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安全常识教育教案 (菁华3篇)

  • 教案,教育,常识
  •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尖利、危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结合重点教育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3、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阅读全文]...

2022-11-29 00:00:00
  • 女性职场礼仪常识 (菁华3篇)

  • 常识,职场礼仪
  •   职场女性需讲究的礼仪

      1.同事相处的礼仪

      真诚合作。接待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有团队精神,真诚合作,相互尽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对同事要宽容友善,不要抓住一点纠缠不休,要明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公*竞争。不在竞争中玩小聪明,公*、公开竞争才能使人心服口服,应凭真本领取得竞争胜利。

    [阅读全文]...

2022-11-11 00:00:00
2022-10-26 00:00:00
  • *四大名著文学常识 30句菁华

  • 常识,文学,名著
  • 1、《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此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的婚姻等,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2、《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3、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此人是刘姥姥。

    4、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5、《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阅读全文]...

  • 江苏语文文学常识 40句菁华

  • 常识,文学,语文
  •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为孔子修订。书中记事语言极为简练,用词遣句“字字针砭”,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记事简略,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传”的意思是:解释经书的文字(或著作)。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有《孟子》一书。

    3、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作《庖丁解牛》,著有《庄子》,又名《南华经》。

    4、列子名御寇,战国人,道家学派,著有《列子》8篇。

    5、屈原名*(或正则),字原,或字灵均,战国末期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波兰天文学家*,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意大利诗人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用楚辞形式写的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阅读全文]...

  • 国学经典文学常识 40句菁华

  • 常识,文学,国学
  • 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2、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3、岁寒三友:松 竹 梅

    4、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5、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阅读全文]...

  • 初中文学常识 (菁华5篇)

  • 常识,文学,初中
  •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阅读全文]...

  • 职场的礼仪常识 (菁华6篇)

  • 礼仪常识,职场
  •   1.同事相处的礼仪

      真诚合作。接待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有团队精神,真诚合作,相互尽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对同事要宽容友善,不要抓住一点纠缠不休,要明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公*竞争。不在竞争中玩小聪明,公*、公开竞争才能使人心服口服,应凭真本领取得竞争胜利。

      主动打招呼。每天进出办公室要与同事打招呼;不要叫对方小名、绰号,也不要称兄道弟或以肉麻的话称呼别人。

    [阅读全文]...

  • 《诗经》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

  • 常识,文学,诗经
  •   《诗经》约成书于 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5]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 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 汉武帝以《 诗》《 书》《 礼》《 易》《 春秋》为 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 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 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 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 陕西、 甘肃、 山西、 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 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

    [阅读全文]...

  • 《诗经》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

  • 常识,文学,诗经
  •   周代的祖居之地 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 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 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 孔门十哲”、 七十二贤之一的 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 申培公,齐人 辕固生和燕人 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 毛公所传的 毛诗。

    [阅读全文]...

标签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