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1-25 00:00:00 数学,小升初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1

  1.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各用了多少度电?

  因为33÷8=4...1,33÷5=6...3,即都有余数,所以,既不可能两户都达到或超过50度用电量,也不可能两户都未达到50度用电量,因此只有一种情况:

  2. 王师傅计划用2小时加工一批零件,当还剩160个零件时,机器出现故障,效率比原来降低1/5,结果比原计划推迟20分钟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效率比原来降低1/5,即变为原来的4/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的5/4,比原来多用:

  5/4-1=1/4

  所以,推迟的20分钟就是原来完成160个零件所用时间的1/4。原来完成160个零件需要:

  20/(1/4)=80分钟

  这批零件共有:160/(80/120)=240个。

  160个的时间比是4:5,相差1份,是20分钟

  4份是80分钟

  160个前做了120-80=40分,

  80分160个,40分160/2=80

  160+80=240

  我也来做一种方法:

  推迟的20分钟,即1/3小时相当于后来用时的1/5,所以,后来用时1/3÷1/5=5/3小时

  原来的工效做160个零件就用了5/3-1/3=4/3小时。

  所以,每小时可以完成160÷4/3=120个

  2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就有120×2=240个

  33. 妈妈给了红红一些钱去买贺年卡,有甲、乙、丙三种贺年卡,甲种卡每张0.50元,丙种卡每张1.20元.用这些钱买甲种卡要比买乙种卡多8张,买乙种卡要比买丙种卡多买6张.妈妈给了红红多少钱?乙种卡每张多少钱?

  买甲比买丙多8+6=14张,而丙每张比甲贵0.70元,多买14张甲一共0.50*14=7元,所以可以支付丙7/0.70=10张,钱数一共是1.20*0=12元,可以买乙10+6=16张,所以乙的价钱是12/16=0.75元。

  34. 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三个儿子共拿出1200×3=3600元,

  这3600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

  每个儿子应该分得3600÷2=1800元。

  三间房子共值1800×5=9000元,

  那么每间房子值9000÷3=3000元。

  再做一种思路:

  每人应该分得3÷5=3/5间房子,那么分得房子的就多分了1-3/5=2/5间

  也就是说2/5间房子值12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1200÷2/5=3000元

  继续分享算法:

  如果还有5-3=2间房子,每人都分得房子,那么就要拿出1200×5=6000元

  所以,每间房子值6000÷2=3000元。

  35. 小明和小燕的画册都不足20本,如果小明给小燕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2倍;如果小燕给小明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3倍.原来小明和小燕各有多少本画册?

  我的思考如下:

  小燕两次相差2A,且两次相差总画册的1/3-1/4=1/12

  当A=1时,两人的总和是2÷1/12=24本,少于38本

  当A=2时,两人的总和是4÷1/12=48本,多于38本

  所以,A=1

  第一次交换,小燕有24×1/3=8本,

  原来小燕有8-1=7本

  小明有24-7=17本

  36. 有红、黄、白三种球共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3,黄球的1/4,白球的1/5,则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5,黄球的1/4,白球的1/3,则剩116个,问(1)原有黄球几个?(2)原有红球、白球各几个?

  先理清思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下面的关系。

  37. 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时,爸爸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充分利用年龄差来解答问题。

  妹妹:9岁, 哥哥:兄妹差+9 ,爸爸:(兄妹差+9)×3

  妹妹:兄妹差, 哥哥:兄妹差×2,爸爸:34岁

  因为爸爸和哥哥的年龄差也将恒定不变。

  所以,(兄妹差+9)×2=34-兄妹差×2

  所以,兄妹差是(34-2×9)÷4=4岁

  即当妹妹9岁时,哥哥4+9=13岁,爸爸13×3=39岁

  三人年龄和是9+13+39=61岁

  所以,再过(64-61)÷3=1年,年龄和就是64岁了。

  所以,现在妹妹9+1=10岁,哥哥13+1=14岁,爸爸39+1=40岁

  38. B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我选择让丙先去追后出发的乙,10÷(3-1)=5分钟追上,

  拿到信后去追甲,甲乙相距甲行10+10+10+5+5=40分钟的路程,

  丙用40÷(3-1)=20分钟追上甲

  交换信后返回追乙,这时乙丙相距乙行40+20×2=80分钟的路程,

  丙用80÷(3-1)=40分钟追上乙,把信交给乙。

  所以,共用了5+20+40=65分钟。

  乙共行了65+10=75分钟,丙回到B地还要75÷3=25分钟。

  所以共用去65+25=90分钟

  又想到一个思路,追上并返回。

  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3-1)×2=10分钟

  追上甲并返回,需要10×3÷(3-1)×2=30分钟

  再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2+30)÷(3-1)×2=50分钟

  共用10+30+50=90分钟

  39. 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1998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

  假设全是甲车间的工人,共生产:94*15=1410把;

  40. 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

  如果甲的速度和乙相同,那么甲的路程应该是乙的10/14=5/7,比乙少2/7;

  而实际甲是乙的6/7,比乙少1/7,是因为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10分钟共多走12*10=120米。

  所以,这120米就是乙路程的2/7-1/7=1/7;

  乙回家的路程为:120/(1/7)=840米。

  我也做两种基本的方法

  方法一:

  乙行甲那么远的路,就要14÷(1+1/6)=12分钟

  所以甲回家有12÷(1/10-1/12)=720米

  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720×(1+1/6)=840米

  方法二:

  甲行乙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10×(1+1/6)=35/3分钟

  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12÷(3/35-1/14)=840米

  比实际少生产:1998-1410=588把;

  一个甲车间工人换成乙车间的,多生产:43-15=28把;

  乙车间共有工人:588/28=21人;

  甲车间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1998-21*43*2=192把。

  红球×1/3+黄球×1/4+白球×1/5=160-120=40………………①

  红球×1/5+黄球×1/4+白球×1/3=160-116=44………………②

  红球+黄球+白球=160………………………………………………③

  利用初中的代数消元法思想来解答。

  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取160÷40=4次刚好取完,

  红球还差4/3-1=1/3,白球就多出1-4/5=1/5,黄球取完了,

  说明红球的1/3和白球的1/5相等,红球和白球的个数比是3:5

  按照两种方案的比较发现,白球的1/3-1/5=2/15比红球的2/15多4个

  即白球比红球多4÷2/15=30个

  所以红球有30÷(5-3)×3=45个,白球有45+30=75个

  黄球就是160-45-75=40个

  甲超过了50度,乙未达到 50度。

  因为33=5*5+8,可以得出:

  甲用电:50+1=51度,乙用电:50-5=45度。

  如果都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8的倍数,显然33不是8的倍数;

  如果都没有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5的倍数,同样33也不是5的倍数。

  因此,甲50度以上,乙50度以下。

  33-8×n的得数是5的倍数(从个位数字可以得出)只有33-8×1=25=5×5符合要求。

  所以甲50+1=51度,乙50-5=45度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2

  1.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这项工程的1/30.甲、乙单独做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解:甲做了4天,比乙多做4×1/30=2/15,所以,如果乙做4×2+5=13天,

  完成了1-2/15=13/15,所以,乙单独做需要13÷13/15=15天,

  那么甲单独做需要1÷(1/15+1/30)=10天。

  解:甲乙合作4天乙做5天完成,可以看作是甲做了4天乙做了9天完成。

  甲4天比乙4天多做:1/30*4=2/15

  即乙做4天后再做9天可以完成:1-2/15=13/15

  即乙13天完成13/15,所以乙的效率是:1/15

  甲的效率是:1/15+1/30=1/10

  即甲单独做要:1/[1/10]=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

  2.有长短两支蜡烛,(相同时间中燃烧长度相同),它们的长度之和为56厘米,将它们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这时短蜡烛的长度又恰好是长蜡烛的2/3.点燃前长蜡烛有多长?

  我们把长蜡烛和短蜡烛的长度差看作1份,那么当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时,

  说明燃了1份,这时,短蜡烛长2份,长蜡烛3份。所以点燃前,短蜡烛长3份,长蜡烛长3+1=4份。所以点燃前长蜡烛长56-24=32厘米。

  3.一批苹果*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1/9,可省下几只筐?

  解:把1筐*均分成9份,装入另外的9筐中,每筐就多装了1/9,说明原来的9+1=10筐,可以装成9筐,每10筐就省下1个筐,所以省下20÷10=2个筐。

  解:设总量是单位“1”则一个筐放:1/20现在一个筐放:1/20*[1+1/9]=1/18那么筐数是:1/[1/18]=18只即可以省下:20-18=2只

  4.小明买了1支钢笔,所用的钱比所带的总钱数的一半多0.5元;买了1支圆珠笔,所用的钱比买钢笔后余下的钱的一半少0.5元;又买了2.8元的本子,最后剩下0.8元.小明带了多少元钱?

  解:还原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答。买圆珠笔后余下2.8+0.8=3.6元,买钢笔后余下(3.6-0.5)×2=6.2元,小明带了(6.2+0.5)×2=13.4元

  5.儿子今年6岁,父亲10年前的年龄等于儿子20年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是在公元哪一年?

  解:儿子20年后是6+20=26岁,父亲今年26+10=36岁。父亲比儿子大36-6=30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儿子的年龄就和年龄差相同,那么到那时儿子30岁。

  所以,是在30-6+20xx=20xx年时。

  6.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黄甲虫在8:20从右端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向左端爬去;8:30红甲虫和蓝甲虫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解:“恰好在中间”,我的理解是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假设一只甲虫A行在红甲虫的前面,并且让红甲虫一直保持在蓝甲虫和A甲虫的中点上。那么A甲虫的速度每分钟行13×2-11=15厘米。当A甲虫和黄甲虫相遇时,就满足条件了。

  所以A甲虫出发时,与黄甲虫相距12×100-15×(30-20)=1050厘米。

  需要1050÷(15+15)=35分钟相遇。

  即红甲虫在9:05时恰好居于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3

  知识点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个数差=分配对象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的个数差=分配对象数

  (盈+亏)÷两次分配的个数差=分配对象数

  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17块;如果每人搬7块,则少10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2、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如果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3、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答案

  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17块;如果每人搬7块,则少10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总差为17+10=27(块);

  分配之差为7-4=3(块);

  所以有少先队员27÷3=9(人)

  共有砖:4×9+17=53(块).

  答:这个班少先队有9个人,要搬的砖共有53块。

  考点:盈亏问题,一盈一亏

  2、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如果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第一次盈22人,第二次多出一个房间则是亏3+5=8(人);

  总差为22+8=30(人);

  两次分配之差为5人,

  所以宿舍有30÷5=6(间),

  新生共有3×6+22=40(人).

  答:宿舍有6间,新生有40人。

  考点:盈亏问题

  注意点:空出一个房间,则是少了8人入住,则是亏8人

  3、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解: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2个,

  多出4+2×(4-2)=8个;

  一人分6个,其余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4个,

  缺少12-(6-4)=10个;

  由盈亏问题基本公式可知:全家的人数有(8+10)÷(4-2)=9(人)

  买来橘子2×9+8=26(个)

  考点:盈亏问题

  注意点:把每个对象分配的数量转换成一致的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1)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1

  1. 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答案: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2.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答案:

  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3. 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

  答案:

  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14+1/20=17/140;

  因为1/(17/140)=8(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1/35,这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

  (1/35)/(1/14)=2/5小时=0.4小时。

  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0.4=1*小时。

  4. 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4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

  答案:

  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

  黄气球总价:(18/3)*2=12元,花气球总价:(14/2)*3=21元。

  5. 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

  船的顺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2。

  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

  3小时30分*1/(1+2)=1小时10分=7/6小时。 (7/6小时=70分)

  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6. 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答案: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乙仓库的容量是48×4/3=64吨

  7.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答案:

  根据题意得:

  甲数=乙数×商+2;乙数=丙数×商+2

  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2。

  商是大于0的整数,如果商是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2倍。

  因为甲数+乙数=乙数×(商+1)+2=478

  因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当商=1时,甲数是240,乙数是238,丙数是236,和就是714

  当商=3时,甲数是359,乙数是119,丙数是39,和就是517

  当商=6时,甲数是410,乙数是68,丙数是11,和就是489

  当商=13时,甲数是444,乙数是34,丙数是32/11,不符合要求

  当商=16时,甲数是450,乙数是28,丙数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

  8.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案: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

  原定时间是1÷10%×(1-10%)=9小时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9÷(1+20%)=3/2

  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

  第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10:9,

  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9,

  所以减时间为:1/(1-9/10)=10小时;原时间为9小时;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5,

  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1/6)=6小时,

  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9-6=3小时,原速度为180/3=60千米/时,

  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2

  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12.56 米,高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56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应用题练*题: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8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5、一块白布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用12.56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11、机床厂制造某种机床,每台用钢材1.5吨,实际每台节约0.25吨。结果比原计划多制造10台。原计划造机床多少台?

  12、小王按批发价买进一批牙刷,每枝0.35元,零售价每枝0.40元,当还剩下200枝没卖时,小王计算扣除所有成本已获利200元。商店买来牙刷多少枝?

  13、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变成盐水,已知某种盐水中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10。 500克盐要加水多少千克?

  14、修一条公路,前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

  15、一台洗衣机原价1450元,现降价20%出售,但售价仍比成本高1/9。这台洗衣机成本多少元?

  16、要修建一条新路,实际投资了158.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21.2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17、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10小时,乙队要15小时。现在甲队先独做2小时,余下的乙队在参加工作,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18、小林早晨7:30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刚到学校门口发现数学书没有带,立即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0米。到家正好是7:54。小林家离学校多少米?

  19、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约长9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入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至多可以放进多少只?

  20、某厂会计发现现金多了273.6元,经查帐发现原来是有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问这笔款是多少元?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3

  1.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2.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3.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4.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5.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菁华3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1

  1.树上有10只鸟,飞走了7只还剩下多少只鸟?

  2.小明第一天写了8个大字,第二天写了10个大字,两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大字?

  3.盘子里共有10个苹果,小红吃了4个,还剩多少个?

  4.小云做了7朵花,又拿来3朵,现在有多少朵花?

  5.小军两次用了10支铅笔,第一次用了6支,第二次用了几支?

  6.学校有17个球,借走了10个还剩几个?

  7. 欢欢做了5朵大红花,贝贝做了8朵大红花,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

  8.乐乐有梨和苹果共15个,苹果有8个,梨有多少个?

  9.云云画了6面旗,红红画了5面,他们一共画了多少面?

  10.明明要做16朵花,已经做了6朵还要做多少朵?

  11.红红家第一次吃了3个苹果,第二次吃了8个苹果,两次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

  12.有15根小棒,拿走7根,还剩多少根?

  13.面包车里坐9人,小汽车里坐4人,两辆车一共坐多少人?

  14.贝贝要做11个风车,做好了6个,还要做多少个?

  15.明明要做13朵花,已经做好了6朵,还要做几朵?

  16.妮妮家有12棵白菜,吃了9棵,还剩多少棵白菜?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2

  1、简单应用题

  (1) 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 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 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3) 解答加法应用题:

  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解答减法应用题:

  a 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 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 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 总价= 单价×数量

  - 路程= 速度×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2、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

  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均数问题:

  *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 算术*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均数。

  - 加权*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均数,求总*均数是多少。

  - 数量关系式 (部分*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均数。

  - 差额*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均数。

  -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均速度为2 ÷ =75 (千米)

  (2)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3

  1.切实理解题意。通过读题,要明白题中讲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2.在切实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字母代表题中(设)未知数。通常用字母x代表未知数,题目问什么就用x代表什么。小学数学教材中,求列方程解答的应用题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有些练*题在用代数法解答时,不能题中问什么都用x表示。x只表示题中另一个合适的未知数,这样才能顺利列出方程,求出所设的未知数。然后通过计算,求出题目要求的那个未知量。如果一道题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这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从思考容易、计算方便着眼,灵活选择一个用x表示,其他未知数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要根据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列方程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等号两边的式子表示的.意义相同;(2)等号两边数量的单位相同;(3)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如果一道应用题的数量有几个相等的关系,并且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这时要选择最简便、最明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如果未知数x只出现在等式的一端,要注意把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放在等式左边,这样解方程时比较方便。但不能在列方程时,只把表示未知数的一个字母x单独写在等号左端,因为这种列式的方法不是代数法,而仍然是算术法。

  4.解方程。解方程是根据四则运算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计算要有理有据,书写格式要正确。

  解出x的数值后,不必注单位名称。

  5.先检验,后写答案。求出x的值以后,不要忙于写出答案,而是要先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检验方程左右两边的得数是不是相等。如果方程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如果方程左右两边的数值不相等,那么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就不是原方程的解。这时就要重新检查:未知数设得对不对?方程列得对不对?计算过程有没有问题?……一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也应仔细考虑一下,得出的这个值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有道理。当证明最后得数确实正确后再写出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找等量关系没有固定方法,考虑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等量关系式就不同。

  (一)根据数量关系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例1一名工人每小时可以制作27个机器零件。要制作351个机器零件,要用多少小时?(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设制做351个机器零件,要用x小时。

  根据“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得:

  27x=351

  x=351÷27

  x=13

  答:这名工人制作351个机器零件要用13个小时。

  例2A、B两地相距51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根据“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列方程得:

  45×6+6x=510

  6x=510-45×6

  6x=510-27O

  6x=240

  x=240÷6

  x=40

  答略。

  (二)抓住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例1长江的长度为6300千米,比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全长的3倍还多918千米。求京杭大运河的全长是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根据“长江的长度为6300千米,比京杭大运河全长的3倍还多918千米”,可找出长江的全长与京杭大运河全长的等量关系:京杭大运河全长×3+918=长江全长。

  设京杭大运河全长为x千米,列方程得:

  3x+918=6300

  3x=6300-918

  3x=5382

  x=1794

  答略。

  例29头蓝鲸的最长寿命之和比6只乌龟的最长寿命之和多114年。乌龟的最长寿命是116年。求蓝鲸的最长寿命是多少年?(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根据“9头蓝鲸的最长寿命之和比6只乌龟的最长寿命之和多114年”,可以看出9头蓝鲸寿命之和与6只乌龟寿命之和的等量关系是:

  蓝鲸的最长寿命×9-114=116×6。

  设蓝鲸的最长寿命是x年,列方程得:

  9x-114=116×6

  9x=116×6+114

  9x=810

  x=90

  答略。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范本五份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1

  20xx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

  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2

  133.在一环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达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钟?

  解:甲乙合行一圈需要8+4=12分钟。乙行6分钟的路程,甲只需4分钟。

  所以乙行的12分钟,甲需要12÷6×4=8分钟,所以甲行一圈需要8+12=20分钟。乙行一圈需要20÷4×6=30分钟。

  134.甲、乙沿同一公路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已知甲上午8点经过邮局,乙上午10点经过邮局,问甲、乙在中途何时相遇?

  解:我们把乙行1小时的路程看作1份,

  那么上午8时,甲乙相距10-8=2份。

  所以相遇时,乙行了2÷(1+1.5)=0.8份,0.8×60=48分钟,

  所以在8点48分相遇。

  135.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

  解:假设甲乙可以继续上行,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1/2÷2)=6:5

  所以当甲行到山顶时,乙就行了5/6,所以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是400÷(1-5/6)=2400米。

  136.一辆公共汽车载了一些乘客从起点出发,在第一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数(含一名司机和两名售票员)的1/7,第二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6,.......第六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2,再开车是车上就剩下1名乘客了.已知途中没有人上车,问从起点出发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解:最后剩下1+1+2=4人。那么车上总人数是

  4÷(1-1/2)÷(1-1/3)÷……÷(1-1/6)÷(1-1/7)=28人

  那么,起点时车上乘客有28-3=25人。

  137.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4亩、8亩、10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24头牛吃6周,第二块草地可供36头牛吃12周.问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几周?

  解法一:设每头牛每周吃1份草。

  第一块草地4亩可供24头牛吃6周,

  说明每亩可供24÷4=6头牛吃6周。

  第二块草地8亩可共36头牛吃12周,

  说明每亩草地可供36÷8=9/2头牛吃12周。

  所以,每亩草地每周要长(9/2×12-6×6)÷(12-6)=3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6×6-6×3=18份。

  因此,第三块草地原有草18×10=180份,每周长3×10=30份。

  所以,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180÷(50-30)=9周

  解法二:设每头牛每周吃1份草。我们把题目进行变形。

  有一块1亩的草地,可供24÷4=6头牛吃6周,供36÷8=9/2头牛吃12周,那么可供50÷10=5头牛吃多少周呢?

  所以,每周草会长(9/2×12-6×6)÷(12-6)=3份,

  原有草(6-3)×6=18份,

  那么就够5头牛吃18÷(5-3)=9周

  138.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出发后1小时,乙从B地出发到C地,乙出发后1小时,丙突然想起要通知甲、乙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已知甲和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为使丙从B地出发到最终赶回B地所用的时间最少,丙应当先追甲再返回追乙,还是先追乙再返回追甲?

  我的思考如下:

  如果先追乙返回,时间是1÷(3-1)×2=1小时,

  再追甲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

  共用去3+1=4小时

  如果先追甲返回,时间是2÷(3-1)×2=2小时,

  再追乙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

  共用去2+3=5小时

  所以先追乙时间最少。故先追更后出发的。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3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解: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希望我们准备的小升初经典应用题及答案符合大家的实际需求,愿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院校!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4

  甲工程队每工作6天休息一天,乙工程队每工作5天休息两天,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经97天,乙队单独做要经75天,如果两队合作,从1998年3月1日开工,几月几日可以完工?

  答案

  第一种解法

  甲工程队在每6+1=7天内工作6天,休息1天;乙工程队在每5+2=7天内工作5天休息2天。97÷7=13……6说明甲队完成工程休息了13天,实际工作了97-13=84天。75÷7=10……5说明乙队完成工程休息了10×2=20天,实际工作了75-20=55天。

  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1÷(6/84+5/55)=154/25,6个7天。

  余下部分是1-6/84×6-5/55×6=2/77。

  还需要合作2/77÷(1/84+1/55)=120/139天,即1天。

  总共需要6×7+1=43天。

  所以完工的是43-31=12,即1998年4月12日可以完工。

  第二种解法

  甲单独完成需14周(休息13天),每周完成总工作量的`1/14,每天完成1/84≈0.0119

  乙单独完成需11周(休息20天),每周完成总工作量1/11。每天完成1/55

  合作需要(1/(1/14+1/11))≈6.16周

  因为6周的时候,共完成6/14+6/11=75/77,还剩下总工作量的2/77

  合作需要2/77/(1/84+1/55)≈0.8633天

  所以6周零1天(合43天)的时候可以全部完成。

  从1998年3月1日开始动工,1998年4月12日可以完工。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5

  小李和小阳两个学校的学生到烈士墓去,所去人数都是10的倍数,租14座的中巴一共要72辆,如果改租19座的中巴,小李比小阳多用车7辆,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各多少人?

  解:充分利用10的倍数。

  两个学校共有人数比1472=1008人少,比1471=994人多,即共有1000人。

  改租19座的中巴后,可以乘坐100019=52辆12人,即53辆车。

  所以小李学校租车(53+7)2=30辆车,小阳学校租车30-7=23辆。

  所以小李学校有学生3019=570人,小阳学校有学生1000-570=430人。

  验证一下:

  如果小李少10人,还是30辆车,小阳学校有学生430+10=440人

  44019=23辆3人,需要24辆车,相差30-24=6辆,不符合要求。

  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共有:1472=1008(人)

  因去的人数是10的倍数,车辆不能超员,所以学生总数1000人;

  设:小李学生数为x,则小阳学生数为1000-x

  小李租19座的中巴数 = x/19

  小阳租19座的中巴数 = (1000-x)/19

  x/19 - (1000-x)/19 = 7

  2x - 1000 = 7*19

  2x = 1133

  小李学生数为 x = 570(人)

  小阳学生数为 1000-x = 430(人)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数学应用题 (菁华5篇)

小学数学应用题1

  1、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2、妈妈买来2只苹果和6只梨,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装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装4只水果,需要几只袋子?

  3、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4、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5个,还剩多少个?

  5、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6、绿化带种有9棵柳树,松树的棵树是柳树的倍,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倍,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有杨树几棵?

  7、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8、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7本,小胖买了4本,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9.填上条件,再解答。

  ⑴____,*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⑵.植物小组栽培了9盆菊花。送给幼儿园盆,剩下的*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10.同学们参加劳动。二()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小学数学应用题2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注入理论的元素。而应用题则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认知数学知识的程度得以提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内容,为培育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1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各个教育机构已经着力去改变教学模式,不过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较多的互动,更甚者要求学生去背诵解题思路和方法,长期下来学生本身依赖老师灌输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失去了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就难以得到培育。

  1.2应用题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应用题教学要求老师展开应用题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不过就当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将应用题融入实践元素,只是局限在教学的表面,并没有将理论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没有实际生活作依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授应用题的难度。

  1.3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学生过分注重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渐渐的失去了观察生活现象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应用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通常不明白该题目是在何种背景下出题。另外,老师在针对应用题教学时,得知学生无法理解体型只是去批评,不去顾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不断批评下就会逐渐丧失学*数学应用题的信心。此外,大多数学生遇到由很多文字所罗列出来的应用题,缺乏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无法把应用题应用到自身生活中去,也就正确的解析应用题。

  2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2.1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是将陈旧教学模式改变,把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牵扯到的应用题与现实相结合,将抽象的应用题变得具体和形象,通过具体化抽象问题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升。与此同时,老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应将应用题联系到学生自身生活中,也可以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去,使教学效率更加高效。此外,作为具有客观性的情景教学,学校应当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台促使学生全方位领会应用题表述的内涵,进而使学生理解本应用题的程度加深。比如,老师在展开加减算法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直接了当的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极易揭露应用题中的数据,进而使学生只专注于数据,而忽略了解析应用题的实际数据,从而使学生偏离了解题思路。我们可以设计一下的应用题:帽子价格10元、衣服价格52元、一双鞋价格32元、裤子价格70元,问题①爸爸给女儿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总共花了多少元钱?②裤子比衣服贵多少钱?③假设爸爸只买了一双鞋子,将100元付给卖家,那么卖家应当找回多少钱?在对该应用题进行教学时,老师应当把学生从数字中拉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教学兴趣,也就是抽出两名同学来扮演爸爸和卖家,两者之间进行情景对话,使学生在情景演绎中,明白买卖的关系,更加清晰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提高,为提升应用题教学品质奠定基础,同时为小学生学*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提供保障。

  2.2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环境教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环境下,环境教学法在展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渐渐得到重视,最*几年来教学环境法主要着力点是教学气氛,即充分运用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学*应用题的解析,为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提供环境保障。因此老师彻底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氛围的烘托,采用的形式是分组学*竞赛、学生主动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步骤等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精力投入到应用题学*中去。比如在倍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应用题:①熊猫捡到了5个玉米,猴子所捡的玉米是熊猫所捡数量的两倍,问题时猴子和熊猫捡玉米的个数是多少?②学校体育部买回了8盒羽毛球,7个羽毛球组成一盒,*均发送给五年级的四个班,那么各个班可以分得的乒乓球个数是?老师这时按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划分成解题小组,并提出在特定时间内解答出应用题的要求,每个解题小组派遣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整个应用题的解析步骤,老师以学生实际解题状况为依据进行评分。

  2.3小学数学应用题采用*题教学法:一般探究*题教学法主要包含:①加大小学生课堂练*应用题的力度,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在教授完一节课内容后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任务进行练*,进而加深小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同时巩固本节课学*的内容。最后老师以学生解析*题的状况为依据,摸清学生的学*状况。②加大小学生课后练**题的力度。具体体现在结束本节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写作业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这样学生就会劳逸结合,形成科学的学*规律。③定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不过小学生自律性不强,这时老师应当联合家长进行监督,确保复*应用题的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展开应用题教学,应当以应用题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实际状况为依据,引发学生学*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切实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摒弃原先的填鸭式教学法,真正致力于提升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君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115.

  [2]薛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06):193.

  [3]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02):277.

小学数学应用题3

  答:每支铅笔0.2元。

  15、想: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解:卡车的数量:360÷[10×6÷(8-6)]=360÷[10×6÷2]=360÷30=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360÷[30+10]=360÷40=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960÷80=12(天)

  公路全长:

  (720 80)×12+1200=800×12+1200=9600+1200=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想:根据已知条件,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1800÷(8 4)=18000÷12=150(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想: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 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想: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 1)倍。

小学数学应用题4

  1.一间房间长4米,宽3米。如果每*方米铺9块地砖,那么这间房需铺几块地砖?

  2.一扇防盗门高20分米,宽12分米。要给30扇这样的门涂油漆。(涂两面)一共要涂多少*方米?

  3.有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土地要铺上草皮,每块草皮的面积是9*方分米。至少要多少块这样的草皮才把这块地铺满?

  4.有一块长为20米,宽为80分米的长方形土地要铺上地砖,每块地砖的边长是50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砖才能把这块地铺满?

  5.在长为8米,宽为5米的土地上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土地的面积是多少?

  容积和重量问题(必考几率80%)

  1.现有浓缩杨梅汁2750毫升,加上11升水后分给25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多少毫升的杨梅汁饮料?

  2.某超市搞优惠活动买1瓶2升装的芬达送一瓶355毫升的芬达,小雅买了5瓶2升装的芬达,她一共能得到多少毫的芬达?若分给25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到多少毫升?

  3.净水社每天可以生产10000升纯净水,如果每桶装19升,那么最多可以装满多少桶?

  4.码头有煤370吨,如果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装煤6吨,全部运走这些煤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

  5.5辆卡车7次可以运送280吨货物,每辆卡车每次可以运送多少吨货物?

  6.码头有煤炭384吨,如果每辆车可以装6吨煤炭,用8辆货车要装多少次才能运完?

小学数学应用题5

  1、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

  3、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4、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5、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6、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7、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8、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9、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10、小东上午做了10道数学题,下午做的比上午多3道,小东一共做了多少道?

  11、小红看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6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2、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3、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14、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掰了9个玉米,我掰了6个,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5、小明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15个,还剩多少个?

  16、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17、食堂运来3车大米,每车8袋,吃掉18袋后,还剩多少袋?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19、小明买一支钢笔花了8元,买书包的钱是买钢笔的6倍,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我有50元,要买一件29元的衣服和一副18元的眼镜,还剩多少元?(两种方法)

  20、小李有43张邮票,小生的邮票比小李多9张,小英的邮票比小生少14张。(1)小生有邮票多少张?

  (2)小英有邮票多少张? (3)他们三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21、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买票够吗? 票价:儿童票每张:5元;**票每张:8元。

  23、20xx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队主场得分12分,客场得分比主场得分少5分,*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4、20xx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卡塔尔队主场得分3分,客场得分是主场得分的2倍,卡塔尔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5、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26、小刚存了8元,小兵存的是小刚的9倍,小兵和小刚一共存了多少钱?

  27、6个小朋友要折80只纸鹤,每人已折了9只,还要折多少只? 12元能买3辆小汽车,要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元?

  28、有2箱水,每箱有8瓶,把这些水*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几瓶?

  29、2张纸可以做8朵花,5张纸能做多少朵?

  30、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如果每8人一组,需要几条船?

  31、张姨用15元买了3双鞋,买5双鞋要多少元?

  3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33、有4篮苹果,每篮9个,把苹果*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34、小红每天做8朵红花,做了3天。她要把红花奖给6个小朋友,*均每人多少朵?

  35、妈妈买了3个茶杯用去24元,爸爸买了4个碗用去36元。茶杯和碗哪个贵?贵多少?

  36、25人用一条船过河,每次只能坐5人,要几次才能过完?

  37、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现在每2只小猴分成一组去抬东西,可以分成几组?

  38、3个小动物吃了12个苹果,7个小动物要吃多少个苹果?

  39、一本故事书24页,小红每天看6页,几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要看几页?

  40、小东有4元,小明的钱的小东的3倍。小明买6个本子刚好把钱用完,每个本子几元?

  41、小朋友吃早餐,每6人坐一张桌子,要坐2张桌子,一共有多少人? 46、妈妈买了4盒彩笔,每盒8支,用去了15支,还剩多少支?

  42、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15个,谁写得多?多几个?

  43、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4行,每行5个,两人一共写了多少个?

  44、操场上有6行,每行6人,如果排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 50、有24张画,*均挂在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多少张? 1、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45、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6、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7、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8、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49、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50、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5)

——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 (菁华3篇)

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1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0~8数字卡片;图片3幅;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口头练*8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加减。

  1、请幼儿把数字卡片按0~8的顺序摆好。

  2、教师口头报算式,幼儿举起得数,对动作的的幼儿给予鼓励。

  3、请幼儿将卡片整理好。

  (二)逐一出示3幅图片,练*讲图意和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1、出示图(1)车上有几位 ?下来了几位?如果用减法算,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教师讲述不规范的应用题,请幼儿指出错误,并给以纠正。

  教师说:地上有8朵蘑菇,小白兔采来朵蘑菇,地上还剩3朵蘑菇。

  4、归纳:刚才编的应用题都是用减法算的,叫减法应用题。它和加法应用题一样,要讲一件事情,知道两个数字,最后提一个问题。

  (三)游戏《猜一猜,另一只手中有几颗》,练*按游戏过程编减法应用题

  1、两人一组,每组取8颗蚕豆。

  2、猜拳,胜者先出题。幼儿一只手中拿2颗豆,另一只手中拿6颗豆,同时问对方:"一共有8颗都,左手拿2颗,请你猜一猜,右手拿几颗?"活动结束:

  猜对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了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不足,幼儿在创编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有一个孩子编出来,多数的孩子都模仿他的思路创编,只有少部分幼儿创编有新意,以后要加强幼儿*时生活经验的积累。要突破幼儿单一的模式,加强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自编减法应用题是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便于大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表达,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减法应用题的创编。

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自编口述应用题。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算式卡片、幻灯片、5朵花、鼓一个、图片(7只鸭子)、每人一套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1、游戏阳光快车、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复*10以内的加减法,(出示加减算式卡片。如2+3=5小朋友告诉我,你的汽车几点开?老师告诉你我的汽车5点开。)

  现在请小朋友看图片,要求通过观察思考,能把每道加法应用题的算式和得数说给大家听。

  幻灯片1、操场上,有2个小朋友在玩,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

  幻灯片2、草地上有4只猴子在玩,有2只猴子在吃东西,草地上共有几只猴子?

  幻灯片3、停车场里有5辆大卡车,还有4辆小卡车,停车场里共有几辆卡车?

  教师边指图边口述,有的幼儿抢答,有的分组比赛,有的集体回答。

  2、宣布新课:小朋友,你们已会做许多加法应用题,你们能不能出加法应用题给别人做呢?这节课,老师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编题。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要求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看老师在做什么?

  (老师表演:先发给一个小朋友2朵花,又发给一个小朋友3朵花)教师问:老师在做什么?

  接着,教师用发小红花给小朋友这件事,用“2”和“3”这两个数示范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老师发小红花给小朋友,先发给小朋友2朵小红花,又发给小朋友3朵小红花,老师一共发了几朵小红花?(幼儿列算式)

  2、讲解编题方法。

  教师通过反复提问“老师刚才编的这道题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还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向幼儿讲清编加法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巩固练*。

  1、补充问题的训练,放幻灯片4,老师编题:天空中原来有3架飞机又飞来了4架飞机。

  启发幼儿思考:老师刚才编的这道题里有没有讲完整?(还要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样提?请小朋友将这道题完整讲一遍,将算式写在黑板上。

  2、看图编题的练*。

  出示图片(图片上有鸭子,大小、颜色、位置不同)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编应用题,并用卡片摆出算式。

  3、你编我摆。

  两人一组,一人编题,一人摆算式。

  四、组织游戏——传球编应用题。

  幼儿听鼓声传球,鼓声停了,拿到球的小朋友跑到前面利用自己*时看到的、听到的或做过的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给大家听,编对了老师就奖给一朵小红花,游戏反复进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了编加法应用题,编应用题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说一件事情,二是要有两个数字,三是要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回去以后动脑筋想一想编出更多更好的应用题。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3

  目标:

  初步学*自编加法应用题

  重点:

  学*编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各要素的关系。

  准备:

  找朋友的音乐、课件、图片、算式卡片

  过程:一、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我会邀请我的好朋友到前面来。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美女?

  师:4个小美女(同时出示图卡)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次。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帅哥?

  师:3个小帅哥(同时出示图卡)

  师: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一共请来了几个小朋友?出示图卡(一共?)

  师:我刚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刚才说到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现了2个数字,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用"一共"来提问的,这就是加法应用题。现在我请**来完整的编一下(图文结合)(编应用题的模式)

  二、看图编应用题

  师: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编一编

  师:你看到了什么?(强调完整)出示数字1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数字2

  谁来提一个问题?出示加号

  他们三个合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谁能把刚才的事情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幼儿理解问题中不能出现数字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谁来提一个问题

  师:你们真聪明,那我要出一道难得,考考你们了

  出示5+3,谁来编编?

  谁来自己编一道,请另一名幼儿列算式

  (引导幼儿拓开思维)

  三、幼儿分组编应用题

  师:你们都很棒。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片和算式,请聪明宝贝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编一编。我这里有两个要求:

  1、请两个小朋友选一张图片,相互编一编,看谁编的好。

  2、编完一张可以再换一张编。

  3、合作完以后可以自选一张也可以去给客人老师讲一讲你编的。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 (菁华3篇)

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1

  1、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40页, 8天可以看完,如果要4天看完,每天看多少页?

  2、一位工人加工80个零件要5小时,照这样计算,加工320个零件要用多少小时?

  3、小伟家用面积是18*方分米的地砖需48块,如果改用面积是9*方分米的地砖,需多少块?

  4、小伟家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需要216块。如果改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多少块?

  5、用一批纸装订练*本,如果每本40页,可以装600本。如果每本多1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6、有一种零件,5个共32.5g,有一堆这种零件共重7.8kg,这堆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7、100克蜂蜜里含30葡萄糖,多少克蜂蜜里含有240克葡萄糖?

  8、把1.5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量得它影子是1.2米,同时同地量得一个烟囱长是15.6米,这个烟囱的高是多少米?

  9、用3辆汽车每次可运大米450袋,用同样的的汽车8辆,每次可以运多少袋?

  10、一种铁丝长14米,质量是3.5千克,现有这种铁丝60千克,长多少米?(用比例解)

  11、用20㎏花生仁可炸油8㎏,照这样计算,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多少吨?

  12、一台精密仪器的一个长方形小零件,实际长4毫米,宽3毫米,把它画在18:1的设计图纸上,这个零件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3、地图的比例尺是 ,北京到天津某地的距离画在该地图上是4.8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多少?

  14、装订练*本,装订200本要用6000张纸。有15000张纸可以装订同样练*本多少本?

  15、条下水管道,计划每天安装120米,15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

  16、甲与乙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5:3,乙比甲少生产40个,甲、乙各生产多少?

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2

  1、甲、乙两框苹果重量之比是4:5,如果从乙中取6千克放入甲,则两框重量之比是5:4,两框共有多少千克?

  假设两框共有X千克

  (4/9X+6):(5/9X-6)=5:4

  2、一个数,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3倍就是4.1,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9倍便是8.3,这个数是多少?

  (1)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3倍=4.1

  (2)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9倍=8.3

  2式减去1式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9倍)-(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3倍)=8.3-4.1

  小数部分的6倍=8.3-4.1

  小数部分=0.7

  整数部分:2

  这个数是:2.7

  3、有一块铜锌合金,铜与锌重量的比是2:3,现在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与锌重量的比。

  铜:(36-6)÷(3+2)×3=18

  锌:(36-6)÷(3+2)×2=12

  新合金内锌:12+6=18

  铜:锌=18:18=1:1

  4.操场上有一圆形花坛,在花坛四周每隔2dm摆放一盆花,一共摆了157盆。这个花坛的半径有多少米?

  圆形花坛的周长:

  2×157=314(分米)

  圆形花坛的半径:

  314÷3.14÷2=50(分米)

  5.运动场的跑道中间是一个长100米,宽40米的长方形,两头是半圆形。为了*整场地,拉来8车黄沙,每车7立方米,要尽量均匀铺在跑道内,你认为应该怎么分配呢?(π取3.14)

  运动场的面积:

  长方形+圆100×40+3.14×(40÷2)×(40÷2)=5256(*方米)

  拉来多少黄沙

  7×8=56(立方米)

  黄沙均匀铺在跑道内的厚度

  56÷5256≈0.01(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度数是顶角的二分之一,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

  把一个底角度数看作1份

  顶角就是2份

  1份:

  180÷(1+1+2)=45

  顶角就是2份

  45×2=90

  7.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的合适20.7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周长=3.14×直径

  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的和是20.7米

  也就是:

  3.14×直径+直径=20.7米

  直径×(3.14+1)=20.7

  直径:20.7÷(3.14+1)=5

  半径:5÷2=2.5

  面积:3.14×2.5×2.5

  8.小明寒假共放了45天,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乡下姥姥家,九分之二的时间外出旅游,剩余的时间休息,学*,请你提出几个问题,并请你提出三个问题,并列式解答。

  1:还剩下几分之几的时间休息

  1-1/3-2/9

  2:还剩下多少时间休息

  45÷(1-1/3-2/9)

  3:小明寒假外出旅游是多少天

  45×2/9

  9.寒假开始,红领巾志愿者参加社区劳动。有50%的同学扫楼道,有五分之二的同*垃圾,在这些同学之中有7人两项都做,占志愿者总数的14%。志愿者共几人?除了扫楼道的和运垃圾的学生外,其他人擦窗户,擦窗户的几人?

  在这些同学之中有7人两项都做,占志愿者总数的14%

  志愿者总数的14%是7人

  志愿者总数:7÷14%=50

  志愿者有50%的同学扫楼道

  扫楼道同学:50×50%=25

  志愿者有五分之二的同*垃圾

  运垃圾同学:50×2/5=20

  除了扫楼道的和运垃圾的学生外,其他人擦窗户,擦窗户的几人?

  50-25-20+7=12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五分之三,还剩120千米没修.这条路全部有多少千米?

  120÷(1-3/5)=300

  2.小红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五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还剩121页没有看,这本小说共多少页?

  121÷(1-1/5-1/4)=220

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3

  1、同学们去春游,车上已经坐了45人;还有4个小组在等下一辆车,每组9人。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有150人去春游,已经走了54人,剩下的坐两辆车去,*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

  3、舞蹈队里有1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倍,舞蹈队里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同学们做花,小军做了63朵,小红做的花比小军少做18朵,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5、食堂里第一次买来白菜5千克,第二次买来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钱计算,食堂里买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钱?

  6、小华给小刚看一本书,小华4天看了13页,小刚3天看96页,谁看得快?为什么?

  7、妈妈给小明买了3件汗衫,每件汗衫3元,付给营业员100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8、体育用品商店原来有7只篮球,卖出60只,又购进45只,现在有多少只篮球?

  9、同学们去天文台参观,女生有9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一辆40座的汽车够坐么?

  10、学校活动室里有4盒象棋,军旗的盒数是象棋的两倍,跳棋有1盒,跳棋比军旗少多少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