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数学,中考

中考数学复*指导1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a-b)2n+1=-(b-a)2n+1(a-b)2n=(b-a)2n

  6.*方差公式:*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7.完全*方:完全*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方、尾*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8.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9."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10.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11.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中考数学复*指导2

  万能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为什么万能

  万能公式为:

  设tan(A/2)=t

  sinA=2t/(1+t^2) (A≠2kπ+π,k∈Z)

  tanA=2t/(1-t^2) (A≠2kπ+π,k∈Z)

  cosA=(1-t^2)/(1+t^2) (A≠2kπ+π,且A≠kπ+(π/2) k∈Z)

  就是说sinA.tanA.cosA都可以用tan(A/2)来表示,当要求一串函数式最值的时候,就可以用万能公式,推导成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最值就很好求了.

中考数学复*指导3

  在最后一个月里,中考数学复*不能只做题,关键还是“一个核心,四种方法”。

  一个核心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具体的数学思想包括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与整体、方程与函数等。

  方法一:梳理框架,形成知识串

  例如,你学过多少种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周老师现场梳理了15种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分线上的点到脚两边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底的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同底上的高相等;*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分;矩形对角线相等;通过比例式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行线分等分线段定理;*移、旋转或轴对称;圆中弦、弧、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等量转换;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

  方法二:整理易错,归纳小宝典

  以分类讨论复*课的整理为例,学生要会归纳以下五点:第一,学会分类讨论——代数注意多解,几何注意无图;第二,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中,关于边、角、高都要重点考虑;第三,对于圆的分类讨论中,要充分考虑圆的对称性,如圆心在同异侧等;第四,对于相似问题的分类,往往考虑不同的对应角;第五,动态问题的分类要学会化动为静,可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思考。

  方法三:回归课本、找出增长点

  增长点在哪找?

  首先,xx年中考数学试卷中考了“笛卡尔坐标系”获得了数学界的大力赞扬,其实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学与考查是教改精神的一种体现,而这些在数学课本也有很多将遇良才材料,这些需要学生在重温课本时要引起重视。比如:赵爽弦图、毕达哥拉斯定理、圆周率等。周老师推荐老教材8(上)第43页阅读材料。

  其次,还有教材中的课题学*与每章节前的引言。

  还有,每年的中考试卷中,都有一定的题直接源于教材的,像xx年的第8题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第15题求旋转体的表面积,第18题解不等式组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1题求概率,第22题(1)题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度问题等,而试卷设计的题目其本质都是课本中出现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

  方法四:进行专题练*,拓展好思路

  要拿高分的中考生,要注意抓住数学复*的转换。比如有一次中考中考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们看到觉得很难,因为这是高中的知识,中考中之所以出现了,是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考生可以将它转换成已经学过的二次函数,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扩展1)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

中考数学复*指导1

  圆的周长公式C=2π r 中的π是定义;

  圆的面积公式S=π*r*r,

  圆周率是指*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用希腊字母 π (读"Pài")表示。*古代有圆率、周率、周等名称。(在一般计算时π人们都把π这无限不循环小数化成3.14)

  圆周率—π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什么是π?

  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背圆周率的口诀】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4 3 3 8 3 2 7 9 5 0 2 8 8 4 1 9 7 1 6 9 3 9 9 3 7

  死珊珊,霸占二妻。救我灵儿吧!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5 1 0 5 8 2 0 9 7 4 9 4 4 5 9 2 3 0 7

  我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实就是撕我舅耳)三拎妻。

  8 1 6 4 0 6 2 8 6 2 0 8 9 9 8 6

  不要溜!司令溜,儿不溜!儿拎爸,久久不溜!

中考数学复*指导2

  (一)菱形的判定

  在同一*面内,

  1、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不管原四边形的形状怎样改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始终是*行四边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是在*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它是*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二)菱形的特殊性质

  菱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它具备*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

  1、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2、四条边都相等;

  3、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4、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5、在60的菱形中,短对角线等于边长,长对角线是短对角线的根号三倍。

  之所以说菱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特殊的*行四边形。

中考数学复*指导3

  在最后一个月里,中考数学复*不能只做题,关键还是“一个核心,四种方法”。

  一个核心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具体的数学思想包括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与整体、方程与函数等。

  方法一:梳理框架,形成知识串

  例如,你学过多少种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周老师现场梳理了15种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分线上的点到脚两边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同底的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同底上的高相等;*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分;矩形对角线相等;通过比例式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行线分等分线段定理;*移、旋转或轴对称;圆中弦、弧、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等量转换;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

  方法二:整理易错,归纳小宝典

  以分类讨论复*课的整理为例,学生要会归纳以下五点:第一,学会分类讨论——代数注意多解,几何注意无图;第二,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中,关于边、角、高都要重点考虑;第三,对于圆的分类讨论中,要充分考虑圆的对称性,如圆心在同异侧等;第四,对于相似问题的分类,往往考虑不同的对应角;第五,动态问题的分类要学会化动为静,可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思考。

  方法三:回归课本、找出增长点

  增长点在哪找?

  首先,xx年中考数学试卷中考了“笛卡尔坐标系”获得了数学界的大力赞扬,其实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学与考查是教改精神的一种体现,而这些在数学课本也有很多将遇良才材料,这些需要学生在重温课本时要引起重视。比如:赵爽弦图、毕达哥拉斯定理、圆周率等。周老师推荐老教材8(上)第43页阅读材料。

  其次,还有教材中的课题学*与每章节前的引言。

  还有,每年的中考试卷中,都有一定的题直接源于教材的,像xx年的第8题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第15题求旋转体的表面积,第18题解不等式组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1题求概率,第22题(1)题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度问题等,而试卷设计的题目其本质都是课本中出现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

  方法四:进行专题练*,拓展好思路

  要拿高分的中考生,要注意抓住数学复*的转换。比如有一次中考中考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们看到觉得很难,因为这是高中的知识,中考中之所以出现了,是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考生可以将它转换成已经学过的二次函数,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扩展2)

——中考英语复*指导 (菁华3篇)

中考英语复*指导1

  1、听力:带着问题和线索听录音

  听力部分最重要的是审题。拿到试卷后要快速浏览选项,确定所听重点并进行猜测对话或短文可能涉及的内容,带着问题和线索听录音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内容。另外不管是对话还是短文,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无须强迫自己听清每个单词,应把重点放在关键词或与问题有关的词句上。对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字等有关重要信息要做简单记录。当然,心理因素也非常重要,中考听力一般听两遍,假如第一遍没听清楚,千万别慌张,可以带着第一次的记忆去听第二遍,然后寻找与题目要求最接*的答案。

  2、阅读理解:文章至少通读两遍

  *年来中考阅读考查中使用了多种文体的语言材料,考查题虽较大部分根据事实判断,但也有题目必须整体理解归纳才能作出正确解答。语段可有3%生词,可据上下文猜测、理解。回答问题的语段除了理解,还要能正确表达,既要会用完整句子回答,又要会有用关键词简略回答能力。

  做阅读理解题时,可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也可先通读全文再看问题。文章至少读两遍,正确对待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不要慌,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意。对于文章中一些较复杂的长句,只要抓住重点和关键,问题就明朗了。做完题后,要检查一遍,对文中关键词语及重要语句一定要细读、读透。有时题目难度大,仅从字面理解还不够,要根据上下文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和推断。

  3、完型填空:从整体上领会全文大意

  完型填空题是综合类型的试题,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词语的运用和辨析、固定搭配和*惯用法等多种语法和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以及对各种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它是整张试卷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可以区分考生英语能力的高低。这部分内容对一些成绩较好的考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全对或绝大部分对,才能保证自己成绩优秀。

  做完型填空时,考生一定要记住:1、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切忌只盯住一个句子仓促解题。快速阅读时还要注意找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2、重视主题句。短文的主题句,往往是每篇文章的首句,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主题句是深入了解全文的窗口,甚至能以此句为立足点,从该句的时态、语气推测全文的主要内容。3、做完之后通篇检查,看是否顺理成章,可从语意和语法两方面检查。

  4、写作:运用最有把握的句型和结构

  写作从3个方面考察学生:内容分主要考查文章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紧扣命题、语言是否精炼。语言分主要考查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语法的运用是否正确等。结构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恰当地运用所学单词、词组和各类句型,行文是否流畅,衔接是否合理。

  对于英语写作,考生们要注意:

  1、写作前先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与要求,搞清题意。研究题目要求与关键词或要点提示之间的关系,确定主题、中心思想和要写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思路与框架。

  2、确定文章的时态,注意时态前后一致,动笔之前根据题意把需要的句型、动词短语等罗列出来备用。

  3、组织运用语言,运用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依据素材形成初稿,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地道,文理通顺,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和结构,应尽量避免*式英语。

  4、仔细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检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作修正。最后注意认真誊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建议考生们要注重*日积累。要积累词汇量、过渡词、各类句型套路,也可以多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范文。同时,前程善学还会不断总结更多的学*方法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帮助。

中考英语复*指导2

  中考复*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英语学*方法。

  一、错题收集

  初三学生考试较多,基本每月都有考试,*时还会有单元测试。学生在复*阶段,可以把每次考试中的错题摘录到笔记本上,以便总结归纳。对于这些错题,要知道正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并经常拿出来翻看,反复记忆以免再犯同类错误。

  二、真题训练

  1、听力:训练听力时,要懂得预测,多利用尤其一些零碎时间,可以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者听力题,以便培养自己的英语感觉。

  2。单选:着重掌握语法、词法及句法;分析句子结构、动词的搭配;注意不同语境中动词时态、语态的运用,例如做题时可以在题目上划出关键词,如带ing,ed的一些单词,帮助自己理解。

  3、完形: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阅读:注重五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词义猜测、图表理解、归纳主旨和推理判断。要紧扣原文,不可凭空想象。做题时可以先看题目,划起关键词再看文章,这样就能容易锁定答案的在原文的位置。

  5.作文:记好老师上课说的好词好句,多在写作的时候运用。课外时间可以多看一些英语素材,例如时事,名句,和自己喜欢的专题如旅游英语等,让自己身边时刻有好的英语氛围。

  6.单词:单词当然很重要啦,对着书本背单词这样的方法实在太枯燥了。你们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有趣的英语学*软件,在这我推荐一下能飞学*软件。你可以轻松地通过动画形式,人性化设计的听写单词形式中记到很多单词。当然要懂得去举一反三地使用单词。

中考英语复*指导3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重视基础,适量训练是重点。

  一、回归教材,保持对大纲的敏锐度

  很多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但事实上英语的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基本点都源自教材,我们可以花一定时间将初一、初二和初三的所有课本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物。与此同时,将以往试卷和练*中的错题进行总结,方便考前有效率的复*。

  二、紧随考纲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根据今年中考英语考纲的微调,我们了解到中考英语单选从往年的15题降到了13题(减少了两道对时态题的考察),而相应在听力填空部分增加了两分。这个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我们寒假应该加强英语听力的练*,所以坚持练*往年的中考听力试题,重点记忆关键单词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三、适量训练,化“深水”为“浅水”

  对于基础较好的孩子来说,我们除了保持对基本语法和单词的热度外,更重要的是“鱼翔浅底”,适量的训练中考英语中的35%的难题:每天至少两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的训练,前期可进行高考难度的训练,后期回归中考难度,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同时注意积累生词,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中考高频词汇。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数学中考复*学*计划 (菁华3篇)

初中数学中考复*学*计划1

  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方法则使数学思想得以具体落实,二者相互依存,成为中考数学永恒的主题。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建模、配方、待定系数法、方程与函数、消元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用来解题的“工具”,不能只知道有关名词,而应知道其实质和用途。在复*过程中,弄清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解决,不断积累,让学生逐步形成自身的解题经验,达到将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的目标。在中考数学复*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归纳,在解题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达到“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解答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推理证明题和应用解答题等。他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即审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备考中引导学生阅读要准确,注意隐含条件。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多涉及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前,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策略。*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

  做好专题复*,综合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理解与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思想。如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出现了不少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解析法、反证法、列举法……这些思想与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中要分层次训练,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采取不同的题型训练。经常改变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证明题、探究题、阅读题等。并进行变式训练,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并且把这些思想与方法渗透到每一个章节的复*中。

  2 适当进行一些专题训练。如函数与方程专题复*、数形结合专题复*、阅读型题专题复*等。使这一方面得到强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掌握更快、更深、更牢。

初中数学中考复*学*计划2

  一、复*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重点。确定复*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⑶.熟悉*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过程侧重评讲

  (3).是对每周所复*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效率。从复*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在每一个章节复*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要求学生在复*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寻找其它解法;

  ⑵.改变题目形式;

  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

  ⑷.改变题目的条件;

  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

  ⑹.串联不同的问题;

  ⑺.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初中数学中考复*学*计划3

  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前,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策略。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原初三数学老师着重谈中考复*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现初三数学教师着重谈*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策略;其余数学老师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着重谈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中考考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将对初三老师的复*起到指导作用,对初三老师把握中考动向,纠正复*偏差,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

  二、制定合理的复*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计划能让复*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中考的数学复*最好是分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在*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

  *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

  ①实际应用型问题;

  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

  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

  ④考查学生应

  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

  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

  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在练*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三、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时,学校领导或专家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避免因老师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班会课、专家讲座等),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的最佳效能。

  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的深入,数学加好友 发短信 复*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考生应把这简单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做练*(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效能。使学生学*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中考数学复*指导 (菁华3篇)(扩展4)

——备考化学复*指导 (菁华3篇)

备考化学复*指导1

  一、了解考试说明

  *年北京考试说明整体变化不大,可参考上年的考试说明了解高考中所涉知识内容,具体如下: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3.溶液和胶体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化学反应与能量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

  7.电解质溶液

  (二)、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

  2.常见非金属元素

  (三)、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四)、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了解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7.综合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常见物质(包括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8.能根据实验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③描述实验现象和收集有关数据

  ④分析现象和处理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⑤识别或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二、务必夯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搭建知识联系。

  *三年北京市高考化学*均分在70分左右,试题侧重在一定的框架下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及对知识联系的综合运用,在一轮复*时,务必夯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搭建知识联系。

  1.认真阅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细节。今年高考和模考中一些教材上的实验、图形及阅读材料经常被应用在考试*题中,因此在一轮复*时就要重视教材。但在实际复*时学*进度较快,而学生本身对教材上的内容缺乏自我判断和分析能力,老师会结合学生学校的复*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帮助学生细致梳理教材内容,录制出专属学生的教材使用的视频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到优能一对一各学*中心咨询报名。

  2.一轮复*时的元素化合物的复*时很多同学感觉烦躁的内容,物质多、方程式多、制备检验多……高效的掌握好这块内容很关键。掌握物质性质分析的一般步骤,例如先掌握物理性质、再掌握结构、先分析物质的酸碱性、再分析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先分析单质、其次分析氧化物、再分析酸或者碱的性质等等,务必在一定的逻辑顺序下去掌握,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方程式。同时复*完一种元素后立即找出相应物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有框架有联系。

  3.有机化学同样是一块需要细致掌握基础知识,特别强调知识联系的内容,*年有机化学考试难度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的多拿有机分,就很重要,因此一轮复*时要注重从官能团的角度去掌握物质的性质,同时关注反应条件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当然陌生信息的运用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头疼的一块。

  三、考试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分值不低的原理题,对于化学原理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掌握“理”。

  1.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衡原理,在*衡原理所涉内容中,化学*衡相对简单,水溶液中的离子*衡内容难度较大但这块内容今年高考中的难度缺不是很大,因此在复*时依据个人情况选取合适难度进行复*。

  2.电化学在高考化学中不管是在选择题中还是填空题中都是常客,而该部分内容主要运用到氧化还原的知识,氧还观在此就相当重要,同时还需关注环境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年高中中数次考察到此方面内容。

  3.原理复*不是简单的靠记忆,我们需要找到内容的核心在复杂的环境下去使用,同时建立答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实验是很多同学心中的.梦魇,很多同学对实验证明复*、实验题怎么做而烦恼。

  1.重视教材实验,教材出现的实验不管是正文中的还是课后*题中的都硬予以足够重视

  2.以物质的性质和实验装置为基础建立基本实验模型,比如把物质的性质和制取、除杂、检验联系在一起、一套装置可用于多组物质的制备等等

  3.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规范描述。

  4.注重探究思想、对比思想的运用

备考化学复*指导2

  1.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 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 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3.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4. 运用比较,同中求异

  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

  5.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复*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综上所述,复*元素化合物要在“全面、重点、联系、灵活”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备考化学复*指导3

  复*好化学主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

  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来填上血肉,然后用神经和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这个知识的有机体内涵丰富。化学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时训练来提高,靠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按“块”复*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