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

首页 / 文库 / |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1

  官成镇位于*南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10.8万人,行政区域面积203*方公里。20xx年,我镇财政收入4170.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0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613.3万元、工业投资5453万元。20xx年,我镇获评为党建达标乡镇,八宝村获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根本。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积极探索。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在几年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引擎,二是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一、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引擎

  官成镇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种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群众历来有种植红薯、龙眼、荔枝的传统,人称官成三宝。全镇的龙眼种植面积20272亩,年产量达8896吨,荔枝种植面积3598亩,年产量2131吨;红薯种植面积1322公顷,年产量700多吨。虽然也有龙眼干、红薯干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的红薯干加工作坊有200多个。且因鲜果(薯)销路不畅、价格低迷,群众种植管护的意愿不高,进入了群众越不管、品质越不好、价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种越老化的恶性循环。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我镇党委**一方面通过电商*台扩大鲜果(薯)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蜜蜂养殖,增加蜂蜜销售、采蜂蜜体验等发展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是引导传统的加工作坊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三宝培强红薯专业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乐食品等红薯干、龙眼干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引入直播带货、电商*台等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切实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量。通过三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甜蜜产业。目前,官成镇红薯干年产量达1万吨,深加工产值收入*1.6亿元,月销售额达2万多单,销售量达5万多斤,远销广东、港澳和东南亚各国,解决了本地农民4500多人就业增收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助农增收的优势产业。

  二、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我镇通过搭建一套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乡村治理规范机制、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有效行动“三个一”举措开展乡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当属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二老一新”为主导的屯级理事会,由他们带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矛盾纠纷处理、文明乡风引导、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治理中,让村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20xx年,全镇完成了114个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宝村喜地屯精品型村庄建设;在主要路口、村庄新增摄像头3500多个;全镇约7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屯一级,调处信访积案7件;全年无较大以上信访**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评比出乡风文明标杆屯46个;八宝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委**的责任和干部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发挥群众主体的能动性,只有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作用,才能更顺利、更高效地推进。以上是我在参与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谢谢!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2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艳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教育的便利*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3

  小李,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大学时代,培养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

  小李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小李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小李在专业学*上刻苦认真,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小李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小李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用心帮扶,助力凉山州脱贫

  20xx年6月,小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时,小李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小李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小李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小李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小李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小李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小李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小李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小李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小李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小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小李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小李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小李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小李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科技扶贫,发展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小李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小李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小李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小李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小李说。

  扶贫期间,小李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小李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4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艳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教育的便利*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5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家乡――桂*市南木镇联江村绿水冲屯,给大家讲讲我的乡村振兴小故事。

  绿水冲屯位于广西桂*市4A级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毗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傍水、仙气缭绕,这里的空气饱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小时候,我的家乡偏僻闭塞,进城返乡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钟的山路,再坐1个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县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点从码头登船出发,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经过黔江弩滩段险滩时都有一次死里逃生,出行非常困难。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自己。”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成长,20xx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务员,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绿水冲屯,这里有养育我的热土,有我可亲可敬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支持家乡发展谋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兜兜转转,20xx年7月,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镇人民**任职,组织的这份信任让我既欢喜又担忧,高兴的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担忧的是怕做不好愧对父老乡亲。在挂点联系老家联江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走家串户,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我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绿水冲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市委市**大力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号召乡贤们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回到家乡置业,支持家乡发展。我非常兴奋,这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好机会,我马上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连续4次召开了绿水冲的户主会、理事会,谋划村庄发展事宜,在我的劝说下,乡亲们纷纷表示愿意给我一次机会,一起改造村庄。

  非成业难,而得贤难。有了父老乡亲的支持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可以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回归。于是,我又开始寻找绿水冲在外发展的乡贤,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动员乡贤回乡出钱出力和献策,我主动带头并动员家族兄弟姐妹们捐款捐物,村民和乡贤们也跟着踊跃参加,仅3天时间就筹集到捐款捐物20万多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争取,建成“一事一议”道路1.5公里,搭建了总投资80万元的村庄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没导致群众出行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学生上学途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同时,依托人大履职*台的优势,我多次邀请各级***实地调研绿水冲屯,倾听各界人士对绿水冲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记录,和乡亲们反复探讨,邀请了广西设计院的专家一起参与村庄的规划,深入了解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发展动力,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符合村庄的实际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龙潭水成长起来的绿水冲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浓烈的乡情。未来,我将继续用情怀号召人,让乡贤回归成为家乡建设者用美景吸引人,让乡贤回归成为旅游开发者。以“旅游+康养”为特色产业,通过发挥绿水冲的自然环境特色,向山坡觅空间,将绿水冲打造成一个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和康养旅游度假名村。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6

  20xx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xx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教育的便利*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7

  杜xx,男,xx市xx市审计局xx镇xx村工作队队员,1988年11月出生,**预备党员。

  自2018年5月加入扶贫队伍起,他就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融入到扶贫工作中,始终做到真情付出、真心帮扶。其中一次上门走访时发现,有一户贫困户家中小孩出生时未办出生证明,需要做亲子鉴定,才能上户口,由于他们负担不了鉴定费用,面对即将上学的孩子只能暗暗着急。了解情况后,杜xx立即向峰口镇扶贫办和市审计局领导汇报,通过多方协调,同意给予减免部分鉴定费用,顺利给小孩上了户口。连续两年在深度贫困村xx村组织开展“精准关爱青春同行”希望家园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积极主动当“志愿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心与双手共筑和谐友爱,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2018年9月被xx市团市委评为“优秀志愿者”称号。2020年4月获评xx市第三届最美扶贫人,2021年1月荣获xx市脱贫攻坚嘉奖专项奖励。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8

  我叫黄xx,1984年7月出生,中**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桂*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积极围绕贵港市委市**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抓稻虾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民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稻虾种养产业。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取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民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传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发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发展,政策又好,**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来发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村的农民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践行“三变”综合发展模式。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民掌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民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民变股民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龙虾预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预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分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稻虾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9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家乡――桂*市南木镇联江村绿水冲屯,给大家讲讲我的乡村振兴小故事。

  绿水冲屯位于广西桂*市4A级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毗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傍水、仙气缭绕,这里的空气饱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小时候,我的家乡偏僻闭塞,进城返乡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钟的山路,再坐1个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县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点从码头登船出发,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经过黔江弩滩段险滩时都有一次死里逃生,出行非常困难。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自己。”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成长,20xx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务员,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绿水冲屯,这里有养育我的热土,有我可亲可敬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支持家乡发展谋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兜兜转转,20xx年7月,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镇人民**任职,组织的这份信任让我既欢喜又担忧,高兴的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担忧的是怕做不好愧对父老乡亲。在挂点联系老家联江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走家串户,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我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绿水冲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市委市**大力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号召乡贤们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回到家乡置业,支持家乡发展。我非常兴奋,这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好机会,我马上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连续4次召开了绿水冲的户主会、理事会,谋划村庄发展事宜,在我的劝说下,乡亲们纷纷表示愿意给我一次机会,一起改造村庄。

  非成业难,而得贤难。有了父老乡亲的支持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可以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回归。于是,我又开始寻找绿水冲在外发展的乡贤,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动员乡贤回乡出钱出力和献策,我主动带头并动员家族兄弟姐妹们捐款捐物,村民和乡贤们也跟着踊跃参加,仅3天时间就筹集到捐款捐物20万多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争取,建成“一事一议”道路1.5公里,搭建了总投资80万元的村庄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没导致群众出行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学生上学途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同时,依托人大履职*台的优势,我多次邀请各级***实地调研绿水冲屯,倾听各界人士对绿水冲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记录,和乡亲们反复探讨,邀请了广西设计院的专家一起参与村庄的规划,深入了解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发展动力,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符合村庄的实际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龙潭水成长起来的绿水冲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浓烈的乡情。未来,我将继续用情怀号召人,让乡贤回归成为家乡建设者用美景吸引人,让乡贤回归成为旅游开发者。以“旅游+康养”为特色产业,通过发挥绿水冲的自然环境特色,向山坡觅空间,将绿水冲打造成一个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和康养旅游度假名村。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 10

  人生有多少路口,就会有多少选择,决定人的选择的是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群众身陷穷困、需要帮扶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享受自己的安逸生活,有的人选择与人民群众一起奋斗。黄丕臣同志始终坚守***员的初心和使命,毅然选择后者,虽然已不年轻、且身体患病,但却依然坚定执着、一心为民。

  2019年7月,黄丕臣被选派到安乐乡担任扶贫工作队长,桃源村委会驻村队长、第一**,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因在扶贫工作、群众工作中,他一心为民、经验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傅”,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黄师”。

  面对扶贫他选择服务群众

  2019年7月,黄丕臣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选择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到偏远的安乐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他积极组织村、组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逐户逐人进行摸排,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帮助桃源村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提出“强支部、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为桃源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为桃源村的发展,为桃源村群众的脱贫,他想的多、做的也多。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他还积极协调争取扶贫资金15万元,实施了�~桃源、温家村村间道路硬化、者四冲坝塘维修工程;向县总工会争取资金6.7万元,用于补助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建设;两次到州老体协,协调桃源村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投资64万元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由他主抓的桃源村史馆也即将开馆。

  面对困难他选择建强支部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作为第一**,黄丕臣深知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带领农民致富的战斗堡垒,是带领群众脱贫的主心骨。他充分发挥自己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思路,帮助桃源村制定完善了村组干部定期学*、公开承诺、议事决策、结对帮扶等制度,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带领村组干部到戌街、共和参观产业发展、基层党建工作,主动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到桃源村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力提升了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指导桃源村制定“三会一课”年度计划,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工作相结合,既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又服务了人民群众,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改变了村民小组无人理事的状况。刘家坝党支部、�~桃源党支部成功创建为规范化建设达标党支部。

  面对纪律他选择带头遵守

  作为工作队长,他始终带头遵守驻村工作纪律,严格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和驻村在岗、考勤签到、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切实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坚持带头转变作风、多办实事,严格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落实和公开公示,切实做到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确保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坚持每月召开1次全乡驻村队员例会,了解驻村队员思想、工作情况,及时传达学*上级扶贫工作文件会议精神,研究解决驻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病痛他选择重返岗位

  2020年5月27日,黄丕臣到羊旧村开展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全身无力,倒在了地上,被紧急送到州医院进行抢救,经全力救治,终于转危为安。主治医生说,黄丕臣同志是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幸亏转送和抢救及时,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单位领导、同事和身边朋友要求他出院后申请回单位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他说,“我没事,桃源村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桃源村的贫困户还需要继续帮扶才能稳定脱贫,组织交给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桃源村的老百姓还在等着我。

  他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一年多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他已经和村民心心相通,成为了村民的知心人。在他的努力和带动引领下,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桃源村巩固脱贫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阅读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1)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优选【10】份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1

  小李,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大学时代,培养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

  小李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小李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小李在专业学*上刻苦认真,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小李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小李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用心帮扶,助力凉山州脱贫

  20xx年6月,小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时,小李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小李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小李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小李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小李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小李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小李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小李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小李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小李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小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小李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小李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小李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小李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科技扶贫,发展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小李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小李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小李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小李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小李说。

  扶贫期间,小李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小李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2

  xx自20xx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xx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xx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xx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xx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xx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xx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xx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xx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惊讶地说:“真住啊?”xx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xx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xx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xx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xx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他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xx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3

  含山县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潘,中**员。他抓住国家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给农业生产带来无限活力和发展空间的机遇,从承包100亩流转土地开始,到20xx年合作成立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推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建起了一座标准化育秧工厂,水稻生产全部实行机插、机耕、机收,并专门盖起了一座日烘干60吨稻谷的现代化烘干房,为社员和周边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到一、二产高度配合。

  他联合当地6家农业企业,流转承包土地1万多亩,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并承担了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省级粮食生产发展项目、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水稻新品种展示、“含山大米”品牌创建等各类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多次承担省、市、县现场观摩会,他的专业合作社每年纯收入80多万元,还每年为到社工作的农民支付工资70多万元,先后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农场、市级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区称号,被命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小潘始终不忘“示范带动”作用,自觉地把“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当作自己的追求。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集成模式示范。从20xx年开始,小潘的华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承担含山县乃至马鞍山市首家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集成模式示范项目,实现节本增效、一种双收,每亩可在原水稻生产单产的基础上增加纯收入500元。

  他成为含山县现代农业生产的领军人物,含山县响当当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4

  xxx志自20xx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x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xxx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xxx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xxx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xxx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xxx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xxx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x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xxx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xxx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惊讶地说:“真住啊?”xxx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xxx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xxx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xxx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x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xxx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他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xxx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5

  延xx,1974年11月出生,中**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xx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延xx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6

  黄xx,在永宁村里有口皆碑。上一届村党支部**兼村委主任因病去世,一下子村里没有了当家人,整个村就像一盘散沙。20xx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任命黄xx为永宁村党支部**。

  上任伊始,她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事多商量,多讨论,集思广益,把村里的日常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新建了两委办公场所和村门楼,改善了办公条件和村容村貌。为了解决农业用水和生活饮水的问题,黄**和开发办多次协商,在村北大坡打一眼深水井,更换了全村的吃水管道并修建了一座水塔,彻底解决村民用水的问题。同时,她解决了羊群乱放的问题。多年来,有些养羊户乱放羊群致使好多庄稼被毁,她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农户有了一定的制约,另外,给放养户提供有偿的场地。在20xx年冬天的村委成员换届时,黄xx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她用事实和行动向村民证明自己的能力,她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村北大坡新栽植枣树1800多亩,积极配合在村北大坡和老龙川开通观光路。*几年来,永宁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新建的村内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村主街道实现了绿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和绿化了永宁至南阳的同村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20xx年硬化老龙川田间道路1800米,20xx年天然气入户工程基本全面完工。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7

  李xx,男,河北xx人,1987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工学学士),xx县优秀退伍军人,河北省冀青之星称号,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河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现任xx县庞各庄乡阚田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唐山市第十一次党代表。上任以来,他充分展露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一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换自来水泵,重新铺设地下管网,修村路、建广场、安路灯,筹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勇于担当,把青春奉献给脱贫攻坚,是80后新一代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阚田村荣获了“xx县文明村”、“唐山市森林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2018年上任伊始,熟村情,察民情,解民忧,成了李xx的头等要事。首先着手解决了上届班子遗留的12万元债务问题,为全村向上向好发展奠定基础。村里自来水在冬季多年出现冻裂,村民吃水困难,李xx积极筹措资金,更换自来水泵1套,重新铺设地下管网3000米,安装4台放气设备,至此,冬天来临村内无一户村民家中水管冻裂,全村吃上了放心水。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李xx积极和供电公司沟通,分别在村南和村东新架设50KV和200KV变压器两台,将室电和水电重新分开,全部更换最新款电路保护器,刮风下雨再也不会全部跳闸停电,村民用电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申报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项目1090亩,解决了村民农田水利管道9265米、田间路2220米、田间地电改4824米等突出性问题。为解决村内街道照明问题时,两次赴石家庄等地考察洽谈,为了赶时间以最快速度安装到位,两次路过都没有回岳父家看望爱人和刚满两岁的孩子。当村主路装上了80盏LED路灯,通电的那一瞬间,不仅亮化了村庄,更多的是让百姓的心里“亮”了,让大伙儿吃了定心丸。

  老话讲,要想富先修路。下雨和泥、车行人推、下雨不出门、果菜不出地,这是村里行路难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李xx亲自着手的重要事。为了修一条顺延出村的路,他和村两委班子定点定位、丈量划线,为村里修了一条暖心的致富路2000米,老百姓高兴的称之为环村路。因村内资金有限,李xx自费为村民铺设了长3000米,宽4米的农田石渣主路,即使下雨天,瓜果蔬菜也能顺利运出田间地头,再也不怕烂到地里。

  村里建档立卡户阚欢欢,是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一名80后,因各地看病欠下巨债,丈夫因此提出离婚,阚欢欢带领正在上初中的女儿独自生活。李xx积极协调上级**以及帮扶责任人,为母女两争取各种福利政策,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时常登门慰问,并为孩子争取学费减免等政策。李xx帮助阚欢欢协调到xx县海滨工艺制品厂工作,让她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自信生活,实现脱贫。村里7岁男童,被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鉴于其家庭困难,病情严重,花费极高,李xx第一时间开会研究,并请示上级,开通绿色通道,为其特事特办,办理低保手续,组织村民捐款,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自任支部**以来,他始终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任务。不断完善党员活动阵地。2019年,重新选址建设了1000的村级党群活动广场以及200*米的健身广场,安装了村民向往已久的娱乐设施20台套,既完善和规范了党员教育的场所,又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整体打造,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大做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李xx坚持的农民梦想,为此他积极努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申报了《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集体经济项目,为村里集体经济填补了50万元资金。同时申请农产品商标,开展产地直采、主播带货,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让老百姓兜里富起来。

  李xx自任支部**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农村青年干部的杰出代表。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8

  李雅文,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大学时代,培养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

  李雅文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李雅文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李雅文在专业学*上刻苦认真,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李雅**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李雅文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用心帮扶,助力凉山州脱贫

  20xx年6月,李雅文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时,李雅文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李雅文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李雅文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李雅文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李雅文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李雅文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李雅文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李雅文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李雅文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李雅文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李雅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李雅文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李雅文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李雅文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李雅文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科技扶贫,发展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李雅文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李雅文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李雅文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李雅文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李雅文说。

  扶贫期间,李雅文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李雅文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9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支部**,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 新时代 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台,运用学*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需求,延伸学*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 10

  任xx,1984年到西小翟村委工作,从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助理员、党支部副**、村党支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员,紧跟党走,努力工作,为民办事,赢得了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是大家眼中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口碑是农村干部的最高荣誉。如今,在西小翟村,只要一提到任xx,人们都称赞她“敬岗爱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村里的妇女们都夸她是大家“贴心好姐妹”。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任xx作为村主干,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农村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支村班子上来了,作为女干部,她用真心和宽容,耐心和细致去深入调节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道防线,她在工作中,调处婚姻、邻里土地赔偿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帮助转化邪教迷信人员10余人。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西小翟村本是财政迟字村,在她和村委一班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于20xx年为村增加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搞活了村经济,带动了村发展。作为村党支部**,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家园。一是投资60余万元重点提升村主街道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和上下水工程;二是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干部集中整治和专人清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全村进行全面长效整治;三是积极筹划村十四五建设,建成集实用、休闲、娱乐、美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群众娱乐场所和现代化村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续工程,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中,努力绘就农民有钱挣、干部有事做、村庄大变样,奔向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2)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范本10份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1

  李xx,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xx、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xx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xx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xx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2

  xx自20xx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xx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xx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xx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xx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xx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xx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xx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xx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惊讶地说:“真住啊?”xx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xx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xx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xx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xx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他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xx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3

  xx,男,汉族,19xx年x月生,中**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xx医院(xx省立医院)党政办副主任,xx市青联委员。第十届“xx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举一动。工作十余年来,他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敬仰,默默扎根医院法治建设基层一线,与医同路、与法同行,努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全省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打造“样板”。

  因工作兢兢业业,20xx、20xx、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管理人员”,20xx年度医院“优秀支部**”,20xx―20xx年度医院“优秀***员”等。20xx年作为xx省健康卫生系统唯一入选者,荣获xx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事迹被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展播。20xx年x月,被xx省卫健委推荐参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一、勇于探路,敢做医院法治建设的先行者

  20xx年,xx省立医院率先成立xx省医疗机构第一个法制科。xx作为首任科长,上任伊始便面对着医院法治建设领域的诸多“空白”,面对着一部分人对医院法治建设重要性的不理解甚至不支持,他有过茫然,有过彷徨,但没有退缩。

  xx坚持系统思维,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制订医院第一个法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到推动“依法治院”写入医院首部章程;从建立医院重大制度和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到修订医院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完善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规范医院法律顾问聘任管理到挂牌xx省医疗机构首个法律服务中心、省内率先创新实施法律顾问团队每周现场轮值制度,他一步步建立健全了医院法治建设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推动法治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促进法治建设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全省医疗机构起到了示范效应。20xx年至今,已组织开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x余项,组织审核经济合同x余份,依法合规接受公益事业捐赠x余次,协调处理综合类涉案涉诉x余起,有效维护了医院和职工合法权益。

  他大力开展普法用法。推行普法目标责任制,细化任务分解,抓好责任延伸,形成“医院党委统一领导、法制科总体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加大《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宣贯,加强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新员工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先后组织各级各类法律法规专题学*或讲座x余场(次),组织全院相关法律知识测试x余次。组织拍摄法治宣传微电影获xx省卫生健康系统20xx年度“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大赛一等奖,被“xx普法网”收录。

  二、忠诚担当,甘做战“疫”胜利的护航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xx响应医院党委号召,闻令而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医院疫情依法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院党委部署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合法性审查、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纠纷化解等大量工作,系统性开展“四个强化”落实疫情依法防控,为医院率先在全省实现疫情“清零”、成为xx省唯一同时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至高荣誉”的医疗机构贡献了法治力量。

  他紧扣“内外结合”强化抗疫宣传教育。第一时间在医院OA系统开设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专栏,通过钉钉办公系统向全院xx多名干部职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员学*培训,引导全院医务人员明确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筑牢“防疫”屏障;加强预检分诊、候诊大厅、住院部等重点场所法治宣传,引导就诊患者客观理性认识疫情,避免恐慌情绪,凝聚“防疫”共识。

  他紧扣依法防控强化科学决策部署。及时组织医院党委中心组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学*提高院党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一个月,他坚持每天参加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例会,联合医院法律顾问团队组建战“疫”法律智囊团,为医院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决策提供重要法治参考意见x余条,督促各部门各科室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

  他紧扣风险防控强化开展合法性审查。组织法律专业力量对医院疫情防控有关重大决策事项、应急管理措施、制度文件、重大合同、社会捐赠等开展合法性审查。疫情防控期间,审查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疫情防控相关重大决策事项x余项、重大专项合同x余项,审核发布《建立院、科(部门)二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的通知》、《疫情期间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等重要规章制度;起草了医院抗疫物资募捐倡议书,制订了《接受社会抗疫物资捐赠临时管理办法》,保障医院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xx余项并均用于疫情防控,未发生违法违规使用捐赠物资行为。

  他组织法律顾问团队开通线上法律服务。及时接受法律问题咨询xx余起,对妥善处理疫情初期抗疫物资短期内供不应求造成厂家违约断货等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医院未发生一起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诈骗防疫物资、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恶劣事件,保障疫情防控科学有序开展。

  三、满怀敬仰,愿做深化医院法治建设赶路人

  在接受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采访时,他这样谈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评价自己的工作意义,表达了无悔青春、忠于选择的决心:“在医院工作十几年了,医院和医生救死扶伤,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时常感动着我。通过自己的这份工作和所做的事情,来加强医院的法治建设,推动医院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也很荣幸。如果再来一次,或者说不管再来几次我都会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身在医院,肩担法治。xx表示,他将用忠诚坚守初心,用实干体现担当,继续不懈努力、探索前行,争做白衣行者中的法治先锋、医疗领域里的开路勇者,为推动医院法治建设,护航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4

  我叫黄xx,1984年7月出生,中**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桂*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积极围绕贵港市委市**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抓稻虾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民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稻虾种养产业。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取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民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传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发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发展,政策又好,**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来发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村的农民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践行“三变”综合发展模式。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民掌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民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民变股民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龙虾预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预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分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稻虾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5

  韩xx,20xx年元月至今担任稷山县稷峰镇*陇村村委主任。三年多来,她不辞劳苦,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村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起到了一名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xx上任以来,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发展枣树,搞好农业生产,加快全村土地流转。几年来,她积极想办法谋发展,向上级领导争取资金,改善全村基础设施。硬化了村委大院,安装了健身器材,盖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对全村街道进行绿化,安装了三十余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水塔,对村里的老旧水管进行更换;硬化了村里的主街道,目前正在修建下水道;对荒坡进行绿化,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韩xx事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以诚带人,热心助人,以情感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她跑前忙后,连续几天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或村民生病住院,她积极登门看望。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6

  延xx,1974年11月出生,中**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xx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延xx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xx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xx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xx、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7

  李xx,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xx、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xx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xx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xx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8

  自“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xx作为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负责人,全面负责xx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几年来,严格按照省、市、县“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展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省、市级中心村新增和更新法治文化元素,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到“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确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夯实阵地建设

  “民主建设法治先行”。自“七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积极对镇法宣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借力镇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镇党政办、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主任积极主动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来。20xx年,对已建成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xx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了更新、修缮;在xx社区、xx新村新建法治文化阵地,将现代法治元素和最新的法律条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其中,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供条件。

  三、精心组织谋划,全面动员部署

  xx镇“七五”普法规划纲要出台后,镇党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居)综治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党委、村(居)委**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第一责任人。镇主要领导对纲要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对象的普法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作进一步细化,并对整个“七五”普法纲要的实施注意事项作了强调和要求,特别要求要将“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有机融入到“七五”普法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镇的法治氛围,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广泛宣传造势,形式多彩多样

  (一)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利用领导干部夜学,穿插法治文化内容、党风廉政知识的讲解和政论宣传片的播放,为全镇领导干部普及法律知识。联合镇人大、镇纪委在党委会议上,领学《宪法》、《***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律条款x次,强化了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利用干部教育在线学*,组织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测试x人次,提升了领导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开展法院庭审旁听活动

  组织部分镇、村(居)干部参加“以案释法”活动,通过旁听xx市管店司法所阚乃军涉嫌玩忽职守,xx镇xx村党支部副**、村委会主任xx套取粮补资金等造成国家、人民财产损失的鲜活案例,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履职、依法尽职。

  (三)参观xx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结合“讲严立”、“三查三问”等警示教育活动,20xx年先后x次组织镇、村(居)领导干部x余人次赴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过看身边人、身边事及纪委**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对党绝对忠诚”和“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警钟。

  (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结合“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重点普法对象要求,先后多次深入xx中学、xx小学、xx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x余名师生普及了“预防校园暴力”、“健康校园从交通安全开始”等知识,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结合综治“双提升”宣传、计生“满意度”宣传和司法行政系列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群众满意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内容;xx社区还邀请律师到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现场为老百姓解答法律咨询x余人次。20xx年x月,司法所先后到xx社区、xx社区等开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常识”宣讲,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反响。村“两委”换届结束后,司法所在xx村组织新一届“两委”干部面向宪法宣誓,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尊法、尚法意识。

  (六)开展特殊群体的法律明白人宣讲活动

  不断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扭转他们被动式受教的惰性思想,督促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借助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契机,要求他们在自己学法的同时,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在亲属朋友圈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帮助扩大普法受众面。

  五、成效显著,普法道路任重道远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进校园授课、法律常识测试等方式,对领导干部、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开展了众多的法律常识培训,得到了镇党委、**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xx年,省司法厅党组**、厅长xx,市委政法委**xx,市**副**,县**副**等领导先后莅临xx镇检查指导“七五”普法工作,对全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和“七五”普法工作开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作的成果来之不易,普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斗志,在紧抓重点普法对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夯实普法阵地建设,扩大普法受众面,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边”的氛围,享受到“法润万家”的成果。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9

  我是贵港市覃塘区人民***的一名干警,20xx年4月份,组织选派我到了黄练镇新朱村担任驻村第一**,初到村委,生活、工作环境均不适应,我心里有点胆怯和慌张,面对村里一张张陌生的群众面孔,我有着深深的忧虑:担忧他们不配合我的工作,担忧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在刚第二天入户走访入户时,老奶奶知道我是新选派的驻村**,马上微笑说:欢迎你们,感谢国家和**啊,之前派人帮我们脱贫,现在又派人帮我们把村里变漂亮,真是谢谢你们。看着奶奶脸上慈祥的微笑,我慌乱的心立刻安定了不少,顿时有了信心。

  联合村委走访了解,村主干道两边空余地带剩余较多,可栽种绿植美化村屯环境,在经过多方了解,争取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三角梅380余株。组织党员群众栽种时,我和其中一名老党员搭档,在把土埋好的时候我就说“可以了,下一棵”,然后这个老党员就有点嫌弃的批评我:“还有踩实泥土浇水呢,你们做工就是这样咯。”我解释到:不好意思啊,我对这个不专业,还得多向你们学*。这时候我有点惭愧,感觉自己工作不够扎实,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后来到了党员活动日,在村的老党员们都过来开会,我就烧水泡茶并一个个递给他们,递给跟我搭档种植三角梅的老党员的时候,他很惊讶:“领导,这使不得”,我说:没有领导,您们都是我的长辈,应该的。说完他直接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在场的党员也点头认可。和村委干部在村里日常走访时路上见到他们主动打招呼,唠家常,对于村里的发展也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后来我们开展党员活动日、清理修缮水渠、绿植栽种等各项村里的公益事业,这帮老党员均带领党员群众们积极主动参与,并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蔬菜粽子经常偷偷放到我们厨房就走,甚至去年春节前还给我准备了“粉丝、竹笋干、蔬菜萝卜、酿酒”等慢慢一大纸箱的年货,说给我拿回家过年,我说: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你的东西我不能拿,上周我们领导还来村里跟我们强调并严明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尤其是不能拿村民的东西。他说:这又不是你拿的,是我把你当自家孙女一样给你的。后来足足推脱了十几分钟才说服他收回去。虽然我拒绝了群众的心意,但是我深知收获的是他们的认可、是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支持,我成为了长辈们的孙女,成为了他们新朱的一份子。

  在村委班子的通力合作下,在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步步完善了村里路灯安装、安全护栏安装、道路硬化、水渠清理修缮、同心文化墙等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村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日益变好。

  下一步,新朱村将以产业兴旺带动生态宜居为主要抓手,结合区位发展优势,坚决守住新朱村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思想,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10

  小华,中**员,2018年8月至今担任蔡村乡人民**党委副**、乡长。

  一是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做“产业兴乡”的带头人。推进“绿满蔡村”行动计划,发展经济林和生态林7000余亩,2020年乡林业站被授予全市创森模范集体。适度推进规模化养殖,全乡肉牛养殖达到3000头,生猪存栏13000头,蛋鸡存栏11万只。积极打造”蔡村樱桃”农业品牌,探索实践“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以项目建设促乡村振兴,做“项目强乡”的带头人。全面推进投资1.2亿元的唐晋高速纺弹生产项目落户唐晋纺织公司,顺利竣工投产;推进投资3500万元的唐晋纺织公司熔喷布生产线在1个月时间内投产运行;引进了投资4800万元的`博创良种牛繁育、投资2000万元的绿源养殖、投资1200万元的康利养猪等项目落户蔡村。

  三是以生态建设促乡村振兴,做“生态美乡”的带头人。聚力环境保护攻坚,建立常态化机制,持续动态清零“散乱污”企业;持续加大对建筑垃圾、农村“三烧”等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聚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坑东、新化、西捻等5个连片整治示范村,其中,坑东村2019年被评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聚力镇区面貌改善,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主街道柏油硬化、排水工程、乡村公园建设等工程。

  四是以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做“治理安乡”的带头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禁种铲毒工作,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高标准打造法治示范村5个,2018年乡综治中心被评为全县*安建设先进集体。

  五是以民生福祉促乡村振兴,做“民生富乡”的带头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落实 “四不摘”要求,确保贫困户按期保质脱贫。聚焦群众关注的行路、用电、吃水等热点难点,完成“四好”公路15.7公里,实施电路改造7个村,提升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个,新建幼儿园3个,完成了9个村饮水工程改造项目,倾力办好一批群众盼望的实事、好事。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3)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5)份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1

  2020年夏天,一则“土专家”获评正高级职称的消息,让广袤的乡村沃野“沸腾”了。在浙江省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结果中,有4人为职业农民。有了职称托底,“土专家”“田秀才”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的底气更足了。

  浙江的创新探索,谱写了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听旋律。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为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人社部加大人才人事帮扶,深入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支持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实行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划定合格线倾斜政策,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大力推动人才人事帮扶——

  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陕西宝鸡市适当降低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条件,县区30%左右的岗位招聘学历条件起点设置为大专,招聘笔试中设定最低分数线,降低或不设开考比例。湖北宜昌市新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乡村振兴“特设岗位”,支持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引进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服务乡村发展。

  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政策。新疆阿克苏地区落实基层“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调整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比例,并结合基层工作年限,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加分制。甘肃张掖市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乡村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中级、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限制。

  积极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山东面向全省推开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一步到位”直评高级职称。宁夏石嘴山市制定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评审条件和评审方案,参评人员基本上不受学历、论文和资历的限制,注重实践、创新和贡献。

  加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力度。江苏太仓市组建乡村振兴博士“帮帮团”,并吸引农业院校专家教授、本土专业人才等加入,组织专家人才与各村结对合作,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甘肃*凉市抽调100名高级专家,组建果业技术、畜牧养殖、文化旅游、教育教学、医疗卫生5支专家服务队,深入全市100个帮扶联系点开展帮扶。

  推动“三支一扶”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安徽“三支一扶”计划突出基层急需紧缺导向,拓展基层服务岗位,重点开发乡村振兴协理员、基层社会保障等服务岗位。20XX年,全省招募上岗高校毕业生1007名,其中,从事帮扶乡村振兴工作544名。吉林加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力度,优先满足艰苦边远、重点帮扶、少数民族乡及沿边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补充需求。20XX年,招募直接从事帮扶乡村振兴人员105人。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2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xxx: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

  xxx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跟东北的很多乡村一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往了城市生活。用xxx自己的话就是:“去城镇上走一圈,连80后都很少看到,大家读完大学就走了。”

  可是xxx却留了下来。

  2019年毕业后,xxx就回到了家乡。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相反她更喜欢乡村的纯朴与自然。据了解,在200多户人家的村里,xxx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5后。

  为此,xxx还引起了乡亲们的误解,以为她在家无所事事,成天就是到处晃荡,很没出息。

  实际上,xxx有自己的打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产丰富,这里的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人想到要把家乡推广到外界。为此,xxx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选择了做电商,通过拍摄短视频,推介家乡,推介家乡的物产。很多人被她手机拍摄下的恬静的乡村生活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x的短视频账号拥有了*百万粉丝。

  借助短视频直播*台,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功卖出了家乡的蘑菇、木耳等农产品。xxx下一步打算扩大商品种类,跳出村庄里的熟人社会,开发更多农副产品。

  从大学毕业生到采蘑菇的女孩,视频里的xxx成功转身。在她的眼里,家乡到处都是宝,在山里静等着人们去开发。xxx说,将来等产业做大了,要雇更多人筛选、打包,让乡亲们都享受到互联网的普惠,一起富起来。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3

  xx,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XX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

  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

  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

  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

  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105元。2019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16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4

  小索,中**员,2019年10月26日起在岗巴县岗巴镇门德村担任乡村振兴专干至今。她的日常工作是协助村(居)“两委”抓好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服务群众、基层党建等工作。同众多奉献在乡村振兴事业道路上的基层工作者一样,在日常巡逻的村道上、防疫执勤的设卡点、纸笔繁忙的办公室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总是热情地穿梭在人群中。自参加工作以来,她迅速转变思想,成功地完成了从初出校门的学生到群众工作者的角色转型,总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群众事业中。

  一、坚持不断学*,努力提升自我

  夯实政治理论,增强党性修养。思想是行动的.根基和源泉,加强政治思想学*、时刻跟着党走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一直坚持学*党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决策的悟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作风,奋力开创新发展理念,努力落实高质量乡村发展措施,不断努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争取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充满幸福感、获得感,始终将自己融入群众圈子,同大家一道,奋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常向群众学*,提高业务水*。为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她不断加强业务学*,始终抱着一颗学*之心向群众请教、向村“两委”请教。在基层的锻炼中,她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维模式,工作水*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履职尽责显本色,服务发展践宗旨

  一肩多挑,支持推进民生工程。在工作上,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为切实改善民生,她边学*边实践,积极配合该村集体经济项目(养羊合作社、沙场、劳务输出、生态岗位)负责人担任会计职务,日常管理账本、起草会议纪要、统计分红、收入支出、整理材料以及撰写村委工作简报、统计上报文件、搞好党建、整理精准扶贫材料等文职工作,确保了各类项目的有效运行。

  预防为主,维护社会政治安全稳定。她积极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更新综治台账,举行综治宣传号召。重要节日、敏感节点都加强值班备勤;强化扫黑除恶向持续纵深开展。特别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她积极入户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并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疏散人员聚集、关闭聚集场地。每天同村医一道给疫情期间入村人员量体温,教他(她)们正确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做好居家隔离;她积极筹备设卡点建设,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制作防疫宣传栏并以张贴海报、宣传单以及先进模范者照片;配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给每个党员讲解《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并发放藏汉双语版的复印件。当夜空中星星闪亮之际,村庄道路上依然能看到她坚守岗位的身影。在防疫工作中,她一直坚持组织双联户、党员进行昼夜交叉巡逻,积极参与设卡点值班,并组织参与了疫情联防联控重点**检查站、**干警、县乡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工作和为武汉疫区捐款活动。

  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发现该村党建工作及部分行政工作仍较滞后,更加积极投入相关工作,在建立党支部活动室、健全工作机制上勇越建言献策,使该村党建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建设。村“两委”班子也曾夸赞道:自从她来到门德村,加强了我们村的党建工作,规范了合作社文字材料工作,她的努力,我们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还经常开玩笑说:“她是我们村里最耀眼的星”。

  三、立足本职,制定目标

  回顾*四个月的工作,她深切感受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得到了加强。实践让她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乡村振兴专干工作的基础,不断学*提升是做好乡村振兴专干工作的前提,为群众办好实事是做好乡村振兴专干工作的突破口。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科学指导实践。不骄不躁、始终如初、再接再厉地积极配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第一**做好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她将努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实事、做好事,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我,充分调动个人工作积极性,压实责任,紧跟落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发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做为自身工作的首要目标。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5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小布始终不忘组织的要求、为村民服务的宗旨。一场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国*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于扩散期的严峻形势下,他始终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服务群众,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与全村党员双联户长等共同组建“党员突击队”“双联户长突击队”“人大**突击队””退伍军人突击队”,坚守岗位、服从安排、随时待命,争当防控一线的“排头兵”、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他始终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关键时刻不懈怠、不退缩,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践行宗旨意识、锤炼理想信念。

  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组织下,小布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并做藏语翻译,细致讲解、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知识,劝导村民加强自我防护,不参加聚会活动、无特殊情况暂不外出;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全村营造浓厚的防疫氛围,提高村民的防护意识。

  他主动对对*期返乡人员的工作地点、返乡途径等进行详细登记。每天电话等方式逐一询问反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其中从湖北省武汉市返乡回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检测每日体温,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同时,监督村里各家商铺,检查商店商品有无涨价,蔬菜、粮食等群众日常用的物资供应情况,有无存在供不应求情况。定期安排人员到市区购买生活用品、满足村里生活必需品,让“制度与温度”并存。

  他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消毒,对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务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对多的区域消毒,日夜轮流巡逻。耐心劝导集中聊天、晒太阳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门的村民做好防护措施。

  几天以来,小布与工作队和党员始终坚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记外来车辆人员,耐心劝返前来走亲、串门、拜年的外来人员,牢牢守住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前沿关口。

  他说:“我也会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抗疫情”全面胜利作出更多贡献”。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4)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优选【10】篇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1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刘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小刘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小刘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小刘是否来镀金。但小刘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小刘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小刘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刘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刘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教育的便利*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2

  谢xx

  男,汉族,1994年7月出生(28周岁),学历本科,**预备党员,现任沈阳市辽中区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

  他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任职以来坚持做到每天比其他人来得早、走的晚,经常加班至深夜;创卫复审期间,统筹协调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创卫复审工作,圆满完成了筹建辽中区劳务市场的建设任务,保障了创卫复审工作的顺利完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敢于担当,卡北村围挡封控任务中,协调中心男性工作人员,组成党员先锋队,短时间内协调搭建材料、车辆、防疫物资以及搭建工人30余人,搭建了封控围挡1000余米;转运任务中,连续20余天昼夜不停的进行转运工作,期间经常几天几夜不休息的完成工作任务,顺利的完成了转运组交代的所有转运任务。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3

  小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小生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小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4

  小芳,20xx年担任xx村妇女主任计生管理员,20xx年至今担任xx村党支部**。

  xx村是一个3100余人的大村,是全省知名的金刚石产业集聚地。全村从事金刚石产业的人员超过1000人,外出务工经商的遍布全国各省市。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之后,经认真摸排,全村摸排重点返乡人员21户42人。重点疫区省市返乡人员12户26人,仅武汉返乡人员就有9户23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更是责任。

  面对xx村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压力巨大的现状,村党支部**小芳全然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多次化疗免疫殆尽病毒面前一触既染的病体弱身,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敢冲锋,积极行动,科学施策,决战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了农村党支部**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当代巾帼的时代风采。

  同时村民们对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在疫情防控战中对小芳的牺牲精神感动万分,纷纷捐款捐物。有老党员老干部、有普通群众贫困户,就连少先队员孙义博也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200元,仅2月5日一天就收到捐款1万余元以及数百个口罩、食品、饮料等物资,40余名党员干部及村民不计报酬自愿冲在战“疫”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5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教育的便捷*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6

  博望区丹阳镇人民**美丽办主任,中**员。有人说他是农村环境的“美容师”,有人称他是改水改厕的“小能手”,有人夸他是废物利用的“活智囊”。他叫小周,是丹阳镇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基层带头人。今年是他扎根在基层的第4个年头,90年出生的他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将人生最亮丽的青春时光奉献在美丽的农村大地上,用自己的汗水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群众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精准施策,驱动乡村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为打破僵局,小周同志协同各村通过不断召开村民小组会、入户走访、文化宣传、“美丽庭院”评比等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模式,采用多种激励办法,鼓励并吸引志愿者参与,将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为进一步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小周提出让每个行政村申报两个自然村作为示范村,进行为期20天的专项提升,结束后,由镇里进行现场验收。对于整治到位的自然村,镇里承诺可按照村民要求补足缺少的基础设施。这一模式立即得到示范村村民的支持,大家纷纷提意见、出点子,一改往日“**干、百姓看”的被动局面。为加大创新力度,小周同志组织村干部,将废旧轮胎、石块、竹子等物品进行统一回收,集中清洗,并涂上各种颜色的颜料,或加工成时尚工艺品悬挂在树上,或搭建成花盆种上花花草草,形成农村特色景观节点,既实用又美观。20xx年以来,丹阳镇完成192个自然村的“五清一改”和“四杂八乱”专项整治工作,打造提升了104个“1.0”版本的自然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筑共建”的乡村环境治理提升新路子。

  改水改厕,畅通乡村文明之路:为让文明之风逐渐吹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小周同志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结合每户实际需求,做好无害化卫生厕所选址、实行“一户一方案”,确保信息登记精准无误,大力引导农村户用厕所从室外改到室内、旱厕改成水冲式、非标改为达标,实现改厕一户、满意一户。为做好改造后厕所的管护工作,确保户厕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小周探索成立农村户厕后期管护“1站12点”,设立以村劳务公司为主体的户厕维修点,镇负责经费保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确保农村户厕后期管护工作常态化,全镇改造户厕问题即发现即维修,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态长效,绘就乡村美丽画卷:为把环境卫生整治与网格化社会治理进行有效结合,小周同志积极探索“村中心——网格小组——组网格”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由村党总支**担任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站长,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党小组长,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村干任专职网格员,村民组长担任组网格长,全体村民户和保洁员为网格成员,建立“网格长、专职网格员、村民组长、保洁员”四级包保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保持整治攻势。并成立人居环境后期管护小组,由各村**为组长,各网格网格员和村民组长为组员,分片到人,负责常态化巡查,宣传发动群众主动搞好自家及周边卫生,参与村庄环境管护,让农村成为无数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如今的丹阳镇条条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户,先后荣获乡村振兴示范镇、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镇等荣誉,拥有1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抬头就是蓝天白云,房前就是洁美田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生活在这里,老百姓感到知足、舒心、踏实、安全。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7

  xx,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大学时代,培养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

  xx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xx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xx在专业学*上刻苦认真,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xx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xx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用心帮扶,助力凉山州脱贫

  20xx年6月,xx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时,xx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xx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xx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xx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xx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xx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xx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xx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xx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xx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xx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xx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xx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xx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科技扶贫,发展智慧农业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xx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xx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xx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xx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xx说。

  扶贫期间,xx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xx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

  xx,**日喀则市江孜县人,20xx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xx年10月份担任岗巴县岗巴镇琼修村乡村振兴专干。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服从组织指挥,第一时间投身到战“疫”中,在战疫中磨练自己,服务社会,以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使命,为琼修村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摸清底数做好排查工作

  防疫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紧急。1月23日,武汉市正式封城,1月24日镇**要求统计岗巴籍湖北省就读学生后,他主动配合驻村、村两委及时入户对本村群众外出情况及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排查,要求如实报告个人外出行程,对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期返藏特别是有湖北出行经历或有与武**员接触史的群众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出的1名返**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并跟踪测温。他主动担任返**员“一对一”管理任务。他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带头成立了青年志愿队,为打好防疫战斗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配合村医护人员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工作。在为了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在配合村医做好日常体温检测等工作后,还为其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方便日常的生活。

  未雨绸缪做好村内卡口防守

  按照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部署,xx积极配合村委做好村内设卡处防守工作。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积极号召更多党员参与到防守工作中,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村内设卡处防守的工作任务,有效保证琼修村在疫情下能够固若金汤。在发挥在村干部带头前提下,他找出先进方法提升防守效率,在他的建议下村里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所有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并签订了《琼修村人员车辆出入协议书》。琼修村采用组建封路网、建造临时检查站等方式,对村进出口实行半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询问,消毒,提醒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加强本村人员的管控。在提升防守效率的同时,也保证成任务的质量。

  凝心聚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琼修村全体上下,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宣传到位、服从指挥、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精神风貌,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去。

  琼修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织带头全村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及时传达学*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先锋队争当宣传员、巡逻员、管控员,监督员,努力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作用。二是由xx带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语言和发放宣传单子形式各家各户进行宣讲疫情防控措施,并由他负责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小时村广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截止目前,带头入户宣讲6次,受益群众125人,发放宣传单84份,消毒清洁22场次,监督巡逻32次,发放口罩130只,脸盆、毛巾、香皂各122个,洗洁精22瓶,并开展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扎实做好防疫工作。

  他说:疫情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一次考验,我会努力面对考验,坚持战斗在“疫”线,用担当奏响青春凯歌,与全村广大干群一道,更好地履职尽责,相信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也一定会战胜疫情,“疫”去不复返。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8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支部**,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 新时代 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台,运用学*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需求,延伸学*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9

  小交,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专干典型事迹 10

  当涂县太白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他37年扎根农村,锲而不舍,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波澜不惊的*淡为百姓耕耘着一方精神家园,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草根明星”。

  小吴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在基层文化岗位上一蹲就是37年。小吴从小就热爱文艺,演小品、讲故事、做主持、写书法,样样在行。他1985年到文化站工作,是全市同一批文化站站长里唯一到现在还没有改行的一位。

  从1985年初到文化站,小吴就表现出对文艺的热爱。当时,乡镇的文化活动相当贫乏。他心里清楚,要让村民们参加文化活动不易,必须得下足功夫,赚足噱头才行。有一次,为了编排一台节目,他跑了好几个村,请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时喜欢文艺的骨干,才凑齐了20多演出人员。小吴倍加珍惜,一板一眼耐心地给他们编排动作,辅导演出。为了让节目更加有影响力,小吴还把大家拉着,在附*的几个村子巡回演出,渐渐地镇上的文化活动浓起来了,参加活动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如火如荼的文体活动,也佐证了小吴的“离不开”。从头十年自导自演乡村春晚,到第二个十年开始的农民文化体育节,小吴担当的都是总导演的角色,每一届都有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像什么“农民诗歌吟诵”、“整扁担”、“负重赛跑”、“民俗表演”等,农味十足,魅力无穷,群众积极参与。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的需求,小吴就更忙了。一年一届群众广场舞比赛,两年一届少儿文艺汇演,三年一届文化体育节。他都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还有,声乐、器乐、舞蹈、健身、书法、表演等6个专业培训班轮流着几乎天天开课,他既当老师,又当协调人。

  “扎根乡野,是为了绿透乡野。”小吴解释说,“绿透”的寓意就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才是“文化草根”的功能和作用所在。37年来,小吴先后创作、改编、指导了100多首小品、表演唱、快板、三句半、诗朗诵等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挖掘、整理了30多项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民俗文艺、非遗项目,撰写文字材料10万多字。他编排的农村文艺题材的节目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整理、撰写的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学、文艺、民俗、非遗作品多次被主流媒体刊登、转发。

  20xx年9月,由他牵头组织的“太白镇乡村文化大舞台+”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法律咨询、科技普及、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农村政策解答等主题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31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3600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1万多人次,是太白镇志愿服务活动人气最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20xx年2月,该项目入选20xx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太白镇综合文化站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文化站”。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舞台已经展开,“文化草根”小吴放飞乡野的梦想将更加广阔。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5)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选【10】篇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1

  男,1956年生,入党。该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一、为乡亲艰难创业,一心帮邻致富。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二、为梦想致力创新,使诚信深入人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为乡亲再次创业,勇担商业风险。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四、为理想不断学*,道德xx永相传

  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xx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五、为明天继续奋斗,公益事业常放心间。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杨富国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

  xx,男,汉族,19xx年x月生,中**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xx医院(xx省立医院)党政办副主任,xx市青联委员。第十届“xx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举一动。工作十余年来,他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敬仰,默默扎根医院法治建设基层一线,与医同路、与法同行,努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全省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打造“样板”。

  因工作兢兢业业,20xx、20xx、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管理人员”,20xx年度医院“优秀支部**”,20xx—20xx年度医院“优秀***员”等。20xx年作为xx省健康卫生系统唯一入选者,荣获xx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事迹被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展播。20xx年x月,被xx省卫健委推荐参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一、勇于探路,敢做医院法治建设的先行者

  20xx年,xx省立医院率先成立xx省医疗机构第一个法制科。xx作为首任科长,上任伊始便面对着医院法治建设领域的诸多“空白”,面对着一部分人对医院法治建设重要性的不理解甚至不支持,他有过茫然,有过彷徨,但没有退缩。

  xx坚持系统思维,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制订医院第一个法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到推动“依法治院”写入医院首部章程;从建立医院重大制度和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到修订医院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完善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规范医院法律顾问聘任管理到挂牌xx省医疗机构首个法律服务中心、省内率先创新实施法律顾问团队每周现场轮值制度,他一步步建立健全了医院法治建设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推动法治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促进法治建设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全省医疗机构起到了示范效应。20xx年至今,已组织开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x余项,组织审核经济合同x余份,依法合规接受公益事业捐赠x余次,协调处理综合类涉案涉诉x余起,有效维护了医院和职工合法权益。

  他大力开展普法用法。推行普法目标责任制,细化任务分解,抓好责任延伸,形成“医院党委统一领导、法制科总体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加大《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宣贯,加强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新员工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先后组织各级各类法律法规专题学*或讲座x余场(次),组织全院相关法律知识测试x余次。组织拍摄法治宣传微电影获xx省卫生健康系统20xx年度“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大赛一等奖,被“xx普法网”收录。

  二、忠诚担当,甘做战“疫”胜利的护航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xx响应医院党委号召,闻令而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医院疫情依法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院党委部署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合法性审查、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纠纷化解等大量工作,系统性开展“四个强化”落实疫情依法防控,为医院率先在全省实现疫情“清零”、成为xx省唯一同时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至高荣誉”的医疗机构贡献了法治力量。

  他紧扣“内外结合”强化抗疫宣传教育。第一时间在医院OA系统开设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专栏,通过钉钉办公系统向全院xx多名干部职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员学*培训,引导全院医务人员明确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筑牢“防疫”屏障;加强预检分诊、候诊大厅、住院部等重点场所法治宣传,引导就诊患者客观理性认识疫情,避免恐慌情绪,凝聚“防疫”共识。

  他紧扣依法防控强化科学决策部署。及时组织医院党委中心组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学*提高院党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一个月,他坚持每天参加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例会,联合医院法律顾问团队组建战“疫”法律智囊团,为医院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决策提供重要法治参考意见x余条,督促各部门各科室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

  他紧扣风险防控强化开展合法性审查。组织法律专业力量对医院疫情防控有关重大决策事项、应急管理措施、制度文件、重大合同、社会捐赠等开展合法性审查。疫情防控期间,审查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疫情防控相关重大决策事项x余项、重大专项合同x余项,审核发布《建立院、科(部门)二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的'通知》、《疫情期间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等重要规章制度;起草了医院抗疫物资募捐倡议书,制订了《接受社会抗疫物资捐赠临时管理办法》,保障医院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xx余项并均用于疫情防控,未发生违法违规使用捐赠物资行为。

  他组织法律顾问团队开通线上法律服务。及时接受法律问题咨询xx余起,对妥善处理疫情初期抗疫物资短期内供不应求造成厂家违约断货等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医院未发生一起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诈骗防疫物资、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恶劣事件,保障疫情防控科学有序开展。

  三、满怀敬仰,愿做深化医院法治建设赶路人

  在接受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采访时,他这样谈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评价自己的工作意义,表达了无悔青春、忠于选择的决心:“在医院工作十几年了,医院和医生救死扶伤,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时常感动着我。通过自己的这份工作和所做的事情,来加强医院的法治建设,推动医院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也很荣幸。如果再来一次,或者说不管再来几次我都会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身在医院,肩担法治。xx表示,他将用忠诚坚守初心,用实干体现担当,继续不懈努力、探索前行,争做白衣行者中的法治先锋、医疗领域里的开路勇者,为推动医院法治建设,护航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3

  xx,男,汉族,19xx年x月生,中**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xx医院(xx省立医院)党政办副主任,xx市青联委员。第十届“xx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举一动。工作十余年来,他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敬仰,默默扎根医院法治建设基层一线,与医同路、与法同行,努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全省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打造“样板”。

  因工作兢兢业业,20xx、20xx、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管理人员”,20xx年度医院“优秀支部**”,20xx—20xx年度医院“优秀***员”等。20xx年作为xx省健康卫生系统唯一入选者,荣获xx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事迹被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展播。20xx年x月,被xx省卫健委推荐参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一、勇于探路,敢做医院法治建设的先行者

  20xx年,xx省立医院率先成立xx省医疗机构第一个法制科。xx作为首任科长,上任伊始便面对着医院法治建设领域的诸多“空白”,面对着一部分人对医院法治建设重要性的不理解甚至不支持,他有过茫然,有过彷徨,但没有退缩。

  xx坚持系统思维,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制订医院第一个法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到推动“依法治院”写入医院首部章程;从建立医院重大制度和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到修订医院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完善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规范医院法律顾问聘任管理到挂牌xx省医疗机构首个法律服务中心、省内率先创新实施法律顾问团队每周现场轮值制度,他一步步建立健全了医院法治建设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推动法治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促进法治建设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全省医疗机构起到了示范效应。20xx年至今,已组织开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x余项,组织审核经济合同x余份,依法合规接受公益事业捐赠x余次,协调处理综合类涉案涉诉x余起,有效维护了医院和职工合法权益。

  他大力开展普法用法。推行普法目标责任制,细化任务分解,抓好责任延伸,形成“医院党委统一领导、法制科总体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加大《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宣贯,加强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新员工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先后组织各级各类法律法规专题学*或讲座x余场(次),组织全院相关法律知识测试x余次。组织拍摄法治宣传微电影获xx省卫生健康系统20xx年度“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大赛一等奖,被“xx普法网”收录。

  二、忠诚担当,甘做战“疫”胜利的护航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xx响应医院党委号召,闻令而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医院疫情依法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院党委部署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合法性审查、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纠纷化解等大量工作,系统性开展“四个强化”落实疫情依法防控,为医院率先在全省实现疫情“清零”、成为xx省唯一同时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至高荣誉”的医疗机构贡献了法治力量。

  他紧扣“内外结合”强化抗疫宣传教育。第一时间在医院OA系统开设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专栏,通过钉钉办公系统向全院xx多名干部职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员学*培训,引导全院医务人员明确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筑牢“防疫”屏障;加强预检分诊、候诊大厅、住院部等重点场所法治宣传,引导就诊患者客观理性认识疫情,避免恐慌情绪,凝聚“防疫”共识。

  他紧扣依法防控强化科学决策部署。及时组织医院党委中心组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学*提高院党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一个月,他坚持每天参加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例会,联合医院法律顾问团队组建战“疫”法律智囊团,为医院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决策提供重要法治参考意见x余条,督促各部门各科室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

  他紧扣风险防控强化开展合法性审查。组织法律专业力量对医院疫情防控有关重大决策事项、应急管理措施、制度文件、重大合同、社会捐赠等开展合法性审查。疫情防控期间,审查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疫情防控相关重大决策事项x余项、重大专项合同x余项,审核发布《建立院、科(部门)二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的通知》、《疫情期间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等重要规章制度;起草了医院抗疫物资募捐倡议书,制订了《接受社会抗疫物资捐赠临时管理办法》,保障医院依法依规接受社会捐赠xx余项并均用于疫情防控,未发生违法违规使用捐赠物资行为。

  他组织法律顾问团队开通线上法律服务。及时接受法律问题咨询xx余起,对妥善处理疫情初期抗疫物资短期内供不应求造成厂家违约断货等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医院未发生一起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诈骗防疫物资、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恶劣事件,保障疫情防控科学有序开展。

  三、满怀敬仰,愿做深化医院法治建设赶路人

  在接受xx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专题采访时,他这样谈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评价自己的`工作意义,表达了无悔青春、忠于选择的决心:“在医院工作十几年了,医院和医生救死扶伤,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时常感动着我。通过自己的这份工作和所做的事情,来加强医院的法治建设,推动医院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也很荣幸。如果再来一次,或者说不管再来几次我都会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身在医院,肩担法治。xx表示,他将用忠诚坚守初心,用实干体现担当,继续不懈努力、探索前行,争做白衣行者中的法治先锋、医疗领域里的开路勇者,为推动医院法治建设,护航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4

  黄xx,在永宁村里有口皆碑。上一届村党支部**兼村委主任因病去世,一下子村里没有了当家人,整个村就像一盘散沙。20xx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任命黄xx为永宁村党支部**。

  上任伊始,她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事多商量,多讨论,集思广益,把村里的日常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新建了两委办公场所和村门楼,改善了办公条件和村容村貌。为了解决农业用水和生活饮水的问题,黄**和开发办多次协商,在村北大坡打一眼深水井,更换了全村的吃水管道并修建了一座水塔,彻底解决村民用水的问题。同时,她解决了羊群乱放的问题。多年来,有些养羊户乱放羊群致使好多庄稼被毁,她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农户有了一定的制约,另外,给放养户提供有偿的.场地。在20xx年冬天的村委成员换届时,黄xx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她用事实和行动向村民证明自己的能力,她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村北大坡新栽植枣树1800多亩,积极配合在村北大坡和老龙川开通观光路。*几年来,永宁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新建的村内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村主街道实现了绿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和绿化了永宁至南阳的同村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20xx年硬化老龙川田间道路1800米,20xx年天然气入户工程基本全面完工。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5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祝福或拜年的信息,某街道机关党员、某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某却发了一条特殊的信息给亲朋好友:原定于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礼答谢宴将延迟举行,婚期另择良日,敬请谅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礼主动请缨

  这个春节,某原本计划着要去妻子老家过节,顺便举行婚礼答谢宴。突发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主动延期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主动向街道办事处请缨要求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来到某街道某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一名***员的庄严承诺”!某说道。

  冲在一线沉在社区

  此后每天,某随同某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逐一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重视。他不畏寒冷与病毒传播,坚守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短短6个多小时,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张贴宣传《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覆盖辖区内70余个小区,300多栋楼,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得到居民的热烈称赞。

  小喇叭大温情

  “各位业主,大家新年好!我们是某街道办事处、某社区的工作人员,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某每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个小区都要用喇叭宣传一次。

  “小伙子,听说我们夹江超市里吃的遭买完了哦?”一位大爷从4楼窗口伸出头来问。“大爷,你听哪个说的哦?没得那回事,超市里头的东西充足得很,菜市场里的菜还多得很,放心,卖不完。”某用标准的家乡话回答着大爷的提问。

  “小伙子,你们还有没有口罩嘛,送点给我们嘛。”另一栋楼3楼的阿姨在窗口问。“嬢嬢,我们还是在外头买不到了,我们出来工作,每天也只能领一个。没得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给我们打电话,给你送来。”“谢谢你,小伙子,你们太对了,辛苦了。”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区里回荡,温暖人心。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冲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6

  xxx自20xx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x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xxx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xxx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xxx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xxx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xxx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xxx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x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xxx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xxx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惊讶地说:“真住啊?”xxx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xxx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xxx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xxx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x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xxx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xxx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7

  xx,男,中**员,法学硕士,法学理论专业,毕业于xx,xx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20xx年度xx市十佳优秀法治讲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卫生法学会会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曾先后在xx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和xx省xx市卫生监督所从事卫生法学研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为xx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法制稽查科副科长。长期以来,该同志热爱普法事业,热心法制宣传工作,致力于做法治的耕耘者和践行者。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法学知识学*,提高法学理论水*

  深入党的***报告及《*****》《***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撰写《实施健康战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衡、更充分发展——学*贯彻党的***精神体会》,主讲题为《实施健康战略深化医疗供给侧结构性》等党课,在xx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全体党员会议上讲解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研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民法学等法学著作,深入学*新出台的***、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刑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及时更新法律知识,以及卫生计生行业法律法规,提升个人法律素养和专业水*。

  二、撰写法学论文和开展法学课题研究,提高法律专业素养

  积极撰写法学论文和执法工作简讯,参编《在规则和现实之间-xx市地方立法后评估报告》等著作x本,先后在《xx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卫生经济》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定位》《电子健康档案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法学论文xx篇,在《新安晚报》《健康报》《xx日报》《xx晨刊》等报刊上发表卫生监督执法新闻报道xx篇,在省*****、省卫计委、省卫生监督所、市*****等部门网站刊登执法工作简讯x多篇,曾参加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国家卫计委、xx市人大常委会、xx市*****、xx市卫生***、xx省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发布的x多项卫生法学方面的课题研究。20xx-20xx年,连续三年申报并获得市委组织部、市社科类联合发布的资助类调研课题。

  三、认真做好卫生法制稽查工作,着力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

  深入学*卫生法制稽查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等,并认真学*公共场所、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法律法规,主动参与业务科室的现场执法,提高执法水*。

  作为法制稽查科负责人,不仅承担单位法制稽查工作,而且兼职承担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科日常工作,如起草xx市卫生监督年度工作要点、全市卫生法制年度工作要点、全市卫生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年度工作要点、xx市卫生“六五”普法规划中期工作总结、xx市卫生局开展“机关法律集中学*月”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法制宣传工作。

  创新开展全市卫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工作,组织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案件互查互评,编写《xx市卫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评析资料汇编》,开展全市有力提升了全市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撰写水*,为我市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卫生执法十大典型案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参加全省卫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会议,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培训,参加市人民法院旁听庭审,参加全市依法行政知识竞赛,增强依法执法意识。撰写《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改革的现状与对策》《浅谈说理式执法在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撰写的论文《新形势下xx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获得xx省卫生监督协会优秀论文奖。

  四、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通过在《xx晚报》《xx日报》等纸质媒体,省*****、市*****、省卫生监督所等网站,以及市卫计委微博、健康xx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作为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积极参加市普法办组织的全市“七五”普法活动和市卫计委组织的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七五”普法活动,如在全市卫生监督员培训班上主讲卫生法制稽查专题课程;20xx年,在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上主讲《卫生法律法规与预防职务犯罪》,在原市卫生局机关主讲《从刑法的犯罪构成看预防职务犯罪》。20xx年,赴宁国市地税局主讲《从新行政诉讼法“第一案”看执法风险防范》,在市卫计委机关主讲《从新行政诉讼法看行政执法风险防范》。20xx年,先后到xx市图书馆、xx市投资合作促进局主讲《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20xx年,到市xx旅游度假区主讲《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到市卫计委、市工商质监局主讲《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在市人民医院举办的全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上主讲《全科医生如何防范执业法律风险》。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8

  我叫黄xx,1984年7月出生,中**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桂*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积极围绕贵港市委市**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抓稻虾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民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稻虾种养产业。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取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民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传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发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发展,政策又好,**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来发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村的农民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践行“三变”综合发展模式。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民掌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民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民变股民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22年小龙虾预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预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分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稻虾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9

  张xx,化峪镇付家庄村党支部**兼村委主任。

  走进付家庄村,温馨的环境、整洁的村庄、满眼的绿色、完善的设施……处处体现着“生态宜居、村容整洁”。而这一切,无不浸润着张xx的辛勤汗水,自她20xx年担任支部**以来,她修路、修渠,新建学校、新建舞台,改造吃水管道、改造管网,绿化村主要街道,完善农业灌溉设施,为村民办了数不清的实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逐步提高。村民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欢找她商量,喜欢让她给拿主意。无论是谁找她,她都热心地帮忙、耐心地解决问题,村民们都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家人,亲切的称她是“领头人”。

  在20xx年的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和爱国卫生季运动中,她带领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先让村两委干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引导村民们迅速行动,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紧抓“四个重点”,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做到了村庄全面治理,应拆尽拆、应整尽整,全村共清理五堆120处,拆除高速路沿线的违法建筑、违法占地11处,拆除村内乱搭乱建6处。她还针对管化线两边的`店外经营、乱搭乱建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受到镇党委、**一致好评。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以后的工作中,张xx将继续通过建设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她也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争取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向善的和谐付家庄。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10

  大家好,我是桂*市木乐镇党委**黄xx,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乡村振兴故事”。2021年以来,木乐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宜居生活”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工作;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木乐镇乡村振兴工作获得的较好的成效,被桂*市评选为2021年度农村工作(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下面由我来和大家做一下经验分享:

  木乐镇位于桂*市东部,总面积87*方公里,总户籍人口约7.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5万人,共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225个村民小组,基层党组织35个,共有党员1132名。木乐镇曾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中国运动服饰智造小镇”称号及“中国休闲运动服装名镇”和“广西休闲运动风采体育小镇”等称号。*年来木乐镇致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注重村庄特色风貌塑造。

  木乐镇以破解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屯群众主动参与+屯党员先锋带领头作用,并紧紧围绕“十个一”活动要求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动员木乐籍的领导干部、乡贤、企业家等踊跃回乡,组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当好“宣传员”“领航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献策献言,投工投劳,捐资捐款,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改造行动,强化农房管控,按照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五园”要求,努力在塑造乡村之“形”上下功夫,深挖乡村文化的“魂”,打造示范村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村屯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1年木乐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8万人次,全镇发动募捐约30万公益款项,其中高铁沿线村屯涉及捐款约5.7万元,建成高铁沿线风貌改造示范屯9个,乡村振兴示范屯1个,其中贵港市级风貌改造示范屯新莲村陆屋屯。

  二、注重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木乐镇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抓手,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2021年木乐镇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个,饮水工程2个,维修复全村、康莲村等5个村灌溉水渠,改善群众耕种条件;开通桂*-木乐腾飞广场公交路线,新增新能源充电桩50个,投放共享电单车500多辆,大力开展村级道路扩宽硬化7条,安装太阳能路灯134盏,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培育1条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培育木乐休闲运动体育风采小镇、木乐镇运动服饰智造小镇核心区3A级旅游景区,打造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引进木乐镇维也纳旅游酒店等多种形式资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改善游客旅游观光购物环境,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生活。

  三、注重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一是规范整顿服装纺织产业,2021年木乐镇整顿规范服装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共503家,新增培育服装企业上规入统14家,规模以上企业达22家,引导品牌自主创新,并且已递交材料申报注册“木乐竞装”集体商标。自主品牌达108个,其中广西著名商标1个(中健),广西名牌产品2个(中健、健悦),国内市场认可的品牌40多个,服装年产量达2亿多套,带动就业5万多人,实现2021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二是改善电商、物流等营商环境,建设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电商物流园、中通快递物流中转仓库,配备有圆通、顺丰、伊伊物流等各种物流快递,强化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吸引300多人回木乐做服装电商销售,成功招商73家电商商家入驻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通过依托木乐镇服装产业的带动,电商物流园孵化,大部分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三是木乐镇聚焦服装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装产业格局,通过规划建设桂*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做大做强服装纺织产业。产业园总建设规划1.5万亩,目前已完成征地4624.9648亩,园区第一期*整交付土地约700亩,已开展“五通一*”建设,现已有143家省内外企业签订入园投资意向书,投资规模超161亿,其中有5家规上服装企业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并开展入园项目建设。同时广西桂*立泰隆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年产14万吨印染产品技改扩建项目(一期)也正在建设中。

  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有故事,如今木乐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如火如荼,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环境宜居度明显提高,人民收入逐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满。今后木乐镇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争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分享,谢谢大家。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6)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合集10篇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1

  自“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xx作为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负责人,全面负责xx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几年来,严格按照省、市、县“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展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省、市级中心村新增和更新法治文化元素,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到“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确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夯实阵地建设

  “民主建设 法治先行”。自“七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积极对镇法宣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借力镇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镇党政办、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主任积极主动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来。20xx年,对已建成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xx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了更新、修缮;在xx社区、xx新村新建法治文化阵地,将现代法治元素和最新的法律条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其中,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供条件。

  三、精心组织谋划,全面动员部署

  xx镇“七五”普法规划纲要出台后,镇党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居)综治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党委、村(居)委**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第一责任人。镇主要领导对纲要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对象的普法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作进一步细化,并对整个“七五”普法纲要的实施注意事项作了强调和要求,特别要求要将“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有机融入到“七五”普法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镇的法治氛围,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广泛宣传造势,形式多彩多样

  (一)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利用领导干部夜学,穿插法治文化内容、党风廉政知识的讲解和政论宣传片的播放,为全镇领导干部普及法律知识。联合镇人大、镇纪委在党委会议上,领学《宪法》、《***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律条款x次,强化了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利用干部教育在线学*,组织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测试x人次,提升了领导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开展法院庭审旁听活动

  组织部分镇、村(居)干部参加“以案释法”活动,通过旁听xx市管店司法所阚乃军涉嫌玩忽职守,xx镇xx村党支部副**、村委会主任xx套取粮补资金等造成国家、人民财产损失的鲜活案例,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履职、依法尽职。

  (三)参观xx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结合“讲严立”、“三查三问”等警示教育活动,20xx年先后x次组织镇、村(居)领导干部x余人次赴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过看身边人、身边事及纪委**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对党绝对忠诚”和“不能腐不敢腐 不想腐”的警钟。

  (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结合“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重点普法对象要求,先后多次深入xx中学、xx小学、xx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x余名师生普及了“预防校园暴力”、“健康校园从交通安全开始”等知识,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结合综治“双提升”宣传、计生“满意度”宣传和司法行政系列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群众满意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内容;xx社区还邀请律师到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现场为老百姓解答法律咨询x余人次。20xx年x月,司法所先后到xx社区、xx社区等开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常识”宣讲,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反响。村“两委”换届结束后,司法所在xx村组织新一届“两委”干部面向宪法宣誓,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尊法、尚法意识。

  (六)开展特殊群体的法律明白人宣讲活动

  不断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扭转他们被动式受教的惰性思想,督促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借助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契机,要求他们在自己学法的同时,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在亲属朋友圈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帮助扩大普法受众面。

  五、成效显著,普法道路任重道远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进校园授课、法律常识测试等方式,对领导干部、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开展了众多的法律常识培训,得到了镇党委、**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xx年,省司法厅党组**、厅长xx,市委政法委**xx,市**副**,县**副**等领导先后莅临xx镇检查指导“七五”普法工作,对全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和“七五”普法工作开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作的成果来之不易,普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斗志,在紧抓重点普法对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夯实普法阵地建设,扩大普法受众面,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边”的氛围,享受到“法润万家”的成果。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2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xx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xx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xx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xx是否来镀金。但刘xx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xx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xx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xx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xx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xx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xx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xx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xx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教育的便利*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xx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xx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xx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3

  小交,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18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18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19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16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4

  河南南阳的董林果,20xx年在南阳邓州市十林镇*营村组织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起初,她们的合作社仅用来园林绿化,随着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扩展到了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服务等。20xx年,董林果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日常运营中,社员农闲时出去打工,农忙时回社干活挣钱,有农机的加入合作社干活,没农机的也可以到合作社当农机手,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认真,合作社很快就有了规模。由起初仅有2台农机,发展到20xx年底已经拥有36台,服务能力也由不足万亩发展到20xx年底的10万余亩,服务范围达7个乡镇21个行政村。

  20xx年夏季小麦成熟期推迟,南阳市甚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同时成熟,联合收割机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董林果多方组织本地收割机,并协调陕西、河北作业队到南阳市支援三夏生产,助力全市小麦及时收获,保障了当地农民的最大收益。

  在积极服务广大农民的同时,董林果还带领合作社积极参加市农机局农机深耕项目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深耕项目,帮助当地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丰产丰收。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合作社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xx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董林果的团队自筹资金,免费为十林、罗庄两个乡镇街道及周边多个村开展防疫服务,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5

  自“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xx作为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负责人,全面负责xx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几年来,严格按照省、市、县“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展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省、市级中心村新增和更新法治文化元素,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到“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确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夯实阵地建设

  “民主建设 法治先行”。自“七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积极对镇法宣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借力镇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镇党政办、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主任积极主动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来。20xx年,对已建成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xx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了更新、修缮;在xx社区、xx新村新建法治文化阵地,将现代法治元素和最新的法律条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其中,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供条件。

  三、精心组织谋划,全面动员部署

  xx镇“七五”普法规划纲要出台后,镇党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居)综治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党委、村(居)委**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第一责任人。镇主要领导对纲要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对象的普法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作进一步细化,并对整个“七五”普法纲要的实施注意事项作了强调和要求,特别要求要将“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有机融入到“七五”普法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镇的法治氛围,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广泛宣传造势,形式多彩多样

  (一)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利用领导干部夜学,穿插法治文化内容、党风廉政知识的讲解和政论宣传片的播放,为全镇领导干部普及法律知识。联合镇人大、镇纪委在党委会议上,领学《宪法》、《***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律条款x次,强化了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利用干部教育在线学*,组织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测试x人次,提升了领导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开展法院庭审旁听活动

  组织部分镇、村(居)干部参加“以案释法”活动,通过旁听xx市管店司法所阚乃军涉嫌玩忽职守,xx镇xx村党支部副**、村委会主任xx套取粮补资金等造成国家、人民财产损失的鲜活案例,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履职、依法尽职。

  (三)参观xx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结合“讲严立”、“三查三问”等警示教育活动,20xx年先后x次组织镇、村(居)领导干部x余人次赴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过看身边人、身边事及纪委**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对党绝对忠诚”和“不能腐不敢腐 不想腐”的警钟。

  (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结合“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重点普法对象要求,先后多次深入xx中学、xx小学、xx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x余名师生普及了“预防校园暴力”、“健康校园从交通安全开始”等知识,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结合综治“双提升”宣传、计生“满意度”宣传和司法行政系列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群众满意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内容;xx社区还邀请律师到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现场为老百姓解答法律咨询x余人次。20xx年x月,司法所先后到xx社区、xx社区等开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常识”宣讲,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反响。村“两委”换届结束后,司法所在xx村组织新一届“两委”干部面向宪法宣誓,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尊法、尚法意识。

  (六)开展特殊群体的法律明白人宣讲活动

  不断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扭转他们被动式受教的惰性思想,督促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借助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契机,要求他们在自己学法的同时,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在亲属朋友圈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帮助扩大普法受众面。

  五、成效显著,普法道路任重道远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进校园授课、法律常识测试等方式,对领导干部、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开展了众多的法律常识培训,得到了镇党委、**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xx年,省司法厅党组**、厅长xx,市委政法委**xx,市**副**,县**副**等领导先后莅临xx镇检查指导“七五”普法工作,对全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和“七五”普法工作开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作的成果来之不易,普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斗志,在紧抓重点普法对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夯实普法阵地建设,扩大普法受众面,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边”的氛围,享受到“法润万家”的成果。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6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刘xx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刘xx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刘xx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刘xx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刘xx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刘xx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xx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刘xx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刘xx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刘xx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刘xx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刘xx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xx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教育的便捷*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xx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xx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xx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7

  xx,男,1962年出生,中**员,现任古河乡石桥头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石桥头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年来,该同志按照古河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石桥头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党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石桥头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石桥头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石桥头村成为远*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石桥头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三、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台载体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石桥头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四、转乡风,丰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石桥头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事件。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8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军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军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军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军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军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军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军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军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军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军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军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教育的便捷*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军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9

  20xx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军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军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军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军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军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军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军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军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军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军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军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教育的便捷*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军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工作事迹 10

  房xx,生于1987年12月,中**员,xx市xx区石门寨镇房庄村人,任xx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房xx依托村里的老君顶山和龙须河,因地制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过10年创业发展,助力房庄村走上了美丽致富路。

  2016年老君顶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美丽河北最美景区、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河北省冰雪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房庄被授予全国综合治理示范村、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河北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房xx在2021年被评为第十届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他的创业打拼经历,主要做了三件事:改变、创新、融合。

  改变,山民吃上旅游饭

  房庄旅游开发前非常落后,交通闭塞,耕地少。出山没有公路没有桥只能趟水过,孩子上学都得步行10多里山路。穷怕了,父老乡亲们渴望富裕的愿望一年比一年迫切。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调研,认为依水兴旅可以致富。但是村里没有钱,脱贫致富的创业梦很难实现。

  村里有龙须河,有老君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房xx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决定走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要让父老乡亲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2015年夏天,投资8000万元的老君顶景区对外营业。2017年适逢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在xx召开,他多处筹措资金,对景区提质升级,修建游客中心、滨水商街、生态停车场、戏水乐园、景观绿化、帮助村民规划民宿。景区越做越红火,以前在外打工的人相继回到景区,景区现有员工150人。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43。9万人次,营业收入620。5万元、利润35万元,纳税18。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30户、年增收16000元/户。2020年受全国新冠疫情影响,游客接待数量大幅下滑,营业收入437万元。

  创新,红利变现强经济

  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房xx创新经营模式,景区实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制分配,80%归xx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10%作为村集体的股份,10%作为农业合作社的股份。村民以土地入股,在景区打工,获得岗位工资,年终按比例统一分红。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而获取收益;不断创新旅游项目,让景区每年都有新变化,2016年老君顶生态旅游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2017年按4A级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2019年增加高山漂流和6个网红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入生产;2021年新增萌宠动物园和儿童水世界游乐项目。

  融合,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老君顶景区以“旅游+产业”融合为纲,以“资源联动”为轴,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全力推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体育”,抢抓我国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有利契机,紧密结合全省“健康河北欢乐冰雪”系列活动等,立足老君顶景区冰雪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冰雪运动,推动xx冰雪事业的发展;“旅游+农业”,通过依托绿色产业作支撑,公司开发了农家乐项目和农村采摘项目,注册了“君顶美农”“秦皇老君顶”农特产品品牌商标,有效带动了村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康养”,通过推动“生态旅游+养生美食”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绿色餐饮、生态休闲、暖心服务”的田园归居圣地。现在,全村60多户有50多户办了农家院;“旅游+文化”,公司以文化发掘、传承、开发为引领,以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石河文化、地质文化等富含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文构件为核心,构成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生态文化旅游体系。

  如今,老君顶景区已经成了春季看花、夏季漂流、秋季采摘、冬季冰雪四季皆宜的打卡胜地。房xx常说,“农村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要扎根山村,情寄旅游,把家乡建的更美,让父老乡亲生活更幸福,为家乡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7)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范文5份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 1

  今年以来,xx乡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一体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行动,努力推动乡村振兴立标杆、树样板。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坚持“四个不摘”,全面推进实施“xxxx”工程。

  一是建立机制。坚持乡村两级**抓乡村振兴,成立由乡党委、**牵头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五个专项工作组。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xxxx”工程。

  二是紧盯短板。统筹抓好国家和省成效考核问题整改。聚焦中央巡视、国家和省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共性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切实加大整改力度,抓好措施落实。对照国家和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认领和排查的3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落实整改措施条数7条,针对完成整改的问题,持续巩固,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开展排查。以省暗访调研发现问题整改为线索,围绕脱贫户、边缘户“三保障一安全”、搬迁后续帮扶、扶贫资产管理等9个方面内容,集中开展到村到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查活动。共排查10个村,发现15个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

  (二)围绕核心指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聚焦三类户,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部门筛查预警、现场核查和动态监测“两监测一筛查一核查”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和“应进则进”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全年共确定监测对象7户1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5人。开展网格员培训和电话抽查,确保全乡319名网格员切实履行职责、常态化开展工作。

  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医疗方面,落实“351”“180”健康帮扶政策、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开展农村新确诊大病、重病人员信息摸排,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提升健康管理水*。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惠民保“四重”保障机制。教育方面,今年春秋两学期共帮助164人次申请幼儿资助6.5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877人次54.81万元、普通高中阶段免学费240人次4.32万元,中高职免学费228人次34.2万元;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报助学贷款222人;申报“防贫保”教育升学补助51人,补助金额7.7万元,实现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强化控辍保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督查考核制度。饮水安全方面,我乡今年全面完成取水泵船工程、100公里输供水管网埋设安装工程、净水工程、水厂管理房屋等供水保障工程。投资约2620万元,设计供水范围涉及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5个行政村,98个村民组,覆盖受益人口约2737户1.1万人,同时可满足供水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用水需求,有效地提升了供水保障率和供水区用水人口的用水质量和饮水安全。

  三是织密筑牢到户到人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三类监测户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机制,每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都有干部帮扶。督促帮扶干部对脱贫户每季度跟踪走访一次,监测户每月跟踪走访一次,了解帮扶户实际需求,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严格落实帮扶措施。加强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督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指导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确保第七批驻村工作队与第八批驻村工作队无缝衔接。

  (三)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一是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坚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1+1+X”产业扶贫思路,利用蚕桑春季栽桑、秋季养蚕、长期受益的产业优势,重点支持群众特别是有劳力的群众发展蚕桑产业。合计栽种300万多株“强桑一号”桑苗,发展桑园3700亩,养蚕1。6万盒,产茧7000吨,直接带动增收2600余万元,实现“户均半亩桑、村有百亩园、乡有一产业”的产业格局。

  二是巩固旅游业发展。围绕码头村张公山、xx村玉石山、响山寺村红色景观等景区为重点,先后完成李开文故居修复、玉石山登山步道修建,成功角逐“中国最美农村路”,带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走上休闲旅游、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巩固拓展金融帮扶。发放小额贷款138户595万元,解决了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增强了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的信心。建立定期排查和通报制度,确保贷款零逾期,目前全乡到期小额贷款已全部清收完成,无逾期现象。为全乡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实施“2+3”“防贫保”综合保险,帮助申报教育升学保险理赔51人7.7万元,实现了保险政策工具同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结合,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

  四是全力做好稳岗就业。为全乡4580名劳动力进行建档,积极动员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参加企业招聘会,累计输送360余人到园区就业;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设立生态护林员126个,公益性岗位471个;开展蚕桑养殖技能培训会2次,共培训脱贫人口92人次;今年我乡脱贫户和监测户共申报就业奖补1574人,已打卡发放就业奖补资金80.02万元,其中县内就业奖补411人,县外就业奖补1059人,扶贫车间稳定就业7人;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目前我乡国家监测*台务工人数为4076人,去年务工人数3883人,同比增长4.97%,通过组织乡年轻干部对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地点、务工时间、基本信息等进行电话核查,确保系统中的务工信息完整、真实、准确、无误。

  五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易地搬迁点建设,加强安全排查,全年投入147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置点群众产业、就业台账,落实好产业、就业等措施,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蚕桑、茶叶、大棚蔬菜等主导产业,真正实现脱贫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是强化社会帮扶。积极争取各帮扶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大力发挥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20xx年累计获得捐款捐物2。78万元。鼓励引导乡商会开展八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帮扶活动。

  七是坚持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贯彻落实《xx县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监测预警和主动发现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为符合条件城镇人口申办城镇低保20户24人,新增农村低保122户174人,低保70岁以上享受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208人;特困供养258人,其中集中供养46人。

  (四)聚焦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扶贫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实施自来水厂、集镇污水治理、交通循环道路等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的利好项目,夯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双基”基础。全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衔接资金)1322.63万元。

  二是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校园(舍)及运动场所3000*方米,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10处、各类文体健身场所19处。

  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民生工程改厕152户,开展改厕质量排查5770户,排查发现问题及整改各类户2279户。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清除废旧广告38余处,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305余处,累计出动大小车辆310余台,参与人员3789余人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00余吨,“五清一改”成效明显。

  四是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工作,带头践行“两山”理论实践,完成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800亩、退化林修复造林70亩、森林抚育2.1万亩、植树造林5万株,规划实施笋竹两用林项目100亩,油茶低改项目724亩。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五是实施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提升行动。完成7141户农户、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和乡风评议工作。累计向152个信用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信用贷款1686万元。规范提升“振风超市”和“红黑榜”制度建设,评出各类先进红榜800多户,发放“振风超市”积分券10多万元。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推深做实“引擎工程”“四联四帮”“能人回归”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经济发展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效应不突出,产品难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值,产业链发展需要进一步延伸。二是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不够到位,少数脱贫户对巩固期结束后政策是否取消表示担心,反映了脱贫群众或多或少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乡村发展不*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加大“双基”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体要求和全县打造“七个示范”的目标布局,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防范返贫致贫机制。按照要求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统一管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坚决杜绝规模性的返贫现象发生。

  二是强化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坚持把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来抓,随时排查、随时整改,及时救助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护好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加大“两业”支持力度。着力打造蚕桑等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大力提升电商、旅游业发展,不断巩固光伏产业。积极搭建用工对接*台,拓展外出就业和就*就业空间,优化调整到户就业政策,保持现有村级公益性岗位总体个数不变,建立健全岗位人员动态调整、有序退岗管理机制。

  四是接续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实现粪污、污水、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家庭环境卫生创建,完善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深化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加快乡村治理能力。坚持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规范提升“振风超市”、“红黑榜”评选、“有事好商量”等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机制,不断扩大村民自治工作覆盖面,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织密党建网格、监督网格、监测网格,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 2

  一、目前开展情况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xx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xx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xx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20xx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xx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

  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投入386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

  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x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xx年和20xx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xx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xx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xx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xx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xx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x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x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x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x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xx年8月,我局向县**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xx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运往附*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xx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xx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xx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20xx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 3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境界水*。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xx-20xx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 4

  一、基本情况

  xx镇现有脱贫户1970户574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0户75人,已消除致贫风险)边缘户215户751人(已消除致贫风险);新确定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9人。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1)乡村振兴项目库编排工作

  20xx年我镇通过村级调研、村两委讨论、公示、镇审核并审核上报农业、水利、交通等项目116个,涉及资金9847.28万元。

  (2)扶贫资产管理工作

  20xx年,xx镇根据《xx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x扶组〔20xx〕xx号)文件要求,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镇村两级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登记台账》对20xx-20xx年147个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登记入账,同时签订产权移交协议、管护协议、经营性资产运营协议。

  (3)产业巩固脱贫

  到户产业:20xx年以来,我镇申报两批到户产业629户,涉及奖补资金159.947万元。其中,第一批申报到户产业72户,奖补资金20.08万元;第二批申报到户产业132户,奖补资金36.995万元;第三批申报到户产业168户,奖补资金39.376万元;第四批申报到户产业179户,奖补资金43.111万元;第五批申报到户产业78户,奖补资金320.385万元。

  光伏扶贫:我镇现有光伏电站19座(杨湾村,xx村村级电站各2座,其他户用光伏电站15座)受益贫困户1212户、受益贫困村2个(杨湾村、xx村)。20xx年以来,发放到户光伏电费363.6万元,户均0.3万元;两个贫困村集体电站收入53.584万元。

  (4)就业巩固脱贫

  20xx年以来,我镇开发光伏管理员岗位18个,发放工资2.4万元;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55个,发放工资2.2万元。

  (5)动态调整情况

  20xx以年来,我镇到户摸排户上基本情况,户内自然增人涉及5户5人,户内自然减少涉及29户31人。

  (6)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在镇村两级开展培训12次,设立网格218个,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和联系人,动员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乡村网格员等311人,对全镇14893户农户开展入户调查,现全部排查完成,未发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经过认真调查核实,我镇系统现有脱贫监测户20户75人、边缘易致贫户215户751人,均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新确定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3人,制定了2条帮扶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

  (一)定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做好入户遍访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同时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

  (二)继续强化产业支撑,确保脱贫稳定性。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户上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现代服务业。

  (三)全面加强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扶贫资金在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的有效作用,切实维护扶贫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扶贫资金资产保值增值。

  优秀乡村振兴干部个人总结 5

  xxxx年,xx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根据xx生态、绿色、旅游、文化等优势,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山水相依精致小镇”这一中心,紧紧抓住划入“一区两河三带六*台”的大好契机,以“十大”专项行动为主抓手,以“多规合一”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xxxx年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产业振兴上,深化改革,加快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乡土地流转率达到xx%以上,坚持以农业“新六产”为方向,积极培育农业新模式新业态,丰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融合综合体项目基本完工,全乡xx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xx家,家庭农场xx个,农民专业合作xx家。蔬菜种植面积xxxx余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xxxx余亩。建设防护林xxxx亩,新发展用材林xxxx亩。做实做强要素保障工作。完成xx村、xx村、xx三村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xx亩,新增耕地指标xx多亩,整理工矿废弃地xx亩,整合占补*衡用地xx余亩,盘活农村闲散土地指标xx亩。

  二是人才振兴上,将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立足丰泽农业,与xx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聘请科技顾问名,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发展新型现代产业。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各类人才统计工作,为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优秀人才名,举办各类活动、培训xx次。

  三是文化振兴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了中学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楼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按照一村**建主题广场的要求,新建文化广场处、文化大院处、村庄文化墙个,组织开展了舞动xx广场舞比赛和第二届随手拍活动,农村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位列全市前茅。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处,完成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

  四是生态振兴上,深化“蓝天工程”,推进“碧水行动”,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实施“绿满乡村”十大工程,完成投资.亿元,新建道路.公里,修复道路.公里,建设防护林xxxx亩,栽植苗木xxxx余亩,完成xx亩荒山绿化。高标准打造了xx乡村市级示范点,完善了xx社区、xx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环保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方位抓好秸秆禁烧和秸秆清理工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砂石整治,将砂石治理工作常态化,集中开展了砂石治理专项集中行动,有效保护了xx砂石资源,维护了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绿化建设,实施了“绿满乡村”行动,完成泉河、进军渠生态廊道建设,实施了防护林项目、造林补贴项目、森林抚育项目等,汶上大汶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基本完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弱,自身造血不足。村集体所有资源总体不足,缺乏特色支柱产业,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年来,虽然借助上级有关奖补政策,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环境整治等政策措施,面貌有了极大地改善,但个别村村级债务缠身,工作任务压力大,除完成应急任务外,处于应付状态;村集体发展思路不够宽,缺乏指向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较低。

  2、人才引进难,长期留村发展不易,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村级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村民有能力且年富力强的人员外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人才流失大,特别对于xx乡整**于xx县xx山区,距城较远,又考虑到家庭生活、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现实原因,难以长留在村里工作,即使暂时能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长此以往很难留住,造**才流失,农村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不相适应,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3、旅游开发进入“瓶颈期”。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巨大、收益见效缓慢,缺乏专业高效团队运营;旅游开发辐射范围有限,知名度切需提升;个别旅游服务环节薄弱,农家乐等配套餐饮娱乐服务不到位,“留不下”游客成为阻碍xx乡旅游整体开发的重要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等,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万亩,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万亩,建设茶叶种植示范基地、设施花卉种养殖基地,高价值作物种植比例达到xx%。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处,建设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处。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大汶河生态旅游休闲小镇,完成大汶河沿岸旅游线路、梅山旅游线路、泉河沿岸旅游线路的打造。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引导扶持丰泽农业、三秋农业、荣茂农业等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xx%以上。

  二是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完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实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突出美丽乡村示范引领,重点打造xx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精品”工程,打造一批xx村、xx古村、xx村、xx村。

  三是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实施“一村一村官”工程,从企业专业人才中聘用一批村官,担任村团委**或**助理,聘请部分优秀企业家担任乡经济发展顾问,形成共谋、共商、共建的氛围。

  四是实施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行动。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乡村与城市的需求互动机制。推动新型产业资源创新与服务产品的创新,以服务产品满足对象的需求,探索公共资源性质的公共产品与具体的产业服务产品相结合,共同为社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二、xxxx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弘扬“实干担当、创新争先”的汶上精神,统筹推进xx乡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及措施

  1.产业振兴。一是把农业农村作为关键抓手,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力度,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新完善高标准农田xxxx亩,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家。二是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山水相依”精致小镇,以丰泽农业为龙头,积极打造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样板田。三是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大汶河湿地公园+丰泽现代农业园+梅山古传统村落”xx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完成大汶河沿岸旅游线路、环山旅游线路、泉河沿岸旅游线路的打造,力争年内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到家。

  2.人才振兴。立足企业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创建人才实训基地。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骨干农民队伍。探索“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助机制,引导企业开展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工作,年内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xx人以上,为xx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3.文化振兴。重视农村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培育富有xx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贤文化,完善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实践站效能发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实现温馨苑老年公寓市场化运作。

  4.生态振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污染源头防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和清洁煤推广工作,推进电代煤工程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水十条”,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生态绿化建设,继续实施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继续实行绿色准入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把住生态关,坚决做好砂石保护工作,守住生态底线。

  5.组织振兴。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三张清单”制度,健全完善理论学*中心组学*制度。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继续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区扩面”工程。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现有成果,培塑xx万元以上的村个,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个。同时,引导多元化种植提高农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范本10份(扩展8)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范文5份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 1

  一、目前开展情况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xx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xx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xx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20xx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xx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

  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投入386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x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xx年和20xx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xx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xx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xx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xx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xx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x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x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x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x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xx年8月,我局向县**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xx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运往附*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xx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xx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xx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20xx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 2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用真情赢民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但这里的贫困却在省里“挂了号”:全村因病、因残、因智致贫现象突出,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党建促和谐,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教育的便捷*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 3

  20xx年,xx市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聚力推进、保质提速,三农发展势头良好。

  一、提振县域产业,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一是农业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推进xxx吨特仑苏核心工厂和x处万头牧场建设,启动xx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皓月肉牛养殖基地、小拉哈和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逐年提高。一口猪公司成功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xx米业等x家公司晋级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xxx家。

  三是赋予产业增收动能。开展农产品+天猫等网络*台活动,累计销售额突破xxxx万元,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xx%。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xx县大银鱼养殖面积扩大到xx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x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产量力争实现xx万吨,同比增长x%。

  二、改善农村环境,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

  一是重点任务提速推进。抢抓疫情后施工黄金期,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x座,乡转运站xx座,村分拣中心xxx座建设农村室内厕所xxxx户、菜园革命示范村xx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x处。

  二是规划编制有序实施。编制xx市xx民居设计图集,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的村xx个。

  三是四季会战持续攻坚。压茬推进四季行动,以村屯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秋收后环境整治、探索形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xxx万吨,绿化村屯xxx万亩。

  三、促进乡风文明,基层宣传阵地持续发力。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网络主题活动。

  二是文化四季风吹进农家院。组织开展全民K歌百湖百姓音乐会金色田野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xxx余场次。

  三是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围绕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帮扶脱贫攻坚四个方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活动,全市xxx家文明单位共投入资金xxxx万元,援建项目xxx个,帮助农民xx万余人。

  四、补齐设施短板,农村生活水*稳步提升。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投入xxxx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x处;硬化农村公路xxx。x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客车通达;改造危房xxxx户。

  二是乡村公共社会事业有效覆盖。中小学基本实现楼房化,中心小学基本配备了物理等实验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xxx%。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xxxx万人。

  三是乡村各项服务不断完善。开展农技推广线上培训xx期,受益农民xxx万人次。建成xx个综合文化站,xx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x个文体活动广场。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 4

  x月x日,天刚蒙蒙亮,xx村的保洁员便开始清理各家各户门前的垃圾桶,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说起xx的变化,村民们都喜笑颜开,多年来遗留的卫生死角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整治;“脏、乱、差”现状得到根本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也逐步提高。xx镇环境整治观摩会多次在xx村召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村民幸福感最直观的举措,也是首场硬仗。硬仗难打,但xx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五个一”举措,不断夯实“堡垒”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补短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军,赢取民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种“关键时刻”尤其需要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需要一心为集体、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干部。

  20xx至20xx年,xx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为村民修了x条主路,治理坑塘解决周边群众院内积水难题。新的支部班子上任后,更是团结一心,坚强有力,但苦于环境治理工程量大,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时整治卫生停留在生活垃圾的清运方面。

  20xx年x月x日区、镇两级乡村振兴动员会召开后,让xx村党支部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及动力,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改变xx农村面貌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村兴,错过将晚。当天中午立即召开村班子会议,制定行动方案,抢抓机遇,结合村实际情况,把党员、村民代表及家属的违建自拆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突破口,将村内垃圾治理、硬化、绿化、美化、改厕作为着力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下午开始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倡议书、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晚上又连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这连续会议迅速统一了村“两委”、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的思想,为日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xx立即配合支部工作第一时间拆除院外违建,党员带头自拆x处,打响了环境整治“第一炮”。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村“两委”每天6点多开工,组织清运车逐街清理垃圾,和村民们一起弯下身子,拿着扫帚、铁锹……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增强,xx村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建成一支人民为主体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政策给广大村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xx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村庄规划,也让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更有期待。环境整治工作中xx村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群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自拆自清,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场面。垃圾池变成了花池、多年的垃圾坑清理干净、整条街的环境变好了,村民得实惠了,没有一户阻工,没有一户因为拆违建**,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在xx镇党委发出“共建清洁家园,我为振兴添彩”倡议书后,党员带动群众开展了清除村内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清洁河道、养护绿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

  三是建设一个为民服务的好阵地。xx村现有党支部办公阵地存在办公室房间少、面积小、设备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满足不了为民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战斗堡垒”的形象。为改善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改变之前的“小、差、乱”的局面,xx村结合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在村委会原址上新建一座办公楼。村级阵地的规范化建设,将大大提高村“两委”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极大地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制定一个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xx村拆除违规建筑x处、户外厕所x个,粉刷墙体x万余*米,安装围栏x余米,清运垃圾x立方,治理村内排水坑x个,取缔垃圾池x处,村内植树x多棵,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

  为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针对如何将治理成果维持下去这一难题,xx村研究细化了具体机制。

  1、划定x个党员责任区,每月确定一次卫生清扫日;

  2、门前放置垃圾桶,坚持“户分类、保洁员收集、保洁机构转运”的方式,垃圾日产日清;

  3、建立微信环卫工作专用群并组织村“两委”定时巡查,发现随意张贴小广告和随意倾倒垃圾行为在群内举报,村“两委”出面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进行批评教育;

  4、建立卫生评比制度,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将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到户,结合“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定期星级评比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农村内生动力,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

  五是健全一个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为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担当精神,培养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xx村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从村民行为规范、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于违反村规民约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村规民约的制定对于推进xx村乡村振兴工作持续长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全民共同绘就,需要一茬一茬接续奋斗,行稳致远。

  乡镇乡村振兴先进事迹 5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