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1-26 00:00:00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1

  杨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和大数的读写结合起来教学的。听了以后感到这节课有以下五个注重和忽视了一个细节:

  1、注重迁移

  课一开始教师运用了*会的情景让学生猜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而然的猜出整百和整千数,老师只用一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认识的数从千以内迁移到了万以内;然后用千数图摆比一千大的数、再摆九千、再加上一个千数图就迁移到了一万;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摆出9636,并用迁移的方法来读写这个数。

  2、注重操作

  可以这么说整节课上教师所呈示的数,绝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有用千数图操作的,有用学具操作的,也有用卡片操作的;有学生随意操作的,也有按要求操作;有学生独立操作,也有小组合作操作;有动手直观操作,也有用眼睛进行表象操作等等。

  3、注重表象

  这节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好,那就是教师出示了3、1、0、0、7五张卡片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四张卡片摆四位数,不是用手来摆,而是用眼睛看着,在脑子里想着摆数,这就是一个表象操作的过程。因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在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在脑子里把图和式或把图和数联系起来的表象思维过程,即从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解决了用数字卡片表示四位数,更主要地教师利用过这一教学环节解决了有0的数的读写法。

  4、注重数的组成

  这节课上不管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还是大数的读写,教师都非常注重数的组成。在用千数图摆出比一千大的数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有几个千组成的;“九千是怎么组成的?”并反复地问或让学生同桌互说“几个一千是一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2

  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3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写数,非常相信学生的能力,然后把学生所写的万以内的各种类型的数抄在黑板上,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数都来自学生,反映了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开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读数,学生愿意读什么数,教师就让学生读什么数,让学生总结出规律教师没有扶着学生走路的痕迹。

  在最初的读数的过程中,第一个学生就选择了3060这一类型的`数,这一类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可是在学生总结读这一类数的规律的过程中,中间的0怎么读?末尾的0又该怎样处理呢?学生的思维是混乱不清,就在于他们选择的这一类数需要综合运用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条读数方法,所以这种在形式开放的教学固然有益于学生动脑思考,但是却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实际上万以内数的读法是我们的一种人为的规定,目的是让人们有一个统一的读法,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别人读的是什么数,让别人也明白我读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数。

  从教法二可以知道,对于万以内的数,课前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一方面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在读数,他们可能请教了家长、朋友和同学等等,这样的读数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新知识的展开中教师从学生中有意选择了没有0的数和中间、末尾分别有0的数来展开教学,回避了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当学生掌握了中间和末尾分别有0的数的读法后,请学生来说说如果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是读的?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类型当作对前面两种有0的数的读数方法的综合应用,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末尾有0的读法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对于这一类型的数能够一下子就读出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探索学*才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下,还要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合集十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3

  一、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xx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

  一、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xx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5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6

  教案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7

  一、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xx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小学数学第4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班级情况:

  我所任教的二年级1班共24人,其中女生10人。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好,差生相对较少,对万以内的数已有大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读写的规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中间或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

  教学关键:

  要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的方法来学*本单元的知识。

  课时安排: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估算、数数(教材第67、68页及72页练*十五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学*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3、培养估算数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好*惯。

  重点、难点:

  1、正确数千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

  2、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木块、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召开运动会的场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2、请学生思考,根据画面你能想到哪些问题?

  师:要知道这个体育馆中大约能坐多少人,就要学*比较大约数。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小木块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时问: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十时问: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请同学利益计数器,问:怎样表示10个十?

  3、如果要数的小正方体很多很多,就像体育馆里的人那么多,怎样数比较快呢?用你的学具试一试。

  请同学们汇报。针对“一百一百”地数问:为什么这样数?(比较快)问: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电脑显示前3个过程: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问: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各小组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者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书较大数时要选择又快又准的办法。

  (三)课堂作业:

  1、数数。

  从一百就十一数到二百零一

  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要求:二人一组,一人数,一人听,交换进行。

  2、填空。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一百里有10个()

  (3)、10个百是(),一千是10个()

  3、教材第72页练*十五的第6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9

  设计说明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挑战。

  ⊙复*重点,强化提高

  1.复*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写数时,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选【5】篇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页例4、第74页例5、第78页练*十六T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课前预*: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教学流程:

  一、预*反馈: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揭示课题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四、全课: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接*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3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5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范文五份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P27-2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练*过程:

  一、复*:

  1、一千一千地数,几千后面的数是一万?

  2、10个一千是多少?

  3、6000接*1000还是接*10000?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

  1、做“练*三”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完成“练*三”的第2题。

  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

  再用线连一连。

  3、做“练*三”的第3题。

  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在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七米的高原上,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八千七百种。

  (3)在一千三百八十年前,我国挖成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4)这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

  4、计算:

  7200—20007000+30008000—3000

  6700—700600+300010000—6000

  学生先做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5、填表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030人

  2914人

  3027人

  (1)每天参观的人数个接*几千?

  (2)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大约多几千人?

  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了什么?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练*三(2)

  教学内容:P27-28

  教学目标: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书上第6题,在○里填上〉或<。

  998○10204800○40807103○7120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老师再组织交流。

  2、补充练*:

  3060○36002300○32006000○5999

  二、、比一比,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

  如:2980接*3000,6926比3000多得多,3045比3000多一些。

  出示:5880693099007260604479463045,让学生也用上谁比谁多得多?谁与谁比较接*?谁比谁多一些来说几句话。

  三、找规律: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找规律的练*。待学生找出规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在括号里填什么合适

  5()26〈531439()2〉3968

  这道题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符合条件

  的所有答案。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完成练*三的第6、9题。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

  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200棵梨树。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200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

  (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

  比一比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

  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200>950895>860

  作业设计同步学*与探究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四位数的读法

  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能够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 复*

  指名读出下面的数

  638 807 459 500 780

  二、 新授

  由三位数的读法引入,揭示课题并板书:四位数的读法

  1、教学法例5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3页例5的绘画纸,找出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

  (1) 数一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2) 一横行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3) 两横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三横行呢?……十横行呢?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 位。

  2、教学例6

  (!)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注意提示:拨一千零一十五时,应该用中指在个位上拨下1个上珠,同时用食指拨去4个下珠;拨一千零一十,一千零二十时,应该用中指和食指在个位上拨去9,再用拇指在十位上拨上1个下珠。

  (1) 从一千九百九十九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数到二十怎么样拨珠?指名回答

  (2) 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要学生再数一遍。

  1、 第34页上面的做一做*题

  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2、 教学例7

  (1)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3745。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 ?板书: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2)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第三个计数器图里的数的读法。

  强调指出:中间有一具或两个0的四位数,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出来。

  3、 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L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全班齐读几遍。

  4、 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全班阅读课本 第33———34页例5———例7,齐读万以内数的读法。

  三、 巩固练*

  第35页做一做*题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具准备:

  学具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春节期间,很多人要乘火车回家。看图1,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大约有一千人。

  2、看图2、3、4,你发现了什么?

  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

  3、“大约有一千人,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都不是一百以内的数。

  4、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百以内的数,而这些数都比一百大,都是几百、几千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万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方格片来摆一摆:一千是多少?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一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板书: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现在咱们再来用计数器拨一拨:一千是多少?

  一到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先说一说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十、一?再用计数器摆一摆,最后写出来。

  板书::125

  练*:用计算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八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2、3、5

  课后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复*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的三位数是多少?和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的四位数是多少?和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位比起,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

  (2)一万里面有( )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位是( )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的三位数的和是( ),差是( )。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

  (3)九千

  (4)五百

  (5)一千零一十

  (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04

  (2)550比150多( )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的三位数加1是( )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五)拓展练*:

  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的四位数是( )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是( )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菁华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练*十一第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某小学五(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例3的情景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

  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

  或4×2+2=10(m)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绳:10÷2=5(根)

  或2×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

  3.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一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

  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55页课堂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

  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经验、学**惯和学*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

  这节课学*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

  一、 教材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法口诀》第一节《数松果》。

  二、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由“数松果”的具体情境导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5个5个地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得数的规律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突破难点。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列出另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知道根据一道乘法口诀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数感。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懂得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确定研究主题,寻找解题策略。

  师: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可以数一数,算一算。师:那可以怎样数呢?(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1=5 5×2=10 5×3=15 5×4=20 5×6=30 5×7=35 5×8=40 5×9=45(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

  师: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生1: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生1:多读几遍就能记住。

  生2:想着图记:1排有5个松果,2排有10个松果……

  生3:记住1个5是5,2个5是10……

  师补充: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生4:记住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就好记了。

  生5:用口诀来记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五九四十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铅笔盒上有。

  师:利用口诀顺口、方便。(手指板书:1×5=5)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师板书)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学*的5的乘法口诀是谁编出来的?

  生:我们自己。

  师:你们真棒!大家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1:我们组发现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5”。师:观察得很仔细!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2:每次都多了1个5!多了1排松果嘛!

  生3:我们组发现“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是5个字,“四五二十”是4个字,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中有一个“得”字。

  师:为什么这样编口诀呢?

  生4:为了顺口、好记,口诀都是四五个字。

  师:你的想法有道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记住这些口诀。5的口诀有几句?如果记住五五二十五,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谁能教教老师?如果忘记五六是多少呢?

  3、巩固练*: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4、综合应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

  5、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6、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1×5=5 一五得五

  2×5=10 5×2=10 二五一十

  3×5=15 5×3=15 三五十五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6×5=30 5×6=30 五六三十

  7×5=35 5×7=35 五*十五

  8×5=40 5×8=40 五八四十

  9×5=45 5×9=45 五九四十五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数位顺序表: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 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 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 几个十 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 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 看一看上的数 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 拨一拨 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 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面图形,哪几个*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的大角就大,两边**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的距离有关。

  五、练*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面图形,哪几个*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的大角就大,两边**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的距离有关。

  五、练*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合作、探究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引导学生画角,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指名学生汇报。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角吗?

  指名学生汇报,课件闪动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1)出示三角尺,请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发现。(角有尖尖,角的两条边直直的……)

  (2)谁来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有学生只摸到角的顶点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指指看。(学生会指着两条边)

  (3)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点击课件)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吸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学*画角

  (1)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老师示范画一画,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起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

  (2)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指明学生说说怎么画的。

  (3)师:为了让学生能规范正确地操作,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画角时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什么;强调直尺。②画角时要画些什么,进一步巩固角的特点。

  (4)用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交流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画边。运用动画的方式进一步强调画角时要用直尺。学生说画法,教师随之板演。学生练*画角,找出一些画得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师:设计了数角的检测练*,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指一指图中哪里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体中哪里有角。学生从自己身边不同的物体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调动了学生学*的自主性、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谈收获,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精选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125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体验一千以内数的形成。

  2、在计数器上拨入186,然后分组游戏。

  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生自然的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了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个字有多少,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口数、说、动手拨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拨数,再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125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体验一千以内数的形成。

  2、在计数器上拨入186,然后分组游戏。

  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生自然的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了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个字有多少,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口数、说、动手拨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拨数,再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3

  一、课题的确定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我决定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去探究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课题研究任务布置

  确定了课题以后,本着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研究数学的宗旨,并根据教材例题内容及学生研究意愿,在班里分了5个小组。分别研究认识计数单位“千”、1000以内的数数、1000以内数的写法及读法、1000以内数的组成、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的关系。

  2.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小课题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自信心,逐步发展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探索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组成,能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正确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五、教具准备

  计数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1.复*旧知

  (1)开火车数一数

  从39开始往后数;从87往前数。

  (2)读出下面数及说出它的组成

  72;18;93;23

  (3)比一比

  43( )83 93( )320 450( )470 785( )789

  2.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100以内的数,但100以内的数并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使用,比如说这幅图(出示球场观赛人数的照片),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人密密麻麻的,看不清,应该是很多很多的人。

  师:你形容的很贴切,如此多的人,100以内的数是远远不够了,所以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更大的数。在课前,我们分好了学*小组,现在就请我们的小组来讲给我们听吧。

  第一小组汇报:

  当数较小的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来数,比如说十,(通过数小棒演示,一个一个的数得出)10个一是十。而遇到一些稍大的数,还一个一个的'数就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尝试5个5个数,10个10个数等等。比如说100,5个5个的数,20个五是一百。10个10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当然也可以20个20个的数,那就是5个二十是一百。

  (事先先准备好5根1捆的小棒,此环节均是通过演示数小棒得出结论)。

  同学们,数数的方法是多样性的,但要注意在数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当然,百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一些大数的表示,于是我们继续研究更大的计数单位,(借助计数器来操作)百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00,2颗珠子就是200,以此类推,9颗珠子就是900,再加上1颗,也就是10颗珠子,是10个一百,我们知道,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百位上十颗珠子就要向前一位千位上进一,也就变成千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一千。(计数器百位上十颗退掉变成千位上一颗)得出10个一百就是1000。我们小组已将刚才的结论整理在黑板上,(出示板书)

  这就是我们小组研究的结果,同学们理解了吗?

  生:照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不是可以推断出,隔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隔三个就是10000呢?

  生:我们小组也是这样猜想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加入我们小组一起研究啊!

  师:非常感谢第一小组带来如此精彩的研究报告,他们小组借助了计数小棒及计数器来进行研究,不仅认识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还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而隔一个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变成100,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下面有请第二小组来做汇报。

  第二小组:

  同学们,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的数数,在课下,我们小组通过举例数数发现,只要是往后数,数都是变大的,也就是依次加1,而往前数数都是变小的,也就是依次减1。大家请看(出示计数器13),我们一起来往后数4个数,14、15、16、17,看就是在13的基础上依次加1得到的。同样往前数也是如此,只是减1.比如说28往前数3个数是27、26、25,就是在28的基础上依次减1得到的。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们来做几个小练*吧。(随机开火车来数数)

  生疑问: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让数出某个数后面的第几个数,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们也研究了这个问题,比如说14这个数往后数第四个数是多少?我们先借助计数小棒一起来数一下,15、16、17、18。第四个数是18,我们仔细观察了14与18的关系。发现在14的基础上加上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得到的数,也就是14+4=18。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又随机数了好多数,最终确定这个方法是对的。同样,往前数的方法就是用原来的数减去往前数的数就行了。我的回答你觉得能帮你解决问题吗?

  生:你的方法很好,谢谢你。

  师:在课下交流时,老师还知道你们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一种题,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了吗?

  生:当然可以。就是在遇到末尾是9的数数时,一定要记住满十是向前一位进一,可不要进错了位。

  师:你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说259往后数第2个数是261,可不是361。

  师:请用我们热烈的掌声感谢第二小组善意的提醒,下面有请第三小组。

  第三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请看,这是数位顺序表。(出示数位顺序表),同样,我们也借助计数器来研究。请同学们看这个数字(出示计数器126),因为百位上是1颗珠子,所以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是2个珠子就在十位写2,个位上是6个珠子就写6。组合在一起也就是126。读作一百二十六我们总结的方法就是,无论是写数还是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计数单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相应的数位上写几或读几。请同学们再看这个数(计数器出示304),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呢?

  生:百位上3个珠子,那就在百位写3,十位上没有珠子,不写,个位上4个珠子就在个位写4。

  汇报人员:好,我们按照他说的写在了黑板上,同学们你们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写出来的数字是34了。

  汇报人员: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数位上没有珠子的时候,就一定要写0占位。十位上没有珠子应该写0,也就是304,读作304。

  生:那是不是所有的数位上没有珠子时都应写0占位并读出来呢?

  汇报人员:含0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写数时只要数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必须写0占位,但在读数是0是否读出则要取决于它的位置。比如说刚才那个数字304,0在中间就要读出来。再比如这个数字580,0在末尾时就不读。

  生:你为什么确定0在末尾时就不读?

  汇报人员:比如说10、20、100、500、这些数字都是0在末尾,而我们都没有读出来,所以我们觉得0在末尾时不需要读出。

  生:那0在中间时是不是有几个就读几个呢?

  汇报人员:根据我们课下对中间含0的数字的研究,我们认为0在中间时,无论有几个0,只要是相邻的情况,都只读一个,若中间被隔开了,则要都读出来。具体的读法我们可以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来仔细研究。

  最后,请大家看黑板上我们整理的信息,数的写作用数字,读作则要用汉字。

  写作:126 写作:304 写作:580

  读作:一百二十六读作:三百零四读作:五百八十

  师:你们觉得第三小组的汇报如何?

  生:讲的很详细,听的很明白。非常好,要向他们学*。

  师: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向你们学*,讲的真好,具备了当老师的潜质。下面让我们看看第四小组的研究吧。

  第四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样,我们也用到了计数器。请大家看这个数字370。(出示计数器),百位上3个珠子,就表示是3个一百,十位上7个珠子就表示7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就是0。这个数也就是由3个百,7个十组成的。

  生:那不能每次看数的组成都借助计数器吧,也太麻烦了。

  汇报人员:当然,我们小组先用计数器是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其实,只要我们能正确读出一个数,就可以知道它的组成了。请大家看这个数,(黑板板书729),有哪位同学可以读出它?

  生:七百二十九(汇报人员同时板书)

  汇报人员:很好,读作七百二十九,七百就是7个百,二十是2个十,9就是9个一。这个数就是由7个百2个十9个一组成。同学们理解了吗?

  汇报人员:那我们给大家出几个小练*吧。

  (出示练*,学生巩固)

  师:第四小组的同学真细心,不仅给我们讲解了数的组成,还为我们准备了巩固知识的练*。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四小组。最后,有请第五小组,看看它们研究了什么呢?

  第五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我们通过摆小棒,数珠子等一系列的实验发现,数字在比较时可以根据它的位数来比较,谁的位数多谁就大,谁的位数少谁就小。比如说30和100,30是两位谁,100是三位数,两位数比三位数少,所以30

  生: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谁的位数少谁就小呢?

  汇报人员:我们通过摆小棒,数珠子的方法发现的。因为课上再来数比较麻烦,所以课下你可以找我们小组验证。

  生:那你课上有什么更好的说服方法吗?

  汇报人员:那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吧,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99+1=100,也就是说99比100小1,得出99

  生:恩,你这样说我觉得就可信多了!

  生:那如果遇到相同位数的情况怎么比呢?

  汇报人员:请大家看这组数字,100和200。100是1个百组成,而200是2个百组成。2个百大于1个百,所以200>100。当然,一组数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小组课下也是随机挑选了很多数字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位数相同时,就比最高位,谁的高位大,谁就大。

  生:如果位数相同,高位数字也相同呢?

  汇报人员:那就比第2高位,看如果是110和120两个数,110是1个百和1个十,120是1个百和2个十,那2个十肯定大于1个十,所以120>110。如果第二高位也相同,就比第三高位,以此类推,明白了吗?

  师:同学们,通过5个小组的汇报,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会了10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

  生:知道了数的组成。

  生:会比较数的大小。

  生:还知道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我们这5个小组的汇报人员都非常具备当老师的天赋呢,现在我们就来做做小练*,检验一下是否完全掌握,好吗?

  (多媒体展示练*题,巩固新知并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练*回馈,老师觉得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虽然课下我们小组研究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同学们学的如此起劲,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师:在以后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自己去探究数学的奥妙,大家有信心吗?

  师:老师也对你们有信心,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

  一、课题的确定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我决定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去探究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课题研究任务布置

  确定了课题以后,本着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研究数学的宗旨,并根据教材例题内容及学生研究意愿,在班里分了5个小组。分别研究认识计数单位“千”、1000以内的数数、1000以内数的写法及读法、1000以内数的组成、10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的关系。

  2.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小课题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自信心,逐步发展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探索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组成,能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正确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五、教具准备

  计数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1.复*旧知

  (1)开火车数一数

  从39开始往后数;从87往前数。

  (2)读出下面数及说出它的组成

  72;18;93;23

  (3)比一比

  43( )83 93( )320 450( )470 785( )789

  2.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100以内的数,但100以内的数并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使用,比如说这幅图(出示球场观赛人数的照片),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人密密麻麻的,看不清,应该是很多很多的人。

  师:你形容的很贴切,如此多的人,100以内的数是远远不够了,所以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更大的数。在课前,我们分好了学*小组,现在就请我们的小组来讲给我们听吧。

  第一小组汇报:

  当数较小的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来数,比如说十,(通过数小棒演示,一个一个的数得出)10个一是十。而遇到一些稍大的数,还一个一个的数就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尝试5个5个数,10个10个数等等。比如说100,5个5个的数,20个五是一百。10个10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当然也可以20个20个的数,那就是5个二十是一百。

  (事先先准备好5根1捆的小棒,此环节均是通过演示数小棒得出结论)。

  同学们,数数的方法是多样性的,但要注意在数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当然,百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一些大数的表示,于是我们继续研究更大的.计数单位,(借助计数器来操作)百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00,2颗珠子就是200,以此类推,9颗珠子就是900,再加上1颗,也就是10颗珠子,是10个一百,我们知道,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百位上十颗珠子就要向前一位千位上进一,也就变成千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一千。(计数器百位上十颗退掉变成千位上一颗)得出10个一百就是1000。我们小组已将刚才的结论整理在黑板上,(出示板书)

  这就是我们小组研究的结果,同学们理解了吗?

  生:照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不是可以推断出,隔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隔三个就是10000呢?

  生:我们小组也是这样猜想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加入我们小组一起研究啊!

  师:非常感谢第一小组带来如此精彩的研究报告,他们小组借助了计数小棒及计数器来进行研究,不仅认识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还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而隔一个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变成100,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下面有请第二小组来做汇报。

  第二小组:

  同学们,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的数数,在课下,我们小组通过举例数数发现,只要是往后数,数都是变大的,也就是依次加1,而往前数数都是变小的,也就是依次减1。大家请看(出示计数器13),我们一起来往后数4个数,14、15、16、17,看就是在13的基础上依次加1得到的。同样往前数也是如此,只是减1.比如说28往前数3个数是27、26、25,就是在28的基础上依次减1得到的。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们来做几个小练*吧。(随机开火车来数数)

  生疑问: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让数出某个数后面的第几个数,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们也研究了这个问题,比如说14这个数往后数第四个数是多少?我们先借助计数小棒一起来数一下,15、16、17、18。第四个数是18,我们仔细观察了14与18的关系。发现在14的基础上加上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得到的数,也就是14+4=18。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又随机数了好多数,最终确定这个方法是对的。同样,往前数的方法就是用原来的数减去往前数的数就行了。我的回答你觉得能帮你解决问题吗?

  生:你的方法很好,谢谢你。

  师:在课下交流时,老师还知道你们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一种题,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了吗?

  生:当然可以。就是在遇到末尾是9的数数时,一定要记住满十是向前一位进一,可不要进错了位。

  师:你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说259往后数第2个数是261,可不是361。

  师:请用我们热烈的掌声感谢第二小组善意的提醒,下面有请第三小组。

  第三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请看,这是数位顺序表。(出示数位顺序表),同样,我们也借助计数器来研究。请同学们看这个数字(出示计数器126),因为百位上是1颗珠子,所以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是2个珠子就在十位写2,个位上是6个珠子就写6。组合在一起也就是126。读作一百二十六我们总结的方法就是,无论是写数还是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计数单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相应的数位上写几或读几。请同学们再看这个数(计数器出示304),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呢?

  生:百位上3个珠子,那就在百位写3,十位上没有珠子,不写,个位上4个珠子就在个位写4。

  汇报人员:好,我们按照他说的写在了黑板上,同学们你们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写出来的数字是34了。

  汇报人员: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数位上没有珠子的时候,就一定要写0占位。十位上没有珠子应该写0,也就是304,读作304。

  生:那是不是所有的数位上没有珠子时都应写0占位并读出来呢?

  汇报人员:含0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写数时只要数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必须写0占位,但在读数是0是否读出则要取决于它的位置。比如说刚才那个数字304,0在中间就要读出来。再比如这个数字580,0在末尾时就不读。

  生:你为什么确定0在末尾时就不读?

  汇报人员:比如说10、20、100、500、这些数字都是0在末尾,而我们都没有读出来,所以我们觉得0在末尾时不需要读出。

  生:那0在中间时是不是有几个就读几个呢?

  汇报人员:根据我们课下对中间含0的数字的研究,我们认为0在中间时,无论有几个0,只要是相邻的情况,都只读一个,若中间被隔开了,则要都读出来。具体的读法我们可以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来仔细研究。

  最后,请大家看黑板上我们整理的信息,数的写作用数字,读作则要用汉字。

  写作:126 写作:304 写作:580

  读作:一百二十六读作:三百零四读作:五百八十

  师:你们觉得第三小组的汇报如何?

  生:讲的很详细,听的很明白。非常好,要向他们学*。

  师: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向你们学*,讲的真好,具备了当老师的潜质。下面让我们看看第四小组的研究吧。

  第四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样,我们也用到了计数器。请大家看这个数字370。(出示计数器),百位上3个珠子,就表示是3个一百,十位上7个珠子就表示7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就是0。这个数也就是由3个百,7个十组成的。

  生:那不能每次看数的组成都借助计数器吧,也太麻烦了。

  汇报人员:当然,我们小组先用计数器是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其实,只要我们能正确读出一个数,就可以知道它的组成了。请大家看这个数,(黑板板书729),有哪位同学可以读出它?

  生:七百二十九(汇报人员同时板书)

  汇报人员:很好,读作七百二十九,七百就是7个百,二十是2个十,9就是9个一。这个数就是由7个百2个十9个一组成。同学们理解了吗?

  汇报人员:那我们给大家出几个小练*吧。

  (出示练*,学生巩固)

  师:第四小组的同学真细心,不仅给我们讲解了数的组成,还为我们准备了巩固知识的练*。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四小组。最后,有请第五小组,看看它们研究了什么呢?

  第五小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10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我们通过摆小棒,数珠子等一系列的实验发现,数字在比较时可以根据它的位数来比较,谁的位数多谁就大,谁的位数少谁就小。比如说30和100,30是两位谁,100是三位数,两位数比三位数少,所以30

  生: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谁的位数少谁就小呢?

  汇报人员:我们通过摆小棒,数珠子的方法发现的。因为课上再来数比较麻烦,所以课下你可以找我们小组验证。

  生:那你课上有什么更好的说服方法吗?

  汇报人员:那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吧,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99+1=100,也就是说99比100小1,得出99

  生:恩,你这样说我觉得就可信多了!

  生:那如果遇到相同位数的情况怎么比呢?

  汇报人员:请大家看这组数字,100和200。100是1个百组成,而200是2个百组成。2个百大于1个百,所以200>100。当然,一组数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小组课下也是随机挑选了很多数字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位数相同时,就比最高位,谁的高位大,谁就大。

  生:如果位数相同,高位数字也相同呢?

  汇报人员:那就比第2高位,看如果是110和120两个数,110是1个百和1个十,120是1个百和2个十,那2个十肯定大于1个十,所以120>110。如果第二高位也相同,就比第三高位,以此类推,明白了吗?

  师:同学们,通过5个小组的汇报,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会了10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

  生:知道了数的组成。

  生:会比较数的大小。

  生:还知道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我们这5个小组的汇报人员都非常具备当老师的天赋呢,现在我们就来做做小练*,检验一下是否完全掌握,好吗?

  (多媒体展示练*题,巩固新知并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练*回馈,老师觉得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虽然课下我们小组研究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同学们学的如此起劲,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师:在以后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自己去探究数学的奥妙,大家有信心吗?

  师:老师也对你们有信心,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文学、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一篇千字文,一支记号笔。

  2.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千字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一:【数数比赛】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数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数,要注意看数数的要求,哪个小组数完了就大声的告诉大家我最快。

  (1)从36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刚刚大家都数得很棒,我们很早就和100以内的数交上了好朋友。

  课前活动二:【读千字文】

  师:请你自由、大声的朗读这篇文章。

  铃响上课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奇怪吗?傅老师给大家上数学课,准备的怎么是一篇古代的文章啊,哪位小朋友听说过这篇文章?

  生:

  师:让老师来介绍一下吧!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兄弟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满汉、蒙汉文的对照本字。由于历代不少大书法家都曾书写,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学*各种书法的范本。】

  可见,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宝贝,是祖国的骄傲。今天就让它伴随着我们走入数学课堂,学*新的知识。

  二、借助文字,探究新知

  (一)1000的认识

  1.估。

  师:首先,请你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有多少个汉字组成?

  生:

  师:大家都觉得比100个要多,那么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2.数。

  A、那么到底有几个字呢?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数可以做到又快又对?

  B、自由说

  师(边听边小结)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一百)【板书】

  一百一百地数

  C、(四人小组讨论)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可以选用,当然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你可以在千字文上圈一圈,记一记。注意圈时要保持美观整齐。

  师:那一组需要帮助可以请老师。【走动指导】

  D、汇报,有多少个汉字,你们是怎么数的?

  学生展示:

  A、20个一行,这样的共50行,所以共有20xx=1000个

  B、50个一列,这样的共20列,所以共有20xx=1000个

  C、2列100个,2列2列的数,有这样的10组,所以10个100是1000。

  D、一行20个,5行就是100个,这样每5行就是一百,做个记号,最后数一数共有10个100就是一千。

  E、我一行一行地数,也就是20个20个地数,共有1000个,但是很累(笑嘻嘻的)。

  师:大家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就是一十。这部分是10,那么这一行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个呢?(也是10个)这里的字排列整齐我们就可以有规律地数了。这么长包含了10个字,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十个十就是100,也就是5行正好满100个字,接下来我们可以几个几个得数一百一百得数,请大家这样数,一个百是100,2个百是200,三个百是300,9个一百是900,9个百在添上一百就是1000,那么1000里面有几个百?

  3.小结。

  师:通过刚才数千字文得活动,你对数数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一个一个得数,十个十个得数,数更大的数时还可以一百一百得数)

  (二)数数

  1.在计数器上表示一千。

  师:刚才我们用千字文,表示了数一千,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一千吗?(叫一生上台)

  师:大家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师:让我们一百一百的数到一千,看千位上这一个珠子是怎么来的?

  2.一个一个地数。

  师:我们已经能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了,接着我们一个一个地数,看能不能正确地请出一些数朋友来:

  A.七百九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谁?二百的前一个数是谁?

  B.从一百九十八数到二百零六

  C.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三)数的写法与组成

  1.师:大家都能按要求正确地请出一些数朋友了,那么你能在这篇千字文中很快圈出240个字吗?

  师:你打算怎么圈?(同桌互相讨论)

  师:哪组同桌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圈的?

  生1:5行是100个,那么10行是200个,40个正好是2行,所以只要圈12行就可以了。

  生2:我先数出10个字,然后数24行,就是240个。

  生3:

  师:大家发现没有,他们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240的组成。240是有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

  2.师:那我们该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怎么写这个数?注意个位上什么都没有,但要写上0,用来占位。

  师:这个数读作二百四十。【板书】齐读。

  3.师:再看计数器上的这个数是几?请你先读一读,再在练*纸上写一写。谁想在黑板上写请上来?(计数器示:126)

  师:(1)跟他写得一样的请举手,这个数读作:一百二十六。

  (2)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4.师:老师发现在这篇千字文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请你找找第305个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生:学(争先恐后地)

  师:你是怎么找的?又这么快?

  生:第305个字,我就先数出300个字,然后再往后数5个,最后一个就是第305个字。师:这就是它的组成,那么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它表示0个十。

  三、贴*生活,巩固新知

  1.师: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

  游戏规则:按照要求在千字文中很快找到相应的字,然后连成一个短语。

  第113个字,第223个字,第305个字,第661个字

  谜底:我爱学*。

  2.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我就搜集了几个,看谁给大家读一读?

  (1)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的老寿星。

  (2)一只蜻蜓1小时能吃840只蚊子。

  (3)长江三峡全长193千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4)上海东方明珠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高塔。

  (5)余姚到杭州相距大约102公里。

  3.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下课以后你们也去搜集几个,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好吗?

  四、课堂小结(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评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实用5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2

  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感觉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入巧妙、精彩。课一开始,施设计了让学生报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积极的站起来报数,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报数中中,知道有26位学生,施老师问:26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小还是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比20还要大的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施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羊数小羊的活动使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施老师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玉米粒,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意渗透了估计、猜测,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吴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后面也出现了小羊有几只,通过这些练*从而培养学生了估计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自始自终处于活动之中,学*的积极性很高,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21往后1个1个的数,40以后2个2个的数,25以后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等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的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如教师在出示两群羊的图片后,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来,教师不用过多提示。

  2.学生在5个5个数数时和数出69、89、39这些数后面的数时,有些同学不能顺利的数出来,教师应在在此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数出拐角处的数。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3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识。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学*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本课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到南极做客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新课。

  2、关注学生亲历探究、思维展现的学*过程,尽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企鹅、海豹、海鸥的只数,让学生亲历数100以内数的过程,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发展了学生数感。

  3、小组合作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教完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下摆出100根是有难度的,假如先让学生摆出10根小棒,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摆出来的?当学生说出一根一根摆出来的进行板书:10个一是十,然后逐个摆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学生用一根一根数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时候,我应该从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去读数,首先数1捆、2捆…….10捆,然后再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十个十,最后再数10、20、30、40……100。这样再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去总结10个十是一百的教学,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4

  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了0-20数的基础进一步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数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数数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跃,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

  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题中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很多。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