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复*资料,数学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区分比和比值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7、分数化成百分数: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9、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10、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1、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2、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3、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4、圆心: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注:圆心一般符号O表示

1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16、面积计算公式:

17、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8、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19、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0、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1、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的周长最短。

22、68113.04

23、每幅图的圆点总数都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这些算式还可以用*方数的形式来表示。1+3=221+3+5=321+3+5+7=42得出: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方。

2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25、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表示。

26、常用各π值结果:

27、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28、求倒数的方法:(原数与倒数之间不要写等号哦)

29、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30、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40句菁华

1、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4、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5、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6、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7、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8、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9、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0、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11、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2、周长计算公式:

13、百分数的意义:

14、日常应用:

1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16、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17、只有1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18、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19、环形的面积: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内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R=r+环的宽度.)

20、两个圆:半径比=直径比=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方。

21、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22、扇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23、283.14

24、478.5

25、52.2539.427.065

26、56.25515.719.625

27、512.25721.9838.465

28、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一共占百分之几。

29、每幅图的圆点总数都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这些算式还可以用*方数的形式来表示。1+3=221+3+5=321+3+5+7=42得出: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方。

30、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31、圆周率实验:

3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34、圆和点的位置关系: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0≤PO

35、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6、分数除法的意义:

37、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38、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39、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40、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1

  一、学情分析:

  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学*能力强,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二、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教师可以结合总复*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的重点,使复*具有针对性。

  四、复*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性练*和针对性训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2

  一、学情分析:

  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学*能力强,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二、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教师可以结合总复*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的重点,使复*具有针对性。

  四、复*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性练*和针对性训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形式:

  分类复*、综合复*

  三、复*内容:

  本册教材9个单元:

  1、分数乘法2、位置与方向(二) 3、分数除法4、比5、圆 6、百分数(一)7、扇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数与形9、总复*

  复*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分数乘法和除法以及比和百分数(一)、圆和位置与方向(二)、扇形统计图和数学广角这三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连贯分数乘法、除法的知识点,对分数计算有整体的认识,建立有关分数综合计算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位置与方向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具**置,增强学生数学联系生活的理念。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圆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和计算,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5、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具体安排:

  周 次

  内 容

  备 注

  分单元复*基础知识

  分版块复*,“穿针引线”连贯知识点

  综合复*及检测

  从大局入手,查缺补漏

  六、复*措施:

  1、教会学生复*方法,先全面复*每一单元,再由学生主动重点复*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1

  一、学情分析:

  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学*能力强,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二、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教师可以结合总复*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的重点,使复*具有针对性。

  四、复*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性练*和针对性训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2

  一、学情分析:

  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学*能力强,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二、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教师可以结合总复*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的重点,使复*具有针对性。

  四、复*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性练*和针对性训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3

  本期知识内容以及复*重点:

  本学期学*内容包括七部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百分数,其中,第一、二、三、七单元紧密相关。在计算方面,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相关计算;再代数初步知识方面,能解含有分数、百分数的简易方程;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认识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认识扇形、轴对称图形;再应用题方面,能正确解答分数四则应用题。基本概念的辨析以及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及解答是本次复*的重点。

  基本情况:

  经过*一学期的学*,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基本情况是:

  在计算上,本学期学*了分数的乘除法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但在练*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审题不细、对比不到位等,导致正确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比较顽固;在混合运算中,不求简算和盲目简算的同学都存在,也反映出学生学*过程的随意性大,自觉性不强。

  在概念方面,相对于上学期,本册新概念不太多,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很多以前所学*的概念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大量运用于这学期的学*中,因此,也多次出现在检测中。学生的思维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深刻性、准确性、全面性等方面都急需通过学*和训练进一步提高,在填空、选择及判断题中,学生失分依然十分严重,需加强复*。

  应用题,历来是发展滞后学生最感头疼的部分,而且,本学期的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板块中变化最多、难度最大的,有的学生掌握很好,但不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稳定,也应当强化训练。

  几何:本期所学几何知识是圆的认识,以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同时认识了扇形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数学信息的正确提取、正确分析。

  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取知识归类复*,知识与知识之间穿插练*的方法进行复*,每节复*课后安排一次8-10分钟的专项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帮助。

  计算类知识主要放在*时,每天都安排进行适当听算、简算,力争达到计算熟练、正确。

  应用题的复*是本次的重点,注意在沟通知识的联系的同时,加强填空、判断、选择的方式的练*。

  具体措施:

  1、在制定复*计划前全面、认真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应用题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容易混淆、出错比较多等,再系统制定期末复*计划,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增强复*的针对性。

  2、每节复*课前先让学生明确复*内容,将自我整理和全班复*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效率;课堂帮助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更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基础性,突出能力训练。避免*均使用力气。

  3、借鉴其他各区的综合练*题目,重视对练*内容的选择,力求全面而精简。使学生通过复*达到既弥补了知识上的缺漏,又能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4、做好个别生的辅导,并争取家长的配合。

  5、控制好学生的复*时间,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

  6、重视每次练*后的及时分析,加强针对性复*。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4)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 (菁华6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1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2、2,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3、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2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似数

  1、求*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似值。

  注意: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3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4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6、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5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方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6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2、2,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3、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 30句菁华(扩展5)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菁华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1

  10月10日星期三晴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2

  20xx年X月X日晴天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话剧《陈小虎》,我们的票号是9排13号和9排15号,进到剧场后,我发现这里的椅子是这样排列的:

  32……8 6 4 2 1 3 5 7 ……31

  双号单号

  通过这个发现我知道了剧场里排列椅子时,利用了数学里的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3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1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4

  20xx年X月X日晴天

  我发现猫也有许多数学。比如,猫的胡子一边3个,不用说了,两边和起来当然是6个啦!我还知道猫的胡子作用可大了,胡子可以测量洞口的宽度。这是为什么?原来猫的胡子两侧的`长度跟身体的宽度同样长,所以猫在小洞里爬来爬去也不会被卡住。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5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 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6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