级各个区域,可以让得到批改的同学给周围同学以参考,如果看到写的好的,还会再让这个同学去板书。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做题、比较两位同学的'板书或教周围同学,老师则早已掌握并反馈了多位同学的练*完成情况,带来的一定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了。我想这个办法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也同样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东施效颦,太多的鼓励话语会影响正在思考中的学生。

  三、练*设计有坡度,带领学生逐步由浅入深。

  在练*环节,张娟老师设计了一个选择题,而课本一上来就是简答题,这个选择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让学生慢慢地进行思维热身。而解答题部分,也分成了三个小问题,逐个解决,学生学得不吃力,反馈及时,不知不觉中逐渐解决了原本有难度的问题。我在这次设计中,也可从选择或填空等题型而且是容易解答的开胃小菜入手,大题设计成坡度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大餐。

  以上就是我的点滴体会,我觉得“学到”不是最终目标,学到后去实践并不断改善变成自身的优点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每一次听课,都是抱着“先学人所长、后补己之短”的观念而去,而我也确确实实学到了所长,至于能否学到后自主地补己之短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实践和思考的。

  同课异构评课稿 4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

  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

  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

  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

  其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

  第四板块:亮点体现教育智慧

  当然,封老师的课还有几下以个亮点:

  亮点一:人文关怀。如学生用“尽情”一词说话时:“我不听奶奶的话,在雨中尽情地奔跑。”这是,封老师凭着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要听大人的话,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封老师的人文关怀。

  亮点二:板书设计。封老师把板书设计成一张可爱的儿童笑脸。这种看似无心的设计,富有童趣,与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告诉学生生活是充满了开心、快乐、笑脸。

  第五板块:微瑕瑕疵不掩真瑜

  当然,人无完人。同理,封老师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生字词的教学未过关,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可让开始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读读相应的段落,以此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学*是否过关了。又如:学生在畅谈“那感觉真好”时,如能让学生再多谈谈自己生活中的“那感觉真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把语文的外延拓展到生活中,这就更能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了。

  第六板块:评课那感觉真好

  总之,听封老师的课“那感觉真好”,就怕评委老师听我的评课“那感觉真不好”。[当时的氛围也特轻松,也特爽朗。也哈哈]

  同课异构评课稿 5

  今天很有幸作为第二届高研班的学员参加了区内3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评比课《一次函数的性质》,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一、学生的探究不可完全放手,教师要把握探究的开放程度。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主发现,但这个放手不可过度,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次3位老师都是借阳光学校的班级上课,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肯定不如对自己的学生了解,所以这次渠老师让学生自己想一个一次函数,范围太广,学生作图出现了困难,又很不幸地抽到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板书,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画图上。这样不但不能凸显本节课的探究性质这一重点,偏移到了画图指导上了,而且造成后面环节时间紧张,本来设计的与情景问题呼应的解决情景问题环节都很遗憾地跳过了。建议这里改成老师给定几个函数,再由学生分组画图会好些,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互助。这次我要上区里公开课,也是探究性质:*行线的性质。我想我也要设计好探究的开放程度,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探究,而是以已有知识为铺垫,层层递进,在学生有所启发后再让学生探究。

  二、学生练*时教师也应“忙碌”起来。听课中汇贤学校的张老师在学生练*时的处理方法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其他两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将练*题出示给学生后,往往让学生思考或试做,教师会等待或巡视,然后问,谁会做,在会做的同学中挑选一个去板书,然后继续巡视。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时会是一种假巡视,根本没有真正关注学生做得怎么样,仿佛就是在等待板书的同学快点写完。而张老师是这么做的:她先出示*题给学生,过几秒后马上问学生有思路的举手、会做的举手,这样一下子得到了学生对*题的接受情况反馈,这时总会有些学生害羞或思维缓慢不愿举手的,张老师就说两边比一比,哪边举手的同学多。初中生都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一听这个,那些会做但没举手的同学便马上举手了,思维缓慢的同学也促进自己快速思考问题了,这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张老师不时鼓励:“这边举手的多!”“这边同学要加油!”等等,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起来,老师也从中得到了学生对*题的反馈,这时老师再抽同学去板书。学生板书时,张老师也不闲着,而是手拿红笔,让做好的同学给老师看看,并且尽量是分散到班级各个区域,可以让得到批改的同学给周围同学以参考,如果看到写的好的,还会再让这个同学去板书。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做题、比较两位同学的板书或教周围同学,老师则早已掌握并反馈了多位同学的练*完成情况,带来的一定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了。我想这个办法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也同样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东施效颦,太多的鼓励话语会影响正在思考中的学生。

  三、练*设计有坡度,带领学生逐步由浅入深。在练*环节,张娟老师设计了一个选择题,而课本一上来就是简答题,这个选择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让学生慢慢地进行思维热身。而解答题部分,也分成了三个小问题,逐个解决,学生学得不吃力,反馈及时,不知不觉中逐渐解决了原本有难度的问题。我在这次设计中,也可从选择或填空等题型而且是容易解答的开胃小菜入手,大题设计成坡度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大餐。

  以上就是我的点滴体会,我觉得“学到”不是最终目标,学到后去实践并不断改善变成自身的优点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每一次听课,都是抱着“先学人所长、后补己之短”的观念而去,而我也确确实实学到了所长,至于能否学到后自主地补己之短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实践和思考的。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采取的一项举措——“同课异构”的大教研活动,也就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了多彩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样一个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现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如;樊丽霞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岳红霞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徐瑞丽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朱国华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实*教师,很荣幸参加了任县三中数学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的*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数学组老师们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领略着老教师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几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这次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我要牢牢抓住这次课堂改革的春风,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再次感谢三中学校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次不可多得的学*机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3

  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了。回顾这次的活动让我首先明白作为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想在教书育人的这个行业上有所进步。只有和同行比一比才能明白自己的优劣之处。在这次比赛中发现我们理科组的赛课老师各有千秋。而且在评课的时候百家争鸣,每位老师对我的长处以及不足点评的很透彻。使我毛色洞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所以我在那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与我珍贵的点评和推荐。下面我就这次课赛做个人小结。

  一、说课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其他老师相比我的优点是《说课稿》的设计格式、资料规范在资料方面比较充实。教材分析言简意赅;依据学情分析,重难点的设计合理。这一点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在说教学流程着一过程中,我能清晰的表达出我的教学思路和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解决很明了。并说出突破重点以及攻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这成功之处为我以后的课赛做好铺垫。我将会去更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不足之处是在说课环节当中语速的把握不够好,没有脱稿。

  二、讲课环节

  这一环节当中我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实验做的成功。因为我的课题是《光的色散》当天的天气好。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每组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为接下来的几个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这节课的兴趣。加之我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另外我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我的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用心,及时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回答。这节课的整体表现是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气氛浓厚。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驾驭课堂是方法不当。没有让所有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我讲下一个实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在玩上一个实验的器材。在讲课这个环节上得失败让我明白我驾驭课堂的潜力还不够好,这是我以后加强锻炼的地方。

  三、评课环节

  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以及教研主任陈老师和刘副*及时的点评了我的课。我觉得他们点评的很到位。而且刘副*还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办法。

  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我期望以后我们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潜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我。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

  今天我有幸去参加了“xx区‘幼儿园语言教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暨培训活动”。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一上午共四节语言课,每两节课是一个内容,但是所上方式不同,第一二两节课是《小鱼与大树》但是课堂气氛不是那么活跃,幼儿的参与性不高。三四两节课《小星星》给我的印象颇深,首先,第一节的《小星星》她把原本枯燥的小诗歌变的易懂易记,通过播放幻灯片方式一步扣着一步,让幼儿园去思考去回答去记,接着又通过讲述让幼儿加深印象,最后还有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圆圆的月亮像什么,月牙像什么。既拓展了幼儿了思维,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节《小星星》她先是开门见山的引导幼儿去发现,再一步步的通过播放幻灯片来表达每一句诗歌内容,幼儿都能很快速的就记住所学内容。

  经过今天的学*,我了解了一节课不能死想着那一种上法,不为上课而上课,要学会灵活运用,课堂是孩子的,我会吸取她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把每一节课上好,感谢这次学*的机会,我会更加努力。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优选【十】篇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1

  为深化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施,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营造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良好教研氛围,发挥我校学科组长的带头作用,提高教学水*和教育质量,教体局中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莅临学校指导“课例式”集备研讨课。

  本次活动中,同一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以本学科同一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教学风格,采用不同构思、切入点、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

  教而不研则浅。教体局中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分别就不同的课进行了精彩专业的点评。在良好的研讨氛围中,各备课组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学*,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帮助老师们共同提高,还很好地推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授课教师“异”出精彩,听课教师“同”样收获。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聊城九中各备课组将继续精诚合作,砥砺前行。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2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我校教师互相学*、共同探讨、不断钻研的教学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在学校教研室的安排下,脑上小学数学教研组于11月24日下午开展了“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

  此次活动中,数学组两位授课教师都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根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生活中存在的植树现象出发,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秉承新课程理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视现实体验,注重设计探究性学*活动,凸显探究成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动手操作中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教学方法各异,但是两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构”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

  杨丽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探究中经历学*过程。通过试一试、摆一摆、画一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在尝试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层次分明的练*中将模型不断内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袁志奎老师的课堂,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从植树节和手指谜语以及生活中的植树现象入手,突出内容的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连贯、流畅、自然,给老师们呈现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堂。

  课后,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评课。大家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在充分肯定两节公开课的同时,也非常忠肯的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自己的教学建议,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与升华,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我校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只有通过老师们不断的探讨钻研、交流学*、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取长补短和反思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3

  春迎百花俏争艳,微风和煦艳阳天。3月31日,安阳市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全体三年级数学教师在郑现春、李伟两位校长的带领下,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滑县教研室马**及进修学校李主任等领导也莅临指导。

  观课伊始,李伟校长对本次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流程做了介绍并宣布赛课开始。刘巧红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以一颗爱心的描边和涂色导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直奔主题,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特别是作业环节,设计很有层次,难易适中,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杨赛丽老师导课由点——线——面引出对面的认识,老师语言生动有趣,讲课时激情四射,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互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娟老师大气沉稳,从日常生活中导入新课,知识的传授如山涧溪水缓缓流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既有互动又有引导,整节课自然流畅,使学生如沐春风,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滑县进修学校李主任从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点评,指出老师在备课时要从整单元内容连贯性入手,提倡备课时备透课本,并幽默的送给数学教师三件宝:画图,比较和列表。滑县教研室马**从教学目标,流程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点评,言简意赅,并对老师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送给数学老师六个字:观察、思考和表述。他的精彩点评获得在座老师的热烈掌声。最后郑校长就我校双减背景下教研工作指明方向: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4

  秋颜褪尽日渐寒,义乌枫叶的语文教师们心里却暖意融融,如沐春风。大家集聚一堂,迎来了教研组第二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这次活动由三年级备课组承担。他们的上课内容为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单元是统编教材区别与以前教材的新增内容,很不好上。为了上好课,全组老师积极行动起来,先通过集体备课,组织上课教师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课堂作业本,在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目标。上课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在如何让学生感受预测的乐趣上各显神通,唤醒了学生阅读时的预测意识。最后通过辩课的方式,全体教师就阅读策略单元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达成了共识。

  刘晓雪老师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孩子带进了童话王国,感受到老屋的孤独、破旧。又以获得“猜测号”游轮的'船票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预测,在不断地猜,猜,猜中,*得预测的基本方法。

  王亚西老师引导孩子们能在学*预测方法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屋善良慈祥、乐于助人的形象,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孤单的老屋也是需要陪伴的。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在这个*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一份热情,一份执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语文组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学这片沃土上,不断精耕细作,打磨教学,期待收获累累硕果!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5

  为了深入解读和挖掘新教材,彰显教师教学能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水*的快速提高,银川市金凤区第六小学低学段语文组于20xx年6月8日-6月17日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6月8日-6月17日,一二年级语文组八位老师分为四组,八位老师分别对一年级课文《一分钟》、《荷叶圆圆》,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大象的耳朵》四篇课文进行授课展示。八位老师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八位老师均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在掌握形声字造字规律的基础上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同时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融合识字、理解、发现于一体,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积累学生语言,达到趣味化和实效性的和谐共振。

  同时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并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开展得及时有效,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台,还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借由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互相学*,互相探讨,智慧的碰撞总会涌动出生命的激情,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们将不负芳华,幸福成长!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6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月24日,大路镇中心学校音乐组开展“同课异构”系列教学活动。张蕊老师和陈昌叶老师进行建制班音乐教学,共处专业成长!

  张蕊老师执教的《卢沟谣》通过讲解歌曲历史,强弱等重难点,反复练*,让学生更准确的演唱这首歌曲。她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内容来体会歌曲的情绪,强调用“亲切”、“轻柔”的声音并面带微笑地演唱,在掌握歌曲后,结合歌曲4/4拍的特点并进行声部配合,整节课透露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陈昌叶老师以小游戏导入课堂,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抓住五年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歌,二声部排练,活动,欣赏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进行声部配合!

  “同课异构”活动的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推动教师自己反思,同伴相互,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课后团队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7

  为了深入解读和挖掘新教材,彰显教师教学能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水*的快速提高,银川市金凤区第六小学低学段语文组于2022年6月8日-6月17日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6月8日-6月17日,一二年级语文组八位老师分为四组,八位老师分别对一年级课文《一分钟》、《荷叶圆圆》,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大象的耳朵》四篇课文进行授课展示。八位老师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八位老师均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在掌握形声字造字规律的基础上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同时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融合识字、理解、发现于一体,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积累学生语言,达到趣味化和实效性的和谐共振。

  同时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并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开展得及时有效,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台,还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借由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互相学*,互相探讨,智慧的碰撞总会涌动出生命的激情,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们将不负芳华,幸福成长!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8

  12月17日上午,西胡垌小学的录播教室开展了西胡垌小学科学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为确保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都可以收获满满,西胡垌小学教导处、科学教研组成员经过多次研讨与商量,确定了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活动方案,让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都不虚此行!

  根据活动安排先由来自龙岗实验崔秀娟老师与唐显慧老师分别带来的《滑梯里的奥秘》、《声音的传播》空讲课。两位老师都体态大方,思路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紧接着,西胡垌小学的王莹老师、王希圆老师以及侯寨中心小学的康敏星三位老师依次和四年级的孩子们,共同为大家呈现了《乒乓球复原了》的同课异构的课堂。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各有特色,并善于将科学学科与生活相联系,注重对孩子们学科素养的培养!

  课程结束之后,紧接着就进入了评课环节。特别是苗老师老师提出在科学学科的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增加反思与收集证据的过程,注重科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郭老师特别提出在备课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构思与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樱桃沟的贾校长提出,要从生活中寻找实验,小组分工要明确,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教师评价语要丰富一些,有针对性。

  最后,胡风霞校长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与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能力,把实验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猜想、去发现、去实验、去反思从而探究科学的过程!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9

  6月10日,西乡小学科学组邀请了毓秀计划张锦滔导师及其团队展开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科学课教研课题为《影子的秘密》,活动以文本知识为基础,以实验设计为载体,以创新有趣为特色,将课本知识、探究实验与实际应用完美融合在一起,既避免了传统知识灌输型课堂的枯燥乏味,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科学的兴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给学生们呈现一节精彩的课堂,上课前两周两个学校的科学组教师根据教材、教参和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教学条件和自身特点,深度研究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同学们通过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拓展应用等活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形成科学概念。各个小组分工明确,快乐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次教研活动各位科学教师风格迥异,课堂教学符合科学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活动结束后,我校教学处副主任廖佩珊与张锦滔导师携同全体科学老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对每位老师围绕优缺点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老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科学组的所有教师始终以谦虚学*的态度相互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在西乡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不断追求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共享知识,共享理想,共享情趣,共同书写教育的精美华章!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10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共同进步,20xx年5月26日,莘县实验小学开展“同课异构”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讨教学模式,展示教学风采,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学校四年级组语文老师分别展示了《巨人的花园》的课堂教学,两节精彩的课例体现了两位教师对相同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使同一个内容,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她们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上课的是康婷婷老师。康老师的课堂富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她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体会童话的奇妙,课堂形式新颖,利用课本剧、对读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层层递进,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

  紧接着陶艳敏老师进行了这一课的教学。陶老师紧抓对比这一写作方法,突出巨人的花园和巨人的前后差别,深入挖掘文本,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

  评课互动环节,大家就磨课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同一节课,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谈观点,说方法,总结出同一课的不同讲法,不同课程的相同方法。在听完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后,听课老师们纷纷畅所欲言,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肯定课堂上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让所有参与评课的老师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益匪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收获。“同课异构”让教师们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教师们也在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精选5篇)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课,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通过听课学*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

  今后还要继续学*,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和发挥。

  2、由于阅读课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将学*策略有效地渗透到*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2

  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县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活动,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学校要求同科组教师要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除此之外,还把每周的周二定为自由听课日,每周的周四定为教研组的评课日。在听课日这一天,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要自觉的听一至两节课。在评课日,全体组员要就本组的公开课做切实的评课。这两项讲课和听课要求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同课异构”,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至从学校提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以来,我校的教师都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并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教研,有的还利用有效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教师明显的显得忙碌了,但同时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热烈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本校八年组的三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三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师以引用式导入: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略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孙志老师以音乐法导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世间怎样的故事。杨闯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

  (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3

  为了按期落实20xx年工作室计划,经上报县教研室同意,本着“互相学*、共同提高”的原则, 3月19日上午7:00我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xx(环县三中教务副主任)、李xx及xx初中五位语文教师赴xx中学开展“名师送教——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随同工作室一起去的还有环城初中领导魏继宏主任,他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本次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两位献课老师的课例展示(上午9:50——11:50)。第二个环节是课例点评(下午1:00——2:30)。

  参加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两位执教老师是xx中学的李xx及语文工作室成员、环城初中骨干教师李xx,他俩执教的课题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教学内容都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相同:在积累文言字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知人物形象。但两位授课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手段和所呈现的形式及教学风格却大不相同。李xx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采用的手段是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切合主题的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团队作用,在愚公精神的感召下“铲除”了本节课学生学*上的一座座“小山”。精当问题的设置给了学生学*的抓手,并引导学生在分享、收获中顺利完成了学*任务。教师语言精当,点拨适时恰切,学生参与面广,学*效率高,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李xx老师面对同一学*目标采用的手段是以提问和追问的方式,在检查学生预*质量中来呈现本节课的学*内容。学生活动充分,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师采用竞争机制这一杠杆撬动课堂活动,学生活动却活而不乱,教学环节有条不紊。教师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地完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两位老师真正做到了“同课异构”。在执教时两个人所采用的方法又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读这一最“原始”却最有效的方法,读是整堂课的主线,是读将整节课的授课环节紧密的串联起来,显得流畅自然,这又做到了异中求同。

  两位献课老师的课例展示,让现场的听课老师可触可摸,在对比鉴别中看到了优劣得失,也看到了因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层面和所采用方式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而且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在课例点评交流活动环节:首先,由两位献课老师就自己的课做自评,接着在场的听课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整个会场气氛融洽和谐。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实在、专业、到位的点评,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中肯,所提问题也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紧接着由我做了客观详细地点评,并和在场的老师做了很好的互动,把此次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最后由搭建*台的xx中学宁校长和环城初中魏主任对课例进行点评,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再完美的课也难免有缺陷与不足。对两位献课老师课例展示中的不足,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名师工作室李xx老师所授课的不足在于:(一)普通话不够标准,这是语文老师的硬伤,在语文课教学中会构成师生交流上的障碍,甚至产生歧义,更起不到语文老师普及普通话的示范作用。(二)课堂环节所用时间的把控上不够灵活,表现在前面的朗读、译读环节进行完以后,后面的美读环节由于时间的仓促,草草收场,使得本节课的高潮部分、难点部分,也是最精彩的环节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没有了结果,大大削弱了学生对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和教师对学生感性认识的提升空间。(三)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所给予的问题有些许笼统,不够具体,教师缺乏指导、示范,使有些学生茫然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学*效果。若对老师所设问题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造成困难的,老师应举一个例子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方向和抓手。

  xx中学李xx老师所授课的不足在于:(一)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读的层次,整个课堂的主线是读,但学生的读只是简单的重复、*面的滑行,没有层次,整堂课的活动也就没有了层次,因此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二)缺乏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主问题意识,而是一味的碎问,这样以来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学生疲于应对,更没有思考的空间。而且老师一个个的碎问,使学生没有充分活动的时间,甚至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三)太过依赖媒体的运用,整堂课教师在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全部由多媒体幻灯片替代。其实,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态度和美观程度对学生的书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而且整齐、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整堂课所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师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体现。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必要时可用,但它不能替代教师板书的重要作用。

  此次名师“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参加的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城乡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台,展示的*台,学*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活动中,工作室名师精彩的展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达到了我们语文名师工作室此次活动“互相学*、共同高”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两位献课老师及听课老师的辛劳付出与积极配合,更离不开城乡两校校长及其领导们的大力支持:环城初中梁校长悉心教导,积极协调,亲自送行,魏主任亲临现场热情指导工作;xx中学宁校长及沈主任等领导提前部署,热情接待,亲自参与。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两校领导们对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为有这样的领导而欣慰。在这里我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由衷地表示感谢!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4

  为配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语文组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共有七、八年级七位老师上课,特邀教研员詹必国老师担任评委,教学处毕文龙主任和学生处李文主任于繁冗的工作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比赛评价活动。赛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詹必国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点评,根据评委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毛金花老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中山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赛。

  综合赛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同课异构的理解1.理论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同课异构”的教研是学*、内化《纲要》的核心理念并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的过程。它的课堂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本次赛课,七、八年级的七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暗合了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

  本次赛课,我们选取了网络文章《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作者肖复今年九月份的新作,本次课堂教学大赛重在阅读过程的解读,这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在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曾繁老师在学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我”心理的前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主旨和写法;毛金花老师抓住“小”字做文章,

  引导学生思考小事给“我”产生的影响,理解“信念的力量”,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沈晶晶老师引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恶心”,分析“老头”的形象,最后归纳主旨;范福来老师以歌曲《小城故事》导入,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抓住文中的对比,理解“我”的“恶心”和拾荒老人人性的光辉,再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凌前进老师从标题“一件小事”入手,重点分析“五角钱硬币”照出的两个灵魂,以及不同的描写手法;侯存忠老师以“一位拾荒老人归还三万元”的故事导入,在概括故事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着重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联系时事进行拓展;谢红云老师以拾荒者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入两个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拾荒老头的高贵,并总结主旨。

  二、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论:1.教学目标的设定

  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在对肖复《一件小事》的解读上,参赛的七位老师教学目标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偏离了文本内涵把目

  标定位为诸如“小说写法”、“学*拾金不昧精神”等均应重新审视。

  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

  2.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赛课,总体感觉课堂预设的东西过多,生成的东西偏少。甚至一些经小组讨论形成的一些结论与单一的学生解读并无二致,小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如何设有价值的有效的问题,应该成为备课中慎重思考的问题。

  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本次赛课,完全按照常规课堂的要求,每节课中都加入“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这是本学期语文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也作为课堂模式中的新增部分。观其效果,对演讲者内容、过程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加强。

  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标都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改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只见“文”而不见“人”的现状。《一件小事》这篇文章,

  有着浓厚的散文风格,解读文中的“人”和“事”,如果陷入记叙文的要素等概念,走记叙文解读模式,值得商榷。

  以文体定模式,以情境与活动做指引,或许是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的有益探讨吧。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课文内涵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本学期其他年级的公开课也拟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

  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综上,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已经行的赛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5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评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范文5份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 1

  为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4月20日,大埔县在枫朗镇中心小学举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加活动的有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部小学语文教研员罗秀霞,实验小学、城东实验学校、百侯中小、双溪学校、大东实验学校及枫朗镇的语文骨干教师约五十多人。

  此次活动,枫朗镇中心小学的罗惠玉老师、城东实验学校的邬惠华老师、实验小学的赖惠娟老师和房菊芳老师就语文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彩色的梦》先后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

  课后,四位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并进行了教学反思,参与活动的各校老师也谈了听课感悟,进行了经验交流。

  接着,来自实验小学的廖艳梅主任对这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认为四位老师的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她也一分为二,对不足之处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指导。

  最后,罗秀霞教研员结合四节课谈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她强调: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扎实落实识字任务,注重书写指导和朗读指导,还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学*方法。

  活动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本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为教师们提供了沟通、交流、互相学*的*台,通过相互学*,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务。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 2

  按照学校的部署,语文教科室于周二下午在三号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王红、张霞两位老师分布开设了高一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观摩课和示范课,同课异构。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张敬军老师应邀亲临现场,全程参与了听评课并对教学、教研工作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王红和张霞老师的课是高一新教材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这两节均以《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等两篇写景散文为阅读文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别从问题探究、层层深入和精读文本、自主发现等不同角度完成了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等散文特点和写景手法的目标学*,是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市教科院张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分别指出了两堂课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张凯、刘辉、解甜甜、霍慧祯等多位老师都进行了评课。大家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设计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更加突出,学*目标应更有针对性,课堂应更注重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 3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教研水*,本学期教研月组内磨课阶段,数学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倪华*和马萍两位组内青年骨干教师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结合学生学情,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

  两节课从引入到探究再到练*,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课堂的整体把握都很好,都比较注重数学思想的体现。马老师的课堂比较严谨,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惯的培养。倪老师的课堂比较活跃,关注课堂文化的渗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位老师对多媒体的运用都比较娴熟,整合的比较到位。

  两位老师对课堂细节的处理还有点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的探究似乎并没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文化渗透也只是蜻蜓点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想要教好学生,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优于学生。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进行学*,增加自己桶里的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课后组内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尽量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江*视野阔,风正好扬帆”。学无止境,教艺无涯。我校数学组老师们正满怀希望,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以扎实的业务功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 4

  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结合20xx年教研工作计划,我校教务处于4月1日领导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根据教学进度重点研究了课题《蝙蝠与雷达》,活动先观摩了三位执教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堂。第一节课由四年级一班的韩金虎老师率先上场,第二节课由四年级二班米金兰老师执教,第三节课由四年级三班的王继艳执教。三位老师都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体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韩金虎老师教态和蔼,自身素质高,课堂设置凸现教学目标,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米金兰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为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迁移点,从激趣引入,环环相扣,以学促学,在动手做做中掌握学法、掌握知识。王继艳老师教学设计巧妙,在教学中突出了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的议课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各位语文老师及时进行研讨,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效的总结,使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教务处马主任精彩的点评,他对这三节课常满意,三位年轻教师的课都很精彩,他们用不同的设计思路,教学效果都很好。活动已经圆满地划上了句号,但我们相信,在阴田寄宿制小学这片沃土上,教研教改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姿,师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与辉煌。

  同课异构个人课堂简报 5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启动了新课标背景下“同课异构·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自2022年11月起至2023年3月结束,覆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以“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全体在职学科教师参训,聚焦单元整体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学员实践、作业指导、成果展示等环节,引领教师掌握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和实施要点,促进教师从听专家讲到卷入学*,由关注单一课时到单元整体思考,由经验主义到循证教育的变化。

  特邀参与线上研修活动的有全国深度学*教育联盟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泰安市功勋教师,泰山学院客座教授崔成林;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组员。浙江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章勤琼;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山西大学小学领域硕士生导师王红丽。

  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高波介绍,本次研修活动既是暑期新课标背景下“课堂变革与教学设计”研修的延续,也是面向学校、学科教师充分调研后,基于全区教育教学迫切需求精准设计的培训,主要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周期长,理论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学校教研和沙龙教研相结合,呈现一个完整的学*周期;二是资源优,特邀语文专家崔成林、数学专家章勤琼、英语专家王红丽等都是学科领域的优秀省内外专家,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入的研究,也长期深入课堂,有着大量的优秀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准把脉教师的难点和痛点。

  研修活动要求各校长、老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有效落实;沙龙、学校要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教师按照研修安排,确保研修工作有序进行;参训教师要保持学*动力,锤炼学*毅力,提升学*能力,学用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任务,确保研修效果落地落实。目前,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第一场培训已经结束,各沙龙、学校迅速成立教研团队,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研讨,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浓厚学*氛围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教师专业素养切实得到提升,让课堂教学变革真正发生,让盐湖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