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 1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 2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 3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 4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 5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1)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精选五篇)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惯。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产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少数民族玩偶、少数民族知多少、录像、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导入

  (1)出示少数民族娃娃

  提问:你知道这些娃娃都是什么民族的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少数民族的服饰、鞋饰、头饰等都是不一样的。

  2.深入了解

  (1)讨论

  提问:你们见过少数民族吗?是在哪里见到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惯?

  (2)观看影视资料(藏族、傣族、蒙族)

  提问:他们是什么民族?服饰、住房、食物、生活、劳动、娱乐是怎样的?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将图片中的人物与民族用连连看方式进行配对。

  (2)交流分享,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说出理由。

  4.延伸活动

  知道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还有很多有趣的生活*惯和风俗。下面请你们欣赏一段民族舞蹈,猜猜她们又是什么民族的?

  活动生成与建议

  1.提供少数民族相关信息和书籍,让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更多的少数民族信息。

  2.活动可以与艺术结合,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乐器等,引导幼儿学*各民族儿童舞蹈。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族三个民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族①幼儿介绍***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族的姑娘-:***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族的花帽:是***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特产:***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特产酥油茶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献哈达的动作)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衔接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条理清楚,活动效果明显,每个孩子们都能注意力集中,对活动感兴趣,但教师的提问语有欠妥的地方,有些提问没有意义,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给孩子们听,教师的肢体语表现力再强些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提高语言逻辑能力及肢体表现力。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识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点。

  2.欣赏少数民族服装的美丽,感受多元文化。

  3.接着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少数民族服装和图片。

  2.准备少数民族音乐磁带。

  3.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漂亮的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学*包《主题活动·不同民族的服装》、亲子手册《主题活动·奇异的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观看少数民族服装表演,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观看四位分别别身着藏族、傣族、蒙古族、***族的服装。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四位同伴他们穿的各是什么民族的服装?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到“少数民族服装展示区”看一看,议一议各少数民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从各民族服装的头饰、上衣、下装、绑腿,鞋、袜等方面观察探究。

  5.引导幼儿从服装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不同民族服装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俗的关系。

  6.鼓励幼儿按意愿运用折、画、贴、剪等方式制作、装饰少数民族服装,并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播放少数民族歌曲,提供相应的服饰,让幼儿继续表演少数民族的歌舞。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4

  准备

  课件;民族服饰或图片。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画片。

  过程

  1、认识少数民族

  ①通过课件或图片、幻灯,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各自的生活*俗,主要居住地等。

  ②“考考你”。出示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放几段民族特点突出的音乐,老师做几个特殊的舞蹈动作或放几段舞蹈录像,请幼儿判断是哪个民族的。

  ③“我们都是中国人”。幼儿可任意选择扮演一个少数民族的儿童(用纸制作头饰和服装)。各族儿童一起游戏,舞蹈,组成一个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2、参观“民族文化村”。结合当地修建的民族文化村景点,带领幼儿去参观和参加一些民族娱乐活动。

  3、听有关地方语的相声,积累和丰富各地方、各民族语言的经验。

  4、游戏:将娃娃家扮成毡房、竹楼,给娃娃穿上民族服装,开展“民族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建议

  这是几个有关认识少数民族的活动,可分为几次完成。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5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族、朝**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族、朝**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2)

——各少数民族谚语范文5份

  各少数民族谚语 1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各少数民族谚语 2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各少数民族谚语 3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各少数民族谚语 4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各少数民族谚语 5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3)

——《少数民族》教案(精选5篇)

  《少数民族》教案 1

  活动目的:

  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活动重点:

  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

  活动流程:

  师生交流——幼儿竞赛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

  幼儿和老师交流

  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

  二、幼儿竞赛

  师:刚才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要考考你们。

  (一)抢答题

  如:云南地区有多少少数民族?

  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

  要求:谁先抢到板谁回答。

  (二)必答题

  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回答。

  三、结束评价。

  《少数民族》教案 2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 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族、朝**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 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 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 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族、朝**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反思: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少数民族》教案 3

  准备

  课件;民族服饰或图片。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画片。

  过程

  1、认识少数民族

  ①通过课件或图片、幻灯,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各自的生活*俗,主要居住地等。

  ②“考考你”。出示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放几段民族特点突出的音乐,老师做几个特殊的舞蹈动作或放几段舞蹈录像,请幼儿判断是哪个民族的。

  ③“我们都是人”。幼儿可任意选择扮演一个少数民族的儿童(用纸制作头饰和服装)。各族儿童一起游戏,舞蹈,组成一个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2、参观“民族文化村”。结合当地修建的民族文化村景点,带领幼儿去参观和参加一些民族娱乐活动。

  3、听有关地方语的相声,积累和丰富各地方、各民族语言的'经验。

  4、游戏:将娃娃家扮成毡房、竹楼,给娃娃穿上民族服装,开展“民族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建议

  这是几个有关认识少数民族的活动,可分为几次完成。

  《少数民族》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了解***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族

  ①幼儿介绍***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族的姑娘:***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族的花帽:是***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少数民族》教案 5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土环境因素,幼儿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动从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过认知探索活动、社会活动、亲子实践活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儿眼中具体而生动起来,从而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族。

  1、(一组幼儿戴***族帽。)大家好:我是***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4、小朋友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做了了解,你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族,和蒙古族。比一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朝**、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4)

——英语写作中一些常用谚语 40句菁华

1、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2、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3、天才不过是勤奋而已。

4、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宁可悔了改,不可做了悔。

7、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8、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9、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1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11、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12、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13、*河莫枉费水,*山莫枉烧柴。

14、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15、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16、Sit and eat, eat and sink.

17、People go up and water flows down.

18、Man by his will, tiger by his power.

19、Eating in the bowl, looking at the pot.

20、Gold has no feet and no man is perfect.

21、A half-understood knowledge is a mistake.

22、He bought cheap firewood and cooked rice.

23、Let people one inch, reasonable one foot.

24、The enemy of learning is self-satisfaction.

25、The main purpose of man is not to make money.

26、Take off and fly, the road is under your feet.

27、Bricks and tiles form walls and tiles form houses.

28、Poverty is always happy, wealth is always worrying.

29、Persuasion is beneficial and provocation is endless.

30、A stranger does not dare, and his strength is in vain.

31、Efforts to build strength, attitude determines height.

32、Return water, accumulate mud; after a thing, grow wisdom.

33、He went to the casino and refused to recognize his parents.

34、One man builds roads and ten thousand people walk in peace.

35、The person who fears is false, the person who fears is real.

36、Reading strengthens the brain and exercise strengthens the body.

37、The power can not be exhausted, the blessings can not be enjoyed.

38、Niang Tong Niang, the road is long; Niang Tong Niang, the line is long.

39、Neighbouring rivers do not waste water; neighbouring mountains do not waste firewood.

40、The government gate of the world opens to the south, and there is reason or money to stay away.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5)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菁华3篇)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1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这些省份包括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庆和湖北。

  今次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湖北,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江苏提出,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此前,江苏规定,少数民族考生*行院校志愿中A院校报考民族院校的,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报考其他院校的,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北京则提出,从2017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根据方案,黑龙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含八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18年取消。

  按照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保留的基本是《意见》规定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而过去那些地方性的`少数民族加分已经大多取消或减少。

  如天津提出,“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起只适用于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

  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加分政策“瘦身”

  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加分政策有所“瘦身”。

  譬如,北京市规定,从2017年起,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而在此前,北京市“少数民族考生”皆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山东省则从2017年起正式取消少数民族加分。

  各省市今年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对本地区招生改革方案的贯彻和落实。201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地依据文件精神,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

  因此,今年加分政策的调整,也符合公众的政策预期。如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在2015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中,便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执行至2016年,2017年取消。”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

  由于2018高考加分政策还没发布,如果有更新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的,可以参考2017年的。


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精选五篇)(扩展6)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 (菁华3篇)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1

  20xx年以来,县民宗局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的决策部署,坚持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工作方针,重点抓七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法律进寺庙"活动

  以"发挥正能量,共筑*梦"为法律进寺庙活动主题,我局扎实推进法律进寺庙,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一是将"宗教政策法规学*月"活动同"六五"普法相结合。以学*月活动为切入点,在宗教活动场所拉开普法教育的学*、宣传高潮,做到学*月活动同"法律进寺庙"共同推进,互相促进。二是制定方案,有组织实施。结合新津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月"活动,促进"法律进寺庙"实施意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责任到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法律进寺庙"活动。三是宣传引导,营造普法氛围。民宗工作总结20xx

  二、强加民宗四级网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把民宗网络建设作为深化民族宗教工作的支点,打造四级民宗网络建设。将现有的县、镇、村三级民宗网络建设延伸到村民小组,组建起县、镇、村、组四级民宗网络体系,做到民族宗教工作村有负责人、组有信息员,真正实现民宗网络服务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四级民宗网络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时发现问题、协调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三、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综合形象。

  进一步加大了宗教活动场所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重点加强了老君山道观、观音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检查和指导。在办公旨费很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经费请人对老君山庙会后卫生进行大清扫,并专题就老君山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向县领导提出将老君山纳入城市公园统一管理的建议,进一步提升老君山及周边区域整体形象,服务新津旅游建设。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素质。

  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纳入县委*部的党校培训计划,全县四个宗教团体和11个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参加了20xx年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学*。先后5次召集全县宗教场所负责人集中学*《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规,增强依法开展宗教活动意识。组织进行专题培训,对全县*30名主要教职人员开展反邪教的专题教育培训,提高对邪教的识别能力,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县佛教协会、县基督教爱国会等团体组织教职人员50余人参加市相关协会组织的培训。

  五、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

  结合民族工作新形势的需要,3月初,向全县各镇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紧急通知》,加强民族工作领导,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完善四级民族工作网络,建立全县民族信息员制度。加强基础信息工作,对全县少数民族、流动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学生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控情况。做好少数民族服务工作,先后接待、办理少数民族身份更改等事宜7人次。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2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惯、饮食的了解,让同学们接触到身边不同民族的风情,最终推动.个高校校园生活的向更为积极有益的的..开展,我药学院按校学生会安排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并组织院内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大概内容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少工部在活动前期,通过给各班负责人开会,积极调动少数民族同学们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2、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配合下,我们认真挑选由各班上报的文艺节目,进行了初选、复选,选出5个节目参加校里文艺展出,最终由校学生会选出2个节目代表园参加当天的少数民族文化节。

  3、给参加此次民族街展示的苗族和蒙古族的几位同学开了5次会,布置任务,并随时了解进展情况的。

  二、活动当天: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终于迎来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布置本院的民族街,活动刚刚开始,我院的民族街便受到的同学们的关注,通过板报的宣传、同学的介绍,以及对苗族和蒙古族食物的品尝、衣物的试穿,让同学们对两个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院民族街的文艺表演更是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尤其竹是竿舞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更是将活动带到了高潮。参加校里表演的文艺节目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少数民族文化节,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自然情况的、民族民俗以及风俗*俗,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但是活动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有些班级的节目不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要求。

  2、舞蹈动作不熟练。

  3、活动举办的当天路过的同学混乱,占了表演场地。

  4、表演节目时没有找好台心。

  虽然美中不足,但一部分不足已经在前期工作中得到了补救,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此活动中我院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在同学中反应热烈,并且在此活动中我院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在此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放松了*时紧张的学*心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惯,让所有的同学感受到了56个民族的趣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部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3

  一、基本乡情

  崇儒畲族乡地处霞浦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下辖27个行政村、171个自然村,总户数6287户,人口25003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个,畲族群众1087户、4830人,占总人口的19.3%,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141.3*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地2.5万亩,茶园8600亩,果园6500亩.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铃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粮及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

  二、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情况

  20xx年以来,我乡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用党的民族政策激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全乡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事业等都有很大进步。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已初步形成以茶叶、畜牧、蔬菜、水电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格局。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产业结构得到新调整。以农业产业为立乡之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稳粮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高优为重点,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资源特色,重点扶持发展种、养、加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发展。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等条件,进行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了环溪边洋的茶、菜、畜禽片区,霞柘公路沿线的菌、药、果片区,霞柘线腹地的林、竹片区,建成了三个示范基地。一是绿竹基地:大力实施以种植绿竹为主的兴竹富民工程,以霞浦县东孚农庄有限公司为依托,在巩固和发展崇儒绿竹丰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完成了霞柘公路沿线的低丘和沿溪地带的千亩绿竹长廊续建工程,在溪坪村边片种植绿竹1026亩,全乡绿竹种植面积达3106亩。二是速生丰产林基地:现已在溪西、兰下、亭头等村发展速生丰产林350亩。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是菌草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在溪西岚下等村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示范扶持的方式发展了200万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