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读万物简史有感 1

  嘿,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量吗?想知道地球的年龄吗?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但是,自从我看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以后,我就通通都知道了。

  《万物简史》告诉我们:1774年,内维尔·马斯基林决定利用艾萨克·牛顿关于以引力来测定地球质量,而且更多地利用三角测量法,这需要爬很多的山,马斯基林和数学家查尔斯·赫顿一起爬上了苏格兰的斯希哈林山。赫顿在作计算的同时发明了高线,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将*5000万亿吨。1793年约翰·米歇尔留下一种仪器的图样,这台仪器将精确地测定地球的质量。1797年,享利·卡文迪许用米歇尔的仪器得出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他的结果跟目前最准确的估计数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其实,地球是在不断隆起的,赫顿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新的大陆,顶起了山脉。赫顿的现论中特别指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我时间。还要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科学界才能着手解决地球年龄的问题,赫顿很有才能,率领大家开创一门新科学——地质学。

  大家看到了吧,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多少知识,不仅我有讲的这些,还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啊,它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万能博士”,还有什么是“万能博士”不能解决的呢?

  读万物简史有感 2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读万物简史有感 3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故事。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周刊》说的,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让我去了解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说实话,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能学到科普知识的书。

  布莱森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把一个个科学家的逸闻趣事,巧妙的“缝合”在知识板块里。这样一来,不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哈雷等科学巨匠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易可亲,而且通过一连串的故事会明白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门捷列夫“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灵感。在那种牌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按点球排成纵列”,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又如:“贝克勒尔不慎把一包铀盐忘在抽屉里的一块被包着的感光板上。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取出感光板,吃惊地发现铀盐在上面烧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来铀盐释放了某种射线”,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经过,而且生动地说明了放射性放射线的特点——不可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读完《万物简史》你会感觉布莱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书中。读完书中的广博知识会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也使我们晓古通今,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喜欢这样的书吗?

  读万物简史有感 4

  最*,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一位美国著名旅游文学家)。虽然呢,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呢,它已经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进化史……一个个标题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爱因斯坦在还是一个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是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职员发表的东西。于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时的拒绝!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组成世间万物的物质(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死的。

  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出现过,就不会消失。当你死亡之后,你身上的原子有趣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的、一块石头、一只猫、或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你的身上可能有一些莎士比亚的原子、爱因斯坦的原子,或是一只猫的原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长久的、不死的、永恒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吗?那就去看这本书吧!记住——《万物简史》。

  读万物简史有感 5

  昨晚深夜,小涛很兴奋的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那就是比尔?布莱森著作的《万物简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欢,好的科普读物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就像霍金著名的《时间简史》,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赶紧登陆当当网站,搜索到这本书,看到她的内容简介的时候,购买的欲望立即高涨,当当是这样推介《万物简史》的:“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个美国小读者的

  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评价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心痒难搔。下了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经验告诉我最快也要两天时间,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细阅读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曾经反覆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睿智的思想,*易的语言,让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现的世界,充满思考与未知,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爱,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过虫洞做时间旅行,无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来又看他的《果壳中的宇宙》,里面有许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论,膜世界等等,充满了奇妙的幻彩,不过说实话,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虽然霍金已经尽量写的*易并图文并茂了。

  《万物简史》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精彩呢?作者比尔是个著名的旅游家,相信他独特的视角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1)

——万物简史读后感(精选二十篇)

  万物简史读后感 1

  翻开书,大爆炸三个字映入眼帘。大爆炸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巨大膨胀,正因为有它,引力、电磁、核力以及质子、电子等许多粒子都从无到有出现了。紧接着,无数的气体尘埃不断集结,形成了太阳。地球,月亮,大气也逐渐形成。因为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应的温度,大气与水,生命就要在地球上起步了。

  书中对于行星的定义有具体说明。首先行星必须独立围绕太阳运转。第二必须有足够的质量,引力使它大致成圆球状。最后行星必须主宰自己的轨道。也就是说,行星的质量必须比穿越其轨道的其他任何天体要大得多。这与八大行星的`同向性,共面性,*圆性正好相吻合。

  对于地球,牛顿的理论认为它并不是个标准的球形。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导致它成为两极有些扁*,赤道略鼓的扁圆形。1785年,詹姆斯·赫顿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它自身内部运动在漫长中塑造的。由此基础,1807年,地质学会成立。

  经学*得知,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与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因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表高低起伏。包括但不限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则是由太阳辐射引起,包括了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地表形态的塑造正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19世纪初,地质学界围绕地球的形成发生争论。这取代了过去水成派与火成派之间的争论,诞生了灾变论派,均变论派。查尔斯·莱尔提出了构造板块学说,也由此成为现代地质学之父。而地壳运动又被称为构造运动,它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直到1953年,克莱尔。彼得森才成功测定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岁。

  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提出泛大陆学说。云莓干理论与陆桥理论在当时十分流行,但都不能完美得解释板块漂移。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才解释了地球的表面运动与内部活动。

  正是因为年复一年不断的研究学*,我们才会对地球,对宇宙,对这个世界有深刻认识。虽然现代人类的存在时间不到地球历史的万分之一,但我们依然在坚持。

  万物简史读后感 2

  这个暑假,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影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的事物,它的发展历程。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神奇的原子”,院子非常非常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他又能组成世间万物(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当人死了之后,人身上的原子会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一块石头,一只猫,或者是另一个人身上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事物都是长久的,不是的,永恒的・・

  这本书还讲述了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为蚯蚓弹琴;牛顿将一根针的眼缝插X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再大雷雨天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实验,

  竟然到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 ;爱因斯坦在还是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却没有一位物理尝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发表的东酉,于是,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的`拒绝。

  《万物简史》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朋,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的进化史……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我不知道却十分有趣的逗物,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有用,让我们学*科学的好书,值得我们去读。

  万物简史读后感 3

  《万物简史》以简短的文字、生动的图画描述了世间万物如何演变而来,并揭示了许多科学理论。

  作者是一位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科学读物。每当读了以后,总是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本书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当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讲的科学理论,由于许多高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浅显的`文字加以阐述,则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书中讲到的“万有引力”,虽然我很早便听说牛顿的这个著名理论,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完了关于它的叙述,才彻底明白了它的含义。作者这样写道:也许你正在看电视,这时,你吸引着电视机,电视机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间万物都有引力,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时你感觉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缘故。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也就懂了“万有引力”地道理。所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科学类书籍最好看、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奥秘。

  万物简史读后感 4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咱们展现了生命的奥妙,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面,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寻求天然真理的支付。在阅览的过程中,我似乎跟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前史的长河中漫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巨大与美妙的时间,引用了*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简直每一个被作者描绘的事情都独特并且惊人:世界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干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或许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愈加冰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射,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仅仅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作;富兰克林不管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居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境地……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可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以为《万物简史》才干称得上是真实的科普类旷世巨作。作者比尔·布莱森用诙谐幽默的写作方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览的过程中,咱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阅读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游览团”跟着导游乘坐韶光机,目击了前史上巨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异样的穿越游览。文章描绘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表面,动作描绘得分外详尽,把每一个巨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方式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恋恋不舍,最终使我们不由提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便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实验。”人间万物大约都是造物者的创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如同置身在前史的长河中,去领会这引人入胜的实验。

  万物简史读后感 5

  “人是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演化而来的吗?一个人的DNA有多少个亿的密码字母?一个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躯体怎么可能包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带着一连串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是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了灵感;达尔文为蚯蚓弹起了钢琴,是为了研究声音和震动对它们的影响;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使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她的美好,并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

  万物简史读后感 6

  万物的根本、浩瀚的宇宙、汪洋的大海・・・・・・你知道地球的大小?你知道大陆的移动?你知道微生物有多少?你知道・・・・・・你有没有梦到自己飞向遥远的太空?你有梦见潜到深海中去寻找美丽的.珍珠?

  一本《万物简史》会告诉你答案。在众多的书中,我为什么选《万物简史》,是那一张张精美的插画,一页页扣人心弦故事,从插画到思考,从思考再到想象,从想象再到回味。

  了解地球,了解生物,了解宇宙。这生命的美妙,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对万物感恩,感谢上帝让我们来到地球。

  把人们看不懂的相对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它。

  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这就是《万物简史》的主旨,但人们的破坏,造成了地球主人的厌恶,如果有人来到你家,到处乱翻,到处破坏,你还会高兴吗?

  我们要感谢地球收留我们人类,我们最好不要去破坏,既要去保护,又要去增添色彩!!如果办不到,你的“家”就会遭到地球主人“破坏”。就是一本书,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地球和其他“客人”的珍惜!

  万物简史读后感 7

  最*,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一位美国著名旅游文学家)。虽然呢,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呢,它已经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进化史……一个个标题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爱因斯坦在还是一个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是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职员发表的东西。于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时的拒绝!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组成世间万物的物质(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死的。

  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出现过,就不会消失。当你死亡之后,你身上的原子有趣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的、一块石头、一只猫、或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你的身上可能有一些莎士比亚的原子、爱因斯坦的原子,或是一只猫的原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长久的、不死的、永恒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吗?那就去看这本书吧!记住——《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读后感 8

  《万物简史》以简短的文字、生动的图画描述了世间万物如何演变而来,并揭示了许多科学理论。

  作者是一位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科学读物。每当读了以后,总是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本书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当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讲的科学理论,由于许多高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浅显的文字加以阐述,则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书中讲到的“万有引力”,虽然我很早便听说牛顿的这个著名理论,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完了关于它的叙述,才彻底明白了它的含义。作者这样写道:也许你正在看电视,这时,你吸引着电视机,电视机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间万物都有引力,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时你感觉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缘故。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也就懂了“万有引力”地道理。所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科学类书籍最好看、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奥秘。

  万物简史读后感 9

  在最*,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一切的一切,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探索,这是《万物简史》让我知道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万物简史读后感 10

  暑假老师推荐了一本《万物简史》,让我回味无穷。

  这是本带插图彩绘的科普书,作者比尔·布莱森运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笔法,结合有关现代化科学的发现,带领我们从微乎其微的质子、电子、中子、原子、分子一直漫游到浩瀚无际的太阳系、宇宙;带领我们沿着时光隧道漫游,让我们知道“世界是怎么从无到有”。它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感觉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种种伟大和神奇。使我这个不喜欢看科普书的人也被它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所吸引。比如,门捷列夫“ 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的`灵感,按点排成纵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悟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比如,一个人的DNA有多少个亿的密码字母?居然有32个亿的密码。再比如,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等等。总之从DNA到恐龙,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再配上可爱的彩色插图,让我轻松看完了并懂得了很多知识,感到世界是如此的惊奇和美妙。

  朋友们,你也想知道吗?那就看这本《万物简史》吧,它会带你到科学中遨游的。

  万物简史读后感 11

  最*,我读了一本简介事物来源和发展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使我了解到许多科普知识以及一些我以前从不注意的事情来源,还弥补了一些我了解不够的知识。

  《万物简史》分为科技、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医学、交通、历法、服饰、文化、体育、艺术、节日*俗、邮政通讯、地理地名、生活用品、饮食16个部分,讲述了300多个事物的历史。配插了400多幅包括实物和历史照片在内的精美图片,并通过简洁舒朗的版式设计将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营造一个个具象的场景,使我获得直观的阅读效果。

  《万物简史》所写的每一种事物的简史从内容到形式都独具特色,让我零距离感受、触摸真实而生动的历史,使我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走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万物简史》可以从任意一页读起,也可以在任意一页放下。它不仅给我许多全新的知识,而且会让我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事物的历史或蕴含着重要的.知识,或揭示着一种道理,或伴随着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历史,它所蕴含的知识、所揭示的道理、所伴随的故事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向我展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了解这些历史,对我的工作、学*和生活产生许多益处。它们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引发我思考和行动,使我对所处的世界产生新的认识。让我了解到许多重大发明或发现的背后有着许多艰辛和努力。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只有靠坚忍不拔的工作才有可能成功。

  这个世纪将是我们的时代,同时也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靠我们的努力去谱写新的历史。我们将发明创作更多更好的事物。

  万物简史读后感 12

  嘿,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量吗?想知道地球的年龄吗?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但是,自从我看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以后,我就通通都知道了。

  《万物简史》告诉我们:1774年,内维尔・马斯基林决定利用艾萨克・牛顿关于以引力来测定地球质量,而且更多地利用三角测量法,这需要爬很多的山,马斯基林和数学家查尔斯・赫顿一起爬上了苏格兰的斯希哈林山。赫顿在作计算的同时发明了高线,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将*5000万亿吨。1793年约翰・米歇尔留下一种仪器的`图样,这台仪器将精确地测定地球的质量。1797年,享利・卡文迪许用米歇尔的仪器得出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他的结果跟目前最准确的估计数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其实,地球是在不断隆起的,赫顿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新的大陆,顶起了山脉。赫顿的现论中特别指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我时间。还要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科学界才能着手解决地球年龄的问题,赫顿很有才能,率领大家开创一门新科学――地质学。

  大家看到了吧,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多少知识,不仅我有讲的这些,还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啊,它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万能博士”,还有什么是“万能博士”不能解决的呢?

  万物简史读后感 13

  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以前曾浏览过的《万物简史》又读了一遍。

  这部书是一本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的科普读物,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下面这些:有关宇宙的无限大的世界的;有关微生物的无限小的世界的;有关地球本身的;有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描述了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领略到这是一个神秘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其实跟人类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充满了变数,并没有那么一条看起来非常稳健的道路,可以从过去一直通到现在。真的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地球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且是一条荆棘遍布的路。

  简单地说,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在告诉我们,宇宙是多么神奇,地球是多么神奇,生命本身是多么神奇,我们也许永远都没有办法弄清楚这些神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意识到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的神奇”这件事本身,又有多么神奇……

  所以,虽然这是一本有关科学的科普读物,读过之后,却让我这个一向自以为是无神论者的人感觉:难道真的不是上帝造就了这一切吗?

  万物简史读后感 14

  翻开书,大爆炸三个字映入眼帘。大爆炸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巨大膨胀,正因为有它,引力、电磁、核力以及质子、电子等许多粒子都从无到有出现了。紧接着,无数的气体尘埃不断集结,形成了太阳。地球,月亮,大气也逐渐形成。因为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应的温度,大气与水,生命就要在地球上起步了。

  书中对于行星的定义有具体说明。首先行星必须独立围绕太阳运转。第二必须有足够的质量,引力使它大致成圆球状。最后行星必须主宰自己的轨道。也就是说,行星的质量必须比穿越其轨道的其他任何天体要大得多。这与八大行星的同向性,共面性,*圆性正好相吻合。

  对于地球,牛顿的理论认为它并不是个标准的球形。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导致它成为两极有些扁*,赤道略鼓的扁圆形。1785年,詹姆斯·赫顿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它自身内部运动在漫长中塑造的。由此基础,1807年,地质学会成立。

  经学*得知,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与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因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表高低起伏。包括但不限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则是由太阳辐射引起,包括了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地表形态的塑造正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19世纪初,地质学界围绕地球的形成发生争论。这取代了过去水成派与火成派之间的争论,诞生了灾变论派,均变论派。查尔斯·莱尔提出了构造板块学说,也由此成为现代地质学之父。而地壳运动又被称为构造运动,它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直到1953年,克莱尔。彼得森才成功测定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岁。

  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提出泛大陆学说。云莓干理论与陆桥理论在当时十分流行,但都不能完美得解释板块漂移。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才解释了地球的表面运动与内部活动。

  正是因为年复一年不断的研究学*,我们才会对地球,对宇宙,对这个世界有深刻认识。虽然现代人类的存在时间不到地球历史的万分之一,但我们依然在坚持。

  万物简史读后感 15

  进入校长室,我的眼球被这本书吸引去了,我在想,难道这本书是记载每个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死亡过程吗?我好奇,决定暑假期间抽空把这本书看好。

  《万物简史》的作者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作家——肯﹒威尔伯,从整体上看,本书内容精炼而紧凑,分三大篇章,第一编《演化中的大精神》,第二编《演化中的大精神所达到的境界,第三编《*地》。题为"万物简史"十分宏大,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陈述了它所陈诺的内容,它有着宽广的历史跨度,从创世大爆炸直到枯竭的后现代的今天。

  沿着这条路,肯﹒威尔伯采用一种简单的、让人容易接受的对话体娓娓道来,试图弄清楚人类在物质、感情、智力、道德、灵性上经常被困忧的一些矛盾的形式。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说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因此我对它来了兴趣,我认真地阅读这本书的简介、作者译者、序言、目录、引言。

  哦,幸运的是,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显得尤为生动。以下我摘录引言中的一段话:‘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贬低人类一样(至少我有过这种感觉,但我不介意),但是这段话确实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进化史,或者说是组成细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书里说的,也许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绵长的生命中,曾经是秦始皇龙袍的组成部分也说不定。我已经看完了这本书,但我发誓在我看过的章节中,我还记得最多的`东西是出自第三部。这并不是说别的章节不好,而是说明了人的记忆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只草履虫,那么你需要把这滴水的直径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里的一个原子,那你则需要把水滴的直径放大到24公里宽。比如说,一个原子的寿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幂年,或者还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比地球还要古老。又比如说,一个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怜的原子核,而如果没有原子核外面的电荷的话,你可以从墙上穿过去,所以与其说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说

  万物简史读后感 16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去探索。

  万物简史读后感 17

  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长了许多。全书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它介绍了从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横生的奇人趣事。对“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等人们似懂非懂的问题都做了合理解释,让我体会到大千世界奥妙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由北大校长许智宏教授亲笔提序。在6部30章*500页的内容里,我最喜欢阅读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纪,有些人正在搞懂远在天边,*在眼前的东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听了这个故事,你再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如果某个物体死亡,原子就慢慢离开寄主,游荡四方,寻找其他原子结合,产生新物体。也就是说一条鱼、一张纸等都可能是你的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们大量存在,多得我们无法想象,一切物体都由原子组成,比如在一块方糖大小的空气中,就有4500亿个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满,再乘以4500亿!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无处不在!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寿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这数字真是巨大啊!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这本科学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与美式搞笑绝妙融合,贯穿全书,使我收获颇多。这真不愧是一本能获得最高荣誉的书!

  万物简史读后感 18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着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着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成绩**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着作。

  万物简史读后感 19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故事。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周刊》说的,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让我去了解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说实话,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能学到科普知识的书。

  布莱森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把一个个科学家的逸闻趣事,巧妙的“缝合”在知识板块里。这样一来,不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哈雷等科学巨匠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易可亲,而且通过一连串的故事会明白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门捷列夫“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灵感。在那种牌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按点球排成纵列”,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又如:“贝克勒尔不慎把一包铀盐忘在抽屉里的一块被包着的感光板上。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取出感光板,吃惊地发现铀盐在上面烧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来铀盐释放了某种射线”,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经过,而且生动地说明了放射性放射线的特点——不可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读完《万物简史》你会感觉布莱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书中。读完书中的广博知识会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也使我们晓古通今,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喜欢这样的书吗?

  万物简史读后感 20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2)

——读《万物简史》有感优选【10】篇

  读《万物简史》有感 1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装舞会”,“我们在宇宙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

  合上比尔.布莱森的巨著《万物简史》,让我感到意犹未尽,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好。心中,无限欣赏,赞叹......这是一本为万物写史,为万物立传的书。这本书运用了幽默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从浩瀚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发展奇迹......

  在生存空间上,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山顶,已知生命全部生存范围寥寥无几,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地球对生命已经很和气,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一片死寂。总之,生命在茫茫宇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她需要一连串永无休止的好运方能诞生。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某小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后自杀;某中年海归博士因工作不顺,事业挫折自杀......这一桩又一桩的学历,让人看了也不免惋惜。他们不懂生命之贵,遇到重重困难,就轻易放弃了希望与奋斗的'动力。对于这些人,我多希望他们能看看路边石缝之间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学*他们的坚韧,感受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你在回头看看生命进化的历程,人类血染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人之为人的幸运了!

  看完厚厚的《万物简史》,作为人类之一的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一切都恰到好处,在茫茫宇宙中,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长廊里,不早不晚地赶上了这一场的生命盛会;同时,我特别感恩生命,给予我所有的一切。知足,珍惜着现在的一切。不论生活给我带来多大的挫折,我也会昂起头,对他们说:“这,是生命的赞礼,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

  读《万物简史》有感 2

  《万物简史》这本由比尔布莱森花费3年时间完成的科普读物,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类学的很多基本常识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比如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世间万物是怎样演进的?等等。讲述了作者本身和许多科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些科学现象和科学事件,诚然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以一种简洁轻松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一次科学普及,正如书中的副标题一样——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但这本书真真正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智慧而又幽默的语言,也不是我如何明白了之前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而是这本书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在读美国人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之前,我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一颗探索的心。不断地发现和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是一大动力,当然这很大程度归功于那些不懈努力地优秀的科学家们。但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对于世界和未来强烈的好奇心,恐怕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历过的阶段,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是多么地可爱,却又多么地一闪而过。

  本书作者也并非理工科班出身,但正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对宇宙、对地球的好奇和向往,在长大之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科学的真相,而书中所提到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那些巨大财富的科学家们,大多也都是仅仅因为对科学的向往,对真理的渴求,他们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性格怪癖,相同的是那种对科学义无反顾的执着。更有无数并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却仍为科学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科学家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等巨匠,也有很多我们不曾想到的故事。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他们每个人心中,我已经久违的探索之心。

  读《万物简史》有感 3

读《万物简史》有感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读《万物简史》有感 4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装舞会”,“我们在宇宙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

  合上比尔布莱森的巨著《万物简史》,让我感到意犹未尽,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好。心中,无限欣赏,赞叹……这是一本为万物写史,为万物立传的书。这本书运用了幽默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从浩瀚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发展奇迹……

  在生存空间上,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山顶,已知生命全部生存范围寥寥无几,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地球对生命已经很和气,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一片死寂。总之,生命在茫茫宇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她需要一连串永无休止的好运方能诞生。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某小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后自杀;某中年海归博士因工作不顺,事业挫折自杀……这一桩又一桩的学历,让人看了也不免惋惜。他们不懂生命之贵,遇到重重困难,就轻易放弃了希望与奋斗的动力。对于这些人,我多希望他们能看看路边石缝之间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学*他们的坚韧,感受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你在回头看看生命进化的历程,人类血染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人之为人的幸运了!

  看完厚厚的《万物简史》,作为人类之一的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一切都恰到好处,在茫茫宇宙中,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长廊里,不早不晚地赶上了这一场的生命盛会;同时,我特别感恩生命,给予我所有的一切。知足,珍惜着现在的一切。不论生活给我带来多大的挫折,我也会昂起头,对他们说:“这,是生命的赞礼,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

  读《万物简史》有感 5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尽。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读《万物简史》有感 6

  昨晚深夜,小涛很兴奋的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那就是比尔?布莱森著作的《万物简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欢,好的科普读物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就像霍金著名的《时间简史》,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赶紧登陆当当网站,搜索到这本书,看到她的内容简介的时候,购买的欲望立即高涨,当当是这样推介《万物简史》的:“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个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评价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心痒难搔。下了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经验告诉我最快也要两天时间,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细阅读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曾经反覆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睿智的'思想,*易的语言,让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现的世界,充满思考与未知,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爱,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过虫洞做时间旅行,无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来又看他的《果壳中的宇宙》,里面有许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论,膜世界等等,充满了奇妙的幻彩,不过说实话,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虽然霍金已经尽量写的*易并图文并茂了。

  读《万物简史》有感 7

  我们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为什么会有天文、气象、宇宙?这些问题我不知道问过妈妈多少次,可每次妈妈的回答都不能让我满意,心里一直有疑惑。这些问题在今年的暑假里,我终于领悟了,因为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科学发展史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手法描绘出了天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奥妙。从宇宙大爆炸,到黄石火山*几次的大规模喷发;从观察检测曼森陨石坑,到探索史前动物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上亿年前:灼烫的红岩地上,爬满了无数只能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单细胞生物!我又进入了侏罗纪——瞧!庞大笨拙的`梁龙正在啃食桫椤绿油油的叶子;马门溪龙正转着它那小小的脑袋,寻找食物……更让我忘不了是书中那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家林奈把部分动物的名字起成了生殖器的名字;当你睡在床上时,其实有200万个螨虫在吃你身上掉下来的碎皮屑!俄国人从1970年开始朝地下钻孔试图发现地心的秘密, 20年的钻孔只不过深入地下12公里,离地心还有5800公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以前总是认为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是多么的无忧无虑,有用不完的各种资源。原来不是这样的。书中不止一次的说到“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自身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自由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地球上恰好有水的存在,才有了生命。可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类还是象现在这样挥霍资源,那么若干年后的地球会不堪想象。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节约用水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绝不再浪费一滴水!从此,在学校或是公共卫生间,我看到有人不关水龙头,就马上跑过去关上,并且给那些不注意的人讲节约用水的道理。在家里,妈妈洗菜时有个*惯,总是先用淘过米的水浸泡下,再用清水冲洗,冲洗后的水再收集起来,可以洗抹布、拖把等等;我还从报纸上收集了一些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在马桶里放两块砖,可以减少排水量;煮过面条的水,可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养鱼换的水拿来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等等,于是我经常提醒妈妈也这样做。特别是我们隔壁的王奶奶家,更是节水的典范呢!他们家里放着一只大大的储水桶,专门收集“废水”再利用。洗过菜的水还要洗好几样东西,把洗过脸的水再拿来洗脚,最后是倒进抽水马桶冲厕,特别节约用水!如果每户人家日常都这样做的话,我想全世界每日可以节约下来的水量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呀。

  总之,这本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懂得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是多么重要,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情和去探究这奇妙的未知世界的兴趣,这也是我更加努力学*的动力!

  读《万物简史》有感 8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尽。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读《万物简史》有感 9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读《万物简史》有感 10

  “唉,好闷啊,一个人在家真没意思。”今天,正好爸爸妈妈在值班,所以我一个人在家,真没劲呀!

  于是,我的目光扫到了书柜上,“咦,这里怎么有一本我没有读过的'书呀!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就看看吧!”

  原来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作家比尔·布莱森。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他深深地迷住了,这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些我喜欢的内容,都是一些我想知道的内容。比如:“寻找超新星的人、寻找恐龙的人们、地下的烈火、小行星的撞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极轻的层面上进行测量······

  这本书主要写了《万物简史》是一本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以超常的智慧、幽默风趣的笔法,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发现,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人是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演化而来的吗?一个人的DNA有多少个亿的密码字母?一个普通身材的成年人的躯体怎么会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是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了灵感;达尔文为蚯蚓弹起了钢琴,是为了研究声音和震动对它们的影响······

  这本书能让我们懂得更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看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书啊!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3)

——读《万物有灵》有感范本十份

  读《万物有灵》有感 1

  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到,在我脑海中有两件令我感到敬畏的事:一是繁星闪烁的星空,一是内心的道德感受。道德我认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自我对书中作者的文字的理解,作者想表述的应该是动物之间的怜爱之心,无关情爱但关乎种族情谊。人类会有好人好事,会有慈善,也会感同身受。同样的,动物的内心也充满了慈悲和关怀,不会对同伴受伤熟视无睹,不会对同伴的虚弱漠然不顾,更不会对同伴的死亡冷眼旁观。查尔斯·达尔文虽然是个优秀的生物学家,但他却在动物的伦理上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他否认动物拥有人一般的“道德观”,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出于本能,并不会如人一般具有智力的反省与识别力。但我认为不应该为这种情感划分等级,怜悯和同情的`情绪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存在与不存在。能拥有这样的情感便足以证明动物也会互相关心,读者也不必用动物强者生存的例子来反驳作者万物相互关心的观点,因为动物的杀戮关乎生存,犹如人类工作场合优胜略汰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书中提到的是除竞争关系外的情感,不能因为一些特例反例而推翻已存在的事实。就像人类社会中也有无恶不作的坏人一样。

  希望人类能排除对动物人为的障碍,为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做考量。

  读《万物有灵》有感 2

  《万物有灵》是一本文学艺术价值高,且十分有收藏意义的一本书。书中的内容是《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它利用一幅幅精美的彩色手绘和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用名物之美诠释中国古典文化精髓,,带给读者深刻的记忆和感受。

  在读《万物有灵》时,我不由感叹中国古典文化之美丽,一字一句像是偏偏起舞的蝴蝶,盘旋在栩栩如生的插画上。插画十分生动,让我沉醉其中。古典文化的学*与艺术插画的欣赏相映成辉,让我在素淡的文化学*中感受艺术色彩的魅力。

  书中写了很多有趣的动植物,这些生物活泼灵动,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梅”,在图绘中,枝上的梅花白洁如雪,有的还是一个小小的花苞,紧紧缩成一个球,;有的半张着花瓣好似在试探外面的安全;还有的已经完全展开了雪白的花瓣,向外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大方的展示着自己的韵味。《诗经》中是这样描写它的:“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格式公整板正,句子文雅优美,正是古典文学的一大特点。

  既然是古典诗经,那必然是少不了许多生僻字。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有些我甚至见都没见过。比如“鹙”、“觏”、“隰”等。这让我不禁感叹起汉字的复杂多样,和古典文学悠久深奥的'历史。

  书中除了精美的彩绘图,还有著名的经典诵读专家白云出岫专门来为此书录制了310分钟的音频文件,让我们可以一边听书听讲解,一边阅读。以便于更快更细致的理解书中内容。这为我们读者阅读学*《诗经》提供了便利和新方式。

  万物有灵,万物皆有灵性。这本书让我们学*古典文化的同时还提高了我们的艺术素养,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我们*常也可以仔细的去留意身边的生物,发现属于他们的灵性。我们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世间美好生物的眼睛。

  读《万物有灵》有感 3

  “我走过了太多尘世的喧嚣,经历了太多人世的纷扰,哪里还有洁净的乐土,哪里还有宁静的家园?”当我拿起笔,准备写下我读完《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后的小感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几天前读到的一篇散文中的这段文字。这篇散文的作者同现代社会的许多人一样,在经历了诸多人事,被压力与烦恼扰乱了心神之后,发出了自己渴求宁静生活的心声。“洁净的乐土”、“宁静的家园”,这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求。只有在人们静下心来,捧起一本好书的时候,才能在文字间到达梦想中的桃花源。

  而《万物有灵且美》中的`德鲁镇就是人们心中与桃花源微微接*的地方,这是一片净土。

  吉米笔下的德鲁镇风景优美,乡下农人和和睦睦,简简单单地生活,并怡然自乐,还有许多有灵性的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畅快地生长。万物有灵有情,万事皆美好!

  “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看着绝望变成希望,死亡变成生机——一切都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的。”在救治班先生的羊群时,吉米这样说。在我看来,所谓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这些表达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悬壶济世,救治病人的医者。像吉米一样,对世间生灵*等看待,善待动物,救治动物的兽医,同样担的起“仁心”二字。

  《万物有灵且美》,这是吉米的文学著作,也是他的行医笔记,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在乡下工作生活的时光,必然有劳碌和肮脏,但是我却读不到一点儿埋怨、消极的当吉米不带着山姆出去的时候,这只与主人形影不离的小狗便让吉米觉得有负罪感;将追车当作一门艺术的小狗夹克,每当吉米离开,便要与他比赛;桀骜不驯的老猫“玻璃”,身手矫健到让人怀疑他有美洲豹的血统;准备踢人要害出的牛,吉米说它“一定对人们充满了仇恨。”可爱有灵性的动物与善良幽默的兽医,共同将生命演绎得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印象深刻。健忘严肃又善良认真的西格,热情活泼有爱捉弄人的屈生,自以为是又充满同情心的佟太太,坚强的农妇戴太太……尽管他们很多人的身上有很明显的缺点,但是丝毫掩盖不了他们的善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再加上吉米友善幽默的文笔的锤炼,他们都变得如此亲切。

  情绪,这些统统被吉米的博爱、仁慈和幽默感所取代,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吉米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动、乐趣都来源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对人与动物的善良、热情、宽容之心,对生命本身的敬意和珍惜之情,以及所遵从的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读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追求宁静的生活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但这又不是指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自己的内心毫无波澜,而是对生活既要热情似火,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每时每刻都有值得珍爱的人,一件小事也需要细细品味,每一抹美好的记忆都值得珍藏,每一个生灵都需要宽容以待。且行且珍惜,也许有一天,我会发现每天进出的寝室某个角落的灯光格外柔美。

  读《万物有灵》有感 4

  我看的书不算太多,但是也是从未停止过看书的步伐,最*我看完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万物有灵且美》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所以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

  我的爱书,《万物有灵且美》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兽医吉米·哈利,该书是吉米·哈利 “大地”系列丛书之一,描写了作者在约克郡乡间享受阳光、草原和动物的陪伴下,温馨风趣的人与各种各种的动物的相处。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对所有的动物的喜怒哀惧。也将动物们对一位兽医的独一无二的感觉渗透了出来。

  那只母羊奇迹般的活过来并不是因为医疗之效,而是麻醉剂暂时停止了它的痛楚,使得生命力中抵抗疾病的自然里发挥到极致。这个道理我永远不会忘记:疾病之所以会带给动物(甚或人类)死亡,往往是因为其痛苦或恐惧,已经先吞噬了患者的生存意志。因此,只要你能除却它的`痛苦或恐惧,奇迹时常会发生。也许这种说法是不合理性的,然后我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作者吉米哈利仅仅只是一名小小的兽医,然而他却把所有的动物们描写出了个性特点,吸引了我这个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人。他真心的去喜欢所有的动物,用心灵去体会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得所在。他在书中谈到动物与人是*等的。他对待动物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对待动物如自己的儿女一般。我从中得到了简单明显的体会。我相信只要你对所有动物有好。他会是友好的。在这本书中验证了。

  万物有灵且美。美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这本书中的美,属于内在美,动物的内在美。灵我想指的是生命,一个会动会生长的东西。万物就是指天地之间所有的一切一切。这六个字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只要有了生命,那都是美丽的。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万物有灵——且美。

  读《万物有灵》有感 5

  伟大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说:艺术包含了“两个灵魂之间的交谈”。

  很早的时候,我便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大象作画。也就明白了人类并非唯一爱好艺术的生物。艺术的产生来自于心灵的渴望,动物与人类一样会产生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人类中有一种艺术家叫做画家,用绘画的形式,以颜色、线条、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动物中也有“画家”,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通过他们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它们所蕴含的情绪,所喜欢、热爱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西里,一只14岁、3800kg的亚洲象,它的画作得到了很多专业艺术评价员的赞赏,当他们得知这样张扬、大胆充满幻想的'画作来自于一头大象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十分不可思议。当然大象并不是唯一的懂得绘画的动物,大猩猩也会绘画,只要有工具它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些图画。

  所以动物的灵魂也会被优美所煽动,当然它们并不懂得欣赏艺术,就像大猩猩会吃掉自己所做的画一样。因此动物与我们相似而又不同。

  读《万物有灵》有感 6

  这一章以宠物猫欧罗、边境牧羊犬傻蛋和作者自身经验为例,表达了人与动物一样,都会对未知的神秘事物产生恐惧,敬畏或好奇的情感,即面对未知所有生命都会害怕。如同人类一般,动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生理或生存需要这样的东西。在它们的脑海中也有奇异的,非物质层面的想象,也就是说动物也会胡思乱想,会思考一些超自然方向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些相对迷信的想法,但不得不说当人们遇到无法以科学常理解释的事时都会往灵异的方向思考,似乎这样能让心情舒服一些,动物也是如此。同时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动物的灵异事件,可见作者所写的动物与人一样都能接触到神秘世界,所言非虚。

  我很喜欢这一章中的一段话,像在黑暗的夜里,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黑的。就像在超意识的黑暗森林里,我们左右人,包括野兽和人类,看起来都差不多,又有谁能分得清楚哪个是野兽,哪个是人类呢?

  读《万物有灵》有感 7

  伟大的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说:艺术包含了“两个灵魂之间的交谈”。

  很早的时候,我便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大象作画。也就明白了人类并非唯一爱好艺术的生物。艺术的产生来自于心灵的渴望,动物与人类一样会产生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人类中有一种艺术家叫做画家,用绘画的形式,以颜色、线条、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动物中也有“画家”,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通过他们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它们所蕴含的情绪,所喜欢、热爱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西里,一只14岁、3800kg的亚洲象,它的画作得到了很多专业艺术评价员的赞赏,当他们得知这样张扬、大胆充满幻想的画作来自于一头大象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十分不可思议。当然大象并不是唯一的懂得绘画的动物,大猩猩也会绘画,只要有工具它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些图画。

  所以动物的灵魂也会被优美所煽动,当然它们并不懂得欣赏艺术,就像大猩猩会吃掉自己所做的画一样。因此动物与我们相似而又不同。

  读《万物有灵》有感 8

  在微冷的周末,搬一把躺椅躺在阳台上,手读一本好书,感受着从阳光里传递出来的热能量,身体随着躺椅的晃动摇啊摇的,这时便是一周的疲惫学*中最惬意的时候了。而我手里拿着的书,就是《万物有灵且美》。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兽医在为各种动物治病时发生的各种趣事,也是作者的亲身体会。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吉米·哈利把各种动物描写得十分生动,把万物生灵描写得十分有思想。比如:把追车当作一种可贵的艺术的小狗“夹克”;桀骜不驯、身手矫健到让人目瞪口呆并且怀疑他是否有美洲豹血统的老猫“玻璃”;瞄准位置估摸好角度算准时间,单踢人要害的牛;忠诚尽职,一步不离你并且假如你不带它去电影院它就会藏到床下只露出个头、用极受伤的表情望着你的家犬……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活泼和有趣。

  作者吉米·哈利只是个普通的兽医,可是他写的书却能够吸引许多读者。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着一颗真心喜爱动物并且真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在他的心里,动物与人是*等的,而大自然便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万物有灵且美。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发现生灵的美,自然的美以及万物的美,这就是生活。吉米·哈利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爱与大自然生活在一起,他善于从与自然共处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发现生活的美好,用生动的细节加上幽默的文字来表现出万物机灵活泼各个方面,使读过这本书的人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无限的趣味和快乐。正是因为如此,这本书才能这么打动读者的心。

  手中的《万物有灵且美》一书赋予了我这样美的梦和心境。如果一定要甄选出最能感染人心的艺术的话,自然当之无愧。在自然中去体验生活,你会看到很多在大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在大自然里,你可以去观察,去观察蜘蛛是怎么结网的;你可以去发现,去发现蚂蚁的.洞穴在哪里;你可以去探索,去探索荒草萋萋的山洞;你可以去体验,去体验骑在马背上时你大喝一声“驾!”的奔放,风吹起你头发时的清爽;你还可以去玩耍,摘一朵野花别在头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爬树找鸟蛋……不可否认,自然让我们懂得更多,眼界也开得更广。

  用俯拾皆是的幽默去描绘生命的活泼,用*和的心态去解读感情之温存。这样才是大自然的生活。读了《万物有灵且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20世纪与21世纪相差那么大,乡村与城市的差别那么明显。当那一座座高楼大厦站立起来的时候,当每户人家都多了防盗门与防盗窗的时候,当高科技与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的时候,它们隔绝的不仅仅是大自然,还有他们年轻一代的心。城市里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匆忙。他们的心逐渐冰凉,最后直至寒冷。每当这个时候,朋友啊,放下你手中永远也忙不完的活,停一停,去到大自然里走走吧!当你踏进大自然时,你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是勃勃生机,春意盎然。当自然的风拂过你的脸颊,吹动你的衣裳时,当小草轻轻地缠绕着你的脚时,当蝴蝶们围着你飞时,你可以感受到来自阳光的热量,大自然的温暖直入你心房,心正在融化,嘴角便勾起一条优美的弧度,笑容便展现在你脸上。

  上帝不仅仅把人间道理写在《圣经》上,同样,他也写在了天地之间。在与大自然共处时,你同样也能读懂它。

  读《万物有灵》有感 9

  这一章以宠物猫欧罗、边境牧羊犬傻蛋和作者自身经验为例,表达了人与动物一样,都会对未知的神秘事物产生恐惧,敬畏或好奇的情感,即面对未知所有生命都会害怕。如同人类一般,动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生理或生存需要这样的东西。在它们的脑海中也有奇异的,非物质层面的想象,也就是说动物也会胡思乱想,会思考一些超自然方向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些相对迷信的`想法,但不得不说当人们遇到无法以科学常理解释的事时都会往灵异的方向思考,似乎这样能让心情舒服一些,动物也是如此。同时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动物的灵异事件,可见作者所写的动物与人一样都能接触到神秘世界,所言非虚。

  我很喜欢这一章中的一段话,像在黑暗的夜里,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黑的。就像在超意识的黑暗森林里,我们左右人,包括野兽和人类,看起来都差不多,又有谁能分得清楚哪个是野兽,哪个是人类呢?

  读《万物有灵》有感 10

  本书的作者吉米·哈利是英国的一个乡村兽医,他用看似*淡的文笔写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所医治的动物,细细读来,却妙趣横生。

  作为一名乡下的兽医,哈利的工作无疑又脏又累,而且毫无浪漫可言,他不得不在晚上睡得正熟的时候被电话铃声叫起来,独自开上车,穿行于阴森恐怖的乡间路上,并要随时面对那些牛、马、羊等大中型动物的暗算,以及某些农夫的市侩和冷漠无情。然而,哈利对那些动物和农夫却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在哈利眼里,大大小小的动物都是可爱的生命。那些形形色色的农夫,在哈利笔下则显得格外有趣:到乡下寻找自己的事业却最终铩羽而归的钢厂工人,喜欢管闲事的老太太,有着传统农夫尊严的农场主们,放弃农场渴望成为艺术家的农人……虽然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千差万别,却都通过哈利让我看到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善良。

  哈利是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人,他热爱的方式足以令许多隐士汗颜。多数隐士的归隐,也不过是单纯置身于自然之中,间或留下几首*庸或出色的诗赋辞章。而哈利却做了五十年的乡下兽医,年到古稀依然奔走于乡间,而且乐此不疲。哈利的多部作品都成为畅销书,写作为他带来了显赫的名声和巨额财富,1979年他获大英帝国勋章并受到女王的接见,然而,他却一直坚守在乡下兽医的岗位上,直到1995年因癌症去世。

  《万物有灵且美》是一本写爱的书,却没有哪怕是轻声细语的说教,*实的语言,幽默轻松的口气,述说的也是*凡的生活,读起来心中却如轻风拂过万顷碧波,宁静和温馨的感觉久久萦绕……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4)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菁华6篇)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

  看到这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庞杂。因为以前也有读过好些科普类的书,能够将书的名字写成“万物简史”的,这就是第一本了。大学以前有看过好几本霍金的书,总体上,他的书传说中很浅显,但是要是认真读下去,会发现还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解。

  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很复杂,但是翻开目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出那种十分前卫的名词,诸如“选择历史”、“弦理论”、“表象奇迹”之类的名词。而是一些很*易*人的如“爱因斯坦的宇宙”、“欢迎来到太阳系”之类的短句。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本更接*我们普通人的书籍。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没有将这本书全部看完,所能说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这本书时,它确实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没有用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给你讲诉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从很多侧面让你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事实。

  它会给出很多相关性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生动的。比如,其中有段关于牛顿的描述: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没有像传统教科书中那样:聪明好学,勤奋努力,18岁就进入了剑桥的三一学院,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而科学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间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惊世结论。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是很多时候在教科书上一些个性就被磨灭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职业形象。

  另外,“万物简史”中也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与艰辛。那段关于173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秘鲁远征,让人体会到了两个世纪前的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坚强。而富兰克林不顾危险去放风筝,也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执著。而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耗时间、耗精的事情。然而我们*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的并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过程,最后把两个都记住就行了。

  而在科学研究中这样的态度是不太好的。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总结出很多的公式、结论,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复杂性,而这个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

  其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的。大致是这样的:斯特恩老先生在听了一次报告会之后,决定去验证空间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盖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实验。结果是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依旧是没有结果。经费不足,再加上一战战败,德国的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苦。最后还是再一次偶然中才发现了结果,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实验。

  而本书关于对生物知识的讲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话“一个星球,一次实验”,让人很触动。当我们身边的物种都消失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人类占有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我们给了其他物种多少空间?

  也许生命的奇迹不在于一个物种的繁荣,而是一群物种的兴盛。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2

  看到这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庞杂。因为以前也有读过好些科普类的书,能够将书的名字写成“万物简史”的,这就是第一本了。大学以前有看过好几本霍金的书,总体上,他的书传说中很浅显,但是要是认真读下去,会发现还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解。

  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很复杂,但是翻开目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出那种十分前卫的名词,诸如“选择历史”、“弦理论”、“表象奇迹”之类的名词。而是一些很*易*人的如“爱因斯坦的宇宙”、“欢迎来到太阳系”之类的短句。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本更接*我们普通人的书籍。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没有将这本书全部看完,所能说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这本书时,它确实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没有用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给你讲诉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从很多侧面让你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事实。

  它会给出很多相关性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生动的。比如,其中有段关于牛顿的描述: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没有像传统教科书中那样:聪明好学,勤奋努力,18岁就进入了剑桥的三一学院,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而科学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间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惊世结论。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是很多时候在教科书上一些个性就被磨灭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职业形象。

  另外,“万物简史”中也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与艰辛。那段关于173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秘鲁远征,让人体会到了两个世纪前的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坚强。而富兰克林不顾危险去放风筝,也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执著。而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耗时间、耗精的事情。然而我们*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的并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过程,最后把两个都记住就行了。

  而在科学研究中这样的态度是不太好的。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总结出很多的公式、结论,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复杂性,而这个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

  其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的。大致是这样的:斯特恩老先生在听了一次报告会之后,决定去验证空间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盖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实验。结果是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依旧是没有结果。经费不足,再加上一战战败,德国的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苦。最后还是再一次偶然中才发现了结果,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实验。

  而本书关于对生物知识的讲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话“一个星球,一次实验”,让人很触动。当我们身边的物种都消失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人类占有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我们给了其他物种多少空间?

  也许生命的奇迹不在于一个物种的繁荣,而是一群物种的兴盛。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3

  经过同学和小伙伴的推荐,这个寒假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我觉得这本书内容很精彩,而且读后有很多感悟。

  书中讲述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而奇妙的时刻: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话题作了极为精当的描写,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叹: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一些发明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气污染、动物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4

  看到这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庞杂。因为以前也有读过好些科普类的书,能够将书的名字写成“万物简史”的,这就是第一本了。大学以前有看过好几本霍金的书,总体上,他的书传说中很浅显,但是要是认真读下去,会发现还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解。

  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很复杂,但是翻开目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出那种十分前卫的名词,诸如“选择历史”、“弦理论”、“表象奇迹”之类的名词。而是一些很*易*人的如“爱因斯坦的宇宙”、“欢迎来到太阳系”之类的短句。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本更接*我们普通人的书籍。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没有将这本书全部看完,所能说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这本书时,它确实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没有用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给你讲诉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从很多侧面让你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事实。

  它会给出很多相关性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生动的。比如,其中有段关于牛顿的描述: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没有像传统教科书中那样:聪明好学,勤奋努力,18岁就进入了剑桥的三一学院,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而科学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间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惊世结论。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是很多时候在教科书上一些个性就被磨灭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职业形象。

  另外,“万物简史”中也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与艰辛。那段关于173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秘鲁远征,让人体会到了两个世纪前的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坚强。而富兰克林不顾危险去放风筝,也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执著。而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耗时间、耗精的事情。然而我们*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的并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过程,最后把两个都记住就行了。

  而在科学研究中这样的态度是不太好的。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总结出很多的公式、结论,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复杂性,而这个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

  其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的。大致是这样的:斯特恩老先生在听了一次报告会之后,决定去验证空间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盖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实验。结果是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依旧是没有结果。经费不足,再加上一战战败,德国的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苦。最后还是再一次偶然中才发现了结果,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实验。

  而本书关于对生物知识的讲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话“一个星球,一次实验”,让人很触动。当我们身边的物种都消失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人类占有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我们给了其他物种多少空间?

  也许生命的奇迹不在于一个物种的繁荣,而是一群物种的兴盛。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5

  从孩时到长大后,没有改变的是,我一直很好奇世界的真实模样。时常想,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怎么来到世界的?对我们是整个世界的地球,在外星人眼里是什么样?

  小时的我以为选择理工科就能解开这些困扰我的问题,以为理工科就是研究什么粒子夸克时间机器。等上了大学才知道所学非我想要。但现在看来至少看科普书籍来更轻松些吧。

  万物简史——看名字就觉得够霸气,当初就是冲着这个名字和内心中对这个名字的憧憬买来拜读的。刚翻开书还没正式读时,心中更多的是怀着一股对科学的敬意和对自己义无反顾的狠劲,看着看着,欲罢不能,作者以狗仔的精神,把正经严肃的科学讲的津津有味,就像看八卦周刊的心情看科学家们怎样纠结又怎样为存于他们心中的某个信念费尽磨难,或多幸运或多倒霉或多耍心机的探索科学的真相。读前已经做了心理建设,有准备去读一本严肃的科学书,没想到作者给了我惊喜,除了有趣的讲述的方式,还有包罗万象的内容,作者没有辜负万物简史这个名字,从大的宇宙到小的原子,从遥远的过去到未知的未来更多的是,作者向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门,从这扇门中看世间万物,看我们自己......

  作者在描述生长在除了岩石、风雨和寒冷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的北极荒原的地衣时是这么说的:“生命对于地衣来说是什么?它们的生存冲动、活着的欲望和我们一样强烈——有可能更加强烈。要是我们被告知,我不得不当几十年林中岩石上的地衣,我认为我会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地衣不会。实际上像所有生物一样,它们蒙受苦难,承受侮辱,只是为了多活一会儿。总之,生命想要存在。”

  地衣尚如此,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却生活的漫不经心。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如此渺小,无数奇迹的累计成就生命,幸运如我们,无数次的被选择,无数次的几乎不可能的几率,我们死里逃生化险为夷,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不可预知的灾难每时都在发生,但我们怎能辜负几乎无休止的天意眷顾。

  单凭好运远远不够。于是,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6

  距离上一次发读书笔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多星期内,我读完了两本书,一本漫画集,一本科普书,还有一本社会学类正在读。今天要说的是这本叫《万物简史》的科普,不过我的思维有点乱,没什么信心写好——这是大背景。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得我非常兴奋,后半部分读得我如坐针毡,这主要与我的个人兴趣有关,与书无关。

  提到《万物简史》,绝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到底是是个什么史?所谓的万物又包括了哪些方面,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本人类探究万物的科学史,你能想到的很多科学领域,诸如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都在这里有所涉及。究竟人类是如何从无知变成有知,如何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生物意义上的自我),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这本书会很荣幸地登上你的书单。

  作为一部科普类书籍,目前分为了给大神看的高难度版本和给小白看的通俗入门版,如果非要给这本书下个定义,它应该算作小白进阶版。所谓进阶不是因为它难懂,只是相对于浅显易懂的轻科普而言,这本书显得很有逻辑。谁都不知道作者脑子里装了多少知识,竟能将五花八门的科学史谈得如数家珍。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很典型的故事性科普,前后逻辑性很强,一旦书中出现了某个科学界人物,作者接下来一定会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的生*,顺便谈谈他的“黑”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话里总是携带着一丝幽默感,好像一个诙谐的老头——实际上作者今年已经66岁了——在给你讲述科学界野史。

  你能够读到一点《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意味(如果作者文笔再好一些,再会讲故事一些的话),也能够跟随作者的步伐开发一下脑洞,试着想象一下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或者地球内部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总之,它可以成为你了解科学与了解世界的渠道,如果你不是个科学界大神的话。

  那么究竟所谓的“万物”包含了哪些方面?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通过这本书,你能够读到:人们了解宇宙史的过程、了解地球年龄的过程、发现古生物化石的过程、地质学的发展过程、微观世界的认知过程、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等。

  作者提到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与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甚至到死都没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世人接受的苦逼科学家,这些人物与人物构成了整个科学的发展史,也使这本书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你能够有兴趣读下去,你会发现在作者的文字中,你的思绪会从缥缈的宇宙渐渐来到这个蓝色的星球,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一路看向文明的现代,你会发觉世界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顺便补充一下在社会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理论知识——它可以成为你很好的睡前读物。

  那么话说回来,我在开篇说到后半部分读得我如坐针毡,主要原因是后半部分基本都在聊生命科学,地球上各个化石的发现过程以及DNA的发现史等,相比于前半部分的恢弘宇宙和量子力学,这几节由于本身知识储备不够,读起来有些疏离感。

  既然最后提到了生物史,悲天悯人的人类一定要感慨一下,我们杀了那么多物种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作者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运气”。和很多科学史作者一样,比尔·布莱森也反对一种“智人至上”理论,认为人类并不是上帝委派来主宰世界的宠儿——的确啊,一个存活时间与漫长的地球史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的生物,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统治了这个星球呢——于是在漫长的科学史结束之后,他说道:

  “我们确实还处于起始阶段。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确保我们一路走好,并且永无尽头。而这一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仅仅有好运相伴是远远不够的。”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5)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菁选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万物简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

  从古至今,科技发展变化的迅速是我们祖祖辈辈都亲眼见证过的,科技让飞机飞上蓝天,让人类发明字体,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在我们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幸福时,有没有想到,科技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万物简史》告诉了我们答案。

  《万物简史》主要讲述了人类一切科技成果的来源,以及科技带来的不便,例如:科技经常会危害环境、我们对科技的依赖使自己染上各种疾病等,而我们却毫无察觉。比尔·布莱森写的这本书是一本在科技史上,在全世界都称得上”绝世著作“的书。他告诉我们在科技的背后有着多少艰辛的努力,并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都有一些详细的介绍。他为了这本书,足足准备了十年,并且在发表这本书后,立刻患上了严重的病。

  比尔·布莱森在文坛算是幽默派的作家,因此,它简洁的语言中流露出层层叠叠的风趣。比如,描写火箭的那一段:”火箭顾名思义就是火和箭的意思,你不会相信了吧?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我看到这段时,以为作者仅仅是在凑字数。接着往下读,却发现火箭真的是由火和箭组成的,火箭躯体的原形只是一支箭,像汉字一样,不知道演变了多少年,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使我不禁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里有著名人的成长过程,万物的形成与起因,相当于把整个世界的缩写……这是一本以创造为主的书,我不禁想起了语文书中的一句话: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2

  经过同学和小伙伴的推荐,这个寒假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我觉得这本书内容很精彩,而且读后有很多感悟。

  书中讲述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而奇妙的时刻: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话题作了极为精当的描写,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脑袋里想象读完全不一样。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书上写到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十万人的生命。还有*一万年内最猛烈读一次火山喷发——其规模是1980年美国海伦斯火山喷发的150倍,其能量相当与6万颗广岛原子弹!

  我认为小冰河时代读冰一踩就会碎,我的想象和数上所说的'可不一样了,书上说这是得各种各样读冰上活动成为可能——人们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举办冰雪节,或者沿河兰读运河举办溜冰比赛!这也太夸张了吧!

  在我的知识里一直以为只有火山下有岩浆,可看了书之后,我才知道美国底部下有一大片岩浆,一个巨大的火山热点。它每隔六十万年左右,就会灾难性的喷发一次。最*一次这样喷发就在六十多万年以前。那个地点任在那里。如今,我们称其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我以前还听一个人说过那个火山是超级火山。如果这超级火山再次喷发,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一种灾难啊!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叹: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一些发明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气污染、动物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3

  作者从宇宙大爆炸讲起,将各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和相关科学工作者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讲述现代科学成果的由来。先是宇宙的成长历程(虽然谁也说不清它到底存在了多久,还会存在多久,是否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存在);慢慢地,视线从宇宙收回到地球,讲述科学在地球上的发展,穿插着想着科学家们的工作——那些让探索真理的过程。科研是一段寻找之旅,最重要的,是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像书中说的:在“那个特别能吃苦的年代”,大家都“感染上了一种了解地球的强烈欲望”。

  很多科学家一把年纪了还在工作着,并不断出成果,所以年龄不是问题;“聪不聪明”也不是问题,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比如一个连名字都不太记得住的“老头儿”埃文斯却“恰有记住星场的能力”;兴趣与爱好才是最好的生活向导,引你去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天赋能指引你做自己该做且能做好的事情;埃文斯用几百几千个夜晚耐心地、耐着寂寞地守望着自己的天空,守着自己的梦,看啊看啊,静静地享受探索的快乐。有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埃文斯一无所获。但他依然等待着,探索着,享受“那种神奇的味道”。

  执着或许是获得一种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有时,也未必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方向错了,就更悲剧了。在辅满荆棘的.科学史上,不乏这样的悲剧:爱因斯坦被认为“浪费了他的后半生”;布格和孔达米纳花了将*10年时间,得出了一个他们不希望得出的结果,而且发现这个结果还不是他们第一个得出的。他们艰辛的测量工作,只是证明了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不管怎样,那时的科学家们大多是默默无闻的工作者。

  文章接着渐渐引出了关于地球的历史.跟着书中描述,可以想象各种地球生命灭绝的可能情境:或来自宇宙外的小行星,或来自地球内部的岩浆,各种可能...让人不禁感到生命的脆弱无力。它用了几十亿年才进化到现在的高度,而灭绝却只是一瞬间。星系也一样:“一颗恒星可以燃烧几十亿年,而死亡却是一下子的事。”中观和宇观的事物竟如此异曲同工。

  虽然该书只是在很浅的层面对相关科研成果的做了通俗易懂的介绍,不涉及精深难懂的专业知识,但涵盖面广,全书看完,不禁有一种无知感——已知的越多,则未知更多。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再到宇观,世界无穷无尽,它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自顾自地存在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穷无尽、无限未知的世界,但只能凭借着生命给予的、并不强大、甚至极其有限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感知和认识它,犹如叫夏虫想象冬天,犹如让三维世界的蜥蜴去理解无限维度的空间。书中一位学者也说:“物理学很可能没有一种终极理论--每一种解释都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永无穷尽的一连串越来越基本的原理’。与之相对的可能性是,这种知识也许是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以思维之有涯追世界之无涯,困已~~。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4

  比尔·布莱森写了《万物简史》这本伟大的书。

  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图书带给人们晦涩、枯燥之感。从组**体的原子讲到宇宙大爆炸,从太阳系的形成讲到居里夫人为什么得了两次诺贝尔却没当选过她所在科学院的院士?(据说是因为她在居里先生死后和另一位科学做了有伤风化的事,所以学院里的老头子们对她十分抵制。)以及人们曾痴迷的火星人的种种传说,只是源于一个科学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图纹,就武断的说那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目的是为了从南北极运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产的农作物(看到这,还真让人哭笑不得呢)。它就象一个有魔法的盒子,总有新奇的东西不断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学和科学家在这里都变的生动有趣。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万物简史》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灭顶之灾,但是却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她的光辉史不得不使我从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道:“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地球上,实在是十分的幸运——这里的我们“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个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懂得。”《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一本好书就象是一个好朋友,有时可以启迪心灵,有时可以陶冶情操,而这本书,会带你走进另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会从心里不断的感叹: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样,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请记住它相对于精彩内容来讲有点乏味的名字《万物简史》!不会让你失望的!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5

  正如标题所言,读了《万物简史》,对于死亡不再恐惧——至少我是这样。您一定以为我疯了,以至于口出狂言,要么你一定觉得我被这本书忽悠了,但恰恰相反,毫不夸张地告诉你,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他们也不像我这般籍籍无名。这就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它给人带来的,绝非只是科普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灵魂对生命对万物的思考与感悟,所以我打算说服你,好让你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和我一起也来感受万物的魅力。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了不得的杰作,“万物”一词可不是两个字十一画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多大的概念啊,难道区区一本书就能说得清道得明吗?所以能用这两个字作题目并阐述明了的,几乎不是人,世间没几个,比尔·布莱森算一个,我敬他是条汉子。

  老头子今年66岁,是个美国人,是享誉全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毕业于著名的德雷克大学,曾供职于多家著名报社,游历天下。此人博学多才,写法尖刻,但当博学与尖刻与幽默混杂在一起时,xx就会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这也是他被公认为“目前活在世上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的原因罢。

  写成这样一本书,绝非想想就可以完成的,毕竟不是写小说,这可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啊!作者除了自己做了许多相关研究,更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去访问科学家,去收集数据.......因此史料非常丰富,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这本书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诙谐幽默却也不失辩证思考,刚读的时候,确实是有难度的,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很多概念理解起来很费劲,朋友劝我赶紧“丢”——这样的书读起来没意思。但书本身的魅力让我舍不得放弃,其中的道理与知识是很多其他书籍里没有的。于是我发扬了“蚂蚁啃骨头精神”,耐着性子把书一点点啃了。

  这本书切入点非常小,小到从一粒质子开始。作者从质子写到宇宙,从宇宙写到地球,再从地球写到人类......虽然没有一字一句去琢磨和体会,但它让我Get到的点却非常多,这些点汇集到一起就成了我不再恐惧死亡的'原因。

  宇宙大得没有边际,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在人类已经认知的范围内,宇宙已经大得没有朋友,可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之外,又有多少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集合体?迄今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相比较之下,人类简直渺小到看不见,甚至还没有尘土的重量。因此,我想说的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再牛再横你也成不了太阳,即使你成了太阳,但你相对宇宙来说,也不如一粒沙子!

  如此一来,“死”能算作什么东西?根据分析,人死以后,变成了各种质子粒子原子夸克.......飘散在风里,成为高山碧水的一部分,成为世间万物的一部分。

  没有人可以长久存在,从哪里来终究要到哪里去,这一点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已经研究透彻。因此,自然死亡真的不必要恐惧,这是万物规律,这是阴阳轮回。你只需设想一下,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假若你以上帝视角俯瞰一切,一个人的生与死其实就在一瞬之间,这只一个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过程,你不会为其难过与伤感,因为这一切都是客观的需要和存在。

  当你意识到宇宙的和宇宙外的一切,并且清楚你的定位时,所有事情都会变得很轻松和简单。所以没什么事是过不去的,遇到困难挫折时,想想宇宙万物便豁然开朗——即便伤心欲绝地与前任了分手也不见得是坏事,你们在一起真的不幸福;即便精心的i1766表准备的告白不成功也要努力感恩,没在一起也许是最对的选择;即便失去了所有,亦要感谢上帝,至少你活着就是个奇迹。

  不惧怕死亡,不代表蔑视生命。书里阐述了很多生与死的问题,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渺小如此,但每一个人的存在是多么伟大的杰作啊。

  你现在捋一捋,你要怎样才能来到世上,并存活着......倘若你把思绪拉到人类出现的几万年前,你一定不会想到你居然可以来世上走这么一遭,或悲凉或辉煌。即使种种幸运有了你的家族有了你的父母,可你还要和几亿个兄弟姐妹竞争,很幸运的是,你冲在了最前面——算一算,你来到世上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我们是何等幸运,才能在浩瀚的时空中存在,并与你的家人爱人相聚。因此我要说的是——热爱生命是你的职责,因为你的存在是一个奇迹。

  永远别自傲,你没有丝毫资格。读了这本书,你会了解到,每一个自傲的人很可能是个傻子,一个聪明的人绝对是一个谦逊好学的人,因为比起浩瀚宇宙,你毛都不是。

  你也许知道牛顿创了《原理》,并在学*中深受其“折(du)磨(hai)”,但你知道这个理论是哈雷与另一位科学家打赌而逼出来的吗?你也许知道达尔文写了《物种起源》,但你知道他对蚯蚓的研究程度甚至超过了进化论吗?也许你知道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吗——哈雷的一生非同凡响,他当过船长、皇家天文学家、牛津大学几何教授、发明家........他唯一没干过的事情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所说的一切我只想证明,我们太小,知道的东西少之又少,没有理由傲气,更没有理由撒泼,要为存在的每一刻祈祷和感恩。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干什么?要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只能在万物流转中让时间来作答,即使时间不知道,其实也无关紧要。关于此书,我所说的只是我的理解,你一定会有更高深的见解,知此书而不读此书,甚是可惜。

  最后,我想把莎士比亚那首诗搬出来作为结尾分享:

  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穹苍,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6

  经过同学和小伙伴的推荐,这个寒假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我觉得这本书内容很精彩,而且读后有很多感悟。

  书中讲述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而奇妙的时刻: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话题作了极为精当的描写,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叹: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的一些发明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气污染、动物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7

  初拿到《万物简史》,看看封面,简洁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蓝,*静而又广博,。闭上眼,轻轻摩挲着凹凸的花纹,一个清晰的地球的轮廓在手心中静静浮现,一种很奇妙的掌控感,颇有新意。细细一闻,是那种淡雅又不做作的书香,沁人心脾。书,仍未翻东,心,却已开始沉浸于其中,开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斓的世界。

  扉页后第一页,序前一页,在“译本科学顾问”和“译本审订专家”两栏里赫然印着许智宏等“重量级”科学家与学者的名字,黑底白字,方方正正,原本因兴奋而产生波澜的心潮渐渐*复下去,我知道,这样的一本科普书,一定得静静去读,用心去读,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话,这必将是一次壮阔的视野开阔历程。

  初读几页,便可见本书着者比尔——布莱森英国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处处皆是妙语,富有活力,()当然,字字都是科学的知识,将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质讲述得形象生动,令人欲罢不能。,全书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自然使用,感觉就像是零距离的交流,似是父亲正在耳边给我普及科学知识。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身为一名高中生,静静捧读这本《万物简史》时,竟产生了一种穿越回孩提时代,满溢着好奇与惊喜地阅读着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这种感觉,我便对《万物简史》这本书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无比的珍视了。当然《万物简史》这本书的确可以看做我们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超级融汇大升级版,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成为今后的孩子们必读的科普书。

  通读全书,许智宏先生的引言及书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新的解读”。我们现在能活着就很不容易,往大里来说首先就要一个稳定的宇宙,而形成这样的宇宙,要经过精密得吓人的运算,不能出丝毫差错;往小里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好到爆的运气了,要久远的时间里,因为无数的机缘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们,再让他们生下你,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的可能性,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诚然,我们同一整个宇宙,抑或是一个地球的生米相比,我们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限接*于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死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大,正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我们能在生命中给予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可见或不可见,已知或未知的无穷转变,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对开阔得*乎没有边际的人生旅途,我们不就是应该负起责任,将自己的生命活得对得起整个宇宙,地球,对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谢《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编者,科学顾问,审计专家,是你们,让我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崭新的独特看法!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8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顾一下小学时看的一本著名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他的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你不会和另一个世界的你握手,因为和反物质的你握手会发生湮灭,然后你们都会消失。”这样的表述使我在小时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作用之后的关系。说道宇宙的起源,术中这样比喻“其实我们个体都是由电子组成的,如果把我们身上的电子一个一个夹出来就会变成一堆灰色的灰尘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简洁。

  作者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宇宙大爆炸到现代的各种妙趣横生的故事。从小时候疑问地球模型是怎么可以切出四分之一看到地球的核心到人类对地球的环境污染;从动物进化的精彩到人类对动物的滥捕滥杀;从人类社会的茹毛饮血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9

  《万物简史》这本由比尔布莱森花费3年时间完成的科普读物,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类学的很多基本常识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比如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世间万物是怎样演进的?等等。讲述了作者本身和许多科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些科学现象和科学事件,诚然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以一种简洁轻松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一次科学普及,正如书中的副标题一样——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但这本书真真正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智慧而又幽默的语言,也不是我如何明白了之前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而是这本书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在读美国人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之前,我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一颗探索的心。不断地发现和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是一大动力,当然这很大程度归功于那些不懈努力地优秀的科学家们。但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对于世界和未来强烈的好奇心,恐怕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历过的阶段,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是多么地可爱,却又多么地一闪而过。

  本书作者也并非理工科班出身,但正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对宇宙、对地球的好奇和向往,在长大之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科学的真相,而书中所提到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那些巨大财富的科学家们,大多也都是仅仅因为对科学的向往,对真理的渴求,他们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性格怪癖,相同的是那种对科学义无反顾的执着。更有无数并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却仍为科学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科学家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等巨匠,也有很多我们不曾想到的故事。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他们每个人心中,我已经久违的探索之心。

  曾几何时,我们忙忙碌碌于各种升学、考试、辅导、培训,当然在我们眼中这也都是学*,经历过各种考试的大小学生们锻炼了出色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我们也善于解答问题,对于试卷上的问题无论如何疑难,我们也都不在话下。但是,当初我们小时候提出的那些问题呢?那些在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凭借着孩童纯真的本性提出的那些问题,我们现在解答了吗?我们现在还能够像小时候或者像那些科学家们一样,想着去探索些什么吗?知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简单地给出答案也不是追求科学真理。

  合上万物简史,要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找回了那颗久违的探索之心,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真正的科学精神,我们虽然不是科学家,更不是科学工作者吗,甚至不是一个很熟悉物理化学的理科生,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可以用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不断地去认知那些我们还未曾明白的事情,不断地追求真理追寻真相。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探索精神,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这种精神。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0

  《万物简史》,英国比尔。布莱森的一部科普书。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书——第一遍,我只读懂了三分之一,缘于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和对于英式幽默的思维方式不理解。好在还有时间多读几遍,等儿子到五年级时,再详细给他讲解。

  有许多问题,在书中得到了答案。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冥王星为什么被开除出行星俱乐部?旅行者一号走到哪里,要去向哪里?月球为什么不会被地球吸引过来?地球上的陨石坑什么样?等等。边读书,边查资料,边给儿子讲解。这本书也是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科学课。

  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旅行者一号的故事: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xx年7月仍然正常运作。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其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现时,它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目前处于太阳影响范围与星际介质之间。20xx年9月12日,NASA确认,”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离开太阳系,一系列相关资料证明了旅行者号已经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它将成为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且将需要4万年的时间才能抵达下一个行星系。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过去36年的时间里飞行了180亿千米的距离,使”旅行者1号“成为飞越距离最远的人类探测器。

  韩寒在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你们的偶像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万物简史》,也可以称得上科普读物的卫星,指引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比尔。布莱森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1

  这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书中对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地球的主宰的?等问题做了回答。我现在上二年级,有时候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方说:地球有多重啊?为什么我们养猫狗而不是猫狗养我们呢?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读这本书后我就知道了,在”地球“这个主题中,我知道了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来测量地球的大小,还知道了地球原来是中间鼓起来的`, 这样的发现源自于牛顿的《原理》中的一项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两级有点扁*,赤道有点鼓起,这样,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椭圆形的”橄榄球“,而不是我想象的圆圆的”足球“啦。

  看,多么有趣的科学知识啊!你也来看看吧!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2

  《万物简史》是比尔布莱森的一部科普著作,是比较畅销的一部书,也是格局很宏大的一部书。这部书在我的书架里放了两三年,只是信手翻了翻;前些日子,下了决心,看完了这部书。

  《万物简史》是一部很出色的科普著作。科普著作往往容易写得很生硬、乏味,但这部书不是这样,笔下很幽默诙谐,让人没有距离感。有了距离感,让人感觉很生硬,高不可攀,就没有多少人能读下去;反之,像这本书这样,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人们都可以推门进去,领略其中的美妙,这才是科普著作的真意。推门进去,随着作者的向导,看看自然和科学世界的无穷景致,欣赏人类前仆后继创造的科学文明,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感觉充实快乐的事情。在兴趣的指引下,不知不觉长了许多见识,增了许多知识,感受了自然奇妙的感染,体会了科学精神的熏陶,其乐大焉,其妙大焉。

  科学现在有一种矛盾:一方面,人们依赖科学,以科学为骄傲,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大为叹服;一方面,对许多普通人来说(哪怕是受过一些教育的人),科学都是一个封闭的城堡,依靠它为我们带来进步、福利,可是却没有多少人能进去,欣赏、领略城堡中的神奇奥秘。科学日益成为专业人员独占的领地。学校里的`教育,科学知识本是重点,可是也只是学了一点儿枝节的东西,科学精神学不到,科学兴趣培养不起来。说白了,那只是一种生硬的课程,你只要按既有的方式学就行了。这样学的科学知识,对人的影响有限,有的时间一长,干脆将那些基本的知识也忘了。除了一些专业人员,几乎很少有人将科学当作一个可以终生探索、充满兴趣的神奇世界,就像书籍中的许多科学家似的,科学是他们探索自然、增进智慧的手段,他们的探索精神与他们的成就一样,彪炳史册。这样的效果,几乎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结果,恰恰是让人们学了一些基本知识之后,对科学产生了更大的远离、排斥的心理,辩证的说,这只是一种失败。

  书市上的科学书,要么是非常专业的著作,一般人看不懂;要么是飞碟、神秘探索之类;要么是教辅书、练*册,别的不知道,光是做题。(做题的效果虽然能巩固知识,练*思维,但就譬如在针尖儿上雕花,再好,也不能通观全体,具有批判思维。)总之,很少有像《万物简史》这样的科普著作,既能吸引兴趣,又能启迪思维,增长知识,充满人性的展示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给人探索科学的强劲动力。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科学,不是野狐禅的科学,不是鸡零狗碎的科学,这才是科学城堡的本来面目。

  我的科学知识很少,没有专门的造诣,至少对科学有一种兴趣、亲*,只是这兴趣、亲*被许多东西冲淡了,搅混了,在《万物简史》这书里,正好重拾这种心情。

  《万物简史》是构思很宏大的,将自然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方方面面,娓娓勾勒出来,穿插着科学史上那些令人激动的事迹,名字,那些难忘的时刻。自然万物有许多秘密,还需要人去揭示。科学是独立的世界,是人类用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建立起来的宝库。学科学知识,进入这个世界,你就需要从它的根儿上理解这个世界,你需要知道它的思维方式,它的来龙去脉,用别的道理、别的方式与它争论,而不去理解它是独立、自足的解释系统,独立的城堡,就会感到迷惑。科学是人类创造的独立的文明,它是人类理性的工具。

  科学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它是人们手中锐利的工具,但自然是无穷的,万物是无限的,科学本身也在不断的进展、突破。科学的乐趣也正在这种不断的探索、揭示的过程中。

  《万物简史》用简单而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天上地下,过去现在的万事万物。它给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门,给人一种视野,给人科学的趣味儿,这确是一部好书。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3

  距离上一次发读书笔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多星期内,我读完了两本书,一本漫画集,一本科普书,还有一本社会学类正在读。今天要说的是这本叫《万物简史》的科普,不过我的思维有点乱,没什么信心写好——这是大背景。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得我非常兴奋,后半部分读得我如坐针毡,这主要与我的个人兴趣有关,与书无关。

  提到《万物简史》,绝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到底是是个什么史?所谓的万物又包括了哪些方面,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本人类探究万物的科学史,你能想到的很多科学领域,诸如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都在这里有所涉及。究竟人类是如何从无知变成有知,如何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生物意义上的自我),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这本书会很荣幸地登上你的书单。

  作为一部科普类书籍,目前分为了给大神看的高难度版本和给小白看的通俗入门版,如果非要给这本书下个定义,它应该算作小白进阶版。所谓进阶不是因为它难懂,只是相对于浅显易懂的轻科普而言,这本书显得很有逻辑。谁都不知道作者脑子里装了多少知识,竟能将五花八门的科学史谈得如数家珍。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很典型的故事性科普,前后逻辑性很强,一旦书中出现了某个科学界人物,作者接下来一定会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的生*,顺便谈谈他的“黑”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话里总是携带着一丝幽默感,好像一个诙谐的老头——实际上作者今年已经66岁了——在给你讲述科学界野史。

  你能够读到一点《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意味(如果作者文笔再好一些,再会讲故事一些的话),也能够跟随作者的步伐开发一下脑洞,试着想象一下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或者地球内部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总之,它可以成为你了解科学与了解世界的渠道,如果你不是个科学界大神的话。

  那么究竟所谓的“万物”包含了哪些方面?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通过这本书,你能够读到:人们了解宇宙史的过程、了解地球年龄的过程、发现古生物化石的过程、地质学的发展过程、微观世界的认知过程、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等。

  作者提到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与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甚至到死都没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世人接受的苦逼科学家,这些人物与人物构成了整个科学的发展史,也使这本书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你能够有兴趣读下去,你会发现在作者的文字中,你的思绪会从缥缈的宇宙渐渐来到这个蓝色的星球,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一路看向文明的现代,你会发觉世界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顺便补充一下在社会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理论知识——它可以成为你很好的睡前读物。

  那么话说回来,我在开篇说到后半部分读得我如坐针毡,主要原因是后半部分基本都在聊生命科学,地球上各个化石的发现过程以及DNA的发现史等,相比于前半部分的恢弘宇宙和量子力学,这几节由于本身知识储备不够,读起来有些疏离感。

  既然最后提到了生物史,悲天悯人的人类一定要感慨一下,我们杀了那么多物种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作者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运气”。和很多科学史作者一样,比尔·布莱森也反对一种“智人至上”理论,认为人类并不是上帝委派来主宰世界的宠儿——的确啊,一个存活时间与漫长的地球史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的生物,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统治了这个星球呢——于是在漫长的科学史结束之后,他说道: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4

  从孩时到长大后,没有改变的是,我一直很好奇世界的真实模样。时常想,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怎么来到世界的?对我们是整个世界的地球,在外星人眼里是什么样?

  小时的我以为选择理工科就能解开这些困扰我的问题,以为理工科就是研究什么粒子夸克时间机器。等上了大学才知道所学非我想要。但现在看来至少看科普书籍来更轻松些吧。

  万物简史——看名字就觉得够霸气,当初就是冲着这个名字和内心中对这个名字的憧憬买来拜读的。刚翻开书还没正式读时,心中更多的是怀着一股对科学的敬意和对自己义无反顾的狠劲,看着看着,欲罢不能,作者以狗仔的精神,把正经严肃的科学讲的.津津有味,就像看八卦周刊的心情看科学家们怎样纠结又怎样为存于他们心中的某个信念费尽磨难,或多幸运或多倒霉或多耍心机的探索科学的真相。读前已经做了心理建设,有准备去读一本严肃的科学书,没想到作者给了我惊喜,除了有趣的讲述的方式,还有包罗万象的内容,作者没有辜负万物简史这个名字,从大的宇宙到小的原子,从遥远的过去到未知的未来更多的是,作者向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门,从这扇门中看世间万物,看我们自己......

  作者在描述生长在除了岩石、风雨和寒冷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的北极荒原的地衣时是这么说的:“生命对于地衣来说是什么?它们的生存冲动、活着的欲望和我们一样强烈——有可能更加强烈。要是我们被告知,我不得不当几十年林中岩石上的地衣,我认为我会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地衣不会。实际上像所有生物一样,它们蒙受苦难,承受侮辱,只是为了多活一会儿。总之,生命想要存在。”

  地衣尚如此,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却生活的漫不经心。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如此渺小,无数奇迹的累计成就生命,幸运如我们,无数次的被选择,无数次的几乎不可能的几率,我们死里逃生化险为夷,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不可预知的灾难每时都在发生,但我们怎能辜负几乎无休止的天意眷顾。

  单凭好运远远不够。于是,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15

  也许,万物是人类需要的第二要点了,人类需要食物、机械、服装、武器。都在于万物的原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艰难与困扰,正像爱迪生说的那样,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那样,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颗饭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学家,他曾经获得了不少称赞,享年75岁,他用了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占了点“最”。

  《万物简史》就是这样,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继承它,因为它把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聚集在这一点。《万物简史》在我的眼中,他实在是太完美了!可是,这其中成就的是什么,我也解释不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个人喜欢看的书都有喜欢的原因,你的思想谁也不能一样。总之,书,是人生的真理,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们啊!

  书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物简史》也是书种类中的一种,它会让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发现,它们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书是个虚拟大自然。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6)

——万物简史读后感菁选

万物简史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物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万物简史读后感1

  在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比尔·布莱森,他写道作品幽默风趣,而《万物简史》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在我看来最能让人震撼到的一本科普书。

  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不像一般的科普图书带给人们晦涩、枯燥之感。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虽然这本书介绍的是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而这些知识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当作者在其中留下一个个问号,又在最后一个一个解答,你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原来如此!”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多么渺小,大自然又是多么的神奇。

  《万物简史》让我发现了生命的'神奇,宇宙的绚烂,世界的精彩,它让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万物简史大大拓展了我的事业,他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种种的伟大和神奇,他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和大自然无限的神奇充满敬意!

万物简史读后感2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故事。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周刊》说的,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让我去了解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说实话,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能学到科普知识的书。

  布莱森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把一个个科学家的逸闻趣事,巧妙的“缝合”在知识板块里。这样一来,不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哈雷等科学巨匠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易可亲,而且通过一连串的故事会明白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门捷列夫“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灵感。在那种牌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按点球排成纵列”,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又如:“贝克勒尔不慎把一包铀盐忘在抽屉里的一块被包着的'感光板上。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取出感光板,吃惊地发现铀盐在上面烧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来铀盐释放了某种射线”,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经过,而且生动地说明了放射性放射线的特点——不可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读完《万物简史》你会感觉布莱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书中。读完书中的广博知识会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也使我们晓古通今,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喜欢这样的书吗?

万物简史读后感3

  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长了许多。全书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它介绍了从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横生的奇人趣事。对“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等人们似懂非懂的问题都做了合理解释,让我体会到大千世界奥妙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由北大校长许智宏教授亲笔提序。在6部30章*500页的内容里,我最喜欢阅读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纪,有些人正在搞懂远在天边,*在眼前的东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听了这个故事,你再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如果某个物体死亡,原子就慢慢离开寄主,游荡四方,寻找其他原子结合,产生新物体。也就是说一条鱼、一张纸等都可能是你的'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们大量存在,多得我们无法想象,一切物体都由原子组成,比如在一块方糖大小的空气中,就有4500亿个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满,再乘以4500亿!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无处不在!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寿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这数字真是巨大啊!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这本科学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与美式搞笑绝妙融合,贯穿全书,使我收获颇多。这真不愧是一本能获得最高荣誉的书!

万物简史读后感4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5

  《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世纪的科学发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想和创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述了一遍。全书分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等科学家。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部分。可以说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知道。宇宙一开始只有人的手掌大小,后来,经过不断爆炸而引发了巨大的膨胀而变成了原来的几千万亿倍。科学家提出,宇宙也应该有好几个,我们所住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应该更大;以前大家一致认为铅不据有毒性,生理学家找了几个志愿者来做人体试验,几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铅在人的血液和骨头里!一旦把许多铅都吸到体内去了,就很难将毒取出来。每天,我坐在床上看报纸,报纸里的`铅到了床上,夜晚还要睡觉,铅不是到人身上了?所以以后再也不能在床上看报纸,人去世后,人体内有一部分的原子会跑出来到另外人的体内,有可能你身上还有牛顿的原子呢!

  其实,我喜欢《万物简史》的理由很简单,它的奥秘和知识包罗万象,就像饮不完的水,让我不顾一切地去饮用它,使人回味无穷。

万物简史读后感6

  最*,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一位美国著名旅游文学家)。虽然呢,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呢,它已经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进化史……一个个标题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爱因斯坦在还是一个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是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职员发表的东西。于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时的拒绝!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组成世间万物的物质(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死的。

  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出现过,就不会消失。当你死亡之后,你身上的原子有趣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的、一块石头、一只猫、或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你的身上可能有一些莎士比亚的原子、爱因斯坦的原子,或是一只猫的原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长久的、不死的、永恒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吗?那就去看这本书吧!记住——《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读后感7

  最*读了一本著名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作者是美国的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许多奥密,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到无限大的宇宙;从无数的元素构成我们的太阳系;从无数岩石构成我们的地球;从地球的诞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无比的神秘,无比的复杂,但这本书却从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来讲述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有趣的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讲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断的对地球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诺伍德为了测量地球1度经线的长度历时两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纳花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马斯基林为了测量山的重量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的计算;玛丽·安宁为了挖一块蛇劲龙化石花了10年时间。

  多亏第一代原子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险的工作,现在的我们才越来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笔法汇集到此书。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了解了生命,了解了万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觉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觉得地球的珍贵,正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

  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科技知识,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万物简史读后感8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9

  一本正经的说《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种种伟大和神奇,它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

  《万物简史》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灭顶之灾,但是却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她的光辉史不得不使我从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道:“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地球上,实在是十分的幸运——这里的我们“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个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懂得。”

  《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作文

万物简史读后感10

  在最*,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一切的一切,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探索,这是《万物简史》让我知道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万物简史读后感11

  *些天里,我读完了一本名为《万物简史》的书。作家自称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作家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看着一本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

  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做过的事情,几乎是人类做不到的: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这些人中,最让我惊讶的就是卡文迪许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学当中,还有牛顿、富兰克林他们,都是用自己来做实验,这点让我非常敬佩。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能告诉我关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并不像其他的科普书那样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着你继续读下去。

  最后我要说,《万物简史》是,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万物简史读后感12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

  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去探索。

万物简史读后感13

  这个暑假,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影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的事物,它的发展历程。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神奇的原子”,院子非常非常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他又能组成世间万物(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当人死了之后,人身上的原子会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一块石头,一只猫,或者是另一个人身上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事物都是长久的,不是的,永恒的··

  这本书还讲述了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为蚯蚓弹琴;牛顿将一根针的眼缝插X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再大雷雨天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实验,

  竟然到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 ;爱因斯坦在还是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却没有一位物理尝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发表的东酉,于是,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的`拒绝。

  《万物简史》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朋,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的进化史……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我不知道却十分有趣的逗物,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有用,让我们学*科学的好书,值得我们去读。

万物简史读后感14

  昨晚深夜,小涛很兴奋的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那就是比尔?布莱森著作的《万物简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欢,好的科普读物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就像霍金著名的《时间简史》,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赶紧登陆当当网站,搜索到这本书,看到她的内容简介的时候,购买的欲望立即高涨,当当是这样推介《万物简史》的:“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个美国小读者的

  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评价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心痒难搔。下了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经验告诉我最快也要两天时间,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细阅读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曾经反覆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睿智的思想,*易的`语言,让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现的世界,充满思考与未知,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爱,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过虫洞做时间旅行,无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来又看他的《果壳中的宇宙》,里面有许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论,膜世界等等,充满了奇妙的幻彩,不过说实话,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虽然霍金已经尽量写的*易并图文并茂了。

  《万物简史》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精彩呢?作者比尔是个著名的旅游家,相信他独特的视角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

万物简史读后感15

  嘿,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量吗?想知道地球的年龄吗?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但是,自从我看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以后,我就通通都知道了。

  《万物简史》告诉我们:1774年,内维尔·马斯基林决定利用艾萨克·牛顿关于以引力来测定地球质量,而且更多地利用三角测量法,这需要爬很多的山,马斯基林和数学家查尔斯·赫顿一起爬上了苏格兰的斯希哈林山。赫顿在作计算的同时发明了高线,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将*5000万亿吨。1793年约翰·米歇尔留下一种仪器的图样,这台仪器将精确地测定地球的质量。1797年,享利·卡文迪许用米歇尔的仪器得出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他的结果跟目前最准确的估计数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其实,地球是在不断隆起的,赫顿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新的大陆,顶起了山脉。赫顿的现论中特别指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我时间。还要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科学界才能着手解决地球年龄的问题,赫顿很有才能,率领大家开创一门新科学——地质学。

  大家看到了吧,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多少知识,不仅我有讲的这些,还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啊,它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万能博士”,还有什么是“万能博士”不能解决的呢?


读万物简史有感(精选五篇)(扩展7)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优选【五】篇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 1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 2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 3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故事。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周刊》说的,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让我去了解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说实话,我从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能学到科普知识的书。

  布莱森把枯燥的科学趣味化,把一个个科学家的逸闻趣事,巧妙的“缝合”在知识板块里。这样一来,不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哈雷等科学巨匠都变得那么鲜活可爱,*易可亲,而且通过一连串的故事会明白许多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门捷列夫“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灵感。在那种牌里,纸牌按花色排成横行,按点球排成纵列”,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真谛。又如:“贝克勒尔不慎把一包铀盐忘在抽屉里的一块被包着的感光板上。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取出感光板,吃惊地发现铀盐在上面烧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来铀盐释放了某种射线”,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经过,而且生动地说明了放射性放射线的特点——不可见却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读完《万物简史》你会感觉布莱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书中。读完书中的广博知识会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也使我们晓古通今,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喜欢这样的书吗?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 4

  这个暑假,我读了有关万物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影人入胜的书——《万物简史》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的事物,它的发展历程。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神奇的原子”,院子非常非常小,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他又能组成世间万物(包括:人,动物,植物,石头,土,化学元素··)原子是不会消失的,当人死了之后,人身上的原子会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一块石头,一只猫,或者是另一个人身上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时空中,所有事物都是长久的,不是的,永恒的··

  这本书还讲述了科学家们的奇闻异事:达尔文为蚯蚓弹琴;牛顿将一根针的眼缝插X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再大雷雨天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实验,

  竟然到失去知觉的地步;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惯亲自“品尝”一下发现的化学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 ;爱因斯坦在还是专利局三级审查员时,发表了几篇足以改变历史的论文,但却没有一位物理尝家去重视他,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专利局发表的东酉,于是,爱因斯坦就遭到后来在申请大学讲师,中学教员的拒绝。

  《万物简史》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寥阔的空宇,新时代的黎朋,处境危险的行星,人类的进化史……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我不知道却十分有趣的逗物,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有用,让我们学*科学的好书,值得我们去读。

  万物简史读后感500字 5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着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着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成绩**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着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