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1

  周瑜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2

  顾曲周郎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30] 。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31] 。

  (图册:洪宇宙版周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2] )

  一时瑜亮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33-34] 。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35-36]

  饮醇自醉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37] 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3

  周瑜

  从小看着《三国演义》长大的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三国最厉害的人物是诸葛亮,而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没有什么出色谋略的小心眼之人。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周瑜却是一个比诸葛亮要出色的多的人物。

  出色的政治家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主要表现在在以下方面:一是劝孙策取江东,开创基业。其时,北方豪杰林立,荆州刘表势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之天险,可以创业。事实证明,取江东成就了孙策的事业。二是取江东后为孙策策划了取庐江,再取荆州,再取益州,从而与北方划江而治,再一统*的'建议。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是符合这一走向。三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荆州江南四郡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如当时照周瑜的主张实施,便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了,很有可能便是南北对峙。周瑜的政治才能第四个表现则是攻占江陵后,规划了取益州大业。

  杰出的军事家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也远非诸葛亮可望其项背。他的军事才能还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长期担任东吴主要统帅,表现出杰出的统帅才能。二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足以表现其军事才华。三是赤壁之战后的围攻江陵之战。曹操兵败赤壁后,留两员名将曹仁、徐晃领八千精兵镇守荆州重镇、南郡首县江陵。周瑜领二万兵围攻。攻坚战历来不好打,而况江陵城高沟深、粮食充足。但周瑜与之对峙*一年后,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终将曹仁击退,占领江陵。

  周瑜人品出众不是小气鬼

  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完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周瑜在音乐上也很有建树,留下了“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周瑜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

  人们之所以对周瑜存在这么多的误解,大多出自于《三国演义》的不符合史实的编造。其实本来“演义”就带有戏说的成分,不能当正史看待,但是普通老百姓总喜欢把小说当真。而正史《三国志》的可读性又不如《三国演义》,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历史上的真英雄周瑜就这样被硬生生歪曲成了无才无德的小气鬼。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1)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1

  周瑜

  从小看着《三国演义》长大的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三国最厉害的人物是诸葛亮,而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没有什么出色谋略的小心眼之人。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周瑜却是一个比诸葛亮要出色的多的人物。

  出色的政治家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主要表现在在以下方面:一是劝孙策取江东,开创基业。其时,北方豪杰林立,荆州刘表势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之天险,可以创业。事实证明,取江东成就了孙策的事业。二是取江东后为孙策策划了取庐江,再取荆州,再取益州,从而与北方划江而治,再一统*的'建议。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是符合这一走向。三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荆州江南四郡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如当时照周瑜的主张实施,便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了,很有可能便是南北对峙。周瑜的政治才能第四个表现则是攻占江陵后,规划了取益州大业。

  杰出的军事家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也远非诸葛亮可望其项背。他的军事才能还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长期担任东吴主要统帅,表现出杰出的统帅才能。二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足以表现其军事才华。三是赤壁之战后的围攻江陵之战。曹操兵败赤壁后,留两员名将曹仁、徐晃领八千精兵镇守荆州重镇、南郡首县江陵。周瑜领二万兵围攻。攻坚战历来不好打,而况江陵城高沟深、粮食充足。但周瑜与之对峙*一年后,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终将曹仁击退,占领江陵。

  周瑜人品出众不是小气鬼

  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完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周瑜在音乐上也很有建树,留下了“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周瑜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

  人们之所以对周瑜存在这么多的误解,大多出自于《三国演义》的不符合史实的编造。其实本来“演义”就带有戏说的成分,不能当正史看待,但是普通老百姓总喜欢把小说当真。而正史《三国志》的可读性又不如《三国演义》,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历史上的真英雄周瑜就这样被硬生生歪曲成了无才无德的小气鬼。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2

  曹操*定北方以后,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

  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

  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现在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将军较量一番。”

  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

  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现在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起下来,我们怎么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

  张昭这一说,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

  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

  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你说说,该怎么办呢?”

  鲁肃说:“刚才张昭他们说的话全听不得。要说投降,我鲁肃可以投降,将军就不可以。因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样跟名士们交往,有机会还可以当个州郡官员。将军如果投降,那么江东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儿去?”

  孙权叹了口气说:“刚刚大家说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说的才合我的心意。”

  散会以后,鲁肃劝孙权赶快把正在鄱阳的大将周瑜召回来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孙权又召集文武官员讨论。周瑜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奸贼。这次他自己来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给大家分析了曹操许多不利条件,认为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而且老远赶到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兵马再多,也没有用。

  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胆也壮了。他站起来拔出宝剑,“豁”的一声,把案几砍去一角。他严厉地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桌一样。”

  当天晚上,周瑜又单独去找孙权,说:“我已经打听清楚。曹操兵马号称八十万,这是虚张声势,其实只不过二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给我五万精兵,我保管把他打败。”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

  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

  正像周瑜预料的那样,曹操的北方来的兵士不会水战,他们在战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就受不了。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船果然*稳不少。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个计策,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办法来打败他们。”

  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好,两人还商量好,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

  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部崩溃。

  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条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骑兵没法通过。曹操赶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铺路。他带着骑兵好容易才通过,可是那些填铺稻草的兵士,却被人马踩死了不少。

  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经过这场赤壁大战,三国分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3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兵之后,正要乘胜进兵,攻取南郡、荆州、襄阳,刘备派使者带了礼物,向周瑜祝贺赤壁之战的胜利来了。周瑜从使者口中得知,刘备的军队正屯集在油江口。他大吃一惊,知道这是要抢先攻占南郡。心想:我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前南郡唾手可得,他倒来抢现成!我要亲自去跟刘备讲理。于是,他告诉使者,自己要去向刘备回礼。孔明听说周瑜要来,笑着说:他是为了南郡。刘备问:我该如何应付他?孔明说:他来就如此如此与他应答。随即在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排列军马。周瑜一上岸,看到军势雄壮,心中不安。刘备设宴款待周瑜。周瑜客套一番之后,说:你在这里屯兵,莫非有攻取南郡的意图?刘备说:听说你要夺取南郡,所以来帮助,若是你攻不下来,我一定要拿下南郡!周瑜被刘备一激,心想:我只要弹一下手指,南郡便可到手,落得做个假人情。就说:我若攻不下来,那时由你去取。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周瑜回去之后,立即发兵,攻打南郡。哪知这一着早被曹操料到,他在败退途中已经给南郡的守将曹仁授予了抗击周瑜的密计。结果周瑜中计,不但没有攻下南郡,反而吃了一箭,身受重伤。

  这时孔明却乘虚而入,派赵云攻占了南郡。孔明又从被俘的曹军将官手中,得到用作调兵的兵符,诈称要急救南郡,调开了荆州、襄阳的曹兵,由张飞、关羽夺取了这两座城。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处。周瑜则气得箭疮迸发,半晌方醒。公元210年,曹操为了离间刘备与孙权的关系。借用汉皇的名义,封周瑜为南郡太守,挑起两家的争端。果然,周瑜派了鲁肃,去向刘备索讨荆州。刘备借口说,若将荆州给了东吴,他就没有安身之地,先借用一下,等他攻下西川,便将荆州交还。并且立了文书,交鲁肃带回。鲁肃回报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了,他明明是推托,哪有力量攻取西川?我有一个法子,使诸葛亮逃不出我的计算。你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然和好,他不去取西川,我派兵去取,然后将西川让给他,他把荆州还给东吴。鲁肃说:西川路远地险,很难攻取,都督的计谋非行不可吗?周瑜笑笑说:你真是个忠厚老实人!

  我会去取西川给他?不过借这个名义,路过荆州时向他要钱要粮,乘他不防,杀了刘备,夺回荆州。鲁肃受命,又往荆州去了。刘备与孔明商量。孔明说:你只要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鲁肃见到刘备,说:我家主公孙将军决定,起兵替皇叔攻取西川,换回荆州。但军马经过时,望供应一些钱粮。刘备见孔明点头,连忙说:难得孙将军的好心!孔明也说:大军到时,自然会远迎犒赏。鲁肃暗喜,告辞回去。刘备问孔明:他这是什么用意?孔明说:周瑜的死期到了!这样的计策,连小儿也瞒不过。他是想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进城来,哪里是夺取西川?刘备大惊,问:那该怎么办?孔明说:主公宽心,我只等周瑜到来,他就是不死,也差不多了。他便把赵云召来,吩咐说:如此如此,其余的事我自有安排。鲁肃回去见周瑜,说刘备、孔明都很高兴,准备出城劳军。周瑜大笑说:看来这次他中了我的计了!这时周瑜的箭疮已经渐渐*复,便亲自带领水陆两路大军五万人,往荆州进发。到了夏口,就问:荆州有人来接吗?刘备派来的人回答说;皇叔已将劳军的事安排好了,他在荆州城外恭候都督。周瑜继续领兵前进。到了*,并看不到有人迎接。船队开到离荆州只有十里远,江面上还是空荡荡的。哨探回报说:荆州城头上,插着两面白旗,却看不到一个人影。周瑜心疑,就叫船靠岸,亲自带了三千精兵,直奔荆州。到了城下,依然没有动静。就命令军士叫门,说是东吴周都督亲自来了。

  话刚说完,忽听一声梆子响,城头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出来问:都督究竟为什么到荆州来?周瑜说:我是为刘皇叔攻取西川,你还不知道么?赵云说:孔明军师已看透了你的用心,所以留我在这里守城,你休想进得来!周瑜一看情况不妙,调转马头就跑。哨探迎面赶来报告: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位刘备的名将,分四路杀来,也弄不清有多少军马,只听到惊天动地的喊声,都说要捉周瑜!周瑜大叫一声,坠下马来,箭疮又裂开。左右忙将他救起,送回船去。军士们传说:刘备、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听了大怒,咬牙切齿地说:你以为我取不到西川,我发誓要将它攻下!当即传令:继续西进,攻取西川!军队开到巴丘,又有人报告说,上游有刘备的刘封、关*二将领兵切断了水路。周瑜气急败坏,进退两难。这时又得到报告:孔明派人送书信来。周瑜拆开一看,信中大意说:听说足下要取西川,我以为切切不可。西川民强地险,易守难攻。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求成功,虽孙武不能。曹操刚于赤壁失利,片刻不忘报仇;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曹操乘虚而入,江南必化为一片焦土矣!我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周瑜看后,气绝身亡,时年三十六岁。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2)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50句菁华

1、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3、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4、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5、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6、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7、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8、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9、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1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1、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12、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3、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14、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15、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6、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7、草船借箭——语底:坐享其成

18、草船借箭——语底:满载而归

19、关云长卖豆腐——语底:人硬货不硬

20、孔明练琴——语底:老生常谈

21、诸葛亮吊孝——语底:装模作样

22、司马懿破八卦阵——语底:不懂装懂

23、关羽赴宴——语底:有胆有魄

24、鲁肃讨荆州——语底: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25、关帝庙里挂观音像——语底:名不符实

26、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语底:人在心不在

27、董卓进京——语底:来者不善

28、刘备编草鞋——语底:内行

29、许褚斗马超——语底:赤膊上阵

30、关羽打喷嚏——语底:自我吹嘘

31、关羽流鼻血——语底:红上加红

32、刘备摔孩子——语底:收买人心

33、张飞摆屠案——语底:凶神恶煞

34、张飞拆桥——语底:有勇无谋

35、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36、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37、曹操用计——又尖又滑

38、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3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0、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41、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42、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43、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44、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45、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46、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47、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48、关羽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

49、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50、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大难临头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3)

——三国人物歇后语 60句菁华

1、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5、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6、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7、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8、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9、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10、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1、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12、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13、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14、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15、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6、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17、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8、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2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1、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2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23、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5、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26、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7、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2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29、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30、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31、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2、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33、张飞讨债--声势凶

34、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35、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36、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37、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38、刘备编草鞋——内行

39、黄忠叫阵——不服老

40、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41、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42、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43、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44、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4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6、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7、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48、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49、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50、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51、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52、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53、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54、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55、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56、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57、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58、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59、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60、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4)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优选【五】篇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1

  1、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2、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3、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4、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5、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6、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7、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8、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9、草船借箭——有误(雾)

  10、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11、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12、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13、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14、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15、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16、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17、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18、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19、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20、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21、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22、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23、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24、曹操的人马——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25、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操之过急

  26、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7、曹操用计——又尖又滑

  28、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29、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30、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3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32、阿斗的江山——白送

  33、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34、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35、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6、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3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8、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9、张飞吃 ——黑吃黑

  40、张飞做针线——粗中有细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2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曹操转胎——疑心重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关羽开凤眼——要**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3

  董卓、貂蝉、吕布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阿斗、蜀国战将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阿斗的江山——白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赵云大战长坂坡 ———大显神威

  蒋干、徐庶、许褚、马超、庞统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草船借箭、东吴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司马昭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

  关羽战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踏错了门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开凤眼——要**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大难临头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4

  1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2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3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4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5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6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7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8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9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0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1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12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3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14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5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16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7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8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19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0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1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2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3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4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5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6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7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8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9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0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1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2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3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34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5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6 关公开凤眼--要**

  37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8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39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40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1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42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43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4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5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6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47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48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49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50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51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52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53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4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55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56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57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8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59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60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61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62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3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6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5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66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67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68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69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70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71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72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73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4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75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76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77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78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79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5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乱来一气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及其性格不同)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砣)——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菁华3篇)(扩展5)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范本五份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 1

  幼时埋没随百草,

  长成春风随摇荡。

  桃园结义今何在,

  雄关漫道谁称王?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 2

  老后横枪斩五将,

  少曾挥剑出长坂。

  墓前万人齐歌咏,

  子龙一身都是胆。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 3

  一杆长枪镇西凉,

  二战曹操弃发袍。

  赤肝赤胆朱忠心,

  白铠白骑锦马超。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 4

  羞花遮月沉鱼貌,

  报父除贼入虎牢。

  他年殒命白门处,

  逝水滚滚随波涛

  咏三国人物的古诗 5

  走骑封金山峦起,

  横马立刀波澜惊。

  江东百鸟聚川岭,

  闻君入吴夜不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