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初中

1、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6、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煤气燃烧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8、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1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1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14、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15、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16、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 + CO2↑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17、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18、铝和稀盐酸(稀H2SO4)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19、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0、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1、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冶炼金属

2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3、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2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26、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 2HCl=CaCl2+H2O+CO2↑

27、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28、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9、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6H2O

30、硫酸与氯化钡溶液:H2SO4+BaCl2=BaSO4↓+2HCl

31、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 NaNO3

32、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33、硝酸铵和氢氧化钠:NH4NO3+NaOH=△=NaNO3+H2O+NH3↑

3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35、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36、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37、生石灰溶于水:

38、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39、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4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4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2、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43、焦炭还原氧化铁:

44、镁和稀盐酸反应:

45、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46、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47、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48、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49、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50、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1)

——初中化学方程式 40句菁华

1、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白色信号弹

3、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4、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高能燃料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8、镁和稀盐酸(稀H2SO4)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9、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CuSO4 + Zn == ZnSO4 + Cu镀铜

10、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镀银

11、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12、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1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14、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H2 + CO水煤气的制法

15、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1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17、二糖、多糖的水解,例如淀粉的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18、酸+盐→新盐+新酸

19、盐1+盐2 →新盐1+新盐2

2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21、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22、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2CO3+2HCl=2KCl+H2O+CO2↑

23、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6H2O

24、氧化铜和硫酸:CuO+H2SO4=CuSO4+H2O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 2Cu + CO2↑

2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7、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28、镁在空气中燃烧:

29、铁在氧气中燃烧:

30、生石灰溶于水:

3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3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33、高温煅烧石灰石:

34、木炭还原氧化铜:

35、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36、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37、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38、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39、硫酸和烧碱反应:

40、Mg+O2 2MgO 3Fe+2 O2 Fe3O4 2 Cu+ O2 2CuO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2)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 40句菁华

1、铝与非金属:4Al+3O2==2Al2O3

2、工业炼铁原理:Fe2O3+3CO高温2Fe+3CO2

3、与水反应:3Fe+4H2O(g)高温Fe3O4+4H2

4、氢氧化铁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5、硅酸盐Na2SiO3+2HCl==H2SiO3↓+2NaCl

6、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7、与水反应:SO2+H2OH2SO3SO3+H2O==H2SO4

8、与碱反应:SO2+Ca(OH)2=CaSO3+H2OSO3+Ca(OH)2=CaSO4+H2O

9、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10、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1、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12、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13、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14、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15、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16、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1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18、SO2+CaO=CaSO3

19、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20、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2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2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3、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24、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25、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2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2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2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9、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30、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31、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32、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3、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34、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3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38、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39、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40、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Fe3++3OH-===Fe(OH)3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3)

——高中化学方程式 40句菁华

1、H++10Cl-+2MnO4–=2Mn2++5Cl2↑+8H2O

2、酸性:

3、铁在氯气中燃烧 2Fe +3Cl2 === 2FeCl3

4、铁转化成亚铁离子 Fe + 2H+ == Fe2+ + H2↑

5、铁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 2Fe3+ + Fe ===3 Fe2+

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8、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1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3、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1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15、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7、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18、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9、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20、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2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3、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24、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25、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6、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27、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28、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29、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30、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31、铁和水蒸气 3Fe+4H2O=Fe3O4+4H2↑

32、铁和足量的稀硝酸 Fe+4HNO3=Fe(NO3)3+NO↑+2H2o

33、铁(完全过量)和少量的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34、钠与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

35、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36、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na2co3+hcl=nahco3+nacl

37、与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38、与co2反应:2mg+co2=(点燃)c+2mgo

39、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

40、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2fe+al2o3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4)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优选【5】份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每份质量的碳与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或模仿着学*。

  [投影]课堂练*(练*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一。

  完成练*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中学*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惯。

  [投影]课堂练*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二,随时矫正学生在练*中的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做练*二。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李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理解记忆。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议程式,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每份质量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份质量的水。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克二氧化硫.

  附2;课堂练*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4;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克氧气。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克氧气。

  4.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克铜.

  5.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克氢气.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或模仿着学*。

  [投影]课堂练*(练*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一。

  完成练*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中学*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惯。

  [投影]课堂练*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二,随时矫正学生在练*中的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做练*二。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李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理解记忆。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

  学*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指导】

  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

  (1)设未知量;

  (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点拨】

  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馈练*】

  1.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

  D.2.4g 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C)

  A.9g B.11g C.12g D.14g

  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

  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

  5.已知反应:2A+B===C+D,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A与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1.2g。

  6.在密闭容器中将20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现剩余氢气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C)

  A.1∶9 B.1∶8 C.1∶4 D.1∶2

  7.4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1∶6。

  8.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你能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提示:第一种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第二种方法,由于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了铝单质,所以铝的质量=氧化铝的质量×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铝的质量为5.3吨。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学*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课内探究:

  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为了满足0.4吨液氢充分燃烧,你会在助燃仓中至少填充多少吨液氧呢?

  要求:(1)先在学案上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交流计算依据。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交流。

  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2.【提出问题】各小组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思考你的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学生2:需要先设未知量为xg;

  学生3:最后还需要作答

  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得出不完善、不准确的步骤、格式,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自主构建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教师的讲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概括提升,而不是将一个程序化的步骤灌输给学生。

  3.【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102-例题1,对比分析大家刚才概括出来的解题过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或纠正的)?

  【讲解】教师利用学生的讨论,通过投影讲解强化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要求。

  (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正确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与自己总结的解题过程,补充、纠正:

  (1)列比例式前要先“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2)未知量应该设为“需要液氧的质量为x”,不应该有“g”。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态度。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复*提问]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的燃烧

  2、磷的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创设情境]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学生可能出现未配*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

  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讨论]

  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强调格式]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初中化学方程式 50句菁华(扩展5)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优选【5】份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一、离子反应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P58,内容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

  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本节课我们学*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做到熟练掌握。

  《基础训练》P40、9题。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2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析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过程与方法:复*有关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的兴趣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学法指导

  探究学*,自主学*

  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问题发现

  自我检测:问题:

  你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知识点的学*

  第2讲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考纲解读]

  1、能正确辨析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考点一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在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

  在______________都不能导电的__________叫做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衡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______水合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过程

  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________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如H2S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鸠�Cu2++2OH―。

  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式盐

  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

  如NaHCO3===Na++HCO―3,HCO―3鸠�H++CO2―3。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并写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硫酸

  ②盐酸

  ③氯气

  ④硫酸钡

  ⑤酒精

  ⑥铜

  ⑦醋酸

  ⑧氯化氢

  ⑨蔗糖

  ⑩氨气CO2

  NaHCO3

  2、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D、氯水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在如右所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

  滴加入另一种溶液时,则灯光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醋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1)判断电解质注意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②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③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导电的。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③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molL―1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molL―1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是错误的。

  考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_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A、加入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加入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加入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加入Zn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加入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②生成________的物质;

  ③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

  ④发生______________。

  (3)离子反应的本质

  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H+物质的量减少的是____________;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2―4、Ba2+、OH―;

  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

  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是HCO―3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2―3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下列典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苏打与乙酸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镁溶于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l2通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浓HNO3与Cu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浓H2SO4与Cu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NH4)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NaH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依据客观事实,抓住两易、三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三等:即三个守恒,

  ①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应相等);

  ②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相等);

  ③必须遵循电子得失守恒原理(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写成最简的化学计量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点

  ①微溶物处理方式有三种情况

  a、出现在生成物中写化学式;

  b、做反应物处于溶液状态写离子符号;

  c、做反应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写化学式。

  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不要忘记“鸠瘛薄

  ③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NH3↑,不加热写NH3H2O。

  ④浓HCl、浓HNO3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浓H2SO4不写离子符号。

  ⑤HCO―3、HS―、HS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

  离子反应中的多重反应

  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其中的一组反应。

  【例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4

  一、学*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5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

  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Ba2+ + SO42- = BaSO4↓)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Fe +Fe3+ =2 Fe2+ ”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 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上述Ba2+ + SO42- = 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 +Cl— = 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HCO3— +OH— = CO3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H2O ,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 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 + 2OH- = Cu(OH)2↓ 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P18*题一、2、3 *题二、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